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广南老寨湾金矿有限公司废渣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广南老寨湾金矿有限公司废渣综合利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6月16日-2023年6月25日。

联系电话:0876-* 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信地址: (略) 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广 (略) 废渣综合利用工程

广 (略) 废渣综合利用项目位于广南老寨湾金矿矿区范围内,拟对老寨湾金矿历年采矿过程(2004年~2016年)中排弃的剥离的废渣进行综合利用。

项目名称:广 (略) 废渣综合利用工程

建设单位:广 (略)

建设地点:广南老寨湾金矿矿区范围内

占地:66.5hm2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856.3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21万元,占总投资的16.05%。

建设内容及规模:拟建项目内容主要是将排土场废渣回采并堆浸选矿的过程,废渣采选规模为100万t/a,服务年限2.5年。

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个废渣回采区、1个排土场、11个堆浸场、1个吸附车间、道路区、办公生活区及其相关配套设施。本项目新建1个废渣回采区和1个排土场,堆浸选矿设施(堆浸场、吸附车间、贫液池、贵液池、中心仓库、应急池,堆浸场截排水沟)已建成,办公生活区和工业场地等辅助设施利用老寨湾金矿设施。

一、(一)废气

1、已建工程废气影响调查及措施

已建工程堆浸工艺主要为将含有药剂的溶液喷淋至堆浸场表面并将原料中的金属浸出的过程,所以本项目在堆浸过程中浸堆的含水率均大于20%,起尘量较少,在采取对干滩面定期进行碾压及时恢复植被等环保措施后,堆浸场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采用氰化钠提金,氰化钠溶解至水中会产生少量的氰化氢,氰化氢为有毒物质,对环境空气及周围人群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项目浸出过程中,挥发产生的氰化氢气体较少,浓度较低。根据对堆浸场周围氰化氢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可知,企业运营中的已建堆浸场氰化氢无组织排放值能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已建项目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已建工程办公生活区浴室热水采用太阳能和电能双能源供热,食堂使用液化气及电为能源,均属于清洁能源。已建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

2、拟建工程废气影响分析及措施

项目运营期废气均为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是回采区和排土场无组织粉尘、运输扬尘、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回采区和排土场无组织粉尘:环评估算回采区和排土场无组织粉尘产生量为31.15t/a,经洒水降尘治理后,排放量为6.23t/a。运输扬尘:环评分析运输扬尘的影响范围主要在运输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影响不大。

环评预测回采区和排土场无组织粉尘TSP最大落地浓度为63.31μg/m3,占标率为7.03%,其对应的距离355m,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回采区和排土场周边500m无居民敏感点,粉尘对敏感点影响小。

对策措施:回采区工作面建立喷雾防尘、洒水系统;车辆运输过程中减速慢行,运输道路定时进行洒水车降尘;排土场采用洒水车洒水降尘。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可进一步减少粉尘产生。

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柴油燃烧污染物主要为NOX、SO2、烟尘,NOX排放量约2.237t/a,SO2排放量约0.261t/a,烟尘排放量约1.89t/a。大气自然稀释,影响不大。

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4.卫生防护距离

环评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计算,项目回采区和排土场需设50m的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规划居住区、学校等敏感区域。

(二)废水

1、已建工程废水影响及措施

已建工程废水主要来自于堆浸场循环液、生活废水、机修废水。

生活废水产生8.4m3/d,机修废水产生8m3/d,直接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

堆浸场循环液:堆浸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循环液主要是吸附液、洗堆尾水、破氰尾水、堆浸渣淋滤水。吸附液产生量3293m3/d,洗堆尾水产生量3293m3/d,均储存于贫液池,待下一个周期使用,不外排;破氰尾水产生量3293m3/d,通过管线排至下一个在生产的堆场内,不外排;雨季堆浸渣淋滤水产生量627m3/d,通过管线排至应急池内,旱季作堆浸场喷淋补充水利用,不外排。

本次环评对项目区周边的河流龙潭河进行了水质监测,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已建工程废水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小。

2、拟建工程废水影响及措施

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有回采区淋滤水、排土场淋滤水、堆浸场循环液、机修废水和生活污水。

淋滤水:项目回采区和排土场淋滤水日常产生量为641m3/d、* m3/a,最大暴雨量产生量为13867m3/d,设容积为13900m3的淋滤水收集池收集沉淀后,作堆浸场用水和洒水降尘利用,不外排。2022年7月1日,中博源检测(云南)有限公司对现有沉淀池中的淋滤水进行监测,监测因子有pH、COD、SS、氨氮、石油类、氟化物、氰化物、锌、汞、砷、铜、铅、镉、锑、六价铬、铬、铁、锰,监测结果为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堆浸场循环液处置方式与已建工程相同。

机修废水:产生量8m3/d,经隔油池处理后,罐车运送至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作洒水降尘、绿化利用,不外排。

