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榆林高新区第十三小学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榆林高新区第十三小学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

你单位《关于榆林高新区第十三小学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请示的函》(榆高新管函〔2023〕89号)及相关材料收悉。 (略) 人民政府2022年第58次专题会议纪要,以及我委《关于榆林高新区第十三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榆政发改审发〔2022〕179号),我委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评审,认为中天泰和国际工程勘察设计(北京)有限公司编制的榆林高新区第十三小学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基本达到规范要求,现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项目选址

本项 (略) 高新区开源大道与通源路十字西北角。

二、设计方案

(一)建筑工程

总建筑面积19934.3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6828.8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105.52平方米。各分项工程如下:

教学主体16502.43平方米;

广播室及操场看台140.18平方米;

大门18.52平方米;

出地下室楼梯间、坡道口167.68平方米;

教学楼地上四层。地上一层层高4.5m,地上二层至地上四层层高均为3.9m。室内外高差为0.45m,首层报告厅及厨房餐厅及配套房间层高为5.4m,二层风雨操场层高为10.8m,屋顶楼梯间、电梯机房、高位消防水箱间层高为4.2m。首层设有供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坡道及残疾人配套设施等。

(二)结构工程

结构选型:本工程为四层建筑,房屋高度小于24米,且为抗震设防6度区,建筑使用空间较大,综合分析,结构体系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选型:教学楼因柱网尺寸整体较大,层数不多,柱底轴力不算太大,故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设计等级*级;地下车库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局部采用筏板和墙下条基。

地基处理:1米厚水坠沙+1米厚1:7水泥土换填,压实系数0.97,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大于等于250kPa。

结构设计使用:5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环境类别:地面以上室内环境为一类,地面以下及外露混凝土构件为二b类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大门及地下车库为*类,其它均为*类

基础设计等级:地下车库为*级,其它为*级

建筑耐火等级:地下车库为一级,其它为二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

人防地下室等级:核6常6,*类二等人员掩蔽所

设防烈度:6度(0.05g)

地震设计分组:第一组

场地类别:II类

楼面板主要为预制叠合板,叠合板完成厚度为130mm,局部现浇板厚度不小于100mm;屋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小于120mm,典型柱截面为500x500、500x600、700x700。

(三)给排水工程

1.给水

水源:本项目生活用 (略) 自来水,由场地东侧开 (略) 政自来水供水管网引入DN200的供水管,场地南侧 (略) 政自来水供水管网引入DN100的供水管,形成双路供水,市政压力P=0.30MPa。总水表后设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略) 政自来水管网不被污染。最高日用水量:Qd=82.81m3,最大小时用水量:Qhmax=15.91m3。

室外给水管道:室外生活给水管(高、低区)、绿化给水管均采用PE给水管,管道压力等级均为1.0Mpa。

给水管材:教学楼、地下车库室内生活给水干管、横管及立管采用PSP钢塑复合管,电熔管件连接;卫生间等用水末端给水支管采用PPR冷水(热水)管,热熔连接;太阳能系统管道均采用304不锈钢管,卡压连接或法兰连接。

生活热水系统:风雨操场浴室采用定时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用水定额30L/次,用水时间为4h,使用人次为80次/天,计算热水用量2.40m3/d,热水温度取60°,冷水温度10°,计算最大小时耗热量86.7KW。

热水系统采用机械循环,共设两台热水循环泵,互为备用,热水使用前,启动循环泵5min,即可停泵使用热水。生活热水由容积式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联合提供,优先使用太阳能热水供水,太阳能热水不足或温度低于40℃时,自动切换至容积式电热水器供水。太阳能热水由集热器、水箱循环泵和储热水箱组成。

绿化用水系统:本工程设雨水回用系统,校区绿化由雨水回用水提供。雨水回用水池设中水管接口,待市政中水管网建设时接入。无市政中水阶段,当雨水不足时, (略) 政生活给水补充,生活给水管上设倒流防止器和水表计量,生活给水管接入雨水回用水池时,应严格按照防水质污染的规范执行,进水管口最低点高出雨水回用水池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进水管管径的2.5倍,且不应小于150mm。绿化给水压力为0.40Mpa。

生活水泵房:生活泵设在地下车库内,为3F以上供水,泵房内设有效容积为10m3的食品级304不锈钢组合式水箱生活水箱一座,泵房内设有高区恒压变频供水设备一套。

高区恒压变频供水设备由主泵、气压罐、变频器及控制部分组成。晚间小流量时,由气压罐维持压力运行。泵组的全套设备及控制部分均由厂商配套提供,厂商还应负责设备调试,试运行及合同年限内的维修事宜。

消火栓给水系统:本工程室内外均采用区域性临时高压消防体制,集中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和屋顶消防水箱。消防加压给水系统按多层公共建筑和II类地下车库(普通车库)综合考虑。

消防水池储水量按多层公共建筑,总储水量为504m3,消防水池设置于本建筑地下室。室内外消防水泵房合建,设有室内消火栓加压泵、自喷、各2台,均为一用一备。

消防水箱设置在南端屋顶消防水箱间内,有效容积不小于18m3,由生活给水进行补水,同时设置水位监控设备,具体详见电气专业。水箱最低水位标高不满足最不利消火栓7m静水压的要求,故在消防水箱间内设置稳压设备,保证最不利消火栓静水压的要求。

