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一盘棋实施生态保护重大工程云南省保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一盘棋实施生态保护重大工程云南省保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略) (略) 西南部,境内高黎贡山是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组成部分。 (略)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一盘棋”实施生态保护重大工程
精准实施大气污染“五源”治理。治理“扬尘源”,落实建筑施工工地扬尘防治“六个百分之百”工作措施,2022年检查建筑施工工地211家次,发现并整改环境问题576个。治理“油烟源”, (略) 综合管理,2022年检查5125家次, (略) 建成区所有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治理“焚烧源”,加强专项、机动巡查,2022年发现并整改秸秆、垃圾焚烧行为392起。治理“机动源”,建成遥感监测、黑烟抓拍、机动车排气监管系统5套,安装柴油货车远程排放监控车载终端2700套,机动车排放检验24余万辆次,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达100%。治理“工业源”,加强对水泥、矿山、硅冶炼、木材加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2022年查处涉及大气环境违法行为12起。
齐抓共治补齐东河污水治理短板。坚持“退减调治管”综合施策,编制“1+N”治理方案,即1个《 (略) 东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整改目标任务总体方案》和水质达标、清淤、排污、防洪、岸线管控等11项专项技术方案,制定提高截污及处理能力、联动搞活水体等6个方面42条整改措施。 (略) 雨污分 (略) 、农村截污管网建设,推进大柱山隧道引水、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建设、供排水“一张网”建设等重点工程,有效减轻东河生态负荷。目前,东河治理42项措施已完成37项,东河水质稳步向好提升,主要监测断面提前一年实现水质脱劣目标。
系统保护守护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坚持防范、保护和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建立四级网格责任管理体系,探索形成“社区共管、影像保护、近地保护、生态移民、走廊带保护”的“五种管护模式”,全面构建起“资源巡护、森林防火、跨境合作、科研监测、智慧防护”的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管护网”。制定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评判标准及应急处置预案,开展风险评估,完成12项高黎贡山地区专项评估报告。
织密“一张网”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天更蓝。2022年,保山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 (略) 第一;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13微克/立方米, (略) 第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1.925,位居全国前列。
水更清。全市三大水系9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稳定保持在100%,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土更净。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覆盖率均达到100%。群众居住安全、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山更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83%,森林蓄积量达1.24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为53.09%,90%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0%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的保山经验
以高站位形成合力推进重大工程实施。出台《 (略) 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略)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政治责任。 (略) 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情况、重要指标完成 (略) 年度综合考评,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以严准入源头防范保障重大工程实施。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双评估”、47个专题研究和“三区三线”划定。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强化源头防范,坚决防止新增环境污染问题。严格实行能源和水资源“双控”,全市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10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59.15%。
以强监管严格执法护航重大工程实施。颁布施行《 (略) 乡村清洁条例》《 (略) 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进《 (略)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地方立法工作。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健康、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污染环境的案件。2022年,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企业244家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63起,处罚金额932万元。
相关文章
(略) (略) 西南部,境内高黎贡山是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组成部分。 (略)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一盘棋”实施生态保护重大工程
精准实施大气污染“五源”治理。治理“扬尘源”,落实建筑施工工地扬尘防治“六个百分之百”工作措施,2022年检查建筑施工工地211家次,发现并整改环境问题576个。治理“油烟源”, (略) 综合管理,2022年检查5125家次, (略) 建成区所有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治理“焚烧源”,加强专项、机动巡查,2022年发现并整改秸秆、垃圾焚烧行为392起。治理“机动源”,建成遥感监测、黑烟抓拍、机动车排气监管系统5套,安装柴油货车远程排放监控车载终端2700套,机动车排放检验24余万辆次,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达100%。治理“工业源”,加强对水泥、矿山、硅冶炼、木材加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2022年查处涉及大气环境违法行为12起。
齐抓共治补齐东河污水治理短板。坚持“退减调治管”综合施策,编制“1+N”治理方案,即1个《 (略) 东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整改目标任务总体方案》和水质达标、清淤、排污、防洪、岸线管控等11项专项技术方案,制定提高截污及处理能力、联动搞活水体等6个方面42条整改措施。 (略) 雨污分 (略) 、农村截污管网建设,推进大柱山隧道引水、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建设、供排水“一张网”建设等重点工程,有效减轻东河生态负荷。目前,东河治理42项措施已完成37项,东河水质稳步向好提升,主要监测断面提前一年实现水质脱劣目标。
系统保护守护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坚持防范、保护和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建立四级网格责任管理体系,探索形成“社区共管、影像保护、近地保护、生态移民、走廊带保护”的“五种管护模式”,全面构建起“资源巡护、森林防火、跨境合作、科研监测、智慧防护”的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管护网”。制定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评判标准及应急处置预案,开展风险评估,完成12项高黎贡山地区专项评估报告。
织密“一张网”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天更蓝。2022年,保山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 (略) 第一;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13微克/立方米, (略) 第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1.925,位居全国前列。
水更清。全市三大水系9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稳定保持在100%,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土更净。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覆盖率均达到100%。群众居住安全、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山更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83%,森林蓄积量达1.24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为53.09%,90%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0%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的保山经验
以高站位形成合力推进重大工程实施。出台《 (略) 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略)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政治责任。 (略) 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情况、重要指标完成 (略) 年度综合考评,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以严准入源头防范保障重大工程实施。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双评估”、47个专题研究和“三区三线”划定。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强化源头防范,坚决防止新增环境污染问题。严格实行能源和水资源“双控”,全市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10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59.15%。
以强监管严格执法护航重大工程实施。颁布施行《 (略) 乡村清洁条例》《 (略) 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进《 (略)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地方立法工作。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健康、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污染环境的案件。2022年,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企业244家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63起,处罚金额932万元。
相关文章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