生活污水:产生量8.4m3/d,其中办公生活区3.4m3/d、工业场地5m3/d。由各自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办公生活区污水处理站规模10m3/d、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处理站规模为15m3/d)处理后,收集于生活污水收集池(办公生活区收集池50m3、工业场地收集池70m3),作洒水降尘、绿化利用,不外排。

(三)地下水

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主要出露第四系(Q)残坡积、人工堆积碎石土,泥盆系下统坡脚组(D1p)泥岩,泥盆系下统坡松冲组(D1ps)石英砂岩,奥陶系下统闪片山组(O1s)白云质灰岩、辉绿岩脉等五套地层。出露地层划分为三个含水层和一个相对隔水层。

区域内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唯一补给来源,其中碎屑岩分布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大部分沿裂隙下渗补给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少部分沿孔隙、裂隙径流,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分水岭北西侧由南东向北西径流,分水岭南东侧由北西向南东径流,在地形低洼处或沟谷以沿沟渗流的形式分散排泄,具有径流距离短,循环深度浅,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碳酸盐岩分布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快速沿溶蚀裂隙、溶蚀孔洞下渗,到达潜水面后,沿裂隙、溶蚀孔洞呈水平径流,主要径流方向为南西—北东,径流途径受沟谷切割后,以暗河出口的形式集中排泄成为地表水(排泄进入龙潭河),沿地表(龙潭河)径流一段距离后,再沿落水洞转为地下径流,总体向项目区北东的龙潭河排泄,具有入渗补给快,径流距离远,循环深度大,分散补给,集中排泄,流量动态变化大的管道流特征。

项目区生活用水及猫街村、双包石村、老寨湾村、弯腰村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管道供给,水源为项目区西侧的龙潭泉水。村庄饮用水源与开采区、排土场及堆浸场属于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

2、已建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及措施

(1)对出露泉点的影响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图,评价范围内有1个泉点Q1,位于采区外北侧480m,所在地层D1p,为局部赋存的上层滞水,位于堆浸场的侧向上游,项目堆浸未对其水量水质均不会造成影响。

(2)对周围居民饮用水源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和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周边村庄有猫街村、双包石村、老寨湾村、弯腰村。村庄饮用水与堆浸场、吸附车间属于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项目对泉点Q1及周边村民饮用水影响不大。

本次环评对监测布点共设置8个地下水监测点,地下水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点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的要求。已建工程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小。

(3)已建工程地下水防渗措施

堆浸场防渗主要在场地平整好后,先将地面用压路机压实或夯实,再铺上一层100mm左右的粘土或细沙,再用压路机压实,其上铺底垫材料。堆浸场渗透系数≤1×10-10cm/s,采用的底垫防渗结构为:采用1层4mm厚彩条布+1层厚1.5mm厚HDPE薄膜组成复合底垫,底垫上部用50~70mm厚的粘土保护。

贫液池、贵液池、应急池等渗透系数≤1×10-10cm/s,各类池子采用的防渗措施为:吸附中心贫液池、贵液池防渗才用钢桶结构,桶内壁涂抹防渗、防腐涂层避免堆浸液泄漏;应急池防渗采用一层彩条布,一层HDPE膜。

工业场地危险废物暂存间作为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渗透系数≤1×10-10cm/s,防渗采用表面涂刷2mm厚的环氧树脂。

加油站区渗透系数≤1×10-10cm/s,防渗措施为:储油罐内外表面、油罐区地面、输油管线外表均做了防渗防腐处理,加油站一旦发生溢出与渗漏事故,油品将由于防渗层的保护,积聚在储油区。

3.拟建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环评分析,老寨湾金矿项目区废渣矿体产于第四系(Q)人工堆积层中,是回采前期矿体排放的废土石。回采区位于地表,在含水层水位之上,不对地下进行扰动。因此,露天回采对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位不会造成影响。开采时产生的主要废水为雨天矿坑积水、排土场淋滤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重金属含量极低。通过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不大。非正常排放情况下,项目废水对地下水会产生一定影响。非正常排放情况下,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分为排土场、堆浸场、吸附车间、三个部分对地下水的影响。

排土场对地下水的影响:环评预测排土场淋滤水渗漏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选取特征污染因子砷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为:排土场淋滤水连续下渗10d时,砷在下游31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0d时,砷在下游140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500d时,砷在下游477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912d时,砷在下游794m内浓度超标。环评分析,排土场下游1000m范围内并没有饮用水源分布,因此,排土场淋滤水下渗对饮用水源的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

堆浸场对地下水的影响:环评选取铁和氰化物作为预测因子,预测堆浸场防渗膜发生破裂泄漏的情景,预测结果为:连续下渗10d时,铁在下游31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0d时,铁在下游86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500d时,铁在下游350m内浓度超标,连续泄漏912d时,铁在下游622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d时,氰化物在下游18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0d时,氰化物在下游96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500d时,氰化物在下游374m内浓度超标,连续泄漏912d时,氰化物在下游654m内浓度超标。环评分析,堆浸场下游1000m范围内并没有饮用水源分布,因此,堆浸场发生泄漏对饮用水源的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