自喷给水系统:本工程地下车库按中危险II级设计,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F=160m2,P=0.05MPa,湿式报警阀设置在本建筑地下室消防水泵房内。自喷系统不分区,配水管入口水压大于0.4MPa时,设置管式可调式减压阀减压。喷头动作后,由压力开关直接连锁启动自喷泵。

2.排水

排水量:本工程最大日生活污废水排放量:74.53m3/d,最大时生活污废水排放量:14.32m3/h。(最高日生活排水量按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的90%考虑)

排水方式:生活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放。室内±0.000以上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地下室污废水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管。厨房操作间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网,其余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校区 (略) 政污水管。

化粪池:本项目新建化粪池设在场地南侧,有效容积30m3,采用玻璃钢化粪池。化粪池污水停留时间12小时,清掏周期180天。

室内排水:室内排水采用伸顶通气和专用通气立管结合的方式,底层单排,地下室废水经潜污泵提升后排入污水管网。构造内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与生活污水管道连接时,必须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地漏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

管材、阀门、附件:厨房操作间排水管道采用抗震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橡胶圈密封法兰接口,螺栓紧固。卫生间及教室污废水管道采用UPVC实壁静音排水管,粘结连接,与潜水排污泵连接的管道,均采用镀锌钢管,沟槽式或法兰连接。地下室外墙以外的埋地管采用PE管。结构底板预埋的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管径≤80,丝扣连接,管径≥100,法兰连接。预埋在结构底板内的排水管不考虑防腐。室内雨水立管和悬吊管采用静音加厚UPVC排水管,粘结连接。

3.消防系统

室内消防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为环状系统,两路供水,保证每处均有两股水柱到达,充实水柱不小于10m。

消防用水量:本项目按多层公共建筑,教学楼设防,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L/s,火灾持续时间2h。消防水池储备室内消火栓水量108m3。

系统设计:采用临时高压制,在地下车库设置消防水泵房及消防水池。室内消火栓系统组成为:消防水池,消防水泵(一用一备),环状消防管网,高位消防水箱。储存前十分钟消防水量18m3消防水箱设在教学楼屋顶,设增压稳压设备,消防水箱设报警水位,出水管上设防止旋流器。消火栓给水系统设置一套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型号为SQX100型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参见国标图集99S203。

消火栓给水泵设在地下车库水泵房,两台水泵一用一备,水泵参数:流量15L/S,扬程60米,功率18.5Kw。火灾时按动任一消火栓处报警按钮均可报警,并将信号反馈至消防中心。消火栓栓口距地面或楼板面为1.10m。

管材、阀门:消火栓消防给水管道系统压力不大于1.2MPa采用国标壁厚热镀锌焊接钢管;DN≤50螺纹连接,DN>50卡箍连接。消火栓立管上的阀门均采用D73H-16C型对夹式橡胶密封蝶阀,横管采用Z41H-16C闸阀,阀门工作压力1.6MPa。所有消防水泵压水管上的止回阀均采用DY30AX型多功能止回阀,阀门公称压力1.0MPa。消防水泵吸水管采用球墨铸铁闸阀,工作压力1.0MPa,其余部位采用弹性座封明杆闸阀或双向型蝶阀,压力等级必须与管网压力相匹配,阀门公称压力1.60MPa。

室外消防系统: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水量为40L/S,火灾持续时间2h,室外消防用水量288m3。本工 (略) 政给水管,市政给水管在校区内成环状布置。室外消火栓由环状给水管网上接出, (略) 政消火栓合理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沿建筑均匀布置,消火栓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0m,距路边不宜小于0.5m,并不应大于2.0m。因 (略) 政供水在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无法保证足够的室外消防水量,故在消防水池内储存设计火灾延续时间内的全部室外消火栓用水,消防水池设两处消防取水口,便于消防车取水。校区内共设置5组室外消火栓,满足本工程室外消防要求。

管材:室外消防水池取水口连接管道采用铸铁管,柔性连接;室 (略) 政给水管网上接出,市政给水管网采用PE给水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范围:地下车库除不宜用水灭火的房间外,其余各处均设闭式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教学楼和广播室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系统组成及设计参数:该系统由消防水池、自动喷水加压泵、水泵接合器、湿式报警阀、信号阀、水流指示器、管网、喷头、末端试水装置、高位水箱及稳压装置等组成,自动喷水设计流量30L/S。

危险等级:地下车库按中危险级II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作用面积均为160㎡,消防历时1h,自喷用水水量为108m3,由消防水池储备。自喷系统加压设备设在地下室水泵房,两台水泵一用一备,水泵参数:流量30L/S,扬程50米,功率30Kw。系统不分区。设置一组湿式报警阀,报警阀控制喷头不超过800个。设室外自喷水泵接合器两套(DN150),与室内自动喷水管网(湿式报警阀前)相连,消防水泵接合器位置详见室外给排水平面图。火灾初期自喷水量由屋顶消防水箱(18m3)提供,设置增压稳压装置。

管材、阀门:自喷管道采用普通壁厚热镀锌焊接钢管,DN≤50丝扣连接,DN>50沟槽式卡箍连接。自喷管道水流指示器前采用XKF41D型消防信号控制阀:其余阀门采用消防蝶阀。

