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10月23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甘孜州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10月23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0月23日—2023年10月30日(共5个工作日)。

电话:0836-*

地址: (略) 榆林路408号甘孜州生态环境局环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S434线雅加埂隧道新建工程

项目起点外缘雅加埂东侧干沟附近,向路线右侧偏离老路,于老路外侧有一定高度的填挖至高程3450m设置隧道穿越雅加埂,隧道长9.51km,于雅加情海附近出洞,出洞高程3454m,出洞后行进470米后与老路顺接。S434雅加埂隧道新建工 (略) 老榆林村,隧道终点至于泸定县雅加情海附近

四川康新 (略)

四川环川盛达 (略)

本工程路 (略) 老榆林村外缘雅加埂东侧干沟附近,向路线右侧偏离老路,于老路外侧有一定高度的填挖至高程3450m设置隧道穿越雅加埂,隧道长9.51km,于雅加情海附近出洞,出洞高程3454m,出洞后行进470米后与老路顺接。本工程K线桩号范围为K12+550~K23+950,工程全长11.4km, (略) 境内6.070 公里,泸定县境内5.330公里。雅加埂隧道主洞长9510m,平导长度9.57公里,全线路基段长度1.89公里,其中进口端路基长度1.42公里,出口端路基长度0.47公里。涵洞126m/6道,全线桥隧比为83.42%。

一、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1施工期

1.1.1其他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废水、车辆冲洗废水中泥沙和石油类含量较高,应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沙池,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全部循环利用,不外排。

(2)散料堆场采取覆盖措施,防止产生水土流失污染地下水。

(3)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隧道工程需满足地下工程二级防水标准。具体防水措施如下:

1)洞口防水应结合洞口的地形情况,于洞口边仰坡破口外5m左右设截水沟,防止雨水对坡面、洞口的危害;洞口雨水不得进入隧道,经截、排水沟汇入临近路基涵洞或自然沟渠中。

2)洞身除仰拱部位外全洞满铺防水层,防水层采用LDPE防水布+无纺布,采用热风双焊缝施工工艺,防水卷材厚1.5mm,无纺布300g/m2;隧道衬砌沉降缝(抗震缝)应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纵横施工缝设置带注浆管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

(4)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进、出口洞段施工及运营期,隧道排水可用于隧道上方实施人工浇灌,补充因隧道排水损失的地下水。

(5)隧道施工过程中按照“以堵为主、限制排放”的施工原则,针对地质条件差、隧道穿越区破碎带规模大的隧道,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采用超前预报,掌握隧洞开拓前方地质条件,降低塌方、突水等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在超前预报的基础上,须采取注浆措施进行堵水,防止隧道施工发生涌水灾害,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6)开展地下水监控。

1.2营运期

1.2.1管理措施

1、加强营运期通行车辆管理,禁止漏油、不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和超载车上路,以防止公路上车辆漏油和货物洒落在道路上,造成沿线地面水体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装载煤、石灰、水泥等容易起尘散货物料时,必须加蓬覆盖方能上路,防止物料散落形成径流污水影响水质。

2、加强工程全线截排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对截排水沟进行清掏,避免堵塞。

2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2.1施工期

2.1.1施工场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筑路工段以及临时施工便道表层多为碎石、泥土,若不采取防护措施,施工车辆经过必定尘土飞扬。

①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公示施工负责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主管部门以及举报电话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②施工工地设置围墙或者硬质密闭围挡,并对围挡进行维护;

③对施工现场进出口通道、场内道路,以及材料存放区、加工区等场所地坪硬化,对其他场地进行覆盖或者临时绿化,对土方集中堆放并按照规范覆盖或者固化;

④施工现场出入口应当设置车辆冲洗设施,施工及运输车辆经除泥、冲洗后方能驶出工地,不得带泥上路;

⑤露天堆放的石粉、水泥、灰浆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以及不能及时清运的建筑垃圾,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高度的密闭围栏,并对堆放物品予以覆盖;

⑥土方施工、主体施工、爆破、拆除时,应当使用洒水或者喷淋等降尘措施;

2.2营运期

1、执行汽车排放尾气检制,对汽车排放尾气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超标车辆上路;

2、有关部门强制性加装汽车排气净化装置措施,单车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有关规定;

3、加强对货运车辆管理,要求货运车辆必须进行遮盖,减少道路扬尘。

4、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公路管理部门设环境管理机构,委托环境监测单位定期在评价报告中规定的监测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

