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文化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三期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尾校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内容
 
发送至邮箱

船政文化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三期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尾校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1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动解决突出土壤污染问题的实施意见》(环办土壤[2019]47号)等文件要求,为保障场地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对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船政文化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三期(福州 (略) 马尾校区)建设用地地块(以下简称“福州 (略) 马尾校区地块”) (略) 马尾区港口路的西南侧, (略) 马尾区人民政府2022年7月4日发布的《 (略) 马尾区人民政府关于福州船政海洋(职业)大学马尾校区选址用地控规调整的批复》,项目地块包括原船舶技校和马造空压站,拟建设成福州船政海洋(职业)大学。调查地块红线范围内9464.44 m2,约合14.2亩,其中原船舶技校用地面积5866.13 m2,约合8.8亩;马造空压站用地面积3598.31 m2,约合5.4亩。地块中心坐标为E 119.*,N 25.*。原船舶技校原规划为变电站用地和公园绿地,现规划调整为教育科研用地(A3);马造空压站原规划为公园绿地,现规划调整为教育科研用地(A3)。根据《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知,调查地块属于建设用地中第二类用地。

为保障人居环境安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船政 (略) 于2023年7月委托福建和蓝 (略) (以下简称“我单位”)开展对福州 (略) 马尾校区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活动。我单位接到委托后即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及《 (略)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技术审核要点(试行)》(闽环保土〔2021〕8号)等技术导则和规范要求,对该地块开展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我单位对福州 (略) 马尾校区地块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布点采样和检测分析,综合地块用途规划,确定土壤及地下水评价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该地块不属于污染地块,并编制了《船政文化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三期(福州 (略) 马尾校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2 项目概况2.1 项目背景和来由2.2 调查目的和原则2.2.1 调查目的

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目的在于识别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根据调查排查地块是否存在污染可能性,判断是否需要开展本地块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1、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掌握地块及周边区域概况,并初步识别地块及周边区域会导致潜在土壤环境污染的因素及关注的目标物,评估调查地块环境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及程度。

2、通过现场快速测定及现场采样检测工作,初步了解土壤环境的质量状况,为地块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2.2.2 调查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地块的环境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地块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规范性原则

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 2020)等技术规范开展环境调查和监测,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

2.3 调查范围

福州 (略) 马尾校区地 (略) 马尾区港口路的西南侧,红线范围内9464.44 m2,约合14.2亩,其中原船舶技校用地面积5866.13 m2,约合8.8亩;中心坐标为:E 119.*°,N 25.*°,北侧为港口路,南侧为公园绿地,东侧为公园绿地,西侧为中国船政文化城。马造空压站用地面积3598.31 m2,约合5.4亩;中心坐标为:E 119.*°,N 25.*°;四面均为公园绿地。具体调查范围见图2.3-1及2.3-2。调查地块拐点坐标见表2.3-1。

