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关于2023年8月31日宣威市铨鑫矿业有限公司年70万吨建筑石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曲靖市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关于2023年8月31日宣威市铨鑫矿业有限公司年70万吨建筑石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现将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对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8月31日—2023年9月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0874-*,传真:0874-*
通讯地址: (略) 政务服 (略) 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窗口( (略) 向阳西街政务服务中心二楼)
邮 编:*
项目名称 | (略) (略) 年70万吨建筑石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热水镇柏木村委会柏木村245号 | 建设单位 | (略) (略) |
环评文件类型 | 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新 (略) | ||
项目概况 | |||||
(略) 热水镇柏木采石场属私营企业,矿山于2020年7月29日换发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证号:C**),有效期为2020年7月29日~2025年7月29日。矿区由6个拐点圈定,面积为0.0104km2,开采标高:2080~1995m,年生产规模为10.40万t/a。2016年12月30日 (略) 环境保护局关于《 (略) 热水镇柏木采石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宣环审〔2016〕199号)。2020年7月27日,取得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证书编号:*MA6PHEHU5K001Q),有效期自2020年07月27日至2023年07月26日止。 为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需变更矿区范围整合周边零星资源、增加资源储量, (略) 自然资源局关于提请审定《 (略) 热水镇柏木采石场采矿权申请变更矿区范围》的请示(宣自然资发〔2022〕132号) (略) 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 (略) 热水镇柏木采石场变更矿区范围由8个坐标拐点圈定,面积为0.0589km2,开采标高:2085m-1995m,开采规模为70万t/a。 项目名称: (略) (略) 年70万吨建筑石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略) 热水镇柏木村委会柏木村; 建设单位: (略) (略) ; 建设性质:扩建; 建设规模:利用现有工业场地扩建年70万吨砂石料生产线一条,配套建设砂石料生产线环保设施,安装先进的喂料、破碎、分筛输送等满足产能要求所需的设备及辅助设施,完善除尘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及降噪等设施,购置配套相关环保、水、电、道路及其他公辅设施,提高生产率,达到年70万吨建筑石料生产能力; 矿区范围:0.0589km2; 开采深度:2085m~1995m; 开采方式:露天开采; 产品方案:70万吨/年建筑用公分石、瓜子石、石粉砂; 服务年限:7年; 投资总额:总投资为2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3万元,占总投资6.15%。 项目工程组成 根据项目开采设计,本次扩建项目供水、供电系统、办公生活区、磅房、破碎筛分大棚、场地雨污水池依托原有项目。设计需要增加采矿设备、更换加工及破碎设备等以匹配扩大后的生产能力,并新建1座成品堆棚、排土场,完善除尘设施、雨污分流措施等。本项目不设炸药雷管库,爆破委托民爆部门组织实施,每次爆破所需的炸药和雷管均由民爆部门自带。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主体工程、储运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组成。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一、废水 项目施工过程用水环节主要为施工用水和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期生活废水,施工废水及场地雨污水。施工期生活废水。项目施工期,现场施工人员预计约10人/d,生活用水量为每人15L/d,废水产生系数为0.83,则施工生活污水量为0.12m3/d,主要污染物为COD、SS、BOD5等。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原有项目化粪池,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用做农肥,不外排。对项目区周围地表水水环境影响不大。施工废水。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工具清洗废水,这部分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固体,废水产生量约0.5~1m3/d。项目施工废水进入原项目场地雨污水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对项目区周围地表水水环境影响很小。施工期遇到下雨天气时,施工场地不可避免会遭遇雨水冲刷,使得施工场地成为面源污染源。降雨冲刷地面浮土、建筑砂石等,场地雨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场地雨污水经原项目的排水沟,导入原项目场地雨污水沉淀池,经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对项目区周围地表水水环境影响不大。 二、废气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场地清理平整、汽车运输等产生的扬尘等。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场地的扬尘,在整个施工期,污染源为开挖、回填、道路建设、露天堆放、运输、装卸等过程。扬尘产生量取决于施工强度、地面扬尘量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一般情况下风速大于2.5m/s时易产生扬尘,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施工区域周围100m范围内,属于无组织排放,影响程度下风向大于上风向。为此,在建设期施工场地应频繁洒水、砂石料卸载过程中降低落料高度并对堆存的砂石料采取覆盖措施以降低粉尘产生,从而减轻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综上,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将通过加强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后,施工扬尘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其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影响不大,可以接受。 三、噪声 项目高噪声设备切割机、工程焊机、手工钻等与场界距离大于或等于20m,评价取噪声源强最大值进行预测,考虑了最不利因素,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机械设备在东、南、西、北场界处的噪声贡献值为67dB(A)或小于67dB(A),各场界处噪声贡献值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昼间70dB(A))。经现场调查,项目周围声环境保护目标距离项目区较远,施工期噪声经山体或植被阻隔,距离衰减后对其影响小。在不同施工阶段,施工作业噪声由于施工机械的数量、构成的随机性,导致噪声产生的随机性和无规律性,为不连续排放,随着施工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影响小。 四、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废主要来源于建筑垃圾、土石方及少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程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原项目废弃渣、废铝型材、废胶合板及包装盒等,原项目拆除的设备全部外售处理,建筑垃圾边角料等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按照当地建筑部门的要求妥善处理。土石方:项目施工期会产生土石方,包含有弃土及土砂石,产生的弃土用于项目区内场地回填,土砂石置于生产线旁,待项目建设完成后进行破碎筛分后出售。生活垃圾:项目施工及管理人员共10人,不在施工场地内食宿,生活垃圾按0.5kg/人?d计算,本项目施工期为6个月,垃圾产生量为0.9t,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收集后由建设单位定期清运至附近村子垃圾收集点。