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发展战略及快速路网规划研究》成果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马鞍山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发展战略及快速路网规划研究》成果公示

一、规划编制背景

积极响应和落实交通强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 (略) 圈、 (略) 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要求,聚焦铁路、公路、港口、轨道、 (略) 重大交通设施功能及布局的优化完善,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以“等高对接、互联互通、协同一体、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系统支撑“一主三副”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加快推动马鞍山 (略) 圈、 (略) 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规划范围期限

规划范围: (略) 域,包括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含山县、和县、当涂县,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23-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总体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聚焦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相关要求,围绕马鞍山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等高对接、互联互通、协同一体、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二)发展指标

1、区域交通

建设公路、铁路、水运相互协同,高效衔接航空枢纽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略) 区域交通地位,强化对外辐射力和影响力。规划实现“区域1/2/6小时通达交通圈”, (略) 圈1小时可达,长 (略) 2小时可达, (略) 6小时可达。

2、宁马一体化交通

构建轨道多网融合、道路多级衔接的宁马一体化交通体系。城际 (略) 圈城际交通,重点城镇直连;市域轨道服务同城化交通,重点组团直连。快速路融入南京快速路网体系,并与相邻板块干路无缝衔接。实现马鞍山主城与毗邻板块30分钟可达,宁马主城之间、与机场枢纽之间40分钟可达,形成宁马1小时通勤圈。

3、市域交通

规划中心辐射的多元交通网络,形成由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城市轨道、城乡公交、快速路、干线 (略) 域交通体系, (略) 域空间格局发展。打造“市域30/60/90分钟交通圈”,即30分钟覆盖沿江两岸组团,60分钟覆盖区县组团,90分 (略) 域。

4、城市交通

打造快速路为骨架的主城交通运输系统, (略) 发展片区、功能组团、交通枢纽等,实现中心城区15分钟上快速路区域全覆盖,10分钟上快速路区域覆盖90%中心城区;核心区与外围板块快速通达;重大交通枢纽到发交通快速集散。

四、规划主要方案

(一)铁路系统规划

1、网络布局

规划形成由“两横两纵”干线铁路、“一横两纵”普速铁路构成的铁路网络布局,对外直连六大区域方向。其中,“两横两纵”干线铁路为扬马-巢马城际、商合杭高铁、宁安高铁、安徽北沿江高铁(滁马城际);“一横两纵”普速铁路为淮南铁路、宁芜铁路、郑蒲港铁路-北沿江铁路。

2、枢纽体系

打造由“一主一副六节点”高铁枢纽、“两主N辅”普铁枢纽组成的铁路枢纽体系,协同实现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区的多向链接。其中,高铁枢纽“一主”为马鞍山南站,“一副”为马鞍山东站,“六节点”为郑蒲港站、当涂东站、博望北站、和县站、含山站、含山南站;普铁枢纽“两主”为马鞍山站、郑蒲港站(普铁站),“N辅”为慈湖站、当涂站、毛耳山站、铜城闸站等。

(二)高速公路规划

规划形成“双环+多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强 (略) 和重大枢纽间联系。其中,“内环”由机场高速、和襄高速、宁九高速、沪汉高速、宁芜高速组成;“外环” (略) 圈环线高速、和襄高速、杭合高速、溧芜高速、宁宣黄高速组成;“多射” (略) 圈环线高速、宁和-和襄高速、宁宣黄高速、杭合高速、宁九高速、宁芜高速、沪汉高速。

(三)水运港口规划

构建“一主多支”航道网络布局,其中,“一主”为长江深水航道,“多支”为裕溪河、姑溪河、运粮河、青山河、黄池河(芜申运河)、滁河、驷马山干渠等;规划“一江两岸,双核九区”港区布局,其中,“双核”为中心港区、郑蒲港区,“九区”为慈湖港区、采石矶港区、太平府港区、江心洲港区、乌江港区、当涂港区、博望港区、和县港区、含山港区。

(四)跨江通道规划

规划形成6处跨江通道布局,其中现状及在建2处,规划新增4处。包括1处公路功能跨江通道, (略) 道路功能跨江通道,1处公路、城市道路复合功能跨江通道, (略) 道路、城市轨道(铁路)复合功能跨江通道。

