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能镶黄旗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深能镶黄旗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标题:深能镶黄旗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 |||
索引号:*06H/2023-00008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生态环境局 | 信息分类:生态环境 \ 其他 | ||
概述:深能镶黄旗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 |||
成文日期:2023-07-14 15:33:23 | 公开日期:2023-07-14 15:33:23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有效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以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公示日期: 2023年7月14日
联系电话:(传真):0479-*
通讯地址: 镶黄旗政务服务中心
邮编: *
项目名称:深能镶黄旗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
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查布嘎查内ong>nt>
建设单位:深能智汇(镶黄旗) (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内蒙古青杉 (略)
项目概况:深能镶黄旗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查布嘎查内,项目总投资6031万元,环保投资139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30%,规划容量为10MW,拟安装2台单机容量5.0MW风电机组,建设一座升压变电站;风电机组以1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升压变电站的35kv母线。场内35kV集电线路采用电缆直埋敷设的设计方式,路径总长为1.173km。
施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措施
1.1态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1)施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放置区域优先选择对生态影响小,周边无环境敏感目标,场地布置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合理布局,优化施工,既少占草地,又方便施工。
(2)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施工道路选择优先利用场地内现有道路,不得乱压乱占;施工作业过程严格控制作业区域,减少不必要的碾压和破坏。
(3)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固废堆放严格管理,不允许将工程临时废渣随处乱排。
(4)施工营区等临时建筑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
(5)基础、电缆沟等开挖时,表土剥离单独堆放,用于施工结束后的回填及生态恢复;表土堆场采取临时防护措施:设土袋挡护、拍实、表层覆盖草垫或苫盖纤维布等其它覆盖物。
(6)对于的确需要在坡度较大地区放置风机的区域,施工时应及时在坡脚处设置草袋挡土墙挡护或坡面种植草本植物等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7)凡因风电场施工破坏植被而造成裸露的土地(包括风场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
(8)本工程施工期挖方量为13448.42m3,填方量为10291.54m3,剩余土石方3156.88m3,用于平整临建场地,故无外排土石方。
1.2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
项目施工结束后,项目临时占地应采取覆土及植被恢复措施。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等临时工程选址的环保要求如下:
(1)施工生产生活区应尽可能布设在风场用地范围较为固定位置,做到便捷施工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临时性用地,避免更大范围的破坏地表植被。
(2)施工道路应尽量利用原有乡间旧路,施工运输车辆按照指定运输道路行驶(避让居民点),禁止*意碾压草场;同时注意做好路面洒水等防尘工作,减少扬尘影响。临时用地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恢复土地原来的功能。
(3)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其面积不应大于设计给定的面积,禁止随意的超标占地。
(4)根据工程区域地质条件及施工布置,统筹规划,尽量节约用地,合理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尽可能实现永临结合。
(5)项目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迹地恢复,施工道路恢复原地貌。在植被恢复措施中,建议选择当地容易恢复的常见种或优势种进行植被恢复。
根据工程特点,各施工场地的主要恢复补偿措施如下:
①场内道路:施工结束后对道路两侧的裸露地撒播草籽绿化。
②风机塔和吊装平台: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恢复施工迹地、平整场地,并结合场地原土地利用情况撒播草籽绿化。
③集电线路:电缆沟施工及时填埋、平整,恢复施工迹地,结合原土地利用情况恢复植被,以播草籽为主。
④施工营地:施工结束后清理恢复施工迹地、平整土地,根据立地条件,种植撒播草籽恢复。
此外,评价要求严格控制施工和作业范围,减少地表植被破坏。
1.3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1)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施工管理,认真搞好施工组织设计,将施工措施计划做深做细,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大风和雨天施工;尽可能地缩短疏松地面、坡面的裸露时间。