消防水池、泵房及水箱间:消防水池储备室内外消火栓及自喷系统用水量504m3,设在地下车库,分设两格。消防水泵房设在地下车库,分别设室内消火栓泵和自喷泵各两台,一用一备。消防水箱间设在屋面,设置消防水箱一座,尺寸4米*3.5米*2米(h),有效容积18立方米,水箱间设置一套增压稳压设备,可保证消火栓系统及自喷系统的初期压力。

建筑灭火器配置:本项目教学楼按照中危险级A类火灾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下车库按中危险级,A+B类火灾配置灭火器。用电设备房间均中危险级E类单独配置灭火器。每个设置点均设两具MF/ABC4型磷酸胺盐干粉灭火器。

气体灭火系统:本项目地下车库变配电用房和弱电机房采用七氟*烷气体灭火系统,按一个防护单元设计。七氟*烷气体设计灭火浓度采用9%,喷放时间不大于10s,系统均为全淹没式灭火系统。

(四)暖通空调工程

1.供暖

热源:本项目设置集中采暖系统,采 (略) 政采暖管网。冬季采暖总热负荷为1400KW。采暖热负荷指标为55w/㎡。地下室设置换热机房,内设两台板式换热器,单台最大换热量950KW,确保在一台换热器故障时提供65%的热负荷。市政一次热源供回水温度为90℃/70℃,经换热后二次采暖热水供回水温度为65℃/40℃采暖系统补水采用经软水处理后的软化水。采暖系统定压方式采用变频补水泵+水箱。软化水水箱采用装配式方形镀锌钢板水箱兼膨胀水贮水箱。

采暖系统:本项目设置集中采暖系统,本工程采暖系统末端采用散热器供暖系统。各个建筑设置独立的接入口及立管,可分别单独控制及计量。地下车库、屋顶水箱间、生活泵房、消防泵房等场所设置值班采暖系统,保证最低温度不低于10℃。

采暖系统管道由各单体入户地沟接入,建筑内根据使用功能设置采暖环路,室内采暖系统为上供下回双管式系统。采暖供回水管道设置于顶层及一层梁下。散热器采用铜铝复合散热器参考型号为SCTLZ9-8/600-1.0,单片散热量为120W/片(温差32°C),工作压力为1.0MPa.安装方式为挂装,底距地150mm。

设在楼梯间、管道井、地沟、不采暖房间以及室外裸露的供热管道及安装在室外的自动排气阀均要求保温,保温材料为离心玻璃棉,DN≤50管道保温厚度为50mm,DN70~DN150管道保温层厚度为60mm。保温层做法参见陕标09N3。

室内采暖系统部分管道公称直径DN≤50者均采用热镀锌钢管。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其壁厚参照GB/T3091-2008普通型。室外管道及公称直径DN>50者均采用无缝钢管,无缝钢管标准采用GB8163。

供暖立管上下两端未注阀门均为铜质截止阀。自动排气阀前采用铜质闸阀。所有管道表面均刷樟丹防锈漆二道,非保温明管则再刷银粉漆两遍。

在供暖系统最高处设置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规格为E121DN20型。

室外供热管道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建筑物前3米管道采用地沟敷设。端部用砖封堵。直埋管道采用聚氨酯保温,保温结构为:焊接钢管--防锈漆二道--聚氨酯保温层--聚*烯管壳保护层。

空调本项目报告厅及消防控制中心设置空调系统,报告厅夏季空调系统为多联机空调系统,报告厅新风系统采用新风换气机。消防控制室设置独立的分体式空调进行制冷系统。

2.通风

以下区域需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1)公共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10次/h。

(2)水泵房、换热机房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6次/h。

(3)电梯机房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10次/h。

(5)变配电室采用气体灭火,平时只设机械通风系统,火灾时自动关闭进出该系统的送排风机,带气体消防结束后,手动或自动开启该系统的送排风机及电动防风阀,补风采用机械补风,风量为排风量的80%。

(6)柴油发电机房,设防爆排风系统,储油间设事故通风,排风量按12次/h换气计算,防爆排风系统除正常启停外,还受可燃气体浓度传感器控制启动,发电机房补风风量根据柴油发电机组计算冷却风量和燃烧空气量之和计算,排风机与补风机室内外均设风机手动开关。

(7)公共建筑内厨房操作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35次/h,其中35%为全面排风量,65%为局部排风量。并设置事故排风系统,并与燃气泄漏报警系统连锁控制。局部排油烟由风管至屋面高空排放

(8)地下车库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系统与消防排烟系统合用,排风量按换气次数:5次/h计算,送风系统与消防补风系统合用,送风量按排风量80%计算。

(五)电气工程

电源:由市政开元大道路引来一路10kV电源直埋引入至变配电室高压柜,作为正常工作电源。备用电源由柴发应急柜引来,电源电压为380/220V,柴油发电机组在15秒钟内自启动带负荷运行。备用电源机组系统与正常电源系统低压开关柜进线断路器进行电气联锁,不得与其并列运行。

负荷等级:二级负荷:走道照明、安防系统、消防控制室、排污泵、生活泵和消防设备等。三级负荷:其他照明及电力负荷为三级负荷。

配电方式:高压配电系统:10kV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短路分段能力31.5kA,在10kV出线开关柜内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作为真空断路器的操作过电压保护。真空断路器选择弹簧储能操作机构,高压电源采用直流220V/65Ah铅酸免维护电池作为操作、高压电源采用直流操作系统,继电保护及信号的电源。

