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日在石阡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石阡县人民政府县长曾奕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石阡县十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豪情满怀迎接了党 (略) 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一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按照县委“1446”工作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略) 市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破解多重约束、解决多难问题,坚实筑牢“稳”的基础,坚定拓展“进”的空间,有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18亿元、增长0.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69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下降6.3%、27.6%、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亿元、增长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17.53亿元、175.51亿元,分别增长11.8%、13.1%,预计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全县经济稳中提质,基本面持续向好。
(二)“四化”建设稳步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5亿元;新开工统正矿业、顶董坡风电、生物颗粒加工等重点项目,完成工业投资6.92亿元;培育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标杆项目1个、示范项目5个、融合带动企业21户;省级经济开发区已列入培育期,申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争取到城镇化中央预算内项目17个、资金2.62亿元,越城路改扩建、城市“四改”等工程加快推进;实现建筑业产值8.62亿元,房地产投资完成4.3亿元、销售面积13.6万平方米。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全年完成粮食种植66.31万亩、实现产量18.48万吨, (略) 下达任务;大力发展茶叶、辣椒、家禽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累计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50.26万亩、产值5.69亿元;收购烤烟4.96万担、实现产值8535万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旅游产业化加快推进,聚焦“两大提升”目标、实施“四大行动”,全力促进旅游产品、产业、服务提质, (略) 场主体15户、培育规模以上娱乐业1家;仙人街索道加快建设,启动古温泉四期项目,石阡温泉 (略) “金汤级”温泉度假地,开展“温泉之城·惠游阡景”等文旅复苏营销活动,大力促进旅游消费,接待游客318.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11亿元。
(三)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3+1”保障“回头看”、重点人群监测帮扶等“六个专项行动”,353户1407人纳入风险监测,保持问题动态清零,及时消除其中10户41人返贫风险;促进易地搬迁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就业。抢抓东西部协作和新华社、 (略) 、贵州师范大学等帮扶机遇,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到位资金4170万元、实施项目26个,劳务协作促进就业4156人。分类分级推进乡村建设, (略) 级、 (略) 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加快建设,如期完成困牛山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项目。成功申创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并加快推进。向上争取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61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项目253个,集中力量补齐乡村发展短板。乡村治理扎实有效,县级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达100%、88%。
(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民生领域重点支出25.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93%,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分别支出7.39亿元、4.33亿元、2.9亿元。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415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39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701人次。大力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经济增速。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建成县城第三、第五、第八幼儿园及聚凤乡第二幼儿园,新增学位1080个;完成30所薄弱学校维修改造建设;资助学生7.69万人次、资金6302.28万元;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平稳推进,课后服务参与率92.44%,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 (略)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石中、民 (略) 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评估,高考本科上线率60.9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职校 (略) 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东西部协作示范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 (略) 执行药品集中代采、零差率销售,加大临床重点专科、示范中医馆建设,常住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89%,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发放城乡低保、临时困难及医疗救助等各类资金1.49亿元。快速推进殡仪馆建设,完成中坝老年养护楼、花桥 (略) 提质改造,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 (略) 级评估。
(五)生态优势持续巩固。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5%,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石固乡集镇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行。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面积2.1万亩,全县森林面积207.3万亩、森林蓄积量900.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74%,厚植了绿色生态屏障、涵养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六)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因时因势抓好疫情防控,统筹资源力量,妥善处置聚凤、青阳、县城区等多地散发疫情,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圆满完成承接贵阳转运隔离任务;坚决执行中央“二十条”“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医疗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多举措、多方式筹措资金,有力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省“六十条”具体措施,深入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常态化、全覆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扎 (略) 安委会、省市督导组督导反馈问题隐患整改,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运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持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信访积案化解,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略) (略) ,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安定。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8月1日“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形成了困牛山战斗史实、崇高精神、重要意义和红色传承共识,激励了全县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的斗志豪情,以更加蓬勃的发展、幸福的生活告慰革命先烈。一年来,我们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持续推进县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工作有力有效开展,扎实推进学凡、极其艰辛的历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需要倍加珍惜。我们充分认识到,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是我们依法行政的强力支撑;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是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干部,向驻阡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部门、驻阡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石阡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兴不忘忧,安不忘危。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动能不足、质量不高,产业发展层次低、竞争力弱;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凸显, (略) 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消费和投资有效需求不足;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弱项,乡村全面振兴任务繁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保”和化解债务压力较大,安全稳定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工作中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新国发2号文件及配套政策文件全面实施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略) 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 (略) 委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按照县委“1446”工作思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奋力谱写石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5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略) 场主体5000户,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13.6%。