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新林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10月26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生态环境局关于2023年10月26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3年10月26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0月26日-2023年11月1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457-*

通讯地址: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新林镇运材路16号

邮 ???编:*

 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大兴 (略) 生物质颗粒项目

(略)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新林镇铁东街

大兴 (略)

黑龙江 (略)

本项目 (略)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新林镇铁东街,目前尚未建厂,建设工期为3个月。占地面积50000m2,建筑面积为5112m2,建设1座成品库房、1座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内设1条生物质成型颗粒加工生产线,年生产生物质颗粒4800吨。。

施工

期环

境保

护措

1、环境空气

(1)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二次扬尘作业面,场地洒水后,可大大减少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加强粉状建材转运与使用的管理,运输散装建材应采用专用车辆,并加以覆盖,对车辆运输中丢撒的弃土要及时清扫、冲洗,减少 (略) 容市貌的不良影响。

(2)对运载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以减少洒落,车辆行驶线路应避开敏感点。施工场地出口设车辆清洗池,车辆驶出施工场地前,应将车厢外和轮胎冲洗干净,避免车辆将泥土带到道路上产生二次扬尘,冲洗水沉淀后循环使用。

(3)对建筑垃圾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

总之,只要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好这些措施,施工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施工场界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2、水环境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抽运,不外排。因此,项目施工期废水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

3、噪声

(1)合理布局施工现场

各高噪声机械置于地块较中间位置作业,尽量远离厂界。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造成施工噪声集中现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施工计划时间。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

(3)施工时采用降噪作业方式

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声压级;设备用完后或不用时应立即关闭。

(4)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噪音

搬卸物品应轻放,施工工具不要乱扔、远扔;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等。

(5)局部隔声降噪措施

在产生高噪声阶段进行一定的隔离和防护消声处理,如果产生噪声的动力机械设备相对固定,也可以设在机械设备附近,如对电锯等高噪声源修建临时隔声间或安装隔声罩,以保证施工场界噪声达标。

(6)施工车辆管理

加强施工车辆管理,运输车辆尽量采用较低声级的喇叭,并在环境敏感点限制车辆鸣笛。

采取上述措施,施工场界噪声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且项目施工工程量较少,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可接受。

4、固体废物

(1)生活垃圾 (略) 政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2)严格建筑垃圾的管理,施工中尽量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集中堆存,采取苫布遮盖措施, (略) 建筑垃圾指定堆放点。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

期环

境影

响和

保护

措施

(一)废气

1、废气源强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污染源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4-1废气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一览表

产污环节

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污染物产生

排放形式

治理设施

污染物排放

产生浓度mg/m3

产生量t/a

工艺

效率

是否为可行性技术

排放浓度mg/m3

排放速率

kg/h

排放量

t/a

锅炉烟气

DA001

颗粒物

13970.8

54.2

有组织排放

多管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器

除尘效率为99.76%

33.53

0.09

0.13

二氧化硫

38.69

0.15

38.69

0.10

0.15

氮氧化物

260

1.01

260

0.70

1.01

干燥、制粒工序

DA002

颗粒物

/

3.35

袋式除尘器

除尘效率为99%

/

0.02

0.03

料仓输送

/

颗粒物

/

6.25

无组织排放

采取车间密闭、减小装卸高度等降尘措施

/

/

/

/

1.875

装卸

/

颗粒物

/

1.5

/

/

/

0.31

0.45

上料及出料

/

颗粒物

/

1.5

/

/

/

0.31

0.45

成品装袋

/

颗粒物

/

少量

车间密闭

/

/

/

/

少量

本项目排放口基本情况见表4-2。

4-2 废气排放口基本情况一览表

编号

排放口名称

高度/m

内径/m

温度/℃

类型

地理坐标

DA001

锅炉排气筒

30

1

100

一般排放口

E:124.*

N:51.*

DA001

车间排气筒

16

0.3

100

一般排放口

E:124.*

N:51.*

(1)锅炉烟气

本项目废气包括锅炉烟气,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本项目1台2t/h导热油锅炉,锅炉烟气经多管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处理后,除尘效率为99.76%,由1根30m高的排气筒排放。

