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关于广西南宁横州市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南审批农〔2023〕131号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关于广西南宁横州市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南审批农〔2023〕131号

(略) 水利局:

宁夏水利水电勘 (略) 编制的《广 (略) 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等相关材料收悉。我局委托重庆 (略) 对该实施方案进行技术审查并出具《广 (略) 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技术审查意见》,根据技术审查意见,现批复如下: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广 (略) 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在“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项目代码为“2307-*-19-05-*”。

(略) 六蓝灌 (略) 中北部的镇龙乡、校椅镇、云表镇、马岭镇、横州镇等五个乡镇交汇处,灌区服务站位于六蓝水库, (略) 城区52km,距 (略) 110km。六蓝灌区水源包括:六蓝中型水库,总库容9276万m3,有效库容6600万m3;大*、旺安、六垌、西牛垌等四座小(1)型水库,控制总集水面积28.8km2,总库容1364万m3,有效库容968万m3;站周引水工程一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60km2,设计引水流量1.5m3/s;此外,还有青桐一级电灌站、六味二级电灌站及站周提水电灌站,总装机容量为585kw。六蓝水库是灌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六蓝灌区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自建成投入运行至今60多年,由于工程自然老化及人畜活动的破坏,工程的损坏程度日益加剧,水量浪费严重,工程隐患多,渗漏、崩塌及滑坡等时有发生。六蓝灌区干渠设计过水流量14.6m3/s,目前只能通过流量10m3/s左右;各支渠过水流量仅为设计流量60%?70%。灌溉面积逐渐减少,近年来实际灌溉面积仅有10.30万亩左右,还有6.74万多亩耕地无法实施有效灌溉。渠系工程老化、渠道过水能力降低、渠道及附属建筑物配套不全、渠道渗漏、坍塌、堵塞严重、电灌站机组设备老化、管理设施破旧、管理体制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灌区的灌溉效益,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对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及水质分析

(一)同意灌区现状及实施后灌区水量供需平衡所采用的方法和分析成果,六蓝灌区经节水改造后,水源可满足15.73万亩农田设计灌溉供水保证率大于85%的要求。

(二)六蓝灌区主要取水水源为六蓝水库和大*、旺安、六垌、西牛垌、一号、留塘等六座小(一)及处在六蓝水库下游边缘的站周引水坝工程,水源满足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三、灌区工程布局

同意灌区工程的总体布局,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设计主要是对引水工程及骨干渠道进行防渗加固和相应渠段的附属建筑物更新配套,对灌区渠系布置不作调整,根据设计的输水流量和现状渠道断面略作调整,并对部分渠段采用渠道清淤、现浇砼防渗。同时增设量水设施及改造管护工程设施,完善灌区信息化工程。

四、工程布置与工程设计

(一)设计标准

1.站周引水坝:站周引水坝设计流量为1.5m3/s,站周引水坝工程等别为Ⅴ等,建筑物等级为5级,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

2.青桐一级电灌站工程等别为Ⅳ等,建筑物等级为4级,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六味二级电灌站工程等别为Ⅴ等,建筑物等级为5级,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

3.六蓝灌区干渠最大设计流量为14.6m3/s,干渠渠道按4级建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支渠设计流量均小于5m3/s,支渠渠道按5级建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20年。

4.排水渠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24h暴雨,旱作区按1天暴雨1天排干、水稻区按1天暴雨3天排至耐淹水深以下。排涝渠按5级建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20年。

5.六蓝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5%;

6.防渗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抗渗等级为W6,抗冻等级为F50。

7.水工建筑物的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类,设计烈度为Ⅶ度。

(二)建设目标

1.恢复灌溉面积5.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59万亩,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73万亩。

2.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25,渠系利用系数提高到0.672。

3.年节水能力达到1218万m3。

(三)灌区总体布置方案

同意灌区总体布置方案,渠系工程基本上不改变原渠道布置。

(四)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更新改造青桐一级电灌站、六味二级电灌站,站周引水坝加固。

