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色达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7月25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甘孜州色达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7月25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Sheet1

甘孜州色达生态环境局

关于2023年7月25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7月25日-2023年8月3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通讯地址: (略) 色达县色柯镇金马大道东路14号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股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 单位 环评机构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色达县年龙乡集中供水工程 色达县年龙乡 色达县水利工程质量监测和水利水土保持站 四川 (略)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产生、治理措施 1.1废气污染物产生、排放及治理 (1)施工扬尘 本项目主要扬尘产生过程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以及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道路扬尘。 针对本项目特点和区域特征,对施工扬尘及道路运输扬尘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A.施工场地在晴天时适时洒水,包括正在施工的临时便道路段及主要运输道路等,洒水频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对运输车辆在供水厂施工区进出口处设置清洗平台,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废水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作业区洒水降尘;自卸车、建筑垃圾运输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 B.施工散料运输车辆采用加盖蓬布和土路洒水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扬尘对大气的污染,同时物料堆放时加盖蓬布,及时清扫洒落物、限速,减小对施工区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 C净水厂施工时,临时施工场地设置于厂区东侧,应在物料堆周围设置硬质围挡,围挡高度设置于2.0m以上。并以苫布遮盖;同时定期洒水降低扬尘污染。取水工程及管道施工由于工程量较小,均不再单独设置临时施工场地。明确划分物料堆放区和施工作业带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沿线整洁。 D.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同时采取苫布覆盖物料堆、对物料堆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管道铺设施工期间,应在两侧分布有环境保护目标施工段设置2m 以上的围挡,围挡还应视施工地点与保护目标距离而适当增加,此外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 E.及时清运施工废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废物应采取覆盖措施,运输沙、石、水泥、土方等易产尘物质的运输车辆必须以篷布密封遮盖,严禁洒落; F.土、砂、石料运输应控制运输量,严禁超载,装高不超出车厢挡板; G. 本工程布置砼拌和站于厂房永久占地范围内,位于厂区东侧,拌和站为1台0.4m3 砼拌和机,应适当进行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2m,以免引起扬尘污染。 H.施工期间,随工程进度及时分段进行已布设管段的闭水试验、回填和植被恢复,减少裸露地面和临时土方堆场,减少扬尘的产生量和预防水土流失。可选取栽种易存活、好管理的本地品种,尽可能增大场区内、外的绿化面积,做到草、灌、木相结合。 I.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 (略) 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中关于“加强工地和道路扬尘整治”的规定,在施工期,严格控制建设施工扬尘。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建设施工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管理,工地做到六必须(必须围挡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及时洒水作业、必须落实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六不准(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筑垃圾、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本环评提出各项降尘措施。 (2)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 在施工现场所用的大中型设备和车辆中,主要以柴油、汽油为动力,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运行过程中排放的燃油废气,其主要污染物有CO、NO2、THC 以及少量烟尘等。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排放的燃油尾气会导致施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下降。燃油废气的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加之施工场地较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对其不加处理就可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项目所有运输车辆均应按照《 (略)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的规定,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如果汽车尾气无法达标排放,则需对其进行维修或淘汰。 1.2施工期废水 (1)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 项目净水工程施工区域内设置1个临时施工场地,施工区域内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水中主要含有SS和石油类污染物。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少、间歇集中排放的特点,项目施工工程量小。产生的废水排入1个容积为3m3的隔油沉淀池,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于洒水降尘和循环使用。隔油沉淀池设置在临时施工场地进出口,项目施工方在施工场地内修建收集沟,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经收集后通过施工场地内设置的一个3m3的隔油沉淀池。施工机械清洗废水引入隔油沉淀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和循环使用,不得外排至地表水体。 (2)试压废水 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完成后,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和消毒,具体冲洗过程为水冲洗之后采用不低于20mg/L氯离子浓度的清洁水消毒再使用水冲洗。冲洗废水排水量不大,废水中污染因子单一,加之管道沿线林草地分布面积大,排水可直接用于浇灌周边草地,不外排。 (3)管道涉水施工采取措施 本工程管线共计大小穿河沟8处,穿越河流为然日沟及其支流,在穿河沟段处管道,采外包20cm厚C25F200钢筋混凝土保护管道,基底开挖宽度1.5m,沟槽边坡1:0.5,挖渣料临时堆放在管槽附近,待槽边回填时,作为土石料回填管槽。管道沟槽开挖至建基面,铺设10cm厚C15砼垫层,考虑到跨河段计算最大冲刷深度及安全埋深确定包管顶上回填覆土厚度为2.0m,钢筋砼包管以上采用开挖料石回填1.5m,表层采用50cm厚铅丝石笼回填防冲穿越河流为然日沟及其支流,为防止施工期间对然日沟及其支沟产生不利影响,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取水工程及管道穿河等涉水施工时采取围堰施工,在跨水河岸一侧设置沉淀池,围堰内的河水抽排至沉淀池内经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施工结束围堰拆除土料全部用于沿线开挖管槽回填,不得随意丢弃至水体中。 ②在项目施工场地内不准给施工机械加油或存放油品储罐,不准在河流区域内清洗施工机械或车辆。施工机械定期检修,做到不渗不漏。 ③项目应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带来的风险。 ④对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应采取有效的围挡和覆盖,分类存放,临时堆放场应设置于远离水体一侧,并设置拦挡及遮盖措施,防止物料随雨水进入地表水体;加强管理,及时清运,禁止落入和抛入河道中,防治其对河道产生二次污染。 ⑤合理布设临时材料堆场的位置,尽量远离河道堆放,并加强各临时堆场的水土保持措施,确保项目施工材料和施工弃土等不被冲入河道,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场地;取水口取水工程施工时,施工场地设置于管槽开挖作业带内,不在取水口附近另外设置堆场,减小物料入河的风险。 ⑥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土石方,产生的弃方及时外运,严禁弃渣下河,并应尽量使施工段河床恢复原貌。 ⑦禁止将施工废水、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排入河道,严格做好废水处理。 (4)生活污水 本项目生活废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污水。项目施工场地内不设置食堂和住宿,施工人员均来自项目所在年龙乡及然日沟当地村民,食宿可自行解决,施工期间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都依托年龙乡居民已有设施收集后用于牧草地施肥灌溉,不外排至地表水体。 1.3施工期噪声 1.3.1净水厂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外环境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项目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设备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机械设备性能差而产生严重噪声污染的情况发生。 (2)工程施工前应公开张贴告示,告知工程名称、工程内容、投诉电话、施工作业方式、施工时间、拟采取的降噪措施以及声环境影响的大致程度和范围,请受影响民众进行监督,避免发生扰民纠纷; (3)应合理安排施工物料的运输时间,在途径沿线的居民敏感点路段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加强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从根本上培养施工人员环保理念,从而杜绝野蛮施工,粗放施工; (4)根据现场勘察,项目施工区边界四周无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减小施工噪声对外环境影响,将施工场地设置于施工区东北侧临山一侧; (5)施工期应协调好施工运输车辆通行的时间,施工方与交管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交通堵塞,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 (6)在施工招投标时,将降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应规范控制工作时间; (7)施工场地加强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管理,施工场地施工机械设备噪声较高时应设置简易声屏障打围作业。 1.3.2管线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在管线施工过程中,除了采取以上措施以外还需采取下列噪声防止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高噪声施工设备仅限于昼间作业,且12:00-14:00时段禁止进行高噪声施工,夜间严禁施工。 (2)建设单位应加强与管线工程沿线附近居民日常沟通,取得周围受影响单位和人员的同意和谅解,避免因噪声污染而引起纠纷。 (3)在配水管线建设过程中,在两侧10m范围内有敏感点时施工段设置2m以上的围挡,减小施工噪声的传播,确保噪声不扰民。 1.4施工期固废 本项目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建筑垃圾、弃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项目施工场地距离年龙乡集镇较近,施工设备维修和保养均在年龙乡内现成的机修厂进行,不在施工现场实施,不产生废机油,施工期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弃土方妥善处置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1)施工建筑垃圾 工程施工期的建筑垃圾以无机废物为主,主要包括施工中的下脚料,如废弃的混凝土块、废钢筋、废建筑模板等,产生量较小。根据项目施工量,项目供水厂构筑物建筑面积约为121m2,建筑垃圾产生量以3kg/m计,产生总量约0.36t,为这些废弃物基本上不溶解、不腐烂变质,如处理不当,会影响景观和周围环境的质量。对于这些废物,应集中处理,分类收集并尽可能的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建筑废弃材料首先考虑回收利用,一般情况下建筑废弃钢材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其他混凝土废料,运送至当地政府指定建渣场堆放。 (2)隔油沉淀池收集废油 施工生产废水经施工场地内设置的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将会产生少量隔油沉淀池废油,采取密封桶装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3)弃土 本工程开挖土石方在综合利用后,最终无弃方。本项目1#取水口及2#取水口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场地及开挖土石方沿管道作业带进行布设,无需新增临时场地。供水厂施工区域内基本能实现挖填平衡,集中堆放在占地范围内设置表土临时堆放区,进行集中堆放,临时表土堆场设置于净水厂施工场地范围内,无需新增临时占地;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土方堆放在管线沟槽一侧(施工作业带内),管道工程及沿线建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剥离的表土沿管道作业带进行堆放,最大堆高为1.0m,边坡为1:1.5,统一计入管道作业带范围内,不再单独计列临时占地,土石方可就地平衡;土石方临时堆场设置挡土墙+挡土袋的方式防护,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 (4)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施工期生活垃圾量共为5.0kg/d,因项目距离集镇较近,生活垃圾经已有垃圾收运系统集中运往附近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 1.5 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界定防治分区,本项目共划分为取水构筑物区、管线施工区、净水厂,共3个防治分区。 ①取水构筑物区:在取水工程的基坑外侧设置临时排水沟,收集雨水,经临时沉沙池沉淀过后,排入自然冲沟。临时排水沟采用土质排水沟。布设土质临时排水沟70m,采用梯形断面形式,底宽0.30m,深0.30m,边坡比为1:1。雨水经临时排水沟汇集径流,由临时沉沙池沉淀过后,排入自然冲沟。临时沉沙池采用梯形断面形式,上口长3m,宽1.5m,深1m,边坡1:1。针对取水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开挖边坡,采用防雨布进行临时遮盖,减少水土流失。 ②管线施工区:施工期新增排雨系统、开挖排水沟等。临时排水沟采用土质排水沟。布设土质临时排水沟200m,采用梯形断面形式,底宽0.30m,深0.30m,边坡比为1:1。加强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在管道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区域外侧设置临时拦挡,临时堆土边坡为1:1.5,堆土高度不超过2.5m。采用编织袋装土进行临时拦挡。编织袋砌筑断面为矩形断面,宽0.5m,高度0.5m。经计算,需设置临时拦挡100m,袋装土防护及砌体拆除25.0m3。针对管道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区域,方案新增防雨布进行临时遮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经计算,防雨布1000m2。通过撒播草籽等措施对临时占地进行绿化恢复,针对管道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扰动的草地区域,在表土回覆和土地整治基础上,进行草种的撒播,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经计算,撒播草种1.71hm2。草种选择早熟禾等当地适合种植类,严防人畜践踏,待草种生长成熟后,对植被稀疏,裸露地表的区域进行补种,确定达到相应的郁闭度。 ③净水厂区:采取植物措施予以绿化美化。工程区施工期新增排雨系统、开挖排水沟等,净水厂区临近然日沟,要求在施工场区内地势较低处设置1个临时沉砂池(2m3)对施工区地表径流初期收集沉淀。 ④为减轻施工场地水土流失,场平工作尽量避开雨季; ⑤施工过程中做好排水设施和防护工程,减少降水对建设区域内的裸露地表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⑥构建筑物基础和排水系统沟槽开挖时,在周边用装土袋拦挡防护,顶部以彩条布遮盖防护,下方修建简易土沟作为临时排水; ⑦为保证绿化要求,在绿化工程施工期,需进行土地整理,对绿化区内建筑设施及临时设施进行清理平整; ⑧加强管理,坚持文明施工,施工中严禁向道路、项目周边倾倒弃渣,对于施工过程中撒落的渣料,及时清除并弃置到当地政府指定的弃渣场内,避免对区域内土质的破坏; ⑩在管线施工执行“分层开挖原则”,并采用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的施工方法,尽可能减少松散土的裸露时间,回填应按原有的土层顺序进行,减轻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迹地清理,杂物清除,进行地貌、植被恢复,以植被护土,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 ?在开挖地表土壤时,尽可能将表土堆在低洼处,同时做好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对于城区开挖应注意设置施工围挡,对于弃土和建筑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施工对水土保护的影响。 ?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本次管线工程挖方均堆于管线两侧,不得超出施工作业带范围,弃土土堆放点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水体、堵塞管网。 ?各种施被的不必要破坏,将管道建设对现有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项目施工期结束后,对项目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占地范围内无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的主要植被为灌草丛。项目施工将对当地*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为减轻对当地*生动植物的影响,建设单位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①开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用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在施工期间,如发现保护动植物,要及时报告和妥善保护,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移栽或者绕避工作。 ②项目施工场地内不设置办公及食宿,净水厂施工场地设置于永久占地范围内,无施工临时占地,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项目包含绿化工程,在一定程度起到生态恢复的作用。 ③施工时应尽量收集保存建设中施工所占土地的表层熟土,施工结束后及时覆盖熟土,进行绿化。在绿化物种选择时,除考虑选择速生的当地本土草种外,还应考虑景观协调性及美感,提高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加抗病虫害能力,并增强自身的稳定性。 ①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临时堆渣场进行堆渣作业,不允许将工程废渣随处乱倒,更不允许排入然日沟河中;严格限制堆砌面积和高度,不得随意扩大弃渣范围及破坏周围河道、植被。 ② 规范施工作业时间和方式,减少施工噪声等对周边动物的干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法制宣传和保护意识教育。使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意义,严禁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 对取水支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在施工期间,保护区范围内不得设施工生活营地、取土场及弃土场,不得破坏现有水源保护区保护设施等; ②运输车辆应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避免对沿河植物造成伤害,同时采取拍实及篷布覆盖,杜绝运输物料掉落入河中影响水生生态环境; ③管道开挖土石方禁止堆放在临水侧,其堆放坡面应平整,以减少土石方等进入河道,且保护区内施工应加强对车辆行驶路面的洒水抑尘,车胎冲洗后上路,并在风力大于4级时停止土方开挖和回填等作业,物料堆放要采取防雨水冲刷和淋溶措施,以免被冲入河道,污染水体; ③ 取水工程位于一级保护区,施工时产生的废水不得排放在保护区范围内,需外运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运往当地政府指定渣场堆放,不乱抛入河中; ⑤水源保护区段工程位于准保护区时施工期产生的任何形式的废水禁止入河,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不得排放于取水支沟水体,需进行处置后全部会用于施工过程洒水降尘。 ⑥在施工场地采取连续密闭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对施工地面和车行道路进行降尘处理。 ⑦项目施工时必须设置相应的水污染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存在于机械机油的跑冒滴漏,施工时应注意场地清洁,及时在专门机修厂维护和修理施工机械,水源地区域内不得进行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及清洗,并在运输车辆内设置专门的设施和材料,如吸油棉和毛毡,若出现漏油现象,则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收集和妥善处理,避免对水质造成污染。 ⑧施工结束后,按原状及时恢复地表植被及原有地貌,及时清理施工杂物及施工围堰,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建设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应完善水源保护区警示性标志,大力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的宣传工作,合理控制河道两侧的人为活动范围;建立健全责任管理机构,确保防汛排涝工程与饮用水源的安全运营;建立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期对饮用水源水质和河道来水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开展堤岸生态化改造,合理布局河岸生态化植物群落,绿化美化河岸。 管线工程施工作业带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 (1)管线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内建设的设备设施均进行拆除,对占地范围内遗留的废弃物进行外运处置,并根据管道工程施工前自然地面情况进行基地恢复。 (2)全线管道施工时开挖出的土石方临时堆放过程应加强围栏,表面用毡布覆盖,管道铺设完成后及时回填,余土用作厂区绿化,不准裸露野蛮施工,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采取覆盖堆料、湿润等有效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运输沙、石、水泥、土方等易产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洒漏,出厂车辆冲洗;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对施工场地、堆料场等,及时清理、恢复,避免夜间施工。 综上所述,由于人类活动频繁,本项目影响区域未发现珍稀保护动物分布,不存在对珍稀保护动物的影响。通过加强施工期管理及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措施,施工期结束后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被影响动物将重新成为该区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可接受。 运营 期环 境 保护 措施 2.1运营期废气防治措施 运营过程中,取水构筑物及管线工程均不产生废气,大气污染源主要为进出厂区汽车尾气及少量的厨房油烟、备用柴油发电机燃烧废气。汽车尾气由于行驶车辆较少,汽车尾气为间歇性排放,通过大气扩散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污染较小,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项目值班人员少,厨房采用燃料为小罐装液化气,仅设置1个灶头,油烟由家庭式抽油烟机净化处理后引至食堂屋顶排放,对外环境影响小。 项目在厂区水处理间西侧的配电房内设置有1间备用柴油发电机及配电房,使用轻质柴油为燃料,发电机的使用时间极少,仅在停电时使用。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一年使用3-5次,柴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少量的NOx、SO2等污染物,经过大气扩散后浓度较低。项目运行期建设单位外购环保型柴油机,配套设置有吸附过滤装置,能有效减少废气排放量,并通过强制通风装置实现设备与外界的换气,柴油发电机尾气通过管道引至屋顶排放,通过大气扩散及周边绿化吸附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2.2运营期废水防治措施 (1)生产废水 本工程生产废水主要为水处理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排泥废水和反冲洗水,本项目沉淀池产生的含泥废水及滤池反冲洗废水经收集后进入集泥水池进行沉淀,沉淀池上清液回流至原水处理系统,剩余部分含泥浓液经脱水后,泥饼含水率约为60%带走进入垃圾填埋场,剩余压滤水用于厂区绿化及周边林地牧草地灌溉,不外排。 (2)化验室清洗废水 自来水厂化验室会产生少量的实验器皿清洗废水,化验室废液及前两次的器皿清洗废水经专用的防腐蚀桶密封桶装后暂存至危险废物暂存间以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化验室每日化验室产生的仪器清洗废水为两次以后的实验器皿清洗废水(不含重金属,经酸碱中和)与生活废水一期进入化粪池发酵处理委托当地农户清掏用作牧草地施肥。 (3)生活污水 本项目建成后劳动定员2人轮班值守,生活废水进入化粪池发酵处理委托当地农户清掏用作牧草地施肥。 2.3运营期噪声防治措施 运营期为避免项目产生的噪声对自身和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本项目要求建设单位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合理布局,将各类泵类、设备等高噪声设备设置于专门的设备房内,利用建筑物来进行隔声降噪,同时对设备基础采取减振措施,能有效减小设备噪声对外环境的不利影响; (2)设备选用方面,应优先选用精度高、质量好的低噪声设备。固定设备均应安装有减振垫的隔声基础上,水泵进出管采用橡胶软接头,设备房设置为封闭式,有效阻隔噪声。 (3)生产时利用墙壁的作用,使噪声受到不同程度的隔绝和吸收,做到尽可能屏蔽声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厂区总体布置上利用建筑物、构筑物来阻隔声波的传播。 (4)加强设备的维护,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5)厂区四周设置绿化及围墙,能在起到有效阻隔噪声的作用。 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后,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各类噪声均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和加强管理,可将项目区域声环境控制在相应声环境标准之内,对敏感点影响不大。故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2.4运营期固废防治措施 运营过程中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泥饼、废包装材料、废实验液。 (1)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用袋装或桶装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 (2)泥饼 排泥水经污泥浓缩、压滤制成泥饼,泥饼以无机成分为主,并含有少量原水携带的胶体、混凝剂的水解产物和絮凝体吸附物质,不存在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存储于脱水机房内的储泥池内,泥饼处置至含水率低于60%后定期运至色达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3)废包装材料 废包装主要为加药、加氯装置产生的药品废包装袋和化验室产生的药品废包装袋、试剂瓶等。无药品接触的废包装袋直接与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有药品接触的试剂瓶等清洗干净后与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4)化验室废物 项目供水厂内设置化验室1个,在日常化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废化验室废液,主要包括化验室器皿前三次清洗废水、化验过程中产生的废试剂、废水以及失效的化验试剂。化验室废检验液、废试剂、前两次清洗废水属于危险废物,经桶装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相应资质类别的单位进行处置,办理转移手续。