洣水斜濑水天星至塘旺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拟审批前公示
洣水斜濑水天星至塘旺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拟审批前公示
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洣水(斜濑水)天星至塘旺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电话:0731-*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洣水(斜濑水)天星至塘旺河段治理工程 |
建设地点 | 炎陵县鹿原镇天星村至塘旺村 |
建设单位 | 炎陵县水利水电事务中心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湖南 (略) |
项目概况 | 洣水(斜濑水)天星至塘旺河段治理工程涉及炎陵县鹿原镇,为一般城镇,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4.3.1条,其防洪标准为10~20年,设计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洪水。 1)炎帝陵核心景区鹿原大桥下游至五谷桥左岸新建防洪堤长 1.764km,五谷桥下游至王家渡大桥右岸新建防洪堤长0.9036km,小计 2.6676km; 2)炎帝陵五谷桥下游左岸新建防洪堤长0.4817km,炎帝陵鹿原大桥上游左岸新建防洪堤长0.7903km,炎帝陵上游天星村左岸新建防洪堤长 0.6155km,小计1.8875km; 3)炎帝陵上游天星村左岸新建护岸长 0.401km; 4)河道清渣疏挖4处。 新建堤防主要为土质防洪堤,迎水面采用雷诺护垫,背水面采用草皮护坡; 新修护岸采用格宾护脚,雷诺护垫。在PK135+065~PK134+900处右岸新建0.165km砼挡墙,在ZK143+400~ZK143+300处左岸新建0.1km的砼挡墙。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机械设备、车辆冲洗废水、围堰基坑废水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围堰基坑废水、冲洗废水等通过收集隔油沉淀后回用,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非镇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收集作农肥;镇区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废气主要为扬尘、机械设备尾气等。扬尘通过采取封闭施工、硬质围档、定期洒水、及时清除渣土、严禁超载、清洗轮胎、毡布覆盖、设置防尘飞扬垫等措施,其余废气通过大气扩散,满足(GB 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对环境影响较小。 声环境影响分析: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源强在 72~92dB(A),通过加强管理、合理布局施工设备、严控作息时间、设置临时屏障、保养施工设备、降速禁鸣等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固废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弃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弃土送至弃渣场进行堆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建筑垃圾作筑路材料,处理方法满足环保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 土壤和地下水:管理方面应严加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可有效防治危险废物暂存和处置过程中因物料泄漏造成对区域土壤、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完工后植被进行恢复,对临时施工用地进行复垦或植被恢复,部分乔木优先移栽至保护;弃渣场:修建砌筑挡渣墙、完善弃渣场排水系统,截水沟设置沉砂池,充分压实;绿化尽量选择乡土物种和本地常见种,避免生态入侵造成的生态问题,恢复区域植被的多样性。施工均在枯水期进行,围堰施工尽量避免搅动水体;合理确定施工围堰方案;做好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护,保持洣水泥沙量增加不明显;提高操作水平,文明施工,尽量缩短工期;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鱼类生境产生惊忧;加强施工人员宣传教育,禁止捕捞垂钓等相关活动,禁止向临近水体中中倾倒废水及一切残渣废物;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减少施工设备和车辆跑、冒、滴、漏现象,防止油类物质进入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境。项目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暂时的破环和影响。 |
关闭本页打印本页
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洣水(斜濑水)天星至塘旺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电话:0731-*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洣水(斜濑水)天星至塘旺河段治理工程 |
建设地点 | 炎陵县鹿原镇天星村至塘旺村 |
建设单位 | 炎陵县水利水电事务中心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湖南 (略) |
项目概况 | 洣水(斜濑水)天星至塘旺河段治理工程涉及炎陵县鹿原镇,为一般城镇,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4.3.1条,其防洪标准为10~20年,设计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洪水。 1)炎帝陵核心景区鹿原大桥下游至五谷桥左岸新建防洪堤长 1.764km,五谷桥下游至王家渡大桥右岸新建防洪堤长0.9036km,小计 2.6676km; 2)炎帝陵五谷桥下游左岸新建防洪堤长0.4817km,炎帝陵鹿原大桥上游左岸新建防洪堤长0.7903km,炎帝陵上游天星村左岸新建防洪堤长 0.6155km,小计1.8875km; 3)炎帝陵上游天星村左岸新建护岸长 0.401km; 4)河道清渣疏挖4处。 新建堤防主要为土质防洪堤,迎水面采用雷诺护垫,背水面采用草皮护坡; 新修护岸采用格宾护脚,雷诺护垫。在PK135+065~PK134+900处右岸新建0.165km砼挡墙,在ZK143+400~ZK143+300处左岸新建0.1km的砼挡墙。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机械设备、车辆冲洗废水、围堰基坑废水等,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围堰基坑废水、冲洗废水等通过收集隔油沉淀后回用,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非镇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收集作农肥;镇区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废气主要为扬尘、机械设备尾气等。扬尘通过采取封闭施工、硬质围档、定期洒水、及时清除渣土、严禁超载、清洗轮胎、毡布覆盖、设置防尘飞扬垫等措施,其余废气通过大气扩散,满足(GB 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对环境影响较小。 声环境影响分析: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源强在 72~92dB(A),通过加强管理、合理布局施工设备、严控作息时间、设置临时屏障、保养施工设备、降速禁鸣等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固废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弃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弃土送至弃渣场进行堆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建筑垃圾作筑路材料,处理方法满足环保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 土壤和地下水:管理方面应严加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可有效防治危险废物暂存和处置过程中因物料泄漏造成对区域土壤、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完工后植被进行恢复,对临时施工用地进行复垦或植被恢复,部分乔木优先移栽至保护;弃渣场:修建砌筑挡渣墙、完善弃渣场排水系统,截水沟设置沉砂池,充分压实;绿化尽量选择乡土物种和本地常见种,避免生态入侵造成的生态问题,恢复区域植被的多样性。施工均在枯水期进行,围堰施工尽量避免搅动水体;合理确定施工围堰方案;做好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护,保持洣水泥沙量增加不明显;提高操作水平,文明施工,尽量缩短工期;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鱼类生境产生惊忧;加强施工人员宣传教育,禁止捕捞垂钓等相关活动,禁止向临近水体中中倾倒废水及一切残渣废物;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减少施工设备和车辆跑、冒、滴、漏现象,防止油类物质进入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境。项目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暂时的破环和影响。 |
关闭本页打印本页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