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见附件(注:以下内容为附件图片识别,个别文字可能不准确,请以附件为准)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联系电话:0873-*-*州政务服务中心1楼C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区C11号生态环境综合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观澜路中段红河州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科传真:0873-*邮编:6 6 1 1 9 9项目名称麻栗树光伏电站建 (略) 红河州建水县面甸镇麻栗树东北侧及湾家田东侧坡地建设单位宏 (略) 环评文件类型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 (略) 项目概况
项 (略) 红河州建水县面甸镇麻栗树东北侧及湾家田东侧坡地,项目属于新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05.95hm 2永久占地13.15hm 2,临时占地92.80hm 2。工程主要由主体工程光伏阵列逆变器升压站集电线路和公辅工程环保工程组成。场址共布置19个3.2MW光伏方阵光伏发电子方阵。采用容量为545Wp单晶硅双面光伏组件,光伏支架由28块单晶硅光伏组件按2行14列的布置方式组成一个支架单元,平面尺寸约为16122m m 4532m m,支架倾角为23,光伏组件最低端离地距离2.5m,采用固定倾角运行方式,共*块组件经逆变器逆变后接至箱变。每个发电子方阵由1台箱变进行升压,升压至35kV后接入新建110kV升压站内。项目场区布置19个光伏子方阵,采用3200kVA箱变19台,每台3200kVA箱变接10台逆变器。采用容量为320kW的组串式逆变器190台。在场址南部建设110kV升压站一座,主变容量为160MVA。本项目拟采用直埋电缆方案,直埋电缆长度约为7.4km。本项目不包含送出线路,送出线路单独立项。本项目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原有道路未能满足施工道路需求,本工程共需改扩建道路16.42km,新建道路6.55km,进站道路0.72km,本项目建设道路由建设单位以机耕路形式进行报送,本报告不对其进行评
价。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所在区植物覆盖率较小,无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项目的建设会减小植物生境,项目区将会架起大量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这些组件遮光影响大面积的区域。光伏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原有的植被会受到较大影响,但由于项目区占地范围内自然条件较差,植物资源较少,现状植被主要是灌丛,生产力较低,对当地植物资源的数量及利用方式产生影响很小。项目区植物均为周围环境常见种类,不会造成植物种类灭绝。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19 (略) (略)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年等资料,评价区内未发 (略) 级保护植物。拟建项目区内无狭域特有动物和植物,项目建设施工对保护动植物无影响。项目建设期间将对光伏阵列下方及露天空隙进行土地翻整,原有植被将会被部分铲除,建设期间区域植被覆盖率会下降。但随着林业工程实施后,植被覆盖率会得到恢复。工程对*生脊椎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占地和开挖对生境的破坏,以及施工机械噪
声的干扰等。由于爬行动物活动范围狭小,施工占地和开挖将可能破坏蛇类的洞穴和栖息地,迫使它们向外迁移寻找新的栖息场所兽类因活动能力较强,受到施工干扰后将会迁移到较远的安全地带,场区无大型兽类的活动踪迹,主要为啮齿类小型种类,该类动物受到影响后会远离项目区至其他山体进行觅食。鸟类具有较强的趋避能力,会飞离项目区,重新寻找周边新的适宜生境和栖息地,因此,电站施工和运行不会造成当地鸟类物种灭绝或数量锐减,也不会造成鸟类多样性的明显降低。从长远看,*生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不会有可预见的较大变化,动物在施工活动等各种干扰增大的条件下均可以逃离而不致造成个体死亡。动物原来的栖息地丧失迫使动物外迁,但由于当地大多数动物密度不高,且被破坏的栖息地在当地所占比例有限,所以项目建设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间接影响并不严重。本项目占地考虑了占地最小扰动地表最少的原则,绝大部分占地不改变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使项目建设对原地表植被影响降到了最低,对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不会造成大的改变。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现场调查,项目距各敏感点的距离都大于200m,施工扬尘不会对敏感点造成影响,加之项目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通过采取措施后,施工场地扬尘对敏感点影响不大。项目施工期拟通过限速行驶,加大项目区域内路面洒水降尘次数,靠外围道路一侧设置挡墙等措施有效控制施工期车辆扬尘,外排的扬尘微量,对周边植被农作物影响不大。对外围公路交通通行影响甚微,在可接受范围内。经大气稀释扩散后施工机械废气对评价区域空气质量影响不大。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项目产生的施工废水可在区内全部回用于施工工序或者洒水降尘,不外排。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或者洒水降尘,因此本项目在采取了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废水对周边地表水体影响不大。4环境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通过预测,昼间噪声在距离施工场界20m处夜间噪声在距离施工场界100m处可满足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噪声源主要集中在施工时的机械噪声及交通噪声升压站构筑物施工及设备安装时产生的噪声。本项目占地区域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加之工期较短,噪声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5固体废物处置及影响分析结论项目产生的表土临时堆放于表土堆放场内,后期用于绿化覆土。建筑垃圾能回收利用的