针对项目产生的化验室危险废物,环评要求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进行危险废物暂存间建设。危废暂存间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暂存间采取防风、防雨、防晒和防治危险废物流失、扬散等措施贮存设施或贮存分区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的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贮存分区。贮存设施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设置标识牌。同时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建立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保证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合理处理。 2.5地下水、土壤 本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应按照“源头控制、分区控制、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主动与被动防渗相结合的防渗原则,做好防止和减少“跑、冒、滴、漏”等源头防污措施的基础上,本项目采取分区防渗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相关要求,项目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 重点防渗区:包含加药装置区、危废暂存间以及备用柴发室。加药装置区地面采用防渗混凝土+2.0mm高密度聚*烯膜防渗处理。备用柴油发电机放置间采用防渗混凝土+基座托盘处理;危废暂存间四周建设围堰,围堰内作防渗混凝土+2.0mm 高密度聚*烯膜防渗处理。重点防渗区防渗要求须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 Mb≥6.0m,K≤1×10-7cm/s。 一般防渗区:包括化验室、厕所、化粪池。可采取防渗混凝土处理。防渗系数须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一般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 Mb≥1.5m,K≤1×10-7cm/s。 简单防渗区:主要包括附属用房及其他生产车间,厂区道路、回车场等。防渗要求需采用一般地面硬化处理。 、还应采取定期进行管线检漏监测及检修,强化各相关工程的转弯、承插、对接等处的防渗,作好隐蔽工程记录,强化防渗工程环境管理,杜绝地下水、土壤污染隐患。要求重点防渗区防渗层的高度要满足要求,须超过暂存危险废物容器的高度,须超过仓库暂存的液体化学品容器的高度。要求重点防渗区的容积要大于所暂存危险废物全部泄漏所占用的容积。并且按照规范要求设立标识标牌,并安放于醒目的位置;建立管理台账,并明确责任人,要求制度上墙;加强管理与巡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2 绰斯*河色达县色曲霍西乡段防洪治理工程 色达县霍西乡 色达县水利工程质量监测和水利水土保持站 四川 (略)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施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扬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道路运输扬尘) 针对本项目特点和区域特征,环评要求对施工扬尘及道路运输扬尘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①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 ②施工场地应该进行打围施工,特别是有敏感点分布一侧(1#施工场地北侧及南侧均分布有霍西乡村民住户,2#施工场地东侧分布勒柯村住户)均应设置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2.5m,围挡顶部设置喷雾除尘设施;工地应配置滞尘防护网,并定期喷淋降尘,场地保持表土湿润。 ③项目沿线堤后方共设置4个临时堆料场用于堆放堤脚开挖卵石料的临时堆放待后期用于堤防工程回填,堆放过程中须采取临时绿化或密目网网、膜覆盖等措施,定期进行洒水降尘。 ④施工场地布置于色曲河两岸的的空闲河滩地及草地,施工场地内物料堆场应集中堆放,临时堆放场地设置于远离河道一侧,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密闭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采用防尘布苫盖;混凝土拌合站原料输送过程、拌合过程采取加强喷水降尘,采取湿法作业;粉状原料采用袋装或罐装密封放置,不得外购散装粉状原料。建议施工建材定量采购,减少建材露天堆放的时间以及和保证尘粒一定的含水率>8%。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应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洒抑尘剂,定期喷水抑尘。施工区域内的裸地面必须采取临时绿化或网、膜覆盖等措施。 ⑤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天气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覆以防尘网。 ⑥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对施工场地除及时进行清理外,还应尽快进行迹地恢复。同时建设单位应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全面督查建设工地现场: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等,做到文明施工。 (2)施工机械燃油废气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大中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中,主要以柴油、汽油为燃料。施工机械设备均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2以及未完全燃烧的THC等废气,导致施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下降。燃油尾气的特点是排放量少,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加之施工场地较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另外,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使用优质燃料。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工序,使用优质燃料。项目所有运输车辆均应按照《 (略)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的规定要求,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进行定期检验,如果燃油废气无法达标排放,则需对其进行维修或淘汰。 1.2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 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清洗废水以及混凝土拌合废水,主要含有SS和石油类污染物,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少、间歇集中排放的特点,机械设备清洗废水若进入色曲将造成色曲水质恶化。 为了减小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清洗废水、混凝土拌合废水等施工废水对色曲河水质的影响,环评提出了严禁施工废水直接外排,需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的措施: ①项目拟在分别在1#、2#施工场地地势较低处设置3m3的隔油池1座,5m3的沉淀池1座,水力停留时间按最大于24h计,则其处理能力能够满足本项目施工废水处理要求。施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混凝土和砂浆拌合废水经统一收集处理后回用禁止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②合理控制施工范围,在枯水期分段施工,施工方式采用围堰施工,减少施工对河道的扰动,控制水体悬浮物含量; ③施工期加强管理,不得将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弃置在河道内,不得污染河流水质,影响河道行洪。 (2)生活污水 根据施工布置和工期安排,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预计为30人,生活污水取100L/d计算,则日用水量约为3m3/d,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按0.8计,则产生的污水量为2.4m3/d,本项目施工期为6个月,则产生的污水量为876m3。 生活废水主要由施工人员产生,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租用附近民房用于办公,现有项目位于霍西乡距离集镇较近,施工人员多来自本地,食宿自行解决,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均依托周边民房既有的设施进行收集处理,定期清掏用于周边林草施肥,无废水外排至地表水体。 (3)围堰基坑废水 本工程基坑排水包括初期排水及经常性排水。工程涉水部分安排在枯水期开挖,对河流的影响有限。围堰基坑排水来自用堰渗漏水和降水,会影响河水水质,枯水季节施工期间,基坑排水多数为渗漏水,基坑采用明沟排水系统,在基坑内坡侧开挖截水沟,并相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水井,在基坑静置沉淀后用水泵将基坑水抽排至基坑外,用于施工过程洒水降尘。根据基坑涌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的抽水能力,每隔20~40m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6~1.0m,集水井的深度随挖土加深而加深,要始终低于挖土面0.7~1.0m,井壁用竹、木等材料加固。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集水井底应低于坑底1~2m,并铺设0.3m碎石滤水层,以免在抽水时将泥砂抽出,并防止坑底土被搅动。根据设计资料按照200m一段堤防施工最大日排水总量约 51m3/d,对应排水强度 2.12m3/h ,沉淀时间以12h计,集水井总容积为26m3能够满足要求。 评价提出以下控制措施: ①明渠施工应严格控制在枯水期进行,严格按照分段施工进行,每个工段不宜超过200m,尽量减少项目基坑水排放量。 ②基坑水与生产废水应严格分区收集处理,一般在通过静置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及施工过程用水,严禁基坑水中混入其它施工废水、生活污水。 ③严禁施工期含油污水、机械冲洗废水进入基坑内。 同时,施工导流结束后要求尽快拆除施工围堰及配套排水沟、集水井,减少对水体的影响。 1.3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本工程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结果,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从噪声源、传播途径及敏感点防护三方面对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噪声源降噪: ①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更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②合理设计运输路线和运输方案,协调好施工车辆通行的时间原辅材料、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主要集中在昼间,禁止夜间运输,在途经路段附近有居民点路段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施工。强噪声的施工机械(例如振捣机)在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对于距离施工场地及施工区域较近敏感点,在夜间应尽量不进行施工或安排低噪声施工作业,同时采取降噪措施将施工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减小到最低;若因特殊需要连续施工的,必须事前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并事先与受影响居民沟通,尽量取得居民的谅解; (2)传播途径隔声 根据现场勘察,由于工程沿线两侧分布大量霍西乡及勒柯存集中聚集点,项目施工区域距离各最近敏感点边界约为10m;两个施工场地周边也分布有声环境敏感点。因此要求本项目施工期间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施工区域内将施工场地布置点设置于堤防工程HZ0+910m处(扎卡钢桥下游)右岸及HZ1+920m左岸,西侧、东侧无村民住户等环境敏感点分布,东侧紧邻色曲,2#施工场地北侧、西侧、南侧无居民住户,应将高噪声设备布置于无村民住户的一侧,并在有敏感点一侧设置不低于2.5m的隔声围挡,以减小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不利影响。 1.4施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于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隔油池废油、沉淀池沉渣、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1)土石方 本项目基础开挖卵石料临时放置于堤后的临时物料堆场,工程砂卵石开挖料优先用于堤防回填,多余土方和砂卵石可用于堤后管理线范围内低洼处回填、临时堆料场场地平整等,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与堆料场后期用于自身绿化或草地恢复利用。本项目不设置弃渣场,土石方能够在工程区内挖填平衡,禁止土石方随意外排。本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开挖工作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开挖、回填工作,尽量减少水土流失和扬尘对区域环境的污染影响。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对临时堆场进行覆盖塑料布,并修建挡土墙、排水沟,有效防止弃土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土石方运输车辆全封闭,严禁遗洒。 (2)建设垃圾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如废弃水泥混凝土块、钢筋、土石、木材等等。施工生产的废料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对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应集中堆放,定时清运至当地当地政府指定渣场堆放,以免影响环境质量。 由于项目临色曲施工,为降低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对色曲不利环境影响,环评要求:临时堆场四周设置围挡、排水沟,表土临时暂存区四周采用草袋装土作临时挡墙,拦挡在集中堆放的表层土边缘,防止散土随地表径流流失,堆土面采取土工布遮盖、砖石压护,同时施工期间加强管理,严禁将施工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倾倒至色曲中。 (3)隔油池废油、沉淀池沉渣 施工生产废水经临时施工场地内设置的隔油池处理后将会产生少量隔油池废油,采取桶装后由有资质单位处置;沉淀池沉渣定期打捞用于堤防工程回填。 (4)生活垃圾 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袋装化后采取专人收集送至乡镇及村庄统一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 1.