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徐汇区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关于印发《徐汇区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通 知

徐环保〔 2022 〕5号

签发人:王淳

关于印发《徐汇区生态环境局

2021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科室、执法大队、环境监测站:

经领导同意,现印发《徐汇区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总结》。

特此通知。

附件:徐汇区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总结

2022年2月10日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区生态环境局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思想,在区委、区 (略) 生态环境局指导下,有序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行政审批“一网通办”,积极参与城区管理“一网统管”,创新“环信码”管理,完善“智慧环保”体系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能级进一步提升,空气、水环境各项指标表现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空气质量方面:截至12月底,徐汇区分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31微克/立方米下降9.7%;PM10浓度45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41微克/立方米上升9.8%。大气环境质量(AQI)优良率为92.1%,较2020年同期89.3%上升2.8个百分点。

水环境方面: (略) 考断面达到II类水1个,达到III类水8个,达到IV类水2个,考核断面达标率100%。各考核断面主要指标溶解氧平均浓度6.30mg/L,较去年同期上升3.62%;氨氮平均浓度0.48mg/L,较去年同期下降12.73%;总磷平均浓度0.12mg/L,较去年同期下降14.29%。

一、因地制宜,科学筹划,构建生态环境发展框架

(一)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我区首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案例

根据《 (略)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委办发〔2017〕14号以及《20 (略) 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沪府办发〔2021〕21号)的工作要求,《徐汇区2021—2023 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被列入徐汇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议题。作为我区首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案例,文件起草过程历时一年,经过了框架研究阶段、系统编制阶段、征询完善阶段、公众参与阶段四个阶段。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相关公众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并最终通过审议,圆满完成了徐汇区首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的会议开放活动。全面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60个项目, (略) 级项目启动44个,已完成8个;16个区级项目启动16个,已完成2个。

(二)编制发布并启动生态环境“十四五”专项规划

充分结合我区现有工作基础和大调研成果,总结“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编制完成并发布区域“十四五”生态环境专项规划。全面落实启动了“十四五”规划,3个类别16个指标稳步推进。

(三)有序推进碳排放达峰工作

(略) 统一部署,开展了我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相关工作。一是开展“碳达峰”相关内容培训。 (略) 、 (略) 等专业单位开展讲座,了解了“碳达峰”工业、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具体工作要求。召开徐汇区2020年碳排放报告及2021年碳排放监测计划会议,进一步掌握了企业能耗及碳交易情况。组织参观调研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了解 (略) 场情况。二是细化“碳达峰”相关工作要求。积极与区发改委和区商务委沟通,协调落实低碳社区创建等碳达峰工作资金。完成《徐汇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三是推进低碳实践区创建。针对《 (略) 低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宣传,推进了漕开发创建低碳实践区和华泾、斜土等4个街镇7个小区创建低碳示范社区工作。

二、聚焦三大保卫战,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一)打赢蓝天保卫战

一是不断加强工地及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定期召开区工地扬尘控制大会、扬尘联席办例会,每月开展工地及道路巡查工作,联合城管等部门开展工地“环信码”评分工作。加大龙吴路联合执法队运行执法管控力度,2021年1到12月,共检查大型运输车辆34784辆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746辆次,共计罚款*元,罚分1035分。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发布实施工作, (略) 场监管局及专家评审要求,编制形成了实用、高效的扬尘监管操作手册。

二是积极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推进我区1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企业治理工作。目前,11家工业企业已完成治理,3家工业企业正在根据专家意见落实相关治理措施。结合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安装要求,持续开展5家涉VOCs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监管工作。推进我区35家汽修企业提标治理工作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目前全部汽修企业均已完成自查工作,正在进行水性漆更换及喷漆设施改造工作。

三是规范餐饮行业监管。开展了餐饮行业油烟气在线监测和第三方监管工作。推行餐饮行业“环信码”精细化监管,开展重点区域集中整治。继续在田尚坊及天钥桥路段南丹大楼餐饮聚集区开展集中治理,召开了2020年度餐饮油烟管理先进表彰大会,督促餐饮企业、物业落实油烟治理措施,推进了餐饮“环信码”评价体系的建设。

四是落实秋冬季及重要会议期间空气质量攻坚。通过政企协商,结合我区企业分布及运行情况,制定了2021年重污染天气减排方案及清单。秋冬季及重要会议期间,建立短信、微信群等多种信息沟通渠道,认真落实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和减排工作。另外,针对上师大国控点周边一公里和三公里范围内,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工业以及工地、汽修、干洗、加油站、餐饮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落实污染防治措施。

