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生态环境局涟源分局关于娄底市五江实业有限公司入河排污口设置拟审批公示
娄底市生态环境局涟源分局关于娄底市五江实业有限公司入河排污口设置拟审批公示
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 (略) (略) 入河排污口设置,现就论证报告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 (略) 光蓝路西区54号;邮编:*;联系电话:0738-*。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入河排污口设置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公示期为2023年8月16日-2023年8月22日(5个工作日)。
????? 项目名称 | (略) (略) 入河排污口设置 |
????? 设置地点 | (略) 茅塘镇石门村马溪河右岸(东经 111°45′48.79″,北纬 27°34′59.34″) |
????? 建设单位 | (略) (略) |
????? 论证单位 | (略) (略) |
????? 入河排污口概况 | (1)入河排污口分类:工业废水入河排污口; (2)建设性质:建成运行 (补办手续); (3)排放方式:连续排放; (4)入河方式:明渠 30m+暗渠 80m 后入马溪河; (5)排污口规模:排水能力 12.12m3/h(290.94m3/d,87282 m3/a )。 (6)污水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 中表 1、表 4 中一级标准。 (7)排入水体基本情况:排入马溪河,最终汇入孙水河。 |
主要影响分析及水环境保护措施 | 一、主要影响分析 (1)对水功能区水质影响分析 本入河排污 (略) 茅塘镇石门村马溪河右岸,本入河排污口处至下游4.35km 马溪河河段为农业用水区,水质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排放情况下,CODcr、NH3-N 预测结果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标准限值。因此,本排污口的设置不改变排污口所处水功能区及下游水功能的使用功能, (略) (略)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也不会影响相邻水功能区的使用。 (2)对水生态的影响分析 ①对水生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分析 运营期废水排放进入马溪河,导致水体营养物质增加,耗氧量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氧含量下降;排水口附近局部区域氨氮、总氮、总磷较高,将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河水自身的稀释作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被迅速稀释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范围内。因此运营期正常排放时,废水排放对马溪河鱼类区系组成的直接影响有限。 ②对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分析 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时废水排入无名小溪及枧埠河后,入河排污口下游的运营期废水排放将导致氮磷增加,富营养化风险增加。排污口附近浮游生物、底栖动物耐污性种类比例升高,寡污性种类减少或消失,种群结构发生改变。废水排放对鱼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饵料基础产生的间接影响,浮游生物的增加将导致滤食性种类比例升高,而杂食性、草食性鱼类的比例将下降。由于废水排放量占马溪河径流量的比例很小,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被迅速稀释至河流污染物本底值附近,影响范围主要是排水口附近水域。 因此,运营期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③对鱼类等的影响分析 根据废水性质,对下游鱼类影响较大的水质因子为有机污染物,经过模拟计算,本公司建成以后,正常排放情况下,所排污水中 CODcr、NH3-N 使评价段河水浓度有所增加,但是能够满足河道水质管理目标。因此,在废污水正常排放情况下,工程实施所造成的水质变化幅度是鱼类可以承受的。在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对河道的污染相对较大,对鱼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④?对其他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经过论证计算可知,正常排放情况下,对直接或间接受纳的水体水质类别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不会对该河饵料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产生明显影响;在非正常排放情况下,由于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可能引起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数量和组成的变化,耐污种数量和种类可能会增加。 ⑤对水生生物繁殖的影响分析 水污染对鱼类的生理活动会产生一定影响,一般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在 CODcr、总氮、氨氮、总磷这几个指标中,对鱼卵孵化和仔稚鱼早期发育毒性最大的是氨氮。污染物在排污口附近即可达到 III 类标准,因此其运营期对鱼类产卵繁殖影响有限。 (3)对地下水影响的分析 本项目不开采地下水,同时也无注入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因此也不会导致因水位的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同时,本项目废水经管道输送,管道和处理设施均做好防渗防腐措施,固废按照规范设置临时堆放点,实现无害化处理,因此本项目污染地下水的可能途径较少。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可知,贮存在收集管网中污水发生渗漏时,大的单个污染物溶质质点通过孔隙在地下水中发生运移,上层滞水埋藏于粘性层中,粘性土层渗透性较差,因此流速较小,污染物以分子扩散的水动力弥散型式在地下水中缓慢行进。厂区孔隙承压水含水层为粉质粘土层,防渗性能较好,通过项目建设地场地地基采取防渗处理,厂区地面水泥硬化,污水管道按规范工防止渗漏,对地下水影响较小。 (4)对第三者影响的分析 论证区域水体的主要用途为农业用水,水质目标为 III 类标准。经调查,评价范围内无集中饮用水取水口,也无其它生活和工业用水取水口。 ①?对下游农灌的影响 项目排污口正常排放情况下,区域水质能满足农业用水要求,对水功能区水质方面产生的影响极小,不会影响其农业灌溉用水。