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收集,统一清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禁止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置,区内设置10个垃圾桶,产生的垃圾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定期委托环卫部门清运。产生的粪便定期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理。产生的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二运行期环境影响1废气环境影响项目运营期区域内使用电,太阳能等能源,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经抽油烟机处理后排放,且为间歇性排放,对外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内车辆排放尾气的时间短,而且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有严格的规定,加上停车车型偏小,总体上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轻微。垃圾收集设施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异味,通过加强管理,合理布局及时清运,对环境影响较小。2废水环境影响
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产生的清洁废水主要为清洁抹布的水,清洁抹布的废水用作光伏板区植被浇灌用水。电池板均在晴天清洁,不使用清洁剂,清洁废水全部下渗,经过地表植被吸收蒸发等,不会形成地表径流,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氨氮油脂和总磷,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用做植被绿化有机肥。综上所述,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无废水外排,不会影响周围地表水体水质。3噪声影响分析项目运营期间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阵列区周边200m范围内没有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光伏板周边最近的声环境保护目标为犁耙庄,距离箱变约825m,根据预测结果,运营期经过噪声衰减后,到犁耙庄声级贡献值约为3.0dBA,叠加背景值45.5dB(A后,犁耙庄噪声昼间预测值约为45.6dB(A),对犁耙
庄声环境基本无影响,结合犁耙庄声环境监测结果,犁耙庄声环境质量能满足声环境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可接受。项目运营期间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理论计算结果可知,升压站运营后,主变噪声源昼间在厂界处噪声预测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由于升压站周边200m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布,因此,运营期项目升压站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小。4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项目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得到妥善的处置,处置率100%,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5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池面板架设后,在地面产生的阴影对地面植被生长的影响。该项目受阴影影响区域内植被受到的日照减少,该区域内的植被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结束后,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对施工破坏和扰动区域内的植被进行恢复,对受电池面板阴影影响范围内的区域,采用适宜植物进行植被恢复。采取以上措施后,
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不会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项目运营期间,现场维护和检修等工作均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正常活动。电站运行噪声可能会使对声环境敏感的动物迁移至远离光伏电站处,但光伏电站运行噪声影响范围主要为站界外几十米范围内的区域,影响范围较小。因此,项目运营不会对项目所在
区域内野生动物的日常迁徙和活动造成明显影响。项目运营期拟在光伏电站征占地范围种植林木农作物进行复林复耕,可以逐步恢复当地耕地生态系统,不改变项目土地利用性质,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次,运营期拟在空地及道路两侧种植喜阴植物对项目内植被进行恢复,植被绿化将吸引跟多小型动物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使得食物链更加复杂,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随之生态系统将更加稳定。环评要求,在进行植被恢复时不得引入外来物种,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环境正效益,无不利影响。6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电磁辐射现状监测结果,本项目站址区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T的要求。根据类比预测结果,运营期项目场界工频电磁场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详见电磁辐射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7环境风险分析本工程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升压站内主变压器油泄漏产生的环境污染。变压器油是由许多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组成,即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闪点应尽量高,一般低于136。如果变压器油泄露进入外环境,对周边土壤,地下水将造成一定的影响,泄露后如随雨水进入地表水体,将导致地表水中石油类物质浓度升高。经过执行本项目要求的防范措施,可将环境风险影响降至最小。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植物与植被保护措施1在植被恢复及绿化过程中,应选择乡土树种及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并注意乔灌草搭配的原则,同时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统一。可选用云南松等当地种类。2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项