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紧扣“十个一、十个持续”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一抓到底强化项目建设,持续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项目建设行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谋划储备优质项目。深入 (略) 市相关政策、把握投资重点方向、找准细分领域切入点,精心谋划一批投资效益好、拉动效果强、命中率高的项目,确保项目滚动发展、压茬推进、接替有序;围绕“四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补短板、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加大预算内投资、专债、“4+1”基金、银行融资、产业招商等项目谋划,强化条块双对接、统筹双推进、聚力双落实,提升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和落地转化率。全力争资争项,确保全年入库项目82个、争取预算内投资3.36亿元以上。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 (略) 市县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投资任务分解到季、落实到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协调联动、强力推进,确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43.93亿元目标,实现项目工程、实物、投资“三量齐增”。力争完成新型工业化投资14亿元、新型城镇化投资26亿元、农业现代化投资20亿元、旅游产业化投资3.51亿元,非“四化类”基础设施投资6.37亿元、民生工程投资4.52亿元,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60%以上、社会投资占比达70%以上。落实“五个一”推进机制,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跟踪服务项目,确保高效闭环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深化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项目决策与用地、规划等资源要素相衔接,依法合规加快用地用林、规划许可、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全力推进征地拆迁、施工通道、水电接入等各项开工前期工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金融资金、民间投资活力,强化资金保障,多措并举促进项目开工、竣工、达产、转化“四率提升”。始终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
(二)一心同功促进消费,持续发挥有效需求拉动作用。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畅通供需循环,挖掘消费潜力, (略) 场经济活力。
释放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加快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略) 更新行动,全力提升城镇品质,扎实推进“四改”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848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5个、完成背街小巷改造52条、新增城镇地下管网10公里。加快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工程,推进文笔山文化公园建设。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推进经济开发区规划与城镇建设有效衔接,大力发展城镇商业和服务业,繁荣发展城镇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步行街和夜间消费聚集区。做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落实土地、财税、金融、“保交楼”等支持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立足县内温泉、房地产、汽车、商超、餐饮店、酒店、旅游等行业, (略) 促消费一系列刺激政策,常态化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力争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促销”,大力发展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深入挖 (略) 场,释放农村消费需求,大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激发消费意愿,扩大农村消费。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
(三)一门心思大抓产业,持续增强经济增长动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略) 委深入 (略) 工程,坚定不移推动“四大平台”建设,着力打响山、水、茶、城“四张名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茶叶、辣椒、家禽等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一批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种养基地,提升单产水平、生产效益,实现农业产值增长6%以上。巩固烟叶产业发展,收购烟叶5万担以上。推动农产品、矿泉水、石材加工等产业,做大规模、提高产能,紧抓品牌建设、拓展营销能力,实现增产增效。加快推动大关酒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确保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5%以上。
抢抓机遇发展新兴产业。抢抓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风口”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基础条件,敢于“无中生有”、善于“有中生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大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加快推进顶董坡、龙宝山等5个风电项目建设,加大风电存量资源招商引资力度,稳步推进光伏发电、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积极申创“省级清洁能源试点县”。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实施“万企融合”赋能行动,力争全县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略) 平均水平。
加快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强产业协作,大力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实行“一产一策一专班、一规一划一方案”,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畅通产业循环,壮大产业链条。 (略) 级经济开发区培育期建设,加快培育温泉、茶叶、矿泉水产业集群,鼓励支持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提升协同发展水平。统筹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加快编制苔茶高质量发展规划,组建苔茶产 (略) ,推进“茶叶一条街” (略) 场建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系统策划苔茶宣传方案,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擦亮品牌, (略) 场竞争力。
(四)一往直前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行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创收增收、农村宜居宜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3+1”保障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围绕“石阡所需”、“厚街组团所能”,扎实推进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重点领域协作。巩固拓展新华社、 (略) 、贵州师范大学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成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聚焦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大力实施农民增收攻坚行动,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提高到70%左右、以工代赈项目投入中的劳务报酬比例提高到30%以上。高质量做好脱贫人口人均收入低于1万元的增收工作,力争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以上。优化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巩固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大力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失管产业、低效农业设施等资源,帮助农民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反租倒包”、入股分红等收益,做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落实好惠民惠农补贴政策。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支付。
全力推进乡村建设。坚持“塑形”与“铸魂”同步进行,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扎实推进乡村示范试点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完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台,持续推进“大数据+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大力开展促进旅游业复苏专项行动,加大宣传推介和政策优惠力度,强力推进旅游复苏,推动实现“井喷式”增长,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
以“温泉+”推动旅游提质升级。紧扣打造全国温泉产业创新试验区目标,利用好“省级金汤级温泉度假地”品牌效应,坚持要素聚集、产业融合,推动“温泉+”多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快速推进古温泉四期项目,规划建设温泉养生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做好温泉地产、温泉商圈、温泉康养、温泉娱乐等业态,厚植温泉文化,稳步推进全国知名温泉养生度假目的地建设。加大温泉水资源研发利用,继续开发纳米温泉爽肤水、面膜等康养产品,推进温泉经济价值链不断延伸。