吸附车间对地下水的影响:环评选取铁和氰化物作为预测因子,预测吸附车间贵液池防渗膜发生破裂泄漏的情景,预测结果为:连续下渗10d时,铁在下游31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0d时,铁在下游86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500d时,铁在下游350m内浓度超标,连续泄漏912d时,铁在下游622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d时,氰化物在下游18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0d时,氰化物在下游96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500d时,氰化物在下游374m内浓度超标,连续泄漏912d时,氰化物在下游654m内浓度超标。环评分析,吸附车间下游1000m范围内并没有饮用水源分布,因此,吸附车间发生泄漏对饮用水源的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

对策措施:①采取分区防渗的防治措施,项目地下水防渗分区及防渗要求见表5。②设置跟踪监控井9个:项目区上游监测点ZK1,1号堆浸场下游监测点ZK2,2号堆浸场下游监测点ZK3,3号堆浸场、4号堆浸场、5号堆浸场下游监测点ZK4,9号堆浸场下游监测点ZK6,吸附车间、6号堆浸场、7号堆浸场、8号堆浸场周边监测点泉点1,吸附车间、6号堆浸场、7号堆浸场、8号堆浸场下游监测点现有监测井ZK5,10号堆浸场、11号堆浸场下游监测井现有监测井ZK7、矿区生活饮用水源(龙潭泉水)。每季一次,监测因子: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锰、锌、铜、镍、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锑、铊。

(四)固废

1、已建工程固废影响分析

已建工程固体废物为堆浸渣和生活垃圾。已建工程堆浸渣量66.1179m3万,堆放在11个堆浸场内,采用原位堆存不卸堆,一层堆浸结束后进行破氰解毒后再进行下一轮堆浸。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9.1t/a,送乡镇垃圾堆放点堆放。废矿物油产生量为2t/a,设危废间暂存,定期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沉淀池内污泥定期清掏后送排土场堆放。已建工程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已建工程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小。

2、拟建工程固废影响分析

(五)噪声

1、已建工程噪声影响分析

已建工程噪声主要来自堆浸场和吸附车间的水泵、推土机、压路机等设备,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采取建筑隔声、基础减振等措施控制噪声。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堆浸场厂界、吸附车间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限值。已建工程对周围噪声影响小,项目距离周边敏感点较远,影响不大。

2、拟建工程噪声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开采作业噪声、设备噪声和运输车辆交通噪声,噪声源强在70~97dB(A),项目夜间不进行回采,环评预测昼间噪声达标情况,预测结果为:项目东、南、西、北四个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项目距离周边敏感点较远,影响不大。

(六)生态环境

1、已经工程生态现状影响分析

对植物的影响:本项目堆浸场、吸附车间等配套的选矿设施已建成,已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开挖活动,改变地表原地貌、根据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区内的植被为当地常见种,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不高。已建工程未对植被及植物产生较大影响。

对动物的影响:项目堆浸场、吸附车间设施在运行期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泵、机械噪声及人为活动干扰会使动物远离作业区域,原在该区域活动的动物会逐渐向项目区周边其他地方转移。评价区域人为干扰较为强烈,仅分布有少量小型雀类、爬行类及啮齿类动物等,均为当地常见种,区域未发现国家级、省级保护野生动物。已建工程对动物的影响较小。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建工程造成项目区对项目区景观产生一定破坏,已建工程使项目区水土涵养能力降低,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效能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不可避免,但项目服务期满进行植被恢复,加强绿化,尽可能最大绿化面积,减少不利影响。随着植被的恢复,生态效能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也将逐步恢复。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根据调查,评价区内的植被类型为暖温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等,次生性自然植被以及人工杉木林和坡耕地等人工植被,为项目区附近分布较广较常见的植被类型,工程活动不会造成植被类型和植物物种的灭绝。同时由于项目区人为活动频繁,动植物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不高,项目建设会造成工程占地区域植被的破坏和小型动物的迁徙,但是不会对区域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造成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已建工程对本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

2、拟建工程生态影响分析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项目为回采现有废土石,不新增占地,对土地利用影响不大。

对植物的影响:项目不新增占地,对植被不会造成直接性破坏,项目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排放的无组织粉尘对植被的影响,项目区距离东侧天然林110m,现状监测TSP达标,对周边植被、天然林影响不大。

对动物的影响:项目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其生境的干扰,评价范围内野生动物仅为小型常见种类,未发现国家级、省级保护野生动物,项目对动物影响不大。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项目区及评价范围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中的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但项目用地范围内已无阔叶林分布,评价范围内多以暖性针叶林及暖性灌丛为主,采取洒水降尘的措施后,对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影响不大,对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本项目为露天回采项目,在现有工矿用地的范围内进行建设,不新增占地,不破坏植被。由于本项目裸露地表的面积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拟建工程设计对回采区设置了截排水沟、淋滤水收集池;排土场设置了截排水沟、挡墙和淋滤水收集池等措施;废弃的场地及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同时,本工程充分利用原有矿山道路区的截排水沟和沉砂池、堆浸场区截排水沟、工业场地截排水设施等,在采取措施后,水土流失影响不大。

