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国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伊滨区光武排涝渠工程拟审批公示
洛阳国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伊滨区光武排涝渠工程拟审批公示
关于2023年11月16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分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反馈我分局。公示期为2023年11月16日-2023年11月23日。
电话:0379-* 传真:0379-* 通讯地址: (略) 伊滨区科技大厦A座8017室(*)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机构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洛阳 (略) 伊滨区光武排涝渠工程 | (略)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南起司马光路北至伊南排涝干渠 | 洛阳 (略) | 河南 (略) | 项目南起司马光路北至伊南排涝干渠。渠道采用30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流量35.52m3/s,全长5.06km,共设置穿路箱涵10处。 项目总投资6112.6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43.78万元。 | 一、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车辆出入口各设置1套车辆冲洗装置及临时沉淀池,车辆冲洗废水沉淀后循环使用;设置临时公厕,配套设置化粪池1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 (略) 政管网;设置1个淤泥堆存场,淤泥堆场四周采用装土编织袋设置临时围堰,四周设雨水导流渠,场内地面铺设土工布防渗,设置渗滤水导流渠,设置15m3沉淀池1个,淤泥堆存渗出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 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严格落实施工场地“七个百分百”要求,运输车辆采取封闭或篷布遮盖措施;施工现场周围设置硬质围挡;施工单位配备雾炮机、洒水车,施工作业现场充分洒水。 三、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设置临时生活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清运;项目设置3个临时堆土场,场地四周采用装土编织袋设置临时围堰,四周设置雨水导流沟;项目设置1个淤泥临时堆场,淤泥堆场设置顶棚,周围设雨水导流沟,临渠道一侧设置围堰,场内铺设土工布防渗。设置三级沉淀池30m3。 四、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在距离敏感点较近的施工区域四周设置隔声屏障进行围护,噪声达标排放。 五、水土保持措施 临时堆土场和淤泥临时堆场周边设置围堰和雨水导流渠,防治水土流失。 六、生态保持及恢复措施 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平整覆土,播撒草籽恢复植被。 | / |
关于2023年11月16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分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反馈我分局。公示期为2023年11月16日-2023年11月23日。
电话:0379-* 传真:0379-* 通讯地址: (略) 伊滨区科技大厦A座8017室(*)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拟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机构 | 建设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洛阳 (略) 伊滨区光武排涝渠工程 | (略)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南起司马光路北至伊南排涝干渠 | 洛阳 (略) | 河南 (略) | 项目南起司马光路北至伊南排涝干渠。渠道采用30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流量35.52m3/s,全长5.06km,共设置穿路箱涵10处。 项目总投资6112.6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43.78万元。 | 一、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车辆出入口各设置1套车辆冲洗装置及临时沉淀池,车辆冲洗废水沉淀后循环使用;设置临时公厕,配套设置化粪池1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 (略) 政管网;设置1个淤泥堆存场,淤泥堆场四周采用装土编织袋设置临时围堰,四周设雨水导流渠,场内地面铺设土工布防渗,设置渗滤水导流渠,设置15m3沉淀池1个,淤泥堆存渗出水经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 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严格落实施工场地“七个百分百”要求,运输车辆采取封闭或篷布遮盖措施;施工现场周围设置硬质围挡;施工单位配备雾炮机、洒水车,施工作业现场充分洒水。 三、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设置临时生活垃圾收集桶,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清运;项目设置3个临时堆土场,场地四周采用装土编织袋设置临时围堰,四周设置雨水导流沟;项目设置1个淤泥临时堆场,淤泥堆场设置顶棚,周围设雨水导流沟,临渠道一侧设置围堰,场内铺设土工布防渗。设置三级沉淀池30m3。 四、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在距离敏感点较近的施工区域四周设置隔声屏障进行围护,噪声达标排放。 五、水土保持措施 临时堆土场和淤泥临时堆场周边设置围堰和雨水导流渠,防治水土流失。 六、生态保持及恢复措施 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平整覆土,播撒草籽恢复植被。 | /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