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本环评要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有关法规及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并作好临时弃土场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施工期应按照“先挡护后挖填,分段施工,弃土压实,排水先行,当年开挖,当年绿化”的原则,施工与绿化、排水沟等工程同时施工,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将土石方开挖等地表扰动较大的活动安排在少雨的旱季施工,积极落实相关水保措施。具体防治措施工程量如下。 主体工程区 由于施工区堤防开挖量相对较大,对地表扰动强,水土流失防治以工程措施为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土石方的开挖回填,开挖后材料临时堆放在堤后临时堆料场,临时堆放的土石属于松散堆积体,在降雨冲刷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针对暂不扰动临时土石方堆场脚底设置编织砂石袋挡土墙,堆放区设置排水沟,同时表面采用防雨布进行遮盖,避免临时堆场水土流失。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对于堤防未进行混凝土硬化部分通过播撒当地常见的草籽进行绿化。 ①工程措施:表土回覆0.12万m3(临时放置于临时堆料场)、排水沟4707m、在桩号HZ0+388处右岸和HZ1+617上游处左岸分别布置1处排水箱涵; ②植物措施:植草绿化1.22hm2。 ③临时措施:密目网遮盖4890m2。 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主要用来临时堆放施工材料、拌合站混凝土搅拌、施工机械的临时停放以及钢筋等材料简单加工,施工场地四周应设置临时排水沟,施工场地地面采用碎石进行简易硬化,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影响进行迹地恢复,拆除地面临时建筑,地面硬化碎石进行清理,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 ①工程措施:表土剥离0.02万m3、表土回覆0.01万m3、土地清理0.20hm2; ②植物措施:撒草绿化0.20hm2; ③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163m、临时沉沙池2座。 施工便道区 本项目主要在施工区利用河边滩地高出施工枯期水面线,在滩地上修建施工临时道路至各施工点,临时公路主要是在河滩地上以砂卵石料压实形成,河滩地本身渗透性强,周边无汇水面,渗水性强,因此不再考虑临时排水措施,占用草地的临时公路施工结束后进行清理、平整及迹地恢复,不会对项目造成较大水土流失。 ①工程措施:表土剥离0.07万m3、表土回覆0.12万m3、土地整治1.2hm2; ②植物措施:撒草绿化1.2hm2; ③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1425m、临时沉沙池2座。 临时堆料场 临时堆料场占地类型为草地及河滩地,其中草地满足表土剥离的条件,剥离表土集中堆存于堆场范围内。暂不回用的表土堆场脚底设置编织砂石袋挡土墙,堆放区设置排水沟,同时表面采用防雨布进行遮盖,避免临时堆场水土流失。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对于堤防未进行混凝土硬化部分通过播撒当地常见的草籽进行绿化。 ①工程措施:表土剥离0.04万m3、表土回覆0.08万m3、土地整治0.803hm2; ②植物措施:撒草绿化0.803hm2; ③临时措施:密目网遮盖8537m2、临时拦挡279m。 2)*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对*生植物的保护措施:工程所在区域两侧主要分布为河滩地、草原及部分裸地。开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用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项目仅设置2个施工场地不设置施工营地以减少对草地的占用,临时道路也尽量布置于堤防内侧永久占地范围内,用地有限选择被覆盖率较小的区域,植被破坏量较小,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过程中临时占地进行迹地恢复,因地制宜地采取撒播当地草籽对植被进行迹地恢复,草种的选择以乡土草种为主,其次为经多年种植并已适应当地环境的引进草种,如紫花苜蓿、披碱草、老芒麦、狗牙根等;施工场地临时占地时间短,施工结束后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植被进行迹地恢复,减小影响程度。禁止在占地区植被恢复时引入外来物种,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稳定。同时,施工期加强对员职工教育,禁止乱砍乱伐,施工严禁携带火源,避免引起火灾。本项目施工临时占地面积小,施工结束后植被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植被破坏较小,不会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②对*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时序安排,尽量减少施工开挖和降低施工噪声,禁止施工人员捕食蛙类、蛇类、鸟类,减少对动物的惊扰,尽可能将工程施工对当地植被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③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及时将不能回用的建筑垃圾运往当地政府指定渣场,不允许将工程废渣随处乱倒,更不允许排入色曲河中;对临时土石方堆场严格限制堆砌面积和高度,不得随意扩大堆放范围及破坏周围河堤、植被。 (3)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围堰导流,减少施工过程基础开挖等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施工期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环保监督,施工场地设置隔油池、沉淀池等处理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废水等排入色曲中。 ②施工降低噪声和减小水体扰动措施 合理安排工期和高噪声机械作业时间,并采取消声、隔噪设施,严禁夜间施工,虽然主体工程分布鱼类主要为齐口裂腹鱼、石爬鮡类等鱼类,这些鱼类适应能力较强,时间长了能适应这个环境,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渔业资源,应采取对难于避免的重噪音生产系统应远离水域。因此,在基础开挖、回填等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震动等会对色曲中鱼类造成影响,鱼类会远离本项目所在河岸,但不会产生大规模的迁移,同时项目施工结束后会重新回到本项目所在河道。 ③主体工程围堰施工避开鱼类繁殖季节 本项目防洪堤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时段为2月~5月。4月份工程影响河段水温开始上升,4-7月份齐口裂腹鱼等鱼类开始进入产卵季节。因此,为避免工程涉水施工对主要鱼类资源量补充的影响,要求本项目主体工程围堰施工尽量集中在2-4月份,以避免在4-7月份进行;施工导流结束后应尽快拆除施工围堰,围堰拆除过程也应尽量缩短工期,减少对色曲水体的扰动,以期最大程度地保护鱼类种质资源。 ④避免施工弃渣对鱼类的影响 虽然本项目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堤防主体工程回填,项目不设置渣场。但开挖的土石料临时将堆放于两侧堤后方,项目已优化临时堆场布局,尽量减少临时堆场数量。为了防止本工程施工弃渣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环评要求在临时堆料场严格按照要求采用编织袋围挡进行拦截,对容易崩塌和滑坡的地方修建临时护坡设施。最大程度地防止临时堆料场的滑塌和崩塌,避免因水土流失的发生对本工程影响水域内鱼类等水生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期间严禁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倾倒入色曲中。 ⑤施工期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禁止捕鱼等活动。施工单位主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主动参与到鱼类资源保护的行列中来。并通过宣传牌、标语等形式做好鱼类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沿工程影响河段的显要处树立广告牌,图文并茂地介绍珍稀水生保护动物的知识和保护措施,通过多种途径的努力来增加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加强公众行动的主动性和能力。 ⑥鱼类增殖放流措施 鱼类人工种群建立及增殖放流是目前有效保护鱼类种质资源,增加鱼类种群数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利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限于目前条件,人工增殖放流站通常只能在需保护的鱼类中选择具有价值的种类进行增殖和保护,通过人工繁殖、育种、放流以增殖特别需要保护的鱼类资源、拯救物种,本环评建议选择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因为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已成熟,并且可作为的主要放流对象,规格一般要在6-10cm左右,这样的苗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自然河流中存活率也较高。建议连续放流2年,时间选在每年的4~6月份。放流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作为资源补偿。其中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每年分别放流4000尾、5000尾。建议放流地点为霍西乡下游色曲干流河段,并可根据以后的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放流区域。本环评建议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委托技术单位或咨询相关渔业部门编制专门的增殖放流技术方案后科学投放。 (4)临时用地恢复措施 ①施工期管理 在工程施工前期,首先应规划最小施工范围,尽量减小植被受影响面积。这是有效降低受影响植物种类和植被面积的关键环节。在工程新增占地区域,应该根据地形划定最小的施工作业区域,尽量选用裸地等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作为临时用地,同时严禁施工人员和器械超出施工区域而对工地周边的植被、植物物种造成破坏。施工场地及临时堆料场四周应分别设置临时排水沟,地面采用碎石进行简易硬化;施工便道主要在施工区利用堤防内侧河边滩地高出施工枯期水面线,在滩地上修建施工临时道路至各施工点,临时施工便道主要是在河滩地上以砂卵石料压实形成,河滩地本身渗透性强,周边无汇水面,渗水性强,因此不再考虑临时排水措施;通过在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开挖料临时堆料场等临时施工区域应及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危害。 ②施工活动结束后生态恢复 为了降低临时工程占地造成的生态破坏及水土流失,按照“避让-减缓-修复-补偿”的原则,对无法避让的各临时占地(施工场地、临时堆料场及施工便道)及周边施工扰动影响区必须要进行迹地生态恢复。对确实不可避免的破坏,应按照“破坏多少,恢复多少”,“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需就地补偿建设项目造成的植被破坏,补偿量不得低于破坏量。即对施工场地、施工便道、临时堆料场等临时占地,竣工以后对建筑物进行拆除,再清理地表中的块碎石和其他杂物,并对地表进行坑凹回填,整平改造,耕翻疏松机械碾压后的土地,恢复利用进行迹地恢复。 由于施工结束正好处于雨季,适合草种的生长,因此施工完毕后对表土堆场区采取撒草绿化措施。植被恢复过程中,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浅根性乡土植物作为绿化植物,如紫花苜蓿、披碱草、老芒麦、狗牙根等,尽量少用或不用外来物种进行植被恢复,以免带来潜在的生态灾难。具体恢复措施如下: 施工场地通过拆除地面临时建筑,对地面硬化碎石进行清理,并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草种应选择适宜评价区自然环境条件、水土保持效果好的草种,应考虑选择根系发达、耐贫瘠、耐干旱的草种,同时根据项目所在地环境要求,草本植物可以选择紫花苜蓿、披碱草、老芒麦、狗牙根等植物,不仅起到与当地区域植被景观相协调的作用同时可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减少生态风险。另外对施工场地周边受到扰动的影响区域采用当地植被进行恢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因施工扰动收到破坏的原有植被,同时也具有景观改善及优化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便道占用的草地及裸地进行迹地恢复,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本项目部分施工便道占用草地及裸地在进行填筑料清理、占地平整后,耕翻疏松机械碾压后的土地并通过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植被考虑选择根系发达、耐贫瘠、耐干旱的草种,同时根据项目所在地环境要求,草本植物可以选择紫花苜蓿、披碱草、老芒麦、狗牙根等植物,草种等级达到纯度98%、净度96%、发牙率95%,整个区域草种撒播密度为8g/m2,并且考虑5%的补植率,草种播撒后第二年六七月份查看植被恢复情况,若植被覆盖率不能满足要求需进行补种,要求临时用地生态恢复不仅与当地区域植被景观相协调,同时有利于减少生态风险。 1.6施工期对色曲不利影响的防治措施 ①项目不在施工区域内设置办公、食宿等办公设施,生活污水利用周边民房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林草地施肥;施工场地设置隔油池、沉淀池,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施工过程,严禁废水排入色曲。 ②项目基础开挖土方全部回填不产生弃方,工程建设时产生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统一渣场,不设置临时弃渣场及弃土堆场,避免落入色曲。 ③项目分段施工,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堰身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在施工中围堰不致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且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渗漏,以减轻排水工作,围堰利用堤基开挖的渣料填筑,防渗采用复合土工膜配合编织袋装土料防渗,围堰内侧开挖集水沟配合水泵抽出渗水。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 ④围堰施工过程中,开挖土方采用边开挖变回填的方式,主要用作后期场地平整及临时用地的回填,尽量少堆存;开挖表土堆放于施工场地及临时堆料场后期用作绿化覆土。临时堆场要做好地面硬化、防渗,从而减少弃方对水环境的影响。 ⑤加强水上施工区域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色曲水生生态环境的污染。 ⑥施工期间,要加强水面巡视,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处理。 本工程新建工程量小,围堰枯水期施工工期较短,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对色曲环境影响较小。围堰施工的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为防洪堤工程,运营期将主要发挥防洪功能。项目建成运营期间,主要污染物为河道中沉积的泥沙和人为产生的垃圾等,基本无其他污染物产生。项目营运期河道沉积的泥沙和垃圾由河道管理部门安排专人在每年的枯水期进行定期清理,清理的泥沙和垃圾经集中收集后运至当地政府指定渣场堆放。