建设单位需要对入河污水进行妥善处理与监控,严格控制污水水质达标排放,将基本不会对马溪河水功能区水质、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②对区域防洪排涝的影响分析 本入河排污口岸边排放埋管排放,基本不会对河流行洪及防洪产生影响,符合防洪要求。 (略) (略) 处理规模为 290.94m3/d(折合 0.01m3/s), (略) (略) 最大污水排放量仅占马溪河枯水期水量极小比例,对河流流量的影响很小。本企业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至马溪河,未占用排涝泵站,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排涝无不利影响。综上所述,只要建设 (略) (略) 严加管控,严格控制污水水质达标排放,则不会对马溪河水功能区水质、生态以及第三者权益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二、水生态保护措施 1、水污染防治措施 为了保证废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实现废污水达标排放,避免工程运行期间出 现废污水非正常排放,或将非正常排放损失降至最低,需制定防范措施。 (1)水污染防治措施 对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转情况及时监测,确保处理装置正常高效运转,对进水 和出水水质要定期监测,根据不同的水质水量及时调整处理单元的运转参数,保 障设施的正常和高效运行,以保证最佳的处理效率。 加强对各类机械设备及排水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管理,同时配备了必要 的备用设备,当设备出现运转故障时及时更换,以减少事故的隐患。 防止风险事故的发生,从设计、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可行的事故防范对策 和措施,建立事故应急反应系统。 2)监督管理措施 ①宣传、组织、贯彻国家有关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条例, 搞好项目运行期间环境保护工作,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的各种环境管理制度。 ②在取得了环评批复后,加快自主“三同时”验收;设置单位领导并组织工程 运行期 (包括非正常运行期) 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档案。 ③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加强水法规定的宣贯,提高企业全员水资源保护 的意识,保证工程建成后,环境保护工作能按设计方案运行。 ④对项目涉及水域要进行水质监测,并协助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做好水污染防 治工作。 ⑤在废水处置抽排装置设施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产检修,严格禁止未经处 理废水排放。 ⑥建立水质保护管理措施,并不断充实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水质保护 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区负责,保障各项水质保护规章制度有效实施。 ⑦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素质,推广利用 先进技术和经验。 ⑧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水功能区的水环境状况,依照相关 法律由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达到水功能区管理目标。 ⑨对排污口按照“一口一册”要求建立统一档案,实现相关部门对入河排污口 数据信息共享。 2水质监测 (1)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水功能区内的水环境状况,对于排放 的污染物超出水域纳污能力的情况,依照相关法律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 域机构管理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执行,确保达到水功能区管理目标。 2)加强工程运行监管 保证工程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率达到 100%,避免发生非正常排放情况,加强 生产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确保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建立完善的运行 管理档案。工程已在排污口处安装监测仪器设备、环保图形标志牌等环境保护措 施。工程项目每三年进行应急预案修编工作。 3)建立信息报送制度 工程管理单位按季、按年度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排污口统计表,按规定项 目如实填报报表,不得弄虛作假。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对 排污口组织年审。 3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公司污水处理站废水事故性排放的原因有: (1) 设备故障:污水处理系统设备发生故障,使污水处理能力降低,出水 水质指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2)突发性外部事故:由于出现一些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如停电、突发 性自然灾害等,造成污水处理设施停止运行,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对 纳污水域造成不良影响。 3)污水管网破损泄漏事故:由于污水管网工程材料、设施质量问题或养 护不当,其他工程施工造成的外力损坏,将造成水管网破损、污水泄漏,导致污 水未处理直接排放,对纳污水域造成不良影响。 4污水非正常排放(停电、检修)的防范措施 (1)选用优质设备,公司各种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必须选择质量优良、 事故率低、便于维修的产品。关键设备应一备一用,易损部件要有备用件,在出 现事故时能及时更换。采取备用柴油发电机模式,一 (略) 还可以继续运营,不会因断电而导致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外排。 2)加强运行管理和进出水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且对未经处理达 标的污水严禁外排。 3)加强事故苗头监控,定期巡检、调节、保养、维修,及时发现有可能 引起事故的异常运行苗头,消除事故隐。 4)建立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规程办事,定期对污水处理站人员的理论 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和检查。 5)严格控制处理单元的水量、水质、停留时间、负荷强度等工艺参数, 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性。