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清水井光伏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清水井光伏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9月21日-2023年9月27日。
联系电话:0876-* 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信地址: (略) 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清水井光伏电站 | 项目名称:清水井光伏电站 建设单位:国能七都建发 (略) 建设地点: (略) 秉烈彝族乡清水井村附近的南向坡地带 建设性质:新建 占地面积:150.2hm2,永久占地4.8522hm2,临时占地145.3478hm2,其中升压站占地1.8571hm2。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布设40个光伏方阵片区,共安装*块单晶硅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并新建220kV升压站一座。规划装机容量120MW。光伏场通过5回集电线路接入升压站35kV母线,经1回220kV架空线路送出接入对侧路德变电站。工艺流程: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在集中式并网光伏电站中,使太阳能通过电池组成的光伏阵列转换成直流电,经过逆变器转换成较低的交流电,再通过升压变压器转换成符合公共电网电压要求的交流电,并直接接入公共电网。 劳动定员:项目定员10人,均在项目区食宿,全年工作365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为66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701.7万元,占总投资的1.06%。 | 一、(一)施工期 1.生态环境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和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环评分析,项目永久及临时占地会对局部土地利用性质、功能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项目永久占地面积不大,项目占地造成损失的面积占评价区总面积比较小,局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整个评价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小,项目施工结束后通过植被恢复对区域植被的影响较小,在可接受范围。 项目施工过程中,伴随施工道路开挖、220kV升压站和箱变基础建设等施工活动,将扰动原地表,破坏地表形态,水土流失总量比施工前有所增加。在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后,项目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影响可接受。 项目对评价区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期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根据环评调查,项目占地范围内受本次工程影响的自然植物主要是暖温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中常见的一些少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植物均为常见种和广布种,没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项目区域范围内未发 (略) 级重点保护植物或该地区特有植物,也未发现古树名木。项目的建设不会造成物种数量的急剧减少,不会导致物种灭绝,所产生的影响较小。 项目评价区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常见鸟类、爬行动物为主。施工期对兽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动物栖息觅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施工区附近,兽类栖息适宜度降低,种类和数量相对减少,伴随人类生活的啮齿目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工程建成后,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生态环境的好转,人为干扰减少,许多外迁的兽类会*续回到原来的栖息地。项目对区域鸟类、*栖脊椎动物影响不大。 环评提出以下措施以减少施工期对植物与植被的影响:①绿化和防护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施工过程中,减少施工占地及临时占地,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表原貌生态破坏。②加强施工管理和环境宣传,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要求纳入工程招标中,建设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范围的划定,禁止超计划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对于被占用的土地,应按相关规定办理合法手续。建设涉及的林地严格按林草相关法律法规和使用程序办理使用审批手续后方可使用,严禁出现未批先占等违法行为。③施工结束后须清理场地,及时清除施工废料,施工场地应进行绿化,恢复周围环境原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④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大挖大填,避免大范围扰动地表面积。⑤项目工程弃方回填时应采用边开挖边在场地低洼地方直接填埋的方式,禁止随意堆存。⑥进一步优化施工布局及合理施工道路布线,尽量缩短路线长度和高大边坡,减少临时用地面积。⑦施工期制定生态环境管理,通过管理规定和制度化,禁止施工人员砍伐树木,禁止到非施工区活动,施工区严格烟火管理,以杜绝施工人员对施工区和其他地区植物的破坏,减轻工程施工对植物的影响。⑧征地范围内地被植物清理时,应请林业部门参与,发现珍稀植物,应采取相应措施妥善保护。⑨严格施工期项目场区烟火管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积极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时时敲响防火警钟,禁止在草坡、灌丛地、林区附近吸烟和生火,做好生活和生产用火的火源管理,建立防火及火警警报系统和管理制度,避免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⑩根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和项目区所在区域的水土保持绿化经验,本项目占用林地选择当地适宜性强的低矮灌木(如女贞、车桑子等)等当地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占用草地选择巨菌草进行农业作物植被恢复,禁止引入外来植被。 