目施工前,严格选择施工附属设施的布置位置,尽量选择荒地和未利用地,并优化布置,减少占地,避免占用林地而造成大面积植被的破坏和损失。在施工阶段,应加强施工管理,禁止随意扩大占地范围,禁止任意砍伐施工区周边植被以作施工使用,施工所需的木材尽可能从施工征地范围内取用。加强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安全的管理,提高消防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3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的恢复。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和平整场地,恢复土层,采用当地植物进行恢复性种植,然后采取封育手段,促进自然恢复。由于项目区较为干旱,地表植被受破坏后较难恢复,工程施工结束后,业主应对工程临时占地区及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并加强管护。4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管理,提高管理者的消防意识,注意管理巡查,避免山林火灾的发生。5施工阶段应加强施工管理及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随意砍伐施工区周边植被。加强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安全的管理,提高消防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2动物保护措施
1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特别是对树木的砍伐2施工中尽可能地减少高噪音对动物的惊吓3加强对施工器材的管理,禁止私自制造狩猎工具和捕杀野生动物4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或受伤的兽类,应交给林草局的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5施工中要有保护动物的专门规定,在施工区内设置保护动物的警示牌,并安排专门
人员负责项目区施工中的动物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制定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和文明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防治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施工工序。2分段进行施工,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夜间不施工。3开挖过程中,洒水使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4加强路面维护及施工运输车辆的运输管理,尽可能防止运输的物料泼洒,运输车辆加蓬盖装卸场地在装卸前将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5配备洒水车,对各施工场地经常洒水,一般每天可洒水45次。6各施工段应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其职责是指导和管理施工现场的工程弃土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堆放,场地恢复和硬化,清除进出施工现场道路上的泥土弃料以及车辆轮胎上的泥土,防止二次扬尘污染对一些质轻易飞扬的施工材料,如水泥等的
堆放场地,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如设简易堆放棚等,避免风吹损失和二次污染。7施工期环保对策措施的执行与落实纳入施工监理专项工作,施工期环保管理人员对策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巡查,发现环境污染投拆和纠纷等问题,及时上报并妥善和合理解决。3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生产废水处理措施施工场废水经临时沉砂池沉淀池各1个20m 3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车辆清洗和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设计及规范规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表土不乱堆乱倒,做到文明施工,避免将泥渣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确保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连续通畅,发现堵塞或损坏,应当立即疏通或修复。项目应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施工场地材料堆场四周设置挡墙,防止散料被雨水冲刷流失到泸江河中施工材料中如化学建材等不得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加设土工布围挡,防止被雨水冲刷进入泸江河。施工场地散落的物料要及时清扫,物料堆放要采取防雨水冲刷和淋溶措施,以免被冲入河道,污染水体。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因工程施工导致短期内污染物增幅较大,影响到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的,需积极调整施工时间,施工方案在监测断面上方增设围堰等多种方式,将项目施工对出境断面水质影响降到最低。2施工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本工程拟在生产生活区设置旱厕2座,旱厕按7天清掏1次,则单座旱厕7天的污水排入量约为50m
3,故旱厕规模按50m 3考虑。旱厕主要接纳施工人员的粪便污水及洗浴用水。旱厕应做好防渗措施,粪便污泥在临时旱厕内经一定时间的沤制,及时清运至阵列区作为造林的有机肥,并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旱厕经无害化处理后拆除填埋。针对施工期间产生的餐饮废水,要求设置1个临时隔油池2个泔水桶,产生的油污泔水定期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理。根据调查,本工程所在河段及下游无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存在,在施工过程中,经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对周边水体影响小。4声环境保护措施优化施工方式,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步骤,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高噪声设备进行分散式布设,对产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尽可能的布置在远离敏感目标一侧,增加施工机械噪声的衰减距离。
分段施工,施工单元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局部安排大量的高噪声设备,合理调整高噪声设备的使用时间,高噪声设备进行分散式布设,并严禁同时运行,减少噪声叠加影响,造成局部声级过高。优化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路径,运输车辆在进入施工区附近区域后,尽量避免在敏感目标附近逗留,途经敏感目标附近时要适当降低车速和禁止鸣笛。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人为噪声的产生。5固体废物保护措施要求对临时表土堆场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和防护拦挡等措施。建筑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按住建部门要求进行处置。施工区内设置10个垃圾桶,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泔水收集后定期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理。