2.实施渠道改造总长60.103km;其中干渠(0+000~42+500)总长30.700km;14条支渠总长29.403km,对渠道全段清淤疏浚。

3.实施六蓝灌区排水沟10条,全长共5.247km。

4.对干支渠539座附属建筑物维修改造,其中干渠327座,支渠212座。包括:渡槽3座(跨溢洪道渡槽、旺安渡槽、竹花渡槽),过路涵2座(跨溢洪道出口过路涵、旺安渡槽出口过路涵),机耕桥137座,人行桥39座,水闸48座,斗门65座,进排(取)水口27座,跨渠渡槽2座,穿渠涵9座,码头183座,斜坡道24座。

5.配套设施:新建渠顶混凝土道路33.35km,其中干渠31.80km,支渠1.57km;新建校椅水管站业务用房714m2;设置各类标识牌块总共1025块。

6.配套量水设施88座,便携式电测水位计10套,测流水尺131套。

7.建设信息中心1处,控制楼建筑面积375m2,设置水位流量监测点信息采集建设176处。

(五)建筑物设计

1.同意站周引水坝加固设计方案:(1)坝基采用帷幕灌浆,帷幕灌浆底部深入中风化泥灰岩以下3m,孔距2m,共70孔,灌浆总进尺507.01m;(2)对站周引水坝右岸泄水闸闸门按原有孔数及孔口尺寸恢复重建,闸底板、闸墩、边墙及启闭排架采用C25砼浇筑,消力池底板采用C25砼浇筑,边墙采用C25砼浇筑。

2.同意对青桐一级电灌站、六味二级电灌站进行拆除重建。青桐一级电灌站泵房采用钢筋砼二层现浇框架结构,长18.64m,宽8.24m,—层层高5.0m,二层层高4.0m,总高度9.0m,建筑面积307m2。六味二级电灌站泵房采用钢筋建二层现浇框架结构,由于场地影响,结合机组布置要求,泵房采用三开间布置,长9.84m,宽6.24m,一层层高4.20m,二层层高4.0m,总高度8.40m,建筑面积123m2。

3.同意灌区渠系防渗设计方案:根据渠道不同的损毁类型、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防渗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抗渗等级为W6、抗冻等级为F50。

4.同意骨干排水沟设计方案:排水沟采用混凝土重力式挡墙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抗渗等级为W6、抗冻等级为F50。

5.同意渠系建筑物设计方案:

(1)跨溢洪道渡槽:同意采用拆除重建跨溢洪道渡槽方案,渡槽设计流量14.0m3/s,加大流量为17.5m3/s。渡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渡槽底面起点高程82.86m,终点高程82.77m,长度43m,采用连续梁式槽身,单跨长度21.5m共2跨。槽身尺寸4.0m×2.5m(宽×高),槽壁厚度为0.45m,底板厚度为0.45m,槽身设拉杆,拉杆间距2.0m,截面高0.25m,宽0.25m。槽身侧面及底部间隔4.3m设置加强肋,肋尺寸200mm×500mm(宽×高)。渡槽顶部两侧各设一条检修人行走道(侧墙顶两侧做外伸悬臂板),宽1.0m。槽内净宽4.0m,设计水深为1.70m,设计纵坡1/500。梁式渡槽的槽身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承结构采用原渡槽支墩。

(2)跨路涵洞:拆除重建干渠0+426~0+440跨路涵洞1座,设计流量为14m3/s,加大流量为17.5m3/s,建筑物级别为4级,顶部为道路,道路荷载采用公路-Ⅱ级荷载设计。涵洞长14m,采用C30钢筋砼单孔箱涵,断面尺寸为4.0m×2.5m(宽×高),底板、顶板、侧墙厚度均为0.5m。暗涵顶部用开挖料回填,回填厚度2.5~2.8m以上,填土压实度94%。路面按二级公路标准恢复。

(3)旺安、竹花渡槽设计方案:旺安渡槽断面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渡槽共5跨,采用跨径为8m+10m×3+8m。槽身为矩形,净空为b×h=3.50m×2.8m。竹花渡槽断面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渡槽共3跨,每跨8m。槽身为矩形,净空为b×h=3.50m×2.8m。

