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全球生物谷三亚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管道工程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全球生物谷三亚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管道工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全球生物谷(三亚)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管道工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 现将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0898-*
通讯地址: (略) 崖州区宜居路雅布伦科技产业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邮编:*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全球生物谷(三亚)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管道工程 | |
三亚崖州湾科 (略) " | |
(略) 崖州区崖城镇湾科技城全球生物谷园区内 | |
(略) 环 (略) | |
新建两座污水处理站规模分别为:2#污水处理站2500m3/d(SWG02-08地块)、3#污水处理站500m3/d(SWG01-03地块),再生水管网共计约4km。 | |
本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要求。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废水可实现回用;经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废气和噪声均可实现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妥善处置,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属于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行业,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认真落实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充分考虑环评提出的要求后,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 |
拟建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本)》鼓励类项目,不属于《 (略) 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禁止限制目录中的门类,符合《 (略) 生态功能区划(2005年)》《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 (略) 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全球生物谷(三亚)控制性详细规划》《全球生物谷(三亚)项目(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全球生物谷(三亚)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相关规划要求,拟建项目符合《 (略)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中管控要求,不会突破当地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不会列入负面清单。 | |
拟建项目污水处理站及再生水管道选址与《全球生物谷(三亚)控制性详细规划》《全球生物谷(三亚)项目(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全球生物谷(三亚)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相关污水处理设施规划选址相符。规划所在区域周边敏感点相对较少,规划区内上黄京坡村、黄京坡村、下黄京坡村、立村以及生物谷园区外的新村均实施搬迁,搬迁后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周边2.5km范围内无敏感点。 | |
选用清洁能源设备,采取清洁环保措施。 | |
本项目不涉及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因此不设废气总量控制。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中的较严标准,作为中水回用于生物谷片区的绿化浇洒、道路冲洗和热带植物灌溉。因此,本项目不需申请总量。 本项目固体废物均可进行有效处理。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相关要求。因此,不再分配固体废物总量控制指标。 | |
1、2#污水处理站的臭气来源主要是污水前处理部分(细栅间、调节/事故池、精细格栅)、生物处理部分(AO生物反应池)、深度处理部分(二沉池、絮凝沉淀池及浅层砂滤池)、污泥处理工段(污泥泵房、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等。上述主要恶臭源采取加盖密封形式,并将其产生的恶臭气体收集后送至生物除臭系统进行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臭气收集风量为4000m3/h。3#污水处理站的臭气来源主要是污水前处理部分(粗格栅/提升泵房、调节/事故池)、生物处理部分(AAO+二沉池一体化设备)、深度处理部分(混凝+浅层砂滤一体化设备)、污泥处理工段(配套污泥池及污泥泵房)等。上述主要恶臭源采取加盖密封形式,并将其产生的恶臭气体收集后送至生物除臭系统进行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臭气收集风量为2000m3/h。 2、2#污水处理站工艺采用“厂外压力泵站→细格栅→调节池→精细格栅→AO生物反应池+二沉池→混合絮凝沉淀池→浅层砂滤池→中水暂存池→再生水管网”工艺,3#污水处理站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调节池→一体化AAO+二沉池一体化设备→一体化混合微絮凝+浅层砂滤池设备→中水暂存池→再生水管网”工艺,尾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中的较严标准,作为中水回用于生物谷片区的绿化浇洒、道路冲洗和热带植物灌溉。 3、拟建项目选择低噪声设备;将产噪设备置于地下密闭池体内或安有隔声门窗的密闭厂房内,同时对产噪设备设置减震基础;风机房安装隔声、吸声材料;加强绿化,充分利用建筑物、绿化带阻隔声波传播。 4、拟建项目的栅渣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运至焚烧厂处置。污泥采用叠螺脱水机处理到80%含水率外运光大环保(三亚)污泥处置中心处置。化验室废液、废试剂瓶及药品、废机油暂存于化验室单独设置的危险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委托环卫部门统一 (略)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餐厨垃圾及废油污统一收集后能 (略) 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置。 5、施工期生态影响主要是工程占地对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动植物的影响;工程对生态敏感区影响;水土流失影响。评价范围内生态保护红线位于项目2#污水处理站东侧约600m处,施工过程中不会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会对生态保护红线产生影响。 | |
(1) (略) 2022年全年环境空气各监测因子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项目区域为环境空气达标区。项目所在评价区NH3、H2S现状可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的标准限值。 (2)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项目厂界及管道沿线周围的敏感目标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 (3)D1、D4、D6监测点位的总硬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D1、D2、D5监测点位的总大肠菌群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D1、D2、D3、D4、D5、D6监测点位的细菌总数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 (4)建项目的的建设用地土壤监测结果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要求,其他农用地监测点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标准限值要求。本项目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5)评价范围内除人工植被外,其他天然植被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一般,次生植被以海南热带地区常见种为主,所调查样方内多数植被受当地人外干扰影响,乔木种育多处幼龄或中龄,仍处于向成熟天然林过渡阶段,项目评价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一般。项目评价区 (略) 级及国家级重点保护*生脊椎动物9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生脊椎动物有3种,即褐耳鹰、褐翅鸦鹃、白胸翡翠; (略) 级重点保护*生脊椎动物6种,分别为白鹭、池鹭、矶鹬、珠颈斑鸠、白头鹎、隐纹花松鼠。 | |
项目为污水处理项目,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是污水处理站故障造成非正常排放、臭气净化系统失效、柴油发电机发生事故以及污水管道破裂导致污水泄漏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增设事故池、同时污水处理设备故障风险均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环境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
