《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

《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略) 人民政府(伊政函【2021】58号)批复,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上述规划进行批后公布,热 (略) 民对城乡规划进行监督。

一、公布时间:自2021年10月9日至规划期末

二、公布地点:中国·伊春网址:/

三、公布内容:如下

四、联系机构: (略) 自然资源局

联系地址:伊美区林都大街4号

联系电话:0458-*

邮 编:*

联系人:倪向楠、刘佳琪

(略) 自然资源局

2021年10月9日


《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落实《 (略) 总体规划》,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土地,规范土地出让秩序, (略) 综合环境质量,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规划文本、图纸和分图图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 文中黑体字部分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四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8年);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

5.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

6.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8. (略) 地方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23/T744-2004);

9. 《 (略) 总体规划》(2011-2020年);

10. 《 (略) 中 (略) 设计》(2004年)

11. 其他与本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五条 规划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略) 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 (略) 建设和规划管理的根本要求,在依据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基地及其周边自然条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区域景观标志,符合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建立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强调控制与引导相结合,保持适当的灵活性。规划成果满足土地有偿使用和管理的要求,达到系统、规范、简明的目的, (略) 建设能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协调原则

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伊美区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的功能布局,提出规划的控制性指标,为规划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第六条 规划区性质

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是以零售商业用地为主,防护绿地和行政办公用地为辅的功能区,是伊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条 规划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将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建成用地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生态环境良好的综合功能区。

第八条 适用范围

旭日办Ⅳ片区规划地块内从事一切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本规划主要作为规划管理和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

第九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1.本 (略) 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并组织实施,解释 (略) 自然资源局。

2.本 (略) 人民政府审批。

3.本规划管理涉及本层次规划与下一层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第二章 规划范围的规模及期限

第十条 规划范围和用地规模:

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位于伊美区新兴东大街南侧,迎宾路西侧,林泉路东侧,青山东大街北侧。总用地面积为36652.48平方米。

第十一条 规划期限:20200年

第三章 土地使用控制

第十二条 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的分类和代码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略) 地方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23/T744-2004)的要求分为大类、中类、小类。

第十三条 根据规划用地情况,采用“片区-地块”划分的方法。

第十四条 地块划分的原则

1.充分考虑自然地理界线、城市主干路围合状况及合理的交通分区。

2.根据开发形式和管理方式的需要划分地块,尽量保证地块用地性质的单一性。

3.尊重现有使用权边界,分析土地经济价值及区位级差,注重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重组的可能性(小地块合并成大地块或大地块细分为小地块)。

4.规划允许在开发建设中,对划分的地块进行合并和细分。特别是在成片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特殊情况,允许合并部分地块,但应按法定程序报审批机关审批。地块合并首先应满足同类性质地块间的合并,且不能导致规划区内各类配套设施的减少和变更。

第十五条 以街坊为单位成片开发时,街坊内各地块的用地界线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和配套设施项目必须符合图表所规定的指标要求。

第十六条 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现实原因或特殊要求,确需变更规划用地性质时,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及用地兼容性规定,大类及中类性质变更需要有相关分析论证,经专家评审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变更;小类性质变更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应严格控制公共设施用地(特别是非盈利性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绿地,不得任意改变其用地性质。

第十七条 用地兼容性规定

为了适应 (略) 场需求,体现设施多样性和服务综合性,本次规划通过明确土地使用兼容性来体现功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本次规划土地使用兼容性坚持以下原则:

1.土地使用兼容性通过土地使用兼容性表来反映,为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并作为技术规范严格执行。

2.土地使用兼容性分为允许设置、有条件允许设置和不得设置三类进行控制。


注:√为允许设置;△为有条件允许设置;Ⅹ为不得设置。

标明“不得设置”是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在该类土地使用性质的地块中设置其他类别设施;标明“允许设置”原则上可以在不附加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在该类土地使用性质的地块中设置其他类别设施;标明“有条件允许设置” (略) 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是否可以在附加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在该类土地使用性质的地块中设置其他类别设施。