(3)随时采取雨季临时防护措施,以减少土壤的流失。
(4)优化施工布置,严格控制施工和作业范围;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和控制施工机械要按照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进行作业,不得乱占土地,施工机械、土石及其它建筑材料不得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5)施工期应限制施工区域,限制人的活动范围,所有车辆按选定的道路走“一”字型作业法,走同一车辙,避免加开新路,尽可能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6)施工期间要求尽量做到挖填同步,确需临时堆置的场地四周采取土袋防护以及苫盖措施,并对施工区扰动地表采取碾压、洒水等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场地进行平整和恢复植被。
1.4表层土壤保护措施
场地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前进行表土剥离,堆置在场区空地,用于场区绿化覆土。
(1)风机基础、电缆沟剥离表土及回填土临时防护措施
风机基础、电缆沟回填土方临时存储于基坑周边,由于剥离表土及回填土结构松散,易受到风蚀及水蚀侵害。设计在临时堆土的裸露面采用密目网苫盖。风机基础、电缆沟施工完毕后土方及表土及时回填。
(2)进场道路路基两侧剥离表土临时防护措施
场平前剥离表土堆存于路基一侧施工区,施工结束后覆土恢复植被。设计在临时堆土的裸露面采用密目网苫盖。
(3)电缆沟开挖时将开挖土堆置在电缆沟两侧,表土和心土两侧堆放。回填时,先填新土,后填表土,使表土能回填在地表,利于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
2.声环境保护措施
为确保施工期间场界噪声能够达标排放,本环评要求将卷扬机、压缩机等高噪声设备远离施工场界布置,同时要求限制夜间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但施工期生活营地布置在生产区附近,故施工噪声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不利影响。为最大限度地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期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制定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安排在日间,禁止夜间施工。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噪声级过高。
(3)降低设备声级,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从根本上降低源强;同时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减少运行噪声。
(4)风电场建设期间,施工道路新增车辆约为10~20辆/天,车辆增多可能会对周边的居民造成影响。本工程施工现场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
按照表4-2预测值距离运输车辆20m处噪声值为64.5dB(A),距离50m 处噪声值为54.9dB(A),距离150m处噪声值为44.8dB(A),因此施工期施工临时道路车辆运输对风电场区内居民影响较小,为了减小对居民的噪声影响,要求施工车辆在路过村庄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以减少对村庄的影响,夜间不允许运输,以防噪声扰民。待施工期结束,施工交通噪声也随之结束。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未完工场地、堆场、进出工地车辆等敞开源的粉尘污染和动力机械、运输车辆排放的燃油尾气,其中以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1)施工扬尘
引起道路扬尘的因素较多,主要与车辆行驶速度、风速、路面积尘量和路面积尘湿度有关,其中风速和尘粒特性还直接影响到扬尘的传输距离。通过对路面洒水,可有效抑制起尘量。
施工单位对运送土方车辆采取洒水和篷布遮盖,减缓对运输道路沿线的空气污染。施工期结束后,交通粉尘浓度大幅降低。对当地大气影响不大。
堆放的材料四周设挡墙,并定期洒水抑尘;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要用篷布苫盖,以防物料飞扬。对运送砂石料的车辆限制超载,不得沿途洒漏;粉状材料罐装或袋装。水泥、石灰等材料运输禁止超载,并苫盖篷布。
(2)车辆及机械尾气污染
运输车辆及部分施工机械作业时因燃油会排出含CO、NOx等污染物的废气,由于废气排放量小,故主要影响施工区内局部的环境空气。本环评要求施工单位选择符合相关环保标准要求的施工机械进行作业,并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保养,以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作业状态,从而减少施工机械的环境污染影响。
4.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砂石料加工废水、施工车辆清洗废水经收集、沉砂、澄清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2)对于混凝土养护所需用水采用罐车运送,养护方法为先用吸水材料覆盖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洒水,根据吸收和蒸发情况,适时补充。在养护过程中,大部分养护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被蒸发,不会因养护水漫流而污染周围环境。
(3)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防渗旱厕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肥。
(4)落实文明施工原则,不乱排施工废水。