五是加强氮氧化物管控工作。持续加大对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和龙吴路重型柴油车的监管力度,通过加大路检路查、入户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等方式,提升机械、车辆所有者环保意识,加强设备维保,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12月,共开展柴油车路检路查2168辆,超标14辆,处罚2800元。检查非道车辆834辆,处罚5000元。

(二)打好碧水保卫战

一是突出“治”,全面加强水环境污染源头监管治理。加强源头管控,完成全区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一口一档,并形成常态监管机制,针对问题排口逐个销号。对沿河工业企业开展全覆盖动态监管,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从源头杜绝河道污染。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确保 (略) 和隔离点的污水处理措施有效到位。结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会同区水务部门,对餐饮企业废油废水排入雨水井问题进行监管。全年共开展5批次联合执法,对超标的1起监测移送区水务局处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 (略) 管泵站调蓄池建设,配合推进龙华、长桥污水厂调蓄功能改造。

二是突出“智”,全面提升水环境智慧监管能级。发挥区内28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个浮标站效用,完成9个泵站放江监测小微站建设,推进区内国考站点以及哨兵站建设,不断完善水质监测全天候、全河段、全覆盖网络,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开展“水境智理”场景建设,助力水环境一网统管。持续开展无人机、无人船与人工巡河相结合的巡河模式,建立应用“河道立体巡查监测系统”。 2021年全年共持续开展巡河100次,提交日报98份,周报52份,月报12份,督办单396份。

三是突出“质”,全面提升水环境生态健康质量。2021 (略) (略) 的专业技术,结合徐汇区河道水环境特点与实际, (略) 率先开展“徐汇区河道水环境健康指数评估试点应用”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探索构建具有中心城区河网水系特征的河道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认清徐汇河道水系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状况,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支持,探索河道生态治理的“徐汇范式”,该课题获得健康上海行动优秀案例。

(三)打好净土保卫战

一是优化完善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区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部门进一步打通地块土壤环境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扬尘控制、如期供地、后期管理等难点堵点,实现宋园路北块地块淋洗修复达标,推进长桥污水厂地块社租房项目如期供地,持续落实华泾工业园板块后期管理措施到位,保障我区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二是紧紧围绕“5+1+X”,保障土地安全利用。以“5+1+X”重点收储、征收地块为重点,积极开展收储地块土壤环境场地调查监管和组织评审相关工作,结合全区土地管理,组织开展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修复的评审工作。累计完成10个地块(12个项目)的土壤调查、评估、修复项目归档和备案,确保西岸金融拓展区板块等重点项目地块净土出让,助力区域环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区域重点建设用地(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一商)安全利用率100%。

三是严格执法督促整改,形成长效化监管模式。通过场地现场踏勘、逐项对照执法要点、核实台账资料等方式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全年累计检查土壤重点监管单位1个(全覆盖)、企事业单位4个、土地使用权人4个、从业单位8个、土壤环境修复工程1个。

四是先行先试, (略) 监管模板。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社会化等创新监管手段,进一步提高土壤管理效能。开展无人机航拍科学化监管,对尚处于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中的地块进行航拍,确保名录中的地块未开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施工作业。对已完成场地调查和修复的地块开展全覆盖现场巡查,确保后期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无二次土壤污染的情况。

三、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区域环境安全

(一)建立内部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管理机制

依托局应对新冠疫情防控小组,落实本部门环境安全事项。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值班值守工作,确保应急电话24小时畅通、应急队*24小时全天候待命,各岗位高效运转。严格开展离沪人员申报制度,实施返沪后核酸检测制度。指导干部职工严格按照防护规程做好自身防护。

(二)全力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一是开展医疗废物统计及安全处置检查。建立有 (略) 及隔离观察留置点医疗废物每日统计台账,加强对各医疗机构特别是6个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和9个隔离观察留置点的医疗废物监管和指导,配合区新冠疫情防控办定期开展隔离点执法检查。

二是整合资源,确保固体医疗废物的规范转运和处置。积极协调隔离观察留置点与各医疗机构,特别是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的联络对接,确保医疗废物及时、有序、高效地转运至隔离点。

三是确保医疗污水达标排放和污水运输环节安全。全面排摸区内6家发热门诊的医疗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消毒工艺现状、处理能力和实际处理量、排放去向等情况, (略) 参照相关工作要求对污水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排摸区内临时隔离场所,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和消毒措施落实到位, (略) 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动态掌握数据情况。

