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大兴寨水库工程灌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意见的公示
湖南省大兴寨水库工程灌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 (略) 大兴寨水库工程灌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 (略) 乾州新区文心路1号邮编:*
联系电话:0743-*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略) 大兴寨水库工程灌区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略) |
建设单位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有资产 (略)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 (略) |
项目概况 | 大兴寨水库工程灌区建设项目是大兴寨水库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矮寨镇、石家冲街道和乾州街道。工程以大兴寨水库为主要水源之一,新建6条干渠、新建2条支渠及渠系附属建筑物、基础水利设施构成,不含取水建筑物、末端水厂、排水工程、田间工程及附属工程。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总长12.859km、5条灌溉干渠总长28.848km,2条支渠总长4.853km, (略) 城区及周边乡镇提供28.5万m3/d的供水,多年平均供水量10336万m3,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4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12万亩,可有效解决区域内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缺水问题,保障区域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将会有 (略) 及湘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工程总占地约1226.18亩,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约954.43亩;临时占地约271.75亩。工程施工期约36个月。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施工期: 一、水环境保护措施 1、地表水保护措施。本工程施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两大部分。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拌和站冲洗废水以及隧洞开挖混凝土衬砌支护时与山体涌水混合形成的隧洞施工废水等;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施工期间生产废水产生的污染物以SS为主,生活污水主要包括CODCr和BOD5等有机物污染。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本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废水主要为冲洗废水。采用可移动式铁槽作为沉淀池,循环利用于各工段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处理,可避免土石方开挖,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效益。根据混凝土拌和废水产生量,铁槽容积为3m3,每台拌和系统配置一套移动式铁槽,每台班末的冲洗废水排入铁槽内,静置沉淀到下一台班末回用于混凝土搅拌机,沉淀时间达6h以上。铁槽容积为3m3,共设置3套。处理后出水回用于混凝土的拌和或场地洒水降尘,底泥定期人工清除,清运至就近弃渣场。 洞室废水。采用一体化混凝沉淀设备对其处理,废水在调节池加入酸性药剂(草酸)调节pH 值后,进入一体化沉淀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清水池回用或排放,污泥排入污泥池,经过高效脱水设备处理后,污泥运至指定渣场。 生活污水。在每个施工生活区设1套成套设备处理生活污水,共计12套,设备型号选用WSZ型(具体处理能力以施工阶段施工组织的人员废水量为准),出水可以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部分场地回用于混凝土拌合、绿化水和施工场地洒水降尘,4#、5#、7#、9#、12#场地生活污水外排。 基坑排水。悬浮物浓度高,水体呈碱性。根据国内有关水利工程项目对基坑废水的处理经验,基坑废水一般不采用设施处理,仅向基坑中投加絮凝剂,让坑水静置沉淀2h后再排放,剩余污泥定期人工清除。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施工的,开工前应主动与水源保护区或取水口管理单位联系,协商施工安排,并制定工程施工期水污染风险预案。施工中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污染物处理设施,严格落实废水处理措施,控制在水源保护区内的施工机械和人员活动力度、频度,加强水源地及取水口水质监测;完成施工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 2、地下水保护措施 a) 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放。根据各工程段降雨特征和工地实际情况,设置好排水设施,建议制定雨季具体排水方案,避免雨季排水不畅,防止污染道路、堵塞下水道等事故发生。 b) 施工人员临时驻地可采用移动式厕所或设置化粪池,贮存后定期由地方环卫人员收集外 (略) 市政管网。避免由于乱排生活污水,渗透污染地下水水质。 c) 隧洞施工过程中,通过超前探测提前探明断层破碎带及涌水地段的位置和规模,严格遵循“早预报、预加固、防排水、短进尺、不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软弱围岩施工作业原则进行施工,采用格栅拱架、格栅拱架加超前管棚等方法处理地质缺陷,减少涌水量,减轻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d) 规范隧洞施工过程中炸药的管理与使用,对于未引爆炸药等进行清理,防止污染区域地下水。 e) 隧洞防渗材料采用稳定及低污染材料,防止因采用化学合成材料在水的长期浸泡作用下释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入地下水并对地下水水质产生污染。 二、大气保护措施 粉尘防治措施 a) 施工工艺要求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优先选择先进、低尘施工工艺和设备。钻孔、爆破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不仅生产率高于钻爆法, (略) 费用、安全且产尘率低;凿裂和钻孔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量;正确运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缓冲爆破技术、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以减少粉尘产生量;采用带有捕尘罩的浅孔钻进行钻孔,禁止把岩粉作为炮孔的堵塞炮泥,以防止岩粉在炮堆的鼓包运动过程中被扬起;混凝土拌和系统选择湿法作业。隧洞开挖时,增加通风设备,加强隧洞通风,以降低废气浓度。 b) 土石方开挖 工程土石方开挖爆破应优先选择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缓冲爆破、深孔微差挤压爆破等爆破技术,以减少粉尘产生量,非雨日采取洒水措施,以加速粉尘沉降,缩小粉尘影响时间域范围;管(渠)开挖过程中,采用洒水、覆盖草袋等降尘、控制爆破飞石措施,控制粉尘产生量。洒水次数及用水量根据天气情况和场地粉尘产生情况确定。土石方作业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雾炮机、自动喷雾抑尘系统、洒水车等降尘措施,进行扬尘控制。 c) 混凝土系统 施工现场砂浆拌合系统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混凝土拌和系统在加装水泥时,尽量靠近搅拌机进料口,进料速度不宜过快,减少水泥粉尘外溢。 d) 场内交通 交通车辆扬尘主要来自公路路面尘土和道路的损坏,只要有效控制来源,就可减少扬尘。应加强道路管理和维护,保持路面平坦清洁,无雨日要勤洒水;配备公路养护、维修、清扫队*,使道路常年处于良好的运用状态,削减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运输优先选用全密闭式智能重型自卸车,减少尾气排放,实现全密闭运输。运输过程中,车辆出入口线路安排专人进行指挥,运输车辆出场前应覆盖严密,防止泄漏、遗洒,车辆槽帮和车轮应冲洗干净。在物资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环境空气污染。