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3年11月14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公示贵州遵义汇兴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退城进园6万吨每年电解锰建设项目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3年11月14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公示贵州遵义汇兴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退城进园6万吨每年电解锰建设项目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贵州遵义汇 (略) 退城进园6万吨每年电解锰建设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1月14日-2023年11月20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 (略) 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0851-*( (略) 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南明区遵义路 (略) 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略) 南明区遵义路2 (略) 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编:*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 | 贵州遵义汇 (略) 退城进园6万吨每年电解锰建设项目 | (略) 播州区鸭溪镇和平经济开发区工业园 | 贵州遵义汇 (略) | 贵州景 (略) | 项目建设3万吨/年电解金属锰生产线2条,每条电解线(1台变压器、容量31000kVA,输入电压110kV)产能3万t/a,两条电解线产能共计6万t/a。电解金属锰产量为6万t/a,产品质量不低于《电解金属锰》(YB/T051-2015)表1DJMnD级牌号要求。 项目电解工序采用低硒电解技术、无铬钝化技术。拟设置锰渣循环再利用车间1栋,无害化处理达标后外运处置,锰渣循环再利用车间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需另行办理环评手续。 | (一)施工期 1.通过洒水降尘、加强清扫控制扬尘,运送车辆应加盖蓬布或密闭运输。确保无组织扬尘满足《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2/1700-2022)限值要求。 2.施工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施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定期清掏作农肥。 3.施工期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机械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施工期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4.生活垃圾及废弃包装材料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建筑垃圾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堆存处置。废油漆、涂料及包装物等属于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后定期委托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置。 (二)运营期 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厂区实行雨污分流和废水分类收集处理,废水分含锰废水、生活污水及循环回用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排入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接触氧化法,设计处理规模100m3/d)处理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工艺与产品用水要求后回用于生产系统。 初期雨水:在项目用地地势较低处设置1个容积2500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和容积为2500m3的雨水调蓄池。收集的初期雨水、雨水(含淋溶水、渗滤液)经沉淀处理达标后作为生产系统补充水回用,不外排。 含锰废水:包括漂洗锰板、阴极板清洗、冲洗地坪废水、出槽所带出的电解极板附着液等均纳入生产废水处理站统一处理。机修废水经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于生产系统。生产废水处理站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规模为600m3/d,处理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标准的要求后回用于生产系统,不外排。 循环回用水:包括电解槽冷却水、整流冷却水、抛光机冷却水、锰锭生产冷却废水、泵冷却水和风机冷却水等。以上冷却水均采用循环冷却给水方式,选用机械通风冷却作为循环水的冷却设备,电解槽冷却水、整流冷却水、抛光机冷却水、泵冷却水和风机冷却水等经冷却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2.