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9月12日拟作出的一般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
关于2023年9月12日拟作出的一般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9月13日~2023年9月19日(共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18-* *
投诉地址:开江县淙城街道橄榄路369号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2023年9月12日拟批准的一般类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评价单位 | 基本情况及措施 |
1 | 开江县明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 | 开江县明月水库区域 | 开江宝石桥水库管理处 | 四川博观智汇 (略) | 建设内容:大坝整治:挡水建筑物的整治设计主要以白蚁整治为主。 溢洪道整治:清除溢洪道底板淤泥、杂草等,对现有溢流堰堰面拆除重建成WES堰型,溢洪道桩号0 006.48(溢流堰以下)~桩号溢0 098.87的浆砌石底板破损的部位拆除并采用25cm厚C30钢筋砼进行修复。对溢洪道桩号溢0 098.870~溢0 130.45处的底板进行拆除并采用25cm厚的钢筋砼进行浇筑。同时,为提高水流的流态,避免溢洪道的尾水直冲左岸边墙,拆除二级消力池右岸边墙,并对右岸边墙的轴线进行调整优化。同时对尾水渠底板采用25cm厚C25砼进行硬化。 放水设施整治:本次对原右岸放水涵管进行封堵,在大坝右侧库岸新建右岸放水设施。放水设施采用竖井 放水隧洞的型式进行放水。放水设施前端设置放水竖井,竖井后接放水隧洞及箱涵,隧洞采用城门洞型,断面净空尺寸(宽 c 高)为1.5m c 1.8m,箱涵采用矩形结构,断面净空尺寸(宽 c 高)为1.5m c 1.8m。竖井顶部设置砖砌设备房。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扬尘和机械设备的燃油废气。建设单位应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①配备充足的防尘设备。施工期配备足够的洒水车、挡风板、篷布等防尘设备。②设置工地围挡。③采取洒水湿法抑尘。④及时进行地面硬化。⑤对机动车运输、装卸过程严加防范,以防遗撒。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经常清洗运输车辆⑥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运输车辆及机械,对于废气排放超标的车辆和机械,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注意车辆维修保养,减少因车辆状况不佳造成的空气污染。施工期废气须满足《 (略) 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1/2682-2020)排放限值要求。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②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定期维修保养。③加强管理,文明施工④施工运输车辆应按照有关部门同意的运输路线行进⑤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加快施工进度。⑥施工前应进行公示。 (3)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区域内修建一个临时沉砂池,施工废水排入沉淀池内,静置沉淀后全部回用,禁止废水无组织漫流,增大重复用水率,降低污水产生量;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旱厕收集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设置沉淀池处理施工废水,污泥打捞脱水后送建筑垃圾处理场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5)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①对施工及管理人员普及生态保护知识,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时序安排,尽量减少施工开挖和降低施工噪声,减少对河道水生生态和*生生态的破坏。②在施工动土中,对表土要加以剥离、单独存放,用于受损区域的回填覆盖,植树种草。③避开暴雨,减少暴雨冲刷,减轻水土流失。④建设方应对各项消减生态影响的措施提出详细施工方案和运行方案,并接受地方环保部门和水保部门的监督。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气: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气,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2)噪声:本项目不设施水泵,放水设备用闸阀控制自流,因此没有噪声产生,无声环境影响。 (3)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农肥。 (4)固废: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环卫部门清运。 (5)生态环境:业主应配合渔政部门作好宣传教育和鱼类保护工作,接受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监督。 三、相关部门意见 1、开江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开江发改行审〔2021〕104号”文出具了《关于开江县明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意了本项目的建设。 |
2 | 开江县南河开江段防洪治理工程 | (略) 开江县广福镇、长岭镇、八庙镇 | 开江县 (略) | 成都隆 (略) | 建设内容:本项目为防洪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长15.578km,其中上段(广福段)7.700km,上起两河口村附近河道,下至关家坝附近支沟汇口,新建护岸堤3.677km(左岸1.862km,右岸1.815km);新建堤防总长11.480km,其中左岸新建堤防长4.842km,右岸新建堤防长6.637km,河道疏浚长8.31km。新增排水涵管26处,排水箱涵4处,新增下河梯步36处,拆除及改造过河桥6座。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禁止越界施工,禁止滥砍滥伐,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植被环境;合理布置高噪声施工设备,避免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损坏、诱捕野生动物的惩罚条例,不得捕猎野生动物。 (2)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严格按照施工进度施工,在枯水期施工。