配备流量自动分析监控仪器,定期取样监测,操作人员及时调整,使设备处于最佳工况,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就需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6)停电时采用备用发电机供电使污水处理站的供电得到保障。在生产过 程中加强管理,建立监督责任制,防止人为造成的污水不处理直接排放。 7)检修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时间,将污水尽量收集在收集池内后在进行检 修,避免事故排放。 5管网泄漏防范措施 (1)在管网建设过程中适当距离设置检査井,安排专人分段进行检修和维 护管道, 确保在管道泄漏事故发生时,维护人员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确定各污水处理站管网运行维护的工程人员,为使管网系统正常运行 及定期检修,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定向培训,使他们有良好的环境意识, 熟悉管网操作规程,了解所使用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保养、操作方法,熟悉掌握设备的维修。 3)当发现管网泄漏事故时,发现人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应急事故处理领 导小组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6事故应急预案 公司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修编工作,以应对污 染物事故性排放事件。 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如下: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包括企业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基地、地区应急组织 机构、人员;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规定了预案级别以及分级响应程序; 应急救援保障,包括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规定了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 保障、管制等相关内容; 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包括由专业队*负责对事故现场进 行侦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包括邻近区域清除污染措施: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清除污染设备及配置; 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包括毒物应急剂量控制 规定:事故现场、基地、邻近区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公众健康; 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应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 处理,恢复措施基地、邻近区域接触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应急培训计划,包括人员培训应急预案演练; 公众教育和信息,包括公众教育及信息发布。 |
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 (略) (略) 入河排污口设置,现就论证报告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 (略) 光蓝路西区54号;邮编:*;联系电话:0738-*。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入河排污口设置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公示期为2023年8月16日-2023年8月22日(5个工作日)。
????? 项目名称 | (略) (略) 入河排污口设置 |
????? 设置地点 | (略) 茅塘镇石门村马溪河右岸(东经 111°45′48.79″,北纬 27°34′59.34″) |
????? 建设单位 | (略) (略) |
????? 论证单位 | (略) (略) |
????? 入河排污口概况 | (1)入河排污口分类:工业废水入河排污口; (2)建设性质:建成运行 (补办手续); (3)排放方式:连续排放; (4)入河方式:明渠 30m+暗渠 80m 后入马溪河; (5)排污口规模:排水能力 12.12m3/h(290.94m3/d,87282 m3/a )。 (6)污水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 中表 1、表 4 中一级标准。 (7)排入水体基本情况:排入马溪河,最终汇入孙水河。 |
主要影响分析及水环境保护措施 | 一、主要影响分析 (1)对水功能区水质影响分析 本入河排污 (略) 茅塘镇石门村马溪河右岸,本入河排污口处至下游4.35km 马溪河河段为农业用水区,水质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排放情况下,CODcr、NH3-N 预测结果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标准限值。因此,本排污口的设置不改变排污口所处水功能区及下游水功能的使用功能, (略) (略)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也不会影响相邻水功能区的使用。 (2)对水生态的影响分析 ①对水生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分析 运营期废水排放进入马溪河,导致水体营养物质增加,耗氧量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氧含量下降;排水口附近局部区域氨氮、总氮、总磷较高,将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河水自身的稀释作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被迅速稀释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范围内。因此运营期正常排放时,废水排放对马溪河鱼类区系组成的直接影响有限。 ②对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分析 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时废水排入无名小溪及枧埠河后,入河排污口下游的运营期废水排放将导致氮磷增加,富营养化风险增加。排污口附近浮游生物、底栖动物耐污性种类比例升高,寡污性种类减少或消失,种群结构发生改变。