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永城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 (略)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全域旅游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五大领域,构筑“1267、3510”产业发展框架,着力构建大生态格局,打造美丽永城;构建大健康格局,打造健康永城;构建大治理格局,打造平安永城,全市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向上发展。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0.01亿元,同比增长9.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6.63亿元,同比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58亿元,同比增长7.0%;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14.64亿元,同比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0%;节能减排和安 (略) 级下达任务。继续保持“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占比为12.9:43.3:43.8。永城经济发展已连续13年入围全国百强县,位居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第61位, (略) 5个入围县(市)的第一位。

  (一)兴产业、抓项目,经济发展韧性增强

  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三大改造”, 2021年实施三大改造项目47个,项目总投资196.9亿元, (略) 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积极培育龙宇煤化工、盛大印刷、科源电子等后备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卢师傅食品被评为 (略) 级绿色工厂; (略) 第一个“5G+化工”专网合作项目。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工业用电量29.98亿千瓦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1家。

  狠抓现代农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全市粮食总产35.52亿斤,其中,夏粮总产19.6亿斤,秋粮总产15.92亿斤,比去年增产0.35亿斤,实现“十七连丰”。 2020-2021年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全面完成,项目区优质专用小麦总产4.36亿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的1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龙头企业发展, (略) 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65.6万亩,培育农民合作社2251家、家庭农场2768家,评选示范家庭农场226个、示范农民合作社70个。

  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文旅产业作为替代传统采掘业的新兴产业,以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围绕生态保护特色,打造适合休闲度假、个性化旅游的日月湖新景区。2021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9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8%;实现旅游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68亿元,增长12.3%。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略) 委省政府 (略) 委书记楼阳生“项目为王、结果导向”的要求,突出“三个一批”引领, 确保项目“接力跑”、投资“不断档”。 2021年, (略) 级重点项目171个,总投资770.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3.3亿元。完成投资256.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26.3%;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22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2.05亿元,完成投资100.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39.5%; (略) 级重点项目56个,总投资44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7.5亿元,完成投资211.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43.2%。

  积极谋划专项债。2021年已下达专项债券项目11个,下达债券资金5.23亿元。2022年谋划专项债券项目41个,总投资171.61亿元,债券资金需求规模96.25亿元。 (略) 发改委反馈, (略) 级专项债券库项目40个,总投资123.44亿元,债券资金需求为45.45亿元。

  持续推进招商引资。着重推进“一把手”工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航向,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当年新签约招商项目82个,总投资338.8亿元;新建招商项目64个,总投资154.2亿;续建招商项目21个,总投资102亿元;建成投产招商项目56个,总投资103.4亿元。 2021 (略) 外资金76.8亿元。

  (二)重集群、融发展,持续提升“两区”承载力

  聚力发展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3+1”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谋划项目,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产业集聚区2021年实现工业主营业收入620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规上企业税收30亿元,四上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5万人。商务中心区积极引进金融中心、商务楼宇、电子商务、城市综合体、星级酒店等项目入驻。预计2021年,“四上”企业126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税收3.74亿元,法人企业从业人员1.4万人。

  (三)促转型、增活力,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科技创新势头强劲。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截止目前已有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20%。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市商务中 (略) 四星级服务业“两区”, (略)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新能源投产规模达到42.99万千瓦;建成5G基站468个,塔杆新建及改造700个;三大运营商与11家企业签订28个5G+场景应用项目。

  “万人助万企”全面深入开展。 (略) 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万人助万企”行动领导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设立31个工作组。全市包联干部及31个工作组通过实地走访帮联企业285家,梳理企业反馈问题224条,已解决问题222条,解决率达99.11%。

  质量品牌逐步打响。累计授予 (略) 长质量奖,有效商标注册量12955件,授权专利446件,有效发明57件。组织2家企 (略)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A等企业认定。