(七)一以贯之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行动, (略) 场规律、善用资本力量,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广范围创新, (略) 场活力,加快培育内生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县乡联动、整合资源、做强主业, (略) 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不断壮大投资运营规模,全面增强“造血”功能。持续推进招商营商环境、城镇建设经营管理、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实现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协同并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广“六共”机制、“三变”改革、“反租倒包”等模式,着力解决农村土地撂荒、产业发展小散杂、基层治理难等问题。
大力培育创新生态。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强化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大力构建政府、企业、金融等相互支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围绕温泉、茶叶、石材、矿泉水等产业,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用合作,持续推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一窗通办2+2+N”模式改革,简化环节、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持续打造好“贵人服务·一视铜仁·一诺阡金”品牌,全方位优化投资、人才发展环境,大力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 (略) 市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等惠企政策,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完善“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机制,推动干部上门送政策,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入企走访、部门帮扶活动,“一企一策”服务企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要素保障及堵点痛点问题。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营造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
(八)一如既往加强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和修复,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扎实改善环境质量。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力防范化解生态环境安全。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和惩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
扎实抓好生态修复。实施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鸳鸯湖保护和修复、生态清洁小流域及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效,有序开展废弃矿山、破损山体、河湖湿地、公路沿线生态修复,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设9.05万亩。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河(湖)长制、林长制,促进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完成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4.7万亩,发展林下经济面积累计达到52万亩;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绿色循环农业等生态产业,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大力推进节能降碳,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九)一心一意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入实施民生改善行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落细稳岗拓岗和促进就业政策措施,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00人次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610人次以上,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扩容,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加强社会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有效衔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工作,稳定全民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保护。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推动公办幼儿园占比达7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 (略) 级、国家认定评估;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普通高中示范特色多元发展,实施2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维修改造项目,推动第 (略) 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实施中职强基工程,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学徒制”办学,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严格落实“*类*管”要求,加强医疗物资储备供应,全力做好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加强农村地区、重点机构疫情防控,确保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稳步推进普惠性婴幼儿托育服务;加 (略) 内科、门急诊大楼建设;持续加大县域医共体建设,启动花桥、本庄2个区域性医疗次中心建设,带动乡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完善文体设施,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非遗等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强体质增活力。
(十)一丝不苟防范化解风险,持续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风险防控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严从实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从严从细抓好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经营性自建房、危化品、矿山、消防、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提升执法效能。统筹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协同治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守牢债务金融风险底线。全面盘活资源资产,持续推动优质资源资产价值转化;大力培植财源税源,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多措并举有效化解存量债务、缓释债务风险。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处置非法集资,推动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
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完善定期研究解决信访突出矛盾长效机制,深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打好人民禁毒战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做到重大政治敏感事件、暴恐案事件、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刑事治安案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零发生,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今年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建成第二小学人行天桥;二是建成第三初级中学;三是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86户;四是建成温泉三期至龙底坝大桥段河滨步道;五是完成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六是建成西外环新能源充电站及机动车检验中心;七是完成越城路改扩建;八是开工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项目;九是建成县城智慧停车位500个;十是新建城乡幼儿园2所。
三、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将牢记“三个务必”,深入实施作风建设行动,持续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深学笃行、忠诚履职。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持之以恒加强理论知识学法治思想,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应对风险、推动发展。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全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强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广泛听取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凝聚各方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坚持从严治政、正风肃纪。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守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行政监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过“紧日子”“苦日子”,继续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保基本民生、助企纾困、重点项目建设上,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克难攻坚、笃行不怠,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奋力谱写石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日在石阡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石阡县人民政府县长曾奕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石阡县十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豪情满怀迎接了党 (略) 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一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按照县委“1446”工作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略) 市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破解多重约束、解决多难问题,坚实筑牢“稳”的基础,坚定拓展“进”的空间,有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18亿元、增长0.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69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下降6.3%、27.6%、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亿元、增长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117.53亿元、175.51亿元,分别增长11.8%、13.1%,预计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全县经济稳中提质,基本面持续向好。