综上所述,施工期产生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合理处置,处置率 100%,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按以下执行:应妥善收集、储存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储存处置应符合 GB18599的相关要求;应记录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及去向(综合利用或外运)和贮存量。 五、生态 本项目占地面积为6.535hm2,矿界范围内土地现状为灌木林地及荒地。项目施工期主要是建设道路、截排水沟、修建开采平台(开采台阶高度 10m,开采台阶坡面角60°,安全平台宽度3m,最终边坡角60°),修建生产大棚等,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植被、改变局部地形地貌、扰动土地、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项目区内建设道路、建设开采平台、修建截排水沟及修建相应的基础设施,开挖的山体在未防护前表层裸露,土体松散,如遇雨水冲刷,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建设方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厂区水土保持工作,按先挡后弃的原则,进行边坡防护、设置截排水沟等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材料堆场设置防雨遮雨设施,同时尽量避免在暴雨季节进行开挖工作,防止发生水土流失。地段挖掘时应使表土和下层土分开堆放,平整和填埋时应尽量使表土复原、避免生土铺在上面,同时要平整和压实。施工期间建筑垃圾、弃土等需规划有序堆放,全部用于矿区及工业场地建设,弃土要及时处置,尽量减少土地占压,减少植被损坏。避免暴雨季节施工,确需雨季施工的,应在施工区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和采取拦挡措施,使地表径流安全的排出,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施工材料堆场设置防雨遮雨设施,裸露的地表及时绿化或硬化,防止发生水土流失。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的生态影响不会很大,在可接受范围内。矿体上方截水沟开挖会将矿山上部植被破坏,对*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项目施工期对植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道路建设及排水沟的开挖等,会对工程涉及区植物造成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主要损失植物为马桑、火棘等低矮灌木以及草本植物蒿类、鬼针草等,无受保护的珍稀物种分布,不涉及价值较高的森林群落。因此矿区开采对本区的植被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可通过采取植物恢复措施,减少区域内生物量的损失。为减小施工期对植物的影响,施工时注意严格按照规范建设,减少扰动范围;对于施工过程中被压占、损失的植物,在施工期结束后要采取合理的绿化恢复措施,在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对在施工过程中被压占、损失的植物进行恢复治理,种植马桑、火棘等植物来恢复施工期损失的的植物。且提出以下措施以减少施工期对植物的影响:施工期施工用地合理规划,减少不必要的占地,防止植被破坏;施工运输车辆行驶尽量不要占压地表植被;切实做好各种防尘措施,减小落在植物叶面的扬尘量,影响其光合作用;铺设水泥道路的商品混凝土不能随意倾倒,覆盖占压地表植被。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可接受。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矿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都不多,常见物种主要有爬行类、昆虫和常见鸟类。项目建设期间将使原栖息地上的动物丧失部分栖息地和觅食地,为觅食和寻找适宜的栖息地而向四周迁移。但评价区域内动物都是些常见种类,评价区域内地形地貌、生境等因素对野生动物逃遁较为有利,矿区外有大面积生境与项目施工所破坏的生境相似,只要它们不被捕杀,最终它们中的大多数将辗转至矿区周边其它地带。因此,项目施工所造成的原有动物迁移,不会影响区域野生动物群系组成,对整个区域的野生动物影响不大。施工时要求运输车辆尽量减少鸣笛,减少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一、废水 项目运营生产用水主要为破碎筛分生产线、成品堆场、各作业环节及运输道路的洒水降尘用水,全部蒸发损耗,无废水产生。根据前文分析,本项目生活污水约为0.81m3/d,即244m3/a。生活区设有一座化粪池,容积为10m3,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施肥。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项目依托办公生活区已建设的化粪池1个(容量约10m3)处理项目生活污水,本项目生活污水量为0.81m3/d,可保证生活污水雨天不外排。项目区周围分布有大量旱地,可完全消耗项目生活污水,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作为农肥回用于农业生产,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根据前文分析,雨季排土场场地雨污水产生量为15m3/d,在排土场下游南侧地势较低处设置一个容积为20m3的收集沉淀池,排土场雨污水经过沉淀处理以后全部回用于矿山降尘用水,不外排。扩建项目工业场地雨污水产生量为36m3/d,利用工业场地下游地势较低处已建设的一个容积为300m3的收集沉淀池,配置回用水泵及管道,工业场地雨污水经过沉淀处理以后全部回用于矿山降尘用水,不外排。排土场场地雨污水收集沉淀池容积为20m3、工业场地雨污水收集沉淀池容积为300m3,可保证场地雨污水得到有效的收集处理,全部回用于矿山洒水降尘,可完全消耗,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 二、废气 扩建项目项目爆破 (略) 解决,生产过程废气污染源主要为采场开采及采装粉尘,工业广场破碎站及堆场装卸粉尘,运输道路扬尘,排土场扬尘。本项目对破碎筛分生产线进料口处采用彩钢瓦围挡,并在一破进料口设置喷雾咀进行洒水喷雾降尘,对二破及筛分工序设置集气罩,设置1台风量为8000m3/h的风机,二破及筛分粉尘经收尘管道进入1台脉冲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排气筒编号DA001、内径0.25m),对打砂及筛分工序设置集气罩,设置1台风量为3000m3/h的风机,打砂及筛分粉尘经收尘管道进入1台脉冲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排气筒编号DA002、内径0.25m),输送廊道采用彩钢瓦封闭,喷雾防尘,成品堆场建设为密闭的彩钢瓦防尘大棚结构,大棚内部设置喷淋洒水设施,对堆场表面洒水降尘,成品装卸过程采用1台雾炮机喷雾降尘。项目破碎筛分生产线及成品堆场均建设在密闭的彩钢瓦防尘大棚内,利用密闭防尘大棚的阻隔降尘、喷雾防尘。采用1台洒水车,对矿山开采、采掘、装卸、运输、爆破等过程喷雾降尘,道路用采用碎石平整压实,运输车辆采用篷布遮盖严实,厂内道路洒水抑尘。排土场表面压实、压平,大风天气对排土场表面洒水降尘。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粉尘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项目运行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三、噪声 项目采矿噪声、运输噪声等经距离衰减等作用后,预测结果表明,矿区东、南、西、北场界四周昼间噪声排放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本项目夜间不生产,矿区四周均为山体灌木林地,项目生产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四、固体废物 项目矿山开采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弃土(包括剥离表土及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弃土石)、脉冲式布袋除尘器收集粉尘、雨污水沉淀池污泥和生活垃圾,以及矿山机械维修检查产生的废机油。本项目矿区范围5.89hm2。项目属于扩建项目,根据多年开采,原矿区范围已剥离面积约2.15hm2,原矿区范围剥离的表土全部用于矿山植被恢复覆土,新增表土剥离面积37400m2,平均剥离深度约为0.5m,生产期间剥离表土产生量约为18700m3,按最大比重1.7t/m3计,约31790t,本项目服务年限为7a,则每年产生的剥离表土量为2671m3/a(4541t/a)。露天采场剥离表土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所规定的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采场剥离产生的表土集中堆放于排土场,回用于采空区植被恢复。