Sheet3
Sheet1

甘孜州色达生态环境局

关于2023年7月25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7月25日-2023年8月3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通讯地址: (略) 色达县色柯镇金马大道东路14号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股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 单位 环评机构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色达县年龙乡集中供水工程 色达县年龙乡 色达县水利工程质量监测和水利水土保持站 四川 (略)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产生、治理措施 1.1废气污染物产生、排放及治理 (1)施工扬尘 本项目主要扬尘产生过程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以及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道路扬尘。 针对本项目特点和区域特征,对施工扬尘及道路运输扬尘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A.施工场地在晴天时适时洒水,包括正在施工的临时便道路段及主要运输道路等,洒水频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对运输车辆在供水厂施工区进出口处设置清洗平台,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废水收集沉淀后用于施工作业区洒水降尘;自卸车、建筑垃圾运输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 B.施工散料运输车辆采用加盖蓬布和土路洒水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扬尘对大气的污染,同时物料堆放时加盖蓬布,及时清扫洒落物、限速,减小对施工区周围敏感目标的影响。 C净水厂施工时,临时施工场地设置于厂区东侧,应在物料堆周围设置硬质围挡,围挡高度设置于2.0m以上。并以苫布遮盖;同时定期洒水降低扬尘污染。取水工程及管道施工由于工程量较小,均不再单独设置临时施工场地。明确划分物料堆放区和施工作业带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沿线整洁。 D.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同时采取苫布覆盖物料堆、对物料堆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管道铺设施工期间,应在两侧分布有环境保护目标施工段设置2m 以上的围挡,围挡还应视施工地点与保护目标距离而适当增加,此外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 E.及时清运施工废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废物应采取覆盖措施,运输沙、石、水泥、土方等易产尘物质的运输车辆必须以篷布密封遮盖,严禁洒落; F.土、砂、石料运输应控制运输量,严禁超载,装高不超出车厢挡板; G. 本工程布置砼拌和站于厂房永久占地范围内,位于厂区东侧,拌和站为1台0.4m3 砼拌和机,应适当进行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2m,以免引起扬尘污染。 H.施工期间,随工程进度及时分段进行已布设管段的闭水试验、回填和植被恢复,减少裸露地面和临时土方堆场,减少扬尘的产生量和预防水土流失。可选取栽种易存活、好管理的本地品种,尽可能增大场区内、外的绿化面积,做到草、灌、木相结合。 I.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 (略) 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中关于“加强工地和道路扬尘整治”的规定,在施工期,严格控制建设施工扬尘。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建设施工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管理,工地做到六必须(必须围挡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及时洒水作业、必须落实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六不准(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筑垃圾、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本环评提出各项降尘措施。 (2)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 在施工现场所用的大中型设备和车辆中,主要以柴油、汽油为动力,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运行过程中排放的燃油废气,其主要污染物有CO、NO2、THC 以及少量烟尘等。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排放的燃油尾气会导致施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下降。燃油废气的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加之施工场地较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对其不加处理就可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项目所有运输车辆均应按照《 (略)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的规定,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如果汽车尾气无法达标排放,则需对其进行维修或淘汰。 1.2施工期废水 (1)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 项目净水工程施工区域内设置1个临时施工场地,施工区域内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水中主要含有SS和石油类污染物。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少、间歇集中排放的特点,项目施工工程量小。产生的废水排入1个容积为3m3的隔油沉淀池,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于洒水降尘和循环使用。隔油沉淀池设置在临时施工场地进出口,项目施工方在施工场地内修建收集沟,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经收集后通过施工场地内设置的一个3m3的隔油沉淀池。施工机械清洗废水引入隔油沉淀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和循环使用,不得外排至地表水体。 (2)试压废水 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完成后,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和消毒,具体冲洗过程为水冲洗之后采用不低于20mg/L氯离子浓度的清洁水消毒再使用水冲洗。冲洗废水排水量不大,废水中污染因子单一,加之管道沿线林草地分布面积大,排水可直接用于浇灌周边草地,不外排。 (3)管道涉水施工采取措施 本工程管线共计大小穿河沟8处,穿越河流为然日沟及其支流,在穿河沟段处管道,采外包20cm厚C25F200钢筋混凝土保护管道,基底开挖宽度1.5m,沟槽边坡1:0.5,挖渣料临时堆放在管槽附近,待槽边回填时,作为土石料回填管槽。管道沟槽开挖至建基面,铺设10cm厚C15砼垫层,考虑到跨河段计算最大冲刷深度及安全埋深确定包管顶上回填覆土厚度为2.0m,钢筋砼包管以上采用开挖料石回填1.5m,表层采用50cm厚铅丝石笼回填防冲穿越河流为然日沟及其支流,为防止施工期间对然日沟及其支沟产生不利影响,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取水工程及管道穿河等涉水施工时采取围堰施工,在跨水河岸一侧设置沉淀池,围堰内的河水抽排至沉淀池内经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施工结束围堰拆除土料全部用于沿线开挖管槽回填,不得随意丢弃至水体中。 ②在项目施工场地内不准给施工机械加油或存放油品储罐,不准在河流区域内清洗施工机械或车辆。施工机械定期检修,做到不渗不漏。 ③项目应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带来的风险。 ④对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应采取有效的围挡和覆盖,分类存放,临时堆放场应设置于远离水体一侧,并设置拦挡及遮盖措施,防止物料随雨水进入地表水体;加强管理,及时清运,禁止落入和抛入河道中,防治其对河道产生二次污染。 ⑤合理布设临时材料堆场的位置,尽量远离河道堆放,并加强各临时堆场的水土保持措施,确保项目施工材料和施工弃土等不被冲入河道,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场地;取水口取水工程施工时,施工场地设置于管槽开挖作业带内,不在取水口附近另外设置堆场,减小物料入河的风险。 ⑥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土石方,产生的弃方及时外运,严禁弃渣下河,并应尽量使施工段河床恢复原貌。 ⑦禁止将施工废水、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排入河道,严格做好废水处理。 (4)生活污水 本项目生活废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污水。项目施工场地内不设置食堂和住宿,施工人员均来自项目所在年龙乡及然日沟当地村民,食宿可自行解决,施工期间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都依托年龙乡居民已有设施收集后用于牧草地施肥灌溉,不外排至地表水体。 1.3施工期噪声 1.3.1净水厂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外环境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项目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设备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机械设备性能差而产生严重噪声污染的情况发生。 (2)工程施工前应公开张贴告示,告知工程名称、工程内容、投诉电话、施工作业方式、施工时间、拟采取的降噪措施以及声环境影响的大致程度和范围,请受影响民众进行监督,避免发生扰民纠纷; (3)应合理安排施工物料的运输时间,在途径沿线的居民敏感点路段时,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加强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从根本上培养施工人员环保理念,从而杜绝野蛮施工,粗放施工; (4)根据现场勘察,项目施工区边界四周无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减小施工噪声对外环境影响,将施工场地设置于施工区东北侧临山一侧; (5)施工期应协调好施工运输车辆通行的时间,施工方与交管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交通堵塞,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 (6)在施工招投标时,将降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应规范控制工作时间; (7)施工场地加强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管理,施工场地施工机械设备噪声较高时应设置简易声屏障打围作业。 1.3.2管线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在管线施工过程中,除了采取以上措施以外还需采取下列噪声防止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高噪声施工设备仅限于昼间作业,且12:00-14:00时段禁止进行高噪声施工,夜间严禁施工。 (2)建设单位应加强与管线工程沿线附近居民日常沟通,取得周围受影响单位和人员的同意和谅解,避免因噪声污染而引起纠纷。 (3)在配水管线建设过程中,在两侧10m范围内有敏感点时施工段设置2m以上的围挡,减小施工噪声的传播,确保噪声不扰民。 1.4施工期固废 本项目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建筑垃圾、弃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项目施工场地距离年龙乡集镇较近,施工设备维修和保养均在年龙乡内现成的机修厂进行,不在施工现场实施,不产生废机油,施工期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弃土方妥善处置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1)施工建筑垃圾 工程施工期的建筑垃圾以无机废物为主,主要包括施工中的下脚料,如废弃的混凝土块、废钢筋、废建筑模板等,产生量较小。根据项目施工量,项目供水厂构筑物建筑面积约为121m2,建筑垃圾产生量以3kg/m计,产生总量约0.36t,为这些废弃物基本上不溶解、不腐烂变质,如处理不当,会影响景观和周围环境的质量。对于这些废物,应集中处理,分类收集并尽可能的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建筑废弃材料首先考虑回收利用,一般情况下建筑废弃钢材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其他混凝土废料,运送至当地政府指定建渣场堆放。 (2)隔油沉淀池收集废油 施工生产废水经施工场地内设置的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将会产生少量隔油沉淀池废油,采取密封桶装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3)弃土 本工程开挖土石方在综合利用后,最终无弃方。本项目1#取水口及2#取水口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场地及开挖土石方沿管道作业带进行布设,无需新增临时场地。供水厂施工区域内基本能实现挖填平衡,集中堆放在占地范围内设置表土临时堆放区,进行集中堆放,临时表土堆场设置于净水厂施工场地范围内,无需新增临时占地;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土方堆放在管线沟槽一侧(施工作业带内),管道工程及沿线建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剥离的表土沿管道作业带进行堆放,最大堆高为1.0m,边坡为1:1.5,统一计入管道作业带范围内,不再单独计列临时占地,土石方可就地平衡;土石方临时堆场设置挡土墙+挡土袋的方式防护,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 (4)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施工期生活垃圾量共为5.0kg/d,因项目距离集镇较近,生活垃圾经已有垃圾收运系统集中运往附近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 1.5 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界定防治分区,本项目共划分为取水构筑物区、管线施工区、净水厂,共3个防治分区。 ①取水构筑物区:在取水工程的基坑外侧设置临时排水沟,收集雨水,经临时沉沙池沉淀过后,排入自然冲沟。