废水排放对鱼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饵料基础产生的间接影响,浮游生物的增加将导致滤食性种类比例升高,而杂食性、草食性鱼类的比例将下降。由于废水排放量占马溪河径流量的比例很小,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被迅速稀释至河流污染物本底值附近,影响范围主要是排水口附近水域。 因此,运营期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③对鱼类等的影响分析 根据废水性质,对下游鱼类影响较大的水质因子为有机污染物,经过模拟计算,本公司建成以后,正常排放情况下,所排污水中 CODcr、NH3-N 使评价段河水浓度有所增加,但是能够满足河道水质管理目标。因此,在废污水正常排放情况下,工程实施所造成的水质变化幅度是鱼类可以承受的。在非正常排放情况下对河道的污染相对较大,对鱼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④?对其他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经过论证计算可知,正常排放情况下,对直接或间接受纳的水体水质类别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不会对该河饵料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产生明显影响;在非正常排放情况下,由于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可能引起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数量和组成的变化,耐污种数量和种类可能会增加。 ⑤对水生生物繁殖的影响分析 水污染对鱼类的生理活动会产生一定影响,一般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在 CODcr、总氮、氨氮、总磷这几个指标中,对鱼卵孵化和仔稚鱼早期发育毒性最大的是氨氮。污染物在排污口附近即可达到 III 类标准,因此其运营期对鱼类产卵繁殖影响有限。 (3)对地下水影响的分析 本项目不开采地下水,同时也无注入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因此也不会导致因水位的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同时,本项目废水经管道输送,管道和处理设施均做好防渗防腐措施,固废按照规范设置临时堆放点,实现无害化处理,因此本项目污染地下水的可能途径较少。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可知,贮存在收集管网中污水发生渗漏时,大的单个污染物溶质质点通过孔隙在地下水中发生运移,上层滞水埋藏于粘性层中,粘性土层渗透性较差,因此流速较小,污染物以分子扩散的水动力弥散型式在地下水中缓慢行进。厂区孔隙承压水含水层为粉质粘土层,防渗性能较好,通过项目建设地场地地基采取防渗处理,厂区地面水泥硬化,污水管道按规范工防止渗漏,对地下水影响较小。 (4)对第三者影响的分析 论证区域水体的主要用途为农业用水,水质目标为 III 类标准。经调查,评价范围内无集中饮用水取水口,也无其它生活和工业用水取水口。 ①?对下游农灌的影响 项目排污口正常排放情况下,区域水质能满足农业用水要求,对水功能区水质方面产生的影响极小,不会影响其农业灌溉用水。建设单位需要对入河污水进行妥善处理与监控,严格控制污水水质达标排放,将基本不会对马溪河水功能区水质、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②对区域防洪排涝的影响分析 本入河排污口岸边排放埋管排放,基本不会对河流行洪及防洪产生影响,符合防洪要求。 (略) (略) 处理规模为 290.94m3/d(折合 0.01m3/s), (略) (略) 最大污水排放量仅占马溪河枯水期水量极小比例,对河流流量的影响很小。本企业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至马溪河,未占用排涝泵站,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排涝无不利影响。综上所述,只要建设 (略) (略) 严加管控,严格控制污水水质达标排放,则不会对马溪河水功能区水质、生态以及第三者权益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二、水生态保护措施 1、水污染防治措施 为了保证废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实现废污水达标排放,避免工程运行期间出 现废污水非正常排放,或将非正常排放损失降至最低,需制定防范措施。 (1)水污染防治措施 对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转情况及时监测,确保处理装置正常高效运转,对进水 和出水水质要定期监测,根据不同的水质水量及时调整处理单元的运转参数,保 障设施的正常和高效运行,以保证最佳的处理效率。 加强对各类机械设备及排水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管理,同时配备了必要 的备用设备,当设备出现运转故障时及时更换,以减少事故的隐患。 防止风险事故的发生,从设计、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可行的事故防范对策 和措施,建立事故应急反应系统。 2)监督管理措施 ①宣传、组织、贯彻国家有关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条例, 搞好项目运行期间环境保护工作,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建立的各种环境管理制度。 ②在取得了环评批复后,加快自主“三同时”验收;设置单位领导并组织工程 运行期 (包括非正常运行期) 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档案。 ③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加强水法规定的宣贯,提高企业全员水资源保护 的意识,保证工程建成后,环境保护工作能按设计方案运行。 ④对项目涉及水域要进行水质监测,并协助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做好水污染防 治工作。 ⑤在废水处置抽排装置设施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产检修,严格禁止未经处 理废水排放。 ⑥建立水质保护管理措施,并不断充实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水质保护 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区负责,保障各项水质保护规章制度有效实施。 ⑦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素质,推广利用 先进技术和经验。 ⑧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水功能区的水环境状况,依照相关 法律由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达到水功能区管理目标。 ⑨对排污口按照“一口一册”要求建立统一档案,实现相关部门对入河排污口 数据信息共享。 