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7月5日-2023年7月11日。
联系电话:0876-* 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 | 项目名称: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10kV送出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略) 文山供电局 建设地点: (略)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南屏镇、黑支果乡 建设性质:新建 占地面积:用地面积27900m2/线路工程长30.2km(永久占地0.48hm2,临时占地2.31hm2) 主要建设内容: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10kV送出线路工程,全线位于文山州广南县境内,主要包括三条: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 (1)本工程A回起于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110kV构架,止于220kV松林坡110kV构架。线路全长24.6km,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单回22.4km+双回2.2km),其中双回段本次利用1回,预留通道1回。新建角钢塔61基。 (2)本工程B、C回起于220kV松林坡变110kV构架,π断点110kV空山变侧位于#63杆(B回)、110kV八宝变侧位于#61杆(C回)。线路采用单双回混合架设,线路全长5.6km(双回5km+单回2×0.3km),NB1-NB12(NC1-NC12)杆段采用双回路架设(5km),双回段为同塔双回,NB12至两侧π段点处采用单回路架设(110kV空山变侧单回路0.3km,110kV八宝变侧单回路0.3km)。新建杆塔15基。本工程路径全线位于广南县境内。 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个废渣回采区、1个排土场、11个堆浸场、1个吸附车间、道路区、办公生活区及其相关配套设施。本项目新建1个废渣回采区和1个排土场,堆浸选矿设施(堆浸场、吸附车间、贫液池、贵液池、中心仓库、应急池,堆浸场截排水沟)已建成,办公生活区和工业场地等辅助设施利用老寨湾金矿设施。 项目投资:总投资3397万元,环保投资61.6万元。占总投资的1.81%。 | 一、(一)施工期 1、噪声:输电线路在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基础施工,塔基开挖、线路架设等,主要噪声源有汽车、电动卷扬机等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等,另外,在架线施工过程中,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也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施工设备运行时噪声源强为90~100dB(A)之间。 对策措施:牵张场的布置施工,并尽量远离线路周边的居民点,以减小牵张场设备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噪声经过地形和林木的阻挡,到达沿线人口密集的居民点时已经大幅衰减,且输电线路夜间不施工,架空线路施工噪声对附近声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2、废气: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线路塔基土石方开挖、杆塔架设;线路塔基施工扬尘影响主要集中在塔基施工区。塔基施工除特殊地质区域外均采用人工进行开挖,施工强度小,因此产生的地面扬尘量小。机械燃油烟气主要由输电线路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产生量较小,所含污染物主要为CO、NO2、HC等,呈无组织排放。 对策措施:加强施工期扬尘的防治,定时洒水降尘,防止扬尘污染周围环境;施工现场临时堆放的裸土及其他易起尘物料应使用防尘网进行覆盖;建筑材料运输车辆加盖帆布,采取密封运输;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废气的排放。 3、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输电线路架设,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及建筑施工废水。输电线路施工人员沿线分散,依托周围居民生活设施及厕所,仅在施工场地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洗手废水,产生量较少,用作洒水降尘。建筑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搅拌、养护等。输电线路塔基施工比较分散,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塔基混凝土拌合,根据同类型项目,施工期输电线路塔基施工产生废水量约0.52m3/基,本项目输电线路共新建塔基76基,整个施工期塔基施工废水产生量为39.52m3。输电线路每个塔基产生建筑施工废水量较少,就近回用于塔基施工作业和洒水降尘等,不外排。 对策措施:工程施工人员依托附近村庄生活设施,施工现场仅产生少量洗手废水,直接用于场地浇洒,不外排。输电线路塔基浇筑产生的混凝土搅拌废水,经临时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塔基混凝土搅拌和洒水降尘,不外排。 4、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施工期生活垃圾排放量约25kg/d,依托村镇居民房屋现有卫生设施处置;施工场地内产生的零星生活垃圾收集后带回居住村镇一起处置。施工期土石方全部综合利用,不产生弃渣。 对策措施: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至当地乡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建筑垃圾中混凝土、砂石、废砖块等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收集后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处置。产生的临时土方堆放于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单项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并进行绿化恢复。 5、生态环境 5.1路径比选方案论证 (1)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 设计提出的两个方案距离较近,沿线生态环境现状基本一致,环境制约因素大体相同,但对比方案需经过人员密集区域,部分路径跨越居民点,环境敏感点较多,而且对比方案涉及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 (略) 级公益林,推荐方案仅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在其他环境制约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推荐方案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要优于对比方案。同时,项目为线性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线路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时,塔基仅设置于*域二级保护区内,线路不在水域及一级保护区内立塔,跨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段采用无人机放线工艺,项目建设及运营期均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导线对地高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跨越高度,对水环境无影响,项目建设与国家现行的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冲突。沿线为间隔式占地,单个塔基处占地较小,严格落实环保措施后影响可接受。综合全线施工难以系数和工程造价,选择设计路径是合理的。设计阶段的路径方案已经最优,是唯一路径。 (2)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 本工程拟建110kV线路受地质地形、城镇规划、村落分布、矿区分布及已有的500kV富砚*线、生态红线、基本农田、输油管道等因素的限制,路径选择上,已无更多方案可选。为方便、清晰的论述π接110kV八空线线路路径方案,本期π接110kV八空线受周边电力线路及南屏镇乡村建设等影响,线路路径较短,仅做唯一方案。 5.2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影响 (1)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情况 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均为塔基,由于工程路径长、跨度大,无法完全避让集中连片的生态保护红线,输电线路推荐方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电力线路均对生态红线进行了避让,根据广南县自然资源局2023年4月14日出具的关于本项目路径走向意见函的复函,本工程共有23个塔基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分别为NA31、NA32、NA33、NA34、NA40、NA41、NA46、NA48、NA50、NA53、NA54、NA55、NA56、NA57、NA58、NB2、NB3、NB4、NB5、NB6、NB7、NB11、NC14(原110kV八空线#61杆),占地约2135m2。