(七)土壤环境

1、已建工程对土壤的影响分析

已建工程对土壤产生影响的途径主要为废气污染物降落到地表、废水发生泄漏进入土壤以及固体废物迁移扩散至土壤。大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降落到地表可破坏土壤肥力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废水发生泄漏,渗透进入土壤,致使土壤受到污染;固体废物在运输、贮存等过程中可能引起污染物质的散落、迁移,危害土壤环境。

已建工程堆浸工艺主要为将含有药剂的溶液喷淋至堆浸场表面并将原料中的金属浸出的过程,所以本项目在堆浸过程中浸堆的含水率均大于20%,堆浸场起尘量较少,堆浸场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堆浸渣原位堆存,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机修废油暂存在危废暂存间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已建工程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尽可能避免了废气、废水排放,固废堆存对土壤的影响。

本次评价对项目区进行了土壤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已建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小。

2、拟建工程土壤影响分析

环评分析,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类型与途径主要是正常排放情况下的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及垂直渗入。

大气沉降:环评选取砷为预测因子,对大气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为服务年限内,砷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

地面漫流:事故情况下,本项目回采区淋滤水、排土场淋滤水、生活废水、机修废水堆浸场选矿废水未收集处理直接外排,污废水地面漫流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当回采区淋滤水、排土场淋滤水、生活废水、机修废水发生泄漏时,泄漏废水将全部进入矿区北侧的回水池内收集;当堆浸场选矿废水发生泄漏时,泄漏的废水将全部进入应急池中。回水池容积5万m3,应急池总容积3.07万m3,可容纳项目事故情况下的总排水量,故本项目废水外排的可能性小。项目在全面落实事故废水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地面漫流对土壤影响小。

垂直渗入:环评选取砷为预测因子,假设回采区淋滤水、排土场淋滤水持续下渗的情景预测对土壤的污染影响,预测结果为:土壤表层(10cm)砷浓度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高,最大值为0.456mg/L,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水质砷的浓度(0.01mg/L),对土壤中砷的贡献量较大,若发生泄漏,服务年限内,超标影响范围达-90cm。砷在土壤中随时间不断向下迁移,迁移过程中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至服务年限结束,污染物迁移至-112cm,继续向下运移,砷进入该深度后浓度低于检出限值0.0003mg/L,对下部土壤影响小。

对策措施:采取源头控制措施,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加强各设施的防渗;保证应急池及回水池剩余容积满足事故排放废水容积需求;回水池下方耕地和老寨湾村的耕地设置土壤跟踪监测点,监测因子为pH、镉、汞、砷、铅、铬、铜、镍、锌、锑,每3年监测一次(服务年限内监测一次)。

(八)环境风险

1、已建工程环境风险分析

已建工程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是氰化钠、柴油的泄漏。根据现场调查,已建工程未发生过环境污染风险事故和其他风险事故排放情况。

2、拟建工程环境风险分析

环评分析项目风险物质主要是吸附车间的加药间氰化钠和加油站油类物质。本项目氰化钠最大储量为0.68t,油类物质最大储量为180t。氰化钠使用及操作不当时,会产生大量氰化氢气体,氰化氢在一定浓度下会爆炸,且为剧毒物质;油类物质泄漏产生的非*烷总烃,以及火灾、爆炸产生的CO、CO2,对项目环境空气质量及周边人群产生一定的风险。氰化钠及油类物质泄漏还可能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环评还分析了堆浸场滑坡、泥石流风险及堆浸场渗滤液泄漏对地下水的影响等。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B,氰化钠临界量为0.25t,油类物质临界量为2500t。环评计算出项目Q值为1≤Q<10,确定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对策措施:对危废暂存间和加油站区进行防渗,在危废暂存间1个5m3的事故池,加油站设置1个684m3事故池,吸附车间加药间配备氰化氢浓度监测和报警装置,加药间内设置通风系统,并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环境应急演练,可将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项目环境风险可接受。

二、评估结论

“报告书”编制基本规范,主要环境问题论述基本清楚,评价结论总体可信。“报告书”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备案代码:2029-*-04-01

-*。项目符合《 (略) 生态功能区划》、《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略) 工业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文山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项目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和生态保护红线。

建设单位通过网络平台公示、报纸公示、现场公示、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网络平台、报纸公示、现场公示、问卷调查期间均未收到反对项目建设的意见。

建设单位在严格落实“报告书”及本评估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意见、建议后,该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控,项目建设可行。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3年6月16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6月16日-2023年6月25日。