低压配电系统:配电电压为220/380V,采用TN-S系统。

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对一般设备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配电。二级负荷由双路电源供电。电源电压380/220V,三相五线制供电。

10kV高压开关柜选用KYN28-12型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高压柜为下进下出型。配真空断路器,直流操作;变压器采用SCB13型干式变压器,自带外壳,配强迫风冷系统;低压开关柜采用GC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低压柜为下进下出型;电力电缆采用耐火或阻燃型低烟无卤型电力电缆。

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均为落地安装,采用螺栓或焊接固定,变压器为落地安装。设备用房和电力竖井内配电箱落地或墙上安装。

继电保护与计量

10kV进线:过流保护,速断保护,零序保护;

10kV馈线:过负荷保护,过流保护,速断保护,零序保护,变压器高温报警;

电能计量方式:本工程采用高压集中计量,在10kV进线回路设置计量装置。

功率因数补偿:本工程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变压器低压母线上装设不燃型干式补偿电容器,对系统进行无功功率自动补偿,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0.9。荧光灯、气体放电灯就地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0.9以上。为保护用电安全,用于移动电器装置的插座,均设漏电保护装置。

线路敷设:配电干线在电气竖井内,采用桥架明敷设(消防桥架和非消防桥架分设电井两侧)。走廊内采用桥架吊顶内敷设,桥架外导线穿镀锌钢管暗敷。根据防火规范要求,消防设备及二级负荷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低烟无卤耐火电缆、电线。

(六)智能化

1.通信系统

由弱电机房提供电话插座进线,由当地运营商电话网络采用光纤或大对 (略) 政弱电信息管井。通信干线电缆在电气竖井内敷设,用户支线穿金属线槽或钢管敷设。电话进线处的用户总配线架装设专用保安器。

2.有线电视系统

本中心有线电 (略) 有线电视网,入户信号干线穿焊接钢管埋地入户引至地下车库弱电机房前端分箱。楼内电视系统干线采用SYWV-75-9同轴电缆沿电气竖井墙壁敷设,分支线采用SYWV-75-7同轴电缆穿钢管吊顶内敷设。支线采用SYWV-75-5同轴电缆穿钢管埋墙敷设。

3.保安监控系统

本工程的安全防范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组成。保安控制室设在首层与消防控制室合用,负责本楼的安全防范控制工作。保安控制室对所有报警装置及视频摄像机进行监控。在本工程建筑物各出入口、大厅、走廊、电梯厅、电梯轿箱内公共场所等场所设监视摄像机。摄像机的交流220V电源,由就近的弱电间提供,摄像机本身配置有变电、整流及应急电池。安全系统配置数字记录器,能连续地记录摄像机的数据(每天24小时,一个月),中心主机系统采用全矩阵系统,所有摄像点可同时录像。采用硬盘录像机录像。监控控制室主机根据需要实现全屏、多画面等显示方式的切换,显示的画面应包含摄像机号、地址、时间等信息,部分摄像机在保安控制室实现远程控制,如云台控制、聚焦调节等。

4.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系统能支持数字信息的传输和连接,并实现多种设备配线的兼容,支持各种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完全能承担本楼内的信息通信设备与外部的信息通信网络相连。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水平布线子系统、主干子系统、设备间组成。

工作区子系统:在本楼内。每个工作区根据需要设置一个单孔或双孔信息插座,用于连接电话,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

配线子系统:信息插座选用标准的超五类RJ45插座,信息插座采用嵌墙安装方式。水平线缆的路由是从竖井至信息插座,采用金属线槽在吊顶内敷设,线槽外采用金属管埋墙敷设。

设备间:设备间设在地下一层弱电机房,用于安装服务器,数据配线架,语音配线架及集线器等,通过主配线架可使项目 (略) 政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相连接。

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分层配线架设在竖井内,交接设备的连接采用插接线方式。网络信 (略) 电信网网络埋地引来。

配线机架采用标准19″机架,由上至下的安装顺序为:网络设备,光配线架,数据配线架,语音配线架。配线架留有一定余量,供扩充用。

5.校园通信、内外网络及无线覆盖

校园网络分为内网和外网工程,内网为负责校园的内部管理系统和部分教学需求,外网负责为整个学校的智能信息化及无线覆盖,学校采用千兆级以太网为主干网络,独立配置可管理千兆交换机,整个校园网集连。二级交换机宜独立设置至少一台,依以太网楼宇布线惯例采用百兆或千兆交换机。楼宇内部采用光纤+双绞线扩展到终端。所有服务器放置于弱电机房内。

6.报告厅音视频系统

教学楼一层报告厅设置扩声系统,舞台灯光系统,大屏拼接显示系统以满足报告厅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使用场景,满足教学及举办活动的需求。

三、项目概算

本次概算总投资13122.29万元。其中:建安工程11018.78万元,其他费及基本预备费2103.51万元。(详见附件)

接此批复后,请抓紧编制施工图设计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校审,按照《政府投资条例》( (略) 令第712号)、《 (略) 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榆政发〔2019〕27号)等有关规定,将招标实施方案报我委审核批复后进入招标程序。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工程设计内容和方案;确需调整的,应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未经批复的,不得擅自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本批复自发文之日起,若两年内项目未开工,将自动失效。

