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7月13日-7月19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关于2023年7月13日-7月19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7月13日-7月19日。
联系电话:0692-*、*(政务服务大厅)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盈江县象城路下段勐腊派出所对面,永胜居委会旁,县交通局隔壁。
传真:0692-* 邮编:*
德宏州生态环境局盈江分局拟审批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表 | ||||||
项目名称 | 云 (略) 木材加工厂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德宏州盈江县平原镇仕明工业园区允燕大道北侧 | 建设单位 | 云 (略) | |
环评文件 类型 | 环境影响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德宏 (略) | |||
项目概况 | ||||||
本项目占地面积39948.0m2(59.98亩),总建筑面积约20816m2,主要建设1栋板材生产车间、1栋烘干车间、1栋深加工车间、1间锅炉房及9个软化水池、1栋3层的办公楼等,主要设置单板生产线2条;家具料生产线、刨光板生产线、胶合板生产线各1条,配套设置1台6t/h生物质导热油锅炉为2条烘干线及8间干燥窑提供热源。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原木10万m3,主要产品为单板、家具料、刨光板、胶合板,年产量可到达6万m3。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 ||||||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为:粉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及固废;运营期存在的主要污染为:粉尘、锅炉烟气、挥发性有机物、噪声、少量的固废、生活污水等。 | ||||||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在施工中加强对施工场内土石方开挖及堆放、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建筑垃圾的堆放和清理等的管理,严格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规定,粉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土石方或废弃物应当用袋子集中堆置于工地区域,并覆盖防尘布或防护网。 (2)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安排专人对裸露施工面洒水降尘,洒水次数不低于3 次/天,风大干燥时段增加洒水频次。 (3)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产生量。 (4)运输车辆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加盖篷布),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保证物料、渣土、垃圾不露出。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运输。及时清扫施工现场洒落的沙石、水泥等物料,砂石堆场、场内的运输线路应定时洒水抑尘。 (5)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建设工地应当按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的要求设置各项临时设施。 (6)渣土及时回填并夯实,暂存堆场尽量远离周边较近的居民点,超过2天以上的渣土堆、裸地应使用防尘布覆盖等方式防尘。 (7)针对施工运输车辆携带的泥土,应在车辆出施工场地前清理干净,可在车辆出口处设置车轮清洗池清洗车轮泥土。 (8)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方面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9)优化施工期间运输车辆的出入场路径,对建筑物立面设置封闭的防护网,起到阻隔扬尘的作用。 (10)选择优质高效设备,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并对各种燃油设备和车辆定期维护,保证其良好运行,减少废气的产生量。 (11)施工场地必须严格落实《盈江县工程建设工地扬尘管理办法》相关扬尘防治措施,确保建筑工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六个百分百”(施工现场100%围挡;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地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并在落实“六个百分百”措施予以扬尘防治费用保障。 2、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和场地洒水抑尘。 (2)施工场内不设混凝土拌和,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工具清洗废水、施工车辆轮胎冲洗废水等。在施工过程中在地块内设置1座施工废水沉淀池(容积不低于1.0m3),将引入池中的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和施工场地洒水降尘等。 (3)由于项目无大量的地下开挖作业,因此不会产生基坑用水,仅会有少量的地表径流,经过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过程及场地洒水抑尘,回用不完的情况下,经沉淀处理后就近排 (略) 政雨水管道,不会对地表水体造成影响。 (4)开挖土石方需回填的就近堆放在开挖基坑两侧。