石灰岩在破碎筛分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弃土石(土夹石),根据建设方实际生产经验,破碎过程中弃土石产生量约占破碎量的1%,扩建项目年破碎加工石灰岩矿70万吨,则破碎过程中弃土石产生量为7000t/a(约4117m3/a)。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弃土石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所规定的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略) 场需求,弃土石可进行外售综合利用,剩余的集中堆放于排土场。矿山排土场设计在矿区西南侧矿坑内,面积2000m2,预计可堆放废土量至少10000m3,本项目运营期剥离表土及弃土石的产生量为6788m3/a,排土场容量满足本项目运营期剥离表土及弃土石的堆存。排土场边缘采用毛石修建挡墙,周围设置截排水沟,下游设置场地雨污水收集沉淀池,日常加强对排土场的管理,表土及弃土堆放过程中采用台阶式堆放,对排土场表面压实、压平,大风天气对排土场表面洒水降尘,堆存的表土及时用于对服务满的台阶进行覆土,植被恢复。根据原项目运行过程中经验数据调查,本项目场地雨污水沉淀池、洗车池底泥产生量约为4t/a,主要成分为碎石渣等,定期清掏后集中堆放于排土场。处置率为100%,对环境影响较小。矿石破碎、打砂要求设置两套布袋收尘装置进行收尘,根据计算,厂房密闭收集的量为183.82t/a,布袋收集尘的量为230.26t/a,合计414.08t/a,除尘灰渣全部作为产品外售。处置率为100%,对环境影响较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脉冲式布袋除尘器产生的废布袋约为30条/年,产生的废布袋由生产厂家进行更换和回收。项目劳动定员15人,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5kg计算,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25t/a。在厂区设置一座2m3的生活垃圾收集箱,定期集中收集送热水镇柏木村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处理。化粪池定期清掏后回用于农业生产。项目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2t/a的机油,主要保持生产设备润滑、各运输车辆维修及基本保养使用;项目在机修、运输车辆维修及保养过程中会产生废机油,预计废机油产生量约为0.4t/a。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名录中“HW08废矿物油及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900-249-08,危险特性T,I。环评提出,建设危废暂存间(占地面积为10m2),废机油暂存间设计满足“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要求,并设置导流槽及事故收集池,标识标牌。使用密闭容器对废机油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容器贴上标签,设置警示牌,将其统一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回用于厂区机械设备润滑,回用不完的交有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置,建立相关台账管理记录。 五、生态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535hm2,矿区范围为荒山,生态评价范围内主要是荒草地、其次是灌木林地。项目对区域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清理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另外厂区排放粉尘对矿区周围植被产生一定影响。本项目主要进行石灰岩矿开采及加工,占地面积6.535hm2,占地范围内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及基本农田保护区、不涉及公益林,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一般灌木林地、采矿用地等。矿区占地将造成植被破坏、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生态系统受到一定影响。原有土地利用性质由原来的灌木林地全部变为采矿用地,使区域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区域内的生物量也将随之减少。采场服务期满后,待矿山采取复垦绿化恢复措施后,临时占地区域土地利用性质将得到恢复。同时项目 (略) 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较小,总体不会改变当地土地利用格局,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影响不大。针对工程占地带来的影响,建设单位应做到以下几点:开采过程中禁止随意侵占用地红线范围以外的土地。由于矿山服务年限较长,矿山开采过程中,应采用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对矿山进行绿化恢复。加强矿山的绿化工作,矿山开采结束后做好矿山绿化恢复工作,尽可能恢复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因此,项目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并非为永久,随着矿山开采结束后,对原土地利用的影响将得以恢复,项目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矿区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开采和加工占地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也会使植被类型发生不可逆的改变。经过土地复垦绿化后矿区的植被类型由原来的自然植被转变为栽培植被。相对于原来的灌草地来说,植被占地面积有所减少,植被组成趋于简单化,生物量有所减少,开采占地对植被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本项目区域无各类保护区,无保护动、植物和区域特有种。本工程建设区域的植物资源主要为天然植被主要为以灌木、草从为主,有马桑、盐肤木、紫茎泽兰、杂草等。为当地分布较广、较常见的植物,因此,虽然项目建设会破坏小面积的植被,但其占评价区相应植被类型总面积的比例很小。项目建设所影响的大部分为次生稀树灌木草丛、灌丛,均为较常见的植物物种,在当地多有分布,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危及*生生物多样性,不会造成物种灭绝的问题,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另外,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由于粉尘沉积于叶、花和茎上并凝结成壳,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阻塞气孔,影响植物的蒸腾和呼吸;阻碍花粉发芽,影响受精,甚至导致植物叶面坏死,造成植物生长发育不良,项目应注意土地的恢复补偿工作,加强绿化措施,开采过程中及时洒水降尘等除尘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量,把对植被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评价区内野生动物较少,且均属于常见种,现场踏勘未发现国家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由于长期受人为活动干扰影响,区域内种群数量相对较多的是较适应人类的物种。由于工程的实施,矿区内植被将会损毁,动物的栖息场所将会消失,从而迫使动物迁徙它处,重新寻找适合的生境。从长远看,项目建设对动物的影响只是短期的。而且,在矿区已经基本上没有重要的*栖脊椎动物(包括鸟类)的栖息地或主要活动场所,所以开采活动对动物的不良影响对该地区的动物并不显著。此外,项目区及周围出现的*栖脊椎动物中多数种类的主要生境是灌丛、草丛、旱地,这些动物对人类活动已有相当的适应能力。矿区开采应该不会对这些动物有长期的不良影响。最后随着工程建设的结束,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种群又会得以恢复或略有增长。因此,项目建设对该地区的动物影响较小。矿山开采及占地、破坏了地表植被,工程行为造成的地表裸露和人为痕迹影响了区域自然景观。评价区范围内无自然风景区和名胜古迹,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无珍稀植物及古树名木,无风景名胜及特殊文物保护单位等视觉景观敏感点。因此对于较大范围的生态景观以及景区风貌来说,影响面很小。但从目前开采现状来看,项目区自然地形地貌遭到了破坏,影响了原有景观。项目通过边开采边恢复模式,开采结束后通过对采场进行全面复垦绿化,植树种草,将形成新的人工绿色景观,总体而言对景观影响很小。由于矿山开采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导致地表原生地形地貌被破坏,扰动、项目运行开挖、运输、回填等工程措施的实施,使土体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松散的不稳定体积,极易发生水蚀,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开发建设占用土地资源,使土地丧失原有功能。