项目代码:2207-*-04-01-*

附件:工程概算汇总表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7月19日

高新13小概算汇总表.xls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

你单位《关于榆林高新区第十三小学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请示的函》(榆高新管函〔2023〕89号)及相关材料收悉。 (略) 人民政府2022年第58次专题会议纪要,以及我委《关于榆林高新区第十三小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榆政发改审发〔2022〕179号),我委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评审,认为中天泰和国际工程勘察设计(北京)有限公司编制的榆林高新区第十三小学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基本达到规范要求,现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项目选址

本项 (略) 高新区开源大道与通源路十字西北角。

二、设计方案

(一)建筑工程

总建筑面积19934.3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6828.8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105.52平方米。各分项工程如下:

教学主体16502.43平方米;

广播室及操场看台140.18平方米;

大门18.52平方米;

出地下室楼梯间、坡道口167.68平方米;

教学楼地上四层。地上一层层高4.5m,地上二层至地上四层层高均为3.9m。室内外高差为0.45m,首层报告厅及厨房餐厅及配套房间层高为5.4m,二层风雨操场层高为10.8m,屋顶楼梯间、电梯机房、高位消防水箱间层高为4.2m。首层设有供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坡道及残疾人配套设施等。

(二)结构工程

结构选型:本工程为四层建筑,房屋高度小于24米,且为抗震设防6度区,建筑使用空间较大,综合分析,结构体系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选型:教学楼因柱网尺寸整体较大,层数不多,柱底轴力不算太大,故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设计等级*级;地下车库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局部采用筏板和墙下条基。

地基处理:1米厚水坠沙+1米厚1:7水泥土换填,压实系数0.97,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大于等于250kPa。

结构设计使用:5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环境类别:地面以上室内环境为一类,地面以下及外露混凝土构件为二b类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大门及地下车库为*类,其它均为*类

基础设计等级:地下车库为*级,其它为*级

建筑耐火等级:地下车库为一级,其它为二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

人防地下室等级:核6常6,*类二等人员掩蔽所

设防烈度:6度(0.05g)

地震设计分组:第一组

场地类别:II类

楼面板主要为预制叠合板,叠合板完成厚度为130mm,局部现浇板厚度不小于100mm;屋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小于120mm,典型柱截面为500x500、500x600、700x700。

(三)给排水工程

1.给水

水源:本项目生活用 (略) 自来水,由场地东侧开 (略) 政自来水供水管网引入DN200的供水管,场地南侧 (略) 政自来水供水管网引入DN100的供水管,形成双路供水,市政压力P=0.30MPa。总水表后设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略) 政自来水管网不被污染。最高日用水量:Qd=82.81m3,最大小时用水量:Qhmax=15.91m3。

室外给水管道:室外生活给水管(高、低区)、绿化给水管均采用PE给水管,管道压力等级均为1.0Mpa。

给水管材:教学楼、地下车库室内生活给水干管、横管及立管采用PSP钢塑复合管,电熔管件连接;卫生间等用水末端给水支管采用PPR冷水(热水)管,热熔连接;太阳能系统管道均采用304不锈钢管,卡压连接或法兰连接。

生活热水系统:风雨操场浴室采用定时热水供应系统,热水用水定额30L/次,用水时间为4h,使用人次为80次/天,计算热水用量2.40m3/d,热水温度取60°,冷水温度10°,计算最大小时耗热量86.7KW。

热水系统采用机械循环,共设两台热水循环泵,互为备用,热水使用前,启动循环泵5min,即可停泵使用热水。生活热水由容积式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联合提供,优先使用太阳能热水供水,太阳能热水不足或温度低于40℃时,自动切换至容积式电热水器供水。太阳能热水由集热器、水箱循环泵和储热水箱组成。

绿化用水系统:本工程设雨水回用系统,校区绿化由雨水回用水提供。雨水回用水池设中水管接口,待市政中水管网建设时接入。无市政中水阶段,当雨水不足时, (略) 政生活给水补充,生活给水管上设倒流防止器和水表计量,生活给水管接入雨水回用水池时,应严格按照防水质污染的规范执行,进水管口最低点高出雨水回用水池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进水管管径的2.5倍,且不应小于150mm。绿化给水压力为0.40Mpa。

生活水泵房:生活泵设在地下车库内,为3F以上供水,泵房内设有效容积为10m3的食品级304不锈钢组合式水箱生活水箱一座,泵房内设有高区恒压变频供水设备一套。

高区恒压变频供水设备由主泵、气压罐、变频器及控制部分组成。晚间小流量时,由气压罐维持压力运行。泵组的全套设备及控制部分均由厂商配套提供,厂商还应负责设备调试,试运行及合同年限内的维修事宜。

消火栓给水系统:本工程室内外均采用区域性临时高压消防体制,集中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和屋顶消防水箱。消防加压给水系统按多层公共建筑和II类地下车库(普通车库)综合考虑。

消防水池储水量按多层公共建筑,总储水量为504m3,消防水池设置于本建筑地下室。室内外消防水泵房合建,设有室内消火栓加压泵、自喷、各2台,均为一用一备。

消防水箱设置在南端屋顶消防水箱间内,有效容积不小于18m3,由生活给水进行补水,同时设置水位监控设备,具体详见电气专业。水箱最低水位标高不满足最不利消火栓7m静水压的要求,故在消防水箱间内设置稳压设备,保证最不利消火栓静水压的要求。

