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7月17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7月17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环评审批

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7月17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来源:甘洛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3年07月17日 【打印】【关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7月17日-2023年7月23日(5个工作日)。 

电话:0834-*

地址:甘洛县团结南街物资巷6号凉山州甘洛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与行政审批股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甘洛县田坝河谷农文旅产业带暨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一期)

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田坝镇高桥村等(甘洛县田坝河田坝镇河段)

甘洛县水利局

四川博观智汇 (略)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田坝河河道治理、水环境治理以及水景观建设三大部分,其中河道治理包括生态堤岸工程(建设格宾石笼生态护岸3.93km,建设直立堤防0.94km)、生态蓄水工程(建设生态堰7座,3座鱼鳞堰,4座台阶堰);水环境治理工程包括生态岛屿建设工程(在原有滩地打造江心州生态岛,打造面积为2.0335hm2,在生态岛上种植水生植物、灌木和四川地区特有乔木,修复水生态);水景观建设包括慢行系统建设工程(沿河两岸布置连续总长13064m的慢行交通系统,其中:滨河步道总长8468m,架空栈道总长4596m)以及十一个景观节点建设工程(门户秘境、田坝镇政府、新华休闲驿站、集镇口袋公园、花田营地、水磨田园、圣果飘香、彝寨梯田水岸、方塘垂钓、生态公园)。项目总投资26311.7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65.5万元。

一、施工期

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将不可避免地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施工期主要污染因子有: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废气、施工机械噪声、生活垃圾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主体工程占用和临时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使沿线植被覆盖率降低:工程开挖、弃土破坏地形地貌植被,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工程活动扰动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对沿线生物的生存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本工程施工简述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 项目工程占地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甘洛县田坝河谷农文旅产业带暨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一期),总占地面积为*m2,永久占地13.2868公顷(*m2),占地类型为农用地7.29539公顷(*m2),其中一般耕地5.9863公顷(59863m2),建设用地2.3787公顷(23787m2),未利用地3.6142公顷(36142m2)。临时占地31000m2,占地类型为耕地5573m2,建设用地8030m2,未利用地10857m2,草地6540m2,均不占用基本农田。目占地影响主要体现在临时占地,项目不设施工营地,临时占地为施工场地、临时施工道路及临时堆场。

临时占地影响:施工临时占用地毁坏地表植被,地表裸露,裸露的地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局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施工机械作业中,机械设备的碾压,施工人员的践踏使土壤紧实度增高,影响地表水的入渗,土体过于紧实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2.2 项目占地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主要重点关注临时工程占地对植物的影响,施工期间剥离的表土堆放采取临时拦挡、苫盖措施,袋装土高1m,底宽2m,顶宽1m;在堆土顶部和侧面采用密目网进行苫盖。施工结束后撒播草籽进行绿化,临时施工场地草种选择紫云英、苜蓿混播草籽,混播比例1:1,撒播密度70kg/hm2,共撒播紫云英草籽12kg,苜蓿12kg,临时堆场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灌木选用紫薇、海桐,1.5×1.5m株间混交,共需栽植紫薇3546株,海桐3546株;草种选择紫云英、苜蓿混播草籽,混播比例1:1,撒播密度70kg/hm2,共撒播紫云英草籽55.84kg,苜蓿55.84kg。

2.3 项目工程占地对动物的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本工程影响范围内无野生动物保护区,无受保护的珍稀动物资源,但沿线仍有小型爬行动物(如蛇)、鸟类分布。施工期间,工程施工机械、施工人员进入工地,施工期噪声、灯光将迫使这些动物逃离施工区,但施工期结束后,其影响将消失,随着环境的恢复,这些动物可能再迁徙回来,重新成为该区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本项目建设对动物生活环境影响较小。

2.4、项目对水域生态的影响分析

围堰施工时,河道砂砾被挖走后,由自然演替而来的河床环境将会改变,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行为、繁殖和分布,造成一部分水生生物死亡,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好氧浮游生物、鱼类、底栖动物会因环境的恶化而死亡。这些影响基本都是不利的,但同时也是可逆的,而且影响时间较短,在施工完成一段时间后,因施工造成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得到恢复。