会对原地形产生严重扰动,改变原有地貌,可能增加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的发生。项目运行过程中会使原表土层受到破坏,加上林草覆盖度降低,雨季暴雨径流将会携带大量泥沙下泄,进入下游地区河道、沟渠。本次环评提出在工业场地、运输道路周围设置排水沟,收集的废水经过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矿山开采形成采空区,将引起矿区局部植被覆盖率下降,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境。据实地调查,项目区主要为一些次生植被,无大型野生动物,动、植物多样性较差,且因本项目开采工程规模不大,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不会导致某个物种的灭绝,不会降低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项目开采工程扰动地表,剥离表土,破坏植被,定会对局部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本项目规模较小,所占总体区域的比例很小,故对区域总体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小。通过采取边开采边覆土植被恢复措施,则项目产生的矿山开采后逐步形成新的视觉景观,对区域的生态逐渐恢复,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为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着“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项目需采取边开采边覆土植被的复垦方式,开采结束时,项目开采场地大部分需回填完毕。项目分期开采、分期回填覆土植被措施如下:项目开采时,剥离表土集中堆存,定期回用于采空区植被恢复覆土,堆场堆存期间新增植树绿化,以减少水土流失量。项目剥离表土定期回用采空区的覆土绿化。矿山服务期末,进场道路及办公生活区保留利用,其他区域需进行封场绿化,闭矿区应对采区、表土堆场场地编制植树造林恢复计划。利用运营期堆存的表土进行覆土植被。该区采取绿化措施,在最快的时间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采取边开采边恢复的绿化模式,待整个采区开采结束后对整个采区进行完整的绿化恢复,使得矿区恢复率达到90%以上。选择当地适宜的本土树种,采用灌、草、木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恢复植被,确保植被恢复率大于90%。同时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完善水保设施,使区域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按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工程区立地条件和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树种作为已开采区造林绿化树种,现简述其生态学和林学特性:藏柏(Cupressustorulosa):常绿乔木,树干通直,为优良用材、绿化观赏树种。小枝圆柱型,略垂成下垂;树形优美,观赏价值高。在中性,微酸性和钙质土上均能生长,以在湿润,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上生长最快。能耐贫瘠的山地。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葡萄科(Vitaceae);落叶大型木质藤本植物,茎长可达30m以上,分枝多,最初为3~8分枝,顶端膨大成吸盘的茎卷须吸附他物,枝条木质化后又能产生更牢固地吸附生长。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综合利用价值大。爬山虎耐寒,耐旱,耐高温;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喜阴,也耐阳光直射,生长快,在湿润、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是建筑物墙面和高边坡绿化的优良物种。工程区降雨量大,空气湿度大,石料场位于半阴坡,采用爬山虎进行边坡绿化是可行的。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又名火把果、救军粮,蔷薇科(Rosaceae)火棘属常绿灌木,侧枝短刺状;叶倒卵形,长1.6~6cm,复伞房花序,有花10~22朵,花直径1cm,白色;花期3~4月;果近球形,直径8~10mm,成穗状,每穗有果10~20余个,桔红色至深红色。9月底开始变红,一直可保持到春节。是一种极好的春季看花、冬季观果植物。喜强光,耐贫瘠,抗干旱;分布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南至南岭,西至四川和云南,在滇西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m以下。常用扦插和播种法繁殖,播种开花较晚。果熟后采收用于播种,随采随播,亦可将种子阴干沙藏至次年春季再播。扦插可于春季2-3月选用健壮的1-2年生枝条,剪成10-15cm长的插穗,随剪随插;或在雨季进行嫩枝扦插,易于成活。狗牙根 (Cynodon Dactylon L.) :禾本科(Poaceae)狗牙根属,又称百慕大草、爬地草、绊根草,多年生暖季型草本植物。具有根状茎及匍匐枝,匍匐枝的扩展能力极强。秆细而坚韧,下部匍匐地面蔓延甚长,节上长生不定根,直立部分高10-30cm,直径1-1.5mm,秆壁厚,光滑无毛,有时略两侧压扁。叶片线条形,长1-12cm,宽1-3mm,先端渐尖,通常两面无毛。叶鞘微具脊,无毛或有疏柔毛,鞘口常具柔毛;叶舌为纤毛状。穗状花序,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种子长1.5mm,卵圆形,成熟易脱落,可自播。狗牙根可采用播种和根茎繁殖两种方法进行草坪建植,但种子不易采收,多采用分根茎法繁殖。狗牙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性和耐寒性较差,最适生长温度为20~32℃,在6~9℃时几乎停止生长,可以与其他暖季型或冷季型草种混播。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适宜的土壤酸碱性范围很广(PH值为5.5-7.5)。耐践踏性、侵占性、再生性及抗恶劣环境能力极强,耐粗放管理,且根系发达,常应用于高速公路、铁路路旁、水库、机场、河堤等处的固土护坡绿化工程,是极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品种。灌木株行距为2m×2m,造林以5月-10月之间为好。造林前,在整好的造林地上,根据林带株行距的定点,作出标志,然后按照植苗造林的技术要求进行栽植。狗牙根播种方式采用撒播方式,播前用细土和草种混和均匀,播种后进行覆土并适当滚压或用土工布遮盖。藤本植物在开挖边坡脚和顶部按照间距进行扦插,株距1.0m。爬山虎种植技术植树时间选择在5~7月雨季栽植,基本要点是苗木运至造林地后,及时栽种,植苗时必须使根系舒展,确定栽植深度,苗木根颈部低于地面2~3cm,栽后踩实,土壤和苗根紧密接触,坑周围做埂,及时浇透水后覆土。项目开采工程扰动地表,剥离表土,破坏植被,定会对局部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本项目规模较小,所占总体区域的比例很小,故对区域总体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小。通过采取上述边开采边覆土植被恢复措施,则项目产生的矿山开采后逐步形成新的视觉景观,对区域的生态逐渐恢复,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在水保方案服务期结束后,需严格按照新的水保方案提出的植物措施对矿山边开采边恢复的模式,待开采结束后对整个采区进行完整的植被恢复,使得矿区的植被恢复率达到90%以上。 | |||||
结论 | |||||
本项 (略) 热水镇柏木村委会柏木村,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所在区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亦不涉及当地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符合“三线一单”的相关要求。 矿山的开采将不可避免的对区域生态、地表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通过采取完善可行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矿山服务期满后的生态恢复,采矿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程度和范围均较小。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建设单位需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落实本环评报告表提出的防治措施,保证各项环保和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保证矿区“三废”达标排放,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 |||||