(4)节制闸、泄水闸、分水闸等构筑物设计方案:

项目拟配套改造的节制闸共8座,节制闸均位于干渠渠道中;改造泄水闸15座;改造的分水闸共25座,其中重建20座,保留并增加信息化5座。

节制闸、泄水闸、分水闸均按原有孔数及孔口尺寸恢复重建;闸底板、闸墩、边墙及启闭排架采用C25砼浇筑。闸门采用铸铁闸门,螺杆启闭机采用手电两用启闭机,上部布置启闭房,采用框架结构。

(5)各类斗门、进排水口设计方案:

项目重建干渠斗门44座,支渠斗门21座。斗门一般按原有断面尺寸恢复重建。斗门采用铸铁闸门,闸门采用0.3×0.3m、0.4×0.4m共2种型号,启闭设备需更换为QL-10-S侧摇式螺杆启闭机。

项目修建进出水口27处,在进水口前设置沉沙池。

(6)机耕桥、人行便桥设计方案:

机耕桥:配套改造的机耕桥共137座,其中干渠68座,支渠69座。桥梁设计荷载按“农桥-II级”标准设计,各桥统一采用重力式边墩和梁板式桥面,桥面设计宽为4.5m,含单跨桥梁和双跨桥梁,均布置在渠道上,两侧与现有或新建道路衔接。

人行桥:配套改造的人行桥共39座,其中干渠7座,支渠32座。型式采用C30钢筋砼简支梁板桥或板桥,桥台下部采用C25砼墩墙结构,上部台帽采用C25钢筋砼结构,人行桥桥面宽一般为2.0m。

(7)干、支渠码头,跨渠渡槽,清淤坡道设计方案:

干渠共配套码头110座;支渠共配套码头73座。拆除重建码头,其尺寸与原码头相同;新建码头采用C25砼浇筑,新建清淤码头的宽度为3.0m,生活码头的宽度为5.0m。

拆除重建跨渠小渡槽2座,按原规模恢复重建,渡槽断面采用C25钢筋砼浇筑。

对干渠7座,支渠1座穿渠涵进行拆除重建,支渠新建1座穿渠涵。拆除重建穿渠涵尺寸按现状尺寸恢复,采用钢筋砼预制管,基础用C25砼基础。穿渠涵进出口均设计为喇叭口,C25砼边墙,边墙顶宽0.4m。新建穿渠涵管径1.2m。

新修建斜坡道24处,斜坡道采用C25砼路面,厚15cm,宽3.5m,坡降为1:5。斜坡道护坡采用C25砼挡墙衬砌。

(8)水设施设计方案:项目分水闸和斗门均设量水设施,均采用巴歇尔量水堰。在主要干、支渠以及斗农渠进口设置量水设施配套88处,其中干渠配套13处,分水闸(支渠渠首或水库出口)配套31座、斗门配套44处;配套10套便携式电测水位计;配套测流水尺131套。

6.同意管理道路设计方案。管理道路采用混凝土硬化道路,设计道路总长度为33.35km。道路工程C30混凝土路面宽度为2.5m,路面采用0.20m厚C30混凝土路面,下设0.20m碎石垫层。在道路一侧每隔约300m设置一座错车台,错车台路面宽度6.5m,长度20m;在一些道路尽头无法衔接其他道路的,在适当位置设置回车台。

7.同意业务用房设计方案。校椅水管站新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714m2,采用砖混结构。

下阶段进一步完善不良地质渠段防渗加固设计。

五、机电及金属结构

(一)水力机械

同意水力机械设计方案:

1.青桐一级站:装机3台,设计流量Q=l.66m3/s,选用3台DFSS500-26/6型单级双吸离心泵,配套电动机型号为3台Y315L1-6。青桐一级站选用两台SZ-2J型水环式真空泵,一用一备,两台真空泵共用一个汽水分离箱。真空管道采用?40热镀锌钢管制作,总长度为45m。安装3台T35-11型轴流通风机。