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区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其中: 重点防渗区:主要包括工程的电解车间、阳极液池、污水处理站、循环水池、检测中心、压滤、静置与陈化区、化合车间、硫酸储罐、氨水储罐、浆化车间、阳极液池、制粉车间、锰粉库、制粉配电房、电解锰成品仓库、阳极泥库、临时贮渣仓库、事故应急池、危险废物暂存间等区域。车间(包括污水管道)全部实现明沟明管,电解槽架空。危废暂存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建设及管理,其余区域防渗效果应满足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 一般防渗区:包括倒班楼、食堂浴室、门卫、公厕、雨水池等区域。在抗渗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中掺水泥基防渗结晶型防水剂,其下铺砌砂石基层,原土夯实。对于混凝土中间的伸缩缝和实体基础的缝隙,通过填充柔性材料达到防渗的目的。一般防渗区防渗效果应满足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照GB16889执行。 简单防渗区:包括变电站、办公楼、员工宿舍、餐厅、停车场、道路、绿化区等其他区域。要求在设计和施工时,严格控制在涉及污废水的构建筑物位置上的土层开挖,所有涉及污废水的构建筑物除采用S8加防渗砼构筑,并外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料外,还要整体下衬电导型HDPE膜,以便及时发现渗漏情况并作修补。 3.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粉尘 本工程矿粉运输和投料采用全封闭输送通道和自动进料斗及进料斗全封闭设施,产尘点主要是制粉、浸出和后处理剥离工序。 制粉粉尘:选用先进的全封闭式负压制粉生产工艺,对高压辊磨机磨粉系统产生的粉尘采用1台布袋除尘器处理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后通过一根30m高的排气筒(1#)排放。 粉库粉尘:本项目设置有粉库,粉库仓采用自动进料斗及进料斗全封闭设施,粉库仓无组织排放粉尘接入粉库库顶设置的1台仓顶布袋除尘器除尘,配套设置有负压抽风除尘装置,经布袋除尘器除尘后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矿石堆棚粉尘:本项目所在的原料棚及堆场锰矿石为块状,含水量一般在5%左右,且堆存于原料棚中,无组织逸散粉尘量少。项目对原料棚场地进行硬化,原料棚采用半封闭结构,同时在原料棚和堆场周边进行喷雾洒水及编织覆盖,以有效控制扬尘产生。 浆化车间粉尘:项目采用封闭的传送带运输碳酸锰粉进入浆化槽进行浆化,浆化加料过程外排废气中含有硫酸雾及少量的CO2等,通过收集后采用酸雾吸收塔处理(浆化车间设置有1套)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后通过1根30m高的排气筒(2#)排放。 电解车间剥离粉尘:后处理剥离采用封闭的自带布袋除尘的剥离一体机,约98%的剥离粉尘回收于剥离设备内用作产品,约2%的剥离粉尘量逸散到车间内。 (2)硫酸雾 硫酸雾主要来源于浆化及浸出化合车间和电解车间。 浆化及化合车间:浆化过程中阳极液中含有硫酸,浆化存在搅拌过程,会有少量的硫酸雾产生,浆化槽等设施设置有密闭抽风装置,含酸雾气体用风机引入酸雾吸收塔(共设置1套,采用6%的氢氧化钠液进行吸收)处理。化合过程中化合桶等设施设置有密闭抽风装置,含酸雾气体用风机引入酸雾吸收塔,化合车间共设置1套酸雾吸收塔,分别采用6%的氢氧化钠液进行吸收处理。浆化过程和化合过程酸雾(硫酸雾)经各自酸雾吸收塔处理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9726-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限值后通过一根30m高的排气筒(2#)排放。 本项目设置2个容积12000×12000mm的硫酸储罐,硫酸储罐呼吸阀无组织排放的酸雾通过管道引入化合工序作作浸取液的组成部分处置。 电解液在电解槽中进行电解时,槽面散发硫酸雾废气量约0.0236kg/h,电解车间通风条件良好,并设置有多台轴流式通风机强制通风,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硫酸雾1.2mg/m3)后通过电解车间内天窗自然通风换气排至室外(电解车间硫酸雾排放浓度低,且车间为有人员操作,不能采用密闭厂房,且点多面广,故设计上采用无组织排放,现有国内电解锰企业电解车间也是无组织排放)。 (3)氨雾 氨雾(气)主要来源于浸出化合车间和电解车间(氨水罐、氨水计量罐中由于储存的氨水是浓度10-16%的稀氨水,氨极易溶于水中)。 化合:化合过程投加氨水及浸出化合等过程中不可避免有少量氨气产生(化合过程60~80℃,会有氨挥发出来),本项目浸出化合车间氨雾与酸雾一起进入酸雾吸收塔处置,化合车间共设置1套酸雾吸收塔,分别采用6%的氢氧化钠液进行吸收处理,达到《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2二级排放标准限值(氨气20mg/m3,3.88kg/h)后经1根30m高的排气筒(2#)排放。 电解车间通风条件良好,并设置有多台轴流式通风机强制通风,NH3的排放浓度满足《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氨雾1.0mg/m3)的要求(电解车间有人员操作,不能采用密闭厂房,且点多面广,氨雾排放浓度极低,无法有效收集,故设计上采用无组织排放,现有国内电解锰企业也是无组织排放)。 废水处理过程中除锰后的废水(pH值11左右)泵入氨吹脱塔,采用空气吹脱法去除废水中的游离氨,吹脱出来的含氨废气送入氨吸收净化塔,经吸收净化处理达到《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22)后经过10m高排气筒排放。 氨吸收净化塔以水为吸收液,并采用循环吸收方式,当吸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采用水泵泵至氨水储罐旁的密闭容器中,作为生产系统氨水配制用水进行回用,不外排。 氨水储罐外排氨:氨水储罐储存过程中会挥发出少量氨气,存在大小呼吸无组织排放。 (4)锰及其化合物(以二氧化锰计) 本项目1#排气筒(高度30m)粉尘排放量为1.6668kg/h,折锰及其化合物排放速率为0.33kg/h,排放浓度为4.90mg/m3(以锰计),满足《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4二级排放标准限值(锰5mg/m3,0.61kg/h,以锰计)的要求。 本项目2#排气筒(高度30m)排放量为0.0375kg/h,折锰及其化合物排放速率为0.0074kg/h,排放浓度为0.053mg/m3(以锰计),满足《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4二级排放标准限值(锰5mg/m3,0.61kg/h,以锰计)的要求。 锰粉仓粉尘排放量为0.0058kg/h,折锰及其化合物为0.0018kg/h,排放浓度为0.013mg/m3(以锰计),满足《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4二级排放标准限值(锰5mg/m3,0.022kg/h,以锰计)的要求。 矿石堆棚无组织外排粉尘量0.56t/a(0.078kg/h),折锰及其化合物(以锰计)为0.015kg/h;电解车间无组织外排金属锰量0.16t/a(0.022kg/h),折锰及其化合物(以锰计)为0.0778kg/h;经预测厂区周界外最高浓度为0.00746mg/m3(以锰计),满足《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4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锰5mg/m3,以锰计)的要求。 辊压磨粉及料仓、锰锭生产车间粉尘、成品库工序产生的粉尘,经袋式除尘器处置粉尘排放浓度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标准限值后经排气筒排放。 浆化工序粉尘、硫酸雾经集中收集后采用酸雾吸收塔(碱液喷淋除尘)处理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后通过1根30m高的排气筒排放。 剥离工序粉尘采用自带布袋除尘器的剥离一体机替代原有手工剥离,剥离粉尘大部分回收于剥离设备内,少量部分逸散到车间。 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净化处理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型要求后通过厨房专用排烟道引至室外排放。 卸矿、转运过程:本项目所在的原料棚及堆场锰矿石为块状,含水量一般在5%左右,且堆存于原料棚中,原料棚采用半敞开式布置,减少粉尘产生。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主要噪声设备有电动机、风机、粉碎机、水泵等,其声级值60-95dB(A),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及工艺,并采取隔声、消声及减振措施,确保厂界外排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电解锰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压滤渣、水处理渣和收尘渣。根据类比浸出渣的浸出毒性鉴别结果,本项目中不能利用的压滤渣固废属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转运至拟设的园区渣库贮存(园区渣库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锰渣有机质、水溶性盐总量须满足Ⅱ类场入场要求)和锰渣利用企业处置。 锰渣首先考虑综合利用,本项目初期产生的60%的锰渣通过用作水泥及制砖原料等消耗掉。待项目生产调试稳定后,力争2-3年时间把渣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略) 场或相关行业需求进一步提高渣利用率。剩余未利用的锰渣预处理达到Ⅱ类场入场要求后进入园区公共渣库存放。锰渣在收集、贮存、运输、预处理、利用和填埋等过程应按《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1241-2022)要求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及管理。目前园区公共渣库建设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中,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项目备案、项目水文地质勘探及地质灾害危险评价报告编制及备案,已取得播州区自然资源局下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编制了环评报告并 (略) 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遵环审〔2023〕444号)。在园区公共渣库建成投入运行或锰渣全部综合利用的前提下,本项目才能投入生产。 危险废物:本项目产生的废润滑油及化验室废液等属于危险废物,在危废暂存间暂存后交由有危废资质单位处置。危废暂存间(建筑面积50m2)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及《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要求建设及管理。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 ||||||