环评提出以下措施以减少施工期对动物的影响:①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②施工中尽可能地减少噪声排放,以减少对动物的惊吓;③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或受伤的兽类,应交给林业局的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④在修建场内道路及有关设施时,应尽量减少对留鸟生境的破坏,在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造成的地表裸露进行植被恢复,减少施工对鸟类栖息地分割造成的影响;⑤在道路路口,设置生态保护宣传牌,禁止在工程区域滥砍滥伐、狩猎,并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施工单位的责任书,增强施工人员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环评提出以下措施以减少施工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在升压站、箱变以及电缆分接箱等施工区域设置截排水沟,并在排水沟下游设置临时沉砂池,对施工区域废水进行临时沉淀处理;(2)在项目裸露区域实施临时覆盖等措施,避免场地较长时间裸露,减少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发生;(3)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加强绿化,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临时施工区域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并通过种植农作物、撒草、栽植苗木等措施进行植被恢复;(4)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及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减少地表裸露时间,避免在雨天或者大风天进行各种土石方工程,以减少水土流失;(5)定期对临时沉砂池、排水沟进行清淤,保障临时排水、沉砂系统能正常发挥效益;(6)在完成项目建设区绿化后,应加强绿地管护工作,不能随意攀折、践踏,重视补栽工作,保证林草成活率。 2.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包括车辆运输扬尘、临时表土堆场、物料堆场产生的扬尘、物料装卸等起尘,以及汽车尾气、施工过程中的焊接废气及装修废气。施工过程中将会使周围环境中TSP浓度增加,通过采取料堆覆盖、禁止有裸露物料堆存、定期洒水、设置临时拦挡、加强监督管理、文明施工、现场弃渣及时清理、临时堆场及时覆盖等措施,以减小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NOx、CO、烃类等,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经大气稀释后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焊接废气和装修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NOx、CO、CO2、NOx,产生量较小,且属无组织间歇排放,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对策措施:施工过程中文明施工,加强管理,施工区域实施洒水降尘作业,减少建筑材料露天堆放,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施工期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禁止随意堆放,临时堆存的应采取临时遮盖措施,减少风蚀产生的扬尘;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易产生扬尘的建筑物料应统一堆放,分片施工,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有扬尘产生的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遮盖处理;施工车辆必须定期检修、维护,破损的车厢及时修补,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洒落。运输石灰、中砂、水泥等粉状材料的车辆应覆盖篷布,途经有居民点地段时减速慢行,必要时对路面洒水压尘等,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同时使用先进设备和优质燃料油;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3.废水 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施工生活污水和雨季地表径流。施工废水,产生量为6m3/d,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沉淀的泥浆用于场地施工覆土回填,上清液用于施工机械冲洗、道路洒水等环节,不外排,对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21m3/d,其中清洗卫生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内洒水降尘,施工场外生活污水依托居民既有旱厕收集后用作农肥;项目设置1座旱厕收集施工人员产生的粪便,定期清掏用于绿化。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在升压站场地边界外建设截洪沟,场地内雨季径流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剩余部分再外排。光伏区和道路区在地势低处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后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体影响较小。 4.噪声 施工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声源级84~90dB(A)。据环评预测,单台机械施工时,施工噪声在昼间60m、夜间280m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限值要求。 对策措施: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施工;夜间禁止施工,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施工单位性质持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向生态环境局登记备案,并于连续施工之日1天前公告环境保护目标;施工运输车辆经过村庄较近的道路时,低速行驶,礼让行人,禁止夜间进行材料运输和装卸;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优化施工平面布局,尽量将高噪声设备设置于项目区北侧,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周边企业的影响。 