2.六味二级站:装机1台,设计流量Q=0.207m3/s,选用1台DFSS300-19/4型单级双吸离心泵,配套电动机型号为1台Y250M-4。六味二级电灌站采用2台SZB-8型水环式真空泵,一个汽水分离箱,一用一备。安装3台T35-11型轴流通风机。

(二)电气设备

1.同意供电方案:两个泵站用电负荷等级均为三级,其电源均拟从原电灌站10kV架空线路接电杆T接架空引入;各闸站电源拟从附近村屯400V公用配电网线路接电;信息中心控制楼用电电源拟从现六蓝水库管理所低压配电柜备用回路引接。

2.同意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及布置方案:青桐一级电灌站选用主变压器容量为500kVA(S13-M-500/10),六味二级电灌站选用主变压器容量为100kVA(S13-M-100/10),均为户外全封闭油浸式配电变压器。青桐一级电灌站杆上10kV电气设备选用GW9-12/630型隔离开关1组,HY5WS-17/50型户外避雷器1组,ZW28-12/630型户外杆上真空断路器1台以及户外10kV计量装置1套;六味二级电灌站杆上10kV电气设备选用XS-12/200型户外跌落式开关和HY5WS-17/50型户外避雷器各1组。

3.同意自动化控制设计方案。

(三)金属结构

1.同意节水闸、泄水闸、分水闸、斗闸门及启闭机的布置及选型。

2.整个改造工程共有各种闸门117扇,门槽埋件117套,启闭设备117套。

3.同意金属结构防腐设计方案。闸门及其构件表面进行油漆防腐要求处理,门槽埋件外露表面涂厚浆型环氧煤沥青漆。

(四)采暖通风与消防安全

1.青铜、六味两座电灌站一层均安装3台T35-11型轴流通风机(直径,空气流量,功率)将热负荷排出,二层具备开窗条件,采用门窗自然通风方式通风,二层内安装空调,可满足冬季的采暖设施。

2.办公楼各楼层设1组(2具)MF/ABC4型手提式磷酸盐干粉化学灭火器,共20具。

六、建设期管理及施工组织

(一)同意建设期管理设计方案。

(二)同意施工组织总体设计方案。

(三)同意工程计划施工总期为18个月。

(四)下阶段应细化站周引水坝帷幕灌浆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设计图。

七、灌区运行管理及劳动安全卫生

(一)同意灌区运行期管理设计方案。

(二)同意劳动安全与卫生设计方案。

八、工程建设征地

(一)同意建设占地实物调查成果,本工程用地总面积为292.67亩,其中永久征收146.27亩,临时征用146.40亩。

(二)同意征地补偿标准,工程占地补偿总投资1634.51万元。

九、水土保持设计

(一)同意水土保持设计依据。

(二) (略) 为自治区级重点治理区,同意水土保持防治标准执行南方红壤丘陵区一级标准。

(三)同意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方案。

(四)同意水土保持监测及管理设计方案。

(五)下阶段应把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纳入本设计中,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要求。

十、环境保护设计

(一)同意水环境、生态保护、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二)同意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十一、节能设计

同意工程能耗分析、工程节能分析、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结论。

十二、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同意投资概算编制依据、编制方法。本项目投资概算采用2023年第二季度价格水平编制;工程概算总投资38253.00万元。

(二)同意资金筹措方案。项目资金筹措主要为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地方投资及受益群众自筹组成。中央补助资金参照中灌节水函〔2022〕32号文中规定按全国平均500元/亩控制, (略) 级自治区资金补助50%,省级以下财政或地方投资自筹50%。

十三、项目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

同意经济评价的依据、主要参数和评价结论。项目完成后,恢复灌溉面积5.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59万亩,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15.73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98提高到0.625,渠系利用系数由0.535提高到0.672,年节水能力1218万m3,新增粮食产量755万kg,年灌溉效益达1766.42万元/年。