做好上述环保措施的基础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开挖的土石方、废弃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场区内临时垃圾箱收集后,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生活垃圾容易产生污染,滋生蚊蝇,污染周围环境。施工过程中,应将施工人员生活区、材料堆放场尽量设置在一定范围内,生活垃圾必须做到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及施工期余土虽属一般固体废弃物,但长期堆放会因扬尘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场区内的建筑施工、运营和景观。及时将建筑拉运至相关部门指定地点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施工期余土用于平整施工检修道路低洼处,便于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生活垃圾运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对周围环境无影响。
6.恢复措施
本工程的建设会造成该地区生物量一定程度的减少,因此工程建设及运行期要采取一定的生态保护措施,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植被恢复。升压变电站周围的植被恢复除考虑路基防护、水土保持外,还应适当考虑景观及环保作用,使水保、绿化、美化、环保有机结合为一体。对占用草地、灌木林地及其他草地进行植被恢复。在“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下,树种、草种应以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草种为主,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把剥离的表层熟土回覆至周围的植被恢复区内,用作施工区植被恢复。在植被恢复期,树种、草种的选择应以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草种为主,并通过建立外来物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加强外来物种引进的监管工作等来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本地物种。
在植被恢复时注意的技术要点:①选择适宜的草种;②根据不同的植被类型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措施:植被恢复应针对不同植被类型生境的水分条件,主要依靠优势生活型植物种类,进行灌草不同生活型植物类型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植被与生境水分条件的群落生态关系,方能达到成功的目的。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动物保护措施
考虑风电项目的影响特征,对运行期鸟类保护提出特殊要求:
i风电场除必要的照明外,减少夜间灯光投射,减少对兽类惊扰影响;
ii加强员工保护野生动物教育,防火、禁猎,保护风电场周边林地、灌丛、草丛等植被,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此外,在环境管理方面,风场管理部门应对员工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使他们自觉爱护鸟类,禁止他们借助灯光捕捉候鸟;同时为了避免在风电场吸引其他啮齿目动物的到来,应该通过控制鸟类食物来源也可以减少鸟类的死亡率;发现异常鸟撞事件后要及时报告给鸟类监测部门,建议改用亚光涂料为主,片尖部橙红色可警示鸟类避让。此外,建议对风电场进行不少于1年的鸟类死亡率监测。在恶劣天气期间(大风、大雾天)派专人巡视风场,遇到有撞击受伤的鸟类要及时送至周边临近的鸟类观测站,由鸟类观测站人员进行紧急救助。
植被保护措施
在项目运行期间,要坚持利用与管护相结合的原则,经常检查,保证环保措施发挥应有效应。
i完善施工期未实施到位的植被保护措施及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区内(除永久占地)植被覆盖率和成活率。
ii项目运行期可能存在主体工程(风电机组等)的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存在周边植被被占压破坏等情况,因此,需对破坏后植被进行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加剧。
iii保证主体工程完成后生态恢复费用的落实和兑现。
③光影防护措施
经预测可知,本项目风机光影影响防护距离为797.47m,环评最终保守确定将每台风机798m范围作为项目噪声防护区。风机798m范围无敏感点。环评要求防护距离内禁止新建学校,新建、迁建居民点, (略) 等环境敏感点。
④噪声及光影联合防护区设置
项目风机光影影响为以风机798m作为本工程的光影影响防护区,噪声防护距离为风机周边200m范围。因此环评要求以每台风机为圆心,东西向为轴,轴以798m为半径画半圆,为光影防护区,并同时为本工程的噪声光影联合防护区,防护范围内不得新建村庄及迁入居民。
2.声环境保护措施
(1)风电机组噪声
建议建设单位采取选用低噪声风机及检修道路两侧绿化等措施,以减小风机产生的噪声影响。由预测结果可知,风力发电机组噪声评价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并且经预测得知距离风机500m处(地面水平距离)的噪声影响值为44.03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标准要求。
(2)道路运输噪声
项目运行后车辆及车次很少,噪声影响范围较小,因此道路运输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3.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正常情况下本项目的固体废物风电机组检修产生的维修垃圾,事故状态下发生箱变油泄漏事故时产生废油。均属于危险废物。
