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市万城镇转运站一站扩建项目

内容
 
发送至邮箱

万宁市万城镇转运站一站扩建项目

发布时间:2023-10-08 文章来源: (略) 行政审批服务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万宁市万城镇转运站一站扩建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 现将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0898-*

通讯地址: (略) (略) (略) 内政务服务大厅交通环保审批室

邮编:*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万宁市万城镇转运站一站扩建项目
(略) 环卫园林局"
(略) 万城镇南山村委会( (略) 万城镇转运站一站内)
海南 (略)
本项 (略) (略) 万城镇南山村委会。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859m2。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座占地面积1574.17m2的二层站房、1座容积为58.8m3污水池,配备2套垃圾压缩设备、6个22m3垃圾集装箱、2辆32吨新能源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及厂区道路、绿化等相关配套设施。
1、废气 本转运站除尘除臭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高压喷淋降尘及喷雾除臭系统和负压除尘除臭系统两大部分,在卸料工位设置1套负压式生物除臭、除尘系统,采用纯天然植物提取液对转运站废气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排放,少部分臭气通过站房门窗以无组织方式排出;属于可行技术。 2、废水 项目运营期生产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垃圾压渗滤液及各种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由化粪池收集后由吸污车定期 (略)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渗滤液主要产生于转运站房内,经站房铺设的截流沟收集至污水池,后由吸污车定期 (略)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冲洗废水由洗车台、站房铺设的截流沟收集至污水池,后由吸污车定期 (略)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中“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排入九曲岭沟。 3、噪声 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为压缩机、风机、水泵等设备运转的噪声。噪声范围值在75~85dB(A)。 噪声防治措施: ⑴选用低噪声进设备,设备安装基础减震垫、风机安装消声器等降噪措施后可将噪声降低; ⑵加强厂区绿化; ⑶垃圾运输车在沿线经过居民区时,应减速慢行;在运输路线上应尽量避免高声喇叭,以减少车辆运输线对四周声环境的影响;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衰减至厂界处,项目东界噪声贡献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标准,其余厂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因此,噪声防治措施可行。 4、固体废物 本项目转运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kg/d,5.475t/a,由工作人员自行收集纳入本项目处置。类比同类项目,垃圾转运站渗滤液暂存池沉渣的产生量约为0.5t/a,负压生物除尘除臭系统需定期更换活性炭,废活性炭的产生量约为0.02t/a。项目站内各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废机油年产生量约为0.5t/a,含油抹布手套预计年产生量0.05t/a,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废机油和含油抹布手套属于危险废物,建设单位应设置单独的危废暂存间,危险废物暂存点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要求设置,储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处理。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第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20条“城镇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污泥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本项目采用的工艺、设备不在该目录中所列的落后工艺、装备之列,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根据《 (略) 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本项目不属于禁止限制的目录清单,因此本项 (略) 准入产业。 因此,项目建设符合 (略) 的产业政策。
项目选址 (略) 万城镇转运站一站内,不新增用地。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16)用地的相关要求,日转运量≥150t/d,<450t/d,转运站与相邻建筑物间隔应≥15m,本项目转运车间外墙与相邻建筑物外墙的直线距离>15m,符合用地规范相关要求。 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16)选址的相关要求,转运站选址应尽可能避开大型商场、 (略) 出入口等繁华地段,避免临近学校、商场、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和其它人流密集区域。而本项目选址不涉及上述区域,故符合该规范选址的相关要求。
/
施工期采取先栏后动工的防护措施;在施工用地两侧修排水沟、沉淀池;开挖完成后利用施工产生的弃土进行回填、压实,经土地整治后恢复植被。在项目厂区内按规定种植花草及乔灌木及绿化带;为防止水土流失、场地扬尘,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建设的开始就进行绿化植树,使绿化与开发保持同步,场区道路植树、防护林、绿化面积估算符合行业规范要求。认真做好绿化规划设计,尽可能将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
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处区域内的大气环境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区域NH3、H2S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其他污染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要求,TSP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二级标准。⑵声环境质量现状:东侧区域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b类标准,其余边界区域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周边敏感点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⑶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北侧万城分干渠三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⑷地下水环境现状:根据地下水监测数据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周边地下水质量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⑸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检测结果表明,地块所在区域土壤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限值;
⑴废气事故 ①加强各环保设施和生产设施巡视、检查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检修维护; ②市政停电情况下,建设单位应及时将站内的垃圾转运至琼海垃圾焚烧厂焚烧,并及时通报环保主管部门,避免生活垃圾在站内长时间堆放,而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 ③定期对易坏和易堵塞装置进行管理,如喷淋装置,根据生产情况和天气情况定期更换新喷淋头,以防影响除尘除臭效率; ④若意外出现故障排放,应立即组织相应人员抢修,排除故障,否则应停产检修,确保设备设施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生产。若设备实施安全隐患太大,应立即停产检查、维修。 ⑵废水事故 ①定期对渗滤液暂存池进行清掏并检查收集池是否发生损坏、破裂情况和巡查废水收集管是否发生破裂情况,若出现该类问题,建设单位应及时采取修补,做好防渗、防腐措施巷。同时,转运站废水必须做到日产日清,不可过夜存放; 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章程和规程,以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减轻 对周围环境影响;建议建设单位严格管控、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职工职业操守培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加强对环境事故发生事故演练等。
/
发布时间:2023-10-08 文章来源: (略) 行政审批服务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万宁市万城镇转运站一站扩建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 现将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0898-*