  (四)促融合、提品质,城乡魅力逐步彰显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一年来, (略) 政基础设施投资约1.9亿元; (略) 政道路1.39公里,道路网密度7.25公里/平方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95.5%,污水处理率96.96%,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率100%,燃气普及率96.30%,集中供热普及率63.5%;继续完善路网, (略) 框架,完成了纬一路、纬二路、经七路的建设任务;开工建设了纬三路、碱河路西段工程。

  乡村振兴稳步实施。新建通村公路7.09公里、防汛道路19.773公里、县乡道安防工程约145公里;改造14座危桥。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改厕24.35万户,基本实现常住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统一建立了常态化的运行维护机制,“永城经验” (略) 推广;保洁革命形成清扫收集转运处理良性运行机制,“户分类、村收集、市转运处理”模式全面形成,被评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 (略)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8. (略) (略) “ (略) ”标准,占比41.4%;20 (略) “美丽小镇”标准,占比80%。 (略) 级“千万工程”示范村8个,累计达到40个,美丽乡村建设加速推进。

  (五)强保障、惠民生,群众福祉不断提升

  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坚持民生为本,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6万人,失业再就业374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78人;新增转移就业9010人,返乡下乡创业4034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完成补贴性培训22680人次,农村转移劳动者12475人次。

  持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加快 (略) , (略)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规划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学校11个,总投资7.47亿元,新增学位19190个。新建高级中学项目顺利推进; 4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建项目有序推进;薛湖镇、新桥镇中心小学迁建、裴桥镇夏桥中学扩建、市第十小学扩建、市第五初级中学扩建等项目稳步开展。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全市拥有 (略) 1家, (略) 3家,省级临床重点学科5个,数 (略) (略) 中名列前茅; (略) 、 (略) 重点民生实事,各项 (略) 定目标;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新了“ (略) 基本公共卫生健康信息平台”电子信息系统,建立规范化电子档案约140万份。持续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我市城乡居民参保率保持在99.9%以上。

  强化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落实“四个不摘”,持续深入推进“党晖温暖”十大帮扶,全市7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1.9万户、4.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六)抓治理、提品质,美丽永城展现新貌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进政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加快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积极推进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在线审批工作;持续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面进驻、集中办理,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推进“不见面审批”;大力推行“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持续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有效破解了“准入不准营”的难题; (略) 场环境,规范涉企收费目录,深化价格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优化法治环境,全面落实 “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2 (略) (略) 场主体13726户,同比增长34.5%,市场主体总数达98752户, (略) (略) 第一位;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社会信用建设制度体系, (略) 信用平台归集各类信息44万余条,双公示信息3.5万余条。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显著提升,2021年,全市PM10年平均浓度72微克/立方米(目标值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目标值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1天(目标值237天),同比增加14天。三项指 (略) 第1位。浍河黄口、沱河小王桥、包河马桥、王引河祖楼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近2100公顷,绿化覆盖率42.8%,森林覆盖率4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略) 前列,达到100%。2 (略) 成功创建为“第五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持续稳定社会大局。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持续落实“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一村(格)一警”工作优势,切实形成“一村(格)一警一连”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持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努力实现扫黑除恶常态化,确保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全市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稳中有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略) 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面临困难依然较多;城乡发展不均衡,融合发展还不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不高,与人民期待存在差距;民生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配套仍存在分布不均匀、优质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发展举措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突破期。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略) 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支持永城等县(市)发展 (略) ”的工作指示, (略) 委市政府加快永城建设商 (略) ,实现三个“走在前”的战略要求,全面实施“1267、3510”产业发展架构,努力让永城在河南县域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提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8%以上,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效益同步,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同步。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全面开展产业链招商,力争在产业链招商上取得新突破,进 (略) 产业扩大规模、做好做优。力争2022 (略) 外资金78亿元;签约亿元以上工业、商贸物流等项目40个;新建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建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建成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0个,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优质项目。

