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关于2023年11月13日会泽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洗羊塘水库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曲靖市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关于2023年11月13日会泽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洗羊塘水库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现将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对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1月13日—2023年11月1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874-*
通讯地址:会泽县通宝路744号5楼(会泽县政务大楼五楼)
邮编:*
项目名称 | 会泽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洗羊塘水库工程 | 建设地点 | (略) 会泽县者海镇 | 建设单位 | 会泽县水务局 | |
环评文件类型 | 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恒成 (略) | |||
项目概况 | ||||||
(1)项目名称:会泽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洗羊塘水库工程 (2)建设单位:会泽县水务局 (3)建设地点: (略) 会泽县者海镇 (4)建设性质:新建 (5)项目投资:5410.4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5.05万元,占比为1.02%。(6)项目占地:根据《 (略) 会泽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洗羊塘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建设区永久征地范围涉及到者海镇的油房村委会,总征收土地面积为58.96亩,征收耕地0.15亩(全为旱地),林地53.61亩(其中乔木林地3.17亩,灌木林地31.05亩,公益林19.39亩)。水库淹没区39.86亩,项目临时占地16.84亩(均为乔木林地)。 (7)建设规模:项目以农村生活用水为主要任务的单一人畜饮水的小(2)型供水工程。水库总库容15.10万m3,水库每年提供农村生活用水16.88万m3(P=95%)。工程的兴建可解决者海镇油房村委会的12个自然村(何家陷塘、二荒地、陈家凹子、祭龙沟、头道水沟、三叉路、张家梁子、水凹子、下村、上村、大冲子、大坪子)及大井镇治补村委会的9个自然村(曾家湾、田边一、田边二、田边三、平田、西治补、小箐、大坪子、孔家村)的4082人(设计人口),大牲畜583头,小牲畜5318头的饮水问题。另外,每年下放生态环境用水5.37万m3。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废气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①加强施工区域洒水降尘,一般每天不少于3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要适当增加洒水次数。遇到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 ②进出工地运输物料的车辆应该加强管理,做好遮盖,防止物料不遗撒外漏。 ③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标准规范培训,严格落实建设施工工地扬尘整治管理制度;加强施工过程的环境,实行清洁生产、文明施工;搞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杜绝粗放式。 2、废水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施工期的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全部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和混凝土搅拌,禁止排入洗羊塘水库库区和下游河道内。 (2)施工机械设备清洗废水经过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车辆清洗和洒水降尘。 (3)灌浆废水在坝下设置1座容积1为20m3的沉淀池收集灌浆溢出的泥浆水,并投加絮凝剂的方法进行沉淀处理,处理上清液回用于生产,泥浆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灌浆制浆系统,沉淀物干化后运至弃渣场处置。 (4)施工人员食堂废水经隔油处理后,和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水源保护区以外周边耕地和林地施肥。 3、噪声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2)项目应加快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工程弃渣 本工程设有2处弃渣场,渣场容量满足堆渣要求,弃渣运至渣场妥善堆存。 主体工程动工前,应收集熟土层并集中堆放。根据工程需求,对枢纽工程区、料场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收集表土。各施工区收集的表土临时堆存表土堆存场。施工结束后作为复耕地、绿化林草的覆土、生态恢复。 (2)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定点堆放,由当地环卫部门清理后,运至者海镇垃圾收集点处置。 (3)旱厕粪便 施工生活区设置旱厕,旱厕粪便定期清掏用作农肥。 (4)蓄水前库底清基 库底清理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废弃物主要为弃土方、建筑垃圾和废弃树枝,弃土方和建筑垃圾运至弃渣场堆放,项目地周边分布有村庄,根据现场踏勘,周边居民目前仍使用木材作为生活燃料。废弃树枝可交由当地村民作为引火做饭燃料。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避让措施 1)在施工工程中,须严格控制施工红线,严禁超计划占地,严禁施工人员砍伐、破坏工程占地区外的植被,严禁在征地范围外堆渣、堆料等。 2)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材料堆放区等临时占地区尽量避让植被长势较好的区域,尽量选用裸岩石砾地或草地。 3)施工前对施工区域及周边野生动物进行驱离,施工区设置一定规模的隔离措施,例如施工围栏、挡板,避免野生动物进入到施工场地。 4)加强对施工人员、运营期工作人员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禁工作人员猎杀兽类,严禁捕蛇、打鸟、捉蛙和破坏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严禁食用野生动物(野味)。 5)积极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加强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安全的管理,提高消防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时时敲响防火警钟,禁止在草坡、灌丛地、林区附近吸烟和生火,设置森林防火宣传标识标志牌。 (2)减缓措施 1)坚持“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在临时弃渣场、料场、施工生产生活区设置围挡,严格禁止废土方进入周边耕地、道路以及林区。 2)严格按照征地范围进行施工,划定最小施工范围,减小植被受影响面积。 3)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优良设备,严格规范施工,特别注意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4)严禁各类垃圾、各类污水、废土石、建筑材料进入河流,施工材料堆放好,尤其是粉状物流建议采取临时防风、防雨设施;对施工运输车辆应采取遮挡措施,尤其是运输水泥等材料时,避免废水、废渣及废弃物对周围动物生境的破坏。禁止人为破坏河道环境等行为。 5)施工期间采取导流措施,确保河道不断流; 6)在大风扬尘天气下,加强施工区的洒水降尘,减缓周边植被和植物受到的扬尘影响。 (3)修复措施 1)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临时施工迹地的恢复。工程结束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和平整场地,恢复土层。临时施工迹地恢复可采用人工种植和封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恢复,临时用地生态恢复过程中须选用乡土物种,可选用华山松、云南松、火棘、雪松等当地植物,乔、灌、草结合,并保证成活率。临时占地原为耕地的须进行复耕。 2)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和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库区周边的植被抚育及水土保持工作。 3)施工迹地的生态恢复: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的恢复。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和平整场地,恢复土层,采用当地植物进行“恢复性”种植,然后采“封育”手段,促进自然恢复。 (4)补偿措施 本项目工程占地必须按照国家相关土地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同时须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相关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5)管理措施 1)项目实施期间应加强管理,提高管理者的消防意识,避免火灾等灾害的发生。临时占地植被恢复区应注意加强管理巡查,做好浇水、施肥保障措施,若发现种植的植物死亡,应查明死亡原因,并进行补种和加强管理。 (2)项目实施期间加强管理,须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运营期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废气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运行期间废气主要来源为食堂油烟,通过抽油烟机抽排至食堂外。由于就餐人数较少,食堂油烟经稀释扩散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 2、废水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下泄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下泄的生态流量达到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下流流量为0.0017m3/s,保证减水河段不断流,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坝下河段最小生态流量不应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的规定。为保证下泄生态流量不受人为控制,下泄生态流量管安装必须保证下泄生态流量正常下泄。具体生态流量管须由相关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 (2)水体富营养化预防措施 由于水库自身具有调节能力,库区水体扩散、稀释能力强,运行期对库区整体水质的影响较小。但水库蓄水初期淹没土地、植物等释放到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营养盐量较大。为防止水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状态,需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①保证彻底清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等污染源进入库区水体,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 ②加强库区管理,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注重库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③加强农业面源的管理,配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要求,对农业生产者加强宣传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 (3)水库水质污染防治措施 洗羊塘水库的建设为者海镇油房村委会的12个自然村、大井镇治补村委会的9个自然村的人畜饮水安全。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应设置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指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范围的水域和*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在保护区外划分准保护区。 水库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委托相关单位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进行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并根据划分结果纳入日常管理。 作为饮用水源点,建议采取一下保护措施: ①隔离防护措施 通过在保护区边界设立物理或生物隔离设施,防止人类活动等对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的干扰,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保护区。采用草绿色低碳喷塑钢丝的网围栏,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围起来,阻止人类及牲畜对水源地的影响。在引水口附近设置美观、醒目、可视性强的永久性警示牌1处,标明“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②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防护。严禁破坏水环境及对水源地保护产生危害的活动。