旱厕粪便定期清掏作为光伏板区植被肥料。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危废暂存间应按照规范化要求来建设,地面用C30混凝土浇筑20cm进行硬化,同时地面和四周墙体须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墙体处理高度为1m左右,使渗透系数10-10cm /s。二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运营期主要是油烟和异味,提出的措施是:项目内应使用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食堂油烟安装抽油烟机:在化粪池周边进行绿化,并及时清掏,以减少化粪池异味。2水环境保护措施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他办公生活废水排入化粪池处理后回用于升压站区绿化植被食堂设置隔油池,其处理有效容积为1m
3办公生活区设置隔油池化粪池,化粪池有效容积为5m 3。因电池板清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产生的清洗废水直接顺着流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下面的草坪上,作为绿化补充水。3噪声运行期噪声主要是升压站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因周边没有环境敏感点,拟采取在升压站周边种植绿化带的隔音措施。4固体废物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升压站内管理人员生活垃圾报废光伏板,危废等。拟采取以下措施处理。对于生活垃圾,在升压站设置6个垃圾桶,产生的垃圾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统一收集后定期运至面甸镇城建部门指定地点堆放处理报废光伏电池贮存于综合楼内保持干燥通风,最终由专业的回收厂家收购处理
废矿物油废储能蓄电池废旧电器组件收集后在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升压站内危废暂存间面积约为28m 2,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危废暂存间设计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主要是:危废暂存间应满足四防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应有完善的防渗措施和渗漏收集措施,防渗措施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6.1.4防渗要求:基础必须防渗,2m 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 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 /s项目运行期食堂隔油池产生的废油由有资质单位进行收集处置。
光伏电站箱式变压器及升压站电气设备每年检修一次,检修产生的含油抹布手套废润滑油容器等,由检修商清理并妥善处置。化粪池污泥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在升压站设有1个50m 3事故油池,在变压器旁设有收集设施,通过管道排入事故油池每个箱变旁设1座箱变事故油池,共计19座,容积均为3m 3。事故油池底部和四周设置防渗措施2m 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 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 /s,确保事故油和油污水在存储的过程中不会渗漏。同时定期巡检,保持事故油池中没有淤泥,加强管理。废油用油桶收集于危废暂存间,面积约为28m 2,地面用C30混凝土浇筑20cm进行硬化,同时地面和四周墙体须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2m 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 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
-10cm /s。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项目固体废物的处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有关规定,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本工程太阳电池方阵支架采用单支柱斜顶支架方案,光伏组件最低沿高于地面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为光伏电池板下农业种植和放牧保留合理的空间。2实施农林光互补措施,利用光伏电池板支架下部空间进行植物种植,应选种光照需求量不高,喜阴耐寒且容易成活的当地乡土植物。3在植被恢复当年及以后两年,对植被恢复区进行抚育管理,包括补植等措施,还要保护好恢复区域,不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危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4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对道路升压站等区域内破坏的植被进行植被恢复,加强管理保护好项目区内现有植被,严禁员工破坏周边植被及农作物等。
6风险防范措施环评提出下列几点风险防范措施1选用合格的电气设备,严格按电气设备操作规定进行操作,对高电压处设置警示牌或围栏配置灭火器等措施。2项目植物栽种选用当地本土优势种。3产生的事故油暂存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及修改单要求,具体如下: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 m以上的空间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
无裂隙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4在项目区设有50m 3事故油池,在变压器旁设有收集设施,通过管道排入事故油池,箱变旁设置有事故油池,废油用油桶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设置,项目废机油集中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回收单位处理。事故油池危废贮存间须进行防渗处理,按重点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K110-7cm /s化粪池须进行防渗处理,按一般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
Mb1.5m,K110-7cm /s5升压站内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应急灯防毒面具雨衣雨靴棉袄防火工具编织袋铁锹铁镐防火沙等。经过执行以上防范措施,可将环境风险影响降至最小。公众参与情况无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无