5.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及损坏的电池板。 项目共开挖土石方*.24m3(表土剥离*m3,开挖土石方*.24m3),回填土石方*.24m3(其中绿化覆土*m3,土石方回填*m3),无废弃土石方产生。 建筑垃圾产生量为110.52t,经集中分类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部分材料回收处理,不可回收部分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置。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0kg/d,经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至附近乡村垃圾处理点集中处理。产生的粪便统一收集于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农肥。 损坏的电池板属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42.624t,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的要求在项目区内暂存,施工完成后交由厂家回收处理,禁止随意丢弃。 (二)运行期 1.电磁环境 环评类比“康保卧龙山100MW风电场工程220kV升压站”现状监测数据,本项目拟建220kV升压站与类比升压站等级、布置方式、出线方式、电气、母线形式、架线形式等基本相似;类比升压站主变容量略大于本项目。根据国内升压站站内及站界监测结果可知,电压及容量越大,影响越大。本项目较类比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较小,采用“康保卧龙山100MW风电场工程220kV升压站”监测数据类比可行。类比对象厂界工频电场在13.5~312.3V/m之间,工频磁场在0.025~0.324μT之间,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公众暴露控制限值,即工频电场强度不大于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不大于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 升压站西侧0、5、10、15、20、25、30、35、40、45、50m断面处工频电场强度在13.0~469.9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24~0.505μT之间,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类比,本项目运行后,升压站四周评价范围内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限值要求。 2.生态环境 (1)对植被植物的影响 项目运营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池面板架设后,在地面产生的阴影对地面植被生长的影响。项目光伏支架按最低离地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进行设计,可满足拟种植的植被生长高度要求,为植被生长保留了一定的空间,光伏支架植被的影响可接受。 (2)对动物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域设置围栏,以及光伏列阵的支架占地将减少地面动物的活动区域,但围栏留有动物进出间隙,且围栏遮挡以及支架使用的面积较小,项目对动物活动区域影响较小;本项目声源少,噪声值较低,噪声源产生的噪声经光伏组件隔声和距离衰减后不会对地面上动物的日常迁徙及鸟类正常活动造成影响。 (3)水土流失和土地占用的影响 项目运行后,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防护工程和植物措施后,可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 项目建成后及时完成组件下方土地的覆土复垦,积极推进复耕,严禁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光伏板下继续种植林草,将对原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恢复,不会改变其土地利用类型。运营期仅占用了少量的永久占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影响较小,不会明显改变区域土地利用格局。 (4)景观影响 项目实施后,将安装大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占地面积较大,且颜色、样式单一,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景观,造成区域视觉景观单一化。项目在布设时,尽量依山势布置,太阳能光伏板朝向天空,安装倾角不面向地面,周边有村民住户的均设置于村民房屋背后,视觉上不面向人眼。加之本工程位于山区,远离城镇,低海拔处有林地,从山脚不易看见光伏板,且项目区域无特殊景点,光伏建设对区域景观影响较小,对周围村民生活产生的影响不大,产生的景观影响在可接受范围。 (5)光污染影响 项目采用单晶硅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最外层为特种钢化玻璃,透光率高,反射率低。站址周围较为空旷,无高大建筑和设施。电池板倾角向上,减弱了光线的反射,不会在上空及项目区附近产生炫光,对周围村庄、道路影响较小。 3.废气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升压站内食堂油烟、车辆进入厂区产生的尾气、路边扬尘。食堂油烟产生量为0.006kg/d,2.19kg/a,油烟废气经集气罩收集进入抽油烟机处理后无组织排放。车辆进入厂区内产生的尾气和扬尘为无组织间歇性排放,项目内车辆排放尾气时间短,且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有严格的规定,加上停车多为自备车辆,车型偏小,汽车尾气不会形成较大的集中污染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4.噪声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升压站主变压器、高压电控器、逆变器、风机等声源设备。项目使用噪声设备噪声级为60-83dB(A),经环评预测,运行期升压站东、南、西、北各厂界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的要求。升压站50m范围内没有敏感目标分布,升压站噪声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较小。 光伏片区逆变器噪声源强约为60dB(A),箱变分布相对较分散,且5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经环评预测,昼间箱变噪声在距施工场地5m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55dB(A)的要求;夜间箱变噪声在距施工场地10m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45dB(A)的要求,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村庄为830m外的小弥勒湾村,故光伏区箱变噪声不会对周围村庄产生影响。 