  强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持续推进“三大改造”项目建设,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5G基站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实施场景应用,推进产业数字化;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帮 (略) 级研发补贴;不断完善企业服务,持续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强政策宣传贯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常态走访分包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反映问题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2022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70个,总投资约8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220亿元。 (略) 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31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1亿元; (略) 重点项目60个,总投资约4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146.7亿元。全面做好2022年“三个一批”项目谋划和推进,全力保障2022年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深入研究新政策新方向,再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及时更新完善项目库建设;同时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982补短板项目、地方专项债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争取更多专项债 (略) 预算内资金支持。

  持续强化“两区”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两区”承载能力,全力推进“两区”建设,推动产业链招商、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重大创新项目向“两区”集聚,努力将“两区”建设成为创新战略高地、新兴产业核心载体、转型升级重要引擎。产业集聚区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3个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1个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推进瑞柏醋酸酯、永诺医药、盛大印刷、皇沟工业园、锦晟电子。2022年计划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税收增长8%左右;商务中 (略) 优势,创新招商模式,盯紧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科技研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产业,以招商选资助推经济发展,增强园区发展潜力和后劲。力争2022年创本活力城、商务中心区公园等重点项目建成达效,加快推进人才公寓项目开工建设。

  (二)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落实“一网通办”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多元化需求,持续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在问题办理、要素保障上持续发力,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让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企业发展更有信心、经济发展更有活力。

  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加快引进与现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相关联的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成长型项目。支持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加快各类商品物流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全面引导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 (略) 场化运行,促进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发展。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落实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左右。

  深化制度型开放合作。扩大服务业开放合作,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条,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推动服务业向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规模化、集群化提升,促进现代服务业功能和质量双跨越。壮大现代物流业,优化现代物流产业生态,谋划推进国家粮食储备中心、国家2000万吨级煤炭储备基地、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日月湖开放合作力度,持续推进国际房车营地、演艺中心、温泉度假酒店、金色沙滩、足球训练基地等项目。以形成“3+5+N”大文旅产业为抓手,努力打造辐射半径300公里1亿人口的周末游、自驾游集散地。

  (三)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完善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立足永城发展实际, (略) 功能、加强区域联动、推进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开 (略) 东环路南延、 (略) 政道路工程,持续推进城区断头路改造项目,不断打通城区断头路;全力推进中央生态公园、城区新建道路绿化、马浦社区周边新建道路绿化和淮海大道东延段绿化等四个已开工绿化项目;计 (略) 引江济淮20万吨水厂及厂区配套管网、 (略) 引江济淮20万吨水厂城区配套管网等项目;谋划新建城镇燃气管网15公里、集中供热管网2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环卫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提升耕地质量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19.5万亩;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进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实施纳入规划的23个项目;全面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完成产业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建设,建设要素高度聚集、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国家现代小麦产业园。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任务,持续开展破旧房屋清零和“四园一场”建设,开展“四园一场”建设的村力争达到80%以上;持续推进村庄分类创建,争取一类村占比达到50%,三类村占比不超过20%,其它村达到二类村标准。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略)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建设芒山汉文化旅游小镇、陈官庄红色旅游小镇、李寨红色教育小镇、酂城法律研学小镇、高庄花卉小镇、苗桥水产养殖小镇、陈集钢铁小镇、十八里新能源小镇、茴村书法小镇等9个特色小镇,保障乡村建设行动持续良好。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落实能源双控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综合能源改造;围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年产40万吨碳酸二*酯、年产30万吨碳酸**酯联产年产4.5万吨二*酯、年产20万吨无水*醇、年产13万吨光学级聚碳酸酯、年产3万吨六氟磷酸锂等新型绿色新材料项目,以及创本绿色新材料智造产业园项目。巩固生态保护空间,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加强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大气、土壤、河流污染防治,加大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持续加大国土绿化工作力度,计划城区绿化面积15公顷; (略) 下达的造林任务10000亩,森林抚育2000亩,进 (略) 生态环境,显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五)聚力保障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就业规模,突出抓好群体就业创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5年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继续实施“党晖温暖”十大帮扶行动,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城区中小学校改扩建进度,加大化解高中阶段“大班额”力度,提升闲置教学点资源利用水平,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推进改扩建城乡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建第五高级中学项目建设,确保2022年部分投入使用。 (略) 场监管和调控,加快推进安置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略) 场,全力推进侯岭街道办、日月湖街道办8个棚改项目以及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动城中村庄盘地不动产登记发证,切实解决群众办证难问题; (略) 场监管和调控,及时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积极 (略) 场监管和服务。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升疾病防控医疗服务水平,根据最新医保平台上线情况,及时对医保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更加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切实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继续开展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的自查认定工作和各项民生资金的清理清查,建立对比平台和跟踪核查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略) 基础设施设备提升改造, (略)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所、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所。