水泥、石灰等细颗粒材料运输采用密封罐车;装卸、堆放中应防止物料散落;水泥临时备料场宜建在有排浆引流的混凝土搅拌场或预制场内,就近使用。在施工区控制车速,在靠近居民点、生活营地、施工营地及辅助企业行驶的车辆,车速不得超过20km/h。 e) 配置洒水车、雾炮机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各施工工段配备1辆洒水车,由专人负责洒水,在开挖、爆破以及道路(包括对外和对内公路)等区域产生粉尘较多的地方,非雨日早、中、晚在工区来回洒水,洒水次数不少于6次;当遇特别干燥的天气,且风速大于3级时每隔2小时洒水一次,以减少扬尘,缩短粉尘扩散距离和控制粉尘污染范围。施工运输车辆经过的环境敏感地段洒水4~6次,同时道路及时清扫,避免工程材料运输扬尘对道路两侧居民影响。 废气控制措施 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对排烟量大的车辆安装尾气净化器,使用符合标准的油料或清洁能源,使其排放的废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类机动车辆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施工机械严格执行《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HJ1014-2020),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特别是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应予以更新;参照《汽车排污监管办法》和《汽车排放尾气监测制度》,制定施工区运输车辆尾气监测和管理细则,并将其落到实处;加强对燃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发动机处于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 大气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a) 将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情况纳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作为招投标的重要依据。 b) 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程建设有关部门提交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保障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费用。 c) 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公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负责人、环保监督员、扬尘监管主管部门等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d) 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设立警示牌 为提醒进入施工区的外来人员及当地居民注意交通安全和自我防护,拟在对外公路及主要公路的交叉口处设置警示牌,限制车速,禁止鸣笛,提醒来往车辆减速慢行,来往车辆减速慢行,可降噪约3~5dB。 固定点源控制 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对较大的声源安装减震设备,如打夯机、空压机等。对混凝土拌和系统等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噪槽、减振机座等。优先选用低噪声车辆、低噪声基础设施、低噪声路面等。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施工布置尽量布置在远离敏感点一侧。 交通噪声控制 做好施工区道路规划,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实行汽车、人行道分流。 加强管理,结合施工区环境状况制定道路交通管理办法,在危险路段、降噪路段设执勤人员;车辆在本段应适当减速行驶,车速最好控制在20km/h以内,并禁鸣高音喇叭。 加强道路养护和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使用高噪声车辆,在学校、居民点周围控制机动车辆行驶速度,并且禁止鸣笛。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的运输车辆,其噪声符合《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16170-1996) 等。 施工、爆破噪声控制 施工中通过一次起爆的总导爆索量、总炸药量和起爆方式,降低振动及噪声,控制爆破抛头方向,避免正面爆破噪声指向敏感点。 严格控制爆破时间,非爆破时间禁止爆破,爆破时间宜选择早上7:00~7:30、下午17:00~17:30,以保障施工区及其周围地区居民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爆破时间应事先告知周围居民。 优先采用先进爆破技术,如采用微差松动爆破可降低噪声3~10dB。 设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在施工现场设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与监督管理部门联网,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做好噪声监测工作,防止因施工造成扰民情况发生,确保施工阶段的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传播途径控制 a) 潜孔钻、风钻、炸药爆破等强噪声源,由于其声级较大,对这类加工场建立隔声屏障。 b) 空压机等噪声值较高的施工机械尽量设置在室内或洞内作业。 c) 施工期可在各声环境保护目标靠向施工场地一侧设置隔声屏障,以降低噪声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利用工程区自然地形条件(如山丘、土坡、围墙等)降低噪声影响。 四、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高峰期施工人数300人,以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kg计算,高峰期产生生活垃圾0.3t/d,施工期36个月,垃圾产生量约270t。在各施工区以及生活营地建立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在施工区设置24个垃圾桶。为保证施工区环境卫生状况,环境卫生应实行早、中、晚三次清扫;生活垃圾应做到一日一清。生活垃圾应尽量分类堆放,以方便清运和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沿线当地环卫部门妥善处理( (略) 台儿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处置或 (略) 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置),故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施工期建筑垃圾和生产废料处置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弃渣85.8万m3,本项目不设置弃土场,多余弃方将 (略) 双塘街道办事处冲溪槽渣土填 (略) 武陵山区食药仓储冷链物流中心项目二期,弃方产生应及时转运,避免弃方临时堆存情况发生。施工期间应按水土保持要求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经采取措施后,弃土弃渣对环境影响降到最小。 对于建筑垃圾,加强施工管理,避免因工程质量原因返工或管理不善而造成材料浪费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推广新的施工技术,减少在运输、储存和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导致的建筑垃圾。对于已经产生的建筑垃圾,实现废物减量化;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可首先考虑综合利用,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合理处置并采取覆土压实平整措施,有条件的要进行绿化。 工程结束后,拆除施工区的临建设施,对混凝土拌和系统、施工机械停放场、块石备料场、综合仓库等施工用地,及时进行场地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及各种杂物,对其周围的生活垃圾、简易厕所、污水坑必须清理平整,并用石炭酸、生石灰进行消毒,作好施工迹地恢复工作。各施工承包商安排专人负责生产废料的收集,废铁、废钢筋、废木碎块等堆放在指定的位置,严禁乱堆乱放;废棉纱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运行期: 一、水环境保护措施 1、地表水保护措施 输水渠道保护措施。