附件:广 (略) 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概算审定表

(略) 行政审批局

2023年7月27日


(略) 水利局:

宁夏水利水电勘 (略) 编制的《广 (略) 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等相关材料收悉。我局委托重庆 (略) 对该实施方案进行技术审查并出具《广 (略) 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告技术审查意见》,根据技术审查意见,现批复如下: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广 (略) 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在“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项目代码为“2307-*-19-05-*”。

(略) 六蓝灌 (略) 中北部的镇龙乡、校椅镇、云表镇、马岭镇、横州镇等五个乡镇交汇处,灌区服务站位于六蓝水库, (略) 城区52km,距 (略) 110km。六蓝灌区水源包括:六蓝中型水库,总库容9276万m3,有效库容6600万m3;大*、旺安、六垌、西牛垌等四座小(1)型水库,控制总集水面积28.8km2,总库容1364万m3,有效库容968万m3;站周引水工程一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60km2,设计引水流量1.5m3/s;此外,还有青桐一级电灌站、六味二级电灌站及站周提水电灌站,总装机容量为585kw。六蓝水库是灌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六蓝灌区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自建成投入运行至今60多年,由于工程自然老化及人畜活动的破坏,工程的损坏程度日益加剧,水量浪费严重,工程隐患多,渗漏、崩塌及滑坡等时有发生。六蓝灌区干渠设计过水流量14.6m3/s,目前只能通过流量10m3/s左右;各支渠过水流量仅为设计流量60%?70%。灌溉面积逐渐减少,近年来实际灌溉面积仅有10.30万亩左右,还有6.74万多亩耕地无法实施有效灌溉。渠系工程老化、渠道过水能力降低、渠道及附属建筑物配套不全、渠道渗漏、坍塌、堵塞严重、电灌站机组设备老化、管理设施破旧、管理体制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灌区的灌溉效益,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对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及水质分析

(一)同意灌区现状及实施后灌区水量供需平衡所采用的方法和分析成果,六蓝灌区经节水改造后,水源可满足15.73万亩农田设计灌溉供水保证率大于85%的要求。

(二)六蓝灌区主要取水水源为六蓝水库和大*、旺安、六垌、西牛垌、一号、留塘等六座小(一)及处在六蓝水库下游边缘的站周引水坝工程,水源满足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三、灌区工程布局

同意灌区工程的总体布局,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设计主要是对引水工程及骨干渠道进行防渗加固和相应渠段的附属建筑物更新配套,对灌区渠系布置不作调整,根据设计的输水流量和现状渠道断面略作调整,并对部分渠段采用渠道清淤、现浇砼防渗。同时增设量水设施及改造管护工程设施,完善灌区信息化工程。

四、工程布置与工程设计

(一)设计标准

1.站周引水坝:站周引水坝设计流量为1.5m3/s,站周引水坝工程等别为Ⅴ等,建筑物等级为5级,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

2.青桐一级电灌站工程等别为Ⅳ等,建筑物等级为4级,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六味二级电灌站工程等别为Ⅴ等,建筑物等级为5级,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

3.六蓝灌区干渠最大设计流量为14.6m3/s,干渠渠道按4级建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支渠设计流量均小于5m3/s,支渠渠道按5级建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20年。

4.排水渠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24h暴雨,旱作区按1天暴雨1天排干、水稻区按1天暴雨3天排至耐淹水深以下。排涝渠按5级建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20年。

5.六蓝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5%;

6.防渗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抗渗等级为W6,抗冻等级为F50。

7.水工建筑物的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类,设计烈度为Ⅶ度。

(二)建设目标

1.恢复灌溉面积5.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59万亩,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73万亩。

2.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25,渠系利用系数提高到0.672。

3.年节水能力达到1218万m3。

(三)灌区总体布置方案

同意灌区总体布置方案,渠系工程基本上不改变原渠道布置。

(四)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更新改造青桐一级电灌站、六味二级电灌站,站周引水坝加固。