同时,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施工作业时间;严格按照前期设计的施工导流方案做好导流措施;严禁施工废渣废水倾倒入河;施工后对河道内导流明渠、沉淀池等临时工程拆除,恢复河床;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和管理,禁止捕捞鱼类等各种水生生物。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施工前期注重保护表层土,施工过程严格按照“先挡后堆”原则,对表土堆场临河道一侧坡脚布置编织土袋拦挡,土石方开挖裸露地表及表土堆体进行防雨布临时遮盖,四周用重物压实,防止下雨天雨水对裸露地表及临时堆土的冲刷,造成土壤流失。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工程开挖、回填、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材料等过程扬尘和机械设备的燃油废气。采取如下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工地进行打围施工,围挡顶部要设置喷雾除尘设施,对产生扬尘的环节通过洒水降尘等方式进行湿法作业,严禁超载、冒载,严禁未密闭的运渣车驶出施工工地。严格执行“六必须、六不准”的要求:必须围挡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及时洒水作业、必须落实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筑垃圾、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②在汽车出场位置设置洗车平台,出场车辆应保持车身及轮胎干净整洁,无土、泥沙等物料附着。土石方运输车辆必须实施全覆盖,避免扬尘及撒漏。 ③材料运输车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加盖篷布,防止沿途洒落;及时清理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大风天气应加强施工场地洒水增湿作业。 ④施工场地设置雾炮除尘机进行喷雾降尘,在晴天实时洒水,包括施工路段及主要运输道路,大风干燥天气应增大洒水频次。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同时采取覆盖临时表土堆。 ⑤进入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应低速、限速行驶,减少扬尘产生量;车辆出入口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防尘垫,同时设置喷淋、冲洗等设施对驶离车辆实施冲洗,保持外观清洁,严禁带泥上路、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以减少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⑥选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道路进行清洁,同时洒水使其保持湿润。 ⑦开挖后的土方尽快回填,开挖的表土采取薄膜覆盖措施,不回填的建筑弃渣等及时外运,运输车辆的车箱遮盖严密后方可运出场外。 ⑧项目分段施工,对于管道铺设工程应做到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回填并清理和平整场地,要做到开挖一段,铺设一段,回填一段,清理一段。 ⑨施工经过居住区、医院等敏感点,需设置不低于2.5m的围挡,围挡顶部要设置喷雾除尘设施,减少施工扬尘对其的影响。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合理设计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将高噪声设备尽量布置在远离周边敏感点一侧。;为维护工程区附近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采取在距离居民点较近的施工场界设置移动式声屏障(施工围拦);材料运输车辆在经过道路沿线的村庄时,速度不应超过40km/h;运输车辆行驶时,不得鸣笛;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禁止运输车辆随意空载运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将施工作业尽可能的安排在昼间进行,夜间禁止施工,如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强噪声施工,应首先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并及时公告周围的居民和单位,尽量取得周边居民的谅解,以免发生噪声扰民纠纷;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噪声污染,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水环境风险主要来自基坑排水、施工泥浆水、施工车辆轮胎清洗废水等施工废水,以及施工工区堆放的含油器材等。 项目施工过程每个工区各设置沉淀池等设施,施工工区设置远离水体边缘,对于会产生含油等水体有害物质的材料要做好防渗措施,不得堆放在水体附近;并安排人员进行维护,禁止污水直接排入南河,从而将施工期废水事故排放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施工废水收集、预处理设施一旦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生产运行,并及时将废水暂存,排除隐患后方可继续运行。施工机械质量要有保证,并须满足环保要求,禁止破损、作废的施工机械进行作业,疏浚作业人员均须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并对其进行有关河道环境特征、环保等的宣传和教育,文明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导致水污染的可能。 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于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本工程土石方开挖共计34.47万m,其中19.19万m用于堤后回填,剩余弃渣量为15.28万m,运至临时弃渣场。本弃渣场为临河型弃渣场,属于河道范围外,渣场位置不在山脊或山顶垭口,处于背风侧,弃渣场下游1km范围内无村庄、工矿企业和公共设施。经调查,弃渣场不在当地政府公告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施工结束后对渣场及料仓回填区进行整治,包括复耕、整坡、排水、绿化等。对建筑垃圾实施分类管理,对钢筋、钢板、木材等可回收物料交废品回收站处理;对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不可回收物料应集中堆放,定时清运至指定建渣场堆放,以免影响环境质量。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三、相关部门意见 1、2022年12月, (略) 水 (略) 主持召开了《开江县南河开江段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查会,审查通过了对本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予以批复。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2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9月13日~2023年9月19日(共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18-* *