第十八条 规划指标控制原则

1.根据用地性质、区位条件、环境景观等要求,以空间利用及环境质量控制为依据,确定各地块的开发建设控制指标。

2.以有利于规划区开发建 (略) 管理为目标,从规划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确定土地的建设强度。

第十九条 土地开 (略) 规划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土地使用的各项控制性指标执行。各项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控制指标和指导性控制指标。

第二十条 规定性控制指标

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控制高度、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是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时必须执行的指标。

1.地性质

用地性质即用地的使用功能,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略) 用地分类类别和代号,原则上各大类用地不宜变换,可以通过兼容性规定来使规划具有一定弹性。

2.用地面积

用地面积即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单位以平方米。

3.容积率

本规划对容积率作如下规定:

零售商业用地 1.2-2.5

行政办公用地 0.8-2.5

4.建筑密度

本规划对建筑密度作如下规定:

零售商业用地 25%-40%

行政办公用地 25%-35%

5.绿地率

本规划对绿地率作如下规定:

零售商业用地 >20%

行政办公用地 >25%

6.建筑限高(建筑控制高度)

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不得超过的最大高度限值,本规划建筑高度最高不超过70米。

7.交通出入口方位、禁止开口路段

机动车出入口开设需符合以下规定:

(1)建筑基地的机动车出入口,应尽可能安排在基地周边等级低的道路上。如需在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分别开设多个机动车出入口时,应根据道路等级,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安排。

(2)机动车出入口距相邻主干路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主干路不应小于70米。

(3)机动车出入口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米;距学校、公园、儿童及残疾人等使用的建筑出入口不应小于20米;距人行横道线不应小于5米。

(4) (略) 道路交接时,交角不宜小于75°。

(5)应严格控制同 (略) 道路一个方向开设两个及两个以上出入口,确有必要的, (略)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且出入口间距不得小于150米。相邻基地应共同设置出入口。

(6)地块内交通出入口方位及禁止车辆进出的路段,按地块分图图册或图表中的规定执行。

8.停车泊位

地块按其用地性质及建筑面积必须配置适当的机动车停车位数。各类用地停车泊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类型

计算单位

机动车

商业用地建筑

每100㎡

0.3-0.4

行政办公用地

每100㎡

0.3-0.4

公共停车场采用当量小汽车停车位数计算,一般地面停车场每车位按25~30平方米计,地下停车场每车位按30~35平方米计,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米,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米。

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宜设在远离交叉口的次干路或支路上,不得设在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以及桥隧引道处。

第二十一条 指导性控制指标

指导性控制指标包括:建筑形式、体量、色彩及风格,规划对片区内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原则上作了如下规定:

建筑群以多层为主,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空间布局上应错落有致。建筑屋面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可根据不同的开发意向采用不同的风格,但在组团中应保持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风格。

色彩应符合《 (略) 中心城色彩规划》的要求,形成伊春的特色。

第四章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第二十二条 土地开发强度的目的和作用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几项主要指标。

土地开发强度的目的是 (略) 土地资源,并 (略) 的开发活动, (略) 用地向最有效利用方向发展,以获得最佳的土地使用效益。

第二十三条 规划范围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新建、改建和扩建后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不得超过“地块控制指标汇总表”和分图图册中规定的指标限制。

第五章 道路系统规划

第二十四条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是以《 (略) 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在完善现状路网的基础上,对规划区路网进行规划设计。

第二十五条 规划原则

为满足与中心区的交通联系,根据地形及交通条件,科学合理地布置道路及广场,优化区内用地布局,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略) 景观效果,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提高运转效能,处理好片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为规划区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环境。

第二十六条 路网布局

片区 (略) 主、次干路划分。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5米和40米,设计参考车速为50公里/小时;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0米,设计参考车速为40公里/小时;支路红线宽度为20米,设计参考车速为20公里/小时。

第二十七条 道路竖向

保留的现状道路其竖向高程不变;确定规划新建的道路交叉口控制高程,主干路纵坡控制在0.3%~5%,道路横坡控制在1.5%~2%。

第二十八条 道路定位

采用1954年北京直角坐标系。

第二十九条 无障碍设计

规划区内的公共活动空间、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出入口等区域,有高差的地方均应设计方便步行或轮椅通行的坡道。在主要的人行道铺设连续的用于盲人行走的专用线设施。结合步行空间设计带座椅的休息场所,以给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步行困难者提供方便。公共场所中的电话亭和公厕设计应考虑为残疾人和儿童设置专用的设备。