(五)快速路系统规划

1、市域快速路

规划形成“三横一纵”市域快速路网布局,提升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县联系交通可达性。其中,“三横”为S105(江北段)、S105(江南段)、S442;“一纵”为G347。

2、城市快速路

规划形成“四横三纵”(中心城区+当涂)快速路网布局,总里程约107km,路网密度约0.5km/km2。其中,“四横”为葛羊路、九华路、明珠路、涂山大道;“三纵”为G205(天门大道)、慈湖河路-江东大道、泰山大道。

(六)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由“一横两纵一联”市域轨 (略) 轨道构成的轨道交通体系。其中,“一横”为马博-马含线,“两纵”为宁马城际、宁和城际(二期),“一联”为马郑线; (略) 轨道为轨道交通1号线。

(七)货运交通系统规划

1、货运通道

构建由区域货运通道、城市货运主通道、城市货运集散通道组成的三级货运通道体系。其中,区域货运通道主要利用高速公路组织,形成“三横一纵”布局;城市货运主通道由城区内主要物 (略) 干道构成,形成“五横三纵”布局;城市货运集散通道主要为分布在各种工业区内部、物流园区及货运交通枢纽周边的相关干路。

2、货运枢纽

规划形成“三主七辅”货运枢纽布局。其中,“三主”为马鞍山站货运枢纽、郑蒲港区铁公水联运枢纽、中心港区铁公水联运枢纽;“七辅”为乌江港区、慈湖港区、太平府港区、含山港区、和县港区、博望港区、当涂港区货运枢纽。

(八)南站枢纽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南站片区形成“两纵一横”快速路网和“三纵一横”主干路网布局,实现南站枢纽交通组织的便捷高效、到发客流的快进快出。其中,“两纵”快速路为G205、江东大道,“一横”快速路为明珠路;“三纵”主干路为红旗路、湖西路、湖东路,“一横”主干路为釜山路。

规划南站枢纽集聚铁路、轨道、常规公交、小汽车、出租车、大巴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布局公交场站、社会停车场(含网约车、租赁车场等)、出租车场站、郊县巴士客运站等多元交通设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和各类客流的高效换乘,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830《马鞍山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发展战略及快速路网规划研究》成果公示.rar

一、规划编制背景

积极响应和落实交通强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 (略) 圈、 (略) 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要求,聚焦铁路、公路、港口、轨道、 (略) 重大交通设施功能及布局的优化完善,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以“等高对接、互联互通、协同一体、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系统支撑“一主三副”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加快推动马鞍山 (略) 圈、 (略) 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规划范围期限

规划范围: (略) 域,包括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含山县、和县、当涂县,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23-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总体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聚焦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相关要求,围绕马鞍山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等高对接、互联互通、协同一体、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二)发展指标

1、区域交通

建设公路、铁路、水运相互协同,高效衔接航空枢纽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 (略) 区域交通地位,强化对外辐射力和影响力。规划实现“区域1/2/6小时通达交通圈”, (略) 圈1小时可达,长 (略) 2小时可达, (略) 6小时可达。

2、宁马一体化交通

构建轨道多网融合、道路多级衔接的宁马一体化交通体系。城际 (略) 圈城际交通,重点城镇直连;市域轨道服务同城化交通,重点组团直连。快速路融入南京快速路网体系,并与相邻板块干路无缝衔接。实现马鞍山主城与毗邻板块30分钟可达,宁马主城之间、与机场枢纽之间40分钟可达,形成宁马1小时通勤圈。

3、市域交通

规划中心辐射的多元交通网络,形成由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城市轨道、城乡公交、快速路、干线 (略) 域交通体系, (略) 域空间格局发展。打造“市域30/60/90分钟交通圈”,即30分钟覆盖沿江两岸组团,60分钟覆盖区县组团,90分 (略) 域。

4、城市交通

打造快速路为骨架的主城交通运输系统, (略) 发展片区、功能组团、交通枢纽等,实现中心城区15分钟上快速路区域全覆盖,10分钟上快速路区域覆盖90%中心城区;核心区与外围板块快速通达;重大交通枢纽到发交通快速集散。