自喷给水系统:本工程地下车库按中危险II级设计,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F=160m2,P=0.05MPa,湿式报警阀设置在本建筑地下室消防水泵房内。自喷系统不分区,配水管入口水压大于0.4MPa时,设置管式可调式减压阀减压。喷头动作后,由压力开关直接连锁启动自喷泵。

2.排水

排水量:本工程最大日生活污废水排放量:74.53m3/d,最大时生活污废水排放量:14.32m3/h。(最高日生活排水量按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的90%考虑)

排水方式:生活排水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放。室内±0.000以上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地下室污废水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管。厨房操作间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网,其余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校区 (略) 政污水管。

化粪池:本项目新建化粪池设在场地南侧,有效容积30m3,采用玻璃钢化粪池。化粪池污水停留时间12小时,清掏周期180天。

室内排水:室内排水采用伸顶通气和专用通气立管结合的方式,底层单排,地下室废水经潜污泵提升后排入污水管网。构造内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与生活污水管道连接时,必须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地漏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

管材、阀门、附件:厨房操作间排水管道采用抗震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橡胶圈密封法兰接口,螺栓紧固。卫生间及教室污废水管道采用UPVC实壁静音排水管,粘结连接,与潜水排污泵连接的管道,均采用镀锌钢管,沟槽式或法兰连接。地下室外墙以外的埋地管采用PE管。结构底板预埋的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管径≤80,丝扣连接,管径≥100,法兰连接。预埋在结构底板内的排水管不考虑防腐。室内雨水立管和悬吊管采用静音加厚UPVC排水管,粘结连接。

3.消防系统

室内消防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为环状系统,两路供水,保证每处均有两股水柱到达,充实水柱不小于10m。

消防用水量:本项目按多层公共建筑,教学楼设防,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L/s,火灾持续时间2h。消防水池储备室内消火栓水量108m3。

系统设计:采用临时高压制,在地下车库设置消防水泵房及消防水池。室内消火栓系统组成为:消防水池,消防水泵(一用一备),环状消防管网,高位消防水箱。储存前十分钟消防水量18m3消防水箱设在教学楼屋顶,设增压稳压设备,消防水箱设报警水位,出水管上设防止旋流器。消火栓给水系统设置一套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型号为SQX100型地下式消防水泵接合器,参见国标图集99S203。

消火栓给水泵设在地下车库水泵房,两台水泵一用一备,水泵参数:流量15L/S,扬程60米,功率18.5Kw。火灾时按动任一消火栓处报警按钮均可报警,并将信号反馈至消防中心。消火栓栓口距地面或楼板面为1.10m。

管材、阀门:消火栓消防给水管道系统压力不大于1.2MPa采用国标壁厚热镀锌焊接钢管;DN≤50螺纹连接,DN>50卡箍连接。消火栓立管上的阀门均采用D73H-16C型对夹式橡胶密封蝶阀,横管采用Z41H-16C闸阀,阀门工作压力1.6MPa。所有消防水泵压水管上的止回阀均采用DY30AX型多功能止回阀,阀门公称压力1.0MPa。消防水泵吸水管采用球墨铸铁闸阀,工作压力1.0MPa,其余部位采用弹性座封明杆闸阀或双向型蝶阀,压力等级必须与管网压力相匹配,阀门公称压力1.60MPa。

室外消防系统: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水量为40L/S,火灾持续时间2h,室外消防用水量288m3。本工 (略) 政给水管,市政给水管在校区内成环状布置。室外消火栓由环状给水管网上接出, (略) 政消火栓合理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沿建筑均匀布置,消火栓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0m,距路边不宜小于0.5m,并不应大于2.0m。因 (略) 政供水在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无法保证足够的室外消防水量,故在消防水池内储存设计火灾延续时间内的全部室外消火栓用水,消防水池设两处消防取水口,便于消防车取水。校区内共设置5组室外消火栓,满足本工程室外消防要求。

管材:室外消防水池取水口连接管道采用铸铁管,柔性连接;室 (略) 政给水管网上接出,市政给水管网采用PE给水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范围:地下车库除不宜用水灭火的房间外,其余各处均设闭式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教学楼和广播室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系统组成及设计参数:该系统由消防水池、自动喷水加压泵、水泵接合器、湿式报警阀、信号阀、水流指示器、管网、喷头、末端试水装置、高位水箱及稳压装置等组成,自动喷水设计流量30L/S。

危险等级:地下车库按中危险级II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作用面积均为160㎡,消防历时1h,自喷用水水量为108m3,由消防水池储备。自喷系统加压设备设在地下室水泵房,两台水泵一用一备,水泵参数:流量30L/S,扬程50米,功率30Kw。系统不分区。设置一组湿式报警阀,报警阀控制喷头不超过800个。设室外自喷水泵接合器两套(DN150),与室内自动喷水管网(湿式报警阀前)相连,消防水泵接合器位置详见室外给排水平面图。火灾初期自喷水量由屋顶消防水箱(18m3)提供,设置增压稳压装置。

管材、阀门:自喷管道采用普通壁厚热镀锌焊接钢管,DN≤50丝扣连接,DN>50沟槽式卡箍连接。自喷管道水流指示器前采用XKF41D型消防信号控制阀:其余阀门采用消防蝶阀。

