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关于拟对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2月12日-2023年12月18日。
联系电话:0876-* 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信地址: (略) 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 | 项目名称: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 (略) 文山供电局 建设地点: (略) 文山壮族苗族 (略) 东山乡砚山县盘龙乡、八嘎乡 建设性质:新建 占地面积:用地面积7.7751hm2/线路工程长36.034km 建设内容: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开关站工程和输电线路工程。(1)开关站工程:新建一个220kV龙潭开关站,龙潭开关站220kV侧出线7回。龙潭开关站土建工程生产设施(主控通信楼、警传室及水泵房)、环保设施(化粪池、危废暂存间)、进站道路、围墙一次建成,本期不建设主变压器及事故油池,龙潭开关站站内预留用地用于后期主变及事故油池等的建设。(2)输电线路工程:本工程在220kV龙潭开关站进出线共7回,其中双回路4回,折为2个线路工程(线路B、线路E),单回路3回(线路A、线路C、线路D)。本工程新建线路全长36.034km,全 (略) 及砚山县境内, (略) 境内长24.135km,砚山县境内长11.899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环保工程。 | 一、(一)施工期 1.声环境 开关站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施工机械,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输电线路在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基础施工,塔基开挖、线路架设等,主要噪声源有汽车、电动卷扬机等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等,另外,在架线施工过程中,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也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 项目施工期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部件损坏而加大其工作时的声压级;开关站施工现场设置不低于2.5m高的施工围挡;利用噪声强度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特性,将较强的噪声源尽量设在远离居住区;施工工地应加强环境管理,合理安排运输路线;施工期采取相应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2.废气 龙潭开关站施工扬尘主要是由进场道路的修建、地基开挖、建材装卸等施工作业,以及施工形成的裸土面而产生,再就是施工车辆运送水泥、沙石等材料也可能引起较大的扬尘及道路粉尘,主要污染物为TSP,不含有毒有害的特殊污染物质,对施工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粉尘呈无组织排放。施工期距离居民点较近处加大洒水降尘频率,开关站设置施工围墙,避免大风天气土石方施工,施工期较短,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期扬尘对周边影响可接受。 输电线路施工扬尘架设施工土石方开挖、设备安装、建设材料堆放、弃土场扬尘、运输车辆等造成的扬尘,影响因子为TSP和PM10,呈无组织排放;机械燃油烟气主要由变电站建设、输电线路施工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产生量较小,所含污染物主要为CO、NO2、HC等,呈无组织排放。从项目涉及的居民点分布情况分析,输电线路施工沿线50m范围以内的居民点较少,塔基开挖量小,施工期短,施工扬尘对这些居民点产生的影响较小。 3.废水 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开关站施工和输电线路架设,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及建筑施工废水。本项目开关站周边分布大石盆村居民点,施工期不设办公生活区,租用周边民房,仅在施工场地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用作洒水降尘。输电线路施工人员沿线分散,依托周围居民生活设施,仅在施工场地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用作洒水降尘。开关站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工具清洗废水等,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体产生影响小。输电线路建筑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搅拌、养护及施工工具清洗等,输电线路每个塔基产生建筑施工废水量较少,经收集桶收集沉淀后就近回用于塔基施工作业和洒水降尘等,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体产生影响小。 4.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弃土、生活垃圾等。生活垃圾排放量约20kg/d。开关站和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至当地乡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施工建筑垃圾还包括拆除原220kV砚铝‖回58#及59#塔、π接点线路拆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钢材、线材等建材,根据项目设计资料,拆除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8t,施工拆除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无法回收利用的施工结束后送至政府指定地点处置。输电线路产生的临时土方堆放于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单项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并进行绿化恢复。 施工期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处置;项目挖填平衡,无弃方产生,不设弃渣场。产生的临时土方堆放于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单项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并进行绿化恢复;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运至附近的垃圾收集点。施工期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影响小。 5.生态环境 (1)植被:本工程输电线路塔基占用植被最多的为石灰岩灌丛,涉及42个塔基,评价区内石灰岩灌丛分布最广泛,累计面积955.90 hm2,其次塔基占用的植被为暖温性灌丛,涉及17个塔基,评价区内暖温性灌丛累计面积523.36hm2。本工程占用的灌草丛次生性较强,本工程塔基虽占用石灰岩灌丛塔基点较多,但在整个评价区来看损失量不大。本工程有9个塔基涉及占用暖温性针叶林,开关站站址涉及占用暖温性针叶林面积约2hm2,暖温性针叶林在云南地区分布广泛,本项目的建设对其影响非常小。项目占用的耕地塔基施工结束后,可以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项目占用的林地会进行异地补偿,因此,整个文山州区域森林面积不会减小,区域生态环境不会明显降低。 本次现状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1种濒危物种:珍珠荚蒾2丛,主要分布在砚山县木瓜果至牛落洞村一线路边,在塔基EN17-EN18之间,距架空线路约240m,不在工程占地范围内,也不在临时占地区,线路不在保护植物上方跨越,项目建设不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为进一步对其进行保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施工占地管理,不得跨界施工,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严禁随意砍伐。现场调查未发现评价区分布狭域特有植物、名木古树和极小种群,因此,该工程建设不对狭域特有植物、名木古树和极小种群造成影响。 (2)动物:施工期对评价区内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工程施工占地,人类活动增加,缩小了野生动物的生境;施工期如处在野生动物的繁殖季节,甚至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殖繁衍。另一方面体现在由于工程占地导致了野生植被损失,减少了其栖息地与食物资源。施工期的这些影响都将在施工阶段及运营初期使周边区域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有所减少,但项目运营一定时期后,沿线野生动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发挥作用,可以逐渐恢复其正常生活。本工程开关站选址不涉及水体,输电线路不涉及跨越常年季节性河流,塔基及开关站施工期均不涉及水域,不在水中立塔,施工期废水均得到回用,不会对水质产生明显影响,施工期禁止在水体附近搭建临时施工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弃土等排入水体等,施工期间对鱼类无影响。项目评价区范围内记录有国家级二级保护鸟类2种,有:普通鵟、红隼。项目施工期对上述保护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清除植被,以及施工人员开展施工活动对动物栖息生境造成一定影响和干扰,项目输电线路为线性工程,占地呈点状分散布置,影响较轻,随着施工结束将消失。开关站占用植被为旱地和云南松林,该类栖息生境在评价范围分布广泛,开关站施工对保护鸟类的栖息生境影响很小。鸟类活动范围广、迁移能力强,能够主动避让人为干扰,项目占地区周边同类生境广布,对其生存活动无明显影响。项目建设对保护动物影响不大。 (3)水土流失: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时段是施工期,本水土流失重点部位为开关站和塔基区。水土流失将对工程所在区域的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开关站、塔基等施工过程中,降雨及施工废水可能造成场地泥泞,影响施工,严重时冲刷边坡、浸泡基础、磨损构件,影响工程质量。位于坡面的塔基,其下边坡多为次生林地;基础挖填、铁塔组立等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可能顺坡而下,毁坏树木枝条,影响林木蓄积量和经济作物的产量,严重时造成倒三角形的黄泥带,影响景观。 建设单位已委托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为了防治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土地过度利用造成的石漠化、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中已设计了工程、植物、临时防护措施组成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水土流失影响小。 (4)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本工程33座塔基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占用的生态保护红 (略) 境内,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0.7151hm2,在塔基施工过程中每处塔基都有一处施工临时占地作为施工场地,33个塔基施工场地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占用面积约0.165hm2,到达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塔基需开辟人抬道路约1.24km,行人扰动面积约0.16hm2,在生态保护红线内仅进行有限的人为活动。根据生态现状调查,涉及生态红线的塔基及塔基施工场地占用的植被类型有暖性石灰岩灌丛-清香木+鞍叶羊蹄*灌丛、暖温性灌丛-锥连栎萌生灌丛、暖温性灌丛-滇青冈+高山栲萌生灌丛、人工林-柏木林。暖温性灌丛在历史上遭受过全面的砍伐破坏,现状逐渐萌生为低矮的阔叶林灌丛,灌草丛次生性较强,工程评价区内石灰岩灌丛分布最广泛,累计面积955.90 hm2,其次为暖温性灌丛,累计面积523.36 hm2,本工程塔基虽占用暖性石灰岩灌丛塔基点较多,但在整个评价区来看损失量很小,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项目塔基占地面积很小,对其影响有限,不会使这类植被消失,对影响区域的植物物种及分布格局产生的影响不大。本工程输电线路全线采取高塔跨越的方式,输电线路经过生态保护红线区时,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单个塔基施工场地占地面积很小,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项目采用无人机进行架线,对生态红线内的动植物影响很小。输电线路空间跨度大,不会造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分割,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影响小,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输电线路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不会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5)占用公益林:根据《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本工程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地面积0.8529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3517hm2。工程选址选线阶段已避让了国家一级公益林,占用的公益林等级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要求。项目已充分考虑了尽可能减少占用林地,结合地形、后期线路运行情况,无法避免的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地面积0.8529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3517hm2;在取得林地征用审批手续的前提方可开工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使用林地手续。本工程占用公益林面积很小,主要影响在施工期间产生,施工期在确定的范围、面积进行作业,临时占用的公益林区域内采取植物恢复等措施后,项目建设方案对公益林影响较小。 (二)运行期 1.水环境和大气环境 本次220kV龙潭开关站投运后,为无人值守型电站,站内设有卫生间,仅有1个门卫人员,仅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本次环评要求在龙潭开关站内设1个2m3的化粪池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站内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作站内绿化施肥,不外排。线路投运后,无废污水产生。 本项目投运后,无废气产生,对沿线大气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2.声环境 (1)开关站:220kV龙潭开关站为户外式开关站,主要电气设备均布置在建筑物户外。本期在220kV龙潭开关站内不建设主变,运行时,主要噪声来自母线的电荷运动产生的交流声,噪声源≤50dB(A),开关站较近的居民点有开关站东北侧107m处的大石盆村,噪声到居民点处以衰减至30dB(A)以下,对周边居民点影响很小。 (2)输电线路工程:项目220kV单回三角排列线路噪声类比选择《110kV龙富上线、110kV龙富线、110kV富上洛线等线路噪声现状检测》中220kV森从*线(#64~#65塔)塔间单回线路噪声断面监测值进行类比验证。220kV单回垂直、双回垂直线路噪声类比选择“五陂下边~柳江变220kV双回线路”进行类比监测。根据类比线路的噪声监测结果可知,类比线路单回三角排列段投运后产生的昼间噪声值为45~49dB(A),夜间噪声值为40~42dB(A),类比线路双回垂直排列段投运后产生的昼间噪声值为47.4~50.4dB(A),夜间噪声值为40.8~41.3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评价标准要求(昼间55 dB(A),夜间45 dB(A)),根据类比线路数据可知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期噪声可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通过类比可知项目运行期线路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老凹冲村住户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输电线路对沿线的声环境影响较小。 