5.废水 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太阳能光伏组件清洗废水和员工生活污水。本项目太阳能光伏组件清洗废水产生量为250.124m3/次,不使用清洁液清洁,沿光伏组件表面落至地表,由植被吸收、土壤吸收或自然蒸发可以起到降尘和养护植被的作用。 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8m3/d,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收集预处理后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回用于项目绿化,不外排。 6.土壤、地下水 项目运营过程中,项目集油坑、事故油池、危废暂存间均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标准设计建设: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渗透系数≤1×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1×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对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 7.固体废物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为检修废油、变压器油、废铅酸蓄电池、废旧太阳能电池板、生活垃圾、化粪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污泥。 检修废油包括箱变检修废油和主变检修废油,属危险废物,类别为HW08-900-249-08,产生量为0.5t/a,经专用容器收集后暂存于10m2的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废变压器油,属于危险废物。箱变和主变变压器油全部更换时,产生量为84t,更换时提前预约具有相应资质的危废处理机构进行妥善处置,不在场内暂存。故障或事故时产生的废变压器油产生量为3.52t/次,经管道排入事故油池,收集于专用容器内,暂存于10m2的暂存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废铅酸蓄电池属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2t/a,经专用容器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置。 太阳能电池板使用寿命为25年,在运行期间会产生少量废旧太阳能电池板,产生量约为17.7t/a,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一般固废暂存间,由厂家回收处理。 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5kg/d,经垃圾桶收集后运至项目附近村子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处置。 化粪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污泥中无特殊的污染物,产生量为0.1t/a,清掏后可用于农用地绿化施肥。8.环境风险 环评分析,项目环境风险主要是变压器漏泄、废铅酸蓄电池破损和危险废物暂存间泄漏及火灾风险。 项目主变压器配置1个事故油池,变压器漏油时排入事故油池,最终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项目事故油池容积60m3,可满足主变压器漏油时的应急收集需求。 箱式变压器下方基础处分别设置1个箱变事故油池(共40个,每个容积1.5m3),箱变在事故情况下,泄漏的变压器油进入箱变事故油池存放,可满足箱式变压器漏油时的应急收集需求。 铅酸蓄电池若发生泄漏应立刻更换铅酸蓄电池,采用具有防渗作用的容器存放漏液的电池、收集漏液的液体;并存放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危废暂存间做防渗处理,泄漏可能性较小,对地表水影响不大。地表水环境风险可控。 环评提出采取集油坑、事故油池、危险废物暂存间作重点防渗处理,定期对升压站、箱变基础、危废暂存间等危险区域进行巡逻检修,若发现泄漏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泄漏;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分区防渗要求对事故油池、危险废物暂存间等进行重点防渗,施工期加强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提高防渗工程质量,做好照片、录像以及相关文字说明等存档资料;危险废物贮存严格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的相关要求执行;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问题;严格按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措施后,本项目环境风险可防控。 二、评估结论 《报告表》编制基本规范,主要环境问题论述基本清楚,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较可行,评价结论可信。《报告表》基本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环境管理依据。 项 (略) 发展和改革局备案,备案项目代码:2210-*-04-01-*。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22】210号)、《“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21〕1445号)、《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在适宜地区适度开发新能源规划》、《 (略) 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 (略) 林业和 (略) 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光伏复合项目使用林草地有关事宜的通知》(云林规〔2021〕5号)、《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略) 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文山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 (略) 生态功能区划》、“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评估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意见、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从辐射安全和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3年9月21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9月21日-2023年9月27日。