加强灌区输水渠道水质保护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不得在渠道内淘洗、抛弃有毒有害和污秽物品,防止居民生产生活对沿渠水质污染。同时,将渠系工程沿线加以保护,严禁在渠系工程沿线堆放垃圾,兴办工业企业与排放工业废水,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质的人为活动。采取人工绿化带对输水渠进行防护,控制渠道两侧水土流失及坡面水力侵蚀,截留、净化渠道两侧的漫流和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保证灌渠输水的水质安全。 受水区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a) 农业灌溉回归水污染防治措施 1) 调整农业结构 结合生态农村建设,推动生态农业发展,调整农业布局及农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无公害蔬菜、水果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高效农业;积极推进绿色农业基地的建设,使用易降解农地膜和强化废弃膜回收综合利用,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 2) 合理布局土地利用方式 合理布局土地利用方式,在重点保护区种植施用化肥农药少、污染轻的农作物。推广种植施用化肥农药较少、污染较轻的农作物,限制种植施用化肥农药较多、污染较为严重的农作物,尽量利用土地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作用来减少退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另外,本工程实施后,灌区退水对灌区受纳水体的水质和水功能区有一定的影响。建议选取河口或河段间静水区域改造为生态沟渠,滨水区种植水生植物、岸坡区种植林草缓冲带,实现水质的生态修复和净化。 3) 研究推广科学灌溉模式 研究推广高效环保型灌溉排水模式,以防止和减少化肥、农药等对地表水体污染。农业灌溉要改变粗放的灌水方式,变灌溉农田为灌溉作物,变灌溉土壤为灌溉作物根部,根据作物生长状况,适时适量的进行灌溉。积极推广微灌、渗灌等节水型灌溉工程,达到节水,保土保肥,环保高效的目的。有研究成果表明,采用节水灌溉面源污染将减少70~90%。 4)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继续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替代行动,积极发展绿肥,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化肥投入强度。加强植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大力推行绿色防控,加快植物源农药和肥料的研发应用步伐。对农林病虫害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推进畜禽粪污及养殖池塘塘底底泥资源化利用,鼓励种养结合、农林结合,推动畜禽粪污、养殖池塘底泥肥料化利用。 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工程,依据灌区耕地土壤类型,可分别在每种土壤类型设置一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工程,待成熟后可推广到整个灌区。 5) 加强水土流失防治 灌区水质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面源污染负荷量的大小,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防止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坡面治理工程及林草措施。 坡面治理工程主要布设在坡度较缓、土层较厚的坡耕地上,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布设配套蓄水池窖、沉沙池、排灌沟渠、植物篱等坡面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包括经济林果、水土保持林和种草措施,经济林果措施应选种优良品种,建立和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供、销系统;水土保持林主要布设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沟坡、沟底及退耕的陡坡耕荒山荒坡上;人工种草主要布设在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退耕地或荒坡上。 6) 加强灌溉回归水受纳水体水质监测 加强对灌区灌溉回归水受纳水体水质的监测,汇入到峒河流域较为敏感的受纳水体设置监测断面,及时监测水质变化,以便更好的保护受纳水体水质。 b) 城镇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1)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要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布局,污水处理设施要与供水、用水、节水与污水回用统筹考虑,根据当地特点合理确定设计标准,选择处理工艺。在建、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并配套建设污泥处理设施。目前暂未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各级乡镇根据相关规划及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 2) 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 目前, (略) 管网建设较为滞后,废污水收集率较低。因此,需贯彻落实“厂网并重,管网优先”的原则,大力进行排水管网改造与建设,确保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要 (略) 水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效率。 3)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与排污监管 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城镇必须加大污水处理费的收缴力度,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切实发挥效益。污水处理厂应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实现污水处理厂排污的实时、动态、全面的监督与管理。 同时,在受水区积极推行节水措施,加大中水回用力度,改革水费制度,调整水费标准,完善各种用水管理规章制度,运用经济、技术和法律手段鼓励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c) 城镇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进行工业布局,集中控制污染源 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略) 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能够支撑和带动本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建大项目。充分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在优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规模化集约经营。控制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的建设,取缔、关停一些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污染严重的小企业。 2)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废水循环利用 以生态工业体系的构建为核心,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企业。制定实施鼓励源头减量、资源再利用的政策,推动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3) 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 在工业企业内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实现污染从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加速治理和监控现有污染源,并限期治理。控制新建污染项目,确保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总量指标之内。 