四是积极开展医疗废物“最后一公里”收运管理模式。 (略) 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定时定点收运要求,为解决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按时收运困局,打通医废收运最后一公里,委托第三方收运单位开展医废最后一公里收运项目,在 (略) 设立集中转运点,并通过科学统筹资源、合理规划收运路线、强化收运人员培训等方式,落实小型医疗机构的医废不落地规范处置。

(三)严抓固体废物监管工作

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存量点位清理工作以及生态环境部疑似问题交办函问题回头看,防止问题回潮。积极开展危废、一般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我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列入现场检查范围的152家产废单位均达标,其中7家重点产废单位全覆盖。 (略) 级部门开展危险废物规范管理工作课题及一般工业固废现场调研工作。

(四)提升辐射污染源监管及环境应急事件处置水平

进一步规范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转让审批、放射源备案和现场执法行为。全年共开展对核技术利用单位现场检查97户次,其中双随机检查38户次、放射性物品运输检查3户次、现场许可核查56户次。办理各类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56家、完成IV类、V类放射源转让审批3户次、备案6户次。完成放射性同位素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对12家从事销售和使用IV类、V类放射源的区管核技术利用单位全覆盖检查,进一步消除辐射安全隐患。开展区重点风险源单位环境安全大检查。组织开展了2021年徐汇区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演练和应急拉练。

(五)创新载体,信访矛盾化解进一步提速规范

依托自建“信访处理系统平台”,对接“环保综合业务平台”,形成信访“一网通管”,建立健全信访三级责任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案案有过程的常态化监管模式。坚持分级分类处理,着力将我区餐饮油烟和噪声两大主要类型信访矛盾管得住、管得好、少反复。2021年截至12月31日,共收到投诉件877件,其中12345热线856件,信访件21件,及时处复率100%。确保30天信访处复率达100%。

四、深化环境审批制度改革,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级

(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一是探索建立餐饮选址负面清单。为落实 “放管服”要求,对餐饮项目不再要求办理环境影响审批手续。 (略) 率先探索,借助全区“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系统优势编制了徐汇区餐饮选址负面清单,直接列出了楼上居民,楼下可能开设餐饮项目的详细地址,并在“ (略) 民云”手机APP和“徐汇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上线,方便餐饮业经营者事先查询。区行政服务中心各办事窗口对涉及清单的餐饮项目事先进行劝阻,在源头上控制了污染,避免矛盾发生,也优化了营商环境。

二是探索审批事项流程再造,最大限度缩短办理时限。根据区审改办要求,对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辐射安全许可证、夜间施工审批等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了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即办件比例和缩短法定事项比例全部100%,最大限度缩短了办理时限。为了方便企事业单位办事,我局审批办事窗口实行预约制,根据不同办事类型匹配不同经办人员和办理时间,保证行政许可的办理质量。

三是部门互联互通,探索信息共享模式。为进一步及时获取企事业单位开办信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和矛盾。 (略) 场监管局开展信息共享,通过区“一网通办”系统 (略) 场监管局的企业信息数据库,获取我区餐饮企业各类信息,便于我局执法人员查询和开展各类监管。同时每周对新开餐饮企业进行推送,排查污染和矛盾隐患。

四是加强了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2021年共有295个建设项目完成了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对降低等级备案的环境影响登记表予以公告无效。对今年投入调试期或完成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按照一般项目20%、重点项目100%的比例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共对24个调试期内的建设项目开展事中监管,对4个重点项目、20个一般项目开展事后监管。对2020年度内新备案的建设项目以不低于10%的比例开展现场检查,已对其中68个建设项目开展事后监管工作。

(二)创新执法方式,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一是服务式监管,“环信码”助力精细化治理。以环信码为核心,深入开展餐饮、汽修、建筑工地等行业环境信用监管,依托“互联网+”环境信用监管平台,突出“分类分级”和“奖惩并举”,精准投入监管执法资源,提升监管执法能效,企业环境信用及行业环境监管效率明显提升。

二是以战促学,执法大练兵推动执法效能提高。以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为契机,坚持环境执法工作“精准发力、精确打击、精细管理”,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坚持将执法大练兵活动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以练促学,形成热情高涨的大练兵氛围。 (略) 环境执法总队组织的大练兵知识竞赛和现场执法技能比武活动,我区环境执法人员荣获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6名同志荣获优秀个人,2名同志荣获现场执法技能比武优秀个人。

三是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现场执法规范使用移动执法系统和执法记录仪,现场执法和案件办理全程实时留痕、全过程。细化和完善本系统的工作制度和措施,引入签约律师参与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落实局长办公会议和局党组分开讨论、审核制度。2021年,立案审核40户,责令改正文书审核43件,事先告知8户,听证告知17户,行政处罚21件,处罚金额170.6318万元。