本项目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对河流的扰动相对较小,施工期间采取一定的措施:施工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依托农户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严禁沿河堆放土石方,生活垃圾严禁入河。

2.5 项目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水土流失期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土方开挖使裸露面表层结构疏松,植被覆盖度降低,区域内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河道开挖以及临时施工区材料的堆放,毁坏地表植被,使原土壤抗冲性、抗蚀性迅速降低,形成加速侵蚀,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水土流失。因此,施工期必须对水土流失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有关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并做好临时施工场地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在破土开挖段应采用水土流失防护栏(网),以防止水土流入河道和随机器设备带入道路,进而污染区域环境。施工期应按照“先挡护后挖填,分段施工,弃土压实,排水先行,当年开挖,当年绿化”的原则,积极落实相关水保措施。

3、施工期污染物的环境影响

3.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车辆、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主要为无组织排放,其中以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质量影响最大。

(1)施工扬尘

本项目土方开挖和车辆运输过程中会有施工扬尘产生,可能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拟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扬尘:①在对场地内进行地表清理与回填过程中建设单位需做到文明施工,对开挖、回填过程中应采取湿法作业,施工作业期间避免大风天气进行开挖。

②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对于项目就近外购和水泥、砂石等建材,运输车辆必须经过遮盖封闭处理。砂石料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

③施工场地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抑止。有关试验表明,在施工场地每天洒水抑尘作业4-5次,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如遇连续高温或风速较大等天气,应增加洒水频次来有效控制扬尘污染。

④地表清理后的砾石、杂草、渣土、弃方等集中堆存,表面使用毡布覆盖,回填后剩余部分及时运至临时堆场暂存,禁止随意倾倒。

⑤在施工场地对施工车辆必须实施限速行驶,同时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尽量采用硬化路面并进行洒水抑尘;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对运输车辆在场地内用水清洗轮胎,保证车辆车轮不带泥砂出场;自卸车、渣土运输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使用篷布遮盖,确保不污染道路,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和洒水降尘。

⑥全 (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 (略)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的要求。施工工地内要求做到“六必须”(必须围档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及时洒水作业、必须落实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六不准”(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筑垃圾、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加强对建设工地的监督检查,督促责任单位落实降尘、压尘和抑尘措施。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粉尘排放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周边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小。

(2)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以及运输车辆等。该类机械均以柴油、汽油为燃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废气,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NOx、SO2等。

治理措施:

①选用先进的施工机械,减少油耗和燃油废气污染;

②尽量使用电气化设备,少使用燃油设备;

③做好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工作,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油耗,同时降低污染;

④使用节能低耗的运输车辆,减少汽车尾气的产生量,另外对车辆定期检修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⑤合理施工布局,将燃油设备工作场所移至当地常年主导风下风向和场地开阔的地方,以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⑥合理安排材料运输时段,减少交通拥挤和堵塞几率,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⑦施工过程中设置施工围挡,同时安装洒水喷头对施工扬尘进行防控。

3.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主要为机械清洗废水以及基坑排水,污染物以SS为主,生活污水污染物以BOD5、CODCr、氨氮为主。

1)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洗涤、清洁卫生等过程所排放。根据本项目的规模和施工方式估算,在施工期施工人员最大施工人数约为150人,按照《 (略) 用水定额》(2021),人均用水按50L/d计,则生活用水量约7.5m3/d,排污系数取0.8,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m3/d,污染物以CODcr、BOD5为主,污染物产生浓度分别为550mg/L、400mg/L。

项目施工期工人均为当地农户,吃住均依托周边民房,生活污水经民房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林地施肥。

2)施工废水

本工程填筑料可充分利用工程开挖料,现场不进行混凝土的加工搅拌,全部外购商品混凝土,施工废水主要是基坑排水、车辆和施工机楲设备工具清洗用水,主要含少量石油类和悬浮物等。

a、基坑排水:本项目拦水坝围堰修建完成后,将会产生基坑积水,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基坑废水含SS非常的高,悬浮物含量一般为1500-4000mgL。基坑内积水采用明沟排水系统布置,排水系统布置兼顾基坑开挖及主体建筑物施工。本工程主要采用水泵分段抽排水,进行分段施工,围堰采用迎水面铺设土工膜进行,迎水面采用坡比1:2填筑土石围堰,背水面采用坡比1:1.75填筑土石围堰,围堰顶宽3m,堰高3~5m,共设置13处围堰,总长度为5747m,其中左岸围堰长3320m,右岸围堰长2427m,在围堰施工完成后,用水泵抽出基坑废水经沉淀处理后上清液作为降尘用水回用。

