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国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的验收意见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安徽国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的验收意见公示

2023年8月21日,安徽 (略) 根据《安徽 (略) 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并对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指南、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 (略) 生态环境厅的审批决定等要求对本项目进行验收,提出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安徽 (略) (略) 高新区天达路16号, (略) 高新区天达路16号国祯大厦一楼改造建设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安徽 (略) 在影像科购置安装1台CT机、1台PET-MR利用18F开展肿瘤早期显像诊断,并配套使用5枚68Ge校准源。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安徽 (略) 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于2018年7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并 (略) 生态环境厅, (略) 生态环境厅于2018年8月28日对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予以批复(皖环函〔2018〕1131号)。2018年10月11日申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项目从立项到调试无辐射事故。

(三)投资情况

项目实际总投资6600万,环保投资550万。

(四)验收范围

本次验收范围依据原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验收监测范围与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致,根据本项目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本次辐射环境验收范围为辐射环境以核技术应用项目场所为中心,半径为50m的区域。

二、工程变动情况

本次验收内容与环评内容相比,建设地点未变,屏蔽措施未变,设备相关参数未变化,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只有辐射工作人员及楼上实验人员有所减少,验收阶段锗-68放射源增加到5枚(除环评3枚锗-68放射源外,增加的2枚锗-68放射源建设单位已做了环评备案并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性药物实际最大使用量减少。依据《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环办环评函〔2020〕688号)的规定,上述变动不属于重大变动。

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一)废水

根据建设单位实际工作量PET-MR诊断中心预计最大年接待500人次,每天最多5人次,环评审批放射性废水产生量最大35L,医护人员2人每人每天产生放射性废水量按60L计算,则日产生放射性废水最大量为0.295m3,本项目注射后休息室以及药物分装室均设置专用管道,含放射性核素的废水由专用管道收集后依次流经4个容积均为2m3的衰变池,此次保守按连续每天接诊5人次考虑,则放射性废水储存衰变时间约20.3天,在公司预计的工作负何且正常工作状态下,衰变池的设计容积能确保PET-MR诊断中心放射性废水在衰变池的储存衰变超过10个半衰期后接入接入国祯综合门诊部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 (略) 污水管网,满足环评审批时要求。

根据安徽 (略) 出具的安徽 (略) 衰变池排口水样总放射检测报告,衰变池排口的总α放射性检测值平均值小于最低检出线为4.3×10-2Bq/L,总β放射性检测值平均值为2.4Bq/L×10-1Bq/,满足环评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规定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预处理标准和排放标准均为总α<1Bq/L、总β<10Bq/L及校核标准《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的要求。

(二)废气

本项目在药物分装室内设置一个防护铅当量为50mmPb的自动分装通风柜,分装和测试操作均在通风柜内进行,能够有效减少放射性废气对工作人员的影响。通风柜及注射后病人主要活动区域设有独立排风系统,通过管道引至国祯大厦楼顶排放。

(三)固体废物

固废:由于目前患者较少,产生的放射性固废量很少,该项目在药物分装室内设置放射性废物桶,收集当日放射性固废,储存超过10个半衰期(18h)后次日与综合门诊部的医疗废物一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满足环评时要求。

废源:PET-MR校准使用的放射源68Ge,当活度达不到校准要求时,由厂家更换后回收。

(四)辐射

PET-MR工作场所在正常工作时,场所及周围敏感点辐射剂量率检测值为0.10-0.53μSv/h,满足环评时标准要求及新的校核标准《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的要求,医生摆位处检测结果为5.1μSv/h。CT机房场所及周围敏感点辐射剂量率检测值为0.11-0.68μSv/h,满足环评时标准要求及《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校核标准)的要求,由于检测时分装柜内放射性药物只有15mCi的量,根据建设单位实际最大工作量每天最多5人次,则分装柜内放射性药物最大量为40mCi,根据验收检测数据可预测分装柜内放射性药物最大量为40mCi时分装柜外30cm处的辐射剂量率为40/15×0.17μSv/h=0.45μSv,满足环评时标准要求,同时满足新的校核标准《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的要求;PET-MR工作场所(核医学科)α表面污染未测出,β表面污染在0.23~0.37Bq/cm2。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控制区和监督区表面污染控制水平的要求(控制区和监督区β表面污染水平限值分别为40Bq/cm2和4Bq/cm2)。

根据安徽 (略) 出具的安徽 (略) 衰变池排口水样总放射检测报告,衰变池排口的总α放射性检测值平均值小于最低检出线为4.3×10-2Bq/L,总β放射性检测值平均值为2.4Bq/L×10-1Bq/,满足环评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规定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预处理标准和排放标准均为总α<1Bq/L、总β<10Bq/L及校核标准《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的要求。

四、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

(一)环保设施处理效率

1.废水治理设施

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衰变十个半衰期后与 (略) 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2.废气治理设施