(三)以质量为抓手,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一是完成监测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手册建档。梳理各个层面的工作职责、人员分配、岗位分布和岗位职责,理清工作流程,建立工作架构,完成《徐汇区环境监测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手册》建档工作,为后续的环境监测岗位职责和编制动态调控使用管理打下基础。

二是落实大环境和污染源监测在线监测任务。 (略) 区两级生态环境监测计划及要求,落实大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工作任务。截至12月31日,大环境监测方面,共取得各类大环境监测数据14723个,污染源监测数据11893个,信访矛盾监测数据620个,全年审核各类在线监测数据约2155万个。编制定稿《2016-2020年度徐汇区环境质量报告书》。

三是严抓第三方检测机构质量控制。对辖区内承担环境监测政府采购任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运维机构开展日常监管。通过平台核查、现场检查、盲样考核、实样比对、报告核查等方式,抓好质量控制,确保数据准确。

四是源头控污,开展重点污染源排放企业抽检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加强对一类污染物排放企业和重点地区风险源企业的监督管理,把好在线监测数据二级审核关,适时开展“三监联动”。对2020年新增核发排污许可证(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单位开展自行监测监督检查,做到全覆盖。

五是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区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探索开展区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 (略) 中心城区局地化精准预报的空白,以满足高质量精细化环境管理的需求。以徐汇区天平街道为试点,对该区域内未来一周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预报,初步形 (略) 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数据模型为基础,符合区内空气质量变化特点的徐汇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

六是推进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智能化。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进一步建设上师大国控点、徐家汇公园 (略) 市控点周边37个小微站。同时,进一步完善我 (略) 、区两级监测点位网络布局,为“一网统管”扬尘治理场景应用提供助力。依托据“一网统管”扬尘治理场景,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镇通过“汇治理”小程序参与扬尘污染源巡查及扬尘管理工作。开展走航监测工作,在全区及区区交界处分时段对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恶臭指标进行走航监测,初步实现快速响应、精准管治。

五、紧抓宣传节点,多渠道普及生态文明理念

一是聚焦生态环境热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紧抓宣传节点。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开展宣传活动,策划“鸟汇水岸”观鸟摄影大赛、绿色生态主题沙龙、环保夏令营等宣传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活动和讲座12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宣传品300余个,线上线下共5千多人次参与。深入挖掘“汇宝带你生态游”品牌效应。精心挑选了邻里汇、邻里小汇、社区花园、低碳花园等100个微心愿点位,在六五环境日活动上点亮100个“汇宝带你生态游”绿色低碳微心愿。打造具有徐汇区特色的低碳宣传活动。开展了第二届“无用之用?低碳环保创意特展”作品征集活动;以“低碳生活,绿建未来”为主题,进一步传播低碳节约、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推进绿色创建工作。共选取7个社 (略) 级“低碳社区”创建、4个社 (略) 级“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试点示范社区”,新增区环境教育基地1家。

二是深入开展法律宣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根据《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披露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典型问题,编制普法宣传手册(涉及汽修、非道路机械、干洗行业,危废,排污许可证五大类),在帮扶执法中,向企业送达、积极宣讲,引导其加强制度建设,积极防范化解环境风险,让企业负责人从心底留存一张守法清单。每季度召开一次法制培训,组织《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新《固废法》、《 (略) 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等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环境监管队*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推进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工作。在区环境监测站设置实验室参观、科普宣传栏、 (略) 微缩版“海绵屋顶”等场景,参与的公众还可以通过新型VR眼镜体验生态环保知识的小科普。全年共接待区政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街道环保联络员、湖南街道居民、爱环保公益学生等10批共111人次参观。该公众开放项目 (略) 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亮出极具徐汇特色的公众开放名片。

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徐汇生态特色党建

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化生态环境“午间学习沙龙”, 开展《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分享活动。积极参与“学习强国APP”挑战赛、党史学习“阅读马拉松”等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打造了徐汇生态环境“汇宝”品牌。弘扬“劳模精神”,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党建特色品牌,树立徐汇生态铁军形象。组织参观浦东开发30周年展览、一大会址纪念馆等系列活动。举办“光辉一百年,永远跟党走”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为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颁发“纪念在党50周年”纪念章,并邀请老党员代表为大家讲党课。组织观看《长津湖》等主旋律电影,引导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岗位,坚定信念,为推动上海徐汇发展贡献力量。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

2022年1月27日

(略)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2022年2月10日印发

(共印5份)