详情见附件(注:以下内容为附件图片识别,个别文字可能不准确,请以附件为准)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联系电话:0873-*-*州政务服务中心1楼C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区C11号生态环境综合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 (略) 观澜路中段红河州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科传真:0873-*邮编:6 6 1 1 9 9项目名称麻栗树光伏电站建 (略) 红河州建水县面甸镇麻栗树东北侧及湾家田东侧坡地建设单位宏 (略) 环评文件类型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 (略) 项目概况
项 (略) 红河州建水县面甸镇麻栗树东北侧及湾家田东侧坡地,项目属于新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05.95hm 2永久占地13.15hm 2,临时占地92.80hm 2。工程主要由主体工程光伏阵列逆变器升压站集电线路和公辅工程环保工程组成。场址共布置19个3.2MW光伏方阵光伏发电子方阵。采用容量为545Wp单晶硅双面光伏组件,光伏支架由28块单晶硅光伏组件按2行14列的布置方式组成一个支架单元,平面尺寸约为16122m m 4532m m,支架倾角为23,光伏组件最低端离地距离2.5m,采用固定倾角运行方式,共*块组件经逆变器逆变后接至箱变。每个发电子方阵由1台箱变进行升压,升压至35kV后接入新建110kV升压站内。项目场区布置19个光伏子方阵,采用3200kVA箱变19台,每台3200kVA箱变接10台逆变器。采用容量为320kW的组串式逆变器190台。在场址南部建设110kV升压站一座,主变容量为160MVA。本项目拟采用直埋电缆方案,直埋电缆长度约为7.4km。本项目不包含送出线路,送出线路单独立项。本项目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原有道路未能满足施工道路需求,本工程共需改扩建道路16.42km,新建道路6.55km,进站道路0.72km,本项目建设道路由建设单位以机耕路形式进行报送,本报告不对其进行评
价。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所在区植物覆盖率较小,无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项目的建设会减小植物生境,项目区将会架起大量的太阳能光伏组件,这些组件遮光影响大面积的区域。光伏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原有的植被会受到较大影响,但由于项目区占地范围内自然条件较差,植物资源较少,现状植被主要是灌丛,生产力较低,对当地植物资源的数量及利用方式产生影响很小。项目区植物均为周围环境常见种类,不会造成植物种类灭绝。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19 (略) (略)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1989年等资料,评价区内未发 (略) 级保护植物。拟建项目区内无狭域特有动物和植物,项目建设施工对保护动植物无影响。项目建设期间将对光伏阵列下方及露天空隙进行土地翻整,原有植被将会被部分铲除,建设期间区域植被覆盖率会下降。但随着林业工程实施后,植被覆盖率会得到恢复。工程对*生脊椎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占地和开挖对生境的破坏,以及施工机械噪
声的干扰等。由于爬行动物活动范围狭小,施工占地和开挖将可能破坏蛇类的洞穴和栖息地,迫使它们向外迁移寻找新的栖息场所兽类因活动能力较强,受到施工干扰后将会迁移到较远的安全地带,场区无大型兽类的活动踪迹,主要为啮齿类小型种类,该类动物受到影响后会远离项目区至其他山体进行觅食。鸟类具有较强的趋避能力,会飞离项目区,重新寻找周边新的适宜生境和栖息地,因此,电站施工和运行不会造成当地鸟类物种灭绝或数量锐减,也不会造成鸟类多样性的明显降低。从长远看,*生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不会有可预见的较大变化,动物在施工活动等各种干扰增大的条件下均可以逃离而不致造成个体死亡。动物原来的栖息地丧失迫使动物外迁,但由于当地大多数动物密度不高,且被破坏的栖息地在当地所占比例有限,所以项目建设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间接影响并不严重。本项目占地考虑了占地最小扰动地表最少的原则,绝大部分占地不改变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使项目建设对原地表植被影响降到了最低,对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不会造成大的改变。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现场调查,项目距各敏感点的距离都大于200m,施工扬尘不会对敏感点造成影响,加之项目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通过采取措施后,施工场地扬尘对敏感点影响不大。项目施工期拟通过限速行驶,加大项目区域内路面洒水降尘次数,靠外围道路一侧设置挡墙等措施有效控制施工期车辆扬尘,外排的扬尘微量,对周边植被农作物影响不大。对外围公路交通通行影响甚微,在可接受范围内。经大气稀释扩散后施工机械废气对评价区域空气质量影响不大。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结论项目产生的施工废水可在区内全部回用于施工工序或者洒水降尘,不外排。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或者洒水降尘,因此本项目在采取了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废水对周边地表水体影响不大。4环境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通过预测,昼间噪声在距离施工场界20m处夜间噪声在距离施工场界100m处可满足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噪声源主要集中在施工时的机械噪声及交通噪声升压站构筑物施工及设备安装时产生的噪声。本项目占地区域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加之工期较短,噪声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5固体废物处置及影响分析结论项目产生的表土临时堆放于表土堆放场内,后期用于绿化覆土。建筑垃圾能回收利用的
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收集,统一清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禁止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置,区内设置10个垃圾桶,产生的垃圾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定期委托环卫部门清运。产生的粪便定期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理。产生的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二运行期环境影响1废气环境影响项目运营期区域内使用电,太阳能等能源,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经抽油烟机处理后排放,且为间歇性排放,对外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内车辆排放尾气的时间短,而且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有严格的规定,加上停车车型偏小,总体上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轻微。垃圾收集设施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异味,通过加强管理,合理布局及时清运,对环境影响较小。2废水环境影响