本项目采用直驱式电机,直驱式电机的特点就是不使用传统润滑油,不更换润滑油,设备检修和维护均有风机设备厂家负责。由风机设备厂家负责更换配件、检修。由风机厂家更换人员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收集、储存和运输执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转移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令第23号)。箱式变压器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进入箱变下设置的油挡,底部按照要求做防渗漏处理,有效容积2m3。防渗事故池的防渗程度需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防渗要求,即“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防渗系数≤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发生事故后,危险废物收集、储存和运输执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转移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令第23号)。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收集、贮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置。
本项目升压变电站内危废暂存间占地面积为5m2,可以满足项目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和废润滑油以及含油抹布等危险废物的储存。危废暂存间防渗、防风、防雨、防流失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严禁建设单位随意排放焚烧,项目对产生的危险废物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运联单制度执行,主要要求如下:
①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②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
③必须有泄露液体收集装置;
④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
⑤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10cm/s)+2m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⑥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都必须按GB15562.2 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
危废间独立密闭,上锁进行防盗,分别在各个区顶部各安装一套防爆照明设施,照明亮度不低于国家相关标准,设置监控设备1套。
综上所述,本项目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合理可行,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置,避免二次污染。
5.环境风险保护措施
(1)泄露防护措施:
本工程在每台箱式变压器底设置事故油池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满足事故状态下废变压器油的容量。一旦发生泄漏,废变压器油进入事故油池。评价要求危险废物收集、储存和运输执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转移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令第23 号)。
此外,箱式变压器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进入箱变下设置的油挡,底部按照要求做防渗漏处理,有效容积2m3。防渗事故池的防渗程度需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防渗要求,即“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防渗系数≤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2)火灾爆炸事故防护措施:
项目场区内配备相应数量的灭火设备(器具)进行灭火,并在可能发生起火的部位、部件、电气成套设备等处设置感温感烟探测器,火灾探测器具有报警功能,报警信号可接入风机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监测。并能在高限报警的同时启动专用的灭火装置及时扑灭起火部位。消防车沿风场内道路可到达箱式变电站及塔筒附近进行灭火。
(3)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及时备案
①为防范和减缓本项目环境风险,在事故状态下能够应急处置,建设单位必须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②应急预案应提交所在地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涉及相关部门职能或者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③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强演练,确实事故状态下,及时控制危险区,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争取社会救援,保证应急救援所需经费以及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结果的上报。
④救援工作结束后,对事故进行分析处理,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整理事故档案。
6.监测计划
本项目的环境监测工作委托有资质单位监测定期进行监测。根据有关监测技术规范,结合本项目的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特点,本项目监测分为噪声监测和生态调查。本项目污染源监测计划见下表5-1,监测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监测工作按《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表5-1 项目实施后污染源监测计划
类别 | 监测点位置 | 监测因子 | 监测频次 | 排放标准 |
噪声 | 风场厂界 | 等效A声级 | 1次/季度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1类标准 |
表5-2 运营期生态调查计划
监测项目 | 调查点位 | 监测指标 | 监测频次 |
植物群落调查 | 在风场范围内风机分布较为广泛的南部区域设置东西中3个点以及风场北部设置1个监测点 | 区系组成、数量、盖度、高度、多度、生物量等 | 1次/年,主要在每年的生长季 |
