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6月30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6月30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2023年7月14日至7月1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7-*
联系地址: (略) 红塔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220kv花街输变电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 (略) 玉溪供电局。
立项依据: (略) 文件《关于印发玉溪供电局220kv花街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意见的通知》(云电规划〔2022〕512号)。
项目性质及投资:本工程为新建项目,总投资约3626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43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0.39%。
项目建设地点及占地:项目属于线性工程, (略) (略) 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总占地面积约14.6544hm2,其中永久占地约5.3454hm2,临时占地约9.3100hm2。永久占地为变电站站区及进站道路用地、输电线路塔基等占地;临时占地为变电站施工场地、塔基处施工临时用地、牵张场及施工道路等占地。项目占地面积及类型见下表。
工程名称 | 占地性质及面积(hm2) | 占地类型/备注 | |||
永久占地 | 临时占地 | 合计 | |||
变电站工程 | 220kv花街变电站新建工程 | 3.2304 | 0.1000 | 3.3304 | 园地(耕地) |
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 0.0000 | 0.0000 | 0.0000 | / | |
小计 | 3.2304 | 0.1000 | 3.3304 | / | |
输电线路工程 | 塔基及其施工区 | 2.1150 | 4.2300 | 6.3450 | 国家级II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一般林地、草地 |
牵张场 | 0.0000 | 1.3200 | 1.3200 | 交通运输用地、草地、空闲地 | |
施工道路 | 0.0000 | 3.6600 | 3.6600 | 国家级II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一般林地、草地 | |
小计 | 2.1150 | 9.2100 | 11.3250 | / | |
总计 | 5.3454 | 9.3100 | 14.6554 | /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包括变电站工程和输电线路工程两部分;其中,变电工程包括:220kv花街变电站新建工程、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输电线路工程包括:220kv花街~玉溪线路工程、220kv花街~新平线路工程、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花街变π接110kv新南Ⅱ回工程、110kv南大线T接南恩~花街线路工程。
项目工程组成详见下表:
工 程 | 建设内容 | 备注 | |
主体工程 | 变电站工程 | 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户外布置;具体建设内容: (1)主变容量:终期3×180MVA,本期1×180MVA,采用油浸自冷有载调压变压器,户外布置。 (2)220kv出线:终期8回;本期2回(至玉溪变1回、至新平变1回),户外AIS布置,架空出线。 (2)110kv出线:终期14回,本期4回(至南恩变、槟榔变、新平变和T接至元(江)联(珠)线各1回),户外AIS布置,架空出线。 (4)35kv无功补偿装置:终期为9×12Mvar;本期为2×12Mvar,户外布置,每组串12%XC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 (5)35kv站用变:终期2×400kvA,户外布置,本期一次建成,采用干式变压器。 | 新建 |
在220kv新平变配电装置场地扩建一个220kv出线间隔,仅新建设备基础及支架,并安装相关电气设备,不新征占地。 | 新建 | ||
线路工程 | 新建220kv花街~玉溪线路工程,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新建线路路径长约65km,其中新建单回路长约64.1km,双回路长约0.9km,规划使用杆塔141基。 | 新建 | |
新建220kv花街~新平线路工程,采用单回路架设,新建线路长约44.7km,规划使用杆塔99基。 | 新建 | ||
新建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新建线路路径长约3.6km,其中单回路长约0.6km,双回路长约3.0km,双回路段采用双回路塔单边挂线,规划使用杆塔12基;同时拆除现有110kv元槟联线路长约0.3km,拆除1基转角塔。 | 新建 | ||
新建花街变π接110kv新南Ⅱ回工程。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新建线路路径长约7.7km,其中单回路长约0.5km,双回路长约7.2km,规划使用杆塔22基;同时拆除现有110kv新南Ⅱ回线路长约0.1km,拆除1基直线塔。 | 新建 | ||
新建110kv南大线T接南恩~花街线路工程,采用单回路架设,规划使用杆塔5基。 | 新建 | ||
辅助工程 | 花街变电站配套建设配电综合楼、35kv配电装置室、警传室、进站道路;具体如下: (1)主控综合楼:2层建筑,建筑总面积约764m2。 (2)35kv配电装置室:单层建筑,建筑总面积约432m2。 (3)警传室:单层建筑,建筑总面积约55m2。 (4)进站道路:新建进站道路长度103m,整修乡村道路190m(拓宽1m)。 | 新建 | |
环保工程 | 生态恢复 | 花街变及线路塔基施工处(含临时施工占地)设置排水沟、挡土墙、护坡、植被恢复措施等。 | 新建 |
污水处理 | 花街变站内新建一套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 新建 | |
噪声防治 | 花街变选用低噪声主变并采用防振基础。 | 新建 | |
固体废物 | 花街变站内设置垃圾桶。 | 新建 | |
环境风险 | 花街变站内新建1座事故油池,有效容积按满足站内主变100%油量设计;防渗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697-2023)进行设计,防渗效果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 | 新建 | |
公用工程 | 给水系统 | 花街变从腰街镇戛洒水厂青树分厂自来水管网引接。 | 新建 |
排水系统 | 花街变站内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方式。 | 新建 | |
消防系统 | 花街变站内新建水泵房及消防水池各1座。 | 新建 | |
依托工程 | 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依托站内前期建设的化粪池、垃圾桶、事故油池。 | 依托 | |
临时工程 | 新建变电站工程设置的施工生产生活区,线路工程设置的牵张场、施工临时道路、塔基周边施工场地等。 | 新建 |
项目杆塔技术参数见下表:
塔型 | 呼高(m) | 数量(基) | |
220kv花街~玉溪线路工程 | |||
2E1Y5-ZM1 | 36 | 16 | |
2E1Y5-ZM2 | 36 | 30 | |
2E1Y5-ZM3 | 39 | 15 | |
2E1Y5-ZM3 | 48 | 15 | |
2E1Y5-ZM4 | 39 | 9 | |
2E1Y5-ZM4 | 45 | 9 | |
2E1Y5-J1 | 30 | 11 | |
2E1Y5-J2 | 30 | 14 | |
2E1Y5-J3 | 36 | 10 | |
2E1Y5-J4 | 30 | 3 | |
JKG21 | 36 | 9 | |
小计 | 141 | ||
220kv花街~新平线路工程 | |||
2D1Y5-ZM1 | 36 | 13 | |
2D1Y5-ZM2 | 36 | 9 | |
2D1Y5-ZM2 | 42 | 5 | |
2D1Y5-ZM3 | 36 | 4 | |
2D1Y5-ZM3 | 42 | 17 | |
2D1Y5-ZM3 | 51 | 7 | |
2D1Y5-ZM4 | 39 | 4 | |
2D1Y5-ZM4 | 48 | 11 | |
ZMF2413 | 72 | 1 | |
2D1Y5-J1 | 30 | 10 | |
2D1Y5-J2 | 30 | 5 | |
2D1Y5-J3 | 36 | 5 | |
2D1Y5-J4 | 30 | 2 | |
JKG21 | 36 | 5 | |
2D2Y5-JD | 36 | 1 | |
小计 | 99 | ||
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 | |||
1C2Z1-Z2 | 36 | 3 | |
1C2Z1-Z3 | 39 | 1 | |
1C2Z1-J1 | 30 | 1 | |
1C2Z1-J2 | 30 | 1 | |
1C2Z1-J4 | 30 | 4 | |
1B1Y1-J4 | 30 | 2 | |
小计 | 12 | ||
花街变π接110kv新南Ⅱ回工程 | |||
1B2Y1-Z2 | 36 | 6 | |
1B2Y1-Z3 | 39 | 4 | |
1B2Y1-Z3 | 42 | 3 | |
1B2Y1-J1 | 30 | 1 | |
1B2Y1-J2 | 30 | 1 | |
1B2Y1-J3 | 30 | 1 | |
1B2Y1-J4 | 30 | 2 | |
1B1Y1-J4 | 30 | 2 | |
2D2Z5-J3 | 33 | 2 | |
小计 | 22 | ||
110kv南大线T接南恩~花街线路工程 | |||
1B1Y1-ZM3 | 48 | 2 | |
1B1Y1-J4 | 30 | 2 | |
TG141 | 27 | 1 | |
小计 | 5 | ||
共计 | 279 |
二、项目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1、评价范围
(1)电磁环境
变电站:220kv花街变电站站界外40m范围内、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围墙外40m范围内。
输电线路:22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带状区域范围内,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带状区域范围内。
(2)声环境
变电站:220kv花街变电站站界外200m范围内、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围墙外200m范围内。
架空线路: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带状区域范围内;22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带状区域范围内。
(3)生态环境
变电站:220kv花街变电站站界外500m范围内、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围墙外500m范围内;
输电线路:一般区域段评价范围为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带状区域范围内;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架空线路段评价范围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00m带状区域及线路两端外延1000m内的区域范围。
2、保护目标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输变电项目的环境敏感目标为:电磁环境、声环境、生态、水环境敏感区。
(1)项目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编号 | 环境敏感目标名称 | 方位及最近距离 | 评价范围内数量 | 建筑物楼层、高度 | 导线对地高度 | 功能 | 环境保护要求 | |
1、220kv花街变电站新建工程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 ||||||||
2、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 ||||||||
2.1 | 太平社区下斗戛组民宅 | 变电站东侧25m | 3户 | 1~3层坡顶,高约4~10m | / | 居住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 |
2.2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 | 变电站东北侧2m | 1处 | 3层平顶,高约10m | / | 办公 | ||
3、220kv花街~玉溪线路工程 | ||||||||