5、在公路两侧植树、种草。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又可美化环境和改善公路沿线景观;

3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施工期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影响主要是渣土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对本项目路线区域环境以及施工人员的影响。

1、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更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施工活动声源,要求承包商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

4、合理安排渣土集中运输时段,在工程区与弃渣场之间的S434线两侧相对集中的居民点应设置临时禁鸣和限速标志,尽量在昼间进行运输,以减少对运输公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此外,在途经现有村镇、学校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需新修筑的施工便道应尽量远离学校和村镇等敏感建筑物。

5、建议施工单位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夜间作业,必要时应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和减振沟。应尽量避免在晨昏和晚上进行爆破性作业,大规模爆破开始前可以进行小规模的试爆,可以将附近的野生动物驱赶走,避免对其造成伤害。

3.2营运期

本项目周围无声环境保护目标,且本项目主要为隧道段,本项目运营过程中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运营期声环境防治措施如下:

1、逐步完善和提高机动车噪声的排放标准。实行定期检测机动车噪声的制度,对超标车辆实行强行维修,直到噪声达标才能上路行驶。淘汰噪声较大的车辆。制定机动车单车噪声的控制规划和目标,逐步降低其单车噪声值,根据需要,限定大型货车夜间行驶车速。

2、注意路面保养,维持路面平整,避免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

4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1植物和植被影响的防护与恢复

4.2永久占地恢复

在施工期,需对所有开挖区的土壤和植被进行剥离置于表土堆存场妥善管理,并做好临时拦挡、遮盖、防冲排水措施。

在所有永久建筑完成后,应立即对永久占地周边因本项目形成的施工迹地进行裸露区的恢复,包括开挖的坡面等区域。恢复时将根据各地段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评价区本身的建设,因地制宜地对各类施工迹地进行绿化恢复,尽量减少工程区内的施工痕迹。

4.3临时占地恢复

各渣场堆渣结束后应做好渣场背坡排水和渣场顶面平整措施,使渣场边界与周围地形自然连接,减少人工痕迹。渣场平整后,地面上将进行覆土、翻松,并在渣顶将首先使用剥离的土壤和植被,不足部分种植灌草,植草种类应选择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当地常见、适生的乡土物种,覆土土源可利用各施工区开挖的表土。

4.4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4.4.1施工期

1、对鱼类的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期若施工产生的废水排入附近地表水体,会影响沿线地表水体水质,从而对水体内鱼类产生影响,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对油料、燃料等重污染物质实施安全责任制管理,严防泄漏事故对鱼类产生影响。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到沿线水体钓鱼、捕鱼,避免鱼类资源量减少。

2、对两栖类的保护措施

(1)加强对评价区范围内现有植被的保护,严格限定施工范围,避免两栖动物栖息地发生大的水土流失;

(2)严防燃油泄漏,防止油污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对评价区河流、溪沟及周边湿地等两栖类现有或潜在的栖息地的污染,保护其栖息地环境质量。;对工程废物进行快速处理,及时运至专门的处理场所,防止施工遗留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禁止对两栖爬行动物的捕食行为;

(3)早晚施工注意避免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碾压伤害,冬春季节施工发现冬眠的蛇及两栖动物,应禁止捕捉,并安全移至远离工区的相似生境中。在春夏繁殖季节控制施工车辆速度,避免对繁殖期两栖爬行类造成直接伤害。

3、对爬行类的保护措施

(1)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减少爬行类受影响栖息地。

(2)控制施工噪音,减少对爬行类的干扰。

(3)冬季施工在开挖地段若发现冬眠的蛇类应将其转移至远离施工区的相似生境中。

(4)加强管理,禁止施工人员捕食蛇类。

4、对鸟类的保护措施

(1)加强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鸟类保护意识,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鸟类的保护,严禁施工人员捕捉评价区的各种鸟类。

(2)尽量减少施工对鸟类栖息地的破坏,极力保留临时占地内的灌木草本,条件允许时边施工边进行植被快速恢复,缩短施工裸露面时间。

(3)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促进临时占地区植物群落的恢复,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活动环境。

(4)在施工期发现鸟类有繁殖行为时,如求偶、筑巢等,应减弱相应路段的施工强度,对规划线路中发现巢穴的,应妥善处置,就近的移至类似生境中,杜绝掏鸟蛋的行为发生。

5、对兽类的保护措施

(1)对于小型兽类,应做到如下保护措施:

①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保护好小型兽类的栖息地;

②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量避免生活垃圾为鼠类等疫源性兽类提供生活环境,避免疫源性兽类种群爆发。