3.固体废物 本期在220kV龙潭开关站内不建设主变压器,不产生变压器油,本期建成开关站,为无人值守型电站,仅有1个门卫人员,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有生活垃圾,废蓄电池,废旧设备、材料。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垃圾收集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废蓄电池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曲靖银发危险废物 (略) 定期清运处置。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将定期进行设备维修和更换,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旧设备、材料等,这些废弃物主要是废弃的导线、螺丝钉等铁质材料,集中收集后外售,对环境影响不大。 4.电磁环境 (1)开关站:本期不在龙潭开关站里面建设主变,本期只建成开关站,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类比对象选择220kV松林坡开关站,根据类比220kV松林坡开关站监测数据可知,类比220kV松林坡开关站工频电场在4.2V/m~458V/m之间,最大值为458V/m,出现在北厂界,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的要求;类比220kV松林坡开关站工频磁场在0.012μT~0.178μT之间,最大值为0.178μT,出现在北厂界,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的要求。通过类比项目可知,本项目龙潭220kV开关站电气设施投入运营后,站界外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限制要求。根据现场调查,龙潭220kV开关站100m范围内无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输电线路工程:通过理论计算,本项目220kV单回三角排列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2F1Y5-J4塔型)、2×JL/LB20A-630/45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6.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06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0.284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10kV/m、100μT的限值要求;本项目220kV单回三角排列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2F1Y5-J4塔型)、2×JL/LB20A-630/45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9.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74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2.236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本项目220kV单回垂直排列(同塔双回单边挂线)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2C2Y5-JD塔型)、2×JL/LB20A-630/45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6.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983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2.872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10kV/m、100μT的限值要求;本项目220kV单回垂直排列(同塔双回单边挂线)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C2Y5-JD塔型)、2×JL/LB20A-630/45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9.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825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2.161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本项目220kV双回垂直排列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2F2Y5-J4塔型)、2×JL/LB1A-300/40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6.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467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44.740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10kV/m、100μT的限值要求;本项目220kV双回垂直排列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2F2Y5-J4塔型)、2×JL/LB1A-300/40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9.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815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3.953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3)敏感点影响:架空线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为CN11~CN12线路段西侧边导线地面投影外最近直线距离40m的1户老凹冲村住户,位于单回三角排列架空线路段。根据敏感点电磁环境预测与评价,输电线路附近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环境影响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评价标准4kV/m、0.1mT的限值要求。 (4)输电线路和其他工程交叉时:根据预测结果:项目输电线路交叉点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901kV/m,根据项目路径设计方案,项目线路重要交叉点下方为林地,故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限值要求;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处下方为林地,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50.904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磁场公众暴露控制限值是100μT的限值要求。本工程设计单位为中国能源建 (略) (略) ,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进行设计,则项目运行过程中涉及交叉跨越产生工频电磁场对环境影响小。 5.生态环境 (1)植被植物:本项目线路运行期不进行林木砍伐,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仅按相关规定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的零星林木进行削枝,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不会对植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线路维护人员踩踏植被和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线路维护人员可能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一定踩踏和引入外来植物。