根据水源保护区的防护要求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限期治理生活污染源;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污染防治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④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系统建设 加强保护水源的监督监测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能力建设;拓宽监测领域;强化监测深度;完善监督手段;建立监督制度;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确保保护区内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 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保障对策,一旦发生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事故及时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6)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水库工程管理所设置厨房设置0.5m3隔油池、5m3化粪池,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化粪池处理,处理后委托当地村民定期清掏用于水源保护区以外周边耕地和林地施肥。 3、噪声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提水泵站设置泵房,同时对水泵进行基础减震; (2)定期对水泵进行维护,发现异常及时启动备用水泵,并对故障水泵进行检修。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库区打捞的漂浮物归类处置; (2)营运期水库管理所生活垃圾利用垃圾桶收集后送到乡镇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理,处置率100%。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运行期采取工程措施设置专门的生态流量下泄设施,坝址严格下放多年平均流量的10%作为河道生态流量(0.0017m3/s),确保河道不断流。 (2)待水库建成供水后,及时启动水源保护区划分,并严格按照水源保护区管理要求执行,保护库区周边的自然植被不被人为破坏。 (3)管理措施:运行期间设置标识牌,禁止向库区投放鱼类,特别是外来鱼类。 | ||||||
结论 | ||||||
会泽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洗羊塘水库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项目建设满足“三线一单”的管理要求,项目选址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现状均可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该项目在施工期间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些不利影响较小且是短暂的,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可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随着施工期的结束不利影响逐渐消失。同时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对周围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当地农村供水,提升人居饮用水安全,保障村民用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来看,建设单位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 | ||||||
公众参与情况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信息全文公开的承诺书 |
注:项目概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部分由行政审批机关填写。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现将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对项目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1月13日—2023年11月17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874-*
通讯地址:会泽县通宝路744号5楼(会泽县政务大楼五楼)
邮编:*
项目名称 | 会泽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洗羊塘水库工程 | 建设地点 | (略) 会泽县者海镇 | 建设单位 | 会泽县水务局 | |
环评文件类型 | 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恒成 (略) | |||
项目概况 | ||||||
(1)项目名称:会泽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洗羊塘水库工程 (2)建设单位:会泽县水务局 (3)建设地点: (略) 会泽县者海镇 (4)建设性质:新建 (5)项目投资:5410.4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5.05万元,占比为1.02%。(6)项目占地:根据《 (略) 会泽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洗羊塘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建设区永久征地范围涉及到者海镇的油房村委会,总征收土地面积为58.96亩,征收耕地0.15亩(全为旱地),林地53.61亩(其中乔木林地3.17亩,灌木林地31.05亩,公益林19.39亩)。水库淹没区39.86亩,项目临时占地16.84亩(均为乔木林地)。 (7)建设规模:项目以农村生活用水为主要任务的单一人畜饮水的小(2)型供水工程。水库总库容15.10万m3,水库每年提供农村生活用水16.88万m3(P=95%)。工程的兴建可解决者海镇油房村委会的12个自然村(何家陷塘、二荒地、陈家凹子、祭龙沟、头道水沟、三叉路、张家梁子、水凹子、下村、上村、大冲子、大坪子)及大井镇治补村委会的9个自然村(曾家湾、田边一、田边二、田边三、平田、西治补、小箐、大坪子、孔家村)的4082人(设计人口),大牲畜583头,小牲畜5318头的饮水问题。另外,每年下放生态环境用水5.37万m3。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废气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①加强施工区域洒水降尘,一般每天不少于3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要适当增加洒水次数。遇到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 ②进出工地运输物料的车辆应该加强管理,做好遮盖,防止物料不遗撒外漏。 ③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标准规范培训,严格落实建设施工工地扬尘整治管理制度;加强施工过程的环境,实行清洁生产、文明施工;搞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杜绝粗放式。 2、废水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施工期的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全部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和混凝土搅拌,禁止排入洗羊塘水库库区和下游河道内。 (2)施工机械设备清洗废水经过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车辆清洗和洒水降尘。 (3)灌浆废水在坝下设置1座容积1为20m3的沉淀池收集灌浆溢出的泥浆水,并投加絮凝剂的方法进行沉淀处理,处理上清液回用于生产,泥浆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灌浆制浆系统,沉淀物干化后运至弃渣场处置。 (4)施工人员食堂废水经隔油处理后,和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水源保护区以外周边耕地和林地施肥。 3、噪声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2)项目应加快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工程弃渣 本工程设有2处弃渣场,渣场容量满足堆渣要求,弃渣运至渣场妥善堆存。 主体工程动工前,应收集熟土层并集中堆放。根据工程需求,对枢纽工程区、料场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收集表土。各施工区收集的表土临时堆存表土堆存场。施工结束后作为复耕地、绿化林草的覆土、生态恢复。 (2)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定点堆放,由当地环卫部门清理后,运至者海镇垃圾收集点处置。 (3)旱厕粪便 施工生活区设置旱厕,旱厕粪便定期清掏用作农肥。 (4)蓄水前库底清基 库底清理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废弃物主要为弃土方、建筑垃圾和废弃树枝,弃土方和建筑垃圾运至弃渣场堆放,项目地周边分布有村庄,根据现场踏勘,周边居民目前仍使用木材作为生活燃料。废弃树枝可交由当地村民作为引火做饭燃料。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避让措施 1)在施工工程中,须严格控制施工红线,严禁超计划占地,严禁施工人员砍伐、破坏工程占地区外的植被,严禁在征地范围外堆渣、堆料等。 2)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材料堆放区等临时占地区尽量避让植被长势较好的区域,尽量选用裸岩石砾地或草地。 3)施工前对施工区域及周边野生动物进行驱离,施工区设置一定规模的隔离措施,例如施工围栏、挡板,避免野生动物进入到施工场地。 4)加强对施工人员、运营期工作人员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禁工作人员猎杀兽类,严禁捕蛇、打鸟、捉蛙和破坏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境,严禁食用野生动物(野味)。 5)积极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加强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安全的管理,提高消防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时时敲响防火警钟,禁止在草坡、灌丛地、林区附近吸烟和生火,设置森林防火宣传标识标志牌。 (2)减缓措施 1)坚持“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在临时弃渣场、料场、施工生产生活区设置围挡,严格禁止废土方进入周边耕地、道路以及林区。 2)严格按照征地范围进行施工,划定最小施工范围,减小植被受影响面积。 3)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优良设备,严格规范施工,特别注意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4)严禁各类垃圾、各类污水、废土石、建筑材料进入河流,施工材料堆放好,尤其是粉状物流建议采取临时防风、防雨设施;对施工运输车辆应采取遮挡措施,尤其是运输水泥等材料时,避免废水、废渣及废弃物对周围动物生境的破坏。禁止人为破坏河道环境等行为。 5)施工期间采取导流措施,确保河道不断流; 6)在大风扬尘天气下,加强施工区的洒水降尘,减缓周边植被和植物受到的扬尘影响。 (3)修复措施 1)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临时施工迹地的恢复。工程结束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和平整场地,恢复土层。临时施工迹地恢复可采用人工种植和封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恢复,临时用地生态恢复过程中须选用乡土物种,可选用华山松、云南松、火棘、雪松等当地植物,乔、灌、草结合,并保证成活率。临时占地原为耕地的须进行复耕。 2)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和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库区周边的植被抚育及水土保持工作。 3)施工迹地的生态恢复: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的恢复。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和平整场地,恢复土层,采用当地植物进行“恢复性”种植,然后采“封育”手段,促进自然恢复。 (4)补偿措施 本项目工程占地必须按照国家相关土地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同时须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相关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5)管理措施 1)项目实施期间应加强管理,提高管理者的消防意识,避免火灾等灾害的发生。临时占地植被恢复区应注意加强管理巡查,做好浇水、施肥保障措施,若发现种植的植物死亡,应查明死亡原因,并进行补种和加强管理。 (2)项目实施期间加强管理,须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运营期期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废气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运行期间废气主要来源为食堂油烟,通过抽油烟机抽排至食堂外。由于就餐人数较少,食堂油烟经稀释扩散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 2、废水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下泄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下泄的生态流量达到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下流流量为0.0017m3/s,保证减水河段不断流,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函》(坝下河段最小生态流量不应小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0%)的规定。为保证下泄生态流量不受人为控制,下泄生态流量管安装必须保证下泄生态流量正常下泄。具体生态流量管须由相关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 (2)水体富营养化预防措施 由于水库自身具有调节能力,库区水体扩散、稀释能力强,运行期对库区整体水质的影响较小。