3.1 | 化念社区 | 下班秧组民宅 | 跨越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5m | 居住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
下班秧组民宅 | 线路东侧约10m | 3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5m | 居住/养殖 | |||
3.2 | 太平社区下得勒菁组养殖场 | 线路西南侧约31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养殖 | ||
3.3 | 腰街农场果园看护房 | 线路西南侧约3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
4、220kv花街~新平线路工程 | ||||||||
4.1 | 太平社区下斗戛组民宅 | 线路东北侧约28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 |
4.2 | 磨皮村泥黑达组民宅 | 线路北侧约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
5、花街变π接110kv新南Ⅱ回工程 | ||||||||
5.1 | 磨刀村坝达小组民宅 | 线路西北侧约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7m | 居住/商业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 |
6、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 ||||||||
7、110kv南大线T接南恩~花街线路工程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
(2)变电站声环境敏感目标表
序号 | 环境敏感目标名称 | 方位 | 距厂界最近距离 | 声环境敏感目标情况 | 执行标准/功能区类别 | ||||
数量 | 建筑物特征 | 功能 | 周围环境 | ||||||
1、拟建220kv花街变电站 | |||||||||
1.1 | 腰街镇腰街农场 | 云南 (略) 闲置办公楼 | 东南侧 | 约136m | 1户 | 2层坡顶,高约7m | 居住/办公 | 乡村区域 | GB3096-2008中1类标准 |
2、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 | |||||||||
2.1 | 桂山街道太平社区 | 下斗戛组民宅 | 东侧 | 25m | 3户 | 1-2层坡顶,高约4-7m | 居住 | 工业、居住混杂区域 | GB3096-2008中2类标准 |
2.2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办公楼 | 东北侧 | 2m | 1户 | 3层平顶,高约10m | 办公 | 工业、居住混杂区域 | GB3096-2008中2类标准 |
(3)输电线变电站声环境敏感目标表
编号 | 环境敏感目标名称 | 方位及最近距离 | 评价范围内数量 | 建筑物楼层、高度 | 导线对地高度 | 功能 | 环境保护要求 | |
220kv花街~玉溪线路工程 | ||||||||
1 | 化念社区 | 下班秧组民宅 | 跨越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5m | 居住 | GB3096-2008中2类标准 |
下班秧组民宅 | 线路东侧约10m | 3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5m | 居住 | GB3096-2008中1、2类标准 | ||
2 | 腰街农场果园看护房 | 线路西南侧约3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GB3096-2008中1类标准 | |
220kv花街~新平线路工程 | ||||||||
3 | 太平社区下斗戛组民宅 | 线路东北侧约28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GB3096-2008中2类标准 | |
4 | 磨皮村泥黑达组民宅 | 线路北侧约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GB3096-2008中1类标准 | |
5 | 磨刀村坝达小组民宅 | 线路西北侧约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7m | 居住/商业 | GB3096-2008中1类标准 | |
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无声环境敏感目标 | ||||||||
110kv南大线T接南恩~花街线路工程无声环境敏感目标 |
(4)生态敏感区
环评调查,项目不涉及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项目评价范围内仅部分新建线路段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
序号 | 行政区划 | 生态保护红线区名称 | 生态保护红线内 | |
主要生态功能 | 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 | |||
1 | (略)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 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 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 | 线路穿(跨)越生态保护红线路径长约33.990km,立塔约85基。(其中220kv线路跨越生态保护红线路径长约32.910km,立塔约81基,110kv线路路径长约1.080km,立塔约4基)。本项目新建线路穿(跨)越新平县境内红线路径长约33.9077km,穿(跨)越峨山县境内红线路径长约0.083km。 |
三、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一)地表水
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属于线性工程,建设地 (略) 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环评调查,项目拟建220kv花街变电站、间隔扩建变电站侧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地表水体;新建110kv线路和220kv线路共跨越河流10次(包括小河底河、平甸河支流、峨德河、元江),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珍稀鱼类保护区等敏感区,也无取水口等水利设施。
项目新建线路涉及的地表水体均属西南诸河流域红河水系,根据《20 (略) 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及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实时数据发布系统显示,小河底河、平甸河支流、峨德河、元江所在的西南诸河流域水质监测情况为II类和III类水体,水质状况良好。
(二)声环境
评价期间,委托湖北 (略) 在项目在新建变电站厂界、扩建变电站、新建线路、已建线路及各声环境敏感点共设置37个监测点位进行了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显示:
(1)220kv花街变电站: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站址周边区域的监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
(2)220kv新平变电站:220kv新平变电站监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3)新建输电线路:新建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拟建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位于村庄区域的背景监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
新建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位于G323国道两侧40m范围内的背景监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限值要求。
(4)已建输电线路:现有110kv南大线、110kv新南II回位于村庄区域,昼间、夜间监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限值。线路噪声衰减断面的变化趋势及变化规律均不明显,证明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噪声的贡献很小。
(5)声环境敏感目标: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周边位于工业、居住混杂区域的声环境敏感目标处,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
新建线路沿线位于村庄区域的声环境敏感目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
(三)电磁环境
评价期间,委托湖北 (略) 在项目在新建变电站厂界、扩建变电站、新建线路、已建线路及各电磁环境敏感点共设置8个监测点位进行了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显示:
(1)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站址中心监测点位处、220kv新平变四周厂界监测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及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新建输电线路背景监测点位处、已建输电线路背景监测点位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10kv/m及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线路衰减断面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衰减趋势。
(3)220kv新平变本期间隔扩建侧、新建线路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及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四)生态环境
(1)植物
评价区的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的面貌已经不明显,现仅分布有大面积的云南松林,沿线维管植物共43科97属108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6种,裸子植物1科1属2种,双子叶植物33科74属84种,单子叶植物3科16属16种;根据环评调查,项目评价区内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中II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1种(蕉木,共2棵,均不在项目占地范内)、法定挂牌的古树名木1种(杧果,3棵,均不在项目占地范内);评价区未发现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濒危、极危、易危物种的分布, (略) 级重点保护植物及《 (略) 极小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2版)》中极小群物种分布。
评价区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有紫茎泽兰、苏门白酒草、飞机草、小蓬草,均为菊科,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分布于农田边、道路边和林缘,影响粮食经济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并对本地物种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2)动物
项目影响评价区动物区划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西南区—西南山地亚区— (略) —高原林灌、农田动物群,项目影响评价区分布的*生野生脊椎动物共有4纲15目39科74种,其中,两栖类有2目5科6种,爬行类有1目3科8种,鸟类有9目24科48种,兽类共有5目7科12种。
通过现场走访调查,评价区域内发现雀鹰、红隼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均为鸟类猛禽;分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濒危、极危、易危物种3种,均为爬行类游蛇科;调查期间未发现国家 (略)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项目评价范围内重要动物主要分布于森林、灌丛,区域重要物种生境质量均较好、生境连通性均较高、生境破碎化程度较低。