b、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本项目施工现场不考虑机械大修,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均在附近进行,施工区内不设置机修场地,只设置机械停放区和进行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冲洗废水主要含碱性物质、SS和石油类等,不得随意排放。根据类比其他同类工程,洗车污水中石油类浓度一般约为10~50mg/L,而悬浮物含量约在2000mg/L。则本项目施工期间废水产生量约为1.5m3/d。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拟在前进乡田坝河左岸(K4+900)处的临时施工场地建设1个隔油池+1个沉淀池。施工废水全部进入沉淀池、隔油池处理,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降尘,不外排。

环评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禁将生活污水、施工废水排入工程区域内的地表水体,在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污水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工程区地下水文地质概况

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

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Ⅰ级阶地、河床的漂卵砾石层中;Ⅰ级阶地地下水埋深4~8m,地下水位与河水基本一致,随河水的变化而变化。基岩裂隙水:主要埋藏于强、弱风化带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河流或沟谷。由于本区河谷岸坡陡峻,岩体风化卸荷较剧,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

(2)地下水水位影响分析

本项目属于生态影响类项目,工程内容不涉及隧道、地道工程、桥涵工程。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和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呈动态变化特征。地下水理深4-8m。本工程挖方量较少,不会造成地下水的大面积流失。项目施工期是暂时的,挖方区域暂存的局部地下水流失在施工期结束后能得到恢复。

因此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较小,项目建设不会引起区域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不会因工程的建设而引起区域地下水文地质问题。为尽可能减小项目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切实贯彻“防、排、截、堵结合,以堵为主”的施工理念减少局部地下水的流失。

(3)地下水水质影响分析

在项目施工期间,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废物油污以及泥浆下渗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

a、施工场地内堆放的各种建筑材料、施工废弃物以及机楲漏油在雨水的冲刷下可能导致污染物下渗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但该部分油污较少,且容易浮于泥浆之,上而被带走,因此,在防范得当的情况下,油污和各种废料对地下水产生的影响较小。

b、本项目施工围堰建设需要挖方,在挖方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地下水含水层,施工污染可以直接进入地下水和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但本项目深挖段较短,且挖深较浅,在严格按照施工工艺,保证施工机械和车辆淸洁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挖方段对局部地下水水质产生的影响较小,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4、声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来自施工现场的固定声源噪声,如挖掘机、推土机、排水泵以及运输车辆等。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建设项目施工期各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在30m处约为60—70GB(A)之间,基本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标准的要求,在180m处约为45~55dB(A)之间,各设备噪声基本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夜间标准的要求。为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施工单位须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人为噪音。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2)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机械和先进的施工技术,超过国家标准的施工机械禁止入场施工。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声压级;设备用完后或不用时应立即关闭。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活动应安排在昼间,为保证沿线居民夜间休息,禁止夜间施工(22:00-次日6:00)。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缩短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运输车辆在经过保护目标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采取以上措施后,场界噪声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的规定。施工期产生的噪声的影响是短期的,对周边的声环境影响较小。

3.5 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土石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沉淀池沉渣。

(1)土石方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可知,本项目护岸工程、生态堰工程、江心岛建设、慢行系统以及景观节点建设等主体工程均涉及土石方的产生,土石方开挖量为11.8544万m3(自然方),土方回填量为10.4461万m3(压实方),按压实方和自然方1:1.18换算,合自然方约为11.8544万m3,土石方经回填以及调整调高等土石方平衡后,无弃方产生。护岸工程土石方可作为围堰施工砂石料填筑,剩余部分暂存于临时堆场,用于后期护岸工程填筑。临时工程施工产生的土石方全部用于场地标高调整和后期沉淀池回填,无弃方产生。

(2)表土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可知,本项目护岸工程、江心岛建设、慢行系统以及景观节点建设等主体工程均涉及表土的产生,工程表土可用量3.02万m3,表土剥离量1.29万m3,原地保护量1.73万m3,通过对剥离表土进行各分区之间的调配后,本工程剥离表土可满足本工程复垦和绿化用土需求。