评估意见 | 〔2023〕书195号关于对《贵州遵义汇 (略) 退城进园6万吨年电解锰建设项目“三合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估意见.pdf |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略) 生态环境厅环评处0851-*、*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贵州遵义汇 (略) 退城进园6万吨每年电解锰建设项目环境影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1月14日-2023年11月20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 (略) 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0851-*( (略) 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传真:0851-*
通讯地址: (略) 南明区遵义路 (略) 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略) 南明区遵义路2 (略) 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B1区生态环境厅窗口
邮编:*
序号 | 建设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名称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 | 贵州遵义汇 (略) 退城进园6万吨每年电解锰建设项目 | (略) 播州区鸭溪镇和平经济开发区工业园 | 贵州遵义汇 (略) | 贵州景 (略) | 项目建设3万吨/年电解金属锰生产线2条,每条电解线(1台变压器、容量31000kVA,输入电压110kV)产能3万t/a,两条电解线产能共计6万t/a。电解金属锰产量为6万t/a,产品质量不低于《电解金属锰》(YB/T051-2015)表1DJMnD级牌号要求。 项目电解工序采用低硒电解技术、无铬钝化技术。拟设置锰渣循环再利用车间1栋,无害化处理达标后外运处置,锰渣循环再利用车间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需另行办理环评手续。 | (一)施工期 1.通过洒水降尘、加强清扫控制扬尘,运送车辆应加盖蓬布或密闭运输。确保无组织扬尘满足《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DB52/1700-2022)限值要求。 2.施工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施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定期清掏作农肥。 3.施工期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机械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施工期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4.生活垃圾及废弃包装材料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建筑垃圾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堆存处置。废油漆、涂料及包装物等属于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后定期委托有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置。 (二)运营期 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厂区实行雨污分流和废水分类收集处理,废水分含锰废水、生活污水及循环回用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排入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接触氧化法,设计处理规模100m3/d)处理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工艺与产品用水要求后回用于生产系统。 初期雨水:在项目用地地势较低处设置1个容积2500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和容积为2500m3的雨水调蓄池。收集的初期雨水、雨水(含淋溶水、渗滤液)经沉淀处理达标后作为生产系统补充水回用,不外排。 含锰废水:包括漂洗锰板、阴极板清洗、冲洗地坪废水、出槽所带出的电解极板附着液等均纳入生产废水处理站统一处理。机修废水经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于生产系统。生产废水处理站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规模为600m3/d,处理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标准的要求后回用于生产系统,不外排。 循环回用水:包括电解槽冷却水、整流冷却水、抛光机冷却水、锰锭生产冷却废水、泵冷却水和风机冷却水等。以上冷却水均采用循环冷却给水方式,选用机械通风冷却作为循环水的冷却设备,电解槽冷却水、整流冷却水、抛光机冷却水、泵冷却水和风机冷却水等经冷却后循环使用不外排。 2.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区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其中: 重点防渗区:主要包括工程的电解车间、阳极液池、污水处理站、循环水池、检测中心、压滤、静置与陈化区、化合车间、硫酸储罐、氨水储罐、浆化车间、阳极液池、制粉车间、锰粉库、制粉配电房、电解锰成品仓库、阳极泥库、临时贮渣仓库、事故应急池、危险废物暂存间等区域。车间(包括污水管道)全部实现明沟明管,电解槽架空。危废暂存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建设及管理,其余区域防渗效果应满足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 一般防渗区:包括倒班楼、食堂浴室、门卫、公厕、雨水池等区域。