  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商品价格异常波动、通缩通胀风险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冻猪肉、粮食、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和投放,确倮重点时段、 (略) 场价格总体稳定。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加强价格宣传和舆情监测, (略) 场预期。

  (六)持续抓风险防范、平安永城,提升安全感

  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加强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和风险排查,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完善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债务风险监督机制。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深化“一村一警”、推动“一格一员”,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法制永城、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重大安全生产、质量安全、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强化产品质量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全力维护和谐稳定。毫不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继续深化“平安永城”建设,让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加充实、安全感更有保障。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号角正在奏响, (略) 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加快打造充满活力的区 (略) ,建设商 (略) , (略)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努力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贡献永城更大力量和更好担当!让 (略) 第一 (略) 县、 (略) 县域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1267、3510”产业发展架构:“1”是在农业经济方面,打造1平方公里的富硒食品产业园;“2”是在工业经济方面,打造化工新材料和金属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67” (略) 经济方面,日月湖景区打造国际房车营地、文艺演艺中心、高端民宿、奥特莱斯地下购物广场、金色沙滩、标准化足球训练基地6大经济业态,赋予芒山镇高铁商务商贸、文旅产业、温泉休闲度假、人民动物园、会展中心、高校园区、房 (略) 功能;“35”是在全域旅游方面,打造芒砀山旅游区、日月湖景区、水上森林公园3个5A级景区,及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抗大四分校实训基地、崇法寺公园、酂城造律台、僖山景区5个4A级景区。“10”是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实施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基础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城乡教育均衡一体化、城乡物流信息一体化、城乡平安建设一体化、城乡应急反应一体化10个一体化工作机制;

  2、“六乱”:治理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

  3、“六清”: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沟、清违建、清杂物、清破旧房屋及残垣断壁;

  4、“三个一批”:指政府对企业要形成“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集团、一批知名品牌”;

  5、“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6、“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7、“党晖温暖”十大帮扶行动:农村精准脱贫、城市解困(下岗职工)、大学圆梦携手、孤儿呵护牵手、大病救治助力、网瘾少年关爱、精神病治疗普惠、残疾人社会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陪伴、困境家庭救助等帮扶行动;

  8、“四园一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小停车场;

  9、“3+5+N”大文旅产业:构建3个5A级、5个4A级、N个3A级旅游景区;

  10、“一网通办”: 指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群众只需操作一个办事系统,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这些“关键小事”;

  11、“万人助万企”活动:选派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服务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农业企业、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服务业、商贸业、建筑业等各行业重点企业;

  12、“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双随机、一公开” (略) 办公厅于2015年8月发布的《 (略) 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中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

  13、“四上”企业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14、“四下”企业 :现阶段我国经济统计系统的专用称谓,所谓的四下就相对四上而言;