联系电话:0876-* 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信地址: (略) 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广 (略) 废渣综合利用工程

广 (略) 废渣综合利用项目位于广南老寨湾金矿矿区范围内,拟对老寨湾金矿历年采矿过程(2004年~2016年)中排弃的剥离的废渣进行综合利用。

项目名称:广 (略) 废渣综合利用工程

建设单位:广 (略)

建设地点:广南老寨湾金矿矿区范围内

占地:66.5hm2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856.3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21万元,占总投资的16.05%。

建设内容及规模:拟建项目内容主要是将排土场废渣回采并堆浸选矿的过程,废渣采选规模为100万t/a,服务年限2.5年。

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个废渣回采区、1个排土场、11个堆浸场、1个吸附车间、道路区、办公生活区及其相关配套设施。本项目新建1个废渣回采区和1个排土场,堆浸选矿设施(堆浸场、吸附车间、贫液池、贵液池、中心仓库、应急池,堆浸场截排水沟)已建成,办公生活区和工业场地等辅助设施利用老寨湾金矿设施。

一、(一)废气

1、已建工程废气影响调查及措施

已建工程堆浸工艺主要为将含有药剂的溶液喷淋至堆浸场表面并将原料中的金属浸出的过程,所以本项目在堆浸过程中浸堆的含水率均大于20%,起尘量较少,在采取对干滩面定期进行碾压及时恢复植被等环保措施后,堆浸场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采用氰化钠提金,氰化钠溶解至水中会产生少量的氰化氢,氰化氢为有毒物质,对环境空气及周围人群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项目浸出过程中,挥发产生的氰化氢气体较少,浓度较低。根据对堆浸场周围氰化氢无组织排放监测结果可知,企业运营中的已建堆浸场氰化氢无组织排放值能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已建项目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已建工程办公生活区浴室热水采用太阳能和电能双能源供热,食堂使用液化气及电为能源,均属于清洁能源。已建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大。

2、拟建工程废气影响分析及措施

项目运营期废气均为无组织排放废气,主要是回采区和排土场无组织粉尘、运输扬尘、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回采区和排土场无组织粉尘:环评估算回采区和排土场无组织粉尘产生量为31.15t/a,经洒水降尘治理后,排放量为6.23t/a。运输扬尘:环评分析运输扬尘的影响范围主要在运输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影响不大。

环评预测回采区和排土场无组织粉尘TSP最大落地浓度为63.31μg/m3,占标率为7.03%,其对应的距离355m,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回采区和排土场周边500m无居民敏感点,粉尘对敏感点影响小。

对策措施:回采区工作面建立喷雾防尘、洒水系统;车辆运输过程中减速慢行,运输道路定时进行洒水车降尘;排土场采用洒水车洒水降尘。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可进一步减少粉尘产生。

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柴油燃烧污染物主要为NOX、SO2、烟尘,NOX排放量约2.237t/a,SO2排放量约0.261t/a,烟尘排放量约1.89t/a。大气自然稀释,影响不大。

3.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4.卫生防护距离

环评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计算,项目回采区和排土场需设50m的卫生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规划居住区、学校等敏感区域。

(二)废水

1、已建工程废水影响及措施

已建工程废水主要来自于堆浸场循环液、生活废水、机修废水。

生活废水产生8.4m3/d,机修废水产生8m3/d,直接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

堆浸场循环液:堆浸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循环液主要是吸附液、洗堆尾水、破氰尾水、堆浸渣淋滤水。吸附液产生量3293m3/d,洗堆尾水产生量3293m3/d,均储存于贫液池,待下一个周期使用,不外排;破氰尾水产生量3293m3/d,通过管线排至下一个在生产的堆场内,不外排;雨季堆浸渣淋滤水产生量627m3/d,通过管线排至应急池内,旱季作堆浸场喷淋补充水利用,不外排。

本次环评对项目区周边的河流龙潭河进行了水质监测,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已建工程废水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小。

2、拟建工程废水影响及措施

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有回采区淋滤水、排土场淋滤水、堆浸场循环液、机修废水和生活污水。

淋滤水:项目回采区和排土场淋滤水日常产生量为641m3/d、* m3/a,最大暴雨量产生量为13867m3/d,设容积为13900m3的淋滤水收集池收集沉淀后,作堆浸场用水和洒水降尘利用,不外排。2022年7月1日,中博源检测(云南)有限公司对现有沉淀池中的淋滤水进行监测,监测因子有pH、COD、SS、氨氮、石油类、氟化物、氰化物、锌、汞、砷、铜、铅、镉、锑、六价铬、铬、铁、锰,监测结果为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堆浸场循环液处置方式与已建工程相同。

机修废水:产生量8m3/d,经隔油池处理后,罐车运送至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作洒水降尘、绿化利用,不外排。

