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第二实验小学综合发展规划/
冠县第二实验小学综合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
(一)基本情况
冠县第二实验小学1993年建于兴贸路,2007年与冠县实验小学合并,为了缓解城区就学压力,在县委、县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批准,决定2014年复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新校址位于白杨路和建设路交叉路口东侧150米路北,按照《 (略) 普通小学基本条件标准》规划设计,环境优雅,交通便利,2015年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新校区建设用地面积3175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8752.53平方米,绿化面积6500平方米,单间使用面积63.32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3581.9平方米,规划建设投资近3000万元。
学校现有78个教学班,目前在籍学生为3998名,教职员工近200名,平均年龄28岁,其中研究生12人,省优秀教师2人,市级教学能手20人。
学校规划布局合理,各项功能设施齐全,有6×300m环形跑道的高标准操场、4个标准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笼式足球场和1个风雨操场;建设并装备了微机室、舞蹈室、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23个功能用房,并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学校为所有的教室都配备了一体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了宽带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师人手一台高配置微机,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配备学生电脑218台。教学办公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第二实验小学已经成为一所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教育管理模式先进的现代化校园。
(二)办学经验和优势
1.学校制度健全完善,管理规范,运行机制优化高效。学校建立了如《第二实验小学教职工考核方案》、《第二实验小学教职工考勤细则》、《第二实验小学班主任考评细则》等核心制度,学校基本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2.教师队*数量相对较多,具有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团结协作的传统职业精神。干部队*廉洁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于担当。
3.学校秉承多年的优良办学传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学校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浓郁的学校文化、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器乐、舞蹈等艺术教育、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严格高效的教育管理等明显办学特色。
(三)存在的问题
1.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配套和运动场地配置相对较低,功能用房占用较多,班级数量太多,班容量较大。
2.教师结构不合理,年龄逐步老化,缺乏规范的教师补充机制,教学观念相对滞后,骨干教师、名教师数量不足。
3.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更新不快,使用率和效率不高。
二、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指针,以党的教育方针、"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行动指南,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三生"教育(珍爱生命、智慧生存、幸福生活)"自能教育"(生活自立、行为自律、学意识、人本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建立班主任的选拔、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班主任热爱班主任岗位、注重班级管理的创新和热爱学生的情怀,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班级管理水平和高度责任感的班主任队*。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以每月一事德育主题教育为抓手,夯实学校德育常规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体验,强化德育工作的直观性和时效性。
学校的德育工作按"一树二主三参与四渠道五渗透六制度"("一树"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二主"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基地两个主阵地的德育功能;"三参与"为学校德育工作做到人人参与、事事参与、全程参与;"四渠道"为德育工作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媒体教育等四渠道;"五渗透"为学校德育工作要管理渗透、学科渗透、人文渗透、活动渗透、环境渗透;"六制度"为德育工作实行责任承包制、情况通报制、过程监督制、实绩考核制、责任追究制和奖惩激励制。)的模式管理和落实,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特色。
2.突出教学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常规工作;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搭建教学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开放和内部交流;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教学工作按"抓五常、促五创"(常规、常态、常研、常比、常查;创先、创优、创效、创特、创新)的管理理念,狠抓落实,常抓常新。
3.大力推进"科研强师、科研强教、科研强校"工程。以校本科研为基础,着力破解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学校科研工作按"三全四渐进"("三全"为全员参与、全面接触、全程管理;"四渐进"为按立足校本、植根实践、课题拓展、理论强基的渐进程序,由实践到理论,由浅入深发展提高。)的科研理念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
(四)优化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发展。
1.努力加强学校硬环境建设。争取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办学条件改善的再次跨越,基本实现校园"四化"(美化、绿化、净化、现代化),教学配套多功能用房充足,教学设备齐全、领先、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现代化、网络化。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治理,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2.努力强化学校软环境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按"物质文化打基础,制度文化强内力,行为文化塑形象,精神文化铸品牌"的文化建设理念,全面加强学校科学文化、历史文化、道德文化、人文文化、自然文化、艺术文化、管理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建设,让学校彰显文宫艺苑色彩,把师生都培养成"做文化人,说文化话,办文化事"的高儒雅士。
四、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核心制度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人文化,坚持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2.组织保障。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的党、政、工、妇、队的组织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各组织的职能作用,形成各群团组织部门密切配合,支持学校行政工作的强大合力。
3.队*保障。学校的科学发展关键在教师,争取上级在人才选拔、分配政策上的倾斜,不断补充新的血液。同时,加大内部挖潜的力度,注重教师的管理和培养,做到人尽其用。
4.经费保障。争取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职工待遇。
一、学校现状