临时排水沟采用土质排水沟。布设土质临时排水沟70m,采用梯形断面形式,底宽0.30m,深0.30m,边坡比为1:1。雨水经临时排水沟汇集径流,由临时沉沙池沉淀过后,排入自然冲沟。临时沉沙池采用梯形断面形式,上口长3m,宽1.5m,深1m,边坡1:1。针对取水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开挖边坡,采用防雨布进行临时遮盖,减少水土流失。 ②管线施工区:施工期新增排雨系统、开挖排水沟等。临时排水沟采用土质排水沟。布设土质临时排水沟200m,采用梯形断面形式,底宽0.30m,深0.30m,边坡比为1:1。加强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在管道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区域外侧设置临时拦挡,临时堆土边坡为1:1.5,堆土高度不超过2.5m。采用编织袋装土进行临时拦挡。编织袋砌筑断面为矩形断面,宽0.5m,高度0.5m。经计算,需设置临时拦挡100m,袋装土防护及砌体拆除25.0m3。针对管道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区域,方案新增防雨布进行临时遮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经计算,防雨布1000m2。通过撒播草籽等措施对临时占地进行绿化恢复,针对管道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扰动的草地区域,在表土回覆和土地整治基础上,进行草种的撒播,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经计算,撒播草种1.71hm2。草种选择早熟禾等当地适合种植类,严防人畜践踏,待草种生长成熟后,对植被稀疏,裸露地表的区域进行补种,确定达到相应的郁闭度。 ③净水厂区:采取植物措施予以绿化美化。工程区施工期新增排雨系统、开挖排水沟等,净水厂区临近然日沟,要求在施工场区内地势较低处设置1个临时沉砂池(2m3)对施工区地表径流初期收集沉淀。 ④为减轻施工场地水土流失,场平工作尽量避开雨季; ⑤施工过程中做好排水设施和防护工程,减少降水对建设区域内的裸露地表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⑥构建筑物基础和排水系统沟槽开挖时,在周边用装土袋拦挡防护,顶部以彩条布遮盖防护,下方修建简易土沟作为临时排水; ⑦为保证绿化要求,在绿化工程施工期,需进行土地整理,对绿化区内建筑设施及临时设施进行清理平整; ⑧加强管理,坚持文明施工,施工中严禁向道路、项目周边倾倒弃渣,对于施工过程中撒落的渣料,及时清除并弃置到当地政府指定的弃渣场内,避免对区域内土质的破坏; ⑩在管线施工执行“分层开挖原则”,并采用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的施工方法,尽可能减少松散土的裸露时间,回填应按原有的土层顺序进行,减轻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迹地清理,杂物清除,进行地貌、植被恢复,以植被护土,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 ?在开挖地表土壤时,尽可能将表土堆在低洼处,同时做好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对于城区开挖应注意设置施工围挡,对于弃土和建筑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施工对水土保护的影响。 ?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本次管线工程挖方均堆于管线两侧,不得超出施工作业带范围,弃土土堆放点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水体、堵塞管网。 ?各种施被的不必要破坏,将管道建设对现有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并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项目施工期结束后,对项目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占地范围内无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的主要植被为灌草丛。项目施工将对当地*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为减轻对当地*生动植物的影响,建设单位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①开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用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在施工期间,如发现保护动植物,要及时报告和妥善保护,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移栽或者绕避工作。 ②项目施工场地内不设置办公及食宿,净水厂施工场地设置于永久占地范围内,无施工临时占地,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项目包含绿化工程,在一定程度起到生态恢复的作用。 ③施工时应尽量收集保存建设中施工所占土地的表层熟土,施工结束后及时覆盖熟土,进行绿化。在绿化物种选择时,除考虑选择速生的当地本土草种外,还应考虑景观协调性及美感,提高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加抗病虫害能力,并增强自身的稳定性。 ①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临时堆渣场进行堆渣作业,不允许将工程废渣随处乱倒,更不允许排入然日沟河中;严格限制堆砌面积和高度,不得随意扩大弃渣范围及破坏周围河道、植被。 ② 规范施工作业时间和方式,减少施工噪声等对周边动物的干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法制宣传和保护意识教育。使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意义,严禁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 对取水支沟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在施工期间,保护区范围内不得设施工生活营地、取土场及弃土场,不得破坏现有水源保护区保护设施等; ②运输车辆应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避免对沿河植物造成伤害,同时采取拍实及篷布覆盖,杜绝运输物料掉落入河中影响水生生态环境; ③管道开挖土石方禁止堆放在临水侧,其堆放坡面应平整,以减少土石方等进入河道,且保护区内施工应加强对车辆行驶路面的洒水抑尘,车胎冲洗后上路,并在风力大于4级时停止土方开挖和回填等作业,物料堆放要采取防雨水冲刷和淋溶措施,以免被冲入河道,污染水体; ③ 取水工程位于一级保护区,施工时产生的废水不得排放在保护区范围内,需外运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运往当地政府指定渣场堆放,不乱抛入河中; ⑤水源保护区段工程位于准保护区时施工期产生的任何形式的废水禁止入河,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不得排放于取水支沟水体,需进行处置后全部会用于施工过程洒水降尘。 ⑥在施工场地采取连续密闭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对施工地面和车行道路进行降尘处理。 ⑦项目施工时必须设置相应的水污染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存在于机械机油的跑冒滴漏,施工时应注意场地清洁,及时在专门机修厂维护和修理施工机械,水源地区域内不得进行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及清洗,并在运输车辆内设置专门的设施和材料,如吸油棉和毛毡,若出现漏油现象,则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收集和妥善处理,避免对水质造成污染。 ⑧施工结束后,按原状及时恢复地表植被及原有地貌,及时清理施工杂物及施工围堰,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建设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应完善水源保护区警示性标志,大力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的宣传工作,合理控制河道两侧的人为活动范围;建立健全责任管理机构,确保防汛排涝工程与饮用水源的安全运营;建立完善的预警监测系统,期对饮用水源水质和河道来水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水质变化趋势;开展堤岸生态化改造,合理布局河岸生态化植物群落,绿化美化河岸。 管线工程施工作业带临时占地生态恢复措施 (1)管线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内建设的设备设施均进行拆除,对占地范围内遗留的废弃物进行外运处置,并根据管道工程施工前自然地面情况进行基地恢复。 (2)全线管道施工时开挖出的土石方临时堆放过程应加强围栏,表面用毡布覆盖,管道铺设完成后及时回填,余土用作厂区绿化,不准裸露野蛮施工,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采取覆盖堆料、湿润等有效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运输沙、石、水泥、土方等易产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洒漏,出厂车辆冲洗;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对施工场地、堆料场等,及时清理、恢复,避免夜间施工。 综上所述,由于人类活动频繁,本项目影响区域未发现珍稀保护动物分布,不存在对珍稀保护动物的影响。通过加强施工期管理及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措施,施工期结束后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被影响动物将重新成为该区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可接受。 运营 期环 境 保护 措施 2.1运营期废气防治措施 运营过程中,取水构筑物及管线工程均不产生废气,大气污染源主要为进出厂区汽车尾气及少量的厨房油烟、备用柴油发电机燃烧废气。汽车尾气由于行驶车辆较少,汽车尾气为间歇性排放,通过大气扩散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污染较小,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项目值班人员少,厨房采用燃料为小罐装液化气,仅设置1个灶头,油烟由家庭式抽油烟机净化处理后引至食堂屋顶排放,对外环境影响小。 项目在厂区水处理间西侧的配电房内设置有1间备用柴油发电机及配电房,使用轻质柴油为燃料,发电机的使用时间极少,仅在停电时使用。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一年使用3-5次,柴油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少量的NOx、SO2等污染物,经过大气扩散后浓度较低。项目运行期建设单位外购环保型柴油机,配套设置有吸附过滤装置,能有效减少废气排放量,并通过强制通风装置实现设备与外界的换气,柴油发电机尾气通过管道引至屋顶排放,通过大气扩散及周边绿化吸附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2.2运营期废水防治措施 (1)生产废水 本工程生产废水主要为水处理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排泥废水和反冲洗水,本项目沉淀池产生的含泥废水及滤池反冲洗废水经收集后进入集泥水池进行沉淀,沉淀池上清液回流至原水处理系统,剩余部分含泥浓液经脱水后,泥饼含水率约为60%带走进入垃圾填埋场,剩余压滤水用于厂区绿化及周边林地牧草地灌溉,不外排。 (2)化验室清洗废水 自来水厂化验室会产生少量的实验器皿清洗废水,化验室废液及前两次的器皿清洗废水经专用的防腐蚀桶密封桶装后暂存至危险废物暂存间以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化验室每日化验室产生的仪器清洗废水为两次以后的实验器皿清洗废水(不含重金属,经酸碱中和)与生活废水一期进入化粪池发酵处理委托当地农户清掏用作牧草地施肥。 (3)生活污水 本项目建成后劳动定员2人轮班值守,生活废水进入化粪池发酵处理委托当地农户清掏用作牧草地施肥。 2.3运营期噪声防治措施 运营期为避免项目产生的噪声对自身和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本项目要求建设单位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合理布局,将各类泵类、设备等高噪声设备设置于专门的设备房内,利用建筑物来进行隔声降噪,同时对设备基础采取减振措施,能有效减小设备噪声对外环境的不利影响; (2)设备选用方面,应优先选用精度高、质量好的低噪声设备。固定设备均应安装有减振垫的隔声基础上,水泵进出管采用橡胶软接头,设备房设置为封闭式,有效阻隔噪声。 (3)生产时利用墙壁的作用,使噪声受到不同程度的隔绝和吸收,做到尽可能屏蔽声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厂区总体布置上利用建筑物、构筑物来阻隔声波的传播。 (4)加强设备的维护,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5)厂区四周设置绿化及围墙,能在起到有效阻隔噪声的作用。 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后,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各类噪声均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和加强管理,可将项目区域声环境控制在相应声环境标准之内,对敏感点影响不大。故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 2.4运营期固废防治措施 运营过程中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泥饼、废包装材料、废实验液。 (1)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用袋装或桶装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 (2)泥饼 排泥水经污泥浓缩、压滤制成泥饼,泥饼以无机成分为主,并含有少量原水携带的胶体、混凝剂的水解产物和絮凝体吸附物质,不存在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存储于脱水机房内的储泥池内,泥饼处置至含水率低于60%后定期运至色达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3)废包装材料 废包装主要为加药、加氯装置产生的药品废包装袋和化验室产生的药品废包装袋、试剂瓶等。无药品接触的废包装袋直接与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有药品接触的试剂瓶等清洗干净后与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4)化验室废物 项目供水厂内设置化验室1个,在日常化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废化验室废液,主要包括化验室器皿前三次清洗废水、化验过程中产生的废试剂、废水以及失效的化验试剂。化验室废检验液、废试剂、前两次清洗废水属于危险废物,经桶装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相应资质类别的单位进行处置,办理转移手续。针对项目产生的化验室危险废物,环评要求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进行危险废物暂存间建设。危废暂存间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露天堆放危险废物。