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拟对建设项目非核与辐射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告

内容
 
发送至邮箱

2023年10月24日拟对建设项目非核与辐射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告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受理的1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0月25日-2023年10月31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人:市生态环境局南太湖新区分局

联系电话:0572-*

通讯地址: (略) 红丰路1568号南太湖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环保窗口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个人)

建设项目概况

公众参与情况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湖州南太湖新区启动区防洪排涝工程

滨湖街道

湖州南 (略) 建设发展中心

本项目位于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本工程任务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通过堤防提标、口门闸(站)建设、水系重构、生态水预处理设施及水系改善闸(站)建设,提高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区域内水环境,打造一个“可防可排、可蓄可调、可净可换、可亲可赏”的现代水网。

主要建设内容:

1、提标大钱港左岸堤防7.9km,长兜港右岸堤防3.6km。

2、整治河道30.7km,新建护岸46.0km,新建堤防13.0km;整治湖漾5处,水面面积1367亩,新建护岸14.7km;河道、湖漾清淤92.3万m3

3、新建闸站3座、水闸7座,拆建闸站和水闸各1座。

4、新建生态水预处理设施1处,新建水质改善闸站5座、水闸5座、泵站1座,新建管理房553.5m2

/

建设单位承诺落实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

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采取修建沉淀池、隔油池和上清水回用的措施,经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场地洒水、绿化等,不排放。所有施工船舶的含油污水进行收集,定期接收上岸并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等。

生活污水:施工作业区设移动厕所,生活区设厕所、化粪池,施工期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委托环卫 (略) 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废气:施工现场设立隔离围墙;施工场地路面经常洒水,临时堆土采取遮盖措施;钢筋加工厂在焊接过程中设置移动式焊烟净化器;清淤过程在附近分布有居民点的施工场地周围建设围栏,底泥运输自卸汽车做好封闭措施;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沥青,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合站和混凝土搅拌站,消除混凝土搅拌的扬尘污染和沥青拌合的沥青烟污染。沥青运输需采用密闭式罐车运输,避免沥青烟气对道路运输沿线的敏感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等。

固废:工程施工产生的弃土及时运往指定的弃土(渣)场处置,并采取措施,避免运输过程中沿途散落。渣土等固废在工区内临时堆放,其表面加以覆盖,以防止大风起尘和雨水冲刷造成流失。弃土过程中注意汽车运输时的保护措施,防止抛洒滴漏。建筑垃圾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管理。废水隔油沉淀池产生的浮油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污泥随渣土一起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等。

噪声: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高噪声设备和进出施工场地的临时道路应尽量远离声环境敏感点,在施工场界设置临时围护,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工艺,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对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机座或减振垫,施工车辆的运行线路、运输时间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时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文明施工等。

生态:*生生态: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做好堆土拦挡、苫盖并回填利用;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等。水生生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不破坏水生植被和鱼群等。

运营期:

废水:运营期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 (略) 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废气:加强机动车辆、船舶管理,加强道路清扫、洒水等。

固废: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生态水预处理设施一般固废集中收集后出 (略) ,污泥须委托资质单位妥善处置;生态水预处理设施及闸站机房、机油等危废不得擅自处置,须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落实等。

噪声:生态水预处理设施及闸站设备选型、安装减振降噪措施、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进行绿化种植等。

生态:*生生态:设置合理的绿化植被种类组合,绿化植被种类尽可能选择本土物种等。水生生态:建议按照渔政、农业部门要求开展底栖动物增殖放流及鱼类补偿放流等生态修复工作,促进河道水生生态系统的良性健康发展;强化水生植物管理,及时收割清理枯死植株,防止出现二次污染影响水质。



*-26537-34-南太湖新区分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受理的1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0月25日-2023年10月31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人:市生态环境局南太湖新区分局

联系电话:0572-*

通讯地址: (略) 红丰路1568号南太湖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环保窗口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个人)

建设项目概况

公众参与情况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湖州南太湖新区启动区防洪排涝工程

滨湖街道

湖州南 (略) 建设发展中心

本项目位于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本工程任务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通过堤防提标、口门闸(站)建设、水系重构、生态水预处理设施及水系改善闸(站)建设,提高南太湖新区长东片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区域内水环境,打造一个“可防可排、可蓄可调、可净可换、可亲可赏”的现代水网。

主要建设内容:

1、提标大钱港左岸堤防7.9km,长兜港右岸堤防3.6km。

2、整治河道30.7km,新建护岸46.0km,新建堤防13.0km;整治湖漾5处,水面面积1367亩,新建护岸14.7km;河道、湖漾清淤92.3万m3

3、新建闸站3座、水闸7座,拆建闸站和水闸各1座。

4、新建生态水预处理设施1处,新建水质改善闸站5座、水闸5座、泵站1座,新建管理房553.5m2

/

建设单位承诺落实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

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采取修建沉淀池、隔油池和上清水回用的措施,经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场地洒水、绿化等,不排放。所有施工船舶的含油污水进行收集,定期接收上岸并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等。

生活污水:施工作业区设移动厕所,生活区设厕所、化粪池,施工期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委托环卫 (略) 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废气:施工现场设立隔离围墙;施工场地路面经常洒水,临时堆土采取遮盖措施;钢筋加工厂在焊接过程中设置移动式焊烟净化器;清淤过程在附近分布有居民点的施工场地周围建设围栏,底泥运输自卸汽车做好封闭措施;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沥青,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合站和混凝土搅拌站,消除混凝土搅拌的扬尘污染和沥青拌合的沥青烟污染。沥青运输需采用密闭式罐车运输,避免沥青烟气对道路运输沿线的敏感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等。

固废:工程施工产生的弃土及时运往指定的弃土(渣)场处置,并采取措施,避免运输过程中沿途散落。渣土等固废在工区内临时堆放,其表面加以覆盖,以防止大风起尘和雨水冲刷造成流失。弃土过程中注意汽车运输时的保护措施,防止抛洒滴漏。建筑垃圾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管理。废水隔油沉淀池产生的浮油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污泥随渣土一起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等。

噪声: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高噪声设备和进出施工场地的临时道路应尽量远离声环境敏感点,在施工场界设置临时围护,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工艺,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对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机座或减振垫,施工车辆的运行线路、运输时间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时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文明施工等。

生态:*生生态: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做好堆土拦挡、苫盖并回填利用;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等。水生生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不破坏水生植被和鱼群等。

运营期:

废水:运营期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 (略) 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废气:加强机动车辆、船舶管理,加强道路清扫、洒水等。

固废: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生态水预处理设施一般固废集中收集后出 (略) ,污泥须委托资质单位妥善处置;生态水预处理设施及闸站机房、机油等危废不得擅自处置,须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落实等。

噪声:生态水预处理设施及闸站设备选型、安装减振降噪措施、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进行绿化种植等。

生态:*生生态:设置合理的绿化植被种类组合,绿化植被种类尽可能选择本土物种等。水生生态:建议按照渔政、农业部门要求开展底栖动物增殖放流及鱼类补偿放流等生态修复工作,促进河道水生生态系统的良性健康发展;强化水生植物管理,及时收割清理枯死植株,防止出现二次污染影响水质。



*-26537-34-南太湖新区分局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