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 (2)影响分析 根据生态现状调查,涉及的生态红线点位调查未记录“珠江上游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中灰叶猴、蜂猴、华盖木、云南拟单性木兰、云南穗花杉、毛枝五针松、钟萼木等珍稀动植物,也未发现其他珍稀保护植物、古树名木,涉及占用的植被植物类型不敏感,不会破坏该区域生态功能。本工程在广南县境内跨越和占用生态保护红线评价区分布的植被为暖性灌丛-青篱柴、滇青冈-短梗木荷和川梨-马桑,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杉木林和滇油杉林,草丛、耕地,由于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暖温性针叶林具有一定次生性,涉及的植被类型不敏感,占用的灌草丛次生性较强,它们在评价区分布广、资源丰富,具有较明显的次生性,且本项目砍伐量相对较少,采用高塔架设跨越林木,不砍伐线路通道,仅砍伐塔基横梁内的树木,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只是一些数量上的减少,不会对植物群落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威胁,不会影响生态保护红线的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也不会降低区域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沿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植被的影响。 本输电线路工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地形条件,已尽可能减少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立塔数量,减少了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扰动;后续塔基定位过程中,应多次现场调查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植被覆盖情况及植被类型,对于不得不定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塔基,塔位尽量避开了易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带,尽量选择在植被稀疏处,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影响;同时,线路在该红线区内需占用少量土地,施工结束后,将对所有临时占地、塔基永久占地中除去塔腿硬化部分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同时也将恢复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 本项目已尽可能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缩短了穿越生态保护红线长度和减少立塔数量,减小了植被破坏和地表扰动。塔基定位已尽可能的选择了植被较稀疏处,避开植被茂密区域,对线路走廊内不能避让的高大林木,采取高跨方案,禁止砍伐通道,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已尽量利用既有道路进行材料运输,环评要求不得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新建施工道路;后期施工尽可能减小塔基施工临时场地占地面积,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设置牵张场等临时占地。输电线路经过生态保护红线区时,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选择影响较小区域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占地和林木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通过禁止施工人员引入外来物种,可避免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土植物造成威胁。 输电线路占地呈点状线性分布,空间跨度大,不会造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分割,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此外,本工程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塔基永久占地较小且分散。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临时占地,减少对动植物生境的破坏,占地损毁植物和受影响动物多为区域常见物种,不会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因此输电线路在施工期对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影响较轻微。 输电线路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不会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经综合比选,本项目输电线路推荐方案已为最优方案,施工和运营期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只要严格按照提出的保护措施实施,影响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对策措施:优化线路设计方案和塔基布置点位,尽量少占或不占生态保护红线。设置施工控制带,对施工场地四周进行围挡、严格限制施工机械和人员活动范围,必要时使用地表铺垫(如彩条布、草垫、钢板垫等),减少生态影响。开工前,对施工范围要进行严格审查,禁止超计划占地,禁止破坏申请占地外的植物,从源头上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在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应采取小型塔,加大档距,抬升导线高度,减少林木砍伐和植被破坏。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塔基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对占地红线范围内的表土进行剥离存放,用于绿化恢复;临时堆土及时回填,控制其堆存规模及范围;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减少临时施工道路的开辟并控制新开道路宽度,减少新增临时占地。 5.3对植被的影响 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云南保护植物,拟建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有云南特有植物1种——小石蝴蝶Petrocosmea minor;但在评价区内没有极小种群保护植物。而小石蝴蝶主要发现于距离NA5(J3)左幅261.58m处的石灰山上,不在工程的占地范围内,因此不受工程建设的直接影响。项目输电线路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林地和对线路通道内超高树木进行修剪,势必会对现有森林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本项目沿线地形主要为山地,林木主要为灌木丛及草本植物。线路对植被的影响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塔基永久占地改变原土地利用性质,原有植被将遭到破坏;二是周边由于施工活动将对地表植被产生干扰,如放线将导致植被践踏,灌木和乔木等物种枝条被折断、叶片脱落等。线路路径选择时已尽量避让林木密集区,塔基尽量选择在林木较稀疏地带,在设计时对必须经过的森林密集区将尽量考虑采用高塔进行跨越,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削枝(跨越乔木林按自然生长高度20m考虑)。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础上,仅对无法避让位于塔基处的树木进行砍伐。 本项目塔基呈点状分散布置,不会连续占用草地、灌丛,也不会造成大面积草地、灌丛植被破坏。被占压的植物多数是当地以及滇中地 (略) 常见的种,如马桑、火棘等。塔基占地的植被类型主要为暖温性针叶林、暖性灌丛、撂荒草丛和暖性落叶阔叶林,次生性较强,所影响的多数植物种类为评价区甚至云南分布广泛的常见种类,因此该工程建设对这些一般植物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周边植物的生存繁衍。 对策措施:在杆塔设计中,通过优化坡比,减少铁塔基础尺寸,从而缩小塔基占地,减少塔基开挖范围,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输电线路施工期,牵张场尽量选择荒草地或裸露地表处,主动避让林木及耕地,牵张场不得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对塔位表层无植被或植被很稀疏的塔基,施工结束后通过土地整治、表土覆盖,选择乡土树草种进行植被恢复。线路经过林区时,采用高跨设计,按主要树种的自然生长高度加7m跨越距离确定导线和铁塔高度,避免大范围砍伐林木和“剃山头”的现象。