暂存间采取防风、防雨、防晒和防治危险废物流失、扬散等措施贮存设施或贮存分区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高密度聚*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的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贮存分区。贮存设施应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设置标识牌。同时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建立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保证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合理处理。 2.5地下水、土壤 本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应按照“源头控制、分区控制、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主动与被动防渗相结合的防渗原则,做好防止和减少“跑、冒、滴、漏”等源头防污措施的基础上,本项目采取分区防渗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相关要求,项目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 重点防渗区:包含加药装置区、危废暂存间以及备用柴发室。加药装置区地面采用防渗混凝土+2.0mm高密度聚*烯膜防渗处理。备用柴油发电机放置间采用防渗混凝土+基座托盘处理;危废暂存间四周建设围堰,围堰内作防渗混凝土+2.0mm 高密度聚*烯膜防渗处理。重点防渗区防渗要求须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 Mb≥6.0m,K≤1×10-7cm/s。 一般防渗区:包括化验室、厕所、化粪池。可采取防渗混凝土处理。防渗系数须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一般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 Mb≥1.5m,K≤1×10-7cm/s。 简单防渗区:主要包括附属用房及其他生产车间,厂区道路、回车场等。防渗要求需采用一般地面硬化处理。 、还应采取定期进行管线检漏监测及检修,强化各相关工程的转弯、承插、对接等处的防渗,作好隐蔽工程记录,强化防渗工程环境管理,杜绝地下水、土壤污染隐患。要求重点防渗区防渗层的高度要满足要求,须超过暂存危险废物容器的高度,须超过仓库暂存的液体化学品容器的高度。要求重点防渗区的容积要大于所暂存危险废物全部泄漏所占用的容积。并且按照规范要求设立标识标牌,并安放于醒目的位置;建立管理台账,并明确责任人,要求制度上墙;加强管理与巡逻,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
2 绰斯*河色达县色曲霍西乡段防洪治理工程 色达县霍西乡 色达县水利工程质量监测和水利水土保持站 四川 (略)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施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扬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道路运输扬尘) 针对本项目特点和区域特征,环评要求对施工扬尘及道路运输扬尘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①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 ②施工场地应该进行打围施工,特别是有敏感点分布一侧(1#施工场地北侧及南侧均分布有霍西乡村民住户,2#施工场地东侧分布勒柯村住户)均应设置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2.5m,围挡顶部设置喷雾除尘设施;工地应配置滞尘防护网,并定期喷淋降尘,场地保持表土湿润。 ③项目沿线堤后方共设置4个临时堆料场用于堆放堤脚开挖卵石料的临时堆放待后期用于堤防工程回填,堆放过程中须采取临时绿化或密目网网、膜覆盖等措施,定期进行洒水降尘。 ④施工场地布置于色曲河两岸的的空闲河滩地及草地,施工场地内物料堆场应集中堆放,临时堆放场地设置于远离河道一侧,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密闭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采用防尘布苫盖;混凝土拌合站原料输送过程、拌合过程采取加强喷水降尘,采取湿法作业;粉状原料采用袋装或罐装密封放置,不得外购散装粉状原料。建议施工建材定量采购,减少建材露天堆放的时间以及和保证尘粒一定的含水率>8%。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应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洒抑尘剂,定期喷水抑尘。施工区域内的裸地面必须采取临时绿化或网、膜覆盖等措施。 ⑤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天气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覆以防尘网。 ⑥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对施工场地除及时进行清理外,还应尽快进行迹地恢复。同时建设单位应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全面督查建设工地现场: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等,做到文明施工。 (2)施工机械燃油废气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大中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中,主要以柴油、汽油为燃料。施工机械设备均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2以及未完全燃烧的THC等废气,导致施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下降。燃油尾气的特点是排放量少,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加之施工场地较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另外,运输车辆禁止超载,使用优质燃料。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工序,使用优质燃料。项目所有运输车辆均应按照《 (略)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的规定要求,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进行定期检验,如果燃油废气无法达标排放,则需对其进行维修或淘汰。 1.2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 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清洗废水以及混凝土拌合废水,主要含有SS和石油类污染物,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少、间歇集中排放的特点,机械设备清洗废水若进入色曲将造成色曲水质恶化。 为了减小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清洗废水、混凝土拌合废水等施工废水对色曲河水质的影响,环评提出了严禁施工废水直接外排,需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的措施: ①项目拟在分别在1#、2#施工场地地势较低处设置3m3的隔油池1座,5m3的沉淀池1座,水力停留时间按最大于24h计,则其处理能力能够满足本项目施工废水处理要求。施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混凝土和砂浆拌合废水经统一收集处理后回用禁止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②合理控制施工范围,在枯水期分段施工,施工方式采用围堰施工,减少施工对河道的扰动,控制水体悬浮物含量; ③施工期加强管理,不得将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弃置在河道内,不得污染河流水质,影响河道行洪。 (2)生活污水 根据施工布置和工期安排,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预计为30人,生活污水取100L/d计算,则日用水量约为3m3/d,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按0.8计,则产生的污水量为2.4m3/d,本项目施工期为6个月,则产生的污水量为876m3。 生活废水主要由施工人员产生,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租用附近民房用于办公,现有项目位于霍西乡距离集镇较近,施工人员多来自本地,食宿自行解决,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均依托周边民房既有的设施进行收集处理,定期清掏用于周边林草施肥,无废水外排至地表水体。 (3)围堰基坑废水 本工程基坑排水包括初期排水及经常性排水。工程涉水部分安排在枯水期开挖,对河流的影响有限。围堰基坑排水来自用堰渗漏水和降水,会影响河水水质,枯水季节施工期间,基坑排水多数为渗漏水,基坑采用明沟排水系统,在基坑内坡侧开挖截水沟,并相隔一定距离设置集水井,在基坑静置沉淀后用水泵将基坑水抽排至基坑外,用于施工过程洒水降尘。根据基坑涌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的抽水能力,每隔20~40m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6~1.0m,集水井的深度随挖土加深而加深,要始终低于挖土面0.7~1.0m,井壁用竹、木等材料加固。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集水井底应低于坑底1~2m,并铺设0.3m碎石滤水层,以免在抽水时将泥砂抽出,并防止坑底土被搅动。根据设计资料按照200m一段堤防施工最大日排水总量约 51m3/d,对应排水强度 2.12m3/h ,沉淀时间以12h计,集水井总容积为26m3能够满足要求。 评价提出以下控制措施: ①明渠施工应严格控制在枯水期进行,严格按照分段施工进行,每个工段不宜超过200m,尽量减少项目基坑水排放量。 ②基坑水与生产废水应严格分区收集处理,一般在通过静置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及施工过程用水,严禁基坑水中混入其它施工废水、生活污水。 ③严禁施工期含油污水、机械冲洗废水进入基坑内。 同时,施工导流结束后要求尽快拆除施工围堰及配套排水沟、集水井,减少对水体的影响。 1.3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本工程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结果,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从噪声源、传播途径及敏感点防护三方面对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噪声源降噪: ①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更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②合理设计运输路线和运输方案,协调好施工车辆通行的时间原辅材料、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主要集中在昼间,禁止夜间运输,在途经路段附近有居民点路段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施工。强噪声的施工机械(例如振捣机)在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对于距离施工场地及施工区域较近敏感点,在夜间应尽量不进行施工或安排低噪声施工作业,同时采取降噪措施将施工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减小到最低;若因特殊需要连续施工的,必须事前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并事先与受影响居民沟通,尽量取得居民的谅解; (2)传播途径隔声 根据现场勘察,由于工程沿线两侧分布大量霍西乡及勒柯存集中聚集点,项目施工区域距离各最近敏感点边界约为10m;两个施工场地周边也分布有声环境敏感点。因此要求本项目施工期间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施工区域内将施工场地布置点设置于堤防工程HZ0+910m处(扎卡钢桥下游)右岸及HZ1+920m左岸,西侧、东侧无村民住户等环境敏感点分布,东侧紧邻色曲,2#施工场地北侧、西侧、南侧无居民住户,应将高噪声设备布置于无村民住户的一侧,并在有敏感点一侧设置不低于2.5m的隔声围挡,以减小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不利影响。 1.4施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于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隔油池废油、沉淀池沉渣、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1)土石方 本项目基础开挖卵石料临时放置于堤后的临时物料堆场,工程砂卵石开挖料优先用于堤防回填,多余土方和砂卵石可用于堤后管理线范围内低洼处回填、临时堆料场场地平整等,剥离的表土临时堆放与堆料场后期用于自身绿化或草地恢复利用。本项目不设置弃渣场,土石方能够在工程区内挖填平衡,禁止土石方随意外排。本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开挖工作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开挖、回填工作,尽量减少水土流失和扬尘对区域环境的污染影响。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对临时堆场进行覆盖塑料布,并修建挡土墙、排水沟,有效防止弃土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土石方运输车辆全封闭,严禁遗洒。 (2)建设垃圾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如废弃水泥混凝土块、钢筋、土石、木材等等。施工生产的废料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对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应集中堆放,定时清运至当地当地政府指定渣场堆放,以免影响环境质量。 由于项目临色曲施工,为降低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对色曲不利环境影响,环评要求:临时堆场四周设置围挡、排水沟,表土临时暂存区四周采用草袋装土作临时挡墙,拦挡在集中堆放的表层土边缘,防止散土随地表径流流失,堆土面采取土工布遮盖、砖石压护,同时施工期间加强管理,严禁将施工弃渣、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倾倒至色曲中。 (3)隔油池废油、沉淀池沉渣 施工生产废水经临时施工场地内设置的隔油池处理后将会产生少量隔油池废油,采取桶装后由有资质单位处置;沉淀池沉渣定期打捞用于堤防工程回填。 (4)生活垃圾 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袋装化后采取专人收集送至乡镇及村庄统一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 1.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本环评要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有关法规及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并作好临时弃土场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施工期应按照“先挡护后挖填,分段施工,弃土压实,排水先行,当年开挖,当年绿化”的原则,施工与绿化、排水沟等工程同时施工,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将土石方开挖等地表扰动较大的活动安排在少雨的旱季施工,积极落实相关水保措施。