  15、“5G+化工”:积 (略) “5G+化工互联网平台”,开展5G+化工方面应用,让更多企业嫁接5G技术,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16、“三大改造”: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提速升级。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 (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 (略)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全域旅游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五大领域,构筑“1267、3510”产业发展框架,着力构建大生态格局,打造美丽永城;构建大健康格局,打造健康永城;构建大治理格局,打造平安永城,全市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向上发展。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0.01亿元,同比增长9.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6.63亿元,同比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58亿元,同比增长7.0%;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14.64亿元,同比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0%;节能减排和安 (略) 级下达任务。继续保持“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占比为12.9:43.3:43.8。永城经济发展已连续13年入围全国百强县,位居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第61位, (略) 5个入围县(市)的第一位。

  (一)兴产业、抓项目,经济发展韧性增强

  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三大改造”, 2021年实施三大改造项目47个,项目总投资196.9亿元, (略) 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积极培育龙宇煤化工、盛大印刷、科源电子等后备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卢师傅食品被评为 (略) 级绿色工厂; (略) 第一个“5G+化工”专网合作项目。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工业用电量29.98亿千瓦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1家。

  狠抓现代农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全市粮食总产35.52亿斤,其中,夏粮总产19.6亿斤,秋粮总产15.92亿斤,比去年增产0.35亿斤,实现“十七连丰”。 2020-2021年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全面完成,项目区优质专用小麦总产4.36亿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的1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龙头企业发展, (略) 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65.6万亩,培育农民合作社2251家、家庭农场2768家,评选示范家庭农场226个、示范农民合作社70个。

  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文旅产业作为替代传统采掘业的新兴产业,以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围绕生态保护特色,打造适合休闲度假、个性化旅游的日月湖新景区。2021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9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8%;实现旅游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68亿元,增长12.3%。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略) 委省政府 (略) 委书记楼阳生“项目为王、结果导向”的要求,突出“三个一批”引领, 确保项目“接力跑”、投资“不断档”。 2021年, (略) 级重点项目171个,总投资770.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3.3亿元。完成投资256.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26.3%;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22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2.05亿元,完成投资100.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39.5%; (略) 级重点项目56个,总投资44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7.5亿元,完成投资211.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43.2%。

  积极谋划专项债。2021年已下达专项债券项目11个,下达债券资金5.23亿元。2022年谋划专项债券项目41个,总投资171.61亿元,债券资金需求规模96.25亿元。 (略) 发改委反馈, (略) 级专项债券库项目40个,总投资123.44亿元,债券资金需求为45.45亿元。

  持续推进招商引资。着重推进“一把手”工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航向,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当年新签约招商项目82个,总投资338.8亿元;新建招商项目64个,总投资154.2亿;续建招商项目21个,总投资102亿元;建成投产招商项目56个,总投资103.4亿元。 2021 (略) 外资金76.8亿元。

  (二)重集群、融发展,持续提升“两区”承载力

  聚力发展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3+1”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谋划项目,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产业集聚区2021年实现工业主营业收入620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规上企业税收30亿元,四上企业从业人员达到6.5万人。商务中心区积极引进金融中心、商务楼宇、电子商务、城市综合体、星级酒店等项目入驻。预计2021年,“四上”企业126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税收3.74亿元,法人企业从业人员1.4万人。

  (三)促转型、增活力,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科技创新势头强劲。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截止目前已有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20%。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市商务中 (略) 四星级服务业“两区”, (略)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新能源投产规模达到42.99万千瓦;建成5G基站468个,塔杆新建及改造700个;三大运营商与11家企业签订28个5G+场景应用项目。

  “万人助万企”全面深入开展。 (略) 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万人助万企”行动领导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设立31个工作组。全市包联干部及31个工作组通过实地走访帮联企业285家,梳理企业反馈问题224条,已解决问题222条,解决率达99.11%。

  质量品牌逐步打响。累计授予 (略) 长质量奖,有效商标注册量12955件,授权专利446件,有效发明57件。组织2家企 (略)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A等企业认定。

