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 : 本项目在原中电 (略) 内部进行建设,施工期主要构筑物为钢混结构,土建施工较少,主要为设备安装,产生的污染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废气:主要为土方的挖掘及现场堆放、建筑材料(灰、砂、水泥、砖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车辆及施工机械往来造成的道路扬尘。 (2)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简单沉淀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掏;施工人员日常洗漱废水,水质简单,用于场区的泼洒抑尘,不外排。 (3)噪声:车辆及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期需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使用商品混凝土减轻道路交通噪声及扬尘污染,严格操作流程,降低人为噪声,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污染。 (4)固废:主要为废建材、撒落的砂石料、废装修材料、设备废弃包装等。建筑垃圾要设固定的暂存场所,并加罩棚或其他形式进行封闭;施工人员居住场所设置带盖垃圾桶,生活垃圾要袋装收集,做到及时清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工程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要求按规定路线运输,运输车辆必须按有关要求配装密闭装置;施工中的废渣土应按相关要求进行处置,暂存的渣土应当集中堆放并全部苫盖,禁止渣土外溢至围挡以外或者露天存放。通过加强管理,及时清运,施工期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运营期: (1)废气:主要为锅炉烟气、石灰储罐颗粒物、灰塔颗粒物。 ①有组织排放:锅炉烟气:“炉内SNCR+炉外SCR脱硝系统+袋式除尘器+石灰石膏法脱硫”处理后最终经1根60m高排气筒排放;石灰储罐颗粒物:罐顶设1套布袋除尘器,排气筒离地面15m;灰塔颗粒物:罐顶设1套布袋除尘器,排气筒离地面20m;②无组织排放:原料煤场存放、装卸、皮带输送:进场原煤全部在煤棚中封闭储存,煤棚库顶配喷雾设施,覆盖全部堆存区域,卸车、库内转运时喷淋、皮带密闭输送;氨逃逸(氨储罐):氨水储罐安装氨回收装置,采取密闭管道输送,设自控系统及喷淋装置;车辆运输扬尘:厂区道路及进出场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平时注意道路维护,定期清扫路面,洒水抑尘,煤炭散货运输车辆加盖篷布,汽车在进出场道路及厂区内行驶速度应小于10km/h,运输汽车严禁超载。 (2)废水:①软化水制备排水、锅炉排污水:主要为含盐量高的清净下水,同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掏。 ②除渣系统废水:主要为锅炉机械湿法除渣系统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灰渣,经沉淀处理后的澄清水循环使用,不外排。 ③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掏并对化粪池地面作防渗处理。 本项目采取措施后,无废水外排,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主要包括各种设备运转的机械性噪声、气体动力性噪声等,以机械性噪声为主的设备有电动机、泵类等;以气体动力性噪声为主的设备有风机、锅炉排气等。项目选用低噪声设备,对机械噪声一般采取减振基础、厂房隔声、设置隔声罩及隔声门窗等措施,对空气动力性噪声采取消声器、厂房隔声及设置减振基础等措施。 (4)固废:主要为锅炉炉渣、锅炉除尘灰、脱硫副产物、废催化剂、废离子交换树脂及生活垃圾。其中:锅炉炉渣、锅炉除尘灰运至煤棚内炉渣区暂存,定期外售;脱硫副产物:属于一般固废,定期清运,外售综合利用;废催化剂属于危险废物,使用时为一次加装固定、每五年更换一次,交有资质危废处置单位处置,不在厂区暂存;废离子交换树脂每五年更换一次,集中收集后由原厂家回收。 (5)地下水环境影响:运营过程中不存在地下水污染途径,但考虑项目烟煤、炉渣、除尘灰在厂区内煤棚暂存,且存在氨水储罐,为了防止生产中跑、冒、滴、漏以及各种构筑物渗漏对区域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对渣场区域防渗提出要求提出如下防渗措施: ①选用优质设备和管件,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修维护工作,防止和减少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②对供热站地面除绿化用地外全部进行水泥硬化处理,对循环水池等辅助设施地面作防渗处理。 ③烟气治理区地基采用10cm厚三合土铺底,再用10~15cm厚防渗水泥硬化,氨水罐周围设置围堰,围堰内地面及四壁采用防渗混凝土构筑,并采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6)土壤环境风险: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锅炉烟气,烟气中外排的Hg大气沉降对评价范围内土壤造成污染影响。选用低汞燃煤,采用优质布袋除尘器,从源头控制;厂区绿化种植吸附能力强的植物;项烟气治理区地面全部按照重点防渗进行硬化,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