本项目为生产锅炉,主要用于生物质颗粒的干燥环节,锅炉每天满负荷运行8小时,年运行180天,因此锅炉年运行1440小时。本次1.4MW锅炉满负荷运行计算,以0.7MW锅炉发热量约为60万kcal/h,则本项目锅炉满负荷运行发热量为120万kcal/h,锅炉年运行1440h,热效率按80%计;本项目生物质成型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3168kcal/kg(参照附件生物质颗粒检验报告)。经计算,本项目锅炉燃料量为681t/a。

锅炉烟气源强根据《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准则》(HJ884-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HJ991-2018)及《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锅炉》(HJ953-2018)中规定的计算方法:物料衡算法。根据《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4.4.2.1“料/堆场采用全封闭型式、储罐采用密闭容器的,废气无组织源强可忽略不计”,因此本项目燃料及灰渣均暂存在为封闭式车间内,产生的无组织源强可忽略不计,本次不再对其进行分析。

a.颗粒物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EA——核算时段内颗粒物(烟囱)排放量,t;

R——核算时段内锅炉燃料耗量,t,取值681t;

Aar——收到基灰分质量分数,%,取值14.78%;

dfh——锅炉烟气带出的飞灰份额,%,取值45%;

ηc——综合除尘效率,%,项目采用多管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取值99.76%;

Cfh——飞灰中的可燃物含量,%,根据《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GB/T15317-2009),取值15%。

经计算,本项目锅炉烟气中颗粒物排放量为0.13t/a,排放速率0.09kg/h,排放浓度33.53mg/m3

b.二氧化硫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ESO2——核算时段内二氧化硫排放量,t;

R——核算时段内锅炉燃料耗量,t,取值681t;

Sar——收到基硫的质量分数,%,取值0.03%;

q4——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取值10%;

ηs——脱硫效率,%,取值0%;

K——燃料中的硫燃烧后氧化成而二氧化硫的份额,量纲一的量,取值0.4。

经计算,本项目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15t/a,排放速率0.10kg/h,排放浓度38.69mg/m3

c.氮氧化物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ENOX——核算时段内氮氧化物排放量,t;

ρNOX——锅炉炉膛出口氮氧化物质量浓度,mg/m3,根据《工业锅炉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11787-2021),燃生物质锅炉污染物炉膛出口浓度范围为120~400mg/m3,本次评价取260;

ηNOX——脱硝效率,%,0。

Q——核算时段内标态干烟气排放量,m3,参照《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HJ 991-2018)附录C中C.2、C.3计算:

式中:

Vo——理论空气量,m3/kg;

Car——收到基碳的质量分数,%;取值36.52。

Sar———收到基硫的质量分数,%;取值0.03。

Har——收到基氢的质量分数,%;取值4.08。

Oar——收到基氧的质量分数,%;取值32.35。

经计算,理论空气量Vo为3.252m3/kg。

1kg固体或液体燃料产生的干烟气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VRO2——烟气中二氧化碳(Vco2)和二氧化硫(Vso2)容积之和,m3/kg;

Car——收到基碳的质量分数,%,取值36.52;

Sar——收到基硫的质量分数,%,取值0.03;

VN2——烟气中氮气量,m3/kg;

Nar——收到基氮的质量分数,%,取值0.54;

V0——理论空气量,m3/kg;

Vg——干烟气排放量,m3/kg;

α——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供给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之比值,燃煤锅炉的规定过量空气系数为1.75;

经计算,本项目锅炉干烟气排放量Vg=5.693m3/kg

则锅炉年烟气排放量为*Nm3/a;锅炉烟气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1t/a,排放浓度为260mg/m3,排放速率为0.70kg/h。

综上所述,锅炉烟气中颗粒物、SO2、NOx排放量为0.13t/a、0.15t/a、1.01t/a。排放浓度为33.53mg/m3、38.69mg/m3、260mg/m3。严格落实上述环保措施后,本项目锅炉烟气经多管旋风除尘+布袋除尘(除尘效率99.76%)处理后通过30m高烟囱排放。锅炉烟气中颗粒物、SO2、NOX排放浓度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燃煤锅炉要求。

(2)干燥、制粒工序粉尘

本项目干燥、制粒工序产生的粉尘根据《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中2542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加工行业系数手册,锯沫采用干燥、造粒工艺颗粒物产污系数为6.69×10-4吨/吨-原料,进入加工工序的总锯沫量为5000t/a,废气量为5000m3/h,颗粒物产生量为3.35t/a,产生速率为2.32kg/h,制粒机位于封闭的厂房内,设备均封闭,产生的废气经布袋除尘器处理,除尘效率为99%,由1根16m高的排气筒排放,因此颗粒物排放量为0.03t/a,排放速率为0.02kg/h。