公众参与情况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信息全文公开的承诺书 | ||||
注:项目概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部分由行政审批机关填写。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现将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对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8月31日—2023年9月6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 0874-*,传真:0874-*
通讯地址: (略) 政务服 (略) 生态环境局宣威分局窗口( (略) 向阳西街政务服务中心二楼)
邮 编:*
项目名称 | (略) (略) 年70万吨建筑石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热水镇柏木村委会柏木村245号 | 建设单位 | (略) (略) |
环评文件类型 | 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新 (略) | ||
项目概况 | |||||
(略) 热水镇柏木采石场属私营企业,矿山于2020年7月29日换发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证号:C**),有效期为2020年7月29日~2025年7月29日。矿区由6个拐点圈定,面积为0.0104km2,开采标高:2080~1995m,年生产规模为10.40万t/a。2016年12月30日 (略) 环境保护局关于《 (略) 热水镇柏木采石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宣环审〔2016〕199号)。2020年7月27日,取得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证书编号:*MA6PHEHU5K001Q),有效期自2020年07月27日至2023年07月26日止。 为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需变更矿区范围整合周边零星资源、增加资源储量, (略) 自然资源局关于提请审定《 (略) 热水镇柏木采石场采矿权申请变更矿区范围》的请示(宣自然资发〔2022〕132号) (略) 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 (略) 热水镇柏木采石场变更矿区范围由8个坐标拐点圈定,面积为0.0589km2,开采标高:2085m-1995m,开采规模为70万t/a。 项目名称: (略) (略) 年70万吨建筑石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略) 热水镇柏木村委会柏木村; 建设单位: (略) (略) ; 建设性质:扩建; 建设规模:利用现有工业场地扩建年70万吨砂石料生产线一条,配套建设砂石料生产线环保设施,安装先进的喂料、破碎、分筛输送等满足产能要求所需的设备及辅助设施,完善除尘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及降噪等设施,购置配套相关环保、水、电、道路及其他公辅设施,提高生产率,达到年70万吨建筑石料生产能力; 矿区范围:0.0589km2; 开采深度:2085m~1995m; 开采方式:露天开采; 产品方案:70万吨/年建筑用公分石、瓜子石、石粉砂; 服务年限:7年; 投资总额:总投资为2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3万元,占总投资6.15%。 项目工程组成 根据项目开采设计,本次扩建项目供水、供电系统、办公生活区、磅房、破碎筛分大棚、场地雨污水池依托原有项目。设计需要增加采矿设备、更换加工及破碎设备等以匹配扩大后的生产能力,并新建1座成品堆棚、排土场,完善除尘设施、雨污分流措施等。本项目不设炸药雷管库,爆破委托民爆部门组织实施,每次爆破所需的炸药和雷管均由民爆部门自带。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主体工程、储运工程、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组成。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一、废水 项目施工过程用水环节主要为施工用水和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期生活废水,施工废水及场地雨污水。施工期生活废水。项目施工期,现场施工人员预计约10人/d,生活用水量为每人15L/d,废水产生系数为0.83,则施工生活污水量为0.12m3/d,主要污染物为COD、SS、BOD5等。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原有项目化粪池,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用做农肥,不外排。对项目区周围地表水水环境影响不大。施工废水。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工具清洗废水,这部分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固体,废水产生量约0.5~1m3/d。项目施工废水进入原项目场地雨污水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对项目区周围地表水水环境影响很小。施工期遇到下雨天气时,施工场地不可避免会遭遇雨水冲刷,使得施工场地成为面源污染源。降雨冲刷地面浮土、建筑砂石等,场地雨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场地雨污水经原项目的排水沟,导入原项目场地雨污水沉淀池,经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对项目区周围地表水水环境影响不大。 二、废气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场地清理平整、汽车运输等产生的扬尘等。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场地的扬尘,在整个施工期,污染源为开挖、回填、道路建设、露天堆放、运输、装卸等过程。扬尘产生量取决于施工强度、地面扬尘量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一般情况下风速大于2.5m/s时易产生扬尘,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施工区域周围100m范围内,属于无组织排放,影响程度下风向大于上风向。为此,在建设期施工场地应频繁洒水、砂石料卸载过程中降低落料高度并对堆存的砂石料采取覆盖措施以降低粉尘产生,从而减轻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综上,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将通过加强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后,施工扬尘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其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影响不大,可以接受。 三、噪声 项目高噪声设备切割机、工程焊机、手工钻等与场界距离大于或等于20m,评价取噪声源强最大值进行预测,考虑了最不利因素,根据预测结果可知,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机械设备在东、南、西、北场界处的噪声贡献值为67dB(A)或小于67dB(A),各场界处噪声贡献值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昼间70dB(A))。经现场调查,项目周围声环境保护目标距离项目区较远,施工期噪声经山体或植被阻隔,距离衰减后对其影响小。在不同施工阶段,施工作业噪声由于施工机械的数量、构成的随机性,导致噪声产生的随机性和无规律性,为不连续排放,随着施工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影响小。 四、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废主要来源于建筑垃圾、土石方及少量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程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原项目废弃渣、废铝型材、废胶合板及包装盒等,原项目拆除的设备全部外售处理,建筑垃圾边角料等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按照当地建筑部门的要求妥善处理。土石方:项目施工期会产生土石方,包含有弃土及土砂石,产生的弃土用于项目区内场地回填,土砂石置于生产线旁,待项目建设完成后进行破碎筛分后出售。生活垃圾:项目施工及管理人员共10人,不在施工场地内食宿,生活垃圾按0.5kg/人?d计算,本项目施工期为6个月,垃圾产生量为0.9t,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收集后由建设单位定期清运至附近村子垃圾收集点。