生活污水:产生量8.4m3/d,其中办公生活区3.4m3/d、工业场地5m3/d。由各自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办公生活区污水处理站规模10m3/d、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处理站规模为15m3/d)处理后,收集于生活污水收集池(办公生活区收集池50m3、工业场地收集池70m3),作洒水降尘、绿化利用,不外排。

(三)地下水

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主要出露第四系(Q)残坡积、人工堆积碎石土,泥盆系下统坡脚组(D1p)泥岩,泥盆系下统坡松冲组(D1ps)石英砂岩,奥陶系下统闪片山组(O1s)白云质灰岩、辉绿岩脉等五套地层。出露地层划分为三个含水层和一个相对隔水层。

区域内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唯一补给来源,其中碎屑岩分布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大部分沿裂隙下渗补给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含水层,少部分沿孔隙、裂隙径流,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分水岭北西侧由南东向北西径流,分水岭南东侧由北西向南东径流,在地形低洼处或沟谷以沿沟渗流的形式分散排泄,具有径流距离短,循环深度浅,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碳酸盐岩分布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快速沿溶蚀裂隙、溶蚀孔洞下渗,到达潜水面后,沿裂隙、溶蚀孔洞呈水平径流,主要径流方向为南西—北东,径流途径受沟谷切割后,以暗河出口的形式集中排泄成为地表水(排泄进入龙潭河),沿地表(龙潭河)径流一段距离后,再沿落水洞转为地下径流,总体向项目区北东的龙潭河排泄,具有入渗补给快,径流距离远,循环深度大,分散补给,集中排泄,流量动态变化大的管道流特征。

项目区生活用水及猫街村、双包石村、老寨湾村、弯腰村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管道供给,水源为项目区西侧的龙潭泉水。村庄饮用水源与开采区、排土场及堆浸场属于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

2、已建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及措施

(1)对出露泉点的影响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图,评价范围内有1个泉点Q1,位于采区外北侧480m,所在地层D1p,为局部赋存的上层滞水,位于堆浸场的侧向上游,项目堆浸未对其水量水质均不会造成影响。

(2)对周围居民饮用水源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和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周边村庄有猫街村、双包石村、老寨湾村、弯腰村。村庄饮用水与堆浸场、吸附车间属于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项目对泉点Q1及周边村民饮用水影响不大。

本次环评对监测布点共设置8个地下水监测点,地下水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点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的要求。已建工程对地下水产生影响小。

(3)已建工程地下水防渗措施

堆浸场防渗主要在场地平整好后,先将地面用压路机压实或夯实,再铺上一层100mm左右的粘土或细沙,再用压路机压实,其上铺底垫材料。堆浸场渗透系数≤1×10-10cm/s,采用的底垫防渗结构为:采用1层4mm厚彩条布+1层厚1.5mm厚HDPE薄膜组成复合底垫,底垫上部用50~70mm厚的粘土保护。

贫液池、贵液池、应急池等渗透系数≤1×10-10cm/s,各类池子采用的防渗措施为:吸附中心贫液池、贵液池防渗才用钢桶结构,桶内壁涂抹防渗、防腐涂层避免堆浸液泄漏;应急池防渗采用一层彩条布,一层HDPE膜。

工业场地危险废物暂存间作为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渗透系数≤1×10-10cm/s,防渗采用表面涂刷2mm厚的环氧树脂。

加油站区渗透系数≤1×10-10cm/s,防渗措施为:储油罐内外表面、油罐区地面、输油管线外表均做了防渗防腐处理,加油站一旦发生溢出与渗漏事故,油品将由于防渗层的保护,积聚在储油区。

3.拟建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环评分析,老寨湾金矿项目区废渣矿体产于第四系(Q)人工堆积层中,是回采前期矿体排放的废土石。回采区位于地表,在含水层水位之上,不对地下进行扰动。因此,露天回采对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位不会造成影响。开采时产生的主要废水为雨天矿坑积水、排土场淋滤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重金属含量极低。通过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正常情况下,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不大。非正常排放情况下,项目废水对地下水会产生一定影响。非正常排放情况下,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分为排土场、堆浸场、吸附车间、三个部分对地下水的影响。

排土场对地下水的影响:环评预测排土场淋滤水渗漏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选取特征污染因子砷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为:排土场淋滤水连续下渗10d时,砷在下游31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0d时,砷在下游140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500d时,砷在下游477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912d时,砷在下游794m内浓度超标。环评分析,排土场下游1000m范围内并没有饮用水源分布,因此,排土场淋滤水下渗对饮用水源的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

堆浸场对地下水的影响:环评选取铁和氰化物作为预测因子,预测堆浸场防渗膜发生破裂泄漏的情景,预测结果为:连续下渗10d时,铁在下游31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0d时,铁在下游86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500d时,铁在下游350m内浓度超标,连续泄漏912d时,铁在下游622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d时,氰化物在下游18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0d时,氰化物在下游96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500d时,氰化物在下游374m内浓度超标,连续泄漏912d时,氰化物在下游654m内浓度超标。环评分析,堆浸场下游1000m范围内并没有饮用水源分布,因此,堆浸场发生泄漏对饮用水源的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