联系电话:0876-* 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信地址: (略) 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清水井光伏电站 | 项目名称:清水井光伏电站 建设单位:国能七都建发 (略) 建设地点: (略) 秉烈彝族乡清水井村附近的南向坡地带 建设性质:新建 占地面积:150.2hm2,永久占地4.8522hm2,临时占地145.3478hm2,其中升压站占地1.8571hm2。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布设40个光伏方阵片区,共安装*块单晶硅双面双玻光伏组件,并新建220kV升压站一座。规划装机容量120MW。光伏场通过5回集电线路接入升压站35kV母线,经1回220kV架空线路送出接入对侧路德变电站。工艺流程: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在集中式并网光伏电站中,使太阳能通过电池组成的光伏阵列转换成直流电,经过逆变器转换成较低的交流电,再通过升压变压器转换成符合公共电网电压要求的交流电,并直接接入公共电网。 劳动定员:项目定员10人,均在项目区食宿,全年工作365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为66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701.7万元,占总投资的1.06%。 | 一、(一)施工期 1.生态环境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和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环评分析,项目永久及临时占地会对局部土地利用性质、功能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项目永久占地面积不大,项目占地造成损失的面积占评价区总面积比较小,局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整个评价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小,项目施工结束后通过植被恢复对区域植被的影响较小,在可接受范围。 项目施工过程中,伴随施工道路开挖、220kV升压站和箱变基础建设等施工活动,将扰动原地表,破坏地表形态,水土流失总量比施工前有所增加。在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后,项目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影响可接受。 项目对评价区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期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根据环评调查,项目占地范围内受本次工程影响的自然植物主要是暖温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中常见的一些少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植物均为常见种和广布种,没有珍稀濒危物种分布。项目区域范围内未发 (略) 级重点保护植物或该地区特有植物,也未发现古树名木。项目的建设不会造成物种数量的急剧减少,不会导致物种灭绝,所产生的影响较小。 项目评价区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常见鸟类、爬行动物为主。施工期对兽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动物栖息觅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施工区附近,兽类栖息适宜度降低,种类和数量相对减少,伴随人类生活的啮齿目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工程建成后,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生态环境的好转,人为干扰减少,许多外迁的兽类会*续回到原来的栖息地。项目对区域鸟类、*栖脊椎动物影响不大。 环评提出以下措施以减少施工期对植物与植被的影响:①绿化和防护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施工过程中,减少施工占地及临时占地,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表原貌生态破坏。②加强施工管理和环境宣传,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要求纳入工程招标中,建设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范围的划定,禁止超计划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对于被占用的土地,应按相关规定办理合法手续。建设涉及的林地严格按林草相关法律法规和使用程序办理使用审批手续后方可使用,严禁出现未批先占等违法行为。③施工结束后须清理场地,及时清除施工废料,施工场地应进行绿化,恢复周围环境原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④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大挖大填,避免大范围扰动地表面积。⑤项目工程弃方回填时应采用边开挖边在场地低洼地方直接填埋的方式,禁止随意堆存。⑥进一步优化施工布局及合理施工道路布线,尽量缩短路线长度和高大边坡,减少临时用地面积。⑦施工期制定生态环境管理,通过管理规定和制度化,禁止施工人员砍伐树木,禁止到非施工区活动,施工区严格烟火管理,以杜绝施工人员对施工区和其他地区植物的破坏,减轻工程施工对植物的影响。⑧征地范围内地被植物清理时,应请林业部门参与,发现珍稀植物,应采取相应措施妥善保护。⑨严格施工期项目场区烟火管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积极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时时敲响防火警钟,禁止在草坡、灌丛地、林区附近吸烟和生火,做好生活和生产用火的火源管理,建立防火及火警警报系统和管理制度,避免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⑩根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和项目区所在区域的水土保持绿化经验,本项目占用林地选择当地适宜性强的低矮灌木(如女贞、车桑子等)等当地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占用草地选择巨菌草进行农业作物植被恢复,禁止引入外来植被。 