四、规划主要方案

(一)铁路系统规划

1、网络布局

规划形成由“两横两纵”干线铁路、“一横两纵”普速铁路构成的铁路网络布局,对外直连六大区域方向。其中,“两横两纵”干线铁路为扬马-巢马城际、商合杭高铁、宁安高铁、安徽北沿江高铁(滁马城际);“一横两纵”普速铁路为淮南铁路、宁芜铁路、郑蒲港铁路-北沿江铁路。

2、枢纽体系

打造由“一主一副六节点”高铁枢纽、“两主N辅”普铁枢纽组成的铁路枢纽体系,协同实现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区的多向链接。其中,高铁枢纽“一主”为马鞍山南站,“一副”为马鞍山东站,“六节点”为郑蒲港站、当涂东站、博望北站、和县站、含山站、含山南站;普铁枢纽“两主”为马鞍山站、郑蒲港站(普铁站),“N辅”为慈湖站、当涂站、毛耳山站、铜城闸站等。

(二)高速公路规划

规划形成“双环+多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强 (略) 和重大枢纽间联系。其中,“内环”由机场高速、和襄高速、宁九高速、沪汉高速、宁芜高速组成;“外环” (略) 圈环线高速、和襄高速、杭合高速、溧芜高速、宁宣黄高速组成;“多射” (略) 圈环线高速、宁和-和襄高速、宁宣黄高速、杭合高速、宁九高速、宁芜高速、沪汉高速。

(三)水运港口规划

构建“一主多支”航道网络布局,其中,“一主”为长江深水航道,“多支”为裕溪河、姑溪河、运粮河、青山河、黄池河(芜申运河)、滁河、驷马山干渠等;规划“一江两岸,双核九区”港区布局,其中,“双核”为中心港区、郑蒲港区,“九区”为慈湖港区、采石矶港区、太平府港区、江心洲港区、乌江港区、当涂港区、博望港区、和县港区、含山港区。

(四)跨江通道规划

规划形成6处跨江通道布局,其中现状及在建2处,规划新增4处。包括1处公路功能跨江通道, (略) 道路功能跨江通道,1处公路、城市道路复合功能跨江通道, (略) 道路、城市轨道(铁路)复合功能跨江通道。

(五)快速路系统规划

1、市域快速路

规划形成“三横一纵”市域快速路网布局,提升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县联系交通可达性。其中,“三横”为S105(江北段)、S105(江南段)、S442;“一纵”为G347。

2、城市快速路

规划形成“四横三纵”(中心城区+当涂)快速路网布局,总里程约107km,路网密度约0.5km/km2。其中,“四横”为葛羊路、九华路、明珠路、涂山大道;“三纵”为G205(天门大道)、慈湖河路-江东大道、泰山大道。

(六)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由“一横两纵一联”市域轨 (略) 轨道构成的轨道交通体系。其中,“一横”为马博-马含线,“两纵”为宁马城际、宁和城际(二期),“一联”为马郑线; (略) 轨道为轨道交通1号线。

(七)货运交通系统规划

1、货运通道

构建由区域货运通道、城市货运主通道、城市货运集散通道组成的三级货运通道体系。其中,区域货运通道主要利用高速公路组织,形成“三横一纵”布局;城市货运主通道由城区内主要物 (略) 干道构成,形成“五横三纵”布局;城市货运集散通道主要为分布在各种工业区内部、物流园区及货运交通枢纽周边的相关干路。

2、货运枢纽

规划形成“三主七辅”货运枢纽布局。其中,“三主”为马鞍山站货运枢纽、郑蒲港区铁公水联运枢纽、中心港区铁公水联运枢纽;“七辅”为乌江港区、慈湖港区、太平府港区、含山港区、和县港区、博望港区、当涂港区货运枢纽。

(八)南站枢纽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南站片区形成“两纵一横”快速路网和“三纵一横”主干路网布局,实现南站枢纽交通组织的便捷高效、到发客流的快进快出。其中,“两纵”快速路为G205、江东大道,“一横”快速路为明珠路;“三纵”主干路为红旗路、湖西路、湖东路,“一横”主干路为釜山路。

规划南站枢纽集聚铁路、轨道、常规公交、小汽车、出租车、大巴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布局公交场站、社会停车场(含网约车、租赁车场等)、出租车场站、郊县巴士客运站等多元交通设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和各类客流的高效换乘,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830《马鞍山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发展战略及快速路网规划研究》成果公示.rar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