图2.3-1 原船舶技校调查红线图

图2.3-2 马造空压站调查红线图

表2.3-1 调查地块拐点坐标

拐点序号

拐点坐标

拐点序号

拐点坐标

X

Y

X

Y

原船舶技校

1

*.858

*.39

马造空压站

1

*.229

*.54

2

*.958

*.93

2

*.859

*.39

3

*.221

*.56

3

*.521

*.61

4

*.184

*.83

4

*.177

*.89

5

*.875

*.29

5

*.065

*.24

6

*.46

*.09

6

*.218

*.85

7

*.455

*.63

7

*.623

*.02

8

*.976

*.2

8

*.621

*.02

9

*.535

*.33

9

*.98

*.36

10

*.562

*.34

10

*.98

*.26

11

*.114

*.29

11

*.688

*.59

12

*.701

*.73

12

*.662

*.18

13

*.791

*.49

13

*.818

*.89

14

*.435

*.31

14

*.331

*.69

15

*.134

*.04

15

*.815

*.94

16

*.763

*.21

16

*.945

*.21

17

*.831

*.55

17

*.035

*.07

18

*.638

*.32

18

*.604

*.42

19

*.204

*.82

19

*.138

*.73

20

*.564

*.19

20

*.666

*.15

21

*.711

*.71

21

*.778

*.13

22

*.705

*.8

22

*.326

*.12

23

*.853

*.6

23

*.767

*.24

24

*.279

*.45

24

*.63

*.11

25

*.385

*.39

25

*.453

*.53

26

*.456

*.01

26

*.63

*.56

27

*.628

*.4

27

*.037

*.19

28

*.471

*.93

28

*.25

*.16

29

*.116

*.76

29

*.701

*.76

30

*.693

*.09

30

*.604

*.93

31

*.954

*.02

31

*.391

*

32

*.361

*.4

32

*.226

*.24

33

*.548

*.56

33

*.311

*.01

34

*.308

*.61

34

*.611

*.1

35

*.814

*.14

35

*.01

*.74

36

*.193

*.99

36

*.092

*.17

37

*.318

*.46

37

*.404

*.45

38

*.967

*.29

38

*.764

*.33

39

*.04

*.73

39

*.955

*.19

40

*.642

*.12

40

*.896

*.62

41

*.595

*.52

41

*.389

*.54

42

*.931

*.89

42

*.623

*.77

43

*.127

*.28

43

*.994

*.36

44

*.236

*.79




2.4 编制依据2.4.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8.26);

(7)《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 号);

(8)《 (略) 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9)《 (略) 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10)《 (略)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闽政[2016]45号);

(11)《 (略) 土壤污染防治办法》(省政府令第172号)。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4.2 技术导则

(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

(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

(3)《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5)《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

(6)《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

(7)《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 811-2011);

(8)《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2018年1月1日实行);

(9)《 (略)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技术审核要点(试行)》(闽环保土〔2021〕8号)。

(10)《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19)

2.4.3 相关规章政策及技术文件

(1)《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

(2)《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

(3)《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

(4)《 (略) 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

(5)《 (略) 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9号);

(6)《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监督检查工作指南(试行)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的公告》(生态环境部〔2022〕17号)

(7)土地使用权人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2.5 调查方法
1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动解决突出土壤污染问题的实施意见》(环办土壤[2019]47号)等文件要求,为保障场地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对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船政文化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三期(福州 (略) 马尾校区)建设用地地块(以下简称“福州 (略) 马尾校区地块”) (略) 马尾区港口路的西南侧, (略) 马尾区人民政府2022年7月4日发布的《 (略) 马尾区人民政府关于福州船政海洋(职业)大学马尾校区选址用地控规调整的批复》,项目地块包括原船舶技校和马造空压站,拟建设成福州船政海洋(职业)大学。调查地块红线范围内9464.44 m2,约合14.2亩,其中原船舶技校用地面积5866.13 m2,约合8.8亩;马造空压站用地面积3598.31 m2,约合5.4亩。地块中心坐标为E 119.*,N 25.*。原船舶技校原规划为变电站用地和公园绿地,现规划调整为教育科研用地(A3);马造空压站原规划为公园绿地,现规划调整为教育科研用地(A3)。根据《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知,调查地块属于建设用地中第二类用地。

为保障人居环境安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船政 (略) 于2023年7月委托福建和蓝 (略) (以下简称“我单位”)开展对福州 (略) 马尾校区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活动。我单位接到委托后即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及《 (略)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技术审核要点(试行)》(闽环保土〔2021〕8号)等技术导则和规范要求,对该地块开展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我单位对福州 (略) 马尾校区地块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布点采样和检测分析,综合地块用途规划,确定土壤及地下水评价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该地块不属于污染地块,并编制了《船政文化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三期(福州 (略) 马尾校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


2 项目概况2.1 项目背景和来由2.2 调查目的和原则2.2.1 调查目的

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目的在于识别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根据调查排查地块是否存在污染可能性,判断是否需要开展本地块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1、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掌握地块及周边区域概况,并初步识别地块及周边区域会导致潜在土壤环境污染的因素及关注的目标物,评估调查地块环境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及程度。