d) 农村人畜污水污染防治措施 1)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略)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特点, (略) 编制了《 (略)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其中“近期目标(2020-2025年):至2025年,110个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包括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达到61个,行政村覆盖率不低于55%;建有生活污水治理(包括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农户覆盖率不低于28%;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按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665-2019) 要求执行,达标率不低于75%。远期目标(至2030年):至203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建有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包括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建有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包括资源化利用)的农户比例不低于80%。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按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665-2019) 要求执行,达标率达到100%。” 2) 加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管理力度,提高村落垃圾收集转运能力,建立政府补贴、农户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同时,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就地源头分类减量,巩固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乡)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自然村增设垃圾桶,行政村增设大型垃圾箱,乡镇增设转运站,后期处置焚烧,配备足量的专业转运车辆和清洁运输人员。 3) 减少农村人畜生活污染物排放 以生态文明村为综合创建载体,动员农民广泛参与,提高农村人畜生活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通过新闻媒体、会议、板报等多种方式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农民了解生活垃圾乱堆、生活污水乱排、农药过量使用及畜禽养殖污染对饮用水安全等环境卫生的威胁和危害,提高百姓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使广大农民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农村人畜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4) 建设湿地生态工程治理农村人畜污水 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自有的降解污染物、净化污水的能力,开展“绿色治污”,治理农村人畜污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管理机构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定员3人,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小,可采用一体化设备进行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标准,处理后回用于管理区绿化,主要依托大兴寨水库工程废水处理设施。 2、地下水保护措施 a) 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优化耕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采取间种、套种、立体种植等农耕农艺措施;水稻前期采取旱育秧、免耕、免泡田,灌溉期采取“薄、浅、湿、晒”的浅水勤灌的灌溉模式,旱作物广泛推广行之有效易于推广的灌溉技术,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如蔬菜、经果)采用喷灌和软管浇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灌区退水量,减轻灌区退水对受水区地下水质的影响。 b) 应严格执行《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在水源地附近及其上游区应严格限制使用剧毒农药,城镇及村庄分布区及其周围应限制使用剧毒农药,以保护地下水水质,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c) 在化肥和农药运输和储存过程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对化肥和农药的储存仓库进行防渗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翻车事故,造成化肥和农药污染地表土层、水体,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对地表土层、水体进行应急处理,尽可能地防止污染物随降雨入渗进入地下水体。 二、固废污染防治污染措施 运行期灌区管理科定员3人,依托水库管理处设置的垃圾桶,生活垃圾经统一收集后运至 (略) 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置。 三、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源头控制措施 a) 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水环境保护措施和固体废物处置措施,避免废污水超标排放、固体废物任意丢弃或堆放污染工程周边土壤环境。 b) 对工程区内耕地、园地、林地地块进行表土剥离,并运往表土堆存场集中堆置防护,用于后期植被恢复。 c) 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机械设备油类的跑、冒、滴、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d) 运行期地方政府应需加强灌区及受水区环境管理,确保灌区以及受水区地表水体良好的水质,避免因水质污染进而造成土壤的酸化、碱化和盐化现象。 e) 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和优化复种系数,保护土壤肥力,积极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尽量减少化肥施用过量或不当造成土壤板结和肥力退化。 f) 加大农业塑料薄膜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减少“白色污染”源头;推广使用生物降解膜或“双降膜”,替代难降解的农膜,降低对土壤理化性能的破坏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禁止农用薄膜及育秧塑具等废弃丢弃农田中。 g) 指导灌溉用水计划,实现优化管理,科学调度。保持水利工程完好,及时维修保养灌溉设施,提高用水效率,节水灌溉。 h) 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 过程防控措施 a) 运行期加强灌区及受水区水环境管理,确保灌区及受水区地表水体水质良好,避免水质污染进而造成土壤酸化、碱化和盐化现象。 b) 因潜育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潜在肥力较高,但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比较缺乏,应合理施肥,协调土壤养分,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促进禾苗生长。对衬砌受破坏及渗漏较严重的渠段,及时整修并进行防渗处理。 c) 对土壤盐化及沼泽化进行跟踪监测计划、建立跟踪监测制度,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并明确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及执行标准。对于排水排盐措施,可通过设置暗管进行排水排盐,配合种植盐分吸收植物改良土壤;对于降低地下水位措施,可适当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水位。 |