  (四)促融合、提品质,城乡魅力逐步彰显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一年来, (略) 政基础设施投资约1.9亿元; (略) 政道路1.39公里,道路网密度7.25公里/平方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95.5%,污水处理率96.96%,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率100%,燃气普及率96.30%,集中供热普及率63.5%;继续完善路网, (略) 框架,完成了纬一路、纬二路、经七路的建设任务;开工建设了纬三路、碱河路西段工程。

  乡村振兴稳步实施。新建通村公路7.09公里、防汛道路19.773公里、县乡道安防工程约145公里;改造14座危桥。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改厕24.35万户,基本实现常住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统一建立了常态化的运行维护机制,“永城经验” (略) 推广;保洁革命形成清扫收集转运处理良性运行机制,“户分类、村收集、市转运处理”模式全面形成,被评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 (略)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8. (略) (略) “ (略) ”标准,占比41.4%;20 (略) “美丽小镇”标准,占比80%。 (略) 级“千万工程”示范村8个,累计达到40个,美丽乡村建设加速推进。

  (五)强保障、惠民生,群众福祉不断提升

  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坚持民生为本,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6万人,失业再就业3747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78人;新增转移就业9010人,返乡下乡创业4034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完成补贴性培训22680人次,农村转移劳动者12475人次。

  持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加快 (略) , (略)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规划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学校11个,总投资7.47亿元,新增学位19190个。新建高级中学项目顺利推进; 4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建项目有序推进;薛湖镇、新桥镇中心小学迁建、裴桥镇夏桥中学扩建、市第十小学扩建、市第五初级中学扩建等项目稳步开展。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全市拥有 (略) 1家, (略) 3家,省级临床重点学科5个,数 (略) (略) 中名列前茅; (略) 、 (略) 重点民生实事,各项 (略) 定目标;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新了“ (略) 基本公共卫生健康信息平台”电子信息系统,建立规范化电子档案约140万份。持续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我市城乡居民参保率保持在99.9%以上。

  强化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落实“四个不摘”,持续深入推进“党晖温暖”十大帮扶,全市7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1.9万户、4.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六)抓治理、提品质,美丽永城展现新貌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进政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加快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积极推进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在线审批工作;持续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面进驻、集中办理,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推进“不见面审批”;大力推行“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持续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有效破解了“准入不准营”的难题; (略) 场环境,规范涉企收费目录,深化价格改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积极优化法治环境,全面落实 “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2 (略) (略) 场主体13726户,同比增长34.5%,市场主体总数达98752户, (略) (略) 第一位;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社会信用建设制度体系, (略) 信用平台归集各类信息44万余条,双公示信息3.5万余条。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显著提升,2021年,全市PM10年平均浓度72微克/立方米(目标值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目标值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1天(目标值237天),同比增加14天。三项指 (略) 第1位。浍河黄口、沱河小王桥、包河马桥、王引河祖楼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近2100公顷,绿化覆盖率42.8%,森林覆盖率4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略) 前列,达到100%。2 (略) 成功创建为“第五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持续稳定社会大局。全力推进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持续落实“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一村(格)一警”工作优势,切实形成“一村(格)一警一连”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持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强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努力实现扫黑除恶常态化,确保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全市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稳中有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略) 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面临困难依然较多;城乡发展不均衡,融合发展还不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不高,与人民期待存在差距;民生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配套仍存在分布不均匀、优质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发展举措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突破期。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略) 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支持永城等县(市)发展 (略) ”的工作指示, (略) 委市政府加快永城建设商 (略) ,实现三个“走在前”的战略要求,全面实施“1267、3510”产业发展架构,努力让永城在河南县域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提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8%以上,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效益同步,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同步。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全面开展产业链招商,力争在产业链招商上取得新突破,进 (略) 产业扩大规模、做好做优。力争2022 (略) 外资金78亿元;签约亿元以上工业、商贸物流等项目40个;新建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建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建成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0个,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优质项目。

