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猫洞来腰鼓风电场建设项目拟审批公示
普定县猫洞来腰鼓风电场建设项目拟审批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普定县猫洞来腰鼓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8月4日-2023年8月10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西秀区迎 (略) 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邮编:*
项目名称 | 普定县猫洞来腰鼓风电场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普定县坪上镇、补郎乡、猴场乡 |
建设单位 | 普定 (略)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略) 安顺环境保 (略) |
项目概况 | 普定县来腰鼓风电场规划场址位 (略) 普定县北部的坪上镇、补朗乡和猴场乡之间一带的山脊顶部,电场工程装机容量为100MW,安装20台单机容量为5.0MW的风电机组,工程配套建设1座110kV升压站,升压站以1回110kV线路出线接至110kV普定变电站,本期在站内新建1台100MVA的主变。风机采用SZ18-*/230机型,主体工程主要为风电机组、箱式变压器、4回35kV架空集电线路、110kV升压站;1回110kV线路接出至大凹变电站;辅助工程主要包括风机吊装平台,场内施工道路等。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严格落实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废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采用商混,不建设混凝土搅拌站;施工场地和道路进行洒水抑尘、砂石料、水泥等散体材料堆放和运输过程通过洒水、蓬布遮挡等措施有效防止扬尘、对设备材料的装卸做到轻拿轻放避免大量产生动力扬尘、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降低施工扬尘的影响。2、施工场地冲洗水及其他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综合回用,不外排;初期雨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渣场淋溶废水通过在6个弃渣场下游平缓位置设置 50m3、50m3、40m3、10m3、45m3、35m3的沉淀池,沉淀后能回用的回用,不可回用的排放;生活污水设置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回用于场内洒水、站场绿化以及周边林草浇灌,不外排。3、施工期间,采用低噪声设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时间,施工噪声通过采取以上等治理措施后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4、施工期间,生活垃圾由业主集中桶装收集及时交由周边乡镇环卫部门统一处置。挖填方按就近原则进行平衡,多余弃土运输至专用弃渣场,弃渣场按要求建设,弃渣场设导排水沟,并按照水土保持方案采取防水土流失措施,设置临时围挡和截排水设施。建筑垃圾经分类收集后,其中废混凝土、废石料等用于场内道路铺设,废金属、废木料、废纸、塑料卖给当地废品回收站,不能利用的废物收集后统一运送到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处置。施工场地每日产生弃渣清运至渣场,全部回用于后期的绿化覆土和生态恢复建设。升压站内设危废暂存间1个(20m2),施工期利用其暂存危废,废电容、废变压器、废变压器油、废机油及废润滑油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及时交由资质单位处置。废油桶、油漆桶定点收集至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由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处置。5、生态环境不占用厂界外土地,不在用地范围外设置临时用地,进一步优化主体工程设计,在既保证主体工程顺利施工的条件下,同时兼顾水土保持的要求。施工完毕后主体工程施工迹地恢复,按批复环评和水保方案执行,临时建筑物拆除。土石方活动尽量避开雨季,减低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开挖的土石方应尽快运至回填区域,减少临时土石方的堆放时间;增加临时排水措施和沉淀池工程。开挖地表前应进行表土植被的剥离,施工期分区集中堆存养护,后期将表土植被恢复;场内公路两侧设防止水土流失措施;按照有关部门核准的补偿费用进行生态补偿、林地补偿。加强管理,增强员工水土保持意识,尽可能全部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通过采用乔、灌、草立体美化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美化场区环境,使景观得到优化,环境得到改善。 (二)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运行期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升压站内的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处理,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后,回用于场内洒水、站场绿化以及周边林草浇灌,不外排。机修废水经事故油池油水分离后, (略) 回收处理,事故油池防渗应达到要求,不外排。 (三)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食堂油烟采用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60%)引至屋顶达标排,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限值要求后排放。 (四)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通过采取低噪声设备、减振、隔声、消声,定期维护、保养设备等措施,对距离2号风机、8号风机较近的居民采取加强监测,加强巡查,加强维修保养,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限值要求。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员工生活垃圾由业主集中桶装收集及时交由周边乡镇环卫部门统一处置;污泥收集定期交环卫部门定期处置;运行中废旧零件存放于一般固废间(10m2);设备运行、维修过程废电容、废变压器、废变压器油、废机油及废润滑油、更换的废旧蓄电池等存放于建设的20m2(60m3)危废暂存间进行暂存,定期分类进行处置:废电容器、废变压器、废机油定期送至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废旧蓄电池由厂家定期回收。危废暂存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01)建设。危废处置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01)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 2012)中有关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要求。 (六)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生植物的保护措施:风电场建成后,禁止随意砍伐破坏植被,对于风机基座周围植被的恢复,风机竖立后在基座周围进行绿化覆盖,植被选用当地物种,以补偿工程建设引起的植被损失生物量。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风电场除必要的照明外,减少夜间灯光投射,减少对兽类惊扰影响。防火、禁猎,保护风电场周边林地、灌丛、草丛等植被,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加强风电场员工的宣传教育,严禁人为捕获蛇类、 (略) 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对所有的电缆沟,管道洞口进行封堵;高压室、开关室、低压配电室、主控室、继保室门口应装设防鼠挡板,上部应有防绊跤警示标志。3、鸟类的保护措施:在设计阶段考虑鸟类的保护,尽可能避开鸟类主要活动区,风机组群之间具备开阔飞行走廊通道。风机叶片应当用橙红与白色相间的警示色,利于鸟类在飞行中能及时分辨出安全路线,及时规避;风力发电机的机件使用非反光涂料,减少反射阳光对鸟的影响;风场内避免大功率灯使用,对光源进行遮蔽。采用监控设备持续监测风场对鸟类的影响。将鸟类保护工作纳入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应设立鸟类保护、救护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环保教育,按相关规定及国家、 (略) 相关法规要求,禁止捕猎候鸟、捡取鸟蛋、破坏候鸟栖息地等行为。 (七)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普定县猫洞来腰鼓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8月4日-2023年8月10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西秀区迎 (略) 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邮编:*
项目名称 | 普定县猫洞来腰鼓风电场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普定县坪上镇、补郎乡、猴场乡 |
建设单位 | 普定 (略)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略) 安顺环境保 (略) |
项目概况 | 普定县来腰鼓风电场规划场址位 (略) 普定县北部的坪上镇、补朗乡和猴场乡之间一带的山脊顶部,电场工程装机容量为100MW,安装20台单机容量为5.0MW的风电机组,工程配套建设1座110kV升压站,升压站以1回110kV线路出线接至110kV普定变电站,本期在站内新建1台100MVA的主变。风机采用SZ18-*/230机型,主体工程主要为风电机组、箱式变压器、4回35kV架空集电线路、110kV升压站;1回110kV线路接出至大凹变电站;辅助工程主要包括风机吊装平台,场内施工道路等。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严格落实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废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采用商混,不建设混凝土搅拌站;施工场地和道路进行洒水抑尘、砂石料、水泥等散体材料堆放和运输过程通过洒水、蓬布遮挡等措施有效防止扬尘、对设备材料的装卸做到轻拿轻放避免大量产生动力扬尘、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降低施工扬尘的影响。2、施工场地冲洗水及其他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综合回用,不外排;初期雨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渣场淋溶废水通过在6个弃渣场下游平缓位置设置 50m3、50m3、40m3、10m3、45m3、35m3的沉淀池,沉淀后能回用的回用,不可回用的排放;生活污水设置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回用于场内洒水、站场绿化以及周边林草浇灌,不外排。3、施工期间,采用低噪声设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时间,施工噪声通过采取以上等治理措施后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4、施工期间,生活垃圾由业主集中桶装收集及时交由周边乡镇环卫部门统一处置。