2.实施渠道改造总长60.103km;其中干渠(0+000~42+500)总长30.700km;14条支渠总长29.403km,对渠道全段清淤疏浚。

3.实施六蓝灌区排水沟10条,全长共5.247km。

4.对干支渠539座附属建筑物维修改造,其中干渠327座,支渠212座。包括:渡槽3座(跨溢洪道渡槽、旺安渡槽、竹花渡槽),过路涵2座(跨溢洪道出口过路涵、旺安渡槽出口过路涵),机耕桥137座,人行桥39座,水闸48座,斗门65座,进排(取)水口27座,跨渠渡槽2座,穿渠涵9座,码头183座,斜坡道24座。

5.配套设施:新建渠顶混凝土道路33.35km,其中干渠31.80km,支渠1.57km;新建校椅水管站业务用房714m2;设置各类标识牌块总共1025块。

6.配套量水设施88座,便携式电测水位计10套,测流水尺131套。

7.建设信息中心1处,控制楼建筑面积375m2,设置水位流量监测点信息采集建设176处。

(五)建筑物设计

1.同意站周引水坝加固设计方案:(1)坝基采用帷幕灌浆,帷幕灌浆底部深入中风化泥灰岩以下3m,孔距2m,共70孔,灌浆总进尺507.01m;(2)对站周引水坝右岸泄水闸闸门按原有孔数及孔口尺寸恢复重建,闸底板、闸墩、边墙及启闭排架采用C25砼浇筑,消力池底板采用C25砼浇筑,边墙采用C25砼浇筑。

2.同意对青桐一级电灌站、六味二级电灌站进行拆除重建。青桐一级电灌站泵房采用钢筋砼二层现浇框架结构,长18.64m,宽8.24m,—层层高5.0m,二层层高4.0m,总高度9.0m,建筑面积307m2。六味二级电灌站泵房采用钢筋建二层现浇框架结构,由于场地影响,结合机组布置要求,泵房采用三开间布置,长9.84m,宽6.24m,一层层高4.20m,二层层高4.0m,总高度8.40m,建筑面积123m2。

3.同意灌区渠系防渗设计方案:根据渠道不同的损毁类型、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防渗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抗渗等级为W6、抗冻等级为F50。

4.同意骨干排水沟设计方案:排水沟采用混凝土重力式挡墙形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抗渗等级为W6、抗冻等级为F50。

5.同意渠系建筑物设计方案:

(1)跨溢洪道渡槽:同意采用拆除重建跨溢洪道渡槽方案,渡槽设计流量14.0m3/s,加大流量为17.5m3/s。渡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渡槽底面起点高程82.86m,终点高程82.77m,长度43m,采用连续梁式槽身,单跨长度21.5m共2跨。槽身尺寸4.0m×2.5m(宽×高),槽壁厚度为0.45m,底板厚度为0.45m,槽身设拉杆,拉杆间距2.0m,截面高0.25m,宽0.25m。槽身侧面及底部间隔4.3m设置加强肋,肋尺寸200mm×500mm(宽×高)。渡槽顶部两侧各设一条检修人行走道(侧墙顶两侧做外伸悬臂板),宽1.0m。槽内净宽4.0m,设计水深为1.70m,设计纵坡1/500。梁式渡槽的槽身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承结构采用原渡槽支墩。

(2)跨路涵洞:拆除重建干渠0+426~0+440跨路涵洞1座,设计流量为14m3/s,加大流量为17.5m3/s,建筑物级别为4级,顶部为道路,道路荷载采用公路-Ⅱ级荷载设计。涵洞长14m,采用C30钢筋砼单孔箱涵,断面尺寸为4.0m×2.5m(宽×高),底板、顶板、侧墙厚度均为0.5m。暗涵顶部用开挖料回填,回填厚度2.5~2.8m以上,填土压实度94%。路面按二级公路标准恢复。

(3)旺安、竹花渡槽设计方案:旺安渡槽断面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渡槽共5跨,采用跨径为8m+10m×3+8m。槽身为矩形,净空为b×h=3.50m×2.8m。竹花渡槽断面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渡槽共3跨,每跨8m。槽身为矩形,净空为b×h=3.50m×2.8m。