防治措施:按照“临时弃土少占地,就近回填”的原则,结合工程施工特点以及地形地貌特点和施工规划,本项目临时施工场地针对临时土石方、临时表土等采取防雨防风措施。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开挖地基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开挖、回填工作,尽量减少水土流失和扬尘对区域环境的污染影响。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对用于回填、场地平整和绿化土方覆盖塑料布,并修建挡土墙、排水沟,有效防止弃土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3)生活垃圾

本工程生活垃圾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0.2kg计算,最高施工人数为150人,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75kg/d,生活垃圾经袋装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4)建筑垃圾

项目工程景观节点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会产生建筑施工材料的废边角料等,产生量约为12.5t,对于可回收的废料(如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经收集后交由废物收购站处理;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装修垃圾等)应 (略) 及时清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所,不得随意处理。施工垃圾应使用毡布或防尘布覆盖,并设立标识牌,堆放场所进行防雨、防渗漏处理。

(5)沉淀池沉渣

项目工程临时施工场地沉淀池会产生一部分沉渣,产生量约0.5t,定 (略) 政部门指定堆场。

3.6 涉水施工对田坝河的影响分析

项目的建设不涉及取水口,不涉及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另外,本项目的施工期限有限,对其影响也只是暂时的,待施工结束后,对田坝河的影响也将随之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为了减轻项目施工对田坝河的生态影响,采取以下措施:

①生活污水:严禁生活污水排入田坝河。

②江心州生态岛的建设施工选择在非汛期施工,严禁乱撒乱抛废弃物;

二、营运期

本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后,能够改善原有河道的污染状况,从而有利于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也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等多项功能。营运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各景观节点产生的汽车尾气、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等。

项目建成后由于周边场地空旷且有大量绿化,汽车尾气容易扩散,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生 (略) 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外排;生活垃圾经项目工程区垃圾桶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因此,本项目建成后营运期产生的污染物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影响,只需要加强管理即可。

环评审批

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7月17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来源:甘洛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3年07月17日 【打印】【关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7月17日-2023年7月23日(5个工作日)。 

电话:0834-*

地址:甘洛县团结南街物资巷6号凉山州甘洛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与行政审批股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甘洛县田坝河谷农文旅产业带暨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一期)

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田坝镇高桥村等(甘洛县田坝河田坝镇河段)

甘洛县水利局

四川博观智汇 (略)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田坝河河道治理、水环境治理以及水景观建设三大部分,其中河道治理包括生态堤岸工程(建设格宾石笼生态护岸3.93km,建设直立堤防0.94km)、生态蓄水工程(建设生态堰7座,3座鱼鳞堰,4座台阶堰);水环境治理工程包括生态岛屿建设工程(在原有滩地打造江心州生态岛,打造面积为2.0335hm2,在生态岛上种植水生植物、灌木和四川地区特有乔木,修复水生态);水景观建设包括慢行系统建设工程(沿河两岸布置连续总长13064m的慢行交通系统,其中:滨河步道总长8468m,架空栈道总长4596m)以及十一个景观节点建设工程(门户秘境、田坝镇政府、新华休闲驿站、集镇口袋公园、花田营地、水磨田园、圣果飘香、彝寨梯田水岸、方塘垂钓、生态公园)。项目总投资26311.7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65.5万元。

一、施工期

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将不可避免地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施工期主要污染因子有: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废气、施工机械噪声、生活垃圾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主体工程占用和临时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使沿线植被覆盖率降低:工程开挖、弃土破坏地形地貌植被,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工程活动扰动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对沿线生物的生存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本工程施工简述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 项目工程占地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甘洛县田坝河谷农文旅产业带暨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一期),总占地面积为*m2,永久占地13.2868公顷(*m2),占地类型为农用地7.29539公顷(*m2),其中一般耕地5.9863公顷(59863m2),建设用地2.3787公顷(23787m2),未利用地3.6142公顷(36142m2)。临时占地31000m2,占地类型为耕地5573m2,建设用地8030m2,未利用地10857m2,草地6540m2,均不占用基本农田。目占地影响主要体现在临时占地,项目不设施工营地,临时占地为施工场地、临时施工道路及临时堆场。