2水质监测 (1)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水功能区内的水环境状况,对于排放 的污染物超出水域纳污能力的情况,依照相关法律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 域机构管理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执行,确保达到水功能区管理目标。 2)加强工程运行监管 保证工程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率达到 100%,避免发生非正常排放情况,加强 生产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确保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建立完善的运行 管理档案。工程已在排污口处安装监测仪器设备、环保图形标志牌等环境保护措 施。工程项目每三年进行应急预案修编工作。 3)建立信息报送制度 工程管理单位按季、按年度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排污口统计表,按规定项 目如实填报报表,不得弄虛作假。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对 排污口组织年审。 3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公司污水处理站废水事故性排放的原因有: (1) 设备故障:污水处理系统设备发生故障,使污水处理能力降低,出水 水质指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2)突发性外部事故:由于出现一些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如停电、突发 性自然灾害等,造成污水处理设施停止运行,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对 纳污水域造成不良影响。 3)污水管网破损泄漏事故:由于污水管网工程材料、设施质量问题或养 护不当,其他工程施工造成的外力损坏,将造成水管网破损、污水泄漏,导致污 水未处理直接排放,对纳污水域造成不良影响。 4污水非正常排放(停电、检修)的防范措施 (1)选用优质设备,公司各种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必须选择质量优良、 事故率低、便于维修的产品。关键设备应一备一用,易损部件要有备用件,在出 现事故时能及时更换。采取备用柴油发电机模式,一 (略) 还可以继续运营,不会因断电而导致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外排。 2)加强运行管理和进出水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且对未经处理达 标的污水严禁外排。 3)加强事故苗头监控,定期巡检、调节、保养、维修,及时发现有可能 引起事故的异常运行苗头,消除事故隐。 4)建立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规程办事,定期对污水处理站人员的理论 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和检查。 5)严格控制处理单元的水量、水质、停留时间、负荷强度等工艺参数, 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性。配备流量自动分析监控仪器,定期取样监测,操作人员及时调整,使设备处于最佳工况,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就需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6)停电时采用备用发电机供电使污水处理站的供电得到保障。在生产过 程中加强管理,建立监督责任制,防止人为造成的污水不处理直接排放。 7)检修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时间,将污水尽量收集在收集池内后在进行检 修,避免事故排放。 5管网泄漏防范措施 (1)在管网建设过程中适当距离设置检査井,安排专人分段进行检修和维 护管道, 确保在管道泄漏事故发生时,维护人员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确定各污水处理站管网运行维护的工程人员,为使管网系统正常运行 及定期检修,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定向培训,使他们有良好的环境意识, 熟悉管网操作规程,了解所使用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保养、操作方法,熟悉掌握设备的维修。 3)当发现管网泄漏事故时,发现人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应急事故处理领 导小组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6事故应急预案 公司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修编工作,以应对污 染物事故性排放事件。 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如下: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包括企业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基地、地区应急组织 机构、人员; 预案分级响应条件,规定了预案级别以及分级响应程序; 应急救援保障,包括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规定了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 保障、管制等相关内容; 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包括由专业队*负责对事故现场进 行侦查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应急检测、防护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包括邻近区域清除污染措施:事故现场、邻近区域清除污染设备及配置; 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包括毒物应急剂量控制 规定:事故现场、基地、邻近区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公众健康; 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应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事故现场善后 处理,恢复措施基地、邻近区域接触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复措施; 应急培训计划,包括人员培训应急预案演练; 公众教育和信息,包括公众教育及信息发布。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