(二)“四化”建设稳步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5亿元;新开工统正矿业、顶董坡风电、生物颗粒加工等重点项目,完成工业投资6.92亿元;培育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标杆项目1个、示范项目5个、融合带动企业21户;省级经济开发区已列入培育期,申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争取到城镇化中央预算内项目17个、资金2.62亿元,越城路改扩建、城市“四改”等工程加快推进;实现建筑业产值8.62亿元,房地产投资完成4.3亿元、销售面积13.6万平方米。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全年完成粮食种植66.31万亩、实现产量18.48万吨, (略) 下达任务;大力发展茶叶、辣椒、家禽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累计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50.26万亩、产值5.69亿元;收购烤烟4.96万担、实现产值8535万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旅游产业化加快推进,聚焦“两大提升”目标、实施“四大行动”,全力促进旅游产品、产业、服务提质, (略) 场主体15户、培育规模以上娱乐业1家;仙人街索道加快建设,启动古温泉四期项目,石阡温泉 (略) “金汤级”温泉度假地,开展“温泉之城·惠游阡景”等文旅复苏营销活动,大力促进旅游消费,接待游客318.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11亿元。
(三)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3+1”保障“回头看”、重点人群监测帮扶等“六个专项行动”,353户1407人纳入风险监测,保持问题动态清零,及时消除其中10户41人返贫风险;促进易地搬迁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就业。抢抓东西部协作和新华社、 (略) 、贵州师范大学等帮扶机遇,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到位资金4170万元、实施项目26个,劳务协作促进就业4156人。分类分级推进乡村建设, (略) 级、 (略) 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加快建设,如期完成困牛山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项目。成功申创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并加快推进。向上争取财政衔接补助资金1.61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项目253个,集中力量补齐乡村发展短板。乡村治理扎实有效,县级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达100%、88%。
(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民生领域重点支出25.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93%,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分别支出7.39亿元、4.33亿元、2.9亿元。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415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39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701人次。大力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经济增速。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建成县城第三、第五、第八幼儿园及聚凤乡第二幼儿园,新增学位1080个;完成30所薄弱学校维修改造建设;资助学生7.69万人次、资金6302.28万元;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平稳推进,课后服务参与率92.44%,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 (略)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石中、民 (略) 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评估,高考本科上线率60.9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职校 (略) 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东西部协作示范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 (略) 执行药品集中代采、零差率销售,加大临床重点专科、示范中医馆建设,常住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89%,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发放城乡低保、临时困难及医疗救助等各类资金1.49亿元。快速推进殡仪馆建设,完成中坝老年养护楼、花桥 (略) 提质改造,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 (略) 级评估。
(五)生态优势持续巩固。狠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5%,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石固乡集镇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行。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面积2.1万亩,全县森林面积207.3万亩、森林蓄积量900.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74%,厚植了绿色生态屏障、涵养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六)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因时因势抓好疫情防控,统筹资源力量,妥善处置聚凤、青阳、县城区等多地散发疫情,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圆满完成承接贵阳转运隔离任务;坚决执行中央“二十条”“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医疗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多举措、多方式筹措资金,有力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省“六十条”具体措施,深入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常态化、全覆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扎 (略) 安委会、省市督导组督导反馈问题隐患整改,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运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持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信访积案化解,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略) (略) ,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安定。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8月1日“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形成了困牛山战斗史实、崇高精神、重要意义和红色传承共识,激励了全县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的斗志豪情,以更加蓬勃的发展、幸福的生活告慰革命先烈。一年来,我们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持续推进县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工作有力有效开展,扎实推进学凡、极其艰辛的历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需要倍加珍惜。我们充分认识到,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是我们依法行政的强力支撑;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是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干部,向驻阡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部门、驻阡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石阡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兴不忘忧,安不忘危。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动能不足、质量不高,产业发展层次低、竞争力弱;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凸显, (略) 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消费和投资有效需求不足;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弱项,乡村全面振兴任务繁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保”和化解债务压力较大,安全稳定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工作中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新国发2号文件及配套政策文件全面实施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略) 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 (略) 委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按照县委“1446”工作思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奋力谱写石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5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 (略) 场主体5000户,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13.6%。