(4)节制闸、泄水闸、分水闸等构筑物设计方案:

项目拟配套改造的节制闸共8座,节制闸均位于干渠渠道中;改造泄水闸15座;改造的分水闸共25座,其中重建20座,保留并增加信息化5座。

节制闸、泄水闸、分水闸均按原有孔数及孔口尺寸恢复重建;闸底板、闸墩、边墙及启闭排架采用C25砼浇筑。闸门采用铸铁闸门,螺杆启闭机采用手电两用启闭机,上部布置启闭房,采用框架结构。

(5)各类斗门、进排水口设计方案:

项目重建干渠斗门44座,支渠斗门21座。斗门一般按原有断面尺寸恢复重建。斗门采用铸铁闸门,闸门采用0.3×0.3m、0.4×0.4m共2种型号,启闭设备需更换为QL-10-S侧摇式螺杆启闭机。

项目修建进出水口27处,在进水口前设置沉沙池。

(6)机耕桥、人行便桥设计方案:

机耕桥:配套改造的机耕桥共137座,其中干渠68座,支渠69座。桥梁设计荷载按“农桥-II级”标准设计,各桥统一采用重力式边墩和梁板式桥面,桥面设计宽为4.5m,含单跨桥梁和双跨桥梁,均布置在渠道上,两侧与现有或新建道路衔接。

人行桥:配套改造的人行桥共39座,其中干渠7座,支渠32座。型式采用C30钢筋砼简支梁板桥或板桥,桥台下部采用C25砼墩墙结构,上部台帽采用C25钢筋砼结构,人行桥桥面宽一般为2.0m。

(7)干、支渠码头,跨渠渡槽,清淤坡道设计方案:

干渠共配套码头110座;支渠共配套码头73座。拆除重建码头,其尺寸与原码头相同;新建码头采用C25砼浇筑,新建清淤码头的宽度为3.0m,生活码头的宽度为5.0m。

拆除重建跨渠小渡槽2座,按原规模恢复重建,渡槽断面采用C25钢筋砼浇筑。

对干渠7座,支渠1座穿渠涵进行拆除重建,支渠新建1座穿渠涵。拆除重建穿渠涵尺寸按现状尺寸恢复,采用钢筋砼预制管,基础用C25砼基础。穿渠涵进出口均设计为喇叭口,C25砼边墙,边墙顶宽0.4m。新建穿渠涵管径1.2m。

新修建斜坡道24处,斜坡道采用C25砼路面,厚15cm,宽3.5m,坡降为1:5。斜坡道护坡采用C25砼挡墙衬砌。

(8)水设施设计方案:项目分水闸和斗门均设量水设施,均采用巴歇尔量水堰。在主要干、支渠以及斗农渠进口设置量水设施配套88处,其中干渠配套13处,分水闸(支渠渠首或水库出口)配套31座、斗门配套44处;配套10套便携式电测水位计;配套测流水尺131套。

6.同意管理道路设计方案。管理道路采用混凝土硬化道路,设计道路总长度为33.35km。道路工程C30混凝土路面宽度为2.5m,路面采用0.20m厚C30混凝土路面,下设0.20m碎石垫层。在道路一侧每隔约300m设置一座错车台,错车台路面宽度6.5m,长度20m;在一些道路尽头无法衔接其他道路的,在适当位置设置回车台。

7.同意业务用房设计方案。校椅水管站新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714m2,采用砖混结构。

下阶段进一步完善不良地质渠段防渗加固设计。

五、机电及金属结构

(一)水力机械

同意水力机械设计方案:

1.青桐一级站:装机3台,设计流量Q=l.66m3/s,选用3台DFSS500-26/6型单级双吸离心泵,配套电动机型号为3台Y315L1-6。青桐一级站选用两台SZ-2J型水环式真空泵,一用一备,两台真空泵共用一个汽水分离箱。真空管道采用?40热镀锌钢管制作,总长度为45m。安装3台T35-11型轴流通风机。