综上所述,施工期产生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合理处置,处置率 100%,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按以下执行:应妥善收集、储存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储存处置应符合 GB18599的相关要求;应记录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置量及去向(综合利用或外运)和贮存量。 五、生态 本项目占地面积为6.535hm2,矿界范围内土地现状为灌木林地及荒地。项目施工期主要是建设道路、截排水沟、修建开采平台(开采台阶高度 10m,开采台阶坡面角60°,安全平台宽度3m,最终边坡角60°),修建生产大棚等,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植被、改变局部地形地貌、扰动土地、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项目区内建设道路、建设开采平台、修建截排水沟及修建相应的基础设施,开挖的山体在未防护前表层裸露,土体松散,如遇雨水冲刷,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产生,建设方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厂区水土保持工作,按先挡后弃的原则,进行边坡防护、设置截排水沟等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材料堆场设置防雨遮雨设施,同时尽量避免在暴雨季节进行开挖工作,防止发生水土流失。地段挖掘时应使表土和下层土分开堆放,平整和填埋时应尽量使表土复原、避免生土铺在上面,同时要平整和压实。施工期间建筑垃圾、弃土等需规划有序堆放,全部用于矿区及工业场地建设,弃土要及时处置,尽量减少土地占压,减少植被损坏。避免暴雨季节施工,确需雨季施工的,应在施工区设置临时排水系统和采取拦挡措施,使地表径流安全的排出,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施工材料堆场设置防雨遮雨设施,裸露的地表及时绿化或硬化,防止发生水土流失。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的生态影响不会很大,在可接受范围内。矿体上方截水沟开挖会将矿山上部植被破坏,对*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项目施工期对植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道路建设及排水沟的开挖等,会对工程涉及区植物造成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主要损失植物为马桑、火棘等低矮灌木以及草本植物蒿类、鬼针草等,无受保护的珍稀物种分布,不涉及价值较高的森林群落。因此矿区开采对本区的植被群落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可通过采取植物恢复措施,减少区域内生物量的损失。为减小施工期对植物的影响,施工时注意严格按照规范建设,减少扰动范围;对于施工过程中被压占、损失的植物,在施工期结束后要采取合理的绿化恢复措施,在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对在施工过程中被压占、损失的植物进行恢复治理,种植马桑、火棘等植物来恢复施工期损失的的植物。且提出以下措施以减少施工期对植物的影响:施工期施工用地合理规划,减少不必要的占地,防止植被破坏;施工运输车辆行驶尽量不要占压地表植被;切实做好各种防尘措施,减小落在植物叶面的扬尘量,影响其光合作用;铺设水泥道路的商品混凝土不能随意倾倒,覆盖占压地表植被。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可接受。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矿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都不多,常见物种主要有爬行类、昆虫和常见鸟类。项目建设期间将使原栖息地上的动物丧失部分栖息地和觅食地,为觅食和寻找适宜的栖息地而向四周迁移。但评价区域内动物都是些常见种类,评价区域内地形地貌、生境等因素对野生动物逃遁较为有利,矿区外有大面积生境与项目施工所破坏的生境相似,只要它们不被捕杀,最终它们中的大多数将辗转至矿区周边其它地带。因此,项目施工所造成的原有动物迁移,不会影响区域野生动物群系组成,对整个区域的野生动物影响不大。施工时要求运输车辆尽量减少鸣笛,减少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一、废水 项目运营生产用水主要为破碎筛分生产线、成品堆场、各作业环节及运输道路的洒水降尘用水,全部蒸发损耗,无废水产生。根据前文分析,本项目生活污水约为0.81m3/d,即244m3/a。生活区设有一座化粪池,容积为10m3,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施肥。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项目依托办公生活区已建设的化粪池1个(容量约10m3)处理项目生活污水,本项目生活污水量为0.81m3/d,可保证生活污水雨天不外排。项目区周围分布有大量旱地,可完全消耗项目生活污水,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作为农肥回用于农业生产,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根据前文分析,雨季排土场场地雨污水产生量为15m3/d,在排土场下游南侧地势较低处设置一个容积为20m3的收集沉淀池,排土场雨污水经过沉淀处理以后全部回用于矿山降尘用水,不外排。扩建项目工业场地雨污水产生量为36m3/d,利用工业场地下游地势较低处已建设的一个容积为300m3的收集沉淀池,配置回用水泵及管道,工业场地雨污水经过沉淀处理以后全部回用于矿山降尘用水,不外排。排土场场地雨污水收集沉淀池容积为20m3、工业场地雨污水收集沉淀池容积为300m3,可保证场地雨污水得到有效的收集处理,全部回用于矿山洒水降尘,可完全消耗,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 二、废气 扩建项目项目爆破 (略) 解决,生产过程废气污染源主要为采场开采及采装粉尘,工业广场破碎站及堆场装卸粉尘,运输道路扬尘,排土场扬尘。本项目对破碎筛分生产线进料口处采用彩钢瓦围挡,并在一破进料口设置喷雾咀进行洒水喷雾降尘,对二破及筛分工序设置集气罩,设置1台风量为8000m3/h的风机,二破及筛分粉尘经收尘管道进入1台脉冲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排气筒编号DA001、内径0.25m),对打砂及筛分工序设置集气罩,设置1台风量为3000m3/h的风机,打砂及筛分粉尘经收尘管道进入1台脉冲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排气筒编号DA002、内径0.25m),输送廊道采用彩钢瓦封闭,喷雾防尘,成品堆场建设为密闭的彩钢瓦防尘大棚结构,大棚内部设置喷淋洒水设施,对堆场表面洒水降尘,成品装卸过程采用1台雾炮机喷雾降尘。项目破碎筛分生产线及成品堆场均建设在密闭的彩钢瓦防尘大棚内,利用密闭防尘大棚的阻隔降尘、喷雾防尘。采用1台洒水车,对矿山开采、采掘、装卸、运输、爆破等过程喷雾降尘,道路用采用碎石平整压实,运输车辆采用篷布遮盖严实,厂内道路洒水抑尘。排土场表面压实、压平,大风天气对排土场表面洒水降尘。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粉尘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项目运行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三、噪声 项目采矿噪声、运输噪声等经距离衰减等作用后,预测结果表明,矿区东、南、西、北场界四周昼间噪声排放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本项目夜间不生产,矿区四周均为山体灌木林地,项目生产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四、固体废物 项目矿山开采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弃土(包括剥离表土及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弃土石)、脉冲式布袋除尘器收集粉尘、雨污水沉淀池污泥和生活垃圾,以及矿山机械维修检查产生的废机油。本项目矿区范围5.89hm2。项目属于扩建项目,根据多年开采,原矿区范围已剥离面积约2.15hm2,原矿区范围剥离的表土全部用于矿山植被恢复覆土,新增表土剥离面积37400m2,平均剥离深度约为0.5m,生产期间剥离表土产生量约为18700m3,按最大比重1.7t/m3计,约31790t,本项目服务年限为7a,则每年产生的剥离表土量为2671m3/a(4541t/a)。露天采场剥离表土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所规定的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采场剥离产生的表土集中堆放于排土场,回用于采空区植被恢复。石灰岩在破碎筛分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弃土石(土夹石),根据建设方实际生产经验,破碎过程中弃土石产生量约占破碎量的1%,扩建项目年破碎加工石灰岩矿70万吨,则破碎过程中弃土石产生量为7000t/a(约4117m3/a)。