通 知

徐环保〔 2022 〕5号

签发人:王淳

关于印发《徐汇区生态环境局

2021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科室、执法大队、环境监测站:

经领导同意,现印发《徐汇区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总结》。

特此通知。

附件:徐汇区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总结

2022年2月10日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区生态环境局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思想,在区委、区 (略) 生态环境局指导下,有序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行政审批“一网通办”,积极参与城区管理“一网统管”,创新“环信码”管理,完善“智慧环保”体系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能级进一步提升,空气、水环境各项指标表现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空气质量方面:截至12月底,徐汇区分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31微克/立方米下降9.7%;PM10浓度45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41微克/立方米上升9.8%。大气环境质量(AQI)优良率为92.1%,较2020年同期89.3%上升2.8个百分点。

水环境方面: (略) 考断面达到II类水1个,达到III类水8个,达到IV类水2个,考核断面达标率100%。各考核断面主要指标溶解氧平均浓度6.30mg/L,较去年同期上升3.62%;氨氮平均浓度0.48mg/L,较去年同期下降12.73%;总磷平均浓度0.12mg/L,较去年同期下降14.29%。

一、因地制宜,科学筹划,构建生态环境发展框架

(一)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我区首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案例

根据《 (略)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委办发〔2017〕14号以及《20 (略) 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沪府办发〔2021〕21号)的工作要求,《徐汇区2021—2023 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被列入徐汇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议题。作为我区首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案例,文件起草过程历时一年,经过了框架研究阶段、系统编制阶段、征询完善阶段、公众参与阶段四个阶段。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相关公众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并最终通过审议,圆满完成了徐汇区首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的会议开放活动。全面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60个项目, (略) 级项目启动44个,已完成8个;16个区级项目启动16个,已完成2个。

(二)编制发布并启动生态环境“十四五”专项规划

充分结合我区现有工作基础和大调研成果,总结“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编制完成并发布区域“十四五”生态环境专项规划。全面落实启动了“十四五”规划,3个类别16个指标稳步推进。

(三)有序推进碳排放达峰工作

(略) 统一部署,开展了我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相关工作。一是开展“碳达峰”相关内容培训。 (略) 、 (略) 等专业单位开展讲座,了解了“碳达峰”工业、建筑、能源、交通等领域具体工作要求。召开徐汇区2020年碳排放报告及2021年碳排放监测计划会议,进一步掌握了企业能耗及碳交易情况。组织参观调研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了解 (略) 场情况。二是细化“碳达峰”相关工作要求。积极与区发改委和区商务委沟通,协调落实低碳社区创建等碳达峰工作资金。完成《徐汇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三是推进低碳实践区创建。针对《 (略) 低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宣传,推进了漕开发创建低碳实践区和华泾、斜土等4个街镇7个小区创建低碳示范社区工作。

二、聚焦三大保卫战,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一)打赢蓝天保卫战

一是不断加强工地及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定期召开区工地扬尘控制大会、扬尘联席办例会,每月开展工地及道路巡查工作,联合城管等部门开展工地“环信码”评分工作。加大龙吴路联合执法队运行执法管控力度,2021年1到12月,共检查大型运输车辆34784辆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746辆次,共计罚款*元,罚分1035分。推进《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发布实施工作, (略) 场监管局及专家评审要求,编制形成了实用、高效的扬尘监管操作手册。

二是积极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推进我区1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工业企业治理工作。目前,11家工业企业已完成治理,3家工业企业正在根据专家意见落实相关治理措施。结合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安装要求,持续开展5家涉VOCs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监管工作。推进我区35家汽修企业提标治理工作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目前全部汽修企业均已完成自查工作,正在进行水性漆更换及喷漆设施改造工作。

三是规范餐饮行业监管。开展了餐饮行业油烟气在线监测和第三方监管工作。推行餐饮行业“环信码”精细化监管,开展重点区域集中整治。继续在田尚坊及天钥桥路段南丹大楼餐饮聚集区开展集中治理,召开了2020年度餐饮油烟管理先进表彰大会,督促餐饮企业、物业落实油烟治理措施,推进了餐饮“环信码”评价体系的建设。

四是落实秋冬季及重要会议期间空气质量攻坚。通过政企协商,结合我区企业分布及运行情况,制定了2021年重污染天气减排方案及清单。秋冬季及重要会议期间,建立短信、微信群等多种信息沟通渠道,认真落实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和减排工作。另外,针对上师大国控点周边一公里和三公里范围内,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工业以及工地、汽修、干洗、加油站、餐饮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落实污染防治措施。