临时占地影响:施工临时占用地毁坏地表植被,地表裸露,裸露的地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局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施工机械作业中,机械设备的碾压,施工人员的践踏使土壤紧实度增高,影响地表水的入渗,土体过于紧实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2.2 项目占地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主要重点关注临时工程占地对植物的影响,施工期间剥离的表土堆放采取临时拦挡、苫盖措施,袋装土高1m,底宽2m,顶宽1m;在堆土顶部和侧面采用密目网进行苫盖。施工结束后撒播草籽进行绿化,临时施工场地草种选择紫云英、苜蓿混播草籽,混播比例1:1,撒播密度70kg/hm2,共撒播紫云英草籽12kg,苜蓿12kg,临时堆场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灌木选用紫薇、海桐,1.5×1.5m株间混交,共需栽植紫薇3546株,海桐3546株;草种选择紫云英、苜蓿混播草籽,混播比例1:1,撒播密度70kg/hm2,共撒播紫云英草籽55.84kg,苜蓿55.84kg。

2.3 项目工程占地对动物的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本工程影响范围内无野生动物保护区,无受保护的珍稀动物资源,但沿线仍有小型爬行动物(如蛇)、鸟类分布。施工期间,工程施工机械、施工人员进入工地,施工期噪声、灯光将迫使这些动物逃离施工区,但施工期结束后,其影响将消失,随着环境的恢复,这些动物可能再迁徙回来,重新成为该区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本项目建设对动物生活环境影响较小。

2.4、项目对水域生态的影响分析

围堰施工时,河道砂砾被挖走后,由自然演替而来的河床环境将会改变,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行为、繁殖和分布,造成一部分水生生物死亡,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好氧浮游生物、鱼类、底栖动物会因环境的恶化而死亡。这些影响基本都是不利的,但同时也是可逆的,而且影响时间较短,在施工完成一段时间后,因施工造成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得到恢复。

本项目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对河流的扰动相对较小,施工期间采取一定的措施:施工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依托农户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严禁沿河堆放土石方,生活垃圾严禁入河。

2.5 项目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水土流失期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土方开挖使裸露面表层结构疏松,植被覆盖度降低,区域内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河道开挖以及临时施工区材料的堆放,毁坏地表植被,使原土壤抗冲性、抗蚀性迅速降低,形成加速侵蚀,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水土流失。因此,施工期必须对水土流失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有关法规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并做好临时施工场地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在破土开挖段应采用水土流失防护栏(网),以防止水土流入河道和随机器设备带入道路,进而污染区域环境。施工期应按照“先挡护后挖填,分段施工,弃土压实,排水先行,当年开挖,当年绿化”的原则,积极落实相关水保措施。

3、施工期污染物的环境影响

3.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车辆、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主要为无组织排放,其中以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质量影响最大。

(1)施工扬尘

本项目土方开挖和车辆运输过程中会有施工扬尘产生,可能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拟采取以下措施治理扬尘:①在对场地内进行地表清理与回填过程中建设单位需做到文明施工,对开挖、回填过程中应采取湿法作业,施工作业期间避免大风天气进行开挖。

②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对于项目就近外购和水泥、砂石等建材,运输车辆必须经过遮盖封闭处理。砂石料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

③施工场地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抑止。有关试验表明,在施工场地每天洒水抑尘作业4-5次,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如遇连续高温或风速较大等天气,应增加洒水频次来有效控制扬尘污染。

④地表清理后的砾石、杂草、渣土、弃方等集中堆存,表面使用毡布覆盖,回填后剩余部分及时运至临时堆场暂存,禁止随意倾倒。

⑤在施工场地对施工车辆必须实施限速行驶,同时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尽量采用硬化路面并进行洒水抑尘;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对运输车辆在场地内用水清洗轮胎,保证车辆车轮不带泥砂出场;自卸车、渣土运输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使用篷布遮盖,确保不污染道路,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和洒水降尘。

⑥全 (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 (略)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的要求。施工工地内要求做到“六必须”(必须围档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及时洒水作业、必须落实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六不准”(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筑垃圾、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加强对建设工地的监督检查,督促责任单位落实降尘、压尘和抑尘措施。