减少雨天施工作业,开挖土石方需回填的不得露天堆放,雨天对开挖的土石方进行遮盖,减少水土流失避免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5)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 (6)本环评要求施工中车辆维修、清洗到盈江县社会车辆维修清洗中心维修清洗。 3、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运输车辆行驶时间,不在夜间安排施工活动及运输活动,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与设备、并加强维护与保养。 (2)考虑到项目区距离敏感目标较近,建设单位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电锯、电钻、切割机、打桩等高噪声设备禁止午休(12:00-14:00时)和夜间(22:00-次日6:00时)施工,并在临近敏感保护目标一侧施工时设置2.0米围挡隔护。特殊须连续施工的作业除外,须连续施工的作业应在施工前三日内在附近受影响区域张贴告示。 (3)施工车辆应减速慢行,同时在通过施工场区、运输道路沿线居民聚集区时应禁止鸣笛。 (4)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在允许的情况下,高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敏感目标的位置。 (5)项目施工期间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减轻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防止扰民纠纷。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提前告知周边住户、单位,希望能取得周边居民及工作单位的理解,如果产生噪声纠纷,建设单位应与周边住户及单位协商解决。 (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做到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防止噪声扰民的自觉性,减少人为噪声污染。在施工现场禁止大声喧哗吵闹、高声唱歌或敲击工具等,作业中搬运物件,必须轻拿轻放,钢铁件堆放不发出大的声响,严禁抛掷物件而造成噪声。 (7)建设方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加以控制。在靠近学校教学区及周边敏感点施工时应设置移动式隔声屏、选用低噪声机械,产噪较大的设备必须安排在白天使用,并进行隔声及减振处理。 4、施工期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1)项目区场地较为平坦,本工程弃渣主要来源于管沟、地基开挖等,根据设计资料,本工程土石方挖方量约为1500m3,用于回填场地,土石方开挖量不大,可以做到挖填平衡,无废弃的土石方产生。 (2)建筑垃圾可进行分类处理,分别捡出具有回收价值的废钢筋、废木材、废塑料、废包装材料等,送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无回收价值的由施工方负责清运至当地建设部门指定的地点堆放处置,禁止随意丢弃。 (3)生活垃圾清运至园区的垃圾收集点由园区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处置。 (4)施工期设置临时沉淀池及车辆清洗池产生的少量的沉渣,主要泥土为主,及时清掏,随着土石方一起回填场地,不外排。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用地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资源与临时占地的管理与保护,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布局,严禁计划外占地,严禁不合理堆放。 (2)建筑垃圾必须外运到指定的地点并合理处置,杜绝随意堆放造成生态破坏。 二、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气防治措施 (1)建设方设计板材生产车间家具料生产过程中(在1台平刨机、6台卧室带锯、4台多片剧上方产尘点均设置集气管道)引至1套二级旋风除尘器,在最后一级旋风除尘器的出气口末端设置一个布袋除尘,净化的粉尘无组织排放。由于建设方未对单板生产线设计除尘措施,为了进一步减少粉尘的排放,环评要求分别对单条单板生产线(锯木机1台、打圆机2台、旋切机3台等设备上方产尘点设置吸气管道)引至2套移动式双桶布袋除尘器进行粉尘收集净化处理,本项目拟设置2条单板生产线,因此共设置4套移动式布袋除尘器,该除尘器集气效率90%,袋式除尘器效率为90%。 (2)在深加工车间刨光板生产区内设置1个100m3的刨花房,在产尘点较大的设备(双面刨2台、多片锯3台、优选锯2台、分片锯3台)上方设置吸气管,统一吸入刨花房除尘室,经除尘室顶部设置的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m高(DA001)的排气筒排放。集气效率90%,沉降室除尘效率为50%,袋式除尘器效率为90%,总除尘效率为95%。 为了进一步减少无组织粉尘的排放量,对于深加工过程中无法进入刨花房除尘室的产尘设备(双端齐头锯3台、铣弧机3台)上方设置吸气管道,引至2套移动式双桶布袋除尘器进行粉尘收集净化处理,集气效率90%,袋式除尘器效率为90%。 (3)锅炉烟气通过引风机引至1套“陶瓷多管除尘器+水膜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对烟尘进行净化处理,通过1根35m排气筒(DA002)排放,其中陶瓷多管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70%,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为87%,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7%,因此三级除尘总效率为99.9%。 (4)在涂胶机及热压机的上方设置集气罩,气体经过收集后,经UV光氧活性炭吸附一体机处理后,通过1根15米高排气筒(DA003)排放,项目对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收集效率为90%,UV光氧活性炭吸附一体机去除效率可达90%,且不产生二次污染。 