(3)生态敏感区
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属于典型的线性工程,建设地 (略) 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根据环评调查,项目新建输电线路需穿越“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路径长约33.990km,立塔约85基。
根据调查,项目输电线路所经地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项目所选路径综合考虑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等限制因素,在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的条件下,设计路径已尽可能缩短穿越生态红线保护区。
四、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避让措施:①塔基避开动物巢穴和觅食区域,合理规划施工时序,避让动物繁殖期、迁徙期;②优化线路塔基设计,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开挖及水土流失;③合理规划临时道路、牵张场等临时场地,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避免对施工范围外区域的动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④优化线路走向、减少塔基数量及占地,优化牵张场等临时场地的选址,尽量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如确实无法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尽量选择植被稀疏地带,减少植被破坏。
(2)减缓措施:①严格控制变电站施工占地,尽量将临时占地控制在征地范围内,减少植被破坏;②基础开挖临时堆土采取拦挡、苫布覆盖等措施;③塔基施工中表土单独剥离、单独堆,存并做好覆盖、拦挡等防护措施,待施工结束后用于植被恢复或耕作区域表层覆土;④严格控制塔基周围的材料堆场范围,尽量在塔基占地范围内进行施工活动。牵张场选址应尽量避让植被密集区,选择线路沿线空地布置,减少植被破坏,并可采用钢板铺垫,减少倾轧;⑤优先利用现有道路,确需新建临时道路时,应严格控制道路长度、宽度,同时避开植被密集区,并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⑥塔位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浆砌块石结构,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恢复自然排水;⑦采用高塔架设、无人机展放线等施工架线工艺,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铺设彩条布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⑧施工中选取低噪声设备,并合理安排强噪声施工行为的时间,减少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3)恢复与补偿措施: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及时进行复耕、植被恢复,植被选择当地乡土物种,严禁引入外来物种。
(4)管理措施:①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要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施工期间进行必要监督管理;③对沿线树木砍伐、野生动植物保护、植被恢复等应按设计文件执行,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环保设计要求施工;④在人员活动较多和较集中的区域,设置环境保护警示牌,严禁随意破坏生态环境;⑤加强生态入侵风险管理,加强项目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强化森林资源及其附近森林资源的保护,确保区域生态安全。⑥加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教育,严禁捕猎、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砍伐、践踏植被。⑦若在施工区遇到雀鹰、红隼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应暂停施工,并实施保护方案,禁止挑衅、捕猎,待保护动物自行离开施工区后方可恢复施工,若动物不自行离开需汇报当地林业部门;对受伤的珍稀动物应及时联系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及时救治。⑧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蕉木及其他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避让措施,严禁施工人员随意砍伐、践踏植被,并及时上报相关林业部门。
(5)生态监测措施:开展长期跟踪生态监测,施工期并延续至正式投运后5~10年(施工期1次,调试运行期1次,正式投运后每4年1次),每年的植物生长旺盛季节(6月~9月)。
评估认为: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属于典型的线性工程,在严格以上避让、减缓、修复、补偿、监测的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2、声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
(2)采用噪声水平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变电站施工先应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栏或围墙以减小施工噪声影响。
(3)施工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减缓行驶速度,减少鸣笛。
(4)限制夜间高噪声施工。施工单位夜间应尽量减少产生高噪声污染的施工内容,尽量避免使用推土机、挖土机等高噪声设备。
(5)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从源强上控制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评估认为:在采取依法限制产生噪声的夜间作业等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后,项目在施工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的影响能满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且施工结束后施工噪声影响即可消失。
3、施工扬尘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预防措施以管理为主,同时采用以下措施:
(1)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保持道路清洁,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尘污染。
(2)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等应采用密闭式防尘布(网)进行苫盖,施工面集中且有条件的地方宜采取洒水降尘等有效措施,减少易造成大气污染的施工作业。
(3)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4)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场内道路、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或避免产生扬尘。
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气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处置措施
(1)变电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产生的生活垃圾可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清运至指定消纳场处理。
(3)拆除的杆塔、地线、光缆、绝缘子等金具由供电局物资部门回收处理。
(4)新建变电站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由建设单位运送至政府指定的弃土场处理;架空线路基础开挖产生的余土在各塔基占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变电站、塔基施工剥离表土按规范要求集中堆放,施工完毕后用于复垦或植被恢复。
(5)在林地、草地和耕地施工时,施工临时占地宜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将混凝土余料和残渣及时清除。
(6)弃土场选址应遵循“少占压耕地,少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原则,不得设置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应避开滑坡体等不良地质地段,不宜在泥石流易发区,汇水面积和流量大、沟谷纵坡陡、出口不易拦截的沟道设置弃土场。山区、丘陵区弃渣场宜选择在高层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形相对平缓的沟谷、凹地、坡台地、滩地等。
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5、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生活污水、施工废水。
(1)变电站施工前修建临时沉砂池,施工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2)施工场地料场四周应修建截水排水沟,并在出口设置沉砂池和拦砂网,将含泥沙的雨水、泥浆经沉砂池沉淀后优先考虑回用于施工路段路面洒水、机械和车辆清洗等,其余部分通过拦砂网排放至周边沟渠。
(3)变电站施工前修建临时化粪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临时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处理;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生活污水依托民房现有设施处理。
(4)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站内已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处置体系处理,本期扩建无需新建环保设施。
(5)合理选择架线位置,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和江岸保护范围内立塔,塔基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河岸,减少塔基对河流的影响。
(6)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禁止在水体冲洗贮油类车辆,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废水、垃圾等。
(7)邻近河流的塔基施工时,施工人员不得在靠近水域附近搭建临时施工生活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排入水体,影响水体水质,施工场地尽可能远离河流。
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可有效地防治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加之施工活动周期较短,因此不会导致施工场地周围水环境的污染。
(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属于典型的线性工程,在营运期不会产生废气,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电磁环境、固废的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输电线路为高空架线,运行期对生态系统、动物及灌丛、草地植被等植物资源基本无影响。
项目输电线路工程塔基为点状分布,两塔之间距离一般为300~800m左右,杆塔之间的区域为架空线路,不会对地面活动的生境和活动产生阻隔;但输电线路的杆塔较为高大可能会对线路附近的雀鹰、红隼等鸟类的迁徙和飞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环评分析,项目所在地 (略) 鸟类迁徙通道,周边无打雀点分布;雀鹰、红隼等鸟类具有很好的视力,在飞行途中遇到障碍物会在大约100~200m的距离下避开,况且项目采用导线直径较粗,容易被观察到,因此,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鸟类误撞输电线路的几率很小,而斑头鸺鹠等夜行型动物,在夜间飞行高度较低,一般在林区内部,较少高于林木高度的,而本项目输电线路的架设一般高于林木,因此不会对夜行型保护鸟类的活动造成影响。