(3)输送粉尘

①料仓输送粉尘

本项目干燥后的锯沫输送至料仓内,输送管道密闭,输送产生的粉尘根据《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中,转运和输送产尘系数为1.25kg/t,锯沫输送量为5000吨,则粉尘产生量为6.25t/a;生产车间位于封闭的厂房内,设备均封闭,产生的废气采取自然沉降、封闭车间、洒水降尘的形式,可减少约70%颗粒物的排放,经处理后的废气由仓顶排放,粉尘排放量为1.875t/a。

②输送机粉尘

本项目输送机密闭,且位于封闭的厂房内,原料在输送过程中不会产生粉尘。

(4)装卸粉尘

本项目装卸过程中会产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根据《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技术》中卡车装卸粉尘系数为0.3kg/t,本项目装卸原料量5000吨,粉尘产生量为1.5t/a,装卸时间约为1440h/a,粉尘产生速率为1.04kg/h,原粮装卸过程中产生颗粒物,采取车间密闭、减小装卸高度等降尘措施,可减少约70%颗粒物的排放,粉尘排放量为0.45t/a,粉尘排放速率为0.31kg/h,采取以上降尘措施减少了装卸时产生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5)上料及出料粉尘

生产设备上料口及出料口产生的粉尘,参考《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技术》中装卸粉尘系数为0.3kg/t,本项目上料原料量5000吨,粉尘产生量为1.5t/a,工作时间约为1440h/a,粉尘产生速率为1.04kg/h,上料及出料过程中产生颗粒物,采取车间密闭、减小上料高度等降尘措施,可减少约70%颗粒物的排放,粉尘排放量为0.45t/a,粉尘排放速率为0.31kg/h,采取以上降尘措施减少了上料及出料时产生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6)成品装袋产生的粉尘

本项目成品的秸秆颗粒在装袋前,先进行了筛选分离,分离出未被挤压成型的原料及粉尘,因此在装袋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较小。

(7)非正常工况

本项目非正常工况主要体现为袋式除尘器故障,处理效率按50%计。如突然发现排放速率或排放浓度异常,应立即组织工作人员维修除尘器,使环保设施正常工作。非正常工况下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4-3。

表4-3?非正常工况下废气排放情况

污染物

产生速率(kg/h)

产生浓度(mg/m3

非正常状况

排放速率

(kg/h)

排放浓度

(mg/m3

是否达标

排放

去向

导热油锅炉颗粒物

37.64

13970.8

处理效率50%

18.82

6985.4

DA001

2大气监测计划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制定本项目大气监测计划如下。

表4-4废气自行监测计划

类别

监测点位

监测因子

监测频次

废气

DA001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林格曼黑度

1次/月

DA002

颗粒物

1次/月

厂界

颗粒物

1次/季度

3达标排放分析及废气排放环境影响

导热油锅炉产生的烟气经多管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处理后,除尘效率为99.76%,由1根30m高的排气筒排放,排气筒颗粒物排放浓度为33.53mg/m3,排放速率为0.09kg/h,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燃煤锅炉要求。

本项目干燥、制粒工序产生的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除尘效率为99%,由1根16m高的排气筒排放;输送产生的粉尘、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采取车间密闭、减小装卸高度等降尘措施;上料及出料产生的粉尘,采取车间密闭、减小上料高度等降尘措施;成品的锯沫颗粒在装袋前,先进行了筛选分离,分离出未被挤压成型的原料及粉尘,因此在装袋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较小;通过以上措施减少了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及合理布局,本项目产生的废气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二)废水

本项目生活污水量为0.64t/d,115.2t/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抽运,不外排。

(三)噪声

1噪声源强

该项目的主要噪声来自于干燥机、颗粒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噪声在70~80dB(A)左右。本项目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见下表。

4-5 噪声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一览表

噪声源

产生强度/dB(A)

降噪措施

排放强度/dB(A)

持续时间/h

工艺

降噪

效果/dB(A)

干燥机

80

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

降低20dB(A)