本项目未收集到的挥发性有机物,加强深加工车间通风换气,要求胶水物料储存于密闭的容器中,在深加工车间设置单独的储存间,在非取用状态应加盖、封口,保持密闭,避免对工作人员及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5)安装1套合格的抽油烟机(净化率达60%以上),油烟经过净化后由项目厨房的专用烟道排放,属间歇性排放。 2、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区雨污分流,设置1座容积75m3初期雨水收集池,综合利用;后期清净 (略) 政雨水管网。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建议在2个软化区周围设置围堰导流沟,在导流沟的末端分别设置总容积为35m3的收集池(按照软化用水量5134m3的0.5%预计,分别为容积为20m3,5m3),将木料从软化水池内携带的水进行收集后,回流入软化水池内,保证软化水不外排。 食堂废水出水口增设1个4.0m3油水分离器预处理后同其它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化粪池,经过简单沉淀发酵处理后,外排进 (略) 政污水管网,最终排 (略) 污水处理厂。经过类比分析化粪池处理后的外排废水中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表1B等级标准,达标排放,对地表水体影响不大。 3、噪声防治措施 ①通过设备选型尽可能选用低噪声电机、振动小的设备;②合理布局,对高噪声噪设备(锅炉及锅炉风机、烘干机)集中安装在远离厂界及西侧敏感目标一侧;③减少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从源头降低噪声;④风机进风口设置消声器、管道外壳阻尼;⑤将高噪声设备置于封闭隔声车间,在设备基础加装减震装置,降低设备振动引起的噪声;⑥对板材生产车间与西侧敏感点一侧厂房全部密闭,并设置隔墙隔声,充分利用建筑物隔声、距离衰减减低噪声。⑦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设备故障产生高噪声扰民。 4、固废防治措施 ①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设置图形标志。标识标志正确、清晰、完好。 ②本环评建议企业将废边角料、沉降的工业粉尘,除尘器回收的粉尘,不得露天存放,首先作为本项目锅炉的燃料使用,剩余部分由废木材回收商回收处理。其中细小的木屑、锯末装袋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间,不得露天存放,并且合理的安排清运周期,减少在厂区的存放时间,可避免二次污染。 ③企业应加强软化水池的使用和管理,以10天为一个周期清掏沉淀渣,保证软化水池内水质浓度不能过高。将清掏的沉淀渣在软化区的收集池内进行暂存,降低水分后,由废木材回收商回收再利用,要求合理按照清掏周期进行清理。 ④锅炉炉渣集中装袋堆放在一般固废暂存间内,定期由附近村民清运综合利用,约5-10天清运1次。 ⑤生活垃圾设置2个环保型垃圾桶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部分回收,其余无法回收部分生活垃圾,如包装废料、白色垃圾等,由园区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集中处置。 ⑥食堂产生的废油脂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管理要求进行处置。合理规划化粪池清掏周期,避免出现满溢外漏的环境污染问题。 ⑦不得露天堆存原料及产品,加强运输管理。 ⑧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及处置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 ⑨项目产生的废导热油、废机油、废活性炭、废灯管、废胶水桶均属于危险废物,严格按照要求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处置,建设单位需与有资质单位签订危险废物处置协议书,将危险废物委托有危 (略) 进行安全处置,使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能得到妥善的处置,不会产生流入环境的危险。建设方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相关要求,规范建设危废暂存间1间,建筑面积10m2。 5、地下水、土壤环境防治措施 要求胶水储存间及危废暂存间等重点防渗区采用防渗涂料,渗透系数≤1.0×10-10cm/s;化粪池、软化水池等一般污染防治区,渗透系数≤1.0×10-7cm/s,厂区道路、办公区、生产车间等简单防渗区,地面硬化,在采取防漏、防渗、防雨等“三防”措施,对易发生泄露的部位实行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并制定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可确保不对地下水、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6、风险防范措施 严格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并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德宏州生态环境局盈江分局备案。 | ||||||
公众参与情况 | ||||||
/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我单位报批的《云 (略) 木材加工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可以进行全文本公示。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报告表》提出的环保措施进行施工。我单位承诺填写的《信息公开表》情况属实。 | |||||
拟审批意见 | ||||||
拟审批意见 | 同意审批 | |||||