评估认为: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环评提出的措施严格执行,确保各项生态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在落实措施后,项目运营期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2、电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环评变电站采用类比法、输电线采用模式预测法分析对周边的电磁环境的影响。
(1)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
项目变电站类比对象选择已运行的220kv开天变电站,经类比分析,预计项目220kv花街变建成投运后,变电站四侧厂界及四侧电磁环境目标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也将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及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220kv新平变电站扩建间隔
项目在220kv新平变电站扩建1个22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为在站内预留场地上新建基础和支架,装设相应的电气设备等,不会改变站内的主变、主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增加的电气设备对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基本上不构成增量影响;环评分析,20kv新平变电站扩建间隔扩建完成后,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仍将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和100μT的评价标准要求。
(3)输电线路
①环评采用理论模式预测,项目新建220kv单回线路在下相导线对地高度为6.5m时,地面1.5m高处时,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小于10kv/m和100μT的限值要求;当下相线对地高度为10m时,地面1.5m高处时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小于4000V/m、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项目新建110kv单回段、双回段、双回路单侧挂线段线路在下相导线对地高度为6.0m时,地面1.5m高处时,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小于10kv/m和100μT的限值要求;当下相线对地高度为7m时,地面1.5m高处时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小于4000V/m、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②环评采用理论模式预测,线路按照设计规范及预测高度进行架设的前提下,项目线路跨越典型房屋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4000V/m和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③环评采用理论模式预测,线路按照设计规范及预测高度进行架设的前提下,项目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预测值在(0.219~3.389)k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在(2.962~26.548)μT之间;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和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评估认为: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按照环评提出的措施严格执行,确保各项电磁环境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在落实措施后,项目运营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2、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
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噪声主要来自于变压器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65~70dB(A)。项目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改进设施结构和操作方法等,尽可能降低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
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周围100m范围无居民点,距离项目最近的居民点为西南面136m的云南 (略) 闲置办公楼,经过环评预测,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正常运行后,厂界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关心点噪声预测值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2)220kv新平变电站扩建间隔
220kv新平变本期仅扩建出线间隔,不新增主变压器等主要声源设备,扩建完成后变电站区域及厂界噪声能够维持前期工程水平,不会增加新的影响;220kv新平变电站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排放限值要求;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厂界外敏感目标处噪声水平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3)输电线路
项目线路采用单、双回路架设,根据环评类比预测,项目输电线路昼、夜噪声变化幅度不大,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噪声的贡献很小,对当地环境噪声水平不会有明显的改变。
评估认为: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提出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可行,运营期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3、地表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输电线路不会产生废水,废水主要为变电站值守及检修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220kv花街变电站采用雨污分流制,变电内拟设置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1座,生活污水由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
评估认为: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采取环评提出的措施后,运营期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废铅酸蓄电池、废矿物油、生活垃圾。具体固废产生及处置见下表:
名称 | 产污环节 | 属性 | 主要有毒有害物质名称 | 物理性状 | 环境危险特性 | 产生量(t/a) | 贮存方式 | 利用处置利用处置方式和去向 | 利用或处置量(t/a) | 环境管理要求 |
废铅酸蓄电池 | 变站内 | 危险废物 | / | 固态 | / | 2组铅酸蓄电池,电池寿命周期为8~10年 | / | 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 2组铅酸蓄电池,电池寿命周期为8~10年 | 禁止随意丢弃 |
废矿物油 | 变压器 | 危险废物 | / | 固态 | / | 事故下产生 | / | 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 / | 禁止随意丢弃 |
生活垃圾 | 职工 | 生活垃圾 | / | 固态 | / | 3.0kg/a | 垃圾桶 | 与当地生活垃圾一起处理 | 3.0kg/a | 禁止随意丢弃 |
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提出的固废处置方案可行,固废能得到合理的处置,运营期固废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5、风险评价
项目变电站的环境风险主要为变压器发生事故引起的事故油外泄,为防止事故、检修时造成事故油泄漏至外环境,变电站内设置事故油排蓄系统。变压器基座四周设置集油坑,集油坑通过底部的事故排油管道与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总事故油池相连;一旦设备事故时排油或漏油,泄漏的事故油将渗过下方集油坑内的卵石层并通过排油管道到达事故油池,在此过程中卵石层起到冷却油的作用,不易发生火灾;对于进入事故油池的事故油,经收集后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备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含油废物应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在采取以上风险防控措施后,风险可控,
五、污染物总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如下:
(1)废气: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因此项目废气不设置许可排放量。
(2)废水:项目运营期输电线路不会产生废水,废水主要为变电站值守及检修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由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故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
(3)固废:固废处置率100%。
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的总量指标可作为项目审批前期依据,项目最终总量指标应以主管部门核定为准。
六、评估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编制总体基本规范,内容基本全面,评价内容基本符合项目特征和项目周围环境特点,采用的评价标准适当,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基本清楚,所提对策措施有一定的针对性,评价结论明确。《报告表》可作为 (略) 玉溪供电局220kv花街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1、产业政策符合性
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产业政策。
2、规划及其他符合性
项目的建设符合《南方电网“十四五”规划》、《 (略) 人民政府关 (略) 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云政发〔2018〕32号)、《 (略) 人民政府关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的通知》(玉政发[2021]15号)、《 (略)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 (略) 生态环境厅关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略) “十四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等要求。
3、污染物达标排放
只要严格落实该项目《报告表》提出的工程治理措施和环保治理措施,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能达标排放,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和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和功能。