环评提出以下措施以减少施工期对动物的影响:①在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②施工中尽可能地减少噪声排放,以减少对动物的惊吓;③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或受伤的兽类,应交给林业局的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④在修建场内道路及有关设施时,应尽量减少对留鸟生境的破坏,在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造成的地表裸露进行植被恢复,减少施工对鸟类栖息地分割造成的影响;⑤在道路路口,设置生态保护宣传牌,禁止在工程区域滥砍滥伐、狩猎,并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施工单位的责任书,增强施工人员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环评提出以下措施以减少施工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在升压站、箱变以及电缆分接箱等施工区域设置截排水沟,并在排水沟下游设置临时沉砂池,对施工区域废水进行临时沉淀处理;(2)在项目裸露区域实施临时覆盖等措施,避免场地较长时间裸露,减少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发生;(3)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加强绿化,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临时施工区域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并通过种植农作物、撒草、栽植苗木等措施进行植被恢复;(4)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及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减少地表裸露时间,避免在雨天或者大风天进行各种土石方工程,以减少水土流失;(5)定期对临时沉砂池、排水沟进行清淤,保障临时排水、沉砂系统能正常发挥效益;(6)在完成项目建设区绿化后,应加强绿地管护工作,不能随意攀折、践踏,重视补栽工作,保证林草成活率。 2.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包括车辆运输扬尘、临时表土堆场、物料堆场产生的扬尘、物料装卸等起尘,以及汽车尾气、施工过程中的焊接废气及装修废气。施工过程中将会使周围环境中TSP浓度增加,通过采取料堆覆盖、禁止有裸露物料堆存、定期洒水、设置临时拦挡、加强监督管理、文明施工、现场弃渣及时清理、临时堆场及时覆盖等措施,以减小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NOx、CO、烃类等,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经大气稀释后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焊接废气和装修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NOx、CO、CO2、NOx,产生量较小,且属无组织间歇排放,随施工期结束而消失,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对策措施:施工过程中文明施工,加强管理,施工区域实施洒水降尘作业,减少建筑材料露天堆放,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施工期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禁止随意堆放,临时堆存的应采取临时遮盖措施,减少风蚀产生的扬尘;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易产生扬尘的建筑物料应统一堆放,分片施工,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有扬尘产生的施工作业,并对堆放的砂石等建筑材料进行遮盖处理;施工车辆必须定期检修、维护,破损的车厢及时修补,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洒落。运输石灰、中砂、水泥等粉状材料的车辆应覆盖篷布,途经有居民点地段时减速慢行,必要时对路面洒水压尘等,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同时使用先进设备和优质燃料油;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3.废水 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施工生活污水和雨季地表径流。施工废水,产生量为6m3/d,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沉淀的泥浆用于场地施工覆土回填,上清液用于施工机械冲洗、道路洒水等环节,不外排,对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21m3/d,其中清洗卫生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内洒水降尘,施工场外生活污水依托居民既有旱厕收集后用作农肥;项目设置1座旱厕收集施工人员产生的粪便,定期清掏用于绿化。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在升压站场地边界外建设截洪沟,场地内雨季径流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剩余部分再外排。光伏区和道路区在地势低处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后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体影响较小。 4.噪声 施工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声源级84~90dB(A)。据环评预测,单台机械施工时,施工噪声在昼间60m、夜间280m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限值要求。 对策措施: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施工;夜间禁止施工,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施工单位性质持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向生态环境局登记备案,并于连续施工之日1天前公告环境保护目标;施工运输车辆经过村庄较近的道路时,低速行驶,礼让行人,禁止夜间进行材料运输和装卸;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优化施工平面布局,尽量将高噪声设备设置于项目区北侧,减轻施工期噪声对周边企业的影响。 5.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及损坏的电池板。 