第三十条 道路绿地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道路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第六章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十一条 电力设施(变电站),严禁更改其用地性质及规划开发强度。

第七章 市政公用设施

第三十二条至第三十九条略。

第八章 城市设计

第四十条 规划地块的景观设计、建筑群体组合、建筑形态与风貌等应符合《 (略) 中 (略) 设计》(2004年)和《 (略) 中心城色彩规划》(2008年)的要求,形成伊春的特色。

第九章 建筑管理规定

第四十一条 建筑间距技术规定

建筑间距的控制必须满足日照、通风、卫生、防火、防灾及建筑保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建筑之间距离除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应规范的规定外,不同性质建筑之间还必须以规定要求的最大间距为准。

第四十二条 建筑退让管理技术规定

1.建筑退让用地界线的最小距离为3米。在临近用地界线布置建筑物时,与外界建筑物的建筑间距应按二者之间最大间距要求确定建筑间距,建筑间距要求小的一方以用地界线为基准,后退其建筑间距的一半距离,其剩余距离由建筑间距要求大的一方退让。其它方面有建筑退让规定的应按其规定执行。

2.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7倍,且最小值为3米。若地下建筑物的附属物露出地面的应按建筑退让管理技术规定条第(1)款的规定执行。

3.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规划区内任何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应退后道路红线建设。

建筑红线退让距离采用下限控制指标。

基本后退:

①主干路两侧各退让道路红线(道路绿化带) ≥5米 ;

②次干路、支路、区内小路两侧各退让道路红线(道路绿化带) ≥3米。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划自法定部门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四条 变更原则:规划实施中,因故必须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时,须按法定程序进行。

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图(2)-Model.pdf

《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略) 人民政府(伊政函【2021】58号)批复,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上述规划进行批后公布,热 (略) 民对城乡规划进行监督。

一、公布时间:自2021年10月9日至规划期末

二、公布地点:中国·伊春网址:/

三、公布内容:如下

四、联系机构: (略) 自然资源局

联系地址:伊美区林都大街4号

联系电话:0458-*

邮 编:*

联系人:倪向楠、刘佳琪

(略) 自然资源局

2021年10月9日


《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落实《 (略) 总体规划》,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土地,规范土地出让秩序, (略) 综合环境质量,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规划文本、图纸和分图图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 文中黑体字部分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四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8年);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16);

5.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

6.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8. (略) 地方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23/T744-2004);

9. 《 (略) 总体规划》(2011-2020年);

10. 《 (略) 中 (略) 设计》(2004年)

11. 其他与本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五条 规划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略) 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 (略) 建设和规划管理的根本要求,在依据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基地及其周边自然条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区域景观标志,符合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建立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强调控制与引导相结合,保持适当的灵活性。规划成果满足土地有偿使用和管理的要求,达到系统、规范、简明的目的, (略) 建设能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协调原则

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伊美区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的功能布局,提出规划的控制性指标,为规划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第六条 规划区性质

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是以零售商业用地为主,防护绿地和行政办公用地为辅的功能区,是伊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条 规划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将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建成用地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生态环境良好的综合功能区。

第八条 适用范围

旭日办Ⅳ片区规划地块内从事一切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本规划主要作为规划管理和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

第九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1.本 (略) 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并组织实施,解释 (略) 自然资源局。

2.本 (略) 人民政府审批。

3.本规划管理涉及本层次规划与下一层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第二章 规划范围的规模及期限

第十条 规划范围和用地规模:

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位于伊美区新兴东大街南侧,迎宾路西侧,林泉路东侧,青山东大街北侧。总用地面积为36652.48平方米。

第十一条 规划期限:20200年

第三章 土地使用控制

第十二条 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的分类和代码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略) 地方标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23/T744-2004)的要求分为大类、中类、小类。