施工中通过采用空中张力放线技术,减小放线通道的林木砍伐量。 5.4对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工程施工人员、车辆、机械等产生的环境污染可能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输电铁塔建设,必然会渉入和影响一些动物的栖息环境,从而一定程度地导致*生脊椎动物的转移与减少(动物在上述干扰下可能逃离原环境向外围扩散),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动物的死亡,尤其是具有飞行能力的鸟类,可以暂时迁移至保护区以及其他生境。工程施工等各种原因导致动物外迁会使得当地*栖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在短期有所下降,工程完工后环境条件逐渐稳定,动物物种多样性会逐渐恢复,从长远看,预计评价区*栖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本工程线路部分对所跨越的河流、水库,由于塔位位置距水位较高,塔位对跨越河流无影响,施工期间对鱼类基本无影响。 评价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仅3种,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普通鵟、画眉和黑鸢。但由于工程性质的特殊性,占地面积有限,塔基永久占用的植被基本为次生性植被,且不涉及上述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此外,普通鵟和黑鸢均为猛禽,善飞翔,活动范围较广,工程建设中的人为活动和施工噪声等干扰会使他们远离施工区,在其他地方寻找新的活动觅食场所,但对其种群数量基本无明显影响。 对策措施:设置保护生态环境的醒目宣传牌标,对施工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的法制宣传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保护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项目周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对施工临时征地,在施工结束后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恢复受损害的森林植被,以恢复动物的栖息地。避开鸟类繁殖期施工,防止对幼鸟和鸟卵造成不良影响。加强鸟类的保护:①禁止施工人员、电场管理人员捕食、贩卖鸟类、*取鸟卵、破坏鸟巢等行为;②项目施工期,尽量避免夜间施工。许多鸟类夜间有趋光排列 ①电场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单回水平排列在最不利塔型段(1B1Z4-J3)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692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082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553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和非居民区控制限值要求。 ②磁感应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单回水平排列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在最不利塔型段(1B1Z4-J3)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4.837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7.961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7.807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单回三角排列 ①电场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单回三角排列在最不利塔型段(1B1Y1-J5)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781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182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最低呼高33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146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和非居民区控制限值要求。 ②磁感应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单回三角排列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在最不利塔型段(1B1Y1-J5)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9.555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3.825μT;最低呼高33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1.663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3)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双回段 ①电场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双回最不利塔型段(1C2Z1-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331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772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最低呼高27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378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和非居民区控制限值要求。 ②磁感应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在最不利塔型段(1C2Z1-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1.247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17.088μT;最低呼高27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47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4.1.2 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 (1)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单回段 ①电场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单回段在最不利塔型段(1A1Y1-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378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828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最低呼高18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339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和非居民区控制限值要求。 ②磁感应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单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在最不利塔型段(1A1Y1-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7.798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1.809μT;最低呼高18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3.673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双回段 ①电场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双回段在最不利塔型段(1A2Y1-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178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620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最低呼高27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400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和非居民区控制限值要求。 ②磁感应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在最不利塔型段(1A2Y1-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2.029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17.837μT;最低呼高27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633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4.2敏感点影响 项目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的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有12处居民保护目标。 本工程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分别取项目输电线路最不利塔型相应距离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叠加现状监测值,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项目输电线路对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的12处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工频电场强度值为71.396V/m~247.91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0.886μT~2.923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的限值要求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因此,可以预测本项目 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后,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值、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将远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的限值要求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 4.3输电线路和其它工程交叉时的电磁环境影响 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跨(钻)越500kV输电线路、110kV输电线路、π接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2215.266V/m~2815.765 V/m,根据项目路径设计方案,项目线路重要交叉跨越点(含π接点、与110kV以上电力线路交叉点)主要位于道路、耕地、林地等非居民区,故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限值要求;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跨(钻)越500kV输电线路、110kV输电线路、π接点)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22.22μT~27.973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磁场公众暴露控制限值100μT的限值要求。 5、生态环境影响 (1)植被植物的影响:本项目线路运行期不进行林木砍伐,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仅按相关规定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的零星林木进行削枝,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不会对植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线路维护人员踩踏植被和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线路维护人员可能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一定踩踏和引入外来植物。通常线路维护检查1个月左右进行1次,运行及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负重有限,频次低,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小,不会带来明显的持续不利影响。通过禁止维护人员引入外来物种,可避免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土植物造成威胁。从区域类似环境状况的已运行的线路来看,线路周围植物生长良好,输电线路电磁影响对周围植物生长无明显影响。 (2)动物的影响:本项目线路定期维护和检查的人员会对线路及周边区域的动物造成惊扰,但这种干扰强度很低,时间很短,对动物活动影响极为有限。从区域类似环境条件下已运行的线路来看,线路运行时未出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对走廊附近的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表现及生育率等产生明显影响的情况。本项目线路杆塔分散分布,塔基占地不会明显减少*栖动物的生境面积,线路杆塔档距大,不会阻断*栖动物活动通道,对*栖动物种群交流影响小。评价区域内的野生鸟类活动范围大、行动敏捷,且飞行高度一般高于线路架设高度,在飞行时碰撞杆塔的几率不大;从区域内已投运的线路运行情况来看,线路建成后并未对鸟类的飞行和生活习性造成影响。 二、评估结论 《报告表》编制基本规范,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总体评价结论可信,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项目已取得文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本项目核准的批复(文发改基础〔2023〕11号),项目代码:2212-*-04-01-*。根据广南县自然资源局2023年4月14日出具的关于本项目路径走向意见函的复函,项目三区三线查询结果为:涉及8座塔基占用广南县永久基本农田图斑,23座塔基涉及占用及广南县生态保护红线图斑(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项目用地 (略) 广南县阿章铅锌矿勘探矿权重叠。项目输电线路路径长、跨度大,路径已尽可能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全线采取高塔跨越生态红线,基本符合《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不涉及国家一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基本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要求,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项目属于输变电线性工程,占用基本农田基本符合《 (略) 人民政府 (略) 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云南电网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42号)文件精神;报告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等对涉及生态红线部分进行了唯一性论证,并提出了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项目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涉及一级保护区及二级保护区的项目规定,本项目输电线路为线性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线路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时,塔基仅设置于*域二级保护区内,线路不在水域及一级保护区内立塔,跨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段采用无人机放线工艺,项目建设及运营期均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导线对地高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跨越高度,对水环境无影响,项目建设与国家现行的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冲突。项目路径走向取得广南县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意见。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评估意见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对策措施、要求及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10kV送出线路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3年7月5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7月5日-2023年7月11日。