经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粉尘排放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周边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小。

(2)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以及运输车辆等。该类机械均以柴油、汽油为燃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废气,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NOx、SO2等。

治理措施:

①选用先进的施工机械,减少油耗和燃油废气污染;

②尽量使用电气化设备,少使用燃油设备;

③做好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工作,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油耗,同时降低污染;

④使用节能低耗的运输车辆,减少汽车尾气的产生量,另外对车辆定期检修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⑤合理施工布局,将燃油设备工作场所移至当地常年主导风下风向和场地开阔的地方,以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⑥合理安排材料运输时段,减少交通拥挤和堵塞几率,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⑦施工过程中设置施工围挡,同时安装洒水喷头对施工扬尘进行防控。

3.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主要为机械清洗废水以及基坑排水,污染物以SS为主,生活污水污染物以BOD5、CODCr、氨氮为主。

1)生活污水

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洗涤、清洁卫生等过程所排放。根据本项目的规模和施工方式估算,在施工期施工人员最大施工人数约为150人,按照《 (略) 用水定额》(2021),人均用水按50L/d计,则生活用水量约7.5m3/d,排污系数取0.8,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m3/d,污染物以CODcr、BOD5为主,污染物产生浓度分别为550mg/L、400mg/L。

项目施工期工人均为当地农户,吃住均依托周边民房,生活污水经民房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林地施肥。

2)施工废水

本工程填筑料可充分利用工程开挖料,现场不进行混凝土的加工搅拌,全部外购商品混凝土,施工废水主要是基坑排水、车辆和施工机楲设备工具清洗用水,主要含少量石油类和悬浮物等。

a、基坑排水:本项目拦水坝围堰修建完成后,将会产生基坑积水,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基坑废水含SS非常的高,悬浮物含量一般为1500-4000mgL。基坑内积水采用明沟排水系统布置,排水系统布置兼顾基坑开挖及主体建筑物施工。本工程主要采用水泵分段抽排水,进行分段施工,围堰采用迎水面铺设土工膜进行,迎水面采用坡比1:2填筑土石围堰,背水面采用坡比1:1.75填筑土石围堰,围堰顶宽3m,堰高3~5m,共设置13处围堰,总长度为5747m,其中左岸围堰长3320m,右岸围堰长2427m,在围堰施工完成后,用水泵抽出基坑废水经沉淀处理后上清液作为降尘用水回用。

b、设备及车辆冲洗废水:本项目施工现场不考虑机械大修,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均在附近进行,施工区内不设置机修场地,只设置机械停放区和进行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冲洗废水主要含碱性物质、SS和石油类等,不得随意排放。根据类比其他同类工程,洗车污水中石油类浓度一般约为10~50mg/L,而悬浮物含量约在2000mg/L。则本项目施工期间废水产生量约为1.5m3/d。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拟在前进乡田坝河左岸(K4+900)处的临时施工场地建设1个隔油池+1个沉淀池。施工废水全部进入沉淀池、隔油池处理,经沉淀、隔油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降尘,不外排。

环评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禁将生活污水、施工废水排入工程区域内的地表水体,在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污水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工程区地下水文地质概况

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

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Ⅰ级阶地、河床的漂卵砾石层中;Ⅰ级阶地地下水埋深4~8m,地下水位与河水基本一致,随河水的变化而变化。基岩裂隙水:主要埋藏于强、弱风化带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河流或沟谷。由于本区河谷岸坡陡峻,岩体风化卸荷较剧,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

(2)地下水水位影响分析

本项目属于生态影响类项目,工程内容不涉及隧道、地道工程、桥涵工程。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和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呈动态变化特征。地下水理深4-8m。本工程挖方量较少,不会造成地下水的大面积流失。项目施工期是暂时的,挖方区域暂存的局部地下水流失在施工期结束后能得到恢复。

因此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较小,项目建设不会引起区域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不会因工程的建设而引起区域地下水文地质问题。为尽可能减小项目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切实贯彻“防、排、截、堵结合,以堵为主”的施工理念减少局部地下水的流失。