五是加强氮氧化物管控工作。持续加大对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和龙吴路重型柴油车的监管力度,通过加大路检路查、入户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等方式,提升机械、车辆所有者环保意识,加强设备维保,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12月,共开展柴油车路检路查2168辆,超标14辆,处罚2800元。检查非道车辆834辆,处罚5000元。

(二)打好碧水保卫战

一是突出“治”,全面加强水环境污染源头监管治理。加强源头管控,完成全区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一口一档,并形成常态监管机制,针对问题排口逐个销号。对沿河工业企业开展全覆盖动态监管,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从源头杜绝河道污染。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确保 (略) 和隔离点的污水处理措施有效到位。结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会同区水务部门,对餐饮企业废油废水排入雨水井问题进行监管。全年共开展5批次联合执法,对超标的1起监测移送区水务局处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 (略) 管泵站调蓄池建设,配合推进龙华、长桥污水厂调蓄功能改造。

二是突出“智”,全面提升水环境智慧监管能级。发挥区内28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个浮标站效用,完成9个泵站放江监测小微站建设,推进区内国考站点以及哨兵站建设,不断完善水质监测全天候、全河段、全覆盖网络,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开展“水境智理”场景建设,助力水环境一网统管。持续开展无人机、无人船与人工巡河相结合的巡河模式,建立应用“河道立体巡查监测系统”。 2021年全年共持续开展巡河100次,提交日报98份,周报52份,月报12份,督办单396份。

三是突出“质”,全面提升水环境生态健康质量。2021 (略) (略) 的专业技术,结合徐汇区河道水环境特点与实际, (略) 率先开展“徐汇区河道水环境健康指数评估试点应用”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探索构建具有中心城区河网水系特征的河道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认清徐汇河道水系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状况,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支持,探索河道生态治理的“徐汇范式”,该课题获得健康上海行动优秀案例。

(三)打好净土保卫战

一是优化完善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区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部门进一步打通地块土壤环境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扬尘控制、如期供地、后期管理等难点堵点,实现宋园路北块地块淋洗修复达标,推进长桥污水厂地块社租房项目如期供地,持续落实华泾工业园板块后期管理措施到位,保障我区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二是紧紧围绕“5+1+X”,保障土地安全利用。以“5+1+X”重点收储、征收地块为重点,积极开展收储地块土壤环境场地调查监管和组织评审相关工作,结合全区土地管理,组织开展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修复的评审工作。累计完成10个地块(12个项目)的土壤调查、评估、修复项目归档和备案,确保西岸金融拓展区板块等重点项目地块净土出让,助力区域环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区域重点建设用地(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一商)安全利用率100%。

三是严格执法督促整改,形成长效化监管模式。通过场地现场踏勘、逐项对照执法要点、核实台账资料等方式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全年累计检查土壤重点监管单位1个(全覆盖)、企事业单位4个、土地使用权人4个、从业单位8个、土壤环境修复工程1个。

四是先行先试, (略) 监管模板。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社会化等创新监管手段,进一步提高土壤管理效能。开展无人机航拍科学化监管,对尚处于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中的地块进行航拍,确保名录中的地块未开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施工作业。对已完成场地调查和修复的地块开展全覆盖现场巡查,确保后期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无二次土壤污染的情况。

三、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区域环境安全

(一)建立内部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管理机制

依托局应对新冠疫情防控小组,落实本部门环境安全事项。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值班值守工作,确保应急电话24小时畅通、应急队*24小时全天候待命,各岗位高效运转。严格开展离沪人员申报制度,实施返沪后核酸检测制度。指导干部职工严格按照防护规程做好自身防护。

(二)全力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一是开展医疗废物统计及安全处置检查。建立有 (略) 及隔离观察留置点医疗废物每日统计台账,加强对各医疗机构特别是6个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和9个隔离观察留置点的医疗废物监管和指导,配合区新冠疫情防控办定期开展隔离点执法检查。

二是整合资源,确保固体医疗废物的规范转运和处置。积极协调隔离观察留置点与各医疗机构,特别是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的联络对接,确保医疗废物及时、有序、高效地转运至隔离点。

三是确保医疗污水达标排放和污水运输环节安全。全面排摸区内6家发热门诊的医疗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消毒工艺现状、处理能力和实际处理量、排放去向等情况, (略) 参照相关工作要求对污水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排摸区内临时隔离场所,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和消毒措施落实到位, (略) 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动态掌握数据情况。