联系电话:0876-* 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 | 项目名称: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10kV送出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略) 文山供电局 建设地点: (略)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南屏镇、黑支果乡 建设性质:新建 占地面积:用地面积27900m2/线路工程长30.2km(永久占地0.48hm2,临时占地2.31hm2) 主要建设内容: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10kV送出线路工程,全线位于文山州广南县境内,主要包括三条: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 (1)本工程A回起于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110kV构架,止于220kV松林坡110kV构架。线路全长24.6km,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单回22.4km+双回2.2km),其中双回段本次利用1回,预留通道1回。新建角钢塔61基。 (2)本工程B、C回起于220kV松林坡变110kV构架,π断点110kV空山变侧位于#63杆(B回)、110kV八宝变侧位于#61杆(C回)。线路采用单双回混合架设,线路全长5.6km(双回5km+单回2×0.3km),NB1-NB12(NC1-NC12)杆段采用双回路架设(5km),双回段为同塔双回,NB12至两侧π段点处采用单回路架设(110kV空山变侧单回路0.3km,110kV八宝变侧单回路0.3km)。新建杆塔15基。本工程路径全线位于广南县境内。 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个废渣回采区、1个排土场、11个堆浸场、1个吸附车间、道路区、办公生活区及其相关配套设施。本项目新建1个废渣回采区和1个排土场,堆浸选矿设施(堆浸场、吸附车间、贫液池、贵液池、中心仓库、应急池,堆浸场截排水沟)已建成,办公生活区和工业场地等辅助设施利用老寨湾金矿设施。 项目投资:总投资3397万元,环保投资61.6万元。占总投资的1.81%。 | 一、(一)施工期 1、噪声:输电线路在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基础施工,塔基开挖、线路架设等,主要噪声源有汽车、电动卷扬机等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等,另外,在架线施工过程中,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也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施工设备运行时噪声源强为90~100dB(A)之间。 对策措施:牵张场的布置施工,并尽量远离线路周边的居民点,以减小牵张场设备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噪声经过地形和林木的阻挡,到达沿线人口密集的居民点时已经大幅衰减,且输电线路夜间不施工,架空线路施工噪声对附近声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2、废气: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线路塔基土石方开挖、杆塔架设;线路塔基施工扬尘影响主要集中在塔基施工区。塔基施工除特殊地质区域外均采用人工进行开挖,施工强度小,因此产生的地面扬尘量小。机械燃油烟气主要由输电线路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产生量较小,所含污染物主要为CO、NO2、HC等,呈无组织排放。 对策措施:加强施工期扬尘的防治,定时洒水降尘,防止扬尘污染周围环境;施工现场临时堆放的裸土及其他易起尘物料应使用防尘网进行覆盖;建筑材料运输车辆加盖帆布,采取密封运输;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废气的排放。 3、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输电线路架设,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及建筑施工废水。输电线路施工人员沿线分散,依托周围居民生活设施及厕所,仅在施工场地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洗手废水,产生量较少,用作洒水降尘。建筑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搅拌、养护等。输电线路塔基施工比较分散,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塔基混凝土拌合,根据同类型项目,施工期输电线路塔基施工产生废水量约0.52m3/基,本项目输电线路共新建塔基76基,整个施工期塔基施工废水产生量为39.52m3。输电线路每个塔基产生建筑施工废水量较少,就近回用于塔基施工作业和洒水降尘等,不外排。 对策措施:工程施工人员依托附近村庄生活设施,施工现场仅产生少量洗手废水,直接用于场地浇洒,不外排。输电线路塔基浇筑产生的混凝土搅拌废水,经临时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塔基混凝土搅拌和洒水降尘,不外排。 4、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施工期生活垃圾排放量约25kg/d,依托村镇居民房屋现有卫生设施处置;施工场地内产生的零星生活垃圾收集后带回居住村镇一起处置。施工期土石方全部综合利用,不产生弃渣。 对策措施: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至当地乡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建筑垃圾中混凝土、砂石、废砖块等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收集后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处置。产生的临时土方堆放于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单项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并进行绿化恢复。 5、生态环境 5.1路径比选方案论证 (1)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 设计提出的两个方案距离较近,沿线生态环境现状基本一致,环境制约因素大体相同,但对比方案需经过人员密集区域,部分路径跨越居民点,环境敏感点较多,而且对比方案涉及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 (略) 级公益林,推荐方案仅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在其他环境制约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推荐方案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要优于对比方案。同时,项目为线性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线路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时,塔基仅设置于*域二级保护区内,线路不在水域及一级保护区内立塔,跨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段采用无人机放线工艺,项目建设及运营期均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导线对地高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跨越高度,对水环境无影响,项目建设与国家现行的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冲突。沿线为间隔式占地,单个塔基处占地较小,严格落实环保措施后影响可接受。综合全线施工难以系数和工程造价,选择设计路径是合理的。设计阶段的路径方案已经最优,是唯一路径。 (2)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 本工程拟建110kV线路受地质地形、城镇规划、村落分布、矿区分布及已有的500kV富砚*线、生态红线、基本农田、输油管道等因素的限制,路径选择上,已无更多方案可选。为方便、清晰的论述π接110kV八空线线路路径方案,本期π接110kV八空线受周边电力线路及南屏镇乡村建设等影响,线路路径较短,仅做唯一方案。 5.2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影响 (1)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情况 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均为塔基,由于工程路径长、跨度大,无法完全避让集中连片的生态保护红线,输电线路推荐方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电力线路均对生态红线进行了避让,根据广南县自然资源局2023年4月14日出具的关于本项目路径走向意见函的复函,本工程共有23个塔基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分别为NA31、NA32、NA33、NA34、NA40、NA41、NA46、NA48、NA50、NA53、NA54、NA55、NA56、NA57、NA58、NB2、NB3、NB4、NB5、NB6、NB7、NB11、NC14(原110kV八空线#61杆),占地约2135m2。