在抗渗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中掺水泥基防渗结晶型防水剂,其下铺砌砂石基层,原土夯实。对于混凝土中间的伸缩缝和实体基础的缝隙,通过填充柔性材料达到防渗的目的。一般防渗区防渗效果应满足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照GB16889执行。 简单防渗区:包括变电站、办公楼、员工宿舍、餐厅、停车场、道路、绿化区等其他区域。要求在设计和施工时,严格控制在涉及污废水的构建筑物位置上的土层开挖,所有涉及污废水的构建筑物除采用S8加防渗砼构筑,并外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料外,还要整体下衬电导型HDPE膜,以便及时发现渗漏情况并作修补。 3.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粉尘 本工程矿粉运输和投料采用全封闭输送通道和自动进料斗及进料斗全封闭设施,产尘点主要是制粉、浸出和后处理剥离工序。 制粉粉尘:选用先进的全封闭式负压制粉生产工艺,对高压辊磨机磨粉系统产生的粉尘采用1台布袋除尘器处理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后通过一根30m高的排气筒(1#)排放。 粉库粉尘:本项目设置有粉库,粉库仓采用自动进料斗及进料斗全封闭设施,粉库仓无组织排放粉尘接入粉库库顶设置的1台仓顶布袋除尘器除尘,配套设置有负压抽风除尘装置,经布袋除尘器除尘后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矿石堆棚粉尘:本项目所在的原料棚及堆场锰矿石为块状,含水量一般在5%左右,且堆存于原料棚中,无组织逸散粉尘量少。项目对原料棚场地进行硬化,原料棚采用半封闭结构,同时在原料棚和堆场周边进行喷雾洒水及编织覆盖,以有效控制扬尘产生。 浆化车间粉尘:项目采用封闭的传送带运输碳酸锰粉进入浆化槽进行浆化,浆化加料过程外排废气中含有硫酸雾及少量的CO2等,通过收集后采用酸雾吸收塔处理(浆化车间设置有1套)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后通过1根30m高的排气筒(2#)排放。 电解车间剥离粉尘:后处理剥离采用封闭的自带布袋除尘的剥离一体机,约98%的剥离粉尘回收于剥离设备内用作产品,约2%的剥离粉尘量逸散到车间内。 (2)硫酸雾 硫酸雾主要来源于浆化及浸出化合车间和电解车间。 浆化及化合车间:浆化过程中阳极液中含有硫酸,浆化存在搅拌过程,会有少量的硫酸雾产生,浆化槽等设施设置有密闭抽风装置,含酸雾气体用风机引入酸雾吸收塔(共设置1套,采用6%的氢氧化钠液进行吸收)处理。化合过程中化合桶等设施设置有密闭抽风装置,含酸雾气体用风机引入酸雾吸收塔,化合车间共设置1套酸雾吸收塔,分别采用6%的氢氧化钠液进行吸收处理。浆化过程和化合过程酸雾(硫酸雾)经各自酸雾吸收塔处理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9726-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限值后通过一根30m高的排气筒(2#)排放。 本项目设置2个容积12000×12000mm的硫酸储罐,硫酸储罐呼吸阀无组织排放的酸雾通过管道引入化合工序作作浸取液的组成部分处置。 电解液在电解槽中进行电解时,槽面散发硫酸雾废气量约0.0236kg/h,电解车间通风条件良好,并设置有多台轴流式通风机强制通风,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硫酸雾1.2mg/m3)后通过电解车间内天窗自然通风换气排至室外(电解车间硫酸雾排放浓度低,且车间为有人员操作,不能采用密闭厂房,且点多面广,故设计上采用无组织排放,现有国内电解锰企业电解车间也是无组织排放)。 (3)氨雾 氨雾(气)主要来源于浸出化合车间和电解车间(氨水罐、氨水计量罐中由于储存的氨水是浓度10-16%的稀氨水,氨极易溶于水中)。 化合:化合过程投加氨水及浸出化合等过程中不可避免有少量氨气产生(化合过程60~80℃,会有氨挥发出来),本项目浸出化合车间氨雾与酸雾一起进入酸雾吸收塔处置,化合车间共设置1套酸雾吸收塔,分别采用6%的氢氧化钠液进行吸收处理,达到《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2二级排放标准限值(氨气20mg/m3,3.88kg/h)后经1根30m高的排气筒(2#)排放。 电解车间通风条件良好,并设置有多台轴流式通风机强制通风,NH3的排放浓度满足《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氨雾1.0mg/m3)的要求(电解车间有人员操作,不能采用密闭厂房,且点多面广,氨雾排放浓度极低,无法有效收集,故设计上采用无组织排放,现有国内电解锰企业也是无组织排放)。 废水处理过程中除锰后的废水(pH值11左右)泵入氨吹脱塔,采用空气吹脱法去除废水中的游离氨,吹脱出来的含氨废气送入氨吸收净化塔,经吸收净化处理达到《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22)后经过10m高排气筒排放。 氨吸收净化塔以水为吸收液,并采用循环吸收方式,当吸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采用水泵泵至氨水储罐旁的密闭容器中,作为生产系统氨水配制用水进行回用,不外排。 氨水储罐外排氨:氨水储罐储存过程中会挥发出少量氨气,存在大小呼吸无组织排放。 (4)锰及其化合物(以二氧化锰计) 本项目1#排气筒(高度30m)粉尘排放量为1.6668kg/h,折锰及其化合物排放速率为0.33kg/h,排放浓度为4.90mg/m3(以锰计),满足《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4二级排放标准限值(锰5mg/m3,0.61kg/h,以锰计)的要求。 本项目2#排气筒(高度30m)排放量为0.0375kg/h,折锰及其化合物排放速率为0.0074kg/h,排放浓度为0.053mg/m3(以锰计),满足《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4二级排放标准限值(锰5mg/m3,0.61kg/h,以锰计)的要求。 