四是积极开展医疗废物“最后一公里”收运管理模式。 (略) 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定时定点收运要求,为解决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按时收运困局,打通医废收运最后一公里,委托第三方收运单位开展医废最后一公里收运项目,在 (略) 设立集中转运点,并通过科学统筹资源、合理规划收运路线、强化收运人员培训等方式,落实小型医疗机构的医废不落地规范处置。

(三)严抓固体废物监管工作

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存量点位清理工作以及生态环境部疑似问题交办函问题回头看,防止问题回潮。积极开展危废、一般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我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列入现场检查范围的152家产废单位均达标,其中7家重点产废单位全覆盖。 (略) 级部门开展危险废物规范管理工作课题及一般工业固废现场调研工作。

(四)提升辐射污染源监管及环境应急事件处置水平

进一步规范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转让审批、放射源备案和现场执法行为。全年共开展对核技术利用单位现场检查97户次,其中双随机检查38户次、放射性物品运输检查3户次、现场许可核查56户次。办理各类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56家、完成IV类、V类放射源转让审批3户次、备案6户次。完成放射性同位素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对12家从事销售和使用IV类、V类放射源的区管核技术利用单位全覆盖检查,进一步消除辐射安全隐患。开展区重点风险源单位环境安全大检查。组织开展了2021年徐汇区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演练和应急拉练。

(五)创新载体,信访矛盾化解进一步提速规范

依托自建“信访处理系统平台”,对接“环保综合业务平台”,形成信访“一网通管”,建立健全信访三级责任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案案有过程的常态化监管模式。坚持分级分类处理,着力将我区餐饮油烟和噪声两大主要类型信访矛盾管得住、管得好、少反复。2021年截至12月31日,共收到投诉件877件,其中12345热线856件,信访件21件,及时处复率100%。确保30天信访处复率达100%。

四、深化环境审批制度改革,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级

(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一是探索建立餐饮选址负面清单。为落实 “放管服”要求,对餐饮项目不再要求办理环境影响审批手续。 (略) 率先探索,借助全区“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系统优势编制了徐汇区餐饮选址负面清单,直接列出了楼上居民,楼下可能开设餐饮项目的详细地址,并在“ (略) 民云”手机APP和“徐汇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上线,方便餐饮业经营者事先查询。区行政服务中心各办事窗口对涉及清单的餐饮项目事先进行劝阻,在源头上控制了污染,避免矛盾发生,也优化了营商环境。

二是探索审批事项流程再造,最大限度缩短办理时限。根据区审改办要求,对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辐射安全许可证、夜间施工审批等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了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即办件比例和缩短法定事项比例全部100%,最大限度缩短了办理时限。为了方便企事业单位办事,我局审批办事窗口实行预约制,根据不同办事类型匹配不同经办人员和办理时间,保证行政许可的办理质量。

三是部门互联互通,探索信息共享模式。为进一步及时获取企事业单位开办信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和矛盾。 (略) 场监管局开展信息共享,通过区“一网通办”系统 (略) 场监管局的企业信息数据库,获取我区餐饮企业各类信息,便于我局执法人员查询和开展各类监管。同时每周对新开餐饮企业进行推送,排查污染和矛盾隐患。

四是加强了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2021年共有295个建设项目完成了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对降低等级备案的环境影响登记表予以公告无效。对今年投入调试期或完成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按照一般项目20%、重点项目100%的比例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共对24个调试期内的建设项目开展事中监管,对4个重点项目、20个一般项目开展事后监管。对2020年度内新备案的建设项目以不低于10%的比例开展现场检查,已对其中68个建设项目开展事后监管工作。

(二)创新执法方式,提升环境执法效能

一是服务式监管,“环信码”助力精细化治理。以环信码为核心,深入开展餐饮、汽修、建筑工地等行业环境信用监管,依托“互联网+”环境信用监管平台,突出“分类分级”和“奖惩并举”,精准投入监管执法资源,提升监管执法能效,企业环境信用及行业环境监管效率明显提升。

二是以战促学,执法大练兵推动执法效能提高。以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为契机,坚持环境执法工作“精准发力、精确打击、精细管理”,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坚持将执法大练兵活动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以练促学,形成热情高涨的大练兵氛围。 (略) 环境执法总队组织的大练兵知识竞赛和现场执法技能比武活动,我区环境执法人员荣获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6名同志荣获优秀个人,2名同志荣获现场执法技能比武优秀个人。

三是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现场执法规范使用移动执法系统和执法记录仪,现场执法和案件办理全程实时留痕、全过程。细化和完善本系统的工作制度和措施,引入签约律师参与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落实局长办公会议和局党组分开讨论、审核制度。2021年,立案审核40户,责令改正文书审核43件,事先告知8户,听证告知17户,行政处罚21件,处罚金额170.6318万元。