注:项目基本情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拟审批意见、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部分由行政审批机关填写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7月13日-7月19日。
联系电话:0692-*、*(政务服务大厅)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盈江县象城路下段勐腊派出所对面,永胜居委会旁,县交通局隔壁。
传真:0692-* 邮编:*
德宏州生态环境局盈江分局拟审批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表 | ||||||
项目名称 | 云 (略) 木材加工厂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 德宏州盈江县平原镇仕明工业园区允燕大道北侧 | 建设单位 | 云 (略) | |
环评文件 类型 | 环境影响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德宏 (略) | |||
项目概况 | ||||||
本项目占地面积39948.0m2(59.98亩),总建筑面积约20816m2,主要建设1栋板材生产车间、1栋烘干车间、1栋深加工车间、1间锅炉房及9个软化水池、1栋3层的办公楼等,主要设置单板生产线2条;家具料生产线、刨光板生产线、胶合板生产线各1条,配套设置1台6t/h生物质导热油锅炉为2条烘干线及8间干燥窑提供热源。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原木10万m3,主要产品为单板、家具料、刨光板、胶合板,年产量可到达6万m3。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 ||||||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为:粉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及固废;运营期存在的主要污染为:粉尘、锅炉烟气、挥发性有机物、噪声、少量的固废、生活污水等。 | ||||||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一、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在施工中加强对施工场内土石方开挖及堆放、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建筑垃圾的堆放和清理等的管理,严格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规定,粉尘逸散性的工程材料、砂石、土石方或废弃物应当用袋子集中堆置于工地区域,并覆盖防尘布或防护网。 (2)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安排专人对裸露施工面洒水降尘,洒水次数不低于3 次/天,风大干燥时段增加洒水频次。 (3)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产生量。 (4)运输车辆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加盖篷布),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保证物料、渣土、垃圾不露出。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运输。及时清扫施工现场洒落的沙石、水泥等物料,砂石堆场、场内的运输线路应定时洒水抑尘。 (5)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建设工地应当按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的要求设置各项临时设施。 (6)渣土及时回填并夯实,暂存堆场尽量远离周边较近的居民点,超过2天以上的渣土堆、裸地应使用防尘布覆盖等方式防尘。 (7)针对施工运输车辆携带的泥土,应在车辆出施工场地前清理干净,可在车辆出口处设置车轮清洗池清洗车轮泥土。 (8)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方面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9)优化施工期间运输车辆的出入场路径,对建筑物立面设置封闭的防护网,起到阻隔扬尘的作用。 (10)选择优质高效设备,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并对各种燃油设备和车辆定期维护,保证其良好运行,减少废气的产生量。 (11)施工场地必须严格落实《盈江县工程建设工地扬尘管理办法》相关扬尘防治措施,确保建筑工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六个百分百”(施工现场100%围挡;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地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并在落实“六个百分百”措施予以扬尘防治费用保障。 2、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和场地洒水抑尘。 (2)施工场内不设混凝土拌和,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工具清洗废水、施工车辆轮胎冲洗废水等。在施工过程中在地块内设置1座施工废水沉淀池(容积不低于1.0m3),将引入池中的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和施工场地洒水降尘等。 (3)由于项目无大量的地下开挖作业,因此不会产生基坑用水,仅会有少量的地表径流,经过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过程及场地洒水抑尘,回用不完的情况下,经沉淀处理后就近排 (略) 政雨水管道,不会对地表水体造成影响。 (4)开挖土石方需回填的就近堆放在开挖基坑两侧。