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 (2)影响分析 根据生态现状调查,涉及的生态红线点位调查未记录“珠江上游及滇东南喀斯特地带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中灰叶猴、蜂猴、华盖木、云南拟单性木兰、云南穗花杉、毛枝五针松、钟萼木等珍稀动植物,也未发现其他珍稀保护植物、古树名木,涉及占用的植被植物类型不敏感,不会破坏该区域生态功能。本工程在广南县境内跨越和占用生态保护红线评价区分布的植被为暖性灌丛-青篱柴、滇青冈-短梗木荷和川梨-马桑,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杉木林和滇油杉林,草丛、耕地,由于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暖温性针叶林具有一定次生性,涉及的植被类型不敏感,占用的灌草丛次生性较强,它们在评价区分布广、资源丰富,具有较明显的次生性,且本项目砍伐量相对较少,采用高塔架设跨越林木,不砍伐线路通道,仅砍伐塔基横梁内的树木,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只是一些数量上的减少,不会对植物群落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威胁,不会影响生态保护红线的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也不会降低区域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沿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植被的影响。 本输电线路工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地形条件,已尽可能减少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立塔数量,减少了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扰动;后续塔基定位过程中,应多次现场调查区域水土流失现状、植被覆盖情况及植被类型,对于不得不定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塔基,塔位尽量避开了易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带,尽量选择在植被稀疏处,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影响;同时,线路在该红线区内需占用少量土地,施工结束后,将对所有临时占地、塔基永久占地中除去塔腿硬化部分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同时也将恢复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 本项目已尽可能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缩短了穿越生态保护红线长度和减少立塔数量,减小了植被破坏和地表扰动。塔基定位已尽可能的选择了植被较稀疏处,避开植被茂密区域,对线路走廊内不能避让的高大林木,采取高跨方案,禁止砍伐通道,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已尽量利用既有道路进行材料运输,环评要求不得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新建施工道路;后期施工尽可能减小塔基施工临时场地占地面积,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设置牵张场等临时占地。输电线路经过生态保护红线区时,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选择影响较小区域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占地和林木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通过禁止施工人员引入外来物种,可避免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土植物造成威胁。 输电线路占地呈点状线性分布,空间跨度大,不会造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分割,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此外,本工程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塔基永久占地较小且分散。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临时占地,减少对动植物生境的破坏,占地损毁植物和受影响动物多为区域常见物种,不会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因此输电线路在施工期对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影响较轻微。 输电线路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不会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经综合比选,本项目输电线路推荐方案已为最优方案,施工和运营期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只要严格按照提出的保护措施实施,影响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对策措施:优化线路设计方案和塔基布置点位,尽量少占或不占生态保护红线。设置施工控制带,对施工场地四周进行围挡、严格限制施工机械和人员活动范围,必要时使用地表铺垫(如彩条布、草垫、钢板垫等),减少生态影响。开工前,对施工范围要进行严格审查,禁止超计划占地,禁止破坏申请占地外的植物,从源头上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在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应采取小型塔,加大档距,抬升导线高度,减少林木砍伐和植被破坏。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塔基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对占地红线范围内的表土进行剥离存放,用于绿化恢复;临时堆土及时回填,控制其堆存规模及范围;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减少临时施工道路的开辟并控制新开道路宽度,减少新增临时占地。 5.3对植被的影响 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云南保护植物,拟建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有云南特有植物1种——小石蝴蝶Petrocosmea minor;但在评价区内没有极小种群保护植物。而小石蝴蝶主要发现于距离NA5(J3)左幅261.58m处的石灰山上,不在工程的占地范围内,因此不受工程建设的直接影响。项目输电线路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林地和对线路通道内超高树木进行修剪,势必会对现有森林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本项目沿线地形主要为山地,林木主要为灌木丛及草本植物。线路对植被的影响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塔基永久占地改变原土地利用性质,原有植被将遭到破坏;二是周边由于施工活动将对地表植被产生干扰,如放线将导致植被践踏,灌木和乔木等物种枝条被折断、叶片脱落等。线路路径选择时已尽量避让林木密集区,塔基尽量选择在林木较稀疏地带,在设计时对必须经过的森林密集区将尽量考虑采用高塔进行跨越,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削枝(跨越乔木林按自然生长高度20m考虑)。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础上,仅对无法避让位于塔基处的树木进行砍伐。 本项目塔基呈点状分散布置,不会连续占用草地、灌丛,也不会造成大面积草地、灌丛植被破坏。被占压的植物多数是当地以及滇中地 (略) 常见的种,如马桑、火棘等。塔基占地的植被类型主要为暖温性针叶林、暖性灌丛、撂荒草丛和暖性落叶阔叶林,次生性较强,所影响的多数植物种类为评价区甚至云南分布广泛的常见种类,因此该工程建设对这些一般植物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周边植物的生存繁衍。 对策措施:在杆塔设计中,通过优化坡比,减少铁塔基础尺寸,从而缩小塔基占地,减少塔基开挖范围,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输电线路施工期,牵张场尽量选择荒草地或裸露地表处,主动避让林木及耕地,牵张场不得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对塔位表层无植被或植被很稀疏的塔基,施工结束后通过土地整治、表土覆盖,选择乡土树草种进行植被恢复。线路经过林区时,采用高跨设计,按主要树种的自然生长高度加7m跨越距离确定导线和铁塔高度,避免大范围砍伐林木和“剃山头”的现象。施工中通过采用空中张力放线技术,减小放线通道的林木砍伐量。 