(3)地下水水质影响分析

在项目施工期间,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废物油污以及泥浆下渗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

a、施工场地内堆放的各种建筑材料、施工废弃物以及机楲漏油在雨水的冲刷下可能导致污染物下渗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但该部分油污较少,且容易浮于泥浆之,上而被带走,因此,在防范得当的情况下,油污和各种废料对地下水产生的影响较小。

b、本项目施工围堰建设需要挖方,在挖方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地下水含水层,施工污染可以直接进入地下水和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但本项目深挖段较短,且挖深较浅,在严格按照施工工艺,保证施工机械和车辆淸洁并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挖方段对局部地下水水质产生的影响较小,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4、声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来自施工现场的固定声源噪声,如挖掘机、推土机、排水泵以及运输车辆等。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建设项目施工期各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在30m处约为60—70GB(A)之间,基本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标准的要求,在180m处约为45~55dB(A)之间,各设备噪声基本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夜间标准的要求。为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施工单位须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人为噪音。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2)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机械和先进的施工技术,超过国家标准的施工机械禁止入场施工。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声压级;设备用完后或不用时应立即关闭。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活动应安排在昼间,为保证沿线居民夜间休息,禁止夜间施工(22:00-次日6:00)。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缩短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运输车辆在经过保护目标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采取以上措施后,场界噪声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的规定。施工期产生的噪声的影响是短期的,对周边的声环境影响较小。

3.5 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土石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沉淀池沉渣。

(1)土石方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可知,本项目护岸工程、生态堰工程、江心岛建设、慢行系统以及景观节点建设等主体工程均涉及土石方的产生,土石方开挖量为11.8544万m3(自然方),土方回填量为10.4461万m3(压实方),按压实方和自然方1:1.18换算,合自然方约为11.8544万m3,土石方经回填以及调整调高等土石方平衡后,无弃方产生。护岸工程土石方可作为围堰施工砂石料填筑,剩余部分暂存于临时堆场,用于后期护岸工程填筑。临时工程施工产生的土石方全部用于场地标高调整和后期沉淀池回填,无弃方产生。

(2)表土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可知,本项目护岸工程、江心岛建设、慢行系统以及景观节点建设等主体工程均涉及表土的产生,工程表土可用量3.02万m3,表土剥离量1.29万m3,原地保护量1.73万m3,通过对剥离表土进行各分区之间的调配后,本工程剥离表土可满足本工程复垦和绿化用土需求。

防治措施:按照“临时弃土少占地,就近回填”的原则,结合工程施工特点以及地形地貌特点和施工规划,本项目临时施工场地针对临时土石方、临时表土等采取防雨防风措施。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开挖地基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开挖、回填工作,尽量减少水土流失和扬尘对区域环境的污染影响。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对用于回填、场地平整和绿化土方覆盖塑料布,并修建挡土墙、排水沟,有效防止弃土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3)生活垃圾

本工程生活垃圾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0.2kg计算,最高施工人数为150人,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75kg/d,生活垃圾经袋装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4)建筑垃圾

项目工程景观节点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会产生建筑施工材料的废边角料等,产生量约为12.5t,对于可回收的废料(如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经收集后交由废物收购站处理;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装修垃圾等)应 (略) 及时清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所,不得随意处理。施工垃圾应使用毡布或防尘布覆盖,并设立标识牌,堆放场所进行防雨、防渗漏处理。

(5)沉淀池沉渣

项目工程临时施工场地沉淀池会产生一部分沉渣,产生量约0.5t,定 (略) 政部门指定堆场。

3.6 涉水施工对田坝河的影响分析

项目的建设不涉及取水口,不涉及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另外,本项目的施工期限有限,对其影响也只是暂时的,待施工结束后,对田坝河的影响也将随之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为了减轻项目施工对田坝河的生态影响,采取以下措施:

①生活污水:严禁生活污水排入田坝河。

②江心州生态岛的建设施工选择在非汛期施工,严禁乱撒乱抛废弃物;

二、营运期

本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后,能够改善原有河道的污染状况,从而有利于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也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等多项功能。营运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各景观节点产生的汽车尾气、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等。

项目建成后由于周边场地空旷且有大量绿化,汽车尾气容易扩散,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生 (略) 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外排;生活垃圾经项目工程区垃圾桶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因此,本项目建成后营运期产生的污染物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影响,只需要加强管理即可。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