消防水池、泵房及水箱间:消防水池储备室内外消火栓及自喷系统用水量504m3,设在地下车库,分设两格。消防水泵房设在地下车库,分别设室内消火栓泵和自喷泵各两台,一用一备。消防水箱间设在屋面,设置消防水箱一座,尺寸4米*3.5米*2米(h),有效容积18立方米,水箱间设置一套增压稳压设备,可保证消火栓系统及自喷系统的初期压力。

建筑灭火器配置:本项目教学楼按照中危险级A类火灾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地下车库按中危险级,A+B类火灾配置灭火器。用电设备房间均中危险级E类单独配置灭火器。每个设置点均设两具MF/ABC4型磷酸胺盐干粉灭火器。

气体灭火系统:本项目地下车库变配电用房和弱电机房采用七氟*烷气体灭火系统,按一个防护单元设计。七氟*烷气体设计灭火浓度采用9%,喷放时间不大于10s,系统均为全淹没式灭火系统。

(四)暖通空调工程

1.供暖

热源:本项目设置集中采暖系统,采 (略) 政采暖管网。冬季采暖总热负荷为1400KW。采暖热负荷指标为55w/㎡。地下室设置换热机房,内设两台板式换热器,单台最大换热量950KW,确保在一台换热器故障时提供65%的热负荷。市政一次热源供回水温度为90℃/70℃,经换热后二次采暖热水供回水温度为65℃/40℃采暖系统补水采用经软水处理后的软化水。采暖系统定压方式采用变频补水泵+水箱。软化水水箱采用装配式方形镀锌钢板水箱兼膨胀水贮水箱。

采暖系统:本项目设置集中采暖系统,本工程采暖系统末端采用散热器供暖系统。各个建筑设置独立的接入口及立管,可分别单独控制及计量。地下车库、屋顶水箱间、生活泵房、消防泵房等场所设置值班采暖系统,保证最低温度不低于10℃。

采暖系统管道由各单体入户地沟接入,建筑内根据使用功能设置采暖环路,室内采暖系统为上供下回双管式系统。采暖供回水管道设置于顶层及一层梁下。散热器采用铜铝复合散热器参考型号为SCTLZ9-8/600-1.0,单片散热量为120W/片(温差32°C),工作压力为1.0MPa.安装方式为挂装,底距地150mm。

设在楼梯间、管道井、地沟、不采暖房间以及室外裸露的供热管道及安装在室外的自动排气阀均要求保温,保温材料为离心玻璃棉,DN≤50管道保温厚度为50mm,DN70~DN150管道保温层厚度为60mm。保温层做法参见陕标09N3。

室内采暖系统部分管道公称直径DN≤50者均采用热镀锌钢管。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其壁厚参照GB/T3091-2008普通型。室外管道及公称直径DN>50者均采用无缝钢管,无缝钢管标准采用GB8163。

供暖立管上下两端未注阀门均为铜质截止阀。自动排气阀前采用铜质闸阀。所有管道表面均刷樟丹防锈漆二道,非保温明管则再刷银粉漆两遍。

在供暖系统最高处设置自动排气阀,自动排气阀规格为E121DN20型。

室外供热管道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建筑物前3米管道采用地沟敷设。端部用砖封堵。直埋管道采用聚氨酯保温,保温结构为:焊接钢管--防锈漆二道--聚氨酯保温层--聚*烯管壳保护层。

空调本项目报告厅及消防控制中心设置空调系统,报告厅夏季空调系统为多联机空调系统,报告厅新风系统采用新风换气机。消防控制室设置独立的分体式空调进行制冷系统。

2.通风

以下区域需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1)公共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10次/h。

(2)水泵房、换热机房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6次/h。

(3)电梯机房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10次/h。

(5)变配电室采用气体灭火,平时只设机械通风系统,火灾时自动关闭进出该系统的送排风机,带气体消防结束后,手动或自动开启该系统的送排风机及电动防风阀,补风采用机械补风,风量为排风量的80%。

(6)柴油发电机房,设防爆排风系统,储油间设事故通风,排风量按12次/h换气计算,防爆排风系统除正常启停外,还受可燃气体浓度传感器控制启动,发电机房补风风量根据柴油发电机组计算冷却风量和燃烧空气量之和计算,排风机与补风机室内外均设风机手动开关。

(7)公共建筑内厨房操作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35次/h,其中35%为全面排风量,65%为局部排风量。并设置事故排风系统,并与燃气泄漏报警系统连锁控制。局部排油烟由风管至屋面高空排放

(8)地下车库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风系统与消防排烟系统合用,排风量按换气次数:5次/h计算,送风系统与消防补风系统合用,送风量按排风量80%计算。

(五)电气工程

电源:由市政开元大道路引来一路10kV电源直埋引入至变配电室高压柜,作为正常工作电源。备用电源由柴发应急柜引来,电源电压为380/220V,柴油发电机组在15秒钟内自启动带负荷运行。备用电源机组系统与正常电源系统低压开关柜进线断路器进行电气联锁,不得与其并列运行。

负荷等级:二级负荷:走道照明、安防系统、消防控制室、排污泵、生活泵和消防设备等。三级负荷:其他照明及电力负荷为三级负荷。

配电方式:高压配电系统:10kV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短路分段能力31.5kA,在10kV出线开关柜内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作为真空断路器的操作过电压保护。真空断路器选择弹簧储能操作机构,高压电源采用直流220V/65Ah铅酸免维护电池作为操作、高压电源采用直流操作系统,继电保护及信号的电源。