60

1440

颗粒机

70

50

2、监测计划

表4-6噪声自行监测计划

类别

监测因子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噪声

昼夜间噪声等效A声级

厂界外1m处,东南西北共4个点,高度1.2m以上。

1次/季度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应分析厂界噪声及保护目标达标情况,经噪声源强分析,本项目采取上述措施降噪后厂房外声源均可达标排放,项目不涉及声环境保护目标,因此本项目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2类标准,因此本项目设备噪声经隔声及距离衰减后可达标排放,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四)、运输线路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输路线为厂区东侧的村路至国道G111,评价范围内沿线共有1处环境敏感点,本项目运输对敏感目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噪声及扬尘。

表4-7 运输路线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

方位

距离

保护要求

新林镇

绕过

/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类标准

(1)运输噪声影响分析

运输车辆行驶噪声源强约为70dB(A),对运输交通噪声,禁止使用超过噪声限值的运输车辆,汽车运输机械设备应安装消声器和禁用高音喇叭,机动车辆必须加强维修和保养,保持技术性能良好,在经过运输道路沿途村落时,应限制鸣笛,合理安排运输车辆工作时间,22:00—次日6:00禁止运输工作,避免交通噪声对沿途村庄产生影响,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沿线村屯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本项目产品运输均在昼间进行,加强对运输车辆管理,杜绝超载现象,按期保养车辆保持车辆良好工况,运输车辆在经过沿线敏感目标时控制行驶速度,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运输沿线公路交通噪声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运输道路扬尘影响

本项目运输路线所经过敏感点行驶的道路为水泥路面,根据《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中铺装道路扬尘源排放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本项目运输车辆行驶1km产生的道路扬尘质量为11.5g/km。本项目运输过程中要加强道路养护,保障路面平整,控制汽车行驶速度,运输车辆采用苫布苫盖,可有效降低汽车运输的起尘量,运输产生的扬尘对穿越村庄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五)固废

1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杂质(代码254-002-99)、废布袋(代码254-002-99)、除尘器收集的粉尘(代码254-002-99)、废导热油(代码900-249-08)。

本项目生活垃圾按照0.4kg/人?d计算,职工10人,生活垃圾量为0.72t/a;杂质产生量为5.4t/a,废布袋产生量为0.1t/a,以 (略) 政部门统一处理;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为54.07t/a,收集的粉尘回用于生产;废导热油产生量为0.5t/a,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4-12 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表

产生环节

固体废物名称

固体废物属性

产生量

物理性状

贮存方式

处置量

最终去向

生活

生活垃圾

/

0.72t/a

桶装

0.72t/a

(略) 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生产车间

杂质(代码254-002-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5.4t/a

袋装

5.4t/a

废气治理

废布袋(代码254-002-99)

0.1t/a

袋装

0.1t/a

收集粉尘(代码254-002-99)

54.07t/a

袋装

54.07t/a

回用于生产

生产车间

废导热油(代码900-249-08)

危险废物

0.5t/a

密封

0.5t/a

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2、环境管理要求

(1)生活垃圾

①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禁止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生活垃圾。

②已经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应当按照规定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2)工业固体废物

①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并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②禁止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工业固体废物。

③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委托他人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受托方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污染防治要求,并将运输、利用、处置情况告知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

(3)危险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为废导热油,密封储存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经过妥善处理后,处置率达到100%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六)地下水、土壤

本项目属于生物质燃料加工项目,原料和工艺均不涉及有毒有害危险品,本项目生产车间、库房均采取了硬化地面,及防渗处理,渗透系数≤10-10cm/s,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因此,项目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地下水及土壤造成污染。

(七)生态环境

本项目用地范围内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

(八)环境风险

1、风险调查及风险源分布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的临界量,本项目厂区储存、使用、运输均不涉及环境风险物质。

2、影响途径

生产过程中环境风险主要来自车间内火灾风险、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失效引起的环境事故风险。

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严格落实车间厂区地面防渗措施,避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项目涉及的主要为废气事故排放。当废气治理设施故障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待环保处理设施故障消除后方能恢复生产。配置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设施,以扑灭初期零星火灾;发生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的事故时,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及环保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得到及时指导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事故危害降到最小,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企业、园区以及上级政府环境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

4、风险评价结论

通过对本次建设工程的环境风险分析可知,本工程的主要环境风险是来自车间内火灾风险、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失效引起的环境事故风险。建设单位应认真落实环评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对策措施,生产过程中加强环境风险管控,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在做好以上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项目的环境风险可接受。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3年10月26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0月26日-2023年11月1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457-*