(2)对于大中型兽类,应做到以下保护措施:

①在评价区内的施工活动要集中时间快速完成,避开狼、黑熊、水鹿、毛冠鹿等兽类繁殖季节施工;禁止施工人员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避免对可能活动于该区域的狼、黑熊、水鹿、毛冠鹿等动物产生惊扰;

②控制施工噪音、禁止夜间施工并使用弱光灯,减小对兽类的干扰程度;

③严禁偷猎、下夹、设置陷井等捕猎野生动物行为,违者严惩;

④施工中尽量控制声源、设置施工围挡以减少噪声干扰。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在评价区内鸣笛等措施降低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⑤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噪音污染强度,运输物资时避免对沿线的植被造成折枝、砍伐等破坏,将项目建设对保护动物栖息地的影响降至最低。

4.4.2营运期

营运期工程干扰已经大大降低,动物栖息、活动地逐步恢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强度大大降低,主要做好以下保护措施:

(1)在隧道两端引道处设置注意野生动物标牌,提醒驾乘人员谨慎行驶;

(2)在隧道洞口上方设置隔离围栏,防止野生动物跌落;

(3)规范进入评价区范围游客及行人的行为,禁止高声喧哗、禁止随意丢弃垃圾、禁止在评价区内随意活动、长时间逗留,降低通行及旅游活动对评价区野生动物的影响。

5 固体废物的处置

5.1施工期

(1)施工期隧道弃渣:要按照沿线有关政府部门要求,隧道施工的泥渣和弃渣应尽可能合理利用,多余部分集中外运处理,通过合理调配利用和相关环保措施的实施,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场地建筑垃圾:为降低和消除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拟定生产计划和施工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尽量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对施工多余的材料,须将其进行合理的保存和堆放、保管,或提供给周边地区修补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既可减轻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

(3)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要求施工单位对每个施工场地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桶等设施,同时具有防风、防雨淋设施,施工单位清运或委托沿线相关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2运营期

1、针对沿线司乘人员随意丢弃的垃圾,尤其是沿河段应加强垃圾的清理和收集。

2、管养服务设施内工作人员和临停驾乘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管理方负责集中收集,定期外运处置。

二、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0月23日—2023年10月30日(共5个工作日)。

电话:0836-*

地址: (略) 榆林路408号甘孜州生态环境局环评科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S434线雅加埂隧道新建工程

项目起点外缘雅加埂东侧干沟附近,向路线右侧偏离老路,于老路外侧有一定高度的填挖至高程3450m设置隧道穿越雅加埂,隧道长9.51km,于雅加情海附近出洞,出洞高程3454m,出洞后行进470米后与老路顺接。S434雅加埂隧道新建工 (略) 老榆林村,隧道终点至于泸定县雅加情海附近

四川康新 (略)

四川环川盛达 (略)

本工程路 (略) 老榆林村外缘雅加埂东侧干沟附近,向路线右侧偏离老路,于老路外侧有一定高度的填挖至高程3450m设置隧道穿越雅加埂,隧道长9.51km,于雅加情海附近出洞,出洞高程3454m,出洞后行进470米后与老路顺接。本工程K线桩号范围为K12+550~K23+950,工程全长11.4km, (略) 境内6.070 公里,泸定县境内5.330公里。雅加埂隧道主洞长9510m,平导长度9.57公里,全线路基段长度1.89公里,其中进口端路基长度1.42公里,出口端路基长度0.47公里。涵洞126m/6道,全线桥隧比为83.42%。

一、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1施工期

1.1.1其他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废水、车辆冲洗废水中泥沙和石油类含量较高,应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沙池,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全部循环利用,不外排。

(2)散料堆场采取覆盖措施,防止产生水土流失污染地下水。

(3)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隧道工程需满足地下工程二级防水标准。具体防水措施如下:

1)洞口防水应结合洞口的地形情况,于洞口边仰坡破口外5m左右设截水沟,防止雨水对坡面、洞口的危害;洞口雨水不得进入隧道,经截、排水沟汇入临近路基涵洞或自然沟渠中。

2)洞身除仰拱部位外全洞满铺防水层,防水层采用LDPE防水布+无纺布,采用热风双焊缝施工工艺,防水卷材厚1.5mm,无纺布300g/m2;隧道衬砌沉降缝(抗震缝)应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纵横施工缝设置带注浆管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

(4)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进、出口洞段施工及运营期,隧道排水可用于隧道上方实施人工浇灌,补充因隧道排水损失的地下水。