具体防治措施工程量如下。 主体工程区 由于施工区堤防开挖量相对较大,对地表扰动强,水土流失防治以工程措施为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土石方的开挖回填,开挖后材料临时堆放在堤后临时堆料场,临时堆放的土石属于松散堆积体,在降雨冲刷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针对暂不扰动临时土石方堆场脚底设置编织砂石袋挡土墙,堆放区设置排水沟,同时表面采用防雨布进行遮盖,避免临时堆场水土流失。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对于堤防未进行混凝土硬化部分通过播撒当地常见的草籽进行绿化。 ①工程措施:表土回覆0.12万m3(临时放置于临时堆料场)、排水沟4707m、在桩号HZ0+388处右岸和HZ1+617上游处左岸分别布置1处排水箱涵; ②植物措施:植草绿化1.22hm2。 ③临时措施:密目网遮盖4890m2。 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主要用来临时堆放施工材料、拌合站混凝土搅拌、施工机械的临时停放以及钢筋等材料简单加工,施工场地四周应设置临时排水沟,施工场地地面采用碎石进行简易硬化,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影响进行迹地恢复,拆除地面临时建筑,地面硬化碎石进行清理,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 ①工程措施:表土剥离0.02万m3、表土回覆0.01万m3、土地清理0.20hm2; ②植物措施:撒草绿化0.20hm2; ③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163m、临时沉沙池2座。 施工便道区 本项目主要在施工区利用河边滩地高出施工枯期水面线,在滩地上修建施工临时道路至各施工点,临时公路主要是在河滩地上以砂卵石料压实形成,河滩地本身渗透性强,周边无汇水面,渗水性强,因此不再考虑临时排水措施,占用草地的临时公路施工结束后进行清理、平整及迹地恢复,不会对项目造成较大水土流失。 ①工程措施:表土剥离0.07万m3、表土回覆0.12万m3、土地整治1.2hm2; ②植物措施:撒草绿化1.2hm2; ③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1425m、临时沉沙池2座。 临时堆料场 临时堆料场占地类型为草地及河滩地,其中草地满足表土剥离的条件,剥离表土集中堆存于堆场范围内。暂不回用的表土堆场脚底设置编织砂石袋挡土墙,堆放区设置排水沟,同时表面采用防雨布进行遮盖,避免临时堆场水土流失。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对于堤防未进行混凝土硬化部分通过播撒当地常见的草籽进行绿化。 ①工程措施:表土剥离0.04万m3、表土回覆0.08万m3、土地整治0.803hm2; ②植物措施:撒草绿化0.803hm2; ③临时措施:密目网遮盖8537m2、临时拦挡279m。 2)*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对*生植物的保护措施:工程所在区域两侧主要分布为河滩地、草原及部分裸地。开工前,对施工范围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用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项目仅设置2个施工场地不设置施工营地以减少对草地的占用,临时道路也尽量布置于堤防内侧永久占地范围内,用地有限选择被覆盖率较小的区域,植被破坏量较小,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过程中临时占地进行迹地恢复,因地制宜地采取撒播当地草籽对植被进行迹地恢复,草种的选择以乡土草种为主,其次为经多年种植并已适应当地环境的引进草种,如紫花苜蓿、披碱草、老芒麦、狗牙根等;施工场地临时占地时间短,施工结束后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植被进行迹地恢复,减小影响程度。禁止在占地区植被恢复时引入外来物种,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稳定。同时,施工期加强对员职工教育,禁止乱砍乱伐,施工严禁携带火源,避免引起火灾。本项目施工临时占地面积小,施工结束后植被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对植被破坏较小,不会改变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②对*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时序安排,尽量减少施工开挖和降低施工噪声,禁止施工人员捕食蛙类、蛇类、鸟类,减少对动物的惊扰,尽可能将工程施工对当地植被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③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及时将不能回用的建筑垃圾运往当地政府指定渣场,不允许将工程废渣随处乱倒,更不允许排入色曲河中;对临时土石方堆场严格限制堆砌面积和高度,不得随意扩大堆放范围及破坏周围河堤、植被。 (3)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围堰导流,减少施工过程基础开挖等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施工期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环保监督,施工场地设置隔油池、沉淀池等处理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废水等排入色曲中。 ②施工降低噪声和减小水体扰动措施 合理安排工期和高噪声机械作业时间,并采取消声、隔噪设施,严禁夜间施工,虽然主体工程分布鱼类主要为齐口裂腹鱼、石爬鮡类等鱼类,这些鱼类适应能力较强,时间长了能适应这个环境,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渔业资源,应采取对难于避免的重噪音生产系统应远离水域。因此,在基础开挖、回填等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震动等会对色曲中鱼类造成影响,鱼类会远离本项目所在河岸,但不会产生大规模的迁移,同时项目施工结束后会重新回到本项目所在河道。 ③主体工程围堰施工避开鱼类繁殖季节 本项目防洪堤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时段为2月~5月。4月份工程影响河段水温开始上升,4-7月份齐口裂腹鱼等鱼类开始进入产卵季节。因此,为避免工程涉水施工对主要鱼类资源量补充的影响,要求本项目主体工程围堰施工尽量集中在2-4月份,以避免在4-7月份进行;施工导流结束后应尽快拆除施工围堰,围堰拆除过程也应尽量缩短工期,减少对色曲水体的扰动,以期最大程度地保护鱼类种质资源。 ④避免施工弃渣对鱼类的影响 虽然本项目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堤防主体工程回填,项目不设置渣场。但开挖的土石料临时将堆放于两侧堤后方,项目已优化临时堆场布局,尽量减少临时堆场数量。为了防止本工程施工弃渣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环评要求在临时堆料场严格按照要求采用编织袋围挡进行拦截,对容易崩塌和滑坡的地方修建临时护坡设施。最大程度地防止临时堆料场的滑塌和崩塌,避免因水土流失的发生对本工程影响水域内鱼类等水生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期间严禁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倾倒入色曲中。 ⑤施工期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禁止捕鱼等活动。施工单位主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主动参与到鱼类资源保护的行列中来。并通过宣传牌、标语等形式做好鱼类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沿工程影响河段的显要处树立广告牌,图文并茂地介绍珍稀水生保护动物的知识和保护措施,通过多种途径的努力来增加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加强公众行动的主动性和能力。 ⑥鱼类增殖放流措施 鱼类人工种群建立及增殖放流是目前有效保护鱼类种质资源,增加鱼类种群数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利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限于目前条件,人工增殖放流站通常只能在需保护的鱼类中选择具有价值的种类进行增殖和保护,通过人工繁殖、育种、放流以增殖特别需要保护的鱼类资源、拯救物种,本环评建议选择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因为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已成熟,并且可作为的主要放流对象,规格一般要在6-10cm左右,这样的苗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自然河流中存活率也较高。建议连续放流2年,时间选在每年的4~6月份。放流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作为资源补偿。其中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每年分别放流4000尾、5000尾。建议放流地点为霍西乡下游色曲干流河段,并可根据以后的监测结果,适时调整放流区域。本环评建议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委托技术单位或咨询相关渔业部门编制专门的增殖放流技术方案后科学投放。 (4)临时用地恢复措施 ①施工期管理 在工程施工前期,首先应规划最小施工范围,尽量减小植被受影响面积。这是有效降低受影响植物种类和植被面积的关键环节。在工程新增占地区域,应该根据地形划定最小的施工作业区域,尽量选用裸地等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作为临时用地,同时严禁施工人员和器械超出施工区域而对工地周边的植被、植物物种造成破坏。施工场地及临时堆料场四周应分别设置临时排水沟,地面采用碎石进行简易硬化;施工便道主要在施工区利用堤防内侧河边滩地高出施工枯期水面线,在滩地上修建施工临时道路至各施工点,临时施工便道主要是在河滩地上以砂卵石料压实形成,河滩地本身渗透性强,周边无汇水面,渗水性强,因此不再考虑临时排水措施;通过在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开挖料临时堆料场等临时施工区域应及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危害。 ②施工活动结束后生态恢复 为了降低临时工程占地造成的生态破坏及水土流失,按照“避让-减缓-修复-补偿”的原则,对无法避让的各临时占地(施工场地、临时堆料场及施工便道)及周边施工扰动影响区必须要进行迹地生态恢复。对确实不可避免的破坏,应按照“破坏多少,恢复多少”,“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需就地补偿建设项目造成的植被破坏,补偿量不得低于破坏量。即对施工场地、施工便道、临时堆料场等临时占地,竣工以后对建筑物进行拆除,再清理地表中的块碎石和其他杂物,并对地表进行坑凹回填,整平改造,耕翻疏松机械碾压后的土地,恢复利用进行迹地恢复。 由于施工结束正好处于雨季,适合草种的生长,因此施工完毕后对表土堆场区采取撒草绿化措施。植被恢复过程中,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浅根性乡土植物作为绿化植物,如紫花苜蓿、披碱草、老芒麦、狗牙根等,尽量少用或不用外来物种进行植被恢复,以免带来潜在的生态灾难。具体恢复措施如下: 施工场地通过拆除地面临时建筑,对地面硬化碎石进行清理,并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草种应选择适宜评价区自然环境条件、水土保持效果好的草种,应考虑选择根系发达、耐贫瘠、耐干旱的草种,同时根据项目所在地环境要求,草本植物可以选择紫花苜蓿、披碱草、老芒麦、狗牙根等植物,不仅起到与当地区域植被景观相协调的作用同时可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减少生态风险。另外对施工场地周边受到扰动的影响区域采用当地植被进行恢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因施工扰动收到破坏的原有植被,同时也具有景观改善及优化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便道占用的草地及裸地进行迹地恢复,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本项目部分施工便道占用草地及裸地在进行填筑料清理、占地平整后,耕翻疏松机械碾压后的土地并通过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植被考虑选择根系发达、耐贫瘠、耐干旱的草种,同时根据项目所在地环境要求,草本植物可以选择紫花苜蓿、披碱草、老芒麦、狗牙根等植物,草种等级达到纯度98%、净度96%、发牙率95%,整个区域草种撒播密度为8g/m2,并且考虑5%的补植率,草种播撒后第二年六七月份查看植被恢复情况,若植被覆盖率不能满足要求需进行补种,要求临时用地生态恢复不仅与当地区域植被景观相协调,同时有利于减少生态风险。 1.6施工期对色曲不利影响的防治措施 ①项目不在施工区域内设置办公、食宿等办公设施,生活污水利用周边民房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林草地施肥;施工场地设置隔油池、沉淀池,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施工过程,严禁废水排入色曲。 ②项目基础开挖土方全部回填不产生弃方,工程建设时产生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统一渣场,不设置临时弃渣场及弃土堆场,避免落入色曲。 ③项目分段施工,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堰身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在施工中围堰不致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且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渗漏,以减轻排水工作,围堰利用堤基开挖的渣料填筑,防渗采用复合土工膜配合编织袋装土料防渗,围堰内侧开挖集水沟配合水泵抽出渗水。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 ④围堰施工过程中,开挖土方采用边开挖变回填的方式,主要用作后期场地平整及临时用地的回填,尽量少堆存;开挖表土堆放于施工场地及临时堆料场后期用作绿化覆土。临时堆场要做好地面硬化、防渗,从而减少弃方对水环境的影响。 ⑤加强水上施工区域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色曲水生生态环境的污染。 ⑥施工期间,要加强水面巡视,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处理。 本工程新建工程量小,围堰枯水期施工工期较短,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对色曲环境影响较小。围堰施工的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结束。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为防洪堤工程,运营期将主要发挥防洪功能。项目建成运营期间,主要污染物为河道中沉积的泥沙和人为产生的垃圾等,基本无其他污染物产生。项目营运期河道沉积的泥沙和垃圾由河道管理部门安排专人在每年的枯水期进行定期清理,清理的泥沙和垃圾经集中收集后运至当地政府指定渣场堆放。
Sheet3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