动物群落监测-鸟类组成变化 | 鸟类种类、数量 | 每年的4月和10月 | |
生态恢复措施调查 | 植被恢复效果 | 1次/年,主要在每年的生长季 |
标题:深能镶黄旗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 |||
索引号:*06H/2023-00008 | 发文字号:——— | ||
发文机构:生态环境局 | 信息分类:生态环境 \ 其他 | ||
概述:深能镶黄旗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 |||
成文日期:2023-07-14 15:33:23 | 公开日期:2023-07-14 15:33:23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有效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以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公示日期: 2023年7月14日
联系电话:(传真):0479-*
通讯地址: 镶黄旗政务服务中心
邮编: *
项目名称:深能镶黄旗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
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查布嘎查内ong>nt>
建设单位:深能智汇(镶黄旗) (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内蒙古青杉 (略)
项目概况:深能镶黄旗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镇查布嘎查内,项目总投资6031万元,环保投资139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30%,规划容量为10MW,拟安装2台单机容量5.0MW风电机组,建设一座升压变电站;风电机组以1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升压变电站的35kv母线。场内35kV集电线路采用电缆直埋敷设的设计方式,路径总长为1.173km。
施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措施
1.1态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1)施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放置区域优先选择对生态影响小,周边无环境敏感目标,场地布置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合理布局,优化施工,既少占草地,又方便施工。
(2)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施工道路选择优先利用场地内现有道路,不得乱压乱占;施工作业过程严格控制作业区域,减少不必要的碾压和破坏。
(3)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固废堆放严格管理,不允许将工程临时废渣随处乱排。
(4)施工营区等临时建筑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
(5)基础、电缆沟等开挖时,表土剥离单独堆放,用于施工结束后的回填及生态恢复;表土堆场采取临时防护措施:设土袋挡护、拍实、表层覆盖草垫或苫盖纤维布等其它覆盖物。
(6)对于的确需要在坡度较大地区放置风机的区域,施工时应及时在坡脚处设置草袋挡土墙挡护或坡面种植草本植物等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7)凡因风电场施工破坏植被而造成裸露的土地(包括风场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
(8)本工程施工期挖方量为13448.42m3,填方量为10291.54m3,剩余土石方3156.88m3,用于平整临建场地,故无外排土石方。
1.2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
项目施工结束后,项目临时占地应采取覆土及植被恢复措施。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等临时工程选址的环保要求如下:
(1)施工生产生活区应尽可能布设在风场用地范围较为固定位置,做到便捷施工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临时性用地,避免更大范围的破坏地表植被。
(2)施工道路应尽量利用原有乡间旧路,施工运输车辆按照指定运输道路行驶(避让居民点),禁止*意碾压草场;同时注意做好路面洒水等防尘工作,减少扬尘影响。临时用地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恢复土地原来的功能。
(3)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其面积不应大于设计给定的面积,禁止随意的超标占地。
(4)根据工程区域地质条件及施工布置,统筹规划,尽量节约用地,合理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尽可能实现永临结合。
(5)项目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迹地恢复,施工道路恢复原地貌。在植被恢复措施中,建议选择当地容易恢复的常见种或优势种进行植被恢复。
根据工程特点,各施工场地的主要恢复补偿措施如下:
①场内道路:施工结束后对道路两侧的裸露地撒播草籽绿化。
②风机塔和吊装平台: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恢复施工迹地、平整场地,并结合场地原土地利用情况撒播草籽绿化。
③集电线路:电缆沟施工及时填埋、平整,恢复施工迹地,结合原土地利用情况恢复植被,以播草籽为主。
④施工营地:施工结束后清理恢复施工迹地、平整土地,根据立地条件,种植撒播草籽恢复。
此外,评价要求严格控制施工和作业范围,减少地表植被破坏。
1.3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1)科学规划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施工管理,认真搞好施工组织设计,将施工措施计划做深做细,尽量减少临时工程占地,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大风和雨天施工;尽可能地缩短疏松地面、坡面的裸露时间。
(3)随时采取雨季临时防护措施,以减少土壤的流失。