项目共开挖土石方*.24m3(表土剥离*m3,开挖土石方*.24m3),回填土石方*.24m3(其中绿化覆土*m3,土石方回填*m3),无废弃土石方产生。 建筑垃圾产生量为110.52t,经集中分类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部分材料回收处理,不可回收部分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置。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0kg/d,经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至附近乡村垃圾处理点集中处理。产生的粪便统一收集于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农肥。 损坏的电池板属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42.624t,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的要求在项目区内暂存,施工完成后交由厂家回收处理,禁止随意丢弃。 (二)运行期 1.电磁环境 环评类比“康保卧龙山100MW风电场工程220kV升压站”现状监测数据,本项目拟建220kV升压站与类比升压站等级、布置方式、出线方式、电气、母线形式、架线形式等基本相似;类比升压站主变容量略大于本项目。根据国内升压站站内及站界监测结果可知,电压及容量越大,影响越大。本项目较类比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较小,采用“康保卧龙山100MW风电场工程220kV升压站”监测数据类比可行。类比对象厂界工频电场在13.5~312.3V/m之间,工频磁场在0.025~0.324μT之间,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公众暴露控制限值,即工频电场强度不大于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不大于100μT的标准限值要求。 升压站西侧0、5、10、15、20、25、30、35、40、45、50m断面处工频电场强度在13.0~469.9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24~0.505μT之间,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类比,本项目运行后,升压站四周评价范围内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限值要求。 2.生态环境 (1)对植被植物的影响 项目运营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池面板架设后,在地面产生的阴影对地面植被生长的影响。项目光伏支架按最低离地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进行设计,可满足拟种植的植被生长高度要求,为植被生长保留了一定的空间,光伏支架植被的影响可接受。 (2)对动物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域设置围栏,以及光伏列阵的支架占地将减少地面动物的活动区域,但围栏留有动物进出间隙,且围栏遮挡以及支架使用的面积较小,项目对动物活动区域影响较小;本项目声源少,噪声值较低,噪声源产生的噪声经光伏组件隔声和距离衰减后不会对地面上动物的日常迁徙及鸟类正常活动造成影响。 (3)水土流失和土地占用的影响 项目运行后,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防护工程和植物措施后,可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 项目建成后及时完成组件下方土地的覆土复垦,积极推进复耕,严禁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光伏板下继续种植林草,将对原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恢复,不会改变其土地利用类型。运营期仅占用了少量的永久占地,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影响较小,不会明显改变区域土地利用格局。 (4)景观影响 项目实施后,将安装大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占地面积较大,且颜色、样式单一,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景观,造成区域视觉景观单一化。项目在布设时,尽量依山势布置,太阳能光伏板朝向天空,安装倾角不面向地面,周边有村民住户的均设置于村民房屋背后,视觉上不面向人眼。加之本工程位于山区,远离城镇,低海拔处有林地,从山脚不易看见光伏板,且项目区域无特殊景点,光伏建设对区域景观影响较小,对周围村民生活产生的影响不大,产生的景观影响在可接受范围。 (5)光污染影响 项目采用单晶硅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最外层为特种钢化玻璃,透光率高,反射率低。站址周围较为空旷,无高大建筑和设施。电池板倾角向上,减弱了光线的反射,不会在上空及项目区附近产生炫光,对周围村庄、道路影响较小。 3.废气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升压站内食堂油烟、车辆进入厂区产生的尾气、路边扬尘。食堂油烟产生量为0.006kg/d,2.19kg/a,油烟废气经集气罩收集进入抽油烟机处理后无组织排放。车辆进入厂区内产生的尾气和扬尘为无组织间歇性排放,项目内车辆排放尾气时间短,且国家对汽车尾气排放有严格的规定,加上停车多为自备车辆,车型偏小,汽车尾气不会形成较大的集中污染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4.噪声 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升压站主变压器、高压电控器、逆变器、风机等声源设备。项目使用噪声设备噪声级为60-83dB(A),经环评预测,运行期升压站东、南、西、北各厂界噪声预测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的要求。升压站50m范围内没有敏感目标分布,升压站噪声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较小。 光伏片区逆变器噪声源强约为60dB(A),箱变分布相对较分散,且5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经环评预测,昼间箱变噪声在距施工场地5m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55dB(A)的要求;夜间箱变噪声在距施工场地10m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45dB(A)的要求,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村庄为830m外的小弥勒湾村,故光伏区箱变噪声不会对周围村庄产生影响。 5.废水 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太阳能光伏组件清洗废水和员工生活污水。