公共参与情况 |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相关要求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意见。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 (略) 大兴寨水库工程灌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 (略) 乾州新区文心路1号邮编:*
联系电话:0743-*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略) 大兴寨水库工程灌区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略) |
建设单位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有资产 (略)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 (略) |
项目概况 | 大兴寨水库工程灌区建设项目是大兴寨水库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矮寨镇、石家冲街道和乾州街道。工程以大兴寨水库为主要水源之一,新建6条干渠、新建2条支渠及渠系附属建筑物、基础水利设施构成,不含取水建筑物、末端水厂、排水工程、田间工程及附属工程。新建1条输水总干渠总长12.859km、5条灌溉干渠总长28.848km,2条支渠总长4.853km, (略) 城区及周边乡镇提供28.5万m3/d的供水,多年平均供水量10336万m3,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4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12万亩,可有效解决区域内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缺水问题,保障区域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将会有 (略) 及湘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工程总占地约1226.18亩,其中永久占地面积约954.43亩;临时占地约271.75亩。工程施工期约36个月。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施工期: 一、水环境保护措施 1、地表水保护措施。本工程施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两大部分。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拌和站冲洗废水以及隧洞开挖混凝土衬砌支护时与山体涌水混合形成的隧洞施工废水等;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施工期间生产废水产生的污染物以SS为主,生活污水主要包括CODCr和BOD5等有机物污染。 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本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废水主要为冲洗废水。采用可移动式铁槽作为沉淀池,循环利用于各工段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处理,可避免土石方开挖,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效益。根据混凝土拌和废水产生量,铁槽容积为3m3,每台拌和系统配置一套移动式铁槽,每台班末的冲洗废水排入铁槽内,静置沉淀到下一台班末回用于混凝土搅拌机,沉淀时间达6h以上。铁槽容积为3m3,共设置3套。处理后出水回用于混凝土的拌和或场地洒水降尘,底泥定期人工清除,清运至就近弃渣场。 洞室废水。采用一体化混凝沉淀设备对其处理,废水在调节池加入酸性药剂(草酸)调节pH 值后,进入一体化沉淀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清水池回用或排放,污泥排入污泥池,经过高效脱水设备处理后,污泥运至指定渣场。 生活污水。在每个施工生活区设1套成套设备处理生活污水,共计12套,设备型号选用WSZ型(具体处理能力以施工阶段施工组织的人员废水量为准),出水可以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部分场地回用于混凝土拌合、绿化水和施工场地洒水降尘,4#、5#、7#、9#、12#场地生活污水外排。 基坑排水。悬浮物浓度高,水体呈碱性。根据国内有关水利工程项目对基坑废水的处理经验,基坑废水一般不采用设施处理,仅向基坑中投加絮凝剂,让坑水静置沉淀2h后再排放,剩余污泥定期人工清除。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施工的,开工前应主动与水源保护区或取水口管理单位联系,协商施工安排,并制定工程施工期水污染风险预案。施工中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污染物处理设施,严格落实废水处理措施,控制在水源保护区内的施工机械和人员活动力度、频度,加强水源地及取水口水质监测;完成施工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 2、地下水保护措施 a) 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放。根据各工程段降雨特征和工地实际情况,设置好排水设施,建议制定雨季具体排水方案,避免雨季排水不畅,防止污染道路、堵塞下水道等事故发生。 b) 施工人员临时驻地可采用移动式厕所或设置化粪池,贮存后定期由地方环卫人员收集外 (略) 市政管网。避免由于乱排生活污水,渗透污染地下水水质。 c) 隧洞施工过程中,通过超前探测提前探明断层破碎带及涌水地段的位置和规模,严格遵循“早预报、预加固、防排水、短进尺、不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软弱围岩施工作业原则进行施工,采用格栅拱架、格栅拱架加超前管棚等方法处理地质缺陷,减少涌水量,减轻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d) 规范隧洞施工过程中炸药的管理与使用,对于未引爆炸药等进行清理,防止污染区域地下水。 e) 隧洞防渗材料采用稳定及低污染材料,防止因采用化学合成材料在水的长期浸泡作用下释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入地下水并对地下水水质产生污染。 二、大气保护措施 粉尘防治措施 a) 施工工艺要求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优先选择先进、低尘施工工艺和设备。钻孔、爆破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不仅生产率高于钻爆法, (略) 费用、安全且产尘率低;凿裂和钻孔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量;正确运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缓冲爆破技术、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以减少粉尘产生量;采用带有捕尘罩的浅孔钻进行钻孔,禁止把岩粉作为炮孔的堵塞炮泥,以防止岩粉在炮堆的鼓包运动过程中被扬起;混凝土拌和系统选择湿法作业。隧洞开挖时,增加通风设备,加强隧洞通风,以降低废气浓度。 b) 土石方开挖 工程土石方开挖爆破应优先选择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缓冲爆破、深孔微差挤压爆破等爆破技术,以减少粉尘产生量,非雨日采取洒水措施,以加速粉尘沉降,缩小粉尘影响时间域范围;管(渠)开挖过程中,采用洒水、覆盖草袋等降尘、控制爆破飞石措施,控制粉尘产生量。洒水次数及用水量根据天气情况和场地粉尘产生情况确定。土石方作业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雾炮机、自动喷雾抑尘系统、洒水车等降尘措施,进行扬尘控制。 c) 混凝土系统 施工现场砂浆拌合系统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混凝土拌和系统在加装水泥时,尽量靠近搅拌机进料口,进料速度不宜过快,减少水泥粉尘外溢。 d) 场内交通 交通车辆扬尘主要来自公路路面尘土和道路的损坏,只要有效控制来源,就可减少扬尘。应加强道路管理和维护,保持路面平坦清洁,无雨日要勤洒水;配备公路养护、维修、清扫队*,使道路常年处于良好的运用状态,削减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运输优先选用全密闭式智能重型自卸车,减少尾气排放,实现全密闭运输。运输过程中,车辆出入口线路安排专人进行指挥,运输车辆出场前应覆盖严密,防止泄漏、遗洒,车辆槽帮和车轮应冲洗干净。在物资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环境空气污染。水泥、石灰等细颗粒材料运输采用密封罐车;装卸、堆放中应防止物料散落;水泥临时备料场宜建在有排浆引流的混凝土搅拌场或预制场内,就近使用。在施工区控制车速,在靠近居民点、生活营地、施工营地及辅助企业行驶的车辆,车速不得超过20km/h。 