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将会对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电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建设、运营期在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对策措施后,不利影响可得到减缓。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2023年7月14日至7月1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7-*
联系地址: (略) 红塔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220kv花街输变电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 (略) 玉溪供电局。
立项依据: (略) 文件《关于印发玉溪供电局220kv花街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评审意见的通知》(云电规划〔2022〕512号)。
项目性质及投资:本工程为新建项目,总投资约3626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43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0.39%。
项目建设地点及占地:项目属于线性工程, (略) (略) 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总占地面积约14.6544hm2,其中永久占地约5.3454hm2,临时占地约9.3100hm2。永久占地为变电站站区及进站道路用地、输电线路塔基等占地;临时占地为变电站施工场地、塔基处施工临时用地、牵张场及施工道路等占地。项目占地面积及类型见下表。
工程名称 | 占地性质及面积(hm2) | 占地类型/备注 | |||
永久占地 | 临时占地 | 合计 | |||
变电站工程 | 220kv花街变电站新建工程 | 3.2304 | 0.1000 | 3.3304 | 园地(耕地) |
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 0.0000 | 0.0000 | 0.0000 | / | |
小计 | 3.2304 | 0.1000 | 3.3304 | / | |
输电线路工程 | 塔基及其施工区 | 2.1150 | 4.2300 | 6.3450 | 国家级II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一般林地、草地 |
牵张场 | 0.0000 | 1.3200 | 1.3200 | 交通运输用地、草地、空闲地 | |
施工道路 | 0.0000 | 3.6600 | 3.6600 | 国家级II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一般林地、草地 | |
小计 | 2.1150 | 9.2100 | 11.3250 | / | |
总计 | 5.3454 | 9.3100 | 14.6554 | /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包括变电站工程和输电线路工程两部分;其中,变电工程包括:220kv花街变电站新建工程、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输电线路工程包括:220kv花街~玉溪线路工程、220kv花街~新平线路工程、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花街变π接110kv新南Ⅱ回工程、110kv南大线T接南恩~花街线路工程。
项目工程组成详见下表:
工 程 | 建设内容 | 备注 | |
主体工程 | 变电站工程 | 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户外布置;具体建设内容: (1)主变容量:终期3×180MVA,本期1×180MVA,采用油浸自冷有载调压变压器,户外布置。 (2)220kv出线:终期8回;本期2回(至玉溪变1回、至新平变1回),户外AIS布置,架空出线。 (2)110kv出线:终期14回,本期4回(至南恩变、槟榔变、新平变和T接至元(江)联(珠)线各1回),户外AIS布置,架空出线。 (4)35kv无功补偿装置:终期为9×12Mvar;本期为2×12Mvar,户外布置,每组串12%XC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 (5)35kv站用变:终期2×400kvA,户外布置,本期一次建成,采用干式变压器。 | 新建 |
在220kv新平变配电装置场地扩建一个220kv出线间隔,仅新建设备基础及支架,并安装相关电气设备,不新征占地。 | 新建 | ||
线路工程 | 新建220kv花街~玉溪线路工程,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新建线路路径长约65km,其中新建单回路长约64.1km,双回路长约0.9km,规划使用杆塔141基。 | 新建 | |
新建220kv花街~新平线路工程,采用单回路架设,新建线路长约44.7km,规划使用杆塔99基。 | 新建 | ||
新建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新建线路路径长约3.6km,其中单回路长约0.6km,双回路长约3.0km,双回路段采用双回路塔单边挂线,规划使用杆塔12基;同时拆除现有110kv元槟联线路长约0.3km,拆除1基转角塔。 | 新建 | ||
新建花街变π接110kv新南Ⅱ回工程。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新建线路路径长约7.7km,其中单回路长约0.5km,双回路长约7.2km,规划使用杆塔22基;同时拆除现有110kv新南Ⅱ回线路长约0.1km,拆除1基直线塔。 | 新建 | ||
新建110kv南大线T接南恩~花街线路工程,采用单回路架设,规划使用杆塔5基。 | 新建 | ||
辅助工程 | 花街变电站配套建设配电综合楼、35kv配电装置室、警传室、进站道路;具体如下: (1)主控综合楼:2层建筑,建筑总面积约764m2。 (2)35kv配电装置室:单层建筑,建筑总面积约432m2。 (3)警传室:单层建筑,建筑总面积约55m2。 (4)进站道路:新建进站道路长度103m,整修乡村道路190m(拓宽1m)。 | 新建 | |
环保工程 | 生态恢复 | 花街变及线路塔基施工处(含临时施工占地)设置排水沟、挡土墙、护坡、植被恢复措施等。 | 新建 |
污水处理 | 花街变站内新建一套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 新建 | |
噪声防治 | 花街变选用低噪声主变并采用防振基础。 | 新建 | |
固体废物 | 花街变站内设置垃圾桶。 | 新建 | |
环境风险 | 花街变站内新建1座事故油池,有效容积按满足站内主变100%油量设计;防渗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697-2023)进行设计,防渗效果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 | 新建 | |
公用工程 | 给水系统 | 花街变从腰街镇戛洒水厂青树分厂自来水管网引接。 | 新建 |
排水系统 | 花街变站内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方式。 | 新建 | |
消防系统 | 花街变站内新建水泵房及消防水池各1座。 | 新建 | |
依托工程 | 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依托站内前期建设的化粪池、垃圾桶、事故油池。 | 依托 | |
临时工程 | 新建变电站工程设置的施工生产生活区,线路工程设置的牵张场、施工临时道路、塔基周边施工场地等。 | 新建 |
项目杆塔技术参数见下表:
塔型 | 呼高(m) | 数量(基) | |
220kv花街~玉溪线路工程 | |||
2E1Y5-ZM1 | 36 | 16 | |
2E1Y5-ZM2 | 36 | 30 | |
2E1Y5-ZM3 | 39 | 15 | |
2E1Y5-ZM3 | 48 | 15 | |
2E1Y5-ZM4 | 39 | 9 | |
2E1Y5-ZM4 | 45 | 9 | |
2E1Y5-J1 | 30 | 11 | |
2E1Y5-J2 | 30 | 14 | |
2E1Y5-J3 | 36 | 10 | |
2E1Y5-J4 | 30 | 3 | |
JKG21 | 36 | 9 | |
小计 | 141 | ||
220kv花街~新平线路工程 | |||
2D1Y5-ZM1 | 36 | 13 | |
2D1Y5-ZM2 | 36 | 9 | |
2D1Y5-ZM2 | 42 | 5 | |
2D1Y5-ZM3 | 36 | 4 | |
2D1Y5-ZM3 | 42 | 17 | |
2D1Y5-ZM3 | 51 | 7 | |
2D1Y5-ZM4 | 39 | 4 | |
2D1Y5-ZM4 | 48 | 11 | |
ZMF2413 | 72 | 1 | |
2D1Y5-J1 | 30 | 10 | |
2D1Y5-J2 | 30 | 5 | |
2D1Y5-J3 | 36 | 5 | |
2D1Y5-J4 | 30 | 2 | |
JKG21 | 36 | 5 | |
2D2Y5-JD | 36 | 1 | |
小计 | 99 | ||
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 | |||
1C2Z1-Z2 | 36 | 3 | |
1C2Z1-Z3 | 39 | 1 | |
1C2Z1-J1 | 30 | 1 | |
1C2Z1-J2 | 30 | 1 | |
1C2Z1-J4 | 30 | 4 | |
1B1Y1-J4 | 30 | 2 | |
小计 | 12 | ||
花街变π接110kv新南Ⅱ回工程 | |||
1B2Y1-Z2 | 36 | 6 | |
1B2Y1-Z3 | 39 | 4 | |
1B2Y1-Z3 | 42 | 3 | |
1B2Y1-J1 | 30 | 1 | |
1B2Y1-J2 | 30 | 1 | |
1B2Y1-J3 | 30 | 1 | |
1B2Y1-J4 | 30 | 2 | |
1B1Y1-J4 | 30 | 2 | |
2D2Z5-J3 | 33 | 2 | |
小计 | 22 | ||
110kv南大线T接南恩~花街线路工程 | |||
1B1Y1-ZM3 | 48 | 2 | |
1B1Y1-J4 | 30 | 2 | |
TG141 | 27 | 1 | |
小计 | 5 | ||
共计 | 279 |
二、项目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1、评价范围
(1)电磁环境
变电站:220kv花街变电站站界外40m范围内、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围墙外40m范围内。
输电线路:22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带状区域范围内,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带状区域范围内。
(2)声环境
变电站:220kv花街变电站站界外200m范围内、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围墙外200m范围内。
架空线路: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带状区域范围内;22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带状区域范围内。
(3)生态环境
变电站:220kv花街变电站站界外500m范围内、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围墙外500m范围内;
输电线路:一般区域段评价范围为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带状区域范围内;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架空线路段评价范围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00m带状区域及线路两端外延1000m内的区域范围。
2、保护目标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输变电项目的环境敏感目标为:电磁环境、声环境、生态、水环境敏感区。
(1)项目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编号 | 环境敏感目标名称 | 方位及最近距离 | 评价范围内数量 | 建筑物楼层、高度 | 导线对地高度 | 功能 | 环境保护要求 | |
1、220kv花街变电站新建工程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 ||||||||
2、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 ||||||||
2.1 | 太平社区下斗戛组民宅 | 变电站东侧25m | 3户 | 1~3层坡顶,高约4~10m | / | 居住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 |
2.2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 | 变电站东北侧2m | 1处 | 3层平顶,高约10m | / | 办公 | ||
3、220kv花街~玉溪线路工程 | ||||||||