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产生的清洁废水主要为清洁抹布的水,清洁抹布的废水用作光伏板区植被浇灌用水。电池板均在晴天清洁,不使用清洁剂,清洁废水全部下渗,经过地表植被吸收蒸发等,不会形成地表径流,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氨氮油脂和总磷,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用做植被绿化有机肥。综上所述,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无废水外排,不会影响周围地表水体水质。3噪声影响分析项目运营期间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阵列区周边200m范围内没有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光伏板周边最近的声环境保护目标为犁耙庄,距离箱变约825m,根据预测结果,运营期经过噪声衰减后,到犁耙庄声级贡献值约为3.0dBA,叠加背景值45.5dB(A后,犁耙庄噪声昼间预测值约为45.6dB(A),对犁耙
庄声环境基本无影响,结合犁耙庄声环境监测结果,犁耙庄声环境质量能满足声环境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可接受。项目运营期间厂界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理论计算结果可知,升压站运营后,主变噪声源昼间在厂界处噪声预测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由于升压站周边200m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布,因此,运营期项目升压站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小。4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项目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得到妥善的处置,处置率100%,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5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池面板架设后,在地面产生的阴影对地面植被生长的影响。该项目受阴影影响区域内植被受到的日照减少,该区域内的植被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结束后,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对施工破坏和扰动区域内的植被进行恢复,对受电池面板阴影影响范围内的区域,采用适宜植物进行植被恢复。采取以上措施后,
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不会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项目运营期间,现场维护和检修等工作均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正常活动。电站运行噪声可能会使对声环境敏感的动物迁移至远离光伏电站处,但光伏电站运行噪声影响范围主要为站界外几十米范围内的区域,影响范围较小。因此,项目运营不会对项目所在
区域内野生动物的日常迁徙和活动造成明显影响。项目运营期拟在光伏电站征占地范围种植林木农作物进行复林复耕,可以逐步恢复当地耕地生态系统,不改变项目土地利用性质,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次,运营期拟在空地及道路两侧种植喜阴植物对项目内植被进行恢复,植被绿化将吸引跟多小型动物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使得食物链更加复杂,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随之生态系统将更加稳定。环评要求,在进行植被恢复时不得引入外来物种,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环境正效益,无不利影响。6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电磁辐射现状监测结果,本项目站址区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T的要求。根据类比预测结果,运营期项目场界工频电磁场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详见电磁辐射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7环境风险分析本工程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升压站内主变压器油泄漏产生的环境污染。变压器油是由许多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组成,即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闪点应尽量高,一般低于136。如果变压器油泄露进入外环境,对周边土壤,地下水将造成一定的影响,泄露后如随雨水进入地表水体,将导致地表水中石油类物质浓度升高。经过执行本项目要求的防范措施,可将环境风险影响降至最小。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植物与植被保护措施1在植被恢复及绿化过程中,应选择乡土树种及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并注意乔灌草搭配的原则,同时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统一。可选用云南松等当地种类。2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项