  强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持续推进“三大改造”项目建设,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5G基站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实施场景应用,推进产业数字化;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帮 (略) 级研发补贴;不断完善企业服务,持续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强政策宣传贯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常态走访分包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反映问题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2022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70个,总投资约8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220亿元。 (略) 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310.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1亿元; (略) 重点项目60个,总投资约4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146.7亿元。全面做好2022年“三个一批”项目谋划和推进,全力保障2022年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深入研究新政策新方向,再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及时更新完善项目库建设;同时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982补短板项目、地方专项债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争取更多专项债 (略) 预算内资金支持。

  持续强化“两区”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两区”承载能力,全力推进“两区”建设,推动产业链招商、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重大创新项目向“两区”集聚,努力将“两区”建设成为创新战略高地、新兴产业核心载体、转型升级重要引擎。产业集聚区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3个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1个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推进瑞柏醋酸酯、永诺医药、盛大印刷、皇沟工业园、锦晟电子。2022年计划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税收增长8%左右;商务中 (略) 优势,创新招商模式,盯紧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科技研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产业,以招商选资助推经济发展,增强园区发展潜力和后劲。力争2022年创本活力城、商务中心区公园等重点项目建成达效,加快推进人才公寓项目开工建设。

  (二)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落实“一网通办”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多元化需求,持续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在问题办理、要素保障上持续发力,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让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企业发展更有信心、经济发展更有活力。

  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加快引进与现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相关联的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成长型项目。支持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加快各类商品物流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全面引导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 (略) 场化运行,促进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发展。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落实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左右。

  深化制度型开放合作。扩大服务业开放合作,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条,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空间,推动服务业向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规模化、集群化提升,促进现代服务业功能和质量双跨越。壮大现代物流业,优化现代物流产业生态,谋划推进国家粮食储备中心、国家2000万吨级煤炭储备基地、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日月湖开放合作力度,持续推进国际房车营地、演艺中心、温泉度假酒店、金色沙滩、足球训练基地等项目。以形成“3+5+N”大文旅产业为抓手,努力打造辐射半径300公里1亿人口的周末游、自驾游集散地。

  (三)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完善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立足永城发展实际, (略) 功能、加强区域联动、推进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开 (略) 东环路南延、 (略) 政道路工程,持续推进城区断头路改造项目,不断打通城区断头路;全力推进中央生态公园、城区新建道路绿化、马浦社区周边新建道路绿化和淮海大道东延段绿化等四个已开工绿化项目;计 (略) 引江济淮20万吨水厂及厂区配套管网、 (略) 引江济淮20万吨水厂城区配套管网等项目;谋划新建城镇燃气管网15公里、集中供热管网2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环卫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提升耕地质量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19.5万亩;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进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实施纳入规划的23个项目;全面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完成产业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建设,建设要素高度聚集、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国家现代小麦产业园。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任务,持续开展破旧房屋清零和“四园一场”建设,开展“四园一场”建设的村力争达到80%以上;持续推进村庄分类创建,争取一类村占比达到50%,三类村占比不超过20%,其它村达到二类村标准。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略)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建设芒山汉文化旅游小镇、陈官庄红色旅游小镇、李寨红色教育小镇、酂城法律研学小镇、高庄花卉小镇、苗桥水产养殖小镇、陈集钢铁小镇、十八里新能源小镇、茴村书法小镇等9个特色小镇,保障乡村建设行动持续良好。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落实能源双控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综合能源改造;围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年产40万吨碳酸二*酯、年产30万吨碳酸**酯联产年产4.5万吨二*酯、年产20万吨无水*醇、年产13万吨光学级聚碳酸酯、年产3万吨六氟磷酸锂等新型绿色新材料项目,以及创本绿色新材料智造产业园项目。巩固生态保护空间,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加强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大气、土壤、河流污染防治,加大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持续加大国土绿化工作力度,计划城区绿化面积15公顷; (略) 下达的造林任务10000亩,森林抚育2000亩,进 (略) 生态环境,显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五)聚力保障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就业规模,突出抓好群体就业创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5年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继续实施“党晖温暖”十大帮扶行动,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城区中小学校改扩建进度,加大化解高中阶段“大班额”力度,提升闲置教学点资源利用水平,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推进改扩建城乡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建第五高级中学项目建设,确保2022年部分投入使用。 (略) 场监管和调控,加快推进安置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略) 场,全力推进侯岭街道办、日月湖街道办8个棚改项目以及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动城中村庄盘地不动产登记发证,切实解决群众办证难问题; (略) 场监管和调控,及时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积极 (略) 场监管和服务。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升疾病防控医疗服务水平,根据最新医保平台上线情况,及时对医保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更加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切实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确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继续开展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的自查认定工作和各项民生资金的清理清查,建立对比平台和跟踪核查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略) 基础设施设备提升改造, (略)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所、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所。