3.1 | 化念社区 | 下班秧组民宅 | 跨越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5m | 居住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
下班秧组民宅 | 线路东侧约10m | 3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5m | 居住/养殖 | |||
3.2 | 太平社区下得勒菁组养殖场 | 线路西南侧约31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养殖 | ||
3.3 | 腰街农场果园看护房 | 线路西南侧约3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
4、220kv花街~新平线路工程 | ||||||||
4.1 | 太平社区下斗戛组民宅 | 线路东北侧约28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 |
4.2 | 磨皮村泥黑达组民宅 | 线路北侧约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
5、花街变π接110kv新南Ⅱ回工程 | ||||||||
5.1 | 磨刀村坝达小组民宅 | 线路西北侧约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7m | 居住/商业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 |
6、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 ||||||||
7、110kv南大线T接南恩~花街线路工程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
(2)变电站声环境敏感目标表
序号 | 环境敏感目标名称 | 方位 | 距厂界最近距离 | 声环境敏感目标情况 | 执行标准/功能区类别 | ||||
数量 | 建筑物特征 | 功能 | 周围环境 | ||||||
1、拟建220kv花街变电站 | |||||||||
1.1 | 腰街镇腰街农场 | 云南 (略) 闲置办公楼 | 东南侧 | 约136m | 1户 | 2层坡顶,高约7m | 居住/办公 | 乡村区域 | GB3096-2008中1类标准 |
2、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 | |||||||||
2.1 | 桂山街道太平社区 | 下斗戛组民宅 | 东侧 | 25m | 3户 | 1-2层坡顶,高约4-7m | 居住 | 工业、居住混杂区域 | GB3096-2008中2类标准 |
2.2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办公楼 | 东北侧 | 2m | 1户 | 3层平顶,高约10m | 办公 | 工业、居住混杂区域 | GB3096-2008中2类标准 |
(3)输电线变电站声环境敏感目标表
编号 | 环境敏感目标名称 | 方位及最近距离 | 评价范围内数量 | 建筑物楼层、高度 | 导线对地高度 | 功能 | 环境保护要求 | |
220kv花街~玉溪线路工程 | ||||||||
1 | 化念社区 | 下班秧组民宅 | 跨越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5m | 居住 | GB3096-2008中2类标准 |
下班秧组民宅 | 线路东侧约10m | 3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5m | 居住 | GB3096-2008中1、2类标准 | ||
2 | 腰街农场果园看护房 | 线路西南侧约3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GB3096-2008中1类标准 | |
220kv花街~新平线路工程 | ||||||||
3 | 太平社区下斗戛组民宅 | 线路东北侧约28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GB3096-2008中2类标准 | |
4 | 磨皮村泥黑达组民宅 | 线路北侧约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10m | 居住 | GB3096-2008中1类标准 | |
5 | 磨刀村坝达小组民宅 | 线路西北侧约9m | 1户 | 1层坡顶,高约4m | 7m | 居住/商业 | GB3096-2008中1类标准 | |
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无声环境敏感目标 | ||||||||
110kv南大线T接南恩~花街线路工程无声环境敏感目标 |
(4)生态敏感区
环评调查,项目不涉及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项目评价范围内仅部分新建线路段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
序号 | 行政区划 | 生态保护红线区名称 | 生态保护红线内 | |
主要生态功能 | 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 | |||
1 | (略)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 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 | 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 | 线路穿(跨)越生态保护红线路径长约33.990km,立塔约85基。(其中220kv线路跨越生态保护红线路径长约32.910km,立塔约81基,110kv线路路径长约1.080km,立塔约4基)。本项目新建线路穿(跨)越新平县境内红线路径长约33.9077km,穿(跨)越峨山县境内红线路径长约0.083km。 |
三、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一)地表水
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属于线性工程,建设地 (略) 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环评调查,项目拟建220kv花街变电站、间隔扩建变电站侧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地表水体;新建110kv线路和220kv线路共跨越河流10次(包括小河底河、平甸河支流、峨德河、元江),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珍稀鱼类保护区等敏感区,也无取水口等水利设施。
项目新建线路涉及的地表水体均属西南诸河流域红河水系,根据《20 (略) 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及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实时数据发布系统显示,小河底河、平甸河支流、峨德河、元江所在的西南诸河流域水质监测情况为II类和III类水体,水质状况良好。
(二)声环境
评价期间,委托湖北 (略) 在项目在新建变电站厂界、扩建变电站、新建线路、已建线路及各声环境敏感点共设置37个监测点位进行了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显示:
(1)220kv花街变电站: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站址周边区域的监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
(2)220kv新平变电站:220kv新平变电站监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3)新建输电线路:新建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拟建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位于村庄区域的背景监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
新建花街变π接110kv元槟联T线工程位于G323国道两侧40m范围内的背景监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限值要求。
(4)已建输电线路:现有110kv南大线、110kv新南II回位于村庄区域,昼间、夜间监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限值。线路噪声衰减断面的变化趋势及变化规律均不明显,证明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噪声的贡献很小。
(5)声环境敏感目标: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周边位于工业、居住混杂区域的声环境敏感目标处,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
新建线路沿线位于村庄区域的声环境敏感目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
(三)电磁环境
评价期间,委托湖北 (略) 在项目在新建变电站厂界、扩建变电站、新建线路、已建线路及各电磁环境敏感点共设置8个监测点位进行了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显示:
(1)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站址中心监测点位处、220kv新平变四周厂界监测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及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新建输电线路背景监测点位处、已建输电线路背景监测点位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10kv/m及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线路衰减断面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衰减趋势。
(3)220kv新平变本期间隔扩建侧、新建线路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及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四)生态环境
(1)植物
评价区的地带性植被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的面貌已经不明显,现仅分布有大面积的云南松林,沿线维管植物共43科97属108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6种,裸子植物1科1属2种,双子叶植物33科74属84种,单子叶植物3科16属16种;根据环评调查,项目评价区内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中II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1种(蕉木,共2棵,均不在项目占地范内)、法定挂牌的古树名木1种(杧果,3棵,均不在项目占地范内);评价区未发现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濒危、极危、易危物种的分布, (略) 级重点保护植物及《 (略) 极小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2版)》中极小群物种分布。
评价区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有紫茎泽兰、苏门白酒草、飞机草、小蓬草,均为菊科,大部分区域均有分布,分布于农田边、道路边和林缘,影响粮食经济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并对本地物种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2)动物
项目影响评价区动物区划属于东洋界中印亚界—西南区—西南山地亚区— (略) —高原林灌、农田动物群,项目影响评价区分布的*生野生脊椎动物共有4纲15目39科74种,其中,两栖类有2目5科6种,爬行类有1目3科8种,鸟类有9目24科48种,兽类共有5目7科12种。
通过现场走访调查,评价区域内发现雀鹰、红隼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均为鸟类猛禽;分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濒危、极危、易危物种3种,均为爬行类游蛇科;调查期间未发现国家 (略)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项目评价范围内重要动物主要分布于森林、灌丛,区域重要物种生境质量均较好、生境连通性均较高、生境破碎化程度较低。
(3)生态敏感区
