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审批公示: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互助县红崖村双树西渠水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拟审批公示: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互助县红崖村双树西渠水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公示

拟审批公示: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互助县红崖村双树西渠水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互助县红崖村双树西渠水毁修复工程1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6月16日-2023年6月2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平安区乐都路100号

联系电话:0972-*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

互助县红崖村双树西渠水毁修复工程

互助县威远镇红崖村

互助县水利局

北京中地 (略)

工程位于互助县威远镇红崖村,项目总投资166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滑坡土方清理除运54600m3;拆除并改建K0+000-K0+K920U型渠道,新建改线矩形渠道K1+043-K1+589、K1+719-K1+839渠段120米矩形暗渠、K1+719-K1+819混凝土直立式挡墙、退水渠100米、通车农桥7座、分水口6座、工程竣工标志牌1处、渠道巡检道路泥结石路面3100米、渠道雷达水文监测及智能联动电闸门系统;混凝土路面拆除及恢复120米;改造修复K1+839-K3+084渠道;改造K4+510-K5+510 U型渠道1000米;渠道清於500米;安装测缝测渗安全监测设备。

1.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活污利用防渗旱厕收集后作为绿化底肥,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合理安排施工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基础开挖尽量避开雨季进行施工;施工材料远离水体、沟道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避免雨水冲刷,造成面源污染。

2.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实际严格落实施工道路硬化、裸露地覆盖、湿法作业等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方式,减少施工裸露面积和土石方临时堆放产生的扬尘;土石方集中堆放采取封闭措施,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废料及其他施工垃圾;临近居民点的施工区周围设置围挡;使用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运输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规范设置施工物料运输路线,渣土车辆密闭运行,运输车辆限速行驶;气象预报风速达到四级以上或者出现重污染天气状况时,禁止土方作业。

3.严格落实噪声污染控制措施。优化施工时间,选用低噪音设备,采取有效降噪措施,使施工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限值要求。

4.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就近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随意堆放,避免二次污染;对产生的施工废料,要尽快回收和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剩余施工废料要及时清运或做妥善处置,不宜长时间堆放,不得在施工工地外擅自堆放,做到工序完工场地清洁。

5.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划定施工区域界限,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活动范围;要尽量少占临时用地、少破坏植被,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优化临时占地布局,施工便道充分利用村道等现有道路;施工过程中对表土进行剥离养护,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植被覆盖度应与周围未扰动区域基本一致。

报告表

拟审批公示: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互助县红崖村双树西渠水毁修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互助县红崖村双树西渠水毁修复工程1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6月16日-2023年6月2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平安区乐都路100号

联系电话:0972-*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

互助县红崖村双树西渠水毁修复工程

互助县威远镇红崖村

互助县水利局

北京中地 (略)

工程位于互助县威远镇红崖村,项目总投资166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滑坡土方清理除运54600m3;拆除并改建K0+000-K0+K920U型渠道,新建改线矩形渠道K1+043-K1+589、K1+719-K1+839渠段120米矩形暗渠、K1+719-K1+819混凝土直立式挡墙、退水渠100米、通车农桥7座、分水口6座、工程竣工标志牌1处、渠道巡检道路泥结石路面3100米、渠道雷达水文监测及智能联动电闸门系统;混凝土路面拆除及恢复120米;改造修复K1+839-K3+084渠道;改造K4+510-K5+510 U型渠道1000米;渠道清於500米;安装测缝测渗安全监测设备。

1.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活污利用防渗旱厕收集后作为绿化底肥,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合理安排施工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基础开挖尽量避开雨季进行施工;施工材料远离水体、沟道堆放,并采取一定的防雨淋措施,避免雨水冲刷,造成面源污染。

2.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实际严格落实施工道路硬化、裸露地覆盖、湿法作业等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施工方式,减少施工裸露面积和土石方临时堆放产生的扬尘;土石方集中堆放采取封闭措施,及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废料及其他施工垃圾;临近居民点的施工区周围设置围挡;使用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运输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规范设置施工物料运输路线,渣土车辆密闭运行,运输车辆限速行驶;气象预报风速达到四级以上或者出现重污染天气状况时,禁止土方作业。

3.严格落实噪声污染控制措施。优化施工时间,选用低噪音设备,采取有效降噪措施,使施工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限值要求。

4.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就近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随意堆放,避免二次污染;对产生的施工废料,要尽快回收和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剩余施工废料要及时清运或做妥善处置,不宜长时间堆放,不得在施工工地外擅自堆放,做到工序完工场地清洁。

5.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划定施工区域界限,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活动范围;要尽量少占临时用地、少破坏植被,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优化临时占地布局,施工便道充分利用村道等现有道路;施工过程中对表土进行剥离养护,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植被覆盖度应与周围未扰动区域基本一致。

报告表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