挖填方按就近原则进行平衡,多余弃土运输至专用弃渣场,弃渣场按要求建设,弃渣场设导排水沟,并按照水土保持方案采取防水土流失措施,设置临时围挡和截排水设施。建筑垃圾经分类收集后,其中废混凝土、废石料等用于场内道路铺设,废金属、废木料、废纸、塑料卖给当地废品回收站,不能利用的废物收集后统一运送到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处置。施工场地每日产生弃渣清运至渣场,全部回用于后期的绿化覆土和生态恢复建设。升压站内设危废暂存间1个(20m2),施工期利用其暂存危废,废电容、废变压器、废变压器油、废机油及废润滑油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及时交由资质单位处置。废油桶、油漆桶定点收集至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由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处置。5、生态环境不占用厂界外土地,不在用地范围外设置临时用地,进一步优化主体工程设计,在既保证主体工程顺利施工的条件下,同时兼顾水土保持的要求。施工完毕后主体工程施工迹地恢复,按批复环评和水保方案执行,临时建筑物拆除。土石方活动尽量避开雨季,减低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开挖的土石方应尽快运至回填区域,减少临时土石方的堆放时间;增加临时排水措施和沉淀池工程。开挖地表前应进行表土植被的剥离,施工期分区集中堆存养护,后期将表土植被恢复;场内公路两侧设防止水土流失措施;按照有关部门核准的补偿费用进行生态补偿、林地补偿。加强管理,增强员工水土保持意识,尽可能全部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通过采用乔、灌、草立体美化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美化场区环境,使景观得到优化,环境得到改善。 (二)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运行期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升压站内的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处理,生活污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后,回用于场内洒水、站场绿化以及周边林草浇灌,不外排。机修废水经事故油池油水分离后, (略) 回收处理,事故油池防渗应达到要求,不外排。 (三)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食堂油烟采用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60%)引至屋顶达标排,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3-2001)限值要求后排放。 (四)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通过采取低噪声设备、减振、隔声、消声,定期维护、保养设备等措施,对距离2号风机、8号风机较近的居民采取加强监测,加强巡查,加强维修保养,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限值要求。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员工生活垃圾由业主集中桶装收集及时交由周边乡镇环卫部门统一处置;污泥收集定期交环卫部门定期处置;运行中废旧零件存放于一般固废间(10m2);设备运行、维修过程废电容、废变压器、废变压器油、废机油及废润滑油、更换的废旧蓄电池等存放于建设的20m2(60m3)危废暂存间进行暂存,定期分类进行处置:废电容器、废变压器、废机油定期送至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废旧蓄电池由厂家定期回收。危废暂存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01)建设。危废处置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01)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 2012)中有关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要求。 (六)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生植物的保护措施:风电场建成后,禁止随意砍伐破坏植被,对于风机基座周围植被的恢复,风机竖立后在基座周围进行绿化覆盖,植被选用当地物种,以补偿工程建设引起的植被损失生物量。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风电场除必要的照明外,减少夜间灯光投射,减少对兽类惊扰影响。防火、禁猎,保护风电场周边林地、灌丛、草丛等植被,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加强风电场员工的宣传教育,严禁人为捕获蛇类、 (略) 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对所有的电缆沟,管道洞口进行封堵;高压室、开关室、低压配电室、主控室、继保室门口应装设防鼠挡板,上部应有防绊跤警示标志。3、鸟类的保护措施:在设计阶段考虑鸟类的保护,尽可能避开鸟类主要活动区,风机组群之间具备开阔飞行走廊通道。风机叶片应当用橙红与白色相间的警示色,利于鸟类在飞行中能及时分辨出安全路线,及时规避;风力发电机的机件使用非反光涂料,减少反射阳光对鸟的影响;风场内避免大功率灯使用,对光源进行遮蔽。采用监控设备持续监测风场对鸟类的影响。将鸟类保护工作纳入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应设立鸟类保护、救护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环保教育,按相关规定及国家、 (略) 相关法规要求,禁止捕猎候鸟、捡取鸟蛋、破坏候鸟栖息地等行为。 (七)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