e) 配置洒水车、雾炮机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各施工工段配备1辆洒水车,由专人负责洒水,在开挖、爆破以及道路(包括对外和对内公路)等区域产生粉尘较多的地方,非雨日早、中、晚在工区来回洒水,洒水次数不少于6次;当遇特别干燥的天气,且风速大于3级时每隔2小时洒水一次,以减少扬尘,缩短粉尘扩散距离和控制粉尘污染范围。施工运输车辆经过的环境敏感地段洒水4~6次,同时道路及时清扫,避免工程材料运输扬尘对道路两侧居民影响。 废气控制措施 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对排烟量大的车辆安装尾气净化器,使用符合标准的油料或清洁能源,使其排放的废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类机动车辆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施工机械严格执行《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HJ1014-2020),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特别是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应予以更新;参照《汽车排污监管办法》和《汽车排放尾气监测制度》,制定施工区运输车辆尾气监测和管理细则,并将其落到实处;加强对燃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发动机处于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 大气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a) 将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情况纳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作为招投标的重要依据。 b) 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程建设有关部门提交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并保障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费用。 c) 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公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负责人、环保监督员、扬尘监管主管部门等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d) 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设立警示牌 为提醒进入施工区的外来人员及当地居民注意交通安全和自我防护,拟在对外公路及主要公路的交叉口处设置警示牌,限制车速,禁止鸣笛,提醒来往车辆减速慢行,来往车辆减速慢行,可降噪约3~5dB。 固定点源控制 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对较大的声源安装减震设备,如打夯机、空压机等。对混凝土拌和系统等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噪槽、减振机座等。优先选用低噪声车辆、低噪声基础设施、低噪声路面等。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施工布置尽量布置在远离敏感点一侧。 交通噪声控制 做好施工区道路规划,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实行汽车、人行道分流。 加强管理,结合施工区环境状况制定道路交通管理办法,在危险路段、降噪路段设执勤人员;车辆在本段应适当减速行驶,车速最好控制在20km/h以内,并禁鸣高音喇叭。 加强道路养护和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使用高噪声车辆,在学校、居民点周围控制机动车辆行驶速度,并且禁止鸣笛。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的运输车辆,其噪声符合《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16170-1996) 等。 施工、爆破噪声控制 施工中通过一次起爆的总导爆索量、总炸药量和起爆方式,降低振动及噪声,控制爆破抛头方向,避免正面爆破噪声指向敏感点。 严格控制爆破时间,非爆破时间禁止爆破,爆破时间宜选择早上7:00~7:30、下午17:00~17:30,以保障施工区及其周围地区居民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爆破时间应事先告知周围居民。 优先采用先进爆破技术,如采用微差松动爆破可降低噪声3~10dB。 设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 在施工现场设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与监督管理部门联网,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做好噪声监测工作,防止因施工造成扰民情况发生,确保施工阶段的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传播途径控制 a) 潜孔钻、风钻、炸药爆破等强噪声源,由于其声级较大,对这类加工场建立隔声屏障。 b) 空压机等噪声值较高的施工机械尽量设置在室内或洞内作业。 c) 施工期可在各声环境保护目标靠向施工场地一侧设置隔声屏障,以降低噪声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利用工程区自然地形条件(如山丘、土坡、围墙等)降低噪声影响。 四、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高峰期施工人数300人,以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kg计算,高峰期产生生活垃圾0.3t/d,施工期36个月,垃圾产生量约270t。在各施工区以及生活营地建立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在施工区设置24个垃圾桶。为保证施工区环境卫生状况,环境卫生应实行早、中、晚三次清扫;生活垃圾应做到一日一清。生活垃圾应尽量分类堆放,以方便清运和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沿线当地环卫部门妥善处理( (略) 台儿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处置或 (略) 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置),故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施工期建筑垃圾和生产废料处置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弃渣85.8万m3,本项目不设置弃土场,多余弃方将 (略) 双塘街道办事处冲溪槽渣土填 (略) 武陵山区食药仓储冷链物流中心项目二期,弃方产生应及时转运,避免弃方临时堆存情况发生。施工期间应按水土保持要求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经采取措施后,弃土弃渣对环境影响降到最小。 对于建筑垃圾,加强施工管理,避免因工程质量原因返工或管理不善而造成材料浪费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推广新的施工技术,减少在运输、储存和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导致的建筑垃圾。对于已经产生的建筑垃圾,实现废物减量化;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可首先考虑综合利用,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合理处置并采取覆土压实平整措施,有条件的要进行绿化。 工程结束后,拆除施工区的临建设施,对混凝土拌和系统、施工机械停放场、块石备料场、综合仓库等施工用地,及时进行场地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及各种杂物,对其周围的生活垃圾、简易厕所、污水坑必须清理平整,并用石炭酸、生石灰进行消毒,作好施工迹地恢复工作。各施工承包商安排专人负责生产废料的收集,废铁、废钢筋、废木碎块等堆放在指定的位置,严禁乱堆乱放;废棉纱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运行期: 一、水环境保护措施 1、地表水保护措施 输水渠道保护措施。加强灌区输水渠道水质保护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不得在渠道内淘洗、抛弃有毒有害和污秽物品,防止居民生产生活对沿渠水质污染。