但水库蓄水初期淹没土地、植物等释放到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营养盐量较大。为防止水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状态,需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①保证彻底清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等污染源进入库区水体,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 ②加强库区管理,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注重库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③加强农业面源的管理,配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要求,对农业生产者加强宣传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 (3)水库水质污染防治措施 洗羊塘水库的建设为者海镇油房村委会的12个自然村、大井镇治补村委会的9个自然村的人畜饮水安全。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应设置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指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范围的水域和*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在保护区外划分准保护区。 水库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委托相关单位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进行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并根据划分结果纳入日常管理。 作为饮用水源点,建议采取一下保护措施: ①隔离防护措施 通过在保护区边界设立物理或生物隔离设施,防止人类活动等对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的干扰,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保护区。采用草绿色低碳喷塑钢丝的网围栏,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围起来,阻止人类及牲畜对水源地的影响。在引水口附近设置美观、醒目、可视性强的永久性警示牌1处,标明“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②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防护。严禁破坏水环境及对水源地保护产生危害的活动。根据水源保护区的防护要求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限期治理生活污染源;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污染防治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④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系统建设 加强保护水源的监督监测工作;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能力建设;拓宽监测领域;强化监测深度;完善监督手段;建立监督制度;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确保保护区内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 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保障对策,一旦发生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事故及时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6)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水库工程管理所设置厨房设置0.5m3隔油池、5m3化粪池,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一起进入化粪池处理,处理后委托当地村民定期清掏用于水源保护区以外周边耕地和林地施肥。 3、噪声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提水泵站设置泵房,同时对水泵进行基础减震; (2)定期对水泵进行维护,发现异常及时启动备用水泵,并对故障水泵进行检修。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防控措施 (1)库区打捞的漂浮物归类处置; (2)营运期水库管理所生活垃圾利用垃圾桶收集后送到乡镇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理,处置率100%。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运行期采取工程措施设置专门的生态流量下泄设施,坝址严格下放多年平均流量的10%作为河道生态流量(0.0017m3/s),确保河道不断流。 (2)待水库建成供水后,及时启动水源保护区划分,并严格按照水源保护区管理要求执行,保护库区周边的自然植被不被人为破坏。 (3)管理措施:运行期间设置标识牌,禁止向库区投放鱼类,特别是外来鱼类。 | ||||||
结论 | ||||||
会泽县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洗羊塘水库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项目建设满足“三线一单”的管理要求,项目选址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现状均可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该项目在施工期间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些不利影响较小且是短暂的,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可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随着施工期的结束不利影响逐渐消失。同时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减少对周围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当地农村供水,提升人居饮用水安全,保障村民用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来看,建设单位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项目的环境影响可行。 | ||||||
公众参与情况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信息全文公开的承诺书 |
注:项目概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部分由行政审批机关填写。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