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生态环境局拟对茂名市海洋预警监测能力提升与省级站点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

内容
 
发送至邮箱

茂名市生态环境局拟对茂名市海洋预警监测能力提升与省级站点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

   (略) 海洋预警监测 (略) 级站点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3年11月02日至2023年11月08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新福三 (略) ,邮编:*

  联系电话:0668-*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略) 海洋预警监测 (略) 级站点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单位:

(略) 自然资源局

建设地点:

项 (略) (略) 电白区晏镜岭南侧海域

环评机构:

广州 (略)

项目概况:

项目申请总用海面积为2847平方米,维护栈道构筑物跨越20 (略) 政府批复岸线约2.0米,岸线类型为自然岸线(砂质岸线)。该项目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海洋观测站1座(含引桥、水工承台、验潮室和维护栈道)、辅助工程(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以及施工临时工程(施工平台)。水工承台采用双层高桩墩台结构,承台上面设置验潮室,验潮室建筑高度约6.6米,建筑面积约25平方米,内设温盐井筒和验潮井筒。观测平台通过长约80米、宽2米的引桥与维护栈道相连接,维护栈道长约35.13米,与后方景区规划拟建人工景观栈道相衔接。项目部分位于优先保护单元“吴川-电白海岸防护物理防护极重要区(HY*)”,在海洋生态红线内。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环保投资21万元,占总投资比例为5.25%。

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环境影响因素分析预测:该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及机械燃油废气,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产生的机械冲洗水、水泥拌和废水以及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沙,施工过程的机械噪声,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施工过程产生的钻渣和泥浆。施工过程中桩基施打及所形成的悬浮物会造成海洋生物、底栖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或破坏,改变海洋生物种类,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

二、污染防治对策措施:该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在施工期,营运期(管护期)基本不产生污染物。因此,该报告主要从该项目施工期考虑拟建项目污染防治对策及措施。(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中对场地进行洒水抑尘;使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低污染排放的机械设备,选取优质柴油、使用低硫量油品,并注意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二)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后方景区的设施进行处理,施工现场不另行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施工过程产生的机械冲洗水、水泥拌和等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不外排。在水中施工作业过程中,尽量缩短工期,减小施工强度,降低对底质的剧烈扰动,最大程度减少悬沙的产生。(三)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采取低噪机械减轻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冲孔过程产生的泥浆由真空泵吸出至可移动式泥浆沉淀池,泥浆上清液经沉淀后回用,无法回用的废弃泥浆作为建筑垃圾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钻孔过程中产生的钻渣通过钻杆进入钻杆箱中贮存并适时取出后作为建筑垃圾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暂存至垃圾桶,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不外排。(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做好施工区附近海域的水质监测,采用增殖放流或其他生态补偿方式减轻施工对生态造成的不良影响。

公众参与情况


   (略) 海洋预警监测 (略) 级站点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3年11月02日至2023年11月08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新福三 (略) ,邮编:*

  联系电话:0668-*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略) 海洋预警监测 (略) 级站点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单位:

(略) 自然资源局

建设地点:

项 (略) (略) 电白区晏镜岭南侧海域

环评机构:

广州 (略)

项目概况:

项目申请总用海面积为2847平方米,维护栈道构筑物跨越20 (略) 政府批复岸线约2.0米,岸线类型为自然岸线(砂质岸线)。该项目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海洋观测站1座(含引桥、水工承台、验潮室和维护栈道)、辅助工程(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以及施工临时工程(施工平台)。水工承台采用双层高桩墩台结构,承台上面设置验潮室,验潮室建筑高度约6.6米,建筑面积约25平方米,内设温盐井筒和验潮井筒。观测平台通过长约80米、宽2米的引桥与维护栈道相连接,维护栈道长约35.13米,与后方景区规划拟建人工景观栈道相衔接。项目部分位于优先保护单元“吴川-电白海岸防护物理防护极重要区(HY*)”,在海洋生态红线内。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环保投资21万元,占总投资比例为5.25%。

主要环境影响分析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环境影响因素分析预测:该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施工扬尘及机械燃油废气,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产生的机械冲洗水、水泥拌和废水以及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沙,施工过程的机械噪声,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施工过程产生的钻渣和泥浆。施工过程中桩基施打及所形成的悬浮物会造成海洋生物、底栖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或破坏,改变海洋生物种类,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

二、污染防治对策措施:该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在施工期,营运期(管护期)基本不产生污染物。因此,该报告主要从该项目施工期考虑拟建项目污染防治对策及措施。(一)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中对场地进行洒水抑尘;使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低污染排放的机械设备,选取优质柴油、使用低硫量油品,并注意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二)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后方景区的设施进行处理,施工现场不另行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施工过程产生的机械冲洗水、水泥拌和等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不外排。在水中施工作业过程中,尽量缩短工期,减小施工强度,降低对底质的剧烈扰动,最大程度减少悬沙的产生。(三)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采取低噪机械减轻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冲孔过程产生的泥浆由真空泵吸出至可移动式泥浆沉淀池,泥浆上清液经沉淀后回用,无法回用的废弃泥浆作为建筑垃圾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钻孔过程中产生的钻渣通过钻杆进入钻杆箱中贮存并适时取出后作为建筑垃圾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暂存至垃圾桶,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不外排。(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做好施工区附近海域的水质监测,采用增殖放流或其他生态补偿方式减轻施工对生态造成的不良影响。

公众参与情况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