(一)基本情况
冠县第二实验小学1993年建于兴贸路,2007年与冠县实验小学合并,为了缓解城区就学压力,在县委、县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批准,决定2014年复建冠县第二实验小学。新校址位于白杨路和建设路交叉路口东侧150米路北,按照《 (略) 普通小学基本条件标准》规划设计,环境优雅,交通便利,2015年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新校区建设用地面积3175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8752.53平方米,绿化面积6500平方米,单间使用面积63.32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3581.9平方米,规划建设投资近3000万元。
学校现有78个教学班,目前在籍学生为3998名,教职员工近200名,平均年龄28岁,其中研究生12人,省优秀教师2人,市级教学能手20人。
学校规划布局合理,各项功能设施齐全,有6×300m环形跑道的高标准操场、4个标准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笼式足球场和1个风雨操场;建设并装备了微机室、舞蹈室、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等23个功能用房,并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学校为所有的教室都配备了一体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了宽带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师人手一台高配置微机,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配备学生电脑218台。教学办公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第二实验小学已经成为一所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教育管理模式先进的现代化校园。
(二)办学经验和优势
1.学校制度健全完善,管理规范,运行机制优化高效。学校建立了如《第二实验小学教职工考核方案》、《第二实验小学教职工考勤细则》、《第二实验小学班主任考评细则》等核心制度,学校基本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
2.教师队*数量相对较多,具有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团结协作的传统职业精神。干部队*廉洁团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于担当。
3.学校秉承多年的优良办学传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学校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浓郁的学校文化、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器乐、舞蹈等艺术教育、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严格高效的教育管理等明显办学特色。
(三)存在的问题
1.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配套和运动场地配置相对较低,功能用房占用较多,班级数量太多,班容量较大。
2.教师结构不合理,年龄逐步老化,缺乏规范的教师补充机制,教学观念相对滞后,骨干教师、名教师数量不足。
3.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更新不快,使用率和效率不高。
二、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指针,以党的教育方针、"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行动指南,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三生"教育(珍爱生命、智慧生存、幸福生活)"自能教育"(生活自立、行为自律、学意识、人本意识、团队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建立班主任的选拔、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培养班主任热爱班主任岗位、注重班级管理的创新和热爱学生的情怀,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班级管理水平和高度责任感的班主任队*。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积极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以每月一事德育主题教育为抓手,夯实学校德育常规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体验,强化德育工作的直观性和时效性。
学校的德育工作按"一树二主三参与四渠道五渗透六制度"("一树"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二主"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基地两个主阵地的德育功能;"三参与"为学校德育工作做到人人参与、事事参与、全程参与;"四渠道"为德育工作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媒体教育等四渠道;"五渗透"为学校德育工作要管理渗透、学科渗透、人文渗透、活动渗透、环境渗透;"六制度"为德育工作实行责任承包制、情况通报制、过程监督制、实绩考核制、责任追究制和奖惩激励制。)的模式管理和落实,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特色。
2.突出教学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常规工作;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搭建教学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开放和内部交流;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教学工作按"抓五常、促五创"(常规、常态、常研、常比、常查;创先、创优、创效、创特、创新)的管理理念,狠抓落实,常抓常新。
3.大力推进"科研强师、科研强教、科研强校"工程。以校本科研为基础,着力破解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以教师发展为根本,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学校科研工作按"三全四渐进"("三全"为全员参与、全面接触、全程管理;"四渐进"为按立足校本、植根实践、课题拓展、理论强基的渐进程序,由实践到理论,由浅入深发展提高。)的科研理念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
(四)优化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内涵发展。
1.努力加强学校硬环境建设。争取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办学条件改善的再次跨越,基本实现校园"四化"(美化、绿化、净化、现代化),教学配套多功能用房充足,教学设备齐全、领先、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现代化、网络化。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治理,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2.努力强化学校软环境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按"物质文化打基础,制度文化强内力,行为文化塑形象,精神文化铸品牌"的文化建设理念,全面加强学校科学文化、历史文化、道德文化、人文文化、自然文化、艺术文化、管理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建设,让学校彰显文宫艺苑色彩,把师生都培养成"做文化人,说文化话,办文化事"的高儒雅士。
四、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核心制度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人文化,坚持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2.组织保障。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的党、政、工、妇、队的组织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各组织的职能作用,形成各群团组织部门密切配合,支持学校行政工作的强大合力。
3.队*保障。学校的科学发展关键在教师,争取上级在人才选拔、分配政策上的倾斜,不断补充新的血液。同时,加大内部挖潜的力度,注重教师的管理和培养,做到人尽其用。
4.经费保障。争取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职工待遇。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