本项目在药物分装室内设置一个防护铅当量为50mmPb的自动分装通风柜,分装和测试操作均在通风柜内进行,能够有效减少放射性废气对工作人员的影响。通风柜及注射后病人主要活动区域设有独立排风系统,通过管道引至国祯大厦楼顶排放。

3.固体废物治理设施

固废:由于目前患者较少,产生的放射性固废量很少,该项目在药物分装室内设置放射性废物桶,收集当日放射性固废,储存超过10个半衰期(18h)后次日与综合门诊部的医疗废物一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满足环评时要求。废源:PET-MR校准使用的放射源68Ge,当活度达不到校准要求时,由厂家更换后回收。

4.辐射防护设施

PET-MR扫描间北侧屏蔽墙为500mm厚的实心砖;PET-MR扫描间东侧、南侧、西侧屏蔽墙,以及药物分装室东侧和注射后休息室南、北侧屏蔽墙均为370mm厚的实心砖;注射后休息室之间的隔墙均为240mm厚的实心砖;整个PET-MR诊断中心顶棚均为120mm混凝土+4mm铅板;防护门和观察窗铅当量为8mmPd。药物分装室内通风柜铅当量为50mmPb,针筒有专用防护盒和防护套,铅当量分别为20mmPb和6mmPb。

CT机房内空尺寸为5.50m×7.56m,内空面积约41m2。CT机房四周墙体为370mm厚的实心砖;顶棚为120mm混凝土+2mm厚的铅板;防护门和观察窗铅当量均为4mmPd。

(二)污染物排放情况

1.废水

根据建设单位实际工作量PET-MR诊断中心预计最大年接待500人次,每天最多5人次,环评审批放射性废水产生量最大35L,医护人员2人每人每天产生放射性废水量按60L计算,则日产生放射性废水最大量为0.295m3

2.废气

本项目几乎不产生放射性废气,本项目排放少量臭氧及氮氧化物,对环境几乎无影响。

3.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4.辐射

本项目产生的辐射影响均能满足验收标准的要求。

五、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对辐射环境,地表水,固体废物影响均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六、验收结论

综上所述,安徽 (略) 已基本落实安徽 (略) 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环评及环评批复要求,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所需要安全防护措施条件,其运行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符合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满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合格。

七、验收公示内容详见附件,具体查看方式如下链接:http://**提取码:9xr2

八、公示期限2023.8.21~2023.9.18

安徽 (略)

2023年8月21日

,安徽

2023年8月21日,安徽 (略) 根据《安徽 (略) 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并对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指南、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 (略) 生态环境厅的审批决定等要求对本项目进行验收,提出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安徽 (略) (略) 高新区天达路16号, (略) 高新区天达路16号国祯大厦一楼改造建设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安徽 (略) 在影像科购置安装1台CT机、1台PET-MR利用18F开展肿瘤早期显像诊断,并配套使用5枚68Ge校准源。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安徽 (略) 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于2018年7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并 (略) 生态环境厅, (略) 生态环境厅于2018年8月28日对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予以批复(皖环函〔2018〕1131号)。2018年10月11日申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项目从立项到调试无辐射事故。

(三)投资情况

项目实际总投资6600万,环保投资550万。

(四)验收范围

本次验收范围依据原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验收监测范围与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致,根据本项目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本次辐射环境验收范围为辐射环境以核技术应用项目场所为中心,半径为50m的区域。

二、工程变动情况

本次验收内容与环评内容相比,建设地点未变,屏蔽措施未变,设备相关参数未变化,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只有辐射工作人员及楼上实验人员有所减少,验收阶段锗-68放射源增加到5枚(除环评3枚锗-68放射源外,增加的2枚锗-68放射源建设单位已做了环评备案并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性药物实际最大使用量减少。依据《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环办环评函〔2020〕688号)的规定,上述变动不属于重大变动。

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情况

(一)废水

根据建设单位实际工作量PET-MR诊断中心预计最大年接待500人次,每天最多5人次,环评审批放射性废水产生量最大35L,医护人员2人每人每天产生放射性废水量按60L计算,则日产生放射性废水最大量为0.295m3,本项目注射后休息室以及药物分装室均设置专用管道,含放射性核素的废水由专用管道收集后依次流经4个容积均为2m3的衰变池,此次保守按连续每天接诊5人次考虑,则放射性废水储存衰变时间约20.3天,在公司预计的工作负何且正常工作状态下,衰变池的设计容积能确保PET-MR诊断中心放射性废水在衰变池的储存衰变超过10个半衰期后接入接入国祯综合门诊部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 (略) 污水管网,满足环评审批时要求。

根据安徽 (略) 出具的安徽 (略) 衰变池排口水样总放射检测报告,衰变池排口的总α放射性检测值平均值小于最低检出线为4.3×10-2Bq/L,总β放射性检测值平均值为2.4Bq/L×10-1Bq/,满足环评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规定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预处理标准和排放标准均为总α<1Bq/L、总β<10Bq/L及校核标准《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的要求。