  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商品价格异常波动、通缩通胀风险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冻猪肉、粮食、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和投放,确倮重点时段、 (略) 场价格总体稳定。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加强价格宣传和舆情监测, (略) 场预期。

  (六)持续抓风险防范、平安永城,提升安全感

  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加强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和风险排查,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完善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债务风险监督机制。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深化“一村一警”、推动“一格一员”,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法制永城、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重大安全生产、质量安全、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强化产品质量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全力维护和谐稳定。毫不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继续深化“平安永城”建设,让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加充实、安全感更有保障。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号角正在奏响, (略) 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加快打造充满活力的区 (略) ,建设商 (略) , (略)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努力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贡献永城更大力量和更好担当!让 (略) 第一 (略) 县、 (略) 县域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1267、3510”产业发展架构:“1”是在农业经济方面,打造1平方公里的富硒食品产业园;“2”是在工业经济方面,打造化工新材料和金属新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67” (略) 经济方面,日月湖景区打造国际房车营地、文艺演艺中心、高端民宿、奥特莱斯地下购物广场、金色沙滩、标准化足球训练基地6大经济业态,赋予芒山镇高铁商务商贸、文旅产业、温泉休闲度假、人民动物园、会展中心、高校园区、房 (略) 功能;“35”是在全域旅游方面,打造芒砀山旅游区、日月湖景区、水上森林公园3个5A级景区,及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抗大四分校实训基地、崇法寺公园、酂城造律台、僖山景区5个4A级景区。“10”是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实施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基础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城乡教育均衡一体化、城乡物流信息一体化、城乡平安建设一体化、城乡应急反应一体化10个一体化工作机制;

  2、“六乱”:治理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

  3、“六清”: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沟、清违建、清杂物、清破旧房屋及残垣断壁;

  4、“三个一批”:指政府对企业要形成“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集团、一批知名品牌”;

  5、“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6、“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7、“党晖温暖”十大帮扶行动:农村精准脱贫、城市解困(下岗职工)、大学圆梦携手、孤儿呵护牵手、大病救治助力、网瘾少年关爱、精神病治疗普惠、残疾人社会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陪伴、困境家庭救助等帮扶行动;

  8、“四园一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小停车场;

  9、“3+5+N”大文旅产业:构建3个5A级、5个4A级、N个3A级旅游景区;

  10、“一网通办”: 指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群众只需操作一个办事系统,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解决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这些“关键小事”;

  11、“万人助万企”活动:选派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服务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农业企业、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服务业、商贸业、建筑业等各行业重点企业;

  12、“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双随机、一公开” (略) 办公厅于2015年8月发布的《 (略) 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中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

  13、“四上”企业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14、“四下”企业 :现阶段我国经济统计系统的专用称谓,所谓的四下就相对四上而言;

  15、“5G+化工”:积 (略) “5G+化工互联网平台”,开展5G+化工方面应用,让更多企业嫁接5G技术,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16、“三大改造”: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提速升级。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