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山东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内容
 
发送至邮箱

转载山东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索 引 号: MB*R/2023-98426 分  类: 乡村振兴政策汇编
发布机构: 县乡村振兴局 成文日期: **日
标  题: 转载 (略) 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 **日
文  号: 效力状态: 有效
标  题: 转载 (略) 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文  号:
内容概述: 转载 (略) 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转载 (略) 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网站地址
地址
工作职责
领导信息
值班电话
传真
受理投诉部门
受理投诉电话
内设机构或下属单位
各市乡村振兴局:

为进一步加强过渡期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切实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推动项目实施规范有序、资产运行健康高效,不断提升项目及资产帮扶质量成效,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抓好衔接资金项目实施

(一)明确绩效目标。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谋划实施衔接资金项目,要选准帮扶对象,把准衔接资金投向和支持方式。产业项目应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和帮扶需求,明确产业发展支持重点、具体帮扶对象和帮扶措施,建立产业发展与帮扶对象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避免采取脱离帮扶对象、单纯追求资产收益的实施方式。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立足村内必要的基础设施补短板,以行政村为单元,着力改善农民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合理确定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厘清衔接资金与行业部门资金各自责任边界,不搞门墙亭廊栏等景观项目,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二)加强实施管理。审批部门要对项目实施方案严格审核把关,确保项目真实必要、切实可行。方案应具备可操作性,建设内容、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周期、资产归属、绩效目标等应详实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方案确需变更的,按程序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严禁擅自变更。按照“谁审批、谁验收”“一项目、一报告”的原则,按规定组织开展竣工验收,及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客观准确评价项目建设情况,为办理项目资金决算和资产确权移交提供依据。

(三)加快实施进度。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按程序按时限建立完善县级项目库,入库备选项目应符合衔接资金使用要求、质优量足。根据衔接资金到位情况,及时做好年度项目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编报审批等工作。若涉及用地、环评、招标等事项,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对接协调,确保项目正常推进。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管理、调度督促、竣工验收、资金支出等工作,争取早开工、早建成并尽早投入使用。对招标数额标准以下、建设内容较为单一、技术方案相对简单和安全要求不高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相关规定落实简易审批政策,引导村级组织自行组织实施。

二、加强项目资产后续管理

(一)严格资产确权登记。对衔接资金投入项目形成的资产,比照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要求加强管理。确权到村资产,要依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等相关规定,规范做好资产计价、确权移交工作,登记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分类分项进行资产登记,不得以项目名称、多项资产整体计价、工程量清单、待摊费用等形式进行资产移交登记。确权到户资产由农户自行管理。

(二)加强经营性资产运营。因地制宜选择资产经营方式,合理设定经营绩效目标,明确资产管护责任和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对闲置、低效资产,加强日常跟踪监测, (略) 场经营主体、创新资产经营模式等,及时盘活用好资产,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在严格评估论证基础上,可使用衔接资金支持功能改造、完善必要的配套设施,推动存量项目资产良性运行。

(三)强化公益性资产管护。坚持分类管理,将公益性资产纳入相应管理体系,做好公益性资产管护与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行业领域管理规定相衔接。统筹使用符合规定的财政资金、村集体经济收入及社会帮扶资金等,支持开展村内小型公益性资产管护工作。 (略) 场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公益性资产管护服务,引导受益农民群众参与资产管护。

(四)稳慎开展资产处置。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造成灭失或完全损毁无法修复、丧失使用功能的资产,以及达到折旧年限经评估认定确需处置的资产,应严格按照集体资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资产处置收入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产处置及处置收入使用情况,由资产处置责任主体按程序及时报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备案。

(五)规范收益分配使用。项目资产收益要突出帮扶属性,主要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运营管护、村内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村级公益事业等。过渡期内,项目资产收益优先用于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通过设置村内公益岗位,优先吸纳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增收。项目资产收益分配使用方案由村集体研究提出,经成员(代表)会议审议公示后,报经乡级政府审核同意后实施。分配使用结果及时公告,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强化项目及资产日常管理

各地要健全完善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分级建立项目及资产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压实监管责任,加强检查监督,对年度项目实施、资产运营管护、收益收取使用、联农带农等方面的问题,尽早发现、及时解决。认真做好数据信息系统填报工作,依托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动态更新扶贫项目资产、衔接资金项目及形成资产等数据信息,全面、准确反映各类项目及资产的真实状态。总结推广项目及资产管理的有效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略) 乡村振兴局