吸附车间对地下水的影响:环评选取铁和氰化物作为预测因子,预测吸附车间贵液池防渗膜发生破裂泄漏的情景,预测结果为:连续下渗10d时,铁在下游31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0d时,铁在下游86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500d时,铁在下游350m内浓度超标,连续泄漏912d时,铁在下游622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d时,氰化物在下游18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100d时,氰化物在下游96m内浓度超标,连续下渗500d时,氰化物在下游374m内浓度超标,连续泄漏912d时,氰化物在下游654m内浓度超标。环评分析,吸附车间下游1000m范围内并没有饮用水源分布,因此,吸附车间发生泄漏对饮用水源的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

对策措施:①采取分区防渗的防治措施,项目地下水防渗分区及防渗要求见表5。②设置跟踪监控井9个:项目区上游监测点ZK1,1号堆浸场下游监测点ZK2,2号堆浸场下游监测点ZK3,3号堆浸场、4号堆浸场、5号堆浸场下游监测点ZK4,9号堆浸场下游监测点ZK6,吸附车间、6号堆浸场、7号堆浸场、8号堆浸场周边监测点泉点1,吸附车间、6号堆浸场、7号堆浸场、8号堆浸场下游监测点现有监测井ZK5,10号堆浸场、11号堆浸场下游监测井现有监测井ZK7、矿区生活饮用水源(龙潭泉水)。每季一次,监测因子: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锰、锌、铜、镍、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锑、铊。

(四)固废

1、已建工程固废影响分析

已建工程固体废物为堆浸渣和生活垃圾。已建工程堆浸渣量66.1179m3万,堆放在11个堆浸场内,采用原位堆存不卸堆,一层堆浸结束后进行破氰解毒后再进行下一轮堆浸。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9.1t/a,送乡镇垃圾堆放点堆放。废矿物油产生量为2t/a,设危废间暂存,定期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沉淀池内污泥定期清掏后送排土场堆放。已建工程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已建工程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小。

2、拟建工程固废影响分析

(五)噪声

1、已建工程噪声影响分析

已建工程噪声主要来自堆浸场和吸附车间的水泵、推土机、压路机等设备,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采取建筑隔声、基础减振等措施控制噪声。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堆浸场厂界、吸附车间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限值。已建工程对周围噪声影响小,项目距离周边敏感点较远,影响不大。

2、拟建工程噪声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开采作业噪声、设备噪声和运输车辆交通噪声,噪声源强在70~97dB(A),项目夜间不进行回采,环评预测昼间噪声达标情况,预测结果为:项目东、南、西、北四个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项目距离周边敏感点较远,影响不大。

(六)生态环境

1、已经工程生态现状影响分析

对植物的影响:本项目堆浸场、吸附车间等配套的选矿设施已建成,已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开挖活动,改变地表原地貌、根据生态现状调查,评价区内的植被为当地常见种,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不高。已建工程未对植被及植物产生较大影响。

对动物的影响:项目堆浸场、吸附车间设施在运行期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泵、机械噪声及人为活动干扰会使动物远离作业区域,原在该区域活动的动物会逐渐向项目区周边其他地方转移。评价区域人为干扰较为强烈,仅分布有少量小型雀类、爬行类及啮齿类动物等,均为当地常见种,区域未发现国家级、省级保护野生动物。已建工程对动物的影响较小。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建工程造成项目区对项目区景观产生一定破坏,已建工程使项目区水土涵养能力降低,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效能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不可避免,但项目服务期满进行植被恢复,加强绿化,尽可能最大绿化面积,减少不利影响。随着植被的恢复,生态效能及生态系统完整性也将逐步恢复。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根据调查,评价区内的植被类型为暖温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等,次生性自然植被以及人工杉木林和坡耕地等人工植被,为项目区附近分布较广较常见的植被类型,工程活动不会造成植被类型和植物物种的灭绝。同时由于项目区人为活动频繁,动植物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不高,项目建设会造成工程占地区域植被的破坏和小型动物的迁徙,但是不会对区域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造成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已建工程对本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

2、拟建工程生态影响分析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项目为回采现有废土石,不新增占地,对土地利用影响不大。

对植物的影响:项目不新增占地,对植被不会造成直接性破坏,项目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排放的无组织粉尘对植被的影响,项目区距离东侧天然林110m,现状监测TSP达标,对周边植被、天然林影响不大。