同时,将渠系工程沿线加以保护,严禁在渠系工程沿线堆放垃圾,兴办工业企业与排放工业废水,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质的人为活动。采取人工绿化带对输水渠进行防护,控制渠道两侧水土流失及坡面水力侵蚀,截留、净化渠道两侧的漫流和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保证灌渠输水的水质安全。 受水区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a) 农业灌溉回归水污染防治措施 1) 调整农业结构 结合生态农村建设,推动生态农业发展,调整农业布局及农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无公害蔬菜、水果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高效农业;积极推进绿色农业基地的建设,使用易降解农地膜和强化废弃膜回收综合利用,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 2) 合理布局土地利用方式 合理布局土地利用方式,在重点保护区种植施用化肥农药少、污染轻的农作物。推广种植施用化肥农药较少、污染较轻的农作物,限制种植施用化肥农药较多、污染较为严重的农作物,尽量利用土地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作用来减少退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另外,本工程实施后,灌区退水对灌区受纳水体的水质和水功能区有一定的影响。建议选取河口或河段间静水区域改造为生态沟渠,滨水区种植水生植物、岸坡区种植林草缓冲带,实现水质的生态修复和净化。 3) 研究推广科学灌溉模式 研究推广高效环保型灌溉排水模式,以防止和减少化肥、农药等对地表水体污染。农业灌溉要改变粗放的灌水方式,变灌溉农田为灌溉作物,变灌溉土壤为灌溉作物根部,根据作物生长状况,适时适量的进行灌溉。积极推广微灌、渗灌等节水型灌溉工程,达到节水,保土保肥,环保高效的目的。有研究成果表明,采用节水灌溉面源污染将减少70~90%。 4)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继续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替代行动,积极发展绿肥,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化肥投入强度。加强植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大力推行绿色防控,加快植物源农药和肥料的研发应用步伐。对农林病虫害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推进畜禽粪污及养殖池塘塘底底泥资源化利用,鼓励种养结合、农林结合,推动畜禽粪污、养殖池塘底泥肥料化利用。 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工程,依据灌区耕地土壤类型,可分别在每种土壤类型设置一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工程,待成熟后可推广到整个灌区。 5) 加强水土流失防治 灌区水质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面源污染负荷量的大小,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防止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坡面治理工程及林草措施。 坡面治理工程主要布设在坡度较缓、土层较厚的坡耕地上,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布设配套蓄水池窖、沉沙池、排灌沟渠、植物篱等坡面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包括经济林果、水土保持林和种草措施,经济林果措施应选种优良品种,建立和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供、销系统;水土保持林主要布设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沟坡、沟底及退耕的陡坡耕荒山荒坡上;人工种草主要布设在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退耕地或荒坡上。 6) 加强灌溉回归水受纳水体水质监测 加强对灌区灌溉回归水受纳水体水质的监测,汇入到峒河流域较为敏感的受纳水体设置监测断面,及时监测水质变化,以便更好的保护受纳水体水质。 b) 城镇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1)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要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布局,污水处理设施要与供水、用水、节水与污水回用统筹考虑,根据当地特点合理确定设计标准,选择处理工艺。在建、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并配套建设污泥处理设施。目前暂未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各级乡镇根据相关规划及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 2) 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 目前, (略) 管网建设较为滞后,废污水收集率较低。因此,需贯彻落实“厂网并重,管网优先”的原则,大力进行排水管网改造与建设,确保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要 (略) 水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效率。 3)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与排污监管 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城镇必须加大污水处理费的收缴力度,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切实发挥效益。污水处理厂应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实现污水处理厂排污的实时、动态、全面的监督与管理。 同时,在受水区积极推行节水措施,加大中水回用力度,改革水费制度,调整水费标准,完善各种用水管理规章制度,运用经济、技术和法律手段鼓励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c) 城镇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进行工业布局,集中控制污染源 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略) 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能够支撑和带动本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建大项目。充分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在优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规模化集约经营。控制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的建设,取缔、关停一些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污染严重的小企业。 2)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废水循环利用 以生态工业体系的构建为核心,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企业。制定实施鼓励源头减量、资源再利用的政策,推动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3) 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 在工业企业内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实现污染从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加速治理和监控现有污染源,并限期治理。控制新建污染项目,确保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总量指标之内。 