通讯地址: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新林镇运材路16号

邮 ???编:*

 拟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大兴 (略) 生物质颗粒项目

(略)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新林镇铁东街

大兴 (略)

黑龙江 (略)

本项目 (略)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新林镇铁东街,目前尚未建厂,建设工期为3个月。占地面积50000m2,建筑面积为5112m2,建设1座成品库房、1座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内设1条生物质成型颗粒加工生产线,年生产生物质颗粒4800吨。。

施工

期环

境保

护措

1、环境空气

(1)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二次扬尘作业面,场地洒水后,可大大减少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加强粉状建材转运与使用的管理,运输散装建材应采用专用车辆,并加以覆盖,对车辆运输中丢撒的弃土要及时清扫、冲洗,减少 (略) 容市貌的不良影响。

(2)对运载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以减少洒落,车辆行驶线路应避开敏感点。施工场地出口设车辆清洗池,车辆驶出施工场地前,应将车厢外和轮胎冲洗干净,避免车辆将泥土带到道路上产生二次扬尘,冲洗水沉淀后循环使用。

(3)对建筑垃圾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

总之,只要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好这些措施,施工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施工场界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2、水环境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抽运,不外排。因此,项目施工期废水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

3、噪声

(1)合理布局施工现场

各高噪声机械置于地块较中间位置作业,尽量远离厂界。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造成施工噪声集中现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施工计划时间。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

(3)施工时采用降噪作业方式

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声压级;设备用完后或不用时应立即关闭。

(4)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噪音

搬卸物品应轻放,施工工具不要乱扔、远扔;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等。

(5)局部隔声降噪措施

在产生高噪声阶段进行一定的隔离和防护消声处理,如果产生噪声的动力机械设备相对固定,也可以设在机械设备附近,如对电锯等高噪声源修建临时隔声间或安装隔声罩,以保证施工场界噪声达标。

(6)施工车辆管理

加强施工车辆管理,运输车辆尽量采用较低声级的喇叭,并在环境敏感点限制车辆鸣笛。

采取上述措施,施工场界噪声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且项目施工工程量较少,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可接受。

4、固体废物

(1)生活垃圾 (略) 政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2)严格建筑垃圾的管理,施工中尽量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集中堆存,采取苫布遮盖措施, (略) 建筑垃圾指定堆放点。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

期环

境影

响和

保护

措施

(一)废气

1、废气源强

本项目运营期废气污染源主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4-1废气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一览表

产污环节

排放口编号

污染物种类

污染物产生

排放形式

治理设施

污染物排放

产生浓度mg/m3

产生量t/a

工艺

效率

是否为可行性技术

排放浓度mg/m3

排放速率

kg/h

排放量

t/a

锅炉烟气

DA001

颗粒物

13970.8

54.2

有组织排放

多管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器

除尘效率为99.76%

33.53

0.09

0.13

二氧化硫

38.69

0.15

38.69

0.10

0.15

氮氧化物

260

1.01

260

0.70

1.01

干燥、制粒工序

DA002

颗粒物

/

3.35

袋式除尘器

除尘效率为99%

/

0.02

0.03

料仓输送

/

颗粒物

/

6.25

无组织排放

采取车间密闭、减小装卸高度等降尘措施

/

/

/

/

1.875

装卸

/

颗粒物

/

1.5

/

/

/

0.31

0.45

上料及出料

/

颗粒物

/

1.5

/

/

/

0.31

0.45

成品装袋

/

颗粒物

/

少量

车间密闭

/

/

/

/

少量

本项目排放口基本情况见表4-2。

4-2 废气排放口基本情况一览表

编号

排放口名称

高度/m

内径/m

温度/℃

类型

地理坐标

DA001

锅炉排气筒

30

1

100

一般排放口

E:124.*

N:51.*

DA001

车间排气筒

16

0.3

100

一般排放口

E:124.*

N:51.*

(1)锅炉烟气

本项目废气包括锅炉烟气,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本项目1台2t/h导热油锅炉,锅炉烟气经多管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处理后,除尘效率为99.76%,由1根30m高的排气筒排放。

本项目为生产锅炉,主要用于生物质颗粒的干燥环节,锅炉每天满负荷运行8小时,年运行180天,因此锅炉年运行1440小时。本次1.4MW锅炉满负荷运行计算,以0.7MW锅炉发热量约为60万kcal/h,则本项目锅炉满负荷运行发热量为120万kcal/h,锅炉年运行1440h,热效率按80%计;本项目生物质成型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3168kcal/kg(参照附件生物质颗粒检验报告)。经计算,本项目锅炉燃料量为681t/a。