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弃土石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所规定的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略) 场需求,弃土石可进行外售综合利用,剩余的集中堆放于排土场。矿山排土场设计在矿区西南侧矿坑内,面积2000m2,预计可堆放废土量至少10000m3,本项目运营期剥离表土及弃土石的产生量为6788m3/a,排土场容量满足本项目运营期剥离表土及弃土石的堆存。排土场边缘采用毛石修建挡墙,周围设置截排水沟,下游设置场地雨污水收集沉淀池,日常加强对排土场的管理,表土及弃土堆放过程中采用台阶式堆放,对排土场表面压实、压平,大风天气对排土场表面洒水降尘,堆存的表土及时用于对服务满的台阶进行覆土,植被恢复。根据原项目运行过程中经验数据调查,本项目场地雨污水沉淀池、洗车池底泥产生量约为4t/a,主要成分为碎石渣等,定期清掏后集中堆放于排土场。处置率为100%,对环境影响较小。矿石破碎、打砂要求设置两套布袋收尘装置进行收尘,根据计算,厂房密闭收集的量为183.82t/a,布袋收集尘的量为230.26t/a,合计414.08t/a,除尘灰渣全部作为产品外售。处置率为100%,对环境影响较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脉冲式布袋除尘器产生的废布袋约为30条/年,产生的废布袋由生产厂家进行更换和回收。项目劳动定员15人,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5kg计算,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25t/a。在厂区设置一座2m3的生活垃圾收集箱,定期集中收集送热水镇柏木村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处理。化粪池定期清掏后回用于农业生产。项目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2t/a的机油,主要保持生产设备润滑、各运输车辆维修及基本保养使用;项目在机修、运输车辆维修及保养过程中会产生废机油,预计废机油产生量约为0.4t/a。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名录中“HW08废矿物油及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为900-249-08,危险特性T,I。环评提出,建设危废暂存间(占地面积为10m2),废机油暂存间设计满足“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要求,并设置导流槽及事故收集池,标识标牌。使用密闭容器对废机油进行收集,并将收集容器贴上标签,设置警示牌,将其统一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回用于厂区机械设备润滑,回用不完的交有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置,建立相关台账管理记录。 五、生态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535hm2,矿区范围为荒山,生态评价范围内主要是荒草地、其次是灌木林地。项目对区域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清理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另外厂区排放粉尘对矿区周围植被产生一定影响。本项目主要进行石灰岩矿开采及加工,占地面积6.535hm2,占地范围内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及基本农田保护区、不涉及公益林,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一般灌木林地、采矿用地等。矿区占地将造成植被破坏、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生态系统受到一定影响。原有土地利用性质由原来的灌木林地全部变为采矿用地,使区域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区域内的生物量也将随之减少。采场服务期满后,待矿山采取复垦绿化恢复措施后,临时占地区域土地利用性质将得到恢复。同时项目 (略) 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较小,总体不会改变当地土地利用格局,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影响不大。针对工程占地带来的影响,建设单位应做到以下几点:开采过程中禁止随意侵占用地红线范围以外的土地。由于矿山服务年限较长,矿山开采过程中,应采用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对矿山进行绿化恢复。加强矿山的绿化工作,矿山开采结束后做好矿山绿化恢复工作,尽可能恢复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因此,项目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并非为永久,随着矿山开采结束后,对原土地利用的影响将得以恢复,项目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矿区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开采和加工占地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也会使植被类型发生不可逆的改变。经过土地复垦绿化后矿区的植被类型由原来的自然植被转变为栽培植被。相对于原来的灌草地来说,植被占地面积有所减少,植被组成趋于简单化,生物量有所减少,开采占地对植被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本项目区域无各类保护区,无保护动、植物和区域特有种。本工程建设区域的植物资源主要为天然植被主要为以灌木、草从为主,有马桑、盐肤木、紫茎泽兰、杂草等。为当地分布较广、较常见的植物,因此,虽然项目建设会破坏小面积的植被,但其占评价区相应植被类型总面积的比例很小。项目建设所影响的大部分为次生稀树灌木草丛、灌丛,均为较常见的植物物种,在当地多有分布,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危及*生生物多样性,不会造成物种灭绝的问题,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另外,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由于粉尘沉积于叶、花和茎上并凝结成壳,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阻塞气孔,影响植物的蒸腾和呼吸;阻碍花粉发芽,影响受精,甚至导致植物叶面坏死,造成植物生长发育不良,项目应注意土地的恢复补偿工作,加强绿化措施,开采过程中及时洒水降尘等除尘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量,把对植被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评价区内野生动物较少,且均属于常见种,现场踏勘未发现国家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由于长期受人为活动干扰影响,区域内种群数量相对较多的是较适应人类的物种。由于工程的实施,矿区内植被将会损毁,动物的栖息场所将会消失,从而迫使动物迁徙它处,重新寻找适合的生境。从长远看,项目建设对动物的影响只是短期的。而且,在矿区已经基本上没有重要的*栖脊椎动物(包括鸟类)的栖息地或主要活动场所,所以开采活动对动物的不良影响对该地区的动物并不显著。此外,项目区及周围出现的*栖脊椎动物中多数种类的主要生境是灌丛、草丛、旱地,这些动物对人类活动已有相当的适应能力。矿区开采应该不会对这些动物有长期的不良影响。最后随着工程建设的结束,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种群又会得以恢复或略有增长。因此,项目建设对该地区的动物影响较小。矿山开采及占地、破坏了地表植被,工程行为造成的地表裸露和人为痕迹影响了区域自然景观。评价区范围内无自然风景区和名胜古迹,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无珍稀植物及古树名木,无风景名胜及特殊文物保护单位等视觉景观敏感点。因此对于较大范围的生态景观以及景区风貌来说,影响面很小。但从目前开采现状来看,项目区自然地形地貌遭到了破坏,影响了原有景观。项目通过边开采边恢复模式,开采结束后通过对采场进行全面复垦绿化,植树种草,将形成新的人工绿色景观,总体而言对景观影响很小。由于矿山开采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导致地表原生地形地貌被破坏,扰动、项目运行开挖、运输、回填等工程措施的实施,使土体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松散的不稳定体积,极易发生水蚀,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开发建设占用土地资源,使土地丧失原有功能。会对原地形产生严重扰动,改变原有地貌,可能增加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的发生。