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属于典型的线性工程,建设地 (略) 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根据环评调查,项目新建输电线路需穿越“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路径长约33.990km,立塔约85基。
根据调查,项目输电线路所经地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项目所选路径综合考虑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等限制因素,在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的条件下,设计路径已尽可能缩短穿越生态红线保护区。
四、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避让措施:①塔基避开动物巢穴和觅食区域,合理规划施工时序,避让动物繁殖期、迁徙期;②优化线路塔基设计,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开挖及水土流失;③合理规划临时道路、牵张场等临时场地,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避免对施工范围外区域的动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④优化线路走向、减少塔基数量及占地,优化牵张场等临时场地的选址,尽量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如确实无法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尽量选择植被稀疏地带,减少植被破坏。
(2)减缓措施:①严格控制变电站施工占地,尽量将临时占地控制在征地范围内,减少植被破坏;②基础开挖临时堆土采取拦挡、苫布覆盖等措施;③塔基施工中表土单独剥离、单独堆,存并做好覆盖、拦挡等防护措施,待施工结束后用于植被恢复或耕作区域表层覆土;④严格控制塔基周围的材料堆场范围,尽量在塔基占地范围内进行施工活动。牵张场选址应尽量避让植被密集区,选择线路沿线空地布置,减少植被破坏,并可采用钢板铺垫,减少倾轧;⑤优先利用现有道路,确需新建临时道路时,应严格控制道路长度、宽度,同时避开植被密集区,并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⑥塔位设置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浆砌块石结构,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恢复自然排水;⑦采用高塔架设、无人机展放线等施工架线工艺,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铺设彩条布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⑧施工中选取低噪声设备,并合理安排强噪声施工行为的时间,减少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3)恢复与补偿措施: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及时进行复耕、植被恢复,植被选择当地乡土物种,严禁引入外来物种。
(4)管理措施:①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要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施工期间进行必要监督管理;③对沿线树木砍伐、野生动植物保护、植被恢复等应按设计文件执行,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环保设计要求施工;④在人员活动较多和较集中的区域,设置环境保护警示牌,严禁随意破坏生态环境;⑤加强生态入侵风险管理,加强项目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强化森林资源及其附近森林资源的保护,确保区域生态安全。⑥加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教育,严禁捕猎、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砍伐、践踏植被。⑦若在施工区遇到雀鹰、红隼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应暂停施工,并实施保护方案,禁止挑衅、捕猎,待保护动物自行离开施工区后方可恢复施工,若动物不自行离开需汇报当地林业部门;对受伤的珍稀动物应及时联系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及时救治。⑧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蕉木及其他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避让措施,严禁施工人员随意砍伐、践踏植被,并及时上报相关林业部门。
(5)生态监测措施:开展长期跟踪生态监测,施工期并延续至正式投运后5~10年(施工期1次,调试运行期1次,正式投运后每4年1次),每年的植物生长旺盛季节(6月~9月)。
评估认为: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属于典型的线性工程,在严格以上避让、减缓、修复、补偿、监测的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2、声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
(2)采用噪声水平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变电站施工先应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栏或围墙以减小施工噪声影响。
(3)施工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减缓行驶速度,减少鸣笛。
(4)限制夜间高噪声施工。施工单位夜间应尽量减少产生高噪声污染的施工内容,尽量避免使用推土机、挖土机等高噪声设备。
(5)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从源强上控制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评估认为:在采取依法限制产生噪声的夜间作业等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后,项目在施工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的影响能满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且施工结束后施工噪声影响即可消失。
3、施工扬尘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预防措施以管理为主,同时采用以下措施:
(1)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保持道路清洁,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尘污染。
(2)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等应采用密闭式防尘布(网)进行苫盖,施工面集中且有条件的地方宜采取洒水降尘等有效措施,减少易造成大气污染的施工作业。
(3)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4)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场内道路、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或避免产生扬尘。
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气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处置措施
(1)变电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定点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产生的生活垃圾可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清运至指定消纳场处理。
(3)拆除的杆塔、地线、光缆、绝缘子等金具由供电局物资部门回收处理。
(4)新建变电站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由建设单位运送至政府指定的弃土场处理;架空线路基础开挖产生的余土在各塔基占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变电站、塔基施工剥离表土按规范要求集中堆放,施工完毕后用于复垦或植被恢复。
(5)在林地、草地和耕地施工时,施工临时占地宜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将混凝土余料和残渣及时清除。
(6)弃土场选址应遵循“少占压耕地,少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原则,不得设置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应避开滑坡体等不良地质地段,不宜在泥石流易发区,汇水面积和流量大、沟谷纵坡陡、出口不易拦截的沟道设置弃土场。山区、丘陵区弃渣场宜选择在高层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形相对平缓的沟谷、凹地、坡台地、滩地等。
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5、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生活污水、施工废水。
(1)变电站施工前修建临时沉砂池,施工废水经沉砂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2)施工场地料场四周应修建截水排水沟,并在出口设置沉砂池和拦砂网,将含泥沙的雨水、泥浆经沉砂池沉淀后优先考虑回用于施工路段路面洒水、机械和车辆清洗等,其余部分通过拦砂网排放至周边沟渠。
(3)变电站施工前修建临时化粪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临时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处理;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生活污水依托民房现有设施处理。
(4)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站内已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处置体系处理,本期扩建无需新建环保设施。
(5)合理选择架线位置,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和江岸保护范围内立塔,塔基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河岸,减少塔基对河流的影响。
(6)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禁止在水体冲洗贮油类车辆,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废水、垃圾等。
(7)邻近河流的塔基施工时,施工人员不得在靠近水域附近搭建临时施工生活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排入水体,影响水体水质,施工场地尽可能远离河流。
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可有效地防治施工期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加之施工活动周期较短,因此不会导致施工场地周围水环境的污染。
(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为输变电项目,属于典型的线性工程,在营运期不会产生废气,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电磁环境、固废的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输电线路为高空架线,运行期对生态系统、动物及灌丛、草地植被等植物资源基本无影响。
项目输电线路工程塔基为点状分布,两塔之间距离一般为300~800m左右,杆塔之间的区域为架空线路,不会对地面活动的生境和活动产生阻隔;但输电线路的杆塔较为高大可能会对线路附近的雀鹰、红隼等鸟类的迁徙和飞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环评分析,项目所在地 (略) 鸟类迁徙通道,周边无打雀点分布;雀鹰、红隼等鸟类具有很好的视力,在飞行途中遇到障碍物会在大约100~200m的距离下避开,况且项目采用导线直径较粗,容易被观察到,因此,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鸟类误撞输电线路的几率很小,而斑头鸺鹠等夜行型动物,在夜间飞行高度较低,一般在林区内部,较少高于林木高度的,而本项目输电线路的架设一般高于林木,因此不会对夜行型保护鸟类的活动造成影响。