锅炉烟气源强根据《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准则》(HJ884-2018)、《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HJ991-2018)及《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锅炉》(HJ953-2018)中规定的计算方法:物料衡算法。根据《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4.4.2.1“料/堆场采用全封闭型式、储罐采用密闭容器的,废气无组织源强可忽略不计”,因此本项目燃料及灰渣均暂存在为封闭式车间内,产生的无组织源强可忽略不计,本次不再对其进行分析。

a.颗粒物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EA——核算时段内颗粒物(烟囱)排放量,t;

R——核算时段内锅炉燃料耗量,t,取值681t;

Aar——收到基灰分质量分数,%,取值14.78%;

dfh——锅炉烟气带出的飞灰份额,%,取值45%;

ηc——综合除尘效率,%,项目采用多管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取值99.76%;

Cfh——飞灰中的可燃物含量,%,根据《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GB/T15317-2009),取值15%。

经计算,本项目锅炉烟气中颗粒物排放量为0.13t/a,排放速率0.09kg/h,排放浓度33.53mg/m3

b.二氧化硫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ESO2——核算时段内二氧化硫排放量,t;

R——核算时段内锅炉燃料耗量,t,取值681t;

Sar——收到基硫的质量分数,%,取值0.03%;

q4——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取值10%;

ηs——脱硫效率,%,取值0%;

K——燃料中的硫燃烧后氧化成而二氧化硫的份额,量纲一的量,取值0.4。

经计算,本项目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15t/a,排放速率0.10kg/h,排放浓度38.69mg/m3

c.氮氧化物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ENOX——核算时段内氮氧化物排放量,t;

ρNOX——锅炉炉膛出口氮氧化物质量浓度,mg/m3,根据《工业锅炉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11787-2021),燃生物质锅炉污染物炉膛出口浓度范围为120~400mg/m3,本次评价取260;

ηNOX——脱硝效率,%,0。

Q——核算时段内标态干烟气排放量,m3,参照《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锅炉》(HJ 991-2018)附录C中C.2、C.3计算:

式中:

Vo——理论空气量,m3/kg;

Car——收到基碳的质量分数,%;取值36.52。

Sar———收到基硫的质量分数,%;取值0.03。

Har——收到基氢的质量分数,%;取值4.08。

Oar——收到基氧的质量分数,%;取值32.35。

经计算,理论空气量Vo为3.252m3/kg。

1kg固体或液体燃料产生的干烟气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VRO2——烟气中二氧化碳(Vco2)和二氧化硫(Vso2)容积之和,m3/kg;

Car——收到基碳的质量分数,%,取值36.52;

Sar——收到基硫的质量分数,%,取值0.03;

VN2——烟气中氮气量,m3/kg;

Nar——收到基氮的质量分数,%,取值0.54;

V0——理论空气量,m3/kg;

Vg——干烟气排放量,m3/kg;

α——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供给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之比值,燃煤锅炉的规定过量空气系数为1.75;

经计算,本项目锅炉干烟气排放量Vg=5.693m3/kg

则锅炉年烟气排放量为*Nm3/a;锅炉烟气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1t/a,排放浓度为260mg/m3,排放速率为0.70kg/h。

综上所述,锅炉烟气中颗粒物、SO2、NOx排放量为0.13t/a、0.15t/a、1.01t/a。排放浓度为33.53mg/m3、38.69mg/m3、260mg/m3。严格落实上述环保措施后,本项目锅炉烟气经多管旋风除尘+布袋除尘(除尘效率99.76%)处理后通过30m高烟囱排放。锅炉烟气中颗粒物、SO2、NOX排放浓度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燃煤锅炉要求。

(2)干燥、制粒工序粉尘

本项目干燥、制粒工序产生的粉尘根据《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中2542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加工行业系数手册,锯沫采用干燥、造粒工艺颗粒物产污系数为6.69×10-4吨/吨-原料,进入加工工序的总锯沫量为5000t/a,废气量为5000m3/h,颗粒物产生量为3.35t/a,产生速率为2.32kg/h,制粒机位于封闭的厂房内,设备均封闭,产生的废气经布袋除尘器处理,除尘效率为99%,由1根16m高的排气筒排放,因此颗粒物排放量为0.03t/a,排放速率为0.02kg/h。