**日

http://**_*.html
索 引 号: MB*R/2023-98426 分  类: 乡村振兴政策汇编
发布机构: 县乡村振兴局 成文日期: **日
标  题: 转载 (略) 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 **日
文  号: 效力状态: 有效
标  题: 转载 (略) 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文  号:
内容概述: 转载 (略) 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转载 (略) 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

网站地址
地址
工作职责
领导信息
值班电话
传真
受理投诉部门
受理投诉电话
内设机构或下属单位
各市乡村振兴局:

为进一步加强过渡期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切实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推动项目实施规范有序、资产运行健康高效,不断提升项目及资产帮扶质量成效,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抓好衔接资金项目实施

(一)明确绩效目标。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谋划实施衔接资金项目,要选准帮扶对象,把准衔接资金投向和支持方式。产业项目应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和帮扶需求,明确产业发展支持重点、具体帮扶对象和帮扶措施,建立产业发展与帮扶对象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避免采取脱离帮扶对象、单纯追求资产收益的实施方式。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立足村内必要的基础设施补短板,以行政村为单元,着力改善农民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合理确定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厘清衔接资金与行业部门资金各自责任边界,不搞门墙亭廊栏等景观项目,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二)加强实施管理。审批部门要对项目实施方案严格审核把关,确保项目真实必要、切实可行。方案应具备可操作性,建设内容、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周期、资产归属、绩效目标等应详实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方案确需变更的,按程序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严禁擅自变更。按照“谁审批、谁验收”“一项目、一报告”的原则,按规定组织开展竣工验收,及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客观准确评价项目建设情况,为办理项目资金决算和资产确权移交提供依据。

(三)加快实施进度。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按程序按时限建立完善县级项目库,入库备选项目应符合衔接资金使用要求、质优量足。根据衔接资金到位情况,及时做好年度项目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编报审批等工作。若涉及用地、环评、招标等事项,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对接协调,确保项目正常推进。扎实做好项目建设管理、调度督促、竣工验收、资金支出等工作,争取早开工、早建成并尽早投入使用。对招标数额标准以下、建设内容较为单一、技术方案相对简单和安全要求不高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相关规定落实简易审批政策,引导村级组织自行组织实施。

二、加强项目资产后续管理

(一)严格资产确权登记。对衔接资金投入项目形成的资产,比照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要求加强管理。确权到村资产,要依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等相关规定,规范做好资产计价、确权移交工作,登记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分类分项进行资产登记,不得以项目名称、多项资产整体计价、工程量清单、待摊费用等形式进行资产移交登记。确权到户资产由农户自行管理。

(二)加强经营性资产运营。因地制宜选择资产经营方式,合理设定经营绩效目标,明确资产管护责任和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对闲置、低效资产,加强日常跟踪监测, (略) 场经营主体、创新资产经营模式等,及时盘活用好资产,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在严格评估论证基础上,可使用衔接资金支持功能改造、完善必要的配套设施,推动存量项目资产良性运行。

(三)强化公益性资产管护。坚持分类管理,将公益性资产纳入相应管理体系,做好公益性资产管护与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行业领域管理规定相衔接。统筹使用符合规定的财政资金、村集体经济收入及社会帮扶资金等,支持开展村内小型公益性资产管护工作。 (略) 场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公益性资产管护服务,引导受益农民群众参与资产管护。

(四)稳慎开展资产处置。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造成灭失或完全损毁无法修复、丧失使用功能的资产,以及达到折旧年限经评估认定确需处置的资产,应严格按照集体资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资产处置收入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产处置及处置收入使用情况,由资产处置责任主体按程序及时报县级乡村振兴部门备案。

(五)规范收益分配使用。项目资产收益要突出帮扶属性,主要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运营管护、村内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村级公益事业等。过渡期内,项目资产收益优先用于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通过设置村内公益岗位,优先吸纳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增收。项目资产收益分配使用方案由村集体研究提出,经成员(代表)会议审议公示后,报经乡级政府审核同意后实施。分配使用结果及时公告,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强化项目及资产日常管理

各地要健全完善衔接资金项目及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分级建立项目及资产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压实监管责任,加强检查监督,对年度项目实施、资产运营管护、收益收取使用、联农带农等方面的问题,尽早发现、及时解决。认真做好数据信息系统填报工作,依托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动态更新扶贫项目资产、衔接资金项目及形成资产等数据信息,全面、准确反映各类项目及资产的真实状态。总结推广项目及资产管理的有效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略) 乡村振兴局

**日

http://**_*.html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