评估认为: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环评提出的措施严格执行,确保各项生态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在落实措施后,项目运营期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2、电磁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环评变电站采用类比法、输电线采用模式预测法分析对周边的电磁环境的影响。
(1)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
项目变电站类比对象选择已运行的220kv开天变电站,经类比分析,预计项目220kv花街变建成投运后,变电站四侧厂界及四侧电磁环境目标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也将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及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220kv新平变电站扩建间隔
项目在220kv新平变电站扩建1个22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为在站内预留场地上新建基础和支架,装设相应的电气设备等,不会改变站内的主变、主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增加的电气设备对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基本上不构成增量影响;环评分析,20kv新平变电站扩建间隔扩建完成后,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仍将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和100μT的评价标准要求。
(3)输电线路
①环评采用理论模式预测,项目新建220kv单回线路在下相导线对地高度为6.5m时,地面1.5m高处时,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小于10kv/m和100μT的限值要求;当下相线对地高度为10m时,地面1.5m高处时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小于4000V/m、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项目新建110kv单回段、双回段、双回路单侧挂线段线路在下相导线对地高度为6.0m时,地面1.5m高处时,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小于10kv/m和100μT的限值要求;当下相线对地高度为7m时,地面1.5m高处时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分别小于4000V/m、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②环评采用理论模式预测,线路按照设计规范及预测高度进行架设的前提下,项目线路跨越典型房屋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4000V/m和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③环评采用理论模式预测,线路按照设计规范及预测高度进行架设的前提下,项目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预测值在(0.219~3.389)k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在(2.962~26.548)μT之间;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和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评估认为: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按照环评提出的措施严格执行,确保各项电磁环境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在落实措施后,项目运营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对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2、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
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噪声主要来自于变压器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65~70dB(A)。项目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改进设施结构和操作方法等,尽可能降低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
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周围100m范围无居民点,距离项目最近的居民点为西南面136m的云南 (略) 闲置办公楼,经过环评预测,新建220kv花街变电站正常运行后,厂界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排放限值要求;关心点噪声预测值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2)220kv新平变电站扩建间隔
220kv新平变本期仅扩建出线间隔,不新增主变压器等主要声源设备,扩建完成后变电站区域及厂界噪声能够维持前期工程水平,不会增加新的影响;220kv新平变电站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排放限值要求;220kv新平变电站间隔扩建侧厂界外敏感目标处噪声水平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3)输电线路
项目线路采用单、双回路架设,根据环评类比预测,项目输电线路昼、夜噪声变化幅度不大,输电线路的运行噪声对周围环境噪声的贡献很小,对当地环境噪声水平不会有明显的改变。
评估认为: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提出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可行,运营期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3、地表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输电线路不会产生废水,废水主要为变电站值守及检修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220kv花街变电站采用雨污分流制,变电内拟设置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1座,生活污水由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
评估认为: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采取环评提出的措施后,运营期废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废铅酸蓄电池、废矿物油、生活垃圾。具体固废产生及处置见下表:
名称 | 产污环节 | 属性 | 主要有毒有害物质名称 | 物理性状 | 环境危险特性 | 产生量(t/a) | 贮存方式 | 利用处置利用处置方式和去向 | 利用或处置量(t/a) | 环境管理要求 |
废铅酸蓄电池 | 变站内 | 危险废物 | / | 固态 | / | 2组铅酸蓄电池,电池寿命周期为8~10年 | / | 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 2组铅酸蓄电池,电池寿命周期为8~10年 | 禁止随意丢弃 |
废矿物油 | 变压器 | 危险废物 | / | 固态 | / | 事故下产生 | / | 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 / | 禁止随意丢弃 |
生活垃圾 | 职工 | 生活垃圾 | / | 固态 | / | 3.0kg/a | 垃圾桶 | 与当地生活垃圾一起处理 | 3.0kg/a | 禁止随意丢弃 |
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环保措施合理、可行,提出的固废处置方案可行,固废能得到合理的处置,运营期固废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5、风险评价
项目变电站的环境风险主要为变压器发生事故引起的事故油外泄,为防止事故、检修时造成事故油泄漏至外环境,变电站内设置事故油排蓄系统。变压器基座四周设置集油坑,集油坑通过底部的事故排油管道与具有油水分离功能的总事故油池相连;一旦设备事故时排油或漏油,泄漏的事故油将渗过下方集油坑内的卵石层并通过排油管道到达事故油池,在此过程中卵石层起到冷却油的作用,不易发生火灾;对于进入事故油池的事故油,经收集后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备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含油废物应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在采取以上风险防控措施后,风险可控,
五、污染物总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如下:
(1)废气: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因此项目废气不设置许可排放量。
(2)废水:项目运营期输电线路不会产生废水,废水主要为变电站值守及检修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由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故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
(3)固废:固废处置率100%。
评估认为:《报告表》提出的总量指标可作为项目审批前期依据,项目最终总量指标应以主管部门核定为准。
六、评估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编制总体基本规范,内容基本全面,评价内容基本符合项目特征和项目周围环境特点,采用的评价标准适当,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基本清楚,所提对策措施有一定的针对性,评价结论明确。《报告表》可作为 (略) 玉溪供电局220kv花街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1、产业政策符合性
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产业政策。
2、规划及其他符合性
项目的建设符合《南方电网“十四五”规划》、《 (略) 人民政府关 (略) 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云政发〔2018〕32号)、《 (略) 人民政府关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的通知》(玉政发[2021]15号)、《 (略)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 (略) 生态环境厅关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略) “十四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等要求。
3、污染物达标排放
只要严格落实该项目《报告表》提出的工程治理措施和环保治理措施,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能达标排放,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和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和功能。
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将会对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电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建设、运营期在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对策措施后,不利影响可得到减缓。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