d) 农村人畜污水污染防治措施 1)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略)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特点, (略) 编制了《 (略)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其中“近期目标(2020-2025年):至2025年,110个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包括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达到61个,行政村覆盖率不低于55%;建有生活污水治理(包括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农户覆盖率不低于28%;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按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665-2019) 要求执行,达标率不低于75%。远期目标(至2030年):至203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建有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包括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建有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包括资源化利用)的农户比例不低于80%。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按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665-2019) 要求执行,达标率达到100%。” 2) 加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管理力度,提高村落垃圾收集转运能力,建立政府补贴、农户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同时,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就地源头分类减量,巩固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乡)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自然村增设垃圾桶,行政村增设大型垃圾箱,乡镇增设转运站,后期处置焚烧,配备足量的专业转运车辆和清洁运输人员。 3) 减少农村人畜生活污染物排放 以生态文明村为综合创建载体,动员农民广泛参与,提高农村人畜生活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通过新闻媒体、会议、板报等多种方式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农民了解生活垃圾乱堆、生活污水乱排、农药过量使用及畜禽养殖污染对饮用水安全等环境卫生的威胁和危害,提高百姓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使广大农民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农村人畜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4) 建设湿地生态工程治理农村人畜污水 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自有的降解污染物、净化污水的能力,开展“绿色治污”,治理农村人畜污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管理机构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定员3人,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小,可采用一体化设备进行处理,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标准,处理后回用于管理区绿化,主要依托大兴寨水库工程废水处理设施。 2、地下水保护措施 a) 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优化耕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采取间种、套种、立体种植等农耕农艺措施;水稻前期采取旱育秧、免耕、免泡田,灌溉期采取“薄、浅、湿、晒”的浅水勤灌的灌溉模式,旱作物广泛推广行之有效易于推广的灌溉技术,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如蔬菜、经果)采用喷灌和软管浇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灌区退水量,减轻灌区退水对受水区地下水质的影响。 b) 应严格执行《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在水源地附近及其上游区应严格限制使用剧毒农药,城镇及村庄分布区及其周围应限制使用剧毒农药,以保护地下水水质,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c) 在化肥和农药运输和储存过程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对化肥和农药的储存仓库进行防渗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翻车事故,造成化肥和农药污染地表土层、水体,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对地表土层、水体进行应急处理,尽可能地防止污染物随降雨入渗进入地下水体。 二、固废污染防治污染措施 运行期灌区管理科定员3人,依托水库管理处设置的垃圾桶,生活垃圾经统一收集后运至 (略) 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置。 三、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源头控制措施 a) 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水环境保护措施和固体废物处置措施,避免废污水超标排放、固体废物任意丢弃或堆放污染工程周边土壤环境。 b) 对工程区内耕地、园地、林地地块进行表土剥离,并运往表土堆存场集中堆置防护,用于后期植被恢复。 c) 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机械设备油类的跑、冒、滴、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d) 运行期地方政府应需加强灌区及受水区环境管理,确保灌区以及受水区地表水体良好的水质,避免因水质污染进而造成土壤的酸化、碱化和盐化现象。 e) 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和优化复种系数,保护土壤肥力,积极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尽量减少化肥施用过量或不当造成土壤板结和肥力退化。 f) 加大农业塑料薄膜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减少“白色污染”源头;推广使用生物降解膜或“双降膜”,替代难降解的农膜,降低对土壤理化性能的破坏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禁止农用薄膜及育秧塑具等废弃丢弃农田中。 g) 指导灌溉用水计划,实现优化管理,科学调度。保持水利工程完好,及时维修保养灌溉设施,提高用水效率,节水灌溉。 h) 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 过程防控措施 a) 运行期加强灌区及受水区水环境管理,确保灌区及受水区地表水体水质良好,避免水质污染进而造成土壤酸化、碱化和盐化现象。 b) 因潜育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潜在肥力较高,但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比较缺乏,应合理施肥,协调土壤养分,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促进禾苗生长。对衬砌受破坏及渗漏较严重的渠段,及时整修并进行防渗处理。 c) 对土壤盐化及沼泽化进行跟踪监测计划、建立跟踪监测制度,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并明确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及执行标准。对于排水排盐措施,可通过设置暗管进行排水排盐,配合种植盐分吸收植物改良土壤;对于降低地下水位措施,可适当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水位。 |
公共参与情况 |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相关要求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意见。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