第十三条 根据规划用地情况,采用“片区-地块”划分的方法。

第十四条 地块划分的原则

1.充分考虑自然地理界线、城市主干路围合状况及合理的交通分区。

2.根据开发形式和管理方式的需要划分地块,尽量保证地块用地性质的单一性。

3.尊重现有使用权边界,分析土地经济价值及区位级差,注重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重组的可能性(小地块合并成大地块或大地块细分为小地块)。

4.规划允许在开发建设中,对划分的地块进行合并和细分。特别是在成片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特殊情况,允许合并部分地块,但应按法定程序报审批机关审批。地块合并首先应满足同类性质地块间的合并,且不能导致规划区内各类配套设施的减少和变更。

第十五条 以街坊为单位成片开发时,街坊内各地块的用地界线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和配套设施项目必须符合图表所规定的指标要求。

第十六条 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现实原因或特殊要求,确需变更规划用地性质时,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及用地兼容性规定,大类及中类性质变更需要有相关分析论证,经专家评审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变更;小类性质变更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应严格控制公共设施用地(特别是非盈利性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绿地,不得任意改变其用地性质。

第十七条 用地兼容性规定

为了适应 (略) 场需求,体现设施多样性和服务综合性,本次规划通过明确土地使用兼容性来体现功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本次规划土地使用兼容性坚持以下原则:

1.土地使用兼容性通过土地使用兼容性表来反映,为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并作为技术规范严格执行。

2.土地使用兼容性分为允许设置、有条件允许设置和不得设置三类进行控制。


注:√为允许设置;△为有条件允许设置;Ⅹ为不得设置。

标明“不得设置”是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在该类土地使用性质的地块中设置其他类别设施;标明“允许设置”原则上可以在不附加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在该类土地使用性质的地块中设置其他类别设施;标明“有条件允许设置” (略) 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是否可以在附加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在该类土地使用性质的地块中设置其他类别设施。

第十八条 规划指标控制原则

1.根据用地性质、区位条件、环境景观等要求,以空间利用及环境质量控制为依据,确定各地块的开发建设控制指标。

2.以有利于规划区开发建 (略) 管理为目标,从规划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确定土地的建设强度。

第十九条 土地开 (略) 规划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土地使用的各项控制性指标执行。各项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控制指标和指导性控制指标。

第二十条 规定性控制指标

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控制高度、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是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时必须执行的指标。

1.地性质

用地性质即用地的使用功能,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略) 用地分类类别和代号,原则上各大类用地不宜变换,可以通过兼容性规定来使规划具有一定弹性。

2.用地面积

用地面积即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单位以平方米。

3.容积率

本规划对容积率作如下规定:

零售商业用地 1.2-2.5

行政办公用地 0.8-2.5

4.建筑密度

本规划对建筑密度作如下规定:

零售商业用地 25%-40%

行政办公用地 25%-35%

5.绿地率

本规划对绿地率作如下规定:

零售商业用地 >20%

行政办公用地 >25%

6.建筑限高(建筑控制高度)

建筑限高是指地块内所有建筑物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不得超过的最大高度限值,本规划建筑高度最高不超过70米。

7.交通出入口方位、禁止开口路段

机动车出入口开设需符合以下规定:

(1)建筑基地的机动车出入口,应尽可能安排在基地周边等级低的道路上。如需在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分别开设多个机动车出入口时,应根据道路等级,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安排。

(2)机动车出入口距相邻主干路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主干路不应小于70米。

(3)机动车出入口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米;距学校、公园、儿童及残疾人等使用的建筑出入口不应小于20米;距人行横道线不应小于5米。

(4) (略) 道路交接时,交角不宜小于75°。

(5)应严格控制同 (略) 道路一个方向开设两个及两个以上出入口,确有必要的, (略)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且出入口间距不得小于150米。相邻基地应共同设置出入口。

(6)地块内交通出入口方位及禁止车辆进出的路段,按地块分图图册或图表中的规定执行。

8.停车泊位

地块按其用地性质及建筑面积必须配置适当的机动车停车位数。各类用地停车泊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类型