在调查与公示期间,均未收到任何单位或个人的电话、传真、信件或邮件,未收到对本项目建设的反对意见。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全球生物谷(三亚)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管道工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 现将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0898-*
通讯地址: (略) 崖州区宜居路雅布伦科技产业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
邮编:*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全球生物谷(三亚)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管道工程 | |
三亚崖州湾科 (略) " | |
(略) 崖州区崖城镇湾科技城全球生物谷园区内 | |
(略) 环 (略) | |
新建两座污水处理站规模分别为:2#污水处理站2500m3/d(SWG02-08地块)、3#污水处理站500m3/d(SWG01-03地块),再生水管网共计约4km。 | |
本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要求。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废水可实现回用;经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废气和噪声均可实现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妥善处置,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属于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行业,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认真落实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充分考虑环评提出的要求后,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 |
拟建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本)》鼓励类项目,不属于《 (略) 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禁止限制目录中的门类,符合《 (略) 生态功能区划(2005年)》《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 (略) 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 (略)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略) 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全球生物谷(三亚)控制性详细规划》《全球生物谷(三亚)项目(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全球生物谷(三亚)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相关规划要求,拟建项目符合《 (略)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中管控要求,不会突破当地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不会列入负面清单。 | |
拟建项目污水处理站及再生水管道选址与《全球生物谷(三亚)控制性详细规划》《全球生物谷(三亚)项目(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全球生物谷(三亚)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相关污水处理设施规划选址相符。规划所在区域周边敏感点相对较少,规划区内上黄京坡村、黄京坡村、下黄京坡村、立村以及生物谷园区外的新村均实施搬迁,搬迁后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周边2.5km范围内无敏感点。 | |
选用清洁能源设备,采取清洁环保措施。 | |
本项目不涉及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因此不设废气总量控制。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中的较严标准,作为中水回用于生物谷片区的绿化浇洒、道路冲洗和热带植物灌溉。因此,本项目不需申请总量。 本项目固体废物均可进行有效处理。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相关要求。因此,不再分配固体废物总量控制指标。 | |
1、2#污水处理站的臭气来源主要是污水前处理部分(细栅间、调节/事故池、精细格栅)、生物处理部分(AO生物反应池)、深度处理部分(二沉池、絮凝沉淀池及浅层砂滤池)、污泥处理工段(污泥泵房、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间)等。上述主要恶臭源采取加盖密封形式,并将其产生的恶臭气体收集后送至生物除臭系统进行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臭气收集风量为4000m3/h。3#污水处理站的臭气来源主要是污水前处理部分(粗格栅/提升泵房、调节/事故池)、生物处理部分(AAO+二沉池一体化设备)、深度处理部分(混凝+浅层砂滤一体化设备)、污泥处理工段(配套污泥池及污泥泵房)等。上述主要恶臭源采取加盖密封形式,并将其产生的恶臭气体收集后送至生物除臭系统进行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臭气收集风量为2000m3/h。 2、2#污水处理站工艺采用“厂外压力泵站→细格栅→调节池→精细格栅→AO生物反应池+二沉池→混合絮凝沉淀池→浅层砂滤池→中水暂存池→再生水管网”工艺,3#污水处理站工艺采用“粗格栅/提升泵房→调节池→一体化AAO+二沉池一体化设备→一体化混合微絮凝+浅层砂滤池设备→中水暂存池→再生水管网”工艺,尾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中的较严标准,作为中水回用于生物谷片区的绿化浇洒、道路冲洗和热带植物灌溉。 3、拟建项目选择低噪声设备;将产噪设备置于地下密闭池体内或安有隔声门窗的密闭厂房内,同时对产噪设备设置减震基础;风机房安装隔声、吸声材料;加强绿化,充分利用建筑物、绿化带阻隔声波传播。 4、拟建项目的栅渣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运至焚烧厂处置。污泥采用叠螺脱水机处理到80%含水率外运光大环保(三亚)污泥处置中心处置。化验室废液、废试剂瓶及药品、废机油暂存于化验室单独设置的危险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委托环卫部门统一 (略)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餐厨垃圾及废油污统一收集后能 (略) 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置。 5、施工期生态影响主要是工程占地对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动植物的影响;工程对生态敏感区影响;水土流失影响。评价范围内生态保护红线位于项目2#污水处理站东侧约600m处,施工过程中不会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会对生态保护红线产生影响。 | |
(1) (略) 2022年全年环境空气各监测因子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项目区域为环境空气达标区。项目所在评价区NH3、H2S现状可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的标准限值。 (2)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项目厂界及管道沿线周围的敏感目标监测点昼间、夜间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 (3)D1、D4、D6监测点位的总硬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D1、D2、D5监测点位的总大肠菌群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D1、D2、D3、D4、D5、D6监测点位的细菌总数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值。 (4)建项目的的建设用地土壤监测结果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要求,其他农用地监测点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的风险筛选值标准限值要求。本项目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5)评价范围内除人工植被外,其他天然植被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一般,次生植被以海南热带地区常见种为主,所调查样方内多数植被受当地人外干扰影响,乔木种育多处幼龄或中龄,仍处于向成熟天然林过渡阶段,项目评价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一般。项目评价区 (略) 级及国家级重点保护*生脊椎动物9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生脊椎动物有3种,即褐耳鹰、褐翅鸦鹃、白胸翡翠; (略) 级重点保护*生脊椎动物6种,分别为白鹭、池鹭、矶鹬、珠颈斑鸠、白头鹎、隐纹花松鼠。 | |
项目为污水处理项目,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主要是污水处理站故障造成非正常排放、臭气净化系统失效、柴油发电机发生事故以及污水管道破裂导致污水泄漏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增设事故池、同时污水处理设备故障风险均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本项目环境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
在调查与公示期间,均未收到任何单位或个人的电话、传真、信件或邮件,未收到对本项目建设的反对意见。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