目施工前,严格选择施工附属设施的布置位置,尽量选择荒地和未利用地,并优化布置,减少占地,避免占用林地而造成大面积植被的破坏和损失。在施工阶段,应加强施工管理,禁止随意扩大占地范围,禁止任意砍伐施工区周边植被以作施工使用,施工所需的木材尽可能从施工征地范围内取用。加强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安全的管理,提高消防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3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的恢复。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和平整场地,恢复土层,采用当地植物进行恢复性种植,然后采取封育手段,促进自然恢复。由于项目区较为干旱,地表植被受破坏后较难恢复,工程施工结束后,业主应对工程临时占地区及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并加强管护。4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管理,提高管理者的消防意识,注意管理巡查,避免山林火灾的发生。5施工阶段应加强施工管理及对施工人员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随意砍伐施工区周边植被。加强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安全的管理,提高消防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2动物保护措施
1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特别是对树木的砍伐2施工中尽可能地减少高噪音对动物的惊吓3加强对施工器材的管理,禁止私自制造狩猎工具和捕杀野生动物4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或受伤的兽类,应交给林草局的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5施工中要有保护动物的专门规定,在施工区内设置保护动物的警示牌,并安排专门
人员负责项目区施工中的动物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制定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和文明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防治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施工工序。2分段进行施工,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夜间不施工。3开挖过程中,洒水使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4加强路面维护及施工运输车辆的运输管理,尽可能防止运输的物料泼洒,运输车辆加蓬盖装卸场地在装卸前将先冲洗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散落路。5配备洒水车,对各施工场地经常洒水,一般每天可洒水45次。6各施工段应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其职责是指导和管理施工现场的工程弃土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堆放,场地恢复和硬化,清除进出施工现场道路上的泥土弃料以及车辆轮胎上的泥土,防止二次扬尘污染对一些质轻易飞扬的施工材料,如水泥等的
堆放场地,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如设简易堆放棚等,避免风吹损失和二次污染。7施工期环保对策措施的执行与落实纳入施工监理专项工作,施工期环保管理人员对策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巡查,发现环境污染投拆和纠纷等问题,及时上报并妥善和合理解决。3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生产废水处理措施施工场废水经临时沉砂池沉淀池各1个20m 3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车辆清洗和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设计及规范规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表土不乱堆乱倒,做到文明施工,避免将泥渣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在雨天进行土方作业。确保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连续通畅,发现堵塞或损坏,应当立即疏通或修复。项目应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施工场地材料堆场四周设置挡墙,防止散料被雨水冲刷流失到泸江河中施工材料中如化学建材等不得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加设土工布围挡,防止被雨水冲刷进入泸江河。施工场地散落的物料要及时清扫,物料堆放要采取防雨水冲刷和淋溶措施,以免被冲入河道,污染水体。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因工程施工导致短期内污染物增幅较大,影响到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的,需积极调整施工时间,施工方案在监测断面上方增设围堰等多种方式,将项目施工对出境断面水质影响降到最低。2施工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本工程拟在生产生活区设置旱厕2座,旱厕按7天清掏1次,则单座旱厕7天的污水排入量约为50m
3,故旱厕规模按50m 3考虑。旱厕主要接纳施工人员的粪便污水及洗浴用水。旱厕应做好防渗措施,粪便污泥在临时旱厕内经一定时间的沤制,及时清运至阵列区作为造林的有机肥,并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旱厕经无害化处理后拆除填埋。针对施工期间产生的餐饮废水,要求设置1个临时隔油池2个泔水桶,产生的油污泔水定期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理。根据调查,本工程所在河段及下游无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存在,在施工过程中,经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对周边水体影响小。4声环境保护措施优化施工方式,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步骤,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高噪声设备进行分散式布设,对产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尽可能的布置在远离敏感目标一侧,增加施工机械噪声的衰减距离。
分段施工,施工单元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局部安排大量的高噪声设备,合理调整高噪声设备的使用时间,高噪声设备进行分散式布设,并严禁同时运行,减少噪声叠加影响,造成局部声级过高。优化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路径,运输车辆在进入施工区附近区域后,尽量避免在敏感目标附近逗留,途经敏感目标附近时要适当降低车速和禁止鸣笛。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人为噪声的产生。5固体废物保护措施要求对临时表土堆场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和防护拦挡等措施。建筑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按住建部门要求进行处置。施工区内设置10个垃圾桶,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泔水收集后定期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处理。