(3)输送粉尘

①料仓输送粉尘

本项目干燥后的锯沫输送至料仓内,输送管道密闭,输送产生的粉尘根据《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中,转运和输送产尘系数为1.25kg/t,锯沫输送量为5000吨,则粉尘产生量为6.25t/a;生产车间位于封闭的厂房内,设备均封闭,产生的废气采取自然沉降、封闭车间、洒水降尘的形式,可减少约70%颗粒物的排放,经处理后的废气由仓顶排放,粉尘排放量为1.875t/a。

②输送机粉尘

本项目输送机密闭,且位于封闭的厂房内,原料在输送过程中不会产生粉尘。

(4)装卸粉尘

本项目装卸过程中会产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根据《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技术》中卡车装卸粉尘系数为0.3kg/t,本项目装卸原料量5000吨,粉尘产生量为1.5t/a,装卸时间约为1440h/a,粉尘产生速率为1.04kg/h,原粮装卸过程中产生颗粒物,采取车间密闭、减小装卸高度等降尘措施,可减少约70%颗粒物的排放,粉尘排放量为0.45t/a,粉尘排放速率为0.31kg/h,采取以上降尘措施减少了装卸时产生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5)上料及出料粉尘

生产设备上料口及出料口产生的粉尘,参考《逸散性工业粉尘控制技术》中装卸粉尘系数为0.3kg/t,本项目上料原料量5000吨,粉尘产生量为1.5t/a,工作时间约为1440h/a,粉尘产生速率为1.04kg/h,上料及出料过程中产生颗粒物,采取车间密闭、减小上料高度等降尘措施,可减少约70%颗粒物的排放,粉尘排放量为0.45t/a,粉尘排放速率为0.31kg/h,采取以上降尘措施减少了上料及出料时产生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6)成品装袋产生的粉尘

本项目成品的秸秆颗粒在装袋前,先进行了筛选分离,分离出未被挤压成型的原料及粉尘,因此在装袋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较小。

(7)非正常工况

本项目非正常工况主要体现为袋式除尘器故障,处理效率按50%计。如突然发现排放速率或排放浓度异常,应立即组织工作人员维修除尘器,使环保设施正常工作。非正常工况下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4-3。

表4-3?非正常工况下废气排放情况

污染物

产生速率(kg/h)

产生浓度(mg/m3

非正常状况

排放速率

(kg/h)

排放浓度

(mg/m3

是否达标

排放

去向

导热油锅炉颗粒物

37.64

13970.8

处理效率50%

18.82

6985.4

DA001

2大气监测计划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819-2017)制定本项目大气监测计划如下。

表4-4废气自行监测计划

类别

监测点位

监测因子

监测频次

废气

DA001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林格曼黑度

1次/月

DA002

颗粒物

1次/月

厂界

颗粒物

1次/季度

3达标排放分析及废气排放环境影响

导热油锅炉产生的烟气经多管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处理后,除尘效率为99.76%,由1根30m高的排气筒排放,排气筒颗粒物排放浓度为33.53mg/m3,排放速率为0.09kg/h,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2中新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燃煤锅炉要求。

本项目干燥、制粒工序产生的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除尘效率为99%,由1根16m高的排气筒排放;输送产生的粉尘、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采取车间密闭、减小装卸高度等降尘措施;上料及出料产生的粉尘,采取车间密闭、减小上料高度等降尘措施;成品的锯沫颗粒在装袋前,先进行了筛选分离,分离出未被挤压成型的原料及粉尘,因此在装袋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较小;通过以上措施减少了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及合理布局,本项目产生的废气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二)废水

本项目生活污水量为0.64t/d,115.2t/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抽运,不外排。

(三)噪声

1噪声源强

该项目的主要噪声来自于干燥机、颗粒机等设备运行时产生噪声。噪声在70~80dB(A)左右。本项目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见下表。

4-5 噪声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一览表

噪声源

产生强度/dB(A)

降噪措施

排放强度/dB(A)

持续时间/h

工艺

降噪

效果/dB(A)

干燥机

80

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

降低20dB(A)