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紧扣“十个一、十个持续”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一抓到底强化项目建设,持续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项目建设行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谋划储备优质项目。深入 (略) 市相关政策、把握投资重点方向、找准细分领域切入点,精心谋划一批投资效益好、拉动效果强、命中率高的项目,确保项目滚动发展、压茬推进、接替有序;围绕“四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补短板、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加大预算内投资、专债、“4+1”基金、银行融资、产业招商等项目谋划,强化条块双对接、统筹双推进、聚力双落实,提升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和落地转化率。全力争资争项,确保全年入库项目82个、争取预算内投资3.36亿元以上。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 (略) 市县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投资任务分解到季、落实到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协调联动、强力推进,确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43.93亿元目标,实现项目工程、实物、投资“三量齐增”。力争完成新型工业化投资14亿元、新型城镇化投资26亿元、农业现代化投资20亿元、旅游产业化投资3.51亿元,非“四化类”基础设施投资6.37亿元、民生工程投资4.52亿元,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60%以上、社会投资占比达70%以上。落实“五个一”推进机制,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跟踪服务项目,确保高效闭环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深化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项目决策与用地、规划等资源要素相衔接,依法合规加快用地用林、规划许可、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全力推进征地拆迁、施工通道、水电接入等各项开工前期工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金融资金、民间投资活力,强化资金保障,多措并举促进项目开工、竣工、达产、转化“四率提升”。始终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
(二)一心同功促进消费,持续发挥有效需求拉动作用。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畅通供需循环,挖掘消费潜力, (略) 场经济活力。
释放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加快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略) 更新行动,全力提升城镇品质,扎实推进“四改”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848户、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5个、完成背街小巷改造52条、新增城镇地下管网10公里。加快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工程,推进文笔山文化公园建设。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推进经济开发区规划与城镇建设有效衔接,大力发展城镇商业和服务业,繁荣发展城镇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步行街和夜间消费聚集区。做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落实土地、财税、金融、“保交楼”等支持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立足县内温泉、房地产、汽车、商超、餐饮店、酒店、旅游等行业, (略) 促消费一系列刺激政策,常态化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力争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促销”,大力发展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深入挖 (略) 场,释放农村消费需求,大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激发消费意愿,扩大农村消费。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
(三)一门心思大抓产业,持续增强经济增长动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略) 委深入 (略) 工程,坚定不移推动“四大平台”建设,着力打响山、水、茶、城“四张名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茶叶、辣椒、家禽等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一批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种养基地,提升单产水平、生产效益,实现农业产值增长6%以上。巩固烟叶产业发展,收购烟叶5万担以上。推动农产品、矿泉水、石材加工等产业,做大规模、提高产能,紧抓品牌建设、拓展营销能力,实现增产增效。加快推动大关酒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确保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5%以上。
抢抓机遇发展新兴产业。抢抓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风口”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基础条件,敢于“无中生有”、善于“有中生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大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加快推进顶董坡、龙宝山等5个风电项目建设,加大风电存量资源招商引资力度,稳步推进光伏发电、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积极申创“省级清洁能源试点县”。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实施“万企融合”赋能行动,力争全县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略) 平均水平。
加快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强产业协作,大力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实行“一产一策一专班、一规一划一方案”,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畅通产业循环,壮大产业链条。 (略) 级经济开发区培育期建设,加快培育温泉、茶叶、矿泉水产业集群,鼓励支持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提升协同发展水平。统筹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加快编制苔茶高质量发展规划,组建苔茶产 (略) ,推进“茶叶一条街” (略) 场建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系统策划苔茶宣传方案,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擦亮品牌, (略) 场竞争力。
(四)一往直前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行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创收增收、农村宜居宜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3+1”保障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围绕“石阡所需”、“厚街组团所能”,扎实推进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重点领域协作。巩固拓展新华社、 (略) 、贵州师范大学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成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聚焦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大力实施农民增收攻坚行动,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提高到70%左右、以工代赈项目投入中的劳务报酬比例提高到30%以上。高质量做好脱贫人口人均收入低于1万元的增收工作,力争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以上。优化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巩固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大力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失管产业、低效农业设施等资源,帮助农民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反租倒包”、入股分红等收益,做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落实好惠民惠农补贴政策。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支付。
全力推进乡村建设。坚持“塑形”与“铸魂”同步进行,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扎实推进乡村示范试点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完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台,持续推进“大数据+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大力开展促进旅游业复苏专项行动,加大宣传推介和政策优惠力度,强力推进旅游复苏,推动实现“井喷式”增长,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
以“温泉+”推动旅游提质升级。紧扣打造全国温泉产业创新试验区目标,利用好“省级金汤级温泉度假地”品牌效应,坚持要素聚集、产业融合,推动“温泉+”多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快速推进古温泉四期项目,规划建设温泉养生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做好温泉地产、温泉商圈、温泉康养、温泉娱乐等业态,厚植温泉文化,稳步推进全国知名温泉养生度假目的地建设。加大温泉水资源研发利用,继续开发纳米温泉爽肤水、面膜等康养产品,推进温泉经济价值链不断延伸。