(5)隧道施工过程中按照“以堵为主、限制排放”的施工原则,针对地质条件差、隧道穿越区破碎带规模大的隧道,隧道施工过程中应采用超前预报,掌握隧洞开拓前方地质条件,降低塌方、突水等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在超前预报的基础上,须采取注浆措施进行堵水,防止隧道施工发生涌水灾害,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6)开展地下水监控。

1.2营运期

1.2.1管理措施

1、加强营运期通行车辆管理,禁止漏油、不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和超载车上路,以防止公路上车辆漏油和货物洒落在道路上,造成沿线地面水体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装载煤、石灰、水泥等容易起尘散货物料时,必须加蓬覆盖方能上路,防止物料散落形成径流污水影响水质。

2、加强工程全线截排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对截排水沟进行清掏,避免堵塞。

2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2.1施工期

2.1.1施工场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筑路工段以及临时施工便道表层多为碎石、泥土,若不采取防护措施,施工车辆经过必定尘土飞扬。

①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公示施工负责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主管部门以及举报电话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②施工工地设置围墙或者硬质密闭围挡,并对围挡进行维护;

③对施工现场进出口通道、场内道路,以及材料存放区、加工区等场所地坪硬化,对其他场地进行覆盖或者临时绿化,对土方集中堆放并按照规范覆盖或者固化;

④施工现场出入口应当设置车辆冲洗设施,施工及运输车辆经除泥、冲洗后方能驶出工地,不得带泥上路;

⑤露天堆放的石粉、水泥、灰浆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以及不能及时清运的建筑垃圾,应当设置不低于堆放高度的密闭围栏,并对堆放物品予以覆盖;

⑥土方施工、主体施工、爆破、拆除时,应当使用洒水或者喷淋等降尘措施;

2.2营运期

1、执行汽车排放尾气检制,对汽车排放尾气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超标车辆上路;

2、有关部门强制性加装汽车排气净化装置措施,单车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有关规定;

3、加强对货运车辆管理,要求货运车辆必须进行遮盖,减少道路扬尘。

4、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公路管理部门设环境管理机构,委托环境监测单位定期在评价报告中规定的监测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

5、在公路两侧植树、种草。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又可美化环境和改善公路沿线景观;

3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施工期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影响主要是渣土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对本项目路线区域环境以及施工人员的影响。

1、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更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为减少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施工活动声源,要求承包商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

4、合理安排渣土集中运输时段,在工程区与弃渣场之间的S434线两侧相对集中的居民点应设置临时禁鸣和限速标志,尽量在昼间进行运输,以减少对运输公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此外,在途经现有村镇、学校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需新修筑的施工便道应尽量远离学校和村镇等敏感建筑物。

5、建议施工单位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夜间作业,必要时应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和减振沟。应尽量避免在晨昏和晚上进行爆破性作业,大规模爆破开始前可以进行小规模的试爆,可以将附近的野生动物驱赶走,避免对其造成伤害。

3.2营运期

本项目周围无声环境保护目标,且本项目主要为隧道段,本项目运营过程中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运营期声环境防治措施如下:

1、逐步完善和提高机动车噪声的排放标准。实行定期检测机动车噪声的制度,对超标车辆实行强行维修,直到噪声达标才能上路行驶。淘汰噪声较大的车辆。制定机动车单车噪声的控制规划和目标,逐步降低其单车噪声值,根据需要,限定大型货车夜间行驶车速。

2、注意路面保养,维持路面平整,避免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增大噪声。

4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1植物和植被影响的防护与恢复

4.2永久占地恢复

在施工期,需对所有开挖区的土壤和植被进行剥离置于表土堆存场妥善管理,并做好临时拦挡、遮盖、防冲排水措施。

在所有永久建筑完成后,应立即对永久占地周边因本项目形成的施工迹地进行裸露区的恢复,包括开挖的坡面等区域。恢复时将根据各地段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评价区本身的建设,因地制宜地对各类施工迹地进行绿化恢复,尽量减少工程区内的施工痕迹。

4.3临时占地恢复

各渣场堆渣结束后应做好渣场背坡排水和渣场顶面平整措施,使渣场边界与周围地形自然连接,减少人工痕迹。渣场平整后,地面上将进行覆土、翻松,并在渣顶将首先使用剥离的土壤和植被,不足部分种植灌草,植草种类应选择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当地常见、适生的乡土物种,覆土土源可利用各施工区开挖的表土。