60

1440

颗粒机

70

50

2、监测计划

表4-6噪声自行监测计划

类别

监测因子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噪声

昼夜间噪声等效A声级

厂界外1m处,东南西北共4个点,高度1.2m以上。

1次/季度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应分析厂界噪声及保护目标达标情况,经噪声源强分析,本项目采取上述措施降噪后厂房外声源均可达标排放,项目不涉及声环境保护目标,因此本项目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2类标准,因此本项目设备噪声经隔声及距离衰减后可达标排放,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四)、运输线路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输路线为厂区东侧的村路至国道G111,评价范围内沿线共有1处环境敏感点,本项目运输对敏感目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噪声及扬尘。

表4-7 运输路线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

方位

距离

保护要求

新林镇

绕过

/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类标准

(1)运输噪声影响分析

运输车辆行驶噪声源强约为70dB(A),对运输交通噪声,禁止使用超过噪声限值的运输车辆,汽车运输机械设备应安装消声器和禁用高音喇叭,机动车辆必须加强维修和保养,保持技术性能良好,在经过运输道路沿途村落时,应限制鸣笛,合理安排运输车辆工作时间,22:00—次日6:00禁止运输工作,避免交通噪声对沿途村庄产生影响,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前提下,沿线村屯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本项目产品运输均在昼间进行,加强对运输车辆管理,杜绝超载现象,按期保养车辆保持车辆良好工况,运输车辆在经过沿线敏感目标时控制行驶速度,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运输沿线公路交通噪声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运输道路扬尘影响

本项目运输路线所经过敏感点行驶的道路为水泥路面,根据《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中铺装道路扬尘源排放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本项目运输车辆行驶1km产生的道路扬尘质量为11.5g/km。本项目运输过程中要加强道路养护,保障路面平整,控制汽车行驶速度,运输车辆采用苫布苫盖,可有效降低汽车运输的起尘量,运输产生的扬尘对穿越村庄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五)固废

1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杂质(代码254-002-99)、废布袋(代码254-002-99)、除尘器收集的粉尘(代码254-002-99)、废导热油(代码900-249-08)。

本项目生活垃圾按照0.4kg/人?d计算,职工10人,生活垃圾量为0.72t/a;杂质产生量为5.4t/a,废布袋产生量为0.1t/a,以 (略) 政部门统一处理;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为54.07t/a,收集的粉尘回用于生产;废导热油产生量为0.5t/a,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4-12 固体废物产生情况表

产生环节

固体废物名称

固体废物属性

产生量

物理性状

贮存方式

处置量

最终去向

生活

生活垃圾

/

0.72t/a

桶装

0.72t/a

(略) 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生产车间

杂质(代码254-002-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5.4t/a

袋装

5.4t/a

废气治理

废布袋(代码254-002-99)

0.1t/a

袋装

0.1t/a

收集粉尘(代码254-002-99)

54.07t/a

袋装

54.07t/a

回用于生产

生产车间

废导热油(代码900-249-08)

危险废物

0.5t/a

密封

0.5t/a

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2、环境管理要求

(1)生活垃圾

①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禁止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生活垃圾。

②已经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应当按照规定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2)工业固体废物

①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并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②禁止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中投放工业固体废物。

③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委托他人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受托方运输、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污染防治要求,并将运输、利用、处置情况告知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

(3)危险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为废导热油,密封储存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经过妥善处理后,处置率达到100%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六)地下水、土壤

本项目属于生物质燃料加工项目,原料和工艺均不涉及有毒有害危险品,本项目生产车间、库房均采取了硬化地面,及防渗处理,渗透系数≤10-10cm/s,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因此,项目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地下水及土壤造成污染。

(七)生态环境

本项目用地范围内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

(八)环境风险

1、风险调查及风险源分布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的临界量,本项目厂区储存、使用、运输均不涉及环境风险物质。

2、影响途径

生产过程中环境风险主要来自车间内火灾风险、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失效引起的环境事故风险。

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严格落实车间厂区地面防渗措施,避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项目涉及的主要为废气事故排放。当废气治理设施故障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待环保处理设施故障消除后方能恢复生产。配置一定数量的移动灭火设施,以扑灭初期零星火灾;发生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的事故时,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及环保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得到及时指导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事故危害降到最小,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企业、园区以及上级政府环境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

4、风险评价结论

通过对本次建设工程的环境风险分析可知,本工程的主要环境风险是来自车间内火灾风险、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失效引起的环境事故风险。建设单位应认真落实环评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对策措施,生产过程中加强环境风险管控,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在做好以上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项目的环境风险可接受。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