通讯地址: (略) (略) (略) 内政务服务大厅交通环保审批室

邮编:*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万宁市万城镇转运站一站扩建项目
(略) 环卫园林局"
(略) 万城镇南山村委会( (略) 万城镇转运站一站内)
海南 (略)
本项 (略) (略) 万城镇南山村委会。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859m2。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座占地面积1574.17m2的二层站房、1座容积为58.8m3污水池,配备2套垃圾压缩设备、6个22m3垃圾集装箱、2辆32吨新能源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及厂区道路、绿化等相关配套设施。
1、废气 本转运站除尘除臭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高压喷淋降尘及喷雾除臭系统和负压除尘除臭系统两大部分,在卸料工位设置1套负压式生物除臭、除尘系统,采用纯天然植物提取液对转运站废气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通过1根15m高排气筒排放,少部分臭气通过站房门窗以无组织方式排出;属于可行技术。 2、废水 项目运营期生产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垃圾压渗滤液及各种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由化粪池收集后由吸污车定期 (略)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渗滤液主要产生于转运站房内,经站房铺设的截流沟收集至污水池,后由吸污车定期 (略)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冲洗废水由洗车台、站房铺设的截流沟收集至污水池,后由吸污车定期 (略)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中“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排入九曲岭沟。 3、噪声 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为压缩机、风机、水泵等设备运转的噪声。噪声范围值在75~85dB(A)。 噪声防治措施: ⑴选用低噪声进设备,设备安装基础减震垫、风机安装消声器等降噪措施后可将噪声降低; ⑵加强厂区绿化; ⑶垃圾运输车在沿线经过居民区时,应减速慢行;在运输路线上应尽量避免高声喇叭,以减少车辆运输线对四周声环境的影响;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衰减至厂界处,项目东界噪声贡献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类标准,其余厂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因此,噪声防治措施可行。 4、固体废物 本项目转运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kg/d,5.475t/a,由工作人员自行收集纳入本项目处置。类比同类项目,垃圾转运站渗滤液暂存池沉渣的产生量约为0.5t/a,负压生物除尘除臭系统需定期更换活性炭,废活性炭的产生量约为0.02t/a。项目站内各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废机油年产生量约为0.5t/a,含油抹布手套预计年产生量0.05t/a,对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废机油和含油抹布手套属于危险废物,建设单位应设置单独的危废暂存间,危险废物暂存点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要求设置,储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处理。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第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20条“城镇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污泥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本项目采用的工艺、设备不在该目录中所列的落后工艺、装备之列,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根据《 (略) 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本项目不属于禁止限制的目录清单,因此本项 (略) 准入产业。 因此,项目建设符合 (略) 的产业政策。
项目选址 (略) 万城镇转运站一站内,不新增用地。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16)用地的相关要求,日转运量≥150t/d,<450t/d,转运站与相邻建筑物间隔应≥15m,本项目转运车间外墙与相邻建筑物外墙的直线距离>15m,符合用地规范相关要求。 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16)选址的相关要求,转运站选址应尽可能避开大型商场、 (略) 出入口等繁华地段,避免临近学校、商场、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和其它人流密集区域。而本项目选址不涉及上述区域,故符合该规范选址的相关要求。
/
施工期采取先栏后动工的防护措施;在施工用地两侧修排水沟、沉淀池;开挖完成后利用施工产生的弃土进行回填、压实,经土地整治后恢复植被。在项目厂区内按规定种植花草及乔灌木及绿化带;为防止水土流失、场地扬尘,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建设的开始就进行绿化植树,使绿化与开发保持同步,场区道路植树、防护林、绿化面积估算符合行业规范要求。认真做好绿化规划设计,尽可能将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
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处区域内的大气环境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区域NH3、H2S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其他污染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要求,TSP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二级标准。⑵声环境质量现状:东侧区域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b类标准,其余边界区域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周边敏感点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⑶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北侧万城分干渠三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⑷地下水环境现状:根据地下水监测数据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周边地下水质量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⑸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检测结果表明,地块所在区域土壤各监测指标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限值;
⑴废气事故 ①加强各环保设施和生产设施巡视、检查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检修维护; ②市政停电情况下,建设单位应及时将站内的垃圾转运至琼海垃圾焚烧厂焚烧,并及时通报环保主管部门,避免生活垃圾在站内长时间堆放,而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 ③定期对易坏和易堵塞装置进行管理,如喷淋装置,根据生产情况和天气情况定期更换新喷淋头,以防影响除尘除臭效率; ④若意外出现故障排放,应立即组织相应人员抢修,排除故障,否则应停产检修,确保设备设施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生产。若设备实施安全隐患太大,应立即停产检查、维修。 ⑵废水事故 ①定期对渗滤液暂存池进行清掏并检查收集池是否发生损坏、破裂情况和巡查废水收集管是否发生破裂情况,若出现该类问题,建设单位应及时采取修补,做好防渗、防腐措施巷。同时,转运站废水必须做到日产日清,不可过夜存放; 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章程和规程,以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减轻 对周围环境影响;建议建设单位严格管控、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职工职业操守培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加强对环境事故发生事故演练等。
/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