(4)优化施工布置,严格控制施工和作业范围;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和控制施工机械要按照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进行作业,不得乱占土地,施工机械、土石及其它建筑材料不得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5)施工期应限制施工区域,限制人的活动范围,所有车辆按选定的道路走“一”字型作业法,走同一车辙,避免加开新路,尽可能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6)施工期间要求尽量做到挖填同步,确需临时堆置的场地四周采取土袋防护以及苫盖措施,并对施工区扰动地表采取碾压、洒水等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场地进行平整和恢复植被。
1.4表层土壤保护措施
场地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前进行表土剥离,堆置在场区空地,用于场区绿化覆土。
(1)风机基础、电缆沟剥离表土及回填土临时防护措施
风机基础、电缆沟回填土方临时存储于基坑周边,由于剥离表土及回填土结构松散,易受到风蚀及水蚀侵害。设计在临时堆土的裸露面采用密目网苫盖。风机基础、电缆沟施工完毕后土方及表土及时回填。
(2)进场道路路基两侧剥离表土临时防护措施
场平前剥离表土堆存于路基一侧施工区,施工结束后覆土恢复植被。设计在临时堆土的裸露面采用密目网苫盖。
(3)电缆沟开挖时将开挖土堆置在电缆沟两侧,表土和心土两侧堆放。回填时,先填新土,后填表土,使表土能回填在地表,利于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
2.声环境保护措施
为确保施工期间场界噪声能够达标排放,本环评要求将卷扬机、压缩机等高噪声设备远离施工场界布置,同时要求限制夜间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但施工期生活营地布置在生产区附近,故施工噪声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不利影响。为最大限度地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期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制定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安排在日间,禁止夜间施工。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噪声级过高。
(3)降低设备声级,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从根本上降低源强;同时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减少运行噪声。
(4)风电场建设期间,施工道路新增车辆约为10~20辆/天,车辆增多可能会对周边的居民造成影响。本工程施工现场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
按照表4-2预测值距离运输车辆20m处噪声值为64.5dB(A),距离50m 处噪声值为54.9dB(A),距离150m处噪声值为44.8dB(A),因此施工期施工临时道路车辆运输对风电场区内居民影响较小,为了减小对居民的噪声影响,要求施工车辆在路过村庄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以减少对村庄的影响,夜间不允许运输,以防噪声扰民。待施工期结束,施工交通噪声也随之结束。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未完工场地、堆场、进出工地车辆等敞开源的粉尘污染和动力机械、运输车辆排放的燃油尾气,其中以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1)施工扬尘
引起道路扬尘的因素较多,主要与车辆行驶速度、风速、路面积尘量和路面积尘湿度有关,其中风速和尘粒特性还直接影响到扬尘的传输距离。通过对路面洒水,可有效抑制起尘量。
施工单位对运送土方车辆采取洒水和篷布遮盖,减缓对运输道路沿线的空气污染。施工期结束后,交通粉尘浓度大幅降低。对当地大气影响不大。
堆放的材料四周设挡墙,并定期洒水抑尘;运送散装含尘物料的车辆,要用篷布苫盖,以防物料飞扬。对运送砂石料的车辆限制超载,不得沿途洒漏;粉状材料罐装或袋装。水泥、石灰等材料运输禁止超载,并苫盖篷布。
(2)车辆及机械尾气污染
运输车辆及部分施工机械作业时因燃油会排出含CO、NOx等污染物的废气,由于废气排放量小,故主要影响施工区内局部的环境空气。本环评要求施工单位选择符合相关环保标准要求的施工机械进行作业,并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保养,以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作业状态,从而减少施工机械的环境污染影响。
4.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砂石料加工废水、施工车辆清洗废水经收集、沉砂、澄清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2)对于混凝土养护所需用水采用罐车运送,养护方法为先用吸水材料覆盖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洒水,根据吸收和蒸发情况,适时补充。在养护过程中,大部分养护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被蒸发,不会因养护水漫流而污染周围环境。
(3)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防渗旱厕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肥。
(4)落实文明施工原则,不乱排施工废水。