(三)以质量为抓手,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一是完成监测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手册建档。梳理各个层面的工作职责、人员分配、岗位分布和岗位职责,理清工作流程,建立工作架构,完成《徐汇区环境监测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手册》建档工作,为后续的环境监测岗位职责和编制动态调控使用管理打下基础。

二是落实大环境和污染源监测在线监测任务。 (略) 区两级生态环境监测计划及要求,落实大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工作任务。截至12月31日,大环境监测方面,共取得各类大环境监测数据14723个,污染源监测数据11893个,信访矛盾监测数据620个,全年审核各类在线监测数据约2155万个。编制定稿《2016-2020年度徐汇区环境质量报告书》。

三是严抓第三方检测机构质量控制。对辖区内承担环境监测政府采购任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运维机构开展日常监管。通过平台核查、现场检查、盲样考核、实样比对、报告核查等方式,抓好质量控制,确保数据准确。

四是源头控污,开展重点污染源排放企业抽检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加强对一类污染物排放企业和重点地区风险源企业的监督管理,把好在线监测数据二级审核关,适时开展“三监联动”。对2020年新增核发排污许可证(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单位开展自行监测监督检查,做到全覆盖。

五是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区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探索开展区级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 (略) 中心城区局地化精准预报的空白,以满足高质量精细化环境管理的需求。以徐汇区天平街道为试点,对该区域内未来一周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预报,初步形 (略) 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数据模型为基础,符合区内空气质量变化特点的徐汇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

六是推进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智能化。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进一步建设上师大国控点、徐家汇公园 (略) 市控点周边37个小微站。同时,进一步完善我 (略) 、区两级监测点位网络布局,为“一网统管”扬尘治理场景应用提供助力。依托据“一网统管”扬尘治理场景,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镇通过“汇治理”小程序参与扬尘污染源巡查及扬尘管理工作。开展走航监测工作,在全区及区区交界处分时段对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恶臭指标进行走航监测,初步实现快速响应、精准管治。

五、紧抓宣传节点,多渠道普及生态文明理念

一是聚焦生态环境热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紧抓宣传节点。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开展宣传活动,策划“鸟汇水岸”观鸟摄影大赛、绿色生态主题沙龙、环保夏令营等宣传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活动和讲座12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宣传品300余个,线上线下共5千多人次参与。深入挖掘“汇宝带你生态游”品牌效应。精心挑选了邻里汇、邻里小汇、社区花园、低碳花园等100个微心愿点位,在六五环境日活动上点亮100个“汇宝带你生态游”绿色低碳微心愿。打造具有徐汇区特色的低碳宣传活动。开展了第二届“无用之用?低碳环保创意特展”作品征集活动;以“低碳生活,绿建未来”为主题,进一步传播低碳节约、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推进绿色创建工作。共选取7个社 (略) 级“低碳社区”创建、4个社 (略) 级“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试点示范社区”,新增区环境教育基地1家。

二是深入开展法律宣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根据《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披露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典型问题,编制普法宣传手册(涉及汽修、非道路机械、干洗行业,危废,排污许可证五大类),在帮扶执法中,向企业送达、积极宣讲,引导其加强制度建设,积极防范化解环境风险,让企业负责人从心底留存一张守法清单。每季度召开一次法制培训,组织《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新《固废法》、《 (略) 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等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环境监管队*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推进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工作。在区环境监测站设置实验室参观、科普宣传栏、 (略) 微缩版“海绵屋顶”等场景,参与的公众还可以通过新型VR眼镜体验生态环保知识的小科普。全年共接待区政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街道环保联络员、湖南街道居民、爱环保公益学生等10批共111人次参观。该公众开放项目 (略) 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亮出极具徐汇特色的公众开放名片。

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徐汇生态特色党建

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化生态环境“午间学习沙龙”, 开展《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分享活动。积极参与“学习强国APP”挑战赛、党史学习“阅读马拉松”等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打造了徐汇生态环境“汇宝”品牌。弘扬“劳模精神”,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党建特色品牌,树立徐汇生态铁军形象。组织参观浦东开发30周年展览、一大会址纪念馆等系列活动。举办“光辉一百年,永远跟党走”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为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颁发“纪念在党50周年”纪念章,并邀请老党员代表为大家讲党课。组织观看《长津湖》等主旋律电影,引导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岗位,坚定信念,为推动上海徐汇发展贡献力量。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

2022年1月27日

(略)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 2022年2月10日印发

(共印5份)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