(二)废气

本项目在药物分装室内设置一个防护铅当量为50mmPb的自动分装通风柜,分装和测试操作均在通风柜内进行,能够有效减少放射性废气对工作人员的影响。通风柜及注射后病人主要活动区域设有独立排风系统,通过管道引至国祯大厦楼顶排放。

(三)固体废物

固废:由于目前患者较少,产生的放射性固废量很少,该项目在药物分装室内设置放射性废物桶,收集当日放射性固废,储存超过10个半衰期(18h)后次日与综合门诊部的医疗废物一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满足环评时要求。

废源:PET-MR校准使用的放射源68Ge,当活度达不到校准要求时,由厂家更换后回收。

(四)辐射

PET-MR工作场所在正常工作时,场所及周围敏感点辐射剂量率检测值为0.10-0.53μSv/h,满足环评时标准要求及新的校核标准《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的要求,医生摆位处检测结果为5.1μSv/h。CT机房场所及周围敏感点辐射剂量率检测值为0.11-0.68μSv/h,满足环评时标准要求及《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20)(校核标准)的要求,由于检测时分装柜内放射性药物只有15mCi的量,根据建设单位实际最大工作量每天最多5人次,则分装柜内放射性药物最大量为40mCi,根据验收检测数据可预测分装柜内放射性药物最大量为40mCi时分装柜外30cm处的辐射剂量率为40/15×0.17μSv/h=0.45μSv,满足环评时标准要求,同时满足新的校核标准《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的要求;PET-MR工作场所(核医学科)α表面污染未测出,β表面污染在0.23~0.37Bq/cm2。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控制区和监督区表面污染控制水平的要求(控制区和监督区β表面污染水平限值分别为40Bq/cm2和4Bq/cm2)。

根据安徽 (略) 出具的安徽 (略) 衰变池排口水样总放射检测报告,衰变池排口的总α放射性检测值平均值小于最低检出线为4.3×10-2Bq/L,总β放射性检测值平均值为2.4Bq/L×10-1Bq/,满足环评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规定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预处理标准和排放标准均为总α<1Bq/L、总β<10Bq/L及校核标准《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的要求。

四、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效果

(一)环保设施处理效率

1.废水治理设施

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衰变十个半衰期后与 (略) 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2.废气治理设施

本项目在药物分装室内设置一个防护铅当量为50mmPb的自动分装通风柜,分装和测试操作均在通风柜内进行,能够有效减少放射性废气对工作人员的影响。通风柜及注射后病人主要活动区域设有独立排风系统,通过管道引至国祯大厦楼顶排放。

3.固体废物治理设施

固废:由于目前患者较少,产生的放射性固废量很少,该项目在药物分装室内设置放射性废物桶,收集当日放射性固废,储存超过10个半衰期(18h)后次日与综合门诊部的医疗废物一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满足环评时要求。废源:PET-MR校准使用的放射源68Ge,当活度达不到校准要求时,由厂家更换后回收。

4.辐射防护设施

PET-MR扫描间北侧屏蔽墙为500mm厚的实心砖;PET-MR扫描间东侧、南侧、西侧屏蔽墙,以及药物分装室东侧和注射后休息室南、北侧屏蔽墙均为370mm厚的实心砖;注射后休息室之间的隔墙均为240mm厚的实心砖;整个PET-MR诊断中心顶棚均为120mm混凝土+4mm铅板;防护门和观察窗铅当量为8mmPd。药物分装室内通风柜铅当量为50mmPb,针筒有专用防护盒和防护套,铅当量分别为20mmPb和6mmPb。

CT机房内空尺寸为5.50m×7.56m,内空面积约41m2。CT机房四周墙体为370mm厚的实心砖;顶棚为120mm混凝土+2mm厚的铅板;防护门和观察窗铅当量均为4mmPd。

(二)污染物排放情况

1.废水

根据建设单位实际工作量PET-MR诊断中心预计最大年接待500人次,每天最多5人次,环评审批放射性废水产生量最大35L,医护人员2人每人每天产生放射性废水量按60L计算,则日产生放射性废水最大量为0.295m3

2.废气

本项目几乎不产生放射性废气,本项目排放少量臭氧及氮氧化物,对环境几乎无影响。

3.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4.辐射

本项目产生的辐射影响均能满足验收标准的要求。

五、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对辐射环境,地表水,固体废物影响均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六、验收结论

综上所述,安徽 (略) 已基本落实安徽 (略) 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环评及环评批复要求,综合门诊部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所需要安全防护措施条件,其运行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符合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满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合格。

七、验收公示内容详见附件,具体查看方式如下链接:http://**提取码:9xr2

八、公示期限2023.8.21~2023.9.18

安徽 (略)

2023年8月21日

,安徽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