做好上述环保措施的基础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开挖的土石方、废弃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场区内临时垃圾箱收集后,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生活垃圾容易产生污染,滋生蚊蝇,污染周围环境。施工过程中,应将施工人员生活区、材料堆放场尽量设置在一定范围内,生活垃圾必须做到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及施工期余土虽属一般固体废弃物,但长期堆放会因扬尘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场区内的建筑施工、运营和景观。及时将建筑拉运至相关部门指定地点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施工期余土用于平整施工检修道路低洼处,便于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生活垃圾运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对周围环境无影响。
6.恢复措施
本工程的建设会造成该地区生物量一定程度的减少,因此工程建设及运行期要采取一定的生态保护措施,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植被恢复。升压变电站周围的植被恢复除考虑路基防护、水土保持外,还应适当考虑景观及环保作用,使水保、绿化、美化、环保有机结合为一体。对占用草地、灌木林地及其他草地进行植被恢复。在“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下,树种、草种应以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草种为主,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把剥离的表层熟土回覆至周围的植被恢复区内,用作施工区植被恢复。在植被恢复期,树种、草种的选择应以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草种为主,并通过建立外来物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加强外来物种引进的监管工作等来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本地物种。
在植被恢复时注意的技术要点:①选择适宜的草种;②根据不同的植被类型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措施:植被恢复应针对不同植被类型生境的水分条件,主要依靠优势生活型植物种类,进行灌草不同生活型植物类型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植被与生境水分条件的群落生态关系,方能达到成功的目的。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动物保护措施
考虑风电项目的影响特征,对运行期鸟类保护提出特殊要求:
i风电场除必要的照明外,减少夜间灯光投射,减少对兽类惊扰影响;
ii加强员工保护野生动物教育,防火、禁猎,保护风电场周边林地、灌丛、草丛等植被,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此外,在环境管理方面,风场管理部门应对员工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使他们自觉爱护鸟类,禁止他们借助灯光捕捉候鸟;同时为了避免在风电场吸引其他啮齿目动物的到来,应该通过控制鸟类食物来源也可以减少鸟类的死亡率;发现异常鸟撞事件后要及时报告给鸟类监测部门,建议改用亚光涂料为主,片尖部橙红色可警示鸟类避让。此外,建议对风电场进行不少于1年的鸟类死亡率监测。在恶劣天气期间(大风、大雾天)派专人巡视风场,遇到有撞击受伤的鸟类要及时送至周边临近的鸟类观测站,由鸟类观测站人员进行紧急救助。
植被保护措施
在项目运行期间,要坚持利用与管护相结合的原则,经常检查,保证环保措施发挥应有效应。
i完善施工期未实施到位的植被保护措施及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区内(除永久占地)植被覆盖率和成活率。
ii项目运行期可能存在主体工程(风电机组等)的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存在周边植被被占压破坏等情况,因此,需对破坏后植被进行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加剧。
iii保证主体工程完成后生态恢复费用的落实和兑现。
③光影防护措施
经预测可知,本项目风机光影影响防护距离为797.47m,环评最终保守确定将每台风机798m范围作为项目噪声防护区。风机798m范围无敏感点。环评要求防护距离内禁止新建学校,新建、迁建居民点, (略) 等环境敏感点。
④噪声及光影联合防护区设置
项目风机光影影响为以风机798m作为本工程的光影影响防护区,噪声防护距离为风机周边200m范围。因此环评要求以每台风机为圆心,东西向为轴,轴以798m为半径画半圆,为光影防护区,并同时为本工程的噪声光影联合防护区,防护范围内不得新建村庄及迁入居民。
2.声环境保护措施
(1)风电机组噪声
建议建设单位采取选用低噪声风机及检修道路两侧绿化等措施,以减小风机产生的噪声影响。由预测结果可知,风力发电机组噪声评价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并且经预测得知距离风机500m处(地面水平距离)的噪声影响值为44.03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标准要求。
(2)道路运输噪声
项目运行后车辆及车次很少,噪声影响范围较小,因此道路运输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3.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正常情况下本项目的固体废物风电机组检修产生的维修垃圾,事故状态下发生箱变油泄漏事故时产生废油。均属于危险废物。
本项目采用直驱式电机,直驱式电机的特点就是不使用传统润滑油,不更换润滑油,设备检修和维护均有风机设备厂家负责。由风机设备厂家负责更换配件、检修。由风机厂家更换人员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收集、储存和运输执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转移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令第23号)。箱式变压器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进入箱变下设置的油挡,底部按照要求做防渗漏处理,有效容积2m3。防渗事故池的防渗程度需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防渗要求,即“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防渗系数≤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发生事故后,危险废物收集、储存和运输执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转移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令第23号)。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收集、贮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置。