减少雨天施工作业,开挖土石方需回填的不得露天堆放,雨天对开挖的土石方进行遮盖,减少水土流失避免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5)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 (6)本环评要求施工中车辆维修、清洗到盈江县社会车辆维修清洗中心维修清洗。 3、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运输车辆行驶时间,不在夜间安排施工活动及运输活动,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与设备、并加强维护与保养。 (2)考虑到项目区距离敏感目标较近,建设单位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电锯、电钻、切割机、打桩等高噪声设备禁止午休(12:00-14:00时)和夜间(22:00-次日6:00时)施工,并在临近敏感保护目标一侧施工时设置2.0米围挡隔护。特殊须连续施工的作业除外,须连续施工的作业应在施工前三日内在附近受影响区域张贴告示。 (3)施工车辆应减速慢行,同时在通过施工场区、运输道路沿线居民聚集区时应禁止鸣笛。 (4)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在允许的情况下,高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敏感目标的位置。 (5)项目施工期间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减轻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防止扰民纠纷。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提前告知周边住户、单位,希望能取得周边居民及工作单位的理解,如果产生噪声纠纷,建设单位应与周边住户及单位协商解决。 (6)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宣传和教育,做到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防止噪声扰民的自觉性,减少人为噪声污染。在施工现场禁止大声喧哗吵闹、高声唱歌或敲击工具等,作业中搬运物件,必须轻拿轻放,钢铁件堆放不发出大的声响,严禁抛掷物件而造成噪声。 (7)建设方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加以控制。在靠近学校教学区及周边敏感点施工时应设置移动式隔声屏、选用低噪声机械,产噪较大的设备必须安排在白天使用,并进行隔声及减振处理。 4、施工期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1)项目区场地较为平坦,本工程弃渣主要来源于管沟、地基开挖等,根据设计资料,本工程土石方挖方量约为1500m3,用于回填场地,土石方开挖量不大,可以做到挖填平衡,无废弃的土石方产生。 (2)建筑垃圾可进行分类处理,分别捡出具有回收价值的废钢筋、废木材、废塑料、废包装材料等,送废品收购站回收利用;无回收价值的由施工方负责清运至当地建设部门指定的地点堆放处置,禁止随意丢弃。 (3)生活垃圾清运至园区的垃圾收集点由园区环卫部门集中收集处置。 (4)施工期设置临时沉淀池及车辆清洗池产生的少量的沉渣,主要泥土为主,及时清掏,随着土石方一起回填场地,不外排。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用地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资源与临时占地的管理与保护,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布局,严禁计划外占地,严禁不合理堆放。 (2)建筑垃圾必须外运到指定的地点并合理处置,杜绝随意堆放造成生态破坏。 二、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气防治措施 (1)建设方设计板材生产车间家具料生产过程中(在1台平刨机、6台卧室带锯、4台多片剧上方产尘点均设置集气管道)引至1套二级旋风除尘器,在最后一级旋风除尘器的出气口末端设置一个布袋除尘,净化的粉尘无组织排放。由于建设方未对单板生产线设计除尘措施,为了进一步减少粉尘的排放,环评要求分别对单条单板生产线(锯木机1台、打圆机2台、旋切机3台等设备上方产尘点设置吸气管道)引至2套移动式双桶布袋除尘器进行粉尘收集净化处理,本项目拟设置2条单板生产线,因此共设置4套移动式布袋除尘器,该除尘器集气效率90%,袋式除尘器效率为90%。 (2)在深加工车间刨光板生产区内设置1个100m3的刨花房,在产尘点较大的设备(双面刨2台、多片锯3台、优选锯2台、分片锯3台)上方设置吸气管,统一吸入刨花房除尘室,经除尘室顶部设置的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m高(DA001)的排气筒排放。集气效率90%,沉降室除尘效率为50%,袋式除尘器效率为90%,总除尘效率为95%。 为了进一步减少无组织粉尘的排放量,对于深加工过程中无法进入刨花房除尘室的产尘设备(双端齐头锯3台、铣弧机3台)上方设置吸气管道,引至2套移动式双桶布袋除尘器进行粉尘收集净化处理,集气效率90%,袋式除尘器效率为90%。 (3)锅炉烟气通过引风机引至1套“陶瓷多管除尘器+水膜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对烟尘进行净化处理,通过1根35m排气筒(DA002)排放,其中陶瓷多管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为70%,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为87%,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7%,因此三级除尘总效率为99.9%。 (4)在涂胶机及热压机的上方设置集气罩,气体经过收集后,经UV光氧活性炭吸附一体机处理后,通过1根15米高排气筒(DA003)排放,项目对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收集效率为90%,UV光氧活性炭吸附一体机去除效率可达90%,且不产生二次污染。 