项目运行过程中会使原表土层受到破坏,加上林草覆盖度降低,雨季暴雨径流将会携带大量泥沙下泄,进入下游地区河道、沟渠。本次环评提出在工业场地、运输道路周围设置排水沟,收集的废水经过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矿山开采形成采空区,将引起矿区局部植被覆盖率下降,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境。据实地调查,项目区主要为一些次生植被,无大型野生动物,动、植物多样性较差,且因本项目开采工程规模不大,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不会导致某个物种的灭绝,不会降低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项目开采工程扰动地表,剥离表土,破坏植被,定会对局部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本项目规模较小,所占总体区域的比例很小,故对区域总体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小。通过采取边开采边覆土植被恢复措施,则项目产生的矿山开采后逐步形成新的视觉景观,对区域的生态逐渐恢复,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为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着“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项目需采取边开采边覆土植被的复垦方式,开采结束时,项目开采场地大部分需回填完毕。项目分期开采、分期回填覆土植被措施如下:项目开采时,剥离表土集中堆存,定期回用于采空区植被恢复覆土,堆场堆存期间新增植树绿化,以减少水土流失量。项目剥离表土定期回用采空区的覆土绿化。矿山服务期末,进场道路及办公生活区保留利用,其他区域需进行封场绿化,闭矿区应对采区、表土堆场场地编制植树造林恢复计划。利用运营期堆存的表土进行覆土植被。该区采取绿化措施,在最快的时间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采取边开采边恢复的绿化模式,待整个采区开采结束后对整个采区进行完整的绿化恢复,使得矿区恢复率达到90%以上。选择当地适宜的本土树种,采用灌、草、木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恢复植被,确保植被恢复率大于90%。同时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完善水保设施,使区域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按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工程区立地条件和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树种作为已开采区造林绿化树种,现简述其生态学和林学特性:藏柏(Cupressustorulosa):常绿乔木,树干通直,为优良用材、绿化观赏树种。小枝圆柱型,略垂成下垂;树形优美,观赏价值高。在中性,微酸性和钙质土上均能生长,以在湿润,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上生长最快。能耐贫瘠的山地。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葡萄科(Vitaceae);落叶大型木质藤本植物,茎长可达30m以上,分枝多,最初为3~8分枝,顶端膨大成吸盘的茎卷须吸附他物,枝条木质化后又能产生更牢固地吸附生长。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综合利用价值大。爬山虎耐寒,耐旱,耐高温;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喜阴,也耐阳光直射,生长快,在湿润、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是建筑物墙面和高边坡绿化的优良物种。工程区降雨量大,空气湿度大,石料场位于半阴坡,采用爬山虎进行边坡绿化是可行的。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又名火把果、救军粮,蔷薇科(Rosaceae)火棘属常绿灌木,侧枝短刺状;叶倒卵形,长1.6~6cm,复伞房花序,有花10~22朵,花直径1cm,白色;花期3~4月;果近球形,直径8~10mm,成穗状,每穗有果10~20余个,桔红色至深红色。9月底开始变红,一直可保持到春节。是一种极好的春季看花、冬季观果植物。喜强光,耐贫瘠,抗干旱;分布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南至南岭,西至四川和云南,在滇西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m以下。常用扦插和播种法繁殖,播种开花较晚。果熟后采收用于播种,随采随播,亦可将种子阴干沙藏至次年春季再播。扦插可于春季2-3月选用健壮的1-2年生枝条,剪成10-15cm长的插穗,随剪随插;或在雨季进行嫩枝扦插,易于成活。狗牙根 (Cynodon Dactylon L.) :禾本科(Poaceae)狗牙根属,又称百慕大草、爬地草、绊根草,多年生暖季型草本植物。具有根状茎及匍匐枝,匍匐枝的扩展能力极强。秆细而坚韧,下部匍匐地面蔓延甚长,节上长生不定根,直立部分高10-30cm,直径1-1.5mm,秆壁厚,光滑无毛,有时略两侧压扁。叶片线条形,长1-12cm,宽1-3mm,先端渐尖,通常两面无毛。叶鞘微具脊,无毛或有疏柔毛,鞘口常具柔毛;叶舌为纤毛状。穗状花序,小穗灰绿色或带紫色。种子长1.5mm,卵圆形,成熟易脱落,可自播。狗牙根可采用播种和根茎繁殖两种方法进行草坪建植,但种子不易采收,多采用分根茎法繁殖。狗牙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性和耐寒性较差,最适生长温度为20~32℃,在6~9℃时几乎停止生长,可以与其他暖季型或冷季型草种混播。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适宜的土壤酸碱性范围很广(PH值为5.5-7.5)。耐践踏性、侵占性、再生性及抗恶劣环境能力极强,耐粗放管理,且根系发达,常应用于高速公路、铁路路旁、水库、机场、河堤等处的固土护坡绿化工程,是极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品种。灌木株行距为2m×2m,造林以5月-10月之间为好。造林前,在整好的造林地上,根据林带株行距的定点,作出标志,然后按照植苗造林的技术要求进行栽植。狗牙根播种方式采用撒播方式,播前用细土和草种混和均匀,播种后进行覆土并适当滚压或用土工布遮盖。藤本植物在开挖边坡脚和顶部按照间距进行扦插,株距1.0m。爬山虎种植技术植树时间选择在5~7月雨季栽植,基本要点是苗木运至造林地后,及时栽种,植苗时必须使根系舒展,确定栽植深度,苗木根颈部低于地面2~3cm,栽后踩实,土壤和苗根紧密接触,坑周围做埂,及时浇透水后覆土。项目开采工程扰动地表,剥离表土,破坏植被,定会对局部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本项目规模较小,所占总体区域的比例很小,故对区域总体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小。通过采取上述边开采边覆土植被恢复措施,则项目产生的矿山开采后逐步形成新的视觉景观,对区域的生态逐渐恢复,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在水保方案服务期结束后,需严格按照新的水保方案提出的植物措施对矿山边开采边恢复的模式,待开采结束后对整个采区进行完整的植被恢复,使得矿区的植被恢复率达到90%以上。 | |||||
结论 | |||||
本项 (略) 热水镇柏木村委会柏木村,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所在区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亦不涉及当地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符合“三线一单”的相关要求。 矿山的开采将不可避免的对区域生态、地表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通过采取完善可行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矿山服务期满后的生态恢复,采矿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程度和范围均较小。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建设单位需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落实本环评报告表提出的防治措施,保证各项环保和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保证矿区“三废”达标排放,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 |||||
公众参与情况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信息全文公开的承诺书 | ||||
注:项目概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部分由行政审批机关填写。 |
云南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