旱厕粪便定期清掏作为光伏板区植被肥料。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危废暂存间应按照规范化要求来建设,地面用C30混凝土浇筑20cm进行硬化,同时地面和四周墙体须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墙体处理高度为1m左右,使渗透系数10-10cm /s。二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运营期主要是油烟和异味,提出的措施是:项目内应使用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食堂油烟安装抽油烟机:在化粪池周边进行绿化,并及时清掏,以减少化粪池异味。2水环境保护措施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他办公生活废水排入化粪池处理后回用于升压站区绿化植被食堂设置隔油池,其处理有效容积为1m
3办公生活区设置隔油池化粪池,化粪池有效容积为5m 3。因电池板清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产生的清洗废水直接顺着流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下面的草坪上,作为绿化补充水。3噪声运行期噪声主要是升压站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因周边没有环境敏感点,拟采取在升压站周边种植绿化带的隔音措施。4固体废物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升压站内管理人员生活垃圾报废光伏板,危废等。拟采取以下措施处理。对于生活垃圾,在升压站设置6个垃圾桶,产生的垃圾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统一收集后定期运至面甸镇城建部门指定地点堆放处理报废光伏电池贮存于综合楼内保持干燥通风,最终由专业的回收厂家收购处理
废矿物油废储能蓄电池废旧电器组件收集后在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升压站内危废暂存间面积约为28m 2,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危废暂存间设计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主要是:危废暂存间应满足四防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应有完善的防渗措施和渗漏收集措施,防渗措施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6.1.4防渗要求:基础必须防渗,2m 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 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 /s项目运行期食堂隔油池产生的废油由有资质单位进行收集处置。
光伏电站箱式变压器及升压站电气设备每年检修一次,检修产生的含油抹布手套废润滑油容器等,由检修商清理并妥善处置。化粪池污泥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置在升压站设有1个50m 3事故油池,在变压器旁设有收集设施,通过管道排入事故油池每个箱变旁设1座箱变事故油池,共计19座,容积均为3m 3。事故油池底部和四周设置防渗措施2m 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 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 /s,确保事故油和油污水在存储的过程中不会渗漏。同时定期巡检,保持事故油池中没有淤泥,加强管理。废油用油桶收集于危废暂存间,面积约为28m 2,地面用C30混凝土浇筑20cm进行硬化,同时地面和四周墙体须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2m 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 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
-10cm /s。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项目固体废物的处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有关规定,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本工程太阳电池方阵支架采用单支柱斜顶支架方案,光伏组件最低沿高于地面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为光伏电池板下农业种植和放牧保留合理的空间。2实施农林光互补措施,利用光伏电池板支架下部空间进行植物种植,应选种光照需求量不高,喜阴耐寒且容易成活的当地乡土植物。3在植被恢复当年及以后两年,对植被恢复区进行抚育管理,包括补植等措施,还要保护好恢复区域,不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危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4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对道路升压站等区域内破坏的植被进行植被恢复,加强管理保护好项目区内现有植被,严禁员工破坏周边植被及农作物等。
6风险防范措施环评提出下列几点风险防范措施1选用合格的电气设备,严格按电气设备操作规定进行操作,对高电压处设置警示牌或围栏配置灭火器等措施。2项目植物栽种选用当地本土优势种。3产生的事故油暂存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及修改单要求,具体如下: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m m以上的空间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
无裂隙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4在项目区设有50m 3事故油池,在变压器旁设有收集设施,通过管道排入事故油池,箱变旁设置有事故油池,废油用油桶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设置,项目废机油集中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回收单位处理。事故油池危废贮存间须进行防渗处理,按重点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K110-7cm /s化粪池须进行防渗处理,按一般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
Mb1.5m,K110-7cm /s5升压站内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主要包括应急灯防毒面具雨衣雨靴棉袄防火工具编织袋铁锹铁镐防火沙等。经过执行以上防范措施,可将环境风险影响降至最小。公众参与情况无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无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