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赣江三桥及连接线工程拟审批公示
樟树市赣江三桥及连接线工程拟审批公示
?樟树市赣江三桥及连接线工程拟审批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 (略) 赣江三桥及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8月4日-2023年8月10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5-*
通讯地址: (略) (略) 樟树生态环境局
项目名称 | (略) 赣江三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滨江新城西部 |
建设单位 | (略) 交通运输局 |
环评机构 | (略) 环 (略) |
建设项目概况 | ????建设地点:项目起点与规划G105平交,往北与药都南大道平交,跨赣江、袁河、清宜大道、浙赣铁路、肖江,终点与G533(改线)在G60南侧对接,起点坐标为E115°30′6.732″,N28°0′41.532″,终点坐标为E115°23′50.552″,N28°5′9.932″,路线全长约13.9km,总投资*万元。项目概要:本项目属新建,项目主体工程为路基、路面工程(全长13.9km,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桥梁(桥梁总长7520m/6座,占路线总长的54.1%)、涵洞23道,交叉工程(设有平面交叉2处,立体交叉3处,设置下穿通道2处,人行天桥1处);临时工程为取弃土场(沿线设置取土场4处,弃土场1处)、施工场地(4个施工营地和3个桥梁预制场)、施工便道(全线新建6条施工便道,长度11.38km)、施工便桥(全线新建3条施工便桥,长度共计3km);环保工程为应急事故池、桥面径流收集系统等。 ???项 (略) 政给水管网统一供水, (略) 政供电电网统一供电。 ????本项目总投资为*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960.8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0.54%。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预制场施工废水、桥梁施工废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应集中收集,经化粪池处理后作农肥,严禁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周边水体;预制场施工废水采取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桥梁施工废水中基坑废水采用多级沉淀池处理,机械钻孔过程产生的钻渣,一般由输送管道,送至泥舶船装船后运至岸上指定弃渣点排放。 营运期废水:本工程沿线不设服务区等工程,不产生废水,主要为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径流污水,有水源保护区的水体的桥梁(赣江三桥)桥面径流应避免直接排入水体,桥梁排水设计中通过设置排水管将上述路段径流汇集至岸侧排水边沟,并在排放口经隔油、沉淀后排放至沿线灌溉沟渠或天然排水系统;公路评价范围内涉及赣江、袁河、肖江等地表水体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略) 自来水厂赣江取水口处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沥青烟、施工粉尘、道路扬尘、拆迁粉尘,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施工粉尘、扬尘及道路摊铺沥青烟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桥梁预制件预制场粉尘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排放限值。 营运期废气:项目建成运行后,主要是汽车运行过程中排放的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成比例地增加。 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噪声:施工期噪声由施工作业机械(轮式装载机、平地机、振动式压路机等等)产生,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 营运期噪声:主要来源交通噪声,对预测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目标采取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搬迁或功能置换等措施,项目运营后,公路K2+400~K5+945段红线50m内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限值,红线50m外执行1类标准限值;浙赣铁路两侧35m范围内执行4b类标准限值;公路其他段红线35m内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限值,红线35m外执行2类标准限值。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桥梁钻渣、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应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及施工结束后的及时清运、处置减少影响,一般固体废物贮存过程应满足相应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等环境保护要求。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运输车辆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装载的货物、客车乘客丢弃的物品等。运营阶段,养护工人对公路全线进行养护,对运营车辆、人员沿公路掉落的垃圾进行收集,清扫、集中处理。 5.生态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生态影响:主体工程的路基、路面、桥梁、路线交叉等施工期间路基填方、挖方使沿线征地范围的植被遭到破坏,路基地面裸露时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通过绿化措施、避免措施、避让措施、恢复补偿措施等有效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营运期生态影响:公路行驶产生的噪声、夜间灯光、路面径流对分布于公路两侧一定范围的野生动物会造成影响,总体影响较小。 |
附件:
?樟树市赣江三桥及连接线工程拟审批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 (略) 赣江三桥及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8月4日-2023年8月10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5-*
通讯地址: (略) (略) 樟树生态环境局
项目名称 | (略) 赣江三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滨江新城西部 |
建设单位 | (略) 交通运输局 |
环评机构 | (略) 环 (略) |
建设项目概况 | ????建设地点:项目起点与规划G105平交,往北与药都南大道平交,跨赣江、袁河、清宜大道、浙赣铁路、肖江,终点与G533(改线)在G60南侧对接,起点坐标为E115°30′6.732″,N28°0′41.532″,终点坐标为E115°23′50.552″,N28°5′9.932″,路线全长约13.9km,总投资*万元。项目概要:本项目属新建,项目主体工程为路基、路面工程(全长13.9km,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桥梁(桥梁总长7520m/6座,占路线总长的54.1%)、涵洞23道,交叉工程(设有平面交叉2处,立体交叉3处,设置下穿通道2处,人行天桥1处);临时工程为取弃土场(沿线设置取土场4处,弃土场1处)、施工场地(4个施工营地和3个桥梁预制场)、施工便道(全线新建6条施工便道,长度11.38km)、施工便桥(全线新建3条施工便桥,长度共计3km);环保工程为应急事故池、桥面径流收集系统等。 ???项 (略) 政给水管网统一供水, (略) 政供电电网统一供电。 ????本项目总投资为*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960.8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0.54%。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预制场施工废水、桥梁施工废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应集中收集,经化粪池处理后作农肥,严禁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周边水体;预制场施工废水采取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桥梁施工废水中基坑废水采用多级沉淀池处理,机械钻孔过程产生的钻渣,一般由输送管道,送至泥舶船装船后运至岸上指定弃渣点排放。 营运期废水:本工程沿线不设服务区等工程,不产生废水,主要为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径流污水,有水源保护区的水体的桥梁(赣江三桥)桥面径流应避免直接排入水体,桥梁排水设计中通过设置排水管将上述路段径流汇集至岸侧排水边沟,并在排放口经隔油、沉淀后排放至沿线灌溉沟渠或天然排水系统;公路评价范围内涉及赣江、袁河、肖江等地表水体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略) 自来水厂赣江取水口处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沥青烟、施工粉尘、道路扬尘、拆迁粉尘,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施工粉尘、扬尘及道路摊铺沥青烟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桥梁预制件预制场粉尘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排放限值。 营运期废气:项目建成运行后,主要是汽车运行过程中排放的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成比例地增加。 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噪声:施工期噪声由施工作业机械(轮式装载机、平地机、振动式压路机等等)产生,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 营运期噪声:主要来源交通噪声,对预测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目标采取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搬迁或功能置换等措施,项目运营后,公路K2+400~K5+945段红线50m内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限值,红线50m外执行1类标准限值;浙赣铁路两侧35m范围内执行4b类标准限值;公路其他段红线35m内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限值,红线35m外执行2类标准限值。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桥梁钻渣、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应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及施工结束后的及时清运、处置减少影响,一般固体废物贮存过程应满足相应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等环境保护要求。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运输车辆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装载的货物、客车乘客丢弃的物品等。运营阶段,养护工人对公路全线进行养护,对运营车辆、人员沿公路掉落的垃圾进行收集,清扫、集中处理。 5.生态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生态影响:主体工程的路基、路面、桥梁、路线交叉等施工期间路基填方、挖方使沿线征地范围的植被遭到破坏,路基地面裸露时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通过绿化措施、避免措施、避让措施、恢复补偿措施等有效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营运期生态影响:公路行驶产生的噪声、夜间灯光、路面径流对分布于公路两侧一定范围的野生动物会造成影响,总体影响较小。 |
附件: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