本项目未收集到的挥发性有机物,加强深加工车间通风换气,要求胶水物料储存于密闭的容器中,在深加工车间设置单独的储存间,在非取用状态应加盖、封口,保持密闭,避免对工作人员及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5)安装1套合格的抽油烟机(净化率达60%以上),油烟经过净化后由项目厨房的专用烟道排放,属间歇性排放。 2、废水防治措施 项目区雨污分流,设置1座容积75m3初期雨水收集池,综合利用;后期清净 (略) 政雨水管网。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建议在2个软化区周围设置围堰导流沟,在导流沟的末端分别设置总容积为35m3的收集池(按照软化用水量5134m3的0.5%预计,分别为容积为20m3,5m3),将木料从软化水池内携带的水进行收集后,回流入软化水池内,保证软化水不外排。 食堂废水出水口增设1个4.0m3油水分离器预处理后同其它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化粪池,经过简单沉淀发酵处理后,外排进 (略) 政污水管网,最终排 (略) 污水处理厂。经过类比分析化粪池处理后的外排废水中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表1B等级标准,达标排放,对地表水体影响不大。 3、噪声防治措施 ①通过设备选型尽可能选用低噪声电机、振动小的设备;②合理布局,对高噪声噪设备(锅炉及锅炉风机、烘干机)集中安装在远离厂界及西侧敏感目标一侧;③减少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从源头降低噪声;④风机进风口设置消声器、管道外壳阻尼;⑤将高噪声设备置于封闭隔声车间,在设备基础加装减震装置,降低设备振动引起的噪声;⑥对板材生产车间与西侧敏感点一侧厂房全部密闭,并设置隔墙隔声,充分利用建筑物隔声、距离衰减减低噪声。⑦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设备故障产生高噪声扰民。 4、固废防治措施 ①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设置图形标志。标识标志正确、清晰、完好。 ②本环评建议企业将废边角料、沉降的工业粉尘,除尘器回收的粉尘,不得露天存放,首先作为本项目锅炉的燃料使用,剩余部分由废木材回收商回收处理。其中细小的木屑、锯末装袋暂存于一般固废暂存间,不得露天存放,并且合理的安排清运周期,减少在厂区的存放时间,可避免二次污染。 ③企业应加强软化水池的使用和管理,以10天为一个周期清掏沉淀渣,保证软化水池内水质浓度不能过高。将清掏的沉淀渣在软化区的收集池内进行暂存,降低水分后,由废木材回收商回收再利用,要求合理按照清掏周期进行清理。 ④锅炉炉渣集中装袋堆放在一般固废暂存间内,定期由附近村民清运综合利用,约5-10天清运1次。 ⑤生活垃圾设置2个环保型垃圾桶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部分回收,其余无法回收部分生活垃圾,如包装废料、白色垃圾等,由园区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集中处置。 ⑥食堂产生的废油脂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管理要求进行处置。合理规划化粪池清掏周期,避免出现满溢外漏的环境污染问题。 ⑦不得露天堆存原料及产品,加强运输管理。 ⑧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及处置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 ⑨项目产生的废导热油、废机油、废活性炭、废灯管、废胶水桶均属于危险废物,严格按照要求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处置,建设单位需与有资质单位签订危险废物处置协议书,将危险废物委托有危 (略) 进行安全处置,使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能得到妥善的处置,不会产生流入环境的危险。建设方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相关要求,规范建设危废暂存间1间,建筑面积10m2。 5、地下水、土壤环境防治措施 要求胶水储存间及危废暂存间等重点防渗区采用防渗涂料,渗透系数≤1.0×10-10cm/s;化粪池、软化水池等一般污染防治区,渗透系数≤1.0×10-7cm/s,厂区道路、办公区、生产车间等简单防渗区,地面硬化,在采取防漏、防渗、防雨等“三防”措施,对易发生泄露的部位实行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并制定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可确保不对地下水、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6、风险防范措施 严格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并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德宏州生态环境局盈江分局备案。 | ||||||
公众参与情况 | ||||||
/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我单位报批的《云 (略) 木材加工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可以进行全文本公示。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报告表》提出的环保措施进行施工。我单位承诺填写的《信息公开表》情况属实。 | |||||
拟审批意见 | ||||||
拟审批意见 | 同意审批 | |||||
注:项目基本情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拟审批意见、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部分由行政审批机关填写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