锰粉仓粉尘排放量为0.0058kg/h,折锰及其化合物为0.0018kg/h,排放浓度为0.013mg/m3(以锰计),满足《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4二级排放标准限值(锰5mg/m3,0.022kg/h,以锰计)的要求。 矿石堆棚无组织外排粉尘量0.56t/a(0.078kg/h),折锰及其化合物(以锰计)为0.015kg/h;电解车间无组织外排金属锰量0.16t/a(0.022kg/h),折锰及其化合物(以锰计)为0.0778kg/h;经预测厂区周界外最高浓度为0.00746mg/m3(以锰计),满足《 (略) 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2022)表4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锰5mg/m3,以锰计)的要求。 辊压磨粉及料仓、锰锭生产车间粉尘、成品库工序产生的粉尘,经袋式除尘器处置粉尘排放浓度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标准限值后经排气筒排放。 浆化工序粉尘、硫酸雾经集中收集后采用酸雾吸收塔(碱液喷淋除尘)处理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排放标准后通过1根30m高的排气筒排放。 剥离工序粉尘采用自带布袋除尘器的剥离一体机替代原有手工剥离,剥离粉尘大部分回收于剥离设备内,少量部分逸散到车间。 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净化处理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型要求后通过厨房专用排烟道引至室外排放。 卸矿、转运过程:本项目所在的原料棚及堆场锰矿石为块状,含水量一般在5%左右,且堆存于原料棚中,原料棚采用半敞开式布置,减少粉尘产生。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主要噪声设备有电动机、风机、粉碎机、水泵等,其声级值60-95dB(A),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及工艺,并采取隔声、消声及减振措施,确保厂界外排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电解锰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压滤渣、水处理渣和收尘渣。根据类比浸出渣的浸出毒性鉴别结果,本项目中不能利用的压滤渣固废属于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转运至拟设的园区渣库贮存(园区渣库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锰渣有机质、水溶性盐总量须满足Ⅱ类场入场要求)和锰渣利用企业处置。 锰渣首先考虑综合利用,本项目初期产生的60%的锰渣通过用作水泥及制砖原料等消耗掉。待项目生产调试稳定后,力争2-3年时间把渣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略) 场或相关行业需求进一步提高渣利用率。剩余未利用的锰渣预处理达到Ⅱ类场入场要求后进入园区公共渣库存放。锰渣在收集、贮存、运输、预处理、利用和填埋等过程应按《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1241-2022)要求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及管理。目前园区公共渣库建设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中,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项目备案、项目水文地质勘探及地质灾害危险评价报告编制及备案,已取得播州区自然资源局下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编制了环评报告并 (略) 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遵环审〔2023〕444号)。在园区公共渣库建成投入运行或锰渣全部综合利用的前提下,本项目才能投入生产。 危险废物:本项目产生的废润滑油及化验室废液等属于危险废物,在危废暂存间暂存后交由有危废资质单位处置。危废暂存间(建筑面积50m2)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及《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1276-2022)要求建设及管理。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稿(公示版) | ||||||
评估意见 | 〔2023〕书195号关于对《贵州遵义汇 (略) 退城进园6万吨年电解锰建设项目“三合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估意见.pdf |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 ||||||
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 ||||||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 | (略) 生态环境厅环评处0851-*、* (反馈时间:自本公示生成后5个工作日内) |
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规定,上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不含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容。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