对动物的影响:项目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其生境的干扰,评价范围内野生动物仅为小型常见种类,未发现国家级、省级保护野生动物,项目对动物影响不大。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项目区及评价范围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中的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但项目用地范围内已无阔叶林分布,评价范围内多以暖性针叶林及暖性灌丛为主,采取洒水降尘的措施后,对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影响不大,对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本项目为露天回采项目,在现有工矿用地的范围内进行建设,不新增占地,不破坏植被。由于本项目裸露地表的面积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拟建工程设计对回采区设置了截排水沟、淋滤水收集池;排土场设置了截排水沟、挡墙和淋滤水收集池等措施;废弃的场地及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同时,本工程充分利用原有矿山道路区的截排水沟和沉砂池、堆浸场区截排水沟、工业场地截排水设施等,在采取措施后,水土流失影响不大。

(七)土壤环境

1、已建工程对土壤的影响分析

已建工程对土壤产生影响的途径主要为废气污染物降落到地表、废水发生泄漏进入土壤以及固体废物迁移扩散至土壤。大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降落到地表可破坏土壤肥力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废水发生泄漏,渗透进入土壤,致使土壤受到污染;固体废物在运输、贮存等过程中可能引起污染物质的散落、迁移,危害土壤环境。

已建工程堆浸工艺主要为将含有药剂的溶液喷淋至堆浸场表面并将原料中的金属浸出的过程,所以本项目在堆浸过程中浸堆的含水率均大于20%,堆浸场起尘量较少,堆浸场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堆浸渣原位堆存,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机修废油暂存在危废暂存间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已建工程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尽可能避免了废气、废水排放,固废堆存对土壤的影响。

本次评价对项目区进行了土壤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已建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小。

2、拟建工程土壤影响分析

环评分析,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类型与途径主要是正常排放情况下的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及垂直渗入。

大气沉降:环评选取砷为预测因子,对大气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为服务年限内,砷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

地面漫流:事故情况下,本项目回采区淋滤水、排土场淋滤水、生活废水、机修废水堆浸场选矿废水未收集处理直接外排,污废水地面漫流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当回采区淋滤水、排土场淋滤水、生活废水、机修废水发生泄漏时,泄漏废水将全部进入矿区北侧的回水池内收集;当堆浸场选矿废水发生泄漏时,泄漏的废水将全部进入应急池中。回水池容积5万m3,应急池总容积3.07万m3,可容纳项目事故情况下的总排水量,故本项目废水外排的可能性小。项目在全面落实事故废水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地面漫流对土壤影响小。

垂直渗入:环评选取砷为预测因子,假设回采区淋滤水、排土场淋滤水持续下渗的情景预测对土壤的污染影响,预测结果为:土壤表层(10cm)砷浓度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高,最大值为0.456mg/L,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水质砷的浓度(0.01mg/L),对土壤中砷的贡献量较大,若发生泄漏,服务年限内,超标影响范围达-90cm。砷在土壤中随时间不断向下迁移,迁移过程中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至服务年限结束,污染物迁移至-112cm,继续向下运移,砷进入该深度后浓度低于检出限值0.0003mg/L,对下部土壤影响小。

对策措施:采取源头控制措施,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加强各设施的防渗;保证应急池及回水池剩余容积满足事故排放废水容积需求;回水池下方耕地和老寨湾村的耕地设置土壤跟踪监测点,监测因子为pH、镉、汞、砷、铅、铬、铜、镍、锌、锑,每3年监测一次(服务年限内监测一次)。

(八)环境风险

1、已建工程环境风险分析

已建工程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是氰化钠、柴油的泄漏。根据现场调查,已建工程未发生过环境污染风险事故和其他风险事故排放情况。

2、拟建工程环境风险分析

环评分析项目风险物质主要是吸附车间的加药间氰化钠和加油站油类物质。本项目氰化钠最大储量为0.68t,油类物质最大储量为180t。氰化钠使用及操作不当时,会产生大量氰化氢气体,氰化氢在一定浓度下会爆炸,且为剧毒物质;油类物质泄漏产生的非*烷总烃,以及火灾、爆炸产生的CO、CO2,对项目环境空气质量及周边人群产生一定的风险。氰化钠及油类物质泄漏还可能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环评还分析了堆浸场滑坡、泥石流风险及堆浸场渗滤液泄漏对地下水的影响等。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附录B,氰化钠临界量为0.25t,油类物质临界量为2500t。环评计算出项目Q值为1≤Q<10,确定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对策措施:对危废暂存间和加油站区进行防渗,在危废暂存间1个5m3的事故池,加油站设置1个684m3事故池,吸附车间加药间配备氰化氢浓度监测和报警装置,加药间内设置通风系统,并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环境应急演练,可将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项目环境风险可接受。

二、评估结论

“报告书”编制基本规范,主要环境问题论述基本清楚,评价结论总体可信。“报告书”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备案代码:2029-*-04-01

-*。项目符合《 (略) 生态功能区划》、《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略) 工业固体废物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文山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项目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和生态保护红线。

建设单位通过网络平台公示、报纸公示、现场公示、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网络平台、报纸公示、现场公示、问卷调查期间均未收到反对项目建设的意见。

建设单位在严格落实“报告书”及本评估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意见、建议后,该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控,项目建设可行。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3年6月16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