投诉地址:开江县淙城街道橄榄路369号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2023年9月12日拟批准的一般类建设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评价单位 | 基本情况及措施 |
1 | 开江县明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 | 开江县明月水库区域 | 开江宝石桥水库管理处 | 四川博观智汇 (略) | 建设内容:大坝整治:挡水建筑物的整治设计主要以白蚁整治为主。 溢洪道整治:清除溢洪道底板淤泥、杂草等,对现有溢流堰堰面拆除重建成WES堰型,溢洪道桩号0 006.48(溢流堰以下)~桩号溢0 098.87的浆砌石底板破损的部位拆除并采用25cm厚C30钢筋砼进行修复。对溢洪道桩号溢0 098.870~溢0 130.45处的底板进行拆除并采用25cm厚的钢筋砼进行浇筑。同时,为提高水流的流态,避免溢洪道的尾水直冲左岸边墙,拆除二级消力池右岸边墙,并对右岸边墙的轴线进行调整优化。同时对尾水渠底板采用25cm厚C25砼进行硬化。 放水设施整治:本次对原右岸放水涵管进行封堵,在大坝右侧库岸新建右岸放水设施。放水设施采用竖井 放水隧洞的型式进行放水。放水设施前端设置放水竖井,竖井后接放水隧洞及箱涵,隧洞采用城门洞型,断面净空尺寸(宽 c 高)为1.5m c 1.8m,箱涵采用矩形结构,断面净空尺寸(宽 c 高)为1.5m c 1.8m。竖井顶部设置砖砌设备房。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扬尘和机械设备的燃油废气。建设单位应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①配备充足的防尘设备。施工期配备足够的洒水车、挡风板、篷布等防尘设备。②设置工地围挡。③采取洒水湿法抑尘。④及时进行地面硬化。⑤对机动车运输、装卸过程严加防范,以防遗撒。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经常清洗运输车辆⑥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运输车辆及机械,对于废气排放超标的车辆和机械,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注意车辆维修保养,减少因车辆状况不佳造成的空气污染。施工期废气须满足《 (略) 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1/2682-2020)排放限值要求。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②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定期维修保养。③加强管理,文明施工④施工运输车辆应按照有关部门同意的运输路线行进⑤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加快施工进度。⑥施工前应进行公示。 (3)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区域内修建一个临时沉砂池,施工废水排入沉淀池内,静置沉淀后全部回用,禁止废水无组织漫流,增大重复用水率,降低污水产生量;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旱厕收集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 (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设置沉淀池处理施工废水,污泥打捞脱水后送建筑垃圾处理场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5)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①对施工及管理人员普及生态保护知识,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时序安排,尽量减少施工开挖和降低施工噪声,减少对河道水生生态和*生生态的破坏。②在施工动土中,对表土要加以剥离、单独存放,用于受损区域的回填覆盖,植树种草。③避开暴雨,减少暴雨冲刷,减轻水土流失。④建设方应对各项消减生态影响的措施提出详细施工方案和运行方案,并接受地方环保部门和水保部门的监督。 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气: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气,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2)噪声:本项目不设施水泵,放水设备用闸阀控制自流,因此没有噪声产生,无声环境影响。 (3)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农肥。 (4)固废: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环卫部门清运。 (5)生态环境:业主应配合渔政部门作好宣传教育和鱼类保护工作,接受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监督。 三、相关部门意见 1、开江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开江发改行审〔2021〕104号”文出具了《关于开江县明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意了本项目的建设。 |
2 | 开江县南河开江段防洪治理工程 | (略) 开江县广福镇、长岭镇、八庙镇 | 开江县 (略) | 成都隆 (略) | 建设内容:本项目为防洪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长15.578km,其中上段(广福段)7.700km,上起两河口村附近河道,下至关家坝附近支沟汇口,新建护岸堤3.677km(左岸1.862km,右岸1.815km);新建堤防总长11.480km,其中左岸新建堤防长4.842km,右岸新建堤防长6.637km,河道疏浚长8.31km。新增排水涵管26处,排水箱涵4处,新增下河梯步36处,拆除及改造过河桥6座。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禁止越界施工,禁止滥砍滥伐,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植被环境;合理布置高噪声施工设备,避免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损坏、诱捕野生动物的惩罚条例,不得捕猎野生动物。 (2)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严格按照施工进度施工,在枯水期施工。