2.六味二级站:装机1台,设计流量Q=0.207m3/s,选用1台DFSS300-19/4型单级双吸离心泵,配套电动机型号为1台Y250M-4。六味二级电灌站采用2台SZB-8型水环式真空泵,一个汽水分离箱,一用一备。安装3台T35-11型轴流通风机。

(二)电气设备

1.同意供电方案:两个泵站用电负荷等级均为三级,其电源均拟从原电灌站10kV架空线路接电杆T接架空引入;各闸站电源拟从附近村屯400V公用配电网线路接电;信息中心控制楼用电电源拟从现六蓝水库管理所低压配电柜备用回路引接。

2.同意主要电气设备选择及布置方案:青桐一级电灌站选用主变压器容量为500kVA(S13-M-500/10),六味二级电灌站选用主变压器容量为100kVA(S13-M-100/10),均为户外全封闭油浸式配电变压器。青桐一级电灌站杆上10kV电气设备选用GW9-12/630型隔离开关1组,HY5WS-17/50型户外避雷器1组,ZW28-12/630型户外杆上真空断路器1台以及户外10kV计量装置1套;六味二级电灌站杆上10kV电气设备选用XS-12/200型户外跌落式开关和HY5WS-17/50型户外避雷器各1组。

3.同意自动化控制设计方案。

(三)金属结构

1.同意节水闸、泄水闸、分水闸、斗闸门及启闭机的布置及选型。

2.整个改造工程共有各种闸门117扇,门槽埋件117套,启闭设备117套。

3.同意金属结构防腐设计方案。闸门及其构件表面进行油漆防腐要求处理,门槽埋件外露表面涂厚浆型环氧煤沥青漆。

(四)采暖通风与消防安全

1.青铜、六味两座电灌站一层均安装3台T35-11型轴流通风机(直径,空气流量,功率)将热负荷排出,二层具备开窗条件,采用门窗自然通风方式通风,二层内安装空调,可满足冬季的采暖设施。

2.办公楼各楼层设1组(2具)MF/ABC4型手提式磷酸盐干粉化学灭火器,共20具。

六、建设期管理及施工组织

(一)同意建设期管理设计方案。

(二)同意施工组织总体设计方案。

(三)同意工程计划施工总期为18个月。

(四)下阶段应细化站周引水坝帷幕灌浆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设计图。

七、灌区运行管理及劳动安全卫生

(一)同意灌区运行期管理设计方案。

(二)同意劳动安全与卫生设计方案。

八、工程建设征地

(一)同意建设占地实物调查成果,本工程用地总面积为292.67亩,其中永久征收146.27亩,临时征用146.40亩。

(二)同意征地补偿标准,工程占地补偿总投资1634.51万元。

九、水土保持设计

(一)同意水土保持设计依据。

(二) (略) 为自治区级重点治理区,同意水土保持防治标准执行南方红壤丘陵区一级标准。

(三)同意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方案。

(四)同意水土保持监测及管理设计方案。

(五)下阶段应把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纳入本设计中,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要求。

十、环境保护设计

(一)同意水环境、生态保护、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二)同意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十一、节能设计

同意工程能耗分析、工程节能分析、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结论。

十二、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同意投资概算编制依据、编制方法。本项目投资概算采用2023年第二季度价格水平编制;工程概算总投资38253.00万元。

(二)同意资金筹措方案。项目资金筹措主要为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地方投资及受益群众自筹组成。中央补助资金参照中灌节水函〔2022〕32号文中规定按全国平均500元/亩控制, (略) 级自治区资金补助50%,省级以下财政或地方投资自筹50%。

十三、项目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

同意经济评价的依据、主要参数和评价结论。项目完成后,恢复灌溉面积5.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59万亩,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15.73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98提高到0.625,渠系利用系数由0.535提高到0.672,年节水能力1218万m3,新增粮食产量755万kg,年灌溉效益达1766.42万元/年。

附件:广 (略) 六蓝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概算审定表

(略) 行政审批局

2023年7月27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