本项目太阳能光伏组件清洗废水产生量为250.124m3/次,不使用清洁液清洁,沿光伏组件表面落至地表,由植被吸收、土壤吸收或自然蒸发可以起到降尘和养护植被的作用。 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8m3/d,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收集预处理后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回用于项目绿化,不外排。 6.土壤、地下水 项目运营过程中,项目集油坑、事故油池、危废暂存间均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标准设计建设: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渗透系数≤1×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1×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对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大。 7.固体废物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为检修废油、变压器油、废铅酸蓄电池、废旧太阳能电池板、生活垃圾、化粪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污泥。 检修废油包括箱变检修废油和主变检修废油,属危险废物,类别为HW08-900-249-08,产生量为0.5t/a,经专用容器收集后暂存于10m2的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废变压器油,属于危险废物。箱变和主变变压器油全部更换时,产生量为84t,更换时提前预约具有相应资质的危废处理机构进行妥善处置,不在场内暂存。故障或事故时产生的废变压器油产生量为3.52t/次,经管道排入事故油池,收集于专用容器内,暂存于10m2的暂存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废铅酸蓄电池属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2t/a,经专用容器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置。 太阳能电池板使用寿命为25年,在运行期间会产生少量废旧太阳能电池板,产生量约为17.7t/a,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一般固废暂存间,由厂家回收处理。 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5kg/d,经垃圾桶收集后运至项目附近村子垃圾收集点,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处置。 化粪池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污泥中无特殊的污染物,产生量为0.1t/a,清掏后可用于农用地绿化施肥。8.环境风险 环评分析,项目环境风险主要是变压器漏泄、废铅酸蓄电池破损和危险废物暂存间泄漏及火灾风险。 项目主变压器配置1个事故油池,变压器漏油时排入事故油池,最终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项目事故油池容积60m3,可满足主变压器漏油时的应急收集需求。 箱式变压器下方基础处分别设置1个箱变事故油池(共40个,每个容积1.5m3),箱变在事故情况下,泄漏的变压器油进入箱变事故油池存放,可满足箱式变压器漏油时的应急收集需求。 铅酸蓄电池若发生泄漏应立刻更换铅酸蓄电池,采用具有防渗作用的容器存放漏液的电池、收集漏液的液体;并存放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危废暂存间做防渗处理,泄漏可能性较小,对地表水影响不大。地表水环境风险可控。 环评提出采取集油坑、事故油池、危险废物暂存间作重点防渗处理,定期对升压站、箱变基础、危废暂存间等危险区域进行巡逻检修,若发现泄漏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泄漏;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分区防渗要求对事故油池、危险废物暂存间等进行重点防渗,施工期加强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提高防渗工程质量,做好照片、录像以及相关文字说明等存档资料;危险废物贮存严格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的相关要求执行;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问题;严格按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措施后,本项目环境风险可防控。 二、评估结论 《报告表》编制基本规范,主要环境问题论述基本清楚,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较可行,评价结论可信。《报告表》基本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环境管理依据。 项 (略) 发展和改革局备案,备案项目代码:2210-*-04-01-*。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发改能源【2022】210号)、《“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21〕1445号)、《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在适宜地区适度开发新能源规划》、《 (略) 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 (略) 林业和 (略) 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光伏复合项目使用林草地有关事宜的通知》(云林规〔2021〕5号)、《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略) 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文山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 (略) 生态功能区划》、“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 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评估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意见、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从辐射安全和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3年9月21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