计算单位

机动车

商业用地建筑

每100㎡

0.3-0.4

行政办公用地

每100㎡

0.3-0.4

公共停车场采用当量小汽车停车位数计算,一般地面停车场每车位按25~30平方米计,地下停车场每车位按30~35平方米计,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米,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米。

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宜设在远离交叉口的次干路或支路上,不得设在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以及桥隧引道处。

第二十一条 指导性控制指标

指导性控制指标包括:建筑形式、体量、色彩及风格,规划对片区内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原则上作了如下规定:

建筑群以多层为主,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空间布局上应错落有致。建筑屋面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可根据不同的开发意向采用不同的风格,但在组团中应保持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风格。

色彩应符合《 (略) 中心城色彩规划》的要求,形成伊春的特色。

第四章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第二十二条 土地开发强度的目的和作用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几项主要指标。

土地开发强度的目的是 (略) 土地资源,并 (略) 的开发活动, (略) 用地向最有效利用方向发展,以获得最佳的土地使用效益。

第二十三条 规划范围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新建、改建和扩建后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不得超过“地块控制指标汇总表”和分图图册中规定的指标限制。

第五章 道路系统规划

第二十四条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是以《 (略) 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在完善现状路网的基础上,对规划区路网进行规划设计。

第二十五条 规划原则

为满足与中心区的交通联系,根据地形及交通条件,科学合理地布置道路及广场,优化区内用地布局,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略) 景观效果,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提高运转效能,处理好片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为规划区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环境。

第二十六条 路网布局

片区 (略) 主、次干路划分。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5米和40米,设计参考车速为50公里/小时;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0米,设计参考车速为40公里/小时;支路红线宽度为20米,设计参考车速为20公里/小时。

第二十七条 道路竖向

保留的现状道路其竖向高程不变;确定规划新建的道路交叉口控制高程,主干路纵坡控制在0.3%~5%,道路横坡控制在1.5%~2%。

第二十八条 道路定位

采用1954年北京直角坐标系。

第二十九条 无障碍设计

规划区内的公共活动空间、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出入口等区域,有高差的地方均应设计方便步行或轮椅通行的坡道。在主要的人行道铺设连续的用于盲人行走的专用线设施。结合步行空间设计带座椅的休息场所,以给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步行困难者提供方便。公共场所中的电话亭和公厕设计应考虑为残疾人和儿童设置专用的设备。

第三十条 道路绿地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道路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第六章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十一条 电力设施(变电站),严禁更改其用地性质及规划开发强度。

第七章 市政公用设施

第三十二条至第三十九条略。

第八章 城市设计

第四十条 规划地块的景观设计、建筑群体组合、建筑形态与风貌等应符合《 (略) 中 (略) 设计》(2004年)和《 (略) 中心城色彩规划》(2008年)的要求,形成伊春的特色。

第九章 建筑管理规定

第四十一条 建筑间距技术规定

建筑间距的控制必须满足日照、通风、卫生、防火、防灾及建筑保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建筑之间距离除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应规范的规定外,不同性质建筑之间还必须以规定要求的最大间距为准。

第四十二条 建筑退让管理技术规定

1.建筑退让用地界线的最小距离为3米。在临近用地界线布置建筑物时,与外界建筑物的建筑间距应按二者之间最大间距要求确定建筑间距,建筑间距要求小的一方以用地界线为基准,后退其建筑间距的一半距离,其剩余距离由建筑间距要求大的一方退让。其它方面有建筑退让规定的应按其规定执行。

2.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距离)的0.7倍,且最小值为3米。若地下建筑物的附属物露出地面的应按建筑退让管理技术规定条第(1)款的规定执行。

3.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规划区内任何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应退后道路红线建设。

建筑红线退让距离采用下限控制指标。

基本后退:

①主干路两侧各退让道路红线(道路绿化带) ≥5米 ;

②次干路、支路、区内小路两侧各退让道路红线(道路绿化带) ≥3米。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规划自法定部门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四条 变更原则:规划实施中,因故必须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时,须按法定程序进行。

旭日办Ⅳ片区A-0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图(2)-Model.pdf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附件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