2、通过现场快速测定及现场采样检测工作,初步了解土壤环境的质量状况,为地块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2.2.2 调查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地块的环境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地块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规范性原则

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 2020)等技术规范开展环境调查和监测,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

2.3 调查范围

福州 (略) 马尾校区地 (略) 马尾区港口路的西南侧,红线范围内9464.44 m2,约合14.2亩,其中原船舶技校用地面积5866.13 m2,约合8.8亩;中心坐标为:E 119.*°,N 25.*°,北侧为港口路,南侧为公园绿地,东侧为公园绿地,西侧为中国船政文化城。马造空压站用地面积3598.31 m2,约合5.4亩;中心坐标为:E 119.*°,N 25.*°;四面均为公园绿地。具体调查范围见图2.3-1及2.3-2。调查地块拐点坐标见表2.3-1。

图2.3-1 原船舶技校调查红线图

图2.3-2 马造空压站调查红线图

表2.3-1 调查地块拐点坐标

拐点序号

拐点坐标

拐点序号

拐点坐标

X

Y

X

Y

原船舶技校

1

*.858

*.39

马造空压站

1

*.229

*.54

2

*.958

*.93

2

*.859

*.39

3

*.221

*.56

3

*.521

*.61

4

*.184

*.83

4

*.177

*.89

5

*.875

*.29

5

*.065

*.24

6

*.46

*.09

6

*.218

*.85

7

*.455

*.63

7

*.623

*.02

8

*.976

*.2

8

*.621

*.02

9

*.535

*.33

9

*.98

*.36

10

*.562

*.34

10

*.98

*.26

11

*.114

*.29

11

*.688

*.59

12

*.701

*.73

12

*.662

*.18

13

*.791

*.49

13

*.818

*.89

14

*.435

*.31

14

*.331

*.69

15

*.134

*.04

15

*.815

*.94

16

*.763

*.21

16

*.945

*.21

17

*.831

*.55

17

*.035

*.07

18

*.638

*.32

18

*.604

*.42

19

*.204

*.82

19

*.138

*.73

20

*.564

*.19

20

*.666

*.15

21

*.711

*.71

21

*.778

*.13

22

*.705

*.8

22

*.326

*.12

23

*.853

*.6

23

*.767

*.24

24

*.279

*.45

24

*.63

*.11

25

*.385

*.39

25

*.453

*.53

26

*.456

*.01

26

*.63

*.56

27

*.628

*.4

27

*.037

*.19

28

*.471

*.93

28

*.25

*.16

29

*.116

*.76

29

*.701

*.76

30

*.693

*.09

30

*.604

*.93

31

*.954

*.02

31

*.391

*

32

*.361

*.4

32

*.226

*.24

33

*.548

*.56

33

*.311

*.01

34

*.308

*.61

34

*.611

*.1

35

*.814

*.14

35

*.01

*.74

36

*.193

*.99

36

*.092

*.17

37

*.318

*.46

37

*.404

*.45

38

*.967

*.29

38

*.764

*.33

39

*.04

*.73

39

*.955

*.19

40

*.642

*.12

40

*.896

*.62

41

*.595

*.52

41

*.389

*.54

42

*.931

*.89

42

*.623

*.77

43

*.127

*.28

43

*.994

*.36

44

*.236

*.79




2.4 编制依据2.4.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8.26);

(7)《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 号);

(8)《 (略) 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9)《 (略) 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10)《 (略)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闽政[2016]45号);

(11)《 (略) 土壤污染防治办法》(省政府令第172号)。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4.2 技术导则

(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

(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

(3)《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5)《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

(6)《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

(7)《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 811-2011);

(8)《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2018年1月1日实行);

(9)《 (略)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技术审核要点(试行)》(闽环保土〔2021〕8号)。

(10)《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91.1-2019)

2.4.3 相关规章政策及技术文件

(1)《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

(2)《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

(3)《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

(4)《 (略) 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

(5)《 (略) 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9号);

(6)《关于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监督检查工作指南(试行)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的公告》(生态环境部〔2022〕17号)

(7)土地使用权人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2.5 调查方法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