本项目升压变电站内危废暂存间占地面积为5m2,可以满足项目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和废润滑油以及含油抹布等危险废物的储存。危废暂存间防渗、防风、防雨、防流失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严禁建设单位随意排放焚烧,项目对产生的危险废物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运联单制度执行,主要要求如下:
①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②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
③必须有泄露液体收集装置;
④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
⑤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10cm/s)+2mm厚高密度聚*烯(或至少2mm 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⑥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都必须按GB15562.2 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
危废间独立密闭,上锁进行防盗,分别在各个区顶部各安装一套防爆照明设施,照明亮度不低于国家相关标准,设置监控设备1套。
综上所述,本项目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合理可行,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置,避免二次污染。
5.环境风险保护措施
(1)泄露防护措施:
本工程在每台箱式变压器底设置事故油池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满足事故状态下废变压器油的容量。一旦发生泄漏,废变压器油进入事故油池。评价要求危险废物收集、储存和运输执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转移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令第23 号)。
此外,箱式变压器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进入箱变下设置的油挡,底部按照要求做防渗漏处理,有效容积2m3。防渗事故池的防渗程度需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防渗要求,即“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防渗系数≤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2)火灾爆炸事故防护措施:
项目场区内配备相应数量的灭火设备(器具)进行灭火,并在可能发生起火的部位、部件、电气成套设备等处设置感温感烟探测器,火灾探测器具有报警功能,报警信号可接入风机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监测。并能在高限报警的同时启动专用的灭火装置及时扑灭起火部位。消防车沿风场内道路可到达箱式变电站及塔筒附近进行灭火。
(3)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及时备案
①为防范和减缓本项目环境风险,在事故状态下能够应急处置,建设单位必须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②应急预案应提交所在地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涉及相关部门职能或者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③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强演练,确实事故状态下,及时控制危险区,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争取社会救援,保证应急救援所需经费以及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结果的上报。
④救援工作结束后,对事故进行分析处理,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整理事故档案。
6.监测计划
本项目的环境监测工作委托有资质单位监测定期进行监测。根据有关监测技术规范,结合本项目的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特点,本项目监测分为噪声监测和生态调查。本项目污染源监测计划见下表5-1,监测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监测工作按《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表5-1 项目实施后污染源监测计划
类别 | 监测点位置 | 监测因子 | 监测频次 | 排放标准 |
噪声 | 风场厂界 | 等效A声级 | 1次/季度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 1类标准 |
表5-2 运营期生态调查计划
监测项目 | 调查点位 | 监测指标 | 监测频次 |
植物群落调查 | 在风场范围内风机分布较为广泛的南部区域设置东西中3个点以及风场北部设置1个监测点 | 区系组成、数量、盖度、高度、多度、生物量等 | 1次/年,主要在每年的生长季 |
动物群落监测-鸟类组成变化 | 鸟类种类、数量 | 每年的4月和10月 | |
生态恢复措施调查 | 植被恢复效果 | 1次/年,主要在每年的生长季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