(七)一以贯之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行动, (略) 场规律、善用资本力量,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广范围创新, (略) 场活力,加快培育内生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县乡联动、整合资源、做强主业, (略) 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不断壮大投资运营规模,全面增强“造血”功能。持续推进招商营商环境、城镇建设经营管理、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实现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协同并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广“六共”机制、“三变”改革、“反租倒包”等模式,着力解决农村土地撂荒、产业发展小散杂、基层治理难等问题。
大力培育创新生态。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强化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大力构建政府、企业、金融等相互支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围绕温泉、茶叶、石材、矿泉水等产业,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用合作,持续推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一窗通办2+2+N”模式改革,简化环节、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持续打造好“贵人服务·一视铜仁·一诺阡金”品牌,全方位优化投资、人才发展环境,大力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 (略) 市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等惠企政策,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完善“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机制,推动干部上门送政策,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入企走访、部门帮扶活动,“一企一策”服务企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要素保障及堵点痛点问题。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营造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
(八)一如既往加强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和修复,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扎实改善环境质量。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力防范化解生态环境安全。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和惩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
扎实抓好生态修复。实施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鸳鸯湖保护和修复、生态清洁小流域及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效,有序开展废弃矿山、破损山体、河湖湿地、公路沿线生态修复,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建设9.05万亩。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河(湖)长制、林长制,促进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完成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4.7万亩,发展林下经济面积累计达到52万亩;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绿色循环农业等生态产业,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大力推进节能降碳,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九)一心一意保障改善民生,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入实施民生改善行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落细稳岗拓岗和促进就业政策措施,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00人次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610人次以上,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扩容,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加强社会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有效衔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工作,稳定全民医保参保率达98%以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保护。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推动公办幼儿园占比达7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 (略) 级、国家认定评估;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普通高中示范特色多元发展,实施2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维修改造项目,推动第 (略) 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实施中职强基工程,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学徒制”办学,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严格落实“*类*管”要求,加强医疗物资储备供应,全力做好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加强农村地区、重点机构疫情防控,确保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深入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稳步推进普惠性婴幼儿托育服务;加 (略) 内科、门急诊大楼建设;持续加大县域医共体建设,启动花桥、本庄2个区域性医疗次中心建设,带动乡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完善文体设施,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非遗等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强体质增活力。
(十)一丝不苟防范化解风险,持续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风险防控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严从实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从严从细抓好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经营性自建房、危化品、矿山、消防、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提升执法效能。统筹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协同治理,提高本质安全水平。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守牢债务金融风险底线。全面盘活资源资产,持续推动优质资源资产价值转化;大力培植财源税源,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多措并举有效化解存量债务、缓释债务风险。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处置非法集资,推动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
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完善定期研究解决信访突出矛盾长效机制,深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打好人民禁毒战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做到重大政治敏感事件、暴恐案事件、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刑事治安案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零发生,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今年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建成第二小学人行天桥;二是建成第三初级中学;三是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86户;四是建成温泉三期至龙底坝大桥段河滨步道;五是完成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六是建成西外环新能源充电站及机动车检验中心;七是完成越城路改扩建;八是开工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项目;九是建成县城智慧停车位500个;十是新建城乡幼儿园2所。
三、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将牢记“三个务必”,深入实施作风建设行动,持续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深学笃行、忠诚履职。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持之以恒加强理论知识学法治思想,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应对风险、推动发展。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全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强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广泛听取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凝聚各方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坚持从严治政、正风肃纪。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守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行政监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过“紧日子”“苦日子”,继续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保基本民生、助企纾困、重点项目建设上,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创业维艰、奋斗以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克难攻坚、笃行不怠,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奋力谱写石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