同时,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施工作业时间;严格按照前期设计的施工导流方案做好导流措施;严禁施工废渣废水倾倒入河;施工后对河道内导流明渠、沉淀池等临时工程拆除,恢复河床;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和管理,禁止捕捞鱼类等各种水生生物。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施工前期注重保护表层土,施工过程严格按照“先挡后堆”原则,对表土堆场临河道一侧坡脚布置编织土袋拦挡,土石方开挖裸露地表及表土堆体进行防雨布临时遮盖,四周用重物压实,防止下雨天雨水对裸露地表及临时堆土的冲刷,造成土壤流失。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工程开挖、回填、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材料等过程扬尘和机械设备的燃油废气。采取如下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工地进行打围施工,围挡顶部要设置喷雾除尘设施,对产生扬尘的环节通过洒水降尘等方式进行湿法作业,严禁超载、冒载,严禁未密闭的运渣车驶出施工工地。严格执行“六必须、六不准”的要求:必须围挡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及时洒水作业、必须落实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筑垃圾、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②在汽车出场位置设置洗车平台,出场车辆应保持车身及轮胎干净整洁,无土、泥沙等物料附着。土石方运输车辆必须实施全覆盖,避免扬尘及撒漏。 ③材料运输车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加盖篷布,防止沿途洒落;及时清理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大风天气应加强施工场地洒水增湿作业。 ④施工场地设置雾炮除尘机进行喷雾降尘,在晴天实时洒水,包括施工路段及主要运输道路,大风干燥天气应增大洒水频次。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同时采取覆盖临时表土堆。 ⑤进入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应低速、限速行驶,减少扬尘产生量;车辆出入口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防尘垫,同时设置喷淋、冲洗等设施对驶离车辆实施冲洗,保持外观清洁,严禁带泥上路、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以减少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⑥选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道路进行清洁,同时洒水使其保持湿润。 ⑦开挖后的土方尽快回填,开挖的表土采取薄膜覆盖措施,不回填的建筑弃渣等及时外运,运输车辆的车箱遮盖严密后方可运出场外。 ⑧项目分段施工,对于管道铺设工程应做到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回填并清理和平整场地,要做到开挖一段,铺设一段,回填一段,清理一段。 ⑨施工经过居住区、医院等敏感点,需设置不低于2.5m的围挡,围挡顶部要设置喷雾除尘设施,减少施工扬尘对其的影响。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合理设计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将高噪声设备尽量布置在远离周边敏感点一侧。;为维护工程区附近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采取在距离居民点较近的施工场界设置移动式声屏障(施工围拦);材料运输车辆在经过道路沿线的村庄时,速度不应超过40km/h;运输车辆行驶时,不得鸣笛;加强运输车辆管理,禁止运输车辆随意空载运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将施工作业尽可能的安排在昼间进行,夜间禁止施工,如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强噪声施工,应首先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并及时公告周围的居民和单位,尽量取得周边居民的谅解,以免发生噪声扰民纠纷;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噪声污染,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水环境风险主要来自基坑排水、施工泥浆水、施工车辆轮胎清洗废水等施工废水,以及施工工区堆放的含油器材等。 项目施工过程每个工区各设置沉淀池等设施,施工工区设置远离水体边缘,对于会产生含油等水体有害物质的材料要做好防渗措施,不得堆放在水体附近;并安排人员进行维护,禁止污水直接排入南河,从而将施工期废水事故排放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施工废水收集、预处理设施一旦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生产运行,并及时将废水暂存,排除隐患后方可继续运行。施工机械质量要有保证,并须满足环保要求,禁止破损、作废的施工机械进行作业,疏浚作业人员均须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并对其进行有关河道环境特征、环保等的宣传和教育,文明施工,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导致水污染的可能。 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于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本工程土石方开挖共计34.47万m,其中19.19万m用于堤后回填,剩余弃渣量为15.28万m,运至临时弃渣场。本弃渣场为临河型弃渣场,属于河道范围外,渣场位置不在山脊或山顶垭口,处于背风侧,弃渣场下游1km范围内无村庄、工矿企业和公共设施。经调查,弃渣场不在当地政府公告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施工结束后对渣场及料仓回填区进行整治,包括复耕、整坡、排水、绿化等。对建筑垃圾实施分类管理,对钢筋、钢板、木材等可回收物料交废品回收站处理;对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不可回收物料应集中堆放,定时清运至指定建渣场堆放,以免影响环境质量。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三、相关部门意见 1、2022年12月, (略) 水 (略) 主持召开了《开江县南河开江段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查会,审查通过了对本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予以批复。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