4.4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4.4.1施工期

1、对鱼类的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期若施工产生的废水排入附近地表水体,会影响沿线地表水体水质,从而对水体内鱼类产生影响,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对油料、燃料等重污染物质实施安全责任制管理,严防泄漏事故对鱼类产生影响。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到沿线水体钓鱼、捕鱼,避免鱼类资源量减少。

2、对两栖类的保护措施

(1)加强对评价区范围内现有植被的保护,严格限定施工范围,避免两栖动物栖息地发生大的水土流失;

(2)严防燃油泄漏,防止油污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对评价区河流、溪沟及周边湿地等两栖类现有或潜在的栖息地的污染,保护其栖息地环境质量。;对工程废物进行快速处理,及时运至专门的处理场所,防止施工遗留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禁止对两栖爬行动物的捕食行为;

(3)早晚施工注意避免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碾压伤害,冬春季节施工发现冬眠的蛇及两栖动物,应禁止捕捉,并安全移至远离工区的相似生境中。在春夏繁殖季节控制施工车辆速度,避免对繁殖期两栖爬行类造成直接伤害。

3、对爬行类的保护措施

(1)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减少爬行类受影响栖息地。

(2)控制施工噪音,减少对爬行类的干扰。

(3)冬季施工在开挖地段若发现冬眠的蛇类应将其转移至远离施工区的相似生境中。

(4)加强管理,禁止施工人员捕食蛇类。

4、对鸟类的保护措施

(1)加强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鸟类保护意识,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鸟类的保护,严禁施工人员捕捉评价区的各种鸟类。

(2)尽量减少施工对鸟类栖息地的破坏,极力保留临时占地内的灌木草本,条件允许时边施工边进行植被快速恢复,缩短施工裸露面时间。

(3)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促进临时占地区植物群落的恢复,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活动环境。

(4)在施工期发现鸟类有繁殖行为时,如求偶、筑巢等,应减弱相应路段的施工强度,对规划线路中发现巢穴的,应妥善处置,就近的移至类似生境中,杜绝掏鸟蛋的行为发生。

5、对兽类的保护措施

(1)对于小型兽类,应做到如下保护措施:

①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保护好小型兽类的栖息地;

②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量避免生活垃圾为鼠类等疫源性兽类提供生活环境,避免疫源性兽类种群爆发。

(2)对于大中型兽类,应做到以下保护措施:

①在评价区内的施工活动要集中时间快速完成,避开狼、黑熊、水鹿、毛冠鹿等兽类繁殖季节施工;禁止施工人员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避免对可能活动于该区域的狼、黑熊、水鹿、毛冠鹿等动物产生惊扰;

②控制施工噪音、禁止夜间施工并使用弱光灯,减小对兽类的干扰程度;

③严禁偷猎、下夹、设置陷井等捕猎野生动物行为,违者严惩;

④施工中尽量控制声源、设置施工围挡以减少噪声干扰。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在评价区内鸣笛等措施降低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⑤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噪音污染强度,运输物资时避免对沿线的植被造成折枝、砍伐等破坏,将项目建设对保护动物栖息地的影响降至最低。

4.4.2营运期

营运期工程干扰已经大大降低,动物栖息、活动地逐步恢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强度大大降低,主要做好以下保护措施:

(1)在隧道两端引道处设置注意野生动物标牌,提醒驾乘人员谨慎行驶;

(2)在隧道洞口上方设置隔离围栏,防止野生动物跌落;

(3)规范进入评价区范围游客及行人的行为,禁止高声喧哗、禁止随意丢弃垃圾、禁止在评价区内随意活动、长时间逗留,降低通行及旅游活动对评价区野生动物的影响。

5 固体废物的处置

5.1施工期

(1)施工期隧道弃渣:要按照沿线有关政府部门要求,隧道施工的泥渣和弃渣应尽可能合理利用,多余部分集中外运处理,通过合理调配利用和相关环保措施的实施,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场地建筑垃圾:为降低和消除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拟定生产计划和施工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尽量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对施工多余的材料,须将其进行合理的保存和堆放、保管,或提供给周边地区修补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既可减轻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

(3)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要求施工单位对每个施工场地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桶等设施,同时具有防风、防雨淋设施,施工单位清运或委托沿线相关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2运营期

1、针对沿线司乘人员随意丢弃的垃圾,尤其是沿河段应加强垃圾的清理和收集。

2、管养服务设施内工作人员和临停驾乘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管理方负责集中收集,定期外运处置。

二、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