5.4对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工程施工人员、车辆、机械等产生的环境污染可能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输电铁塔建设,必然会渉入和影响一些动物的栖息环境,从而一定程度地导致*生脊椎动物的转移与减少(动物在上述干扰下可能逃离原环境向外围扩散),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动物的死亡,尤其是具有飞行能力的鸟类,可以暂时迁移至保护区以及其他生境。工程施工等各种原因导致动物外迁会使得当地*栖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在短期有所下降,工程完工后环境条件逐渐稳定,动物物种多样性会逐渐恢复,从长远看,预计评价区*栖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本工程线路部分对所跨越的河流、水库,由于塔位位置距水位较高,塔位对跨越河流无影响,施工期间对鱼类基本无影响。 评价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仅3种,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普通鵟、画眉和黑鸢。但由于工程性质的特殊性,占地面积有限,塔基永久占用的植被基本为次生性植被,且不涉及上述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此外,普通鵟和黑鸢均为猛禽,善飞翔,活动范围较广,工程建设中的人为活动和施工噪声等干扰会使他们远离施工区,在其他地方寻找新的活动觅食场所,但对其种群数量基本无明显影响。 对策措施:设置保护生态环境的醒目宣传牌标,对施工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的法制宣传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保护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项目周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对施工临时征地,在施工结束后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恢复受损害的森林植被,以恢复动物的栖息地。避开鸟类繁殖期施工,防止对幼鸟和鸟卵造成不良影响。加强鸟类的保护:①禁止施工人员、电场管理人员捕食、贩卖鸟类、*取鸟卵、破坏鸟巢等行为;②项目施工期,尽量避免夜间施工。许多鸟类夜间有趋光排列 ①电场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单回水平排列在最不利塔型段(1B1Z4-J3)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692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082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553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和非居民区控制限值要求。 ②磁感应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单回水平排列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在最不利塔型段(1B1Z4-J3)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4.837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7.961μT;最低呼高15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7.807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单回三角排列 ①电场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单回三角排列在最不利塔型段(1B1Y1-J5)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781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182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最低呼高33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146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和非居民区控制限值要求。 ②磁感应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单回三角排列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在最不利塔型段(1B1Y1-J5)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9.555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3.825μT;最低呼高33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1.663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3)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双回段 ①电场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双回最不利塔型段(1C2Z1-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331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772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最低呼高27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378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和非居民区控制限值要求。 ②磁感应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升压站——220kV松林坡变线路(A回)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在最不利塔型段(1C2Z1-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1.247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17.088μT;最低呼高27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47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4.1.2 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 (1)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单回段 ①电场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单回段在最不利塔型段(1A1Y1-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378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828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最低呼高18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339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和非居民区控制限值要求。 ②磁感应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单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在最不利塔型段(1A1Y1-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7.798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1.809μT;最低呼高18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3.673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2)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双回段 ①电场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双回段在最不利塔型段(1A2Y1-J4)线下,距地1.5m高处,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178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10kV/m的要求;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620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4000V/m)的要求;最低呼高27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400kV/m,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和非居民区控制限值要求。 ②磁感应强度 根据模式预测,110kV线路π接110kV八宝变——空山变线路(B、C回)双回段通过非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在最不利塔型段(1A2Y1-J4)线下距地面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2.029μT;通过居民区及其附近导线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17.837μT;最低呼高27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2.633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评价标准100μT的限值要求。 4.2敏感点影响 项目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的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有12处居民保护目标。 本工程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分别取项目输电线路最不利塔型相应距离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叠加现状监测值,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项目输电线路对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内的12处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工频电场强度值为71.396V/m~247.91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0.886μT~2.923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的限值要求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因此,可以预测本项目 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后,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值、工频磁感应强度值将远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的限值要求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 4.3输电线路和其它工程交叉时的电磁环境影响 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跨(钻)越500kV输电线路、110kV输电线路、π接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2215.266V/m~2815.765 V/m,根据项目路径设计方案,项目线路重要交叉跨越点(含π接点、与110kV以上电力线路交叉点)主要位于道路、耕地、林地等非居民区,故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限值要求;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跨(钻)越500kV输电线路、110kV输电线路、π接点)处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22.22μT~27.973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磁场公众暴露控制限值100μT的限值要求。 5、生态环境影响 (1)植被植物的影响:本项目线路运行期不进行林木砍伐,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仅按相关规定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的零星林木进行削枝,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不会对植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线路维护人员踩踏植被和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线路维护人员可能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一定踩踏和引入外来植物。通常线路维护检查1个月左右进行1次,运行及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负重有限,频次低,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小,不会带来明显的持续不利影响。通过禁止维护人员引入外来物种,可避免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土植物造成威胁。从区域类似环境状况的已运行的线路来看,线路周围植物生长良好,输电线路电磁影响对周围植物生长无明显影响。 (2)动物的影响:本项目线路定期维护和检查的人员会对线路及周边区域的动物造成惊扰,但这种干扰强度很低,时间很短,对动物活动影响极为有限。从区域类似环境条件下已运行的线路来看,线路运行时未出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对走廊附近的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表现及生育率等产生明显影响的情况。本项目线路杆塔分散分布,塔基占地不会明显减少*栖动物的生境面积,线路杆塔档距大,不会阻断*栖动物活动通道,对*栖动物种群交流影响小。评价区域内的野生鸟类活动范围大、行动敏捷,且飞行高度一般高于线路架设高度,在飞行时碰撞杆塔的几率不大;从区域内已投运的线路运行情况来看,线路建成后并未对鸟类的飞行和生活习性造成影响。 二、评估结论 《报告表》编制基本规范,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总体评价结论可信,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项目已取得文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本项目核准的批复(文发改基础〔2023〕11号),项目代码:2212-*-04-01-*。根据广南县自然资源局2023年4月14日出具的关于本项目路径走向意见函的复函,项目三区三线查询结果为:涉及8座塔基占用广南县永久基本农田图斑,23座塔基涉及占用及广南县生态保护红线图斑(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项目用地 (略) 广南县阿章铅锌矿勘探矿权重叠。项目输电线路路径长、跨度大,路径已尽可能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全线采取高塔跨越生态红线,基本符合《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不涉及国家一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基本符合《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要求,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项目属于输变电线性工程,占用基本农田基本符合《 (略) 人民政府 (略) 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云南电网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42号)文件精神;报告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等对涉及生态红线部分进行了唯一性论证,并提出了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项目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涉及一级保护区及二级保护区的项目规定,本项目输电线路为线性基础设施项目,不属于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线路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时,塔基仅设置于*域二级保护区内,线路不在水域及一级保护区内立塔,跨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段采用无人机放线工艺,项目建设及运营期均不向水体排放污染物,导线对地高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跨越高度,对水环境无影响,项目建设与国家现行的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冲突。项目路径走向取得广南县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意见。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评估意见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对策措施、要求及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黑支果乡农光互补光伏电站110kV送出线路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3年7月5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