低压配电系统:配电电压为220/380V,采用TN-S系统。

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对一般设备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配电。二级负荷由双路电源供电。电源电压380/220V,三相五线制供电。

10kV高压开关柜选用KYN28-12型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高压柜为下进下出型。配真空断路器,直流操作;变压器采用SCB13型干式变压器,自带外壳,配强迫风冷系统;低压开关柜采用GC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低压柜为下进下出型;电力电缆采用耐火或阻燃型低烟无卤型电力电缆。

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均为落地安装,采用螺栓或焊接固定,变压器为落地安装。设备用房和电力竖井内配电箱落地或墙上安装。

继电保护与计量

10kV进线:过流保护,速断保护,零序保护;

10kV馈线:过负荷保护,过流保护,速断保护,零序保护,变压器高温报警;

电能计量方式:本工程采用高压集中计量,在10kV进线回路设置计量装置。

功率因数补偿:本工程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变压器低压母线上装设不燃型干式补偿电容器,对系统进行无功功率自动补偿,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0.9。荧光灯、气体放电灯就地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0.9以上。为保护用电安全,用于移动电器装置的插座,均设漏电保护装置。

线路敷设:配电干线在电气竖井内,采用桥架明敷设(消防桥架和非消防桥架分设电井两侧)。走廊内采用桥架吊顶内敷设,桥架外导线穿镀锌钢管暗敷。根据防火规范要求,消防设备及二级负荷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低烟无卤耐火电缆、电线。

(六)智能化

1.通信系统

由弱电机房提供电话插座进线,由当地运营商电话网络采用光纤或大对 (略) 政弱电信息管井。通信干线电缆在电气竖井内敷设,用户支线穿金属线槽或钢管敷设。电话进线处的用户总配线架装设专用保安器。

2.有线电视系统

本中心有线电 (略) 有线电视网,入户信号干线穿焊接钢管埋地入户引至地下车库弱电机房前端分箱。楼内电视系统干线采用SYWV-75-9同轴电缆沿电气竖井墙壁敷设,分支线采用SYWV-75-7同轴电缆穿钢管吊顶内敷设。支线采用SYWV-75-5同轴电缆穿钢管埋墙敷设。

3.保安监控系统

本工程的安全防范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组成。保安控制室设在首层与消防控制室合用,负责本楼的安全防范控制工作。保安控制室对所有报警装置及视频摄像机进行监控。在本工程建筑物各出入口、大厅、走廊、电梯厅、电梯轿箱内公共场所等场所设监视摄像机。摄像机的交流220V电源,由就近的弱电间提供,摄像机本身配置有变电、整流及应急电池。安全系统配置数字记录器,能连续地记录摄像机的数据(每天24小时,一个月),中心主机系统采用全矩阵系统,所有摄像点可同时录像。采用硬盘录像机录像。监控控制室主机根据需要实现全屏、多画面等显示方式的切换,显示的画面应包含摄像机号、地址、时间等信息,部分摄像机在保安控制室实现远程控制,如云台控制、聚焦调节等。

4.计算机网络系统

本系统能支持数字信息的传输和连接,并实现多种设备配线的兼容,支持各种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完全能承担本楼内的信息通信设备与外部的信息通信网络相连。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水平布线子系统、主干子系统、设备间组成。

工作区子系统:在本楼内。每个工作区根据需要设置一个单孔或双孔信息插座,用于连接电话,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

配线子系统:信息插座选用标准的超五类RJ45插座,信息插座采用嵌墙安装方式。水平线缆的路由是从竖井至信息插座,采用金属线槽在吊顶内敷设,线槽外采用金属管埋墙敷设。

设备间:设备间设在地下一层弱电机房,用于安装服务器,数据配线架,语音配线架及集线器等,通过主配线架可使项目 (略) 政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相连接。

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分层配线架设在竖井内,交接设备的连接采用插接线方式。网络信 (略) 电信网网络埋地引来。

配线机架采用标准19″机架,由上至下的安装顺序为:网络设备,光配线架,数据配线架,语音配线架。配线架留有一定余量,供扩充用。

5.校园通信、内外网络及无线覆盖

校园网络分为内网和外网工程,内网为负责校园的内部管理系统和部分教学需求,外网负责为整个学校的智能信息化及无线覆盖,学校采用千兆级以太网为主干网络,独立配置可管理千兆交换机,整个校园网集连。二级交换机宜独立设置至少一台,依以太网楼宇布线惯例采用百兆或千兆交换机。楼宇内部采用光纤+双绞线扩展到终端。所有服务器放置于弱电机房内。

6.报告厅音视频系统

教学楼一层报告厅设置扩声系统,舞台灯光系统,大屏拼接显示系统以满足报告厅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使用场景,满足教学及举办活动的需求。

三、项目概算

本次概算总投资13122.29万元。其中:建安工程11018.78万元,其他费及基本预备费2103.51万元。(详见附件)

接此批复后,请抓紧编制施工图设计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校审,按照《政府投资条例》( (略) 令第712号)、《 (略) 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榆政发〔2019〕27号)等有关规定,将招标实施方案报我委审核批复后进入招标程序。工程实施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工程设计内容和方案;确需调整的,应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未经批复的,不得擅自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本批复自发文之日起,若两年内项目未开工,将自动失效。

项目代码:2207-*-04-01-*

附件:工程概算汇总表


(略)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7月19日

高新13小概算汇总表.xls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附件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