通常线路维护检查1个月左右进行1次,运行及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负重有限,频次低,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小,不会带来明显的持续不利影响。通过禁止维护人员引入外来物种,可避免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土植物造成威胁。从区域类似环境状况的已运行的线路来看,线路周围植物生长良好,输电线路电磁影响对周围植物生长无明显影响。 (2)动物:本项目线路定期维护和检查的人员会对线路及周边区域的动物造成惊扰,但这种干扰强度很低,时间很短,对动物活动影响极为有限。从区域类似环境条件下已运行的线路来看,线路运行时未出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对走廊附近的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表现及生育率等产生明显影响的情况。本项目线路杆塔分散分布,塔基占地不会明显减少*栖动物的生境面积,线路杆塔档距大,不会阻断*栖动物活动通道,对*栖动物种群交流影响小。评价区域内的野生鸟类活动范围大、行动敏捷,且飞行高度一般高于线路架设高度,在飞行时碰撞杆塔的几率不大;从区域内已投运的线路运行情况来看,线路建成后并未对鸟类的飞行和生活习性造成影响。 6.环境风险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为废蓄电池,最大存在总量0.5t,采用专门的耐酸容器收集,存放于危废暂存间。项目新建1个5m2的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建设。加强对危废暂存间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清运,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在危废暂存间设置1个0.5m3的废酸事故池,发生泄漏事故时将泄漏物导流至事故池,避免废液进入外环境,废酸事故池进行防渗处理,防渗技术要求为:防渗层为至少1 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池防渗层应覆盖整个池体。危废暂存间放置石灰,用于废蓄电池泄漏应急处理。针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为了将风险事故率降低到最小,建设单位应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 综上,只要建设单位按照环评报告提出的环境管理措施实施,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范围较小,环境风险可接受。 二、评估结论 《报告表》编制基本规范,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总体评价结论可信。 项目已通过文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文发改基础〔2023〕306号),项目代码2303-*-04-01-*。项目输电线路路径已尽可能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全线采取高塔跨越生态红线,基本符合《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不涉及国家一级公益林,占用、国家 (略) 级公益林,占用的公益林符合《 (略) 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要求,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报告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等对涉及生态红线部分进行了唯一性论证,并提出了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项目路径走 (略) 人民政府、砚山县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意见。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评估意见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对策措施、要求及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3年12月12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文山州生态环境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2月12日-2023年12月18日。
联系电话:0876-* 0876-*(州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信地址: (略) 河西路38号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邮 编:*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 | 项目名称: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 (略) 文山供电局 建设地点: (略) 文山壮族苗族 (略) 东山乡砚山县盘龙乡、八嘎乡 建设性质:新建 占地面积:用地面积7.7751hm2/线路工程长36.034km 建设内容: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开关站工程和输电线路工程。(1)开关站工程:新建一个220kV龙潭开关站,龙潭开关站220kV侧出线7回。龙潭开关站土建工程生产设施(主控通信楼、警传室及水泵房)、环保设施(化粪池、危废暂存间)、进站道路、围墙一次建成,本期不建设主变压器及事故油池,龙潭开关站站内预留用地用于后期主变及事故油池等的建设。(2)输电线路工程:本工程在220kV龙潭开关站进出线共7回,其中双回路4回,折为2个线路工程(线路B、线路E),单回路3回(线路A、线路C、线路D)。本工程新建线路全长36.034km,全 (略) 及砚山县境内, (略) 境内长24.135km,砚山县境内长11.899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环保工程。 | 一、(一)施工期 1.声环境 开关站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施工机械,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输电线路在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基础施工,塔基开挖、线路架设等,主要噪声源有汽车、电动卷扬机等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等,另外,在架线施工过程中,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也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 项目施工期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部件损坏而加大其工作时的声压级;开关站施工现场设置不低于2.5m高的施工围挡;利用噪声强度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特性,将较强的噪声源尽量设在远离居住区;施工工地应加强环境管理,合理安排运输路线;施工期采取相应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2.废气 龙潭开关站施工扬尘主要是由进场道路的修建、地基开挖、建材装卸等施工作业,以及施工形成的裸土面而产生,再就是施工车辆运送水泥、沙石等材料也可能引起较大的扬尘及道路粉尘,主要污染物为TSP,不含有毒有害的特殊污染物质,对施工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粉尘呈无组织排放。施工期距离居民点较近处加大洒水降尘频率,开关站设置施工围墙,避免大风天气土石方施工,施工期较短,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随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期扬尘对周边影响可接受。 输电线路施工扬尘架设施工土石方开挖、设备安装、建设材料堆放、弃土场扬尘、运输车辆等造成的扬尘,影响因子为TSP和PM10,呈无组织排放;机械燃油烟气主要由变电站建设、输电线路施工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产生量较小,所含污染物主要为CO、NO2、HC等,呈无组织排放。从项目涉及的居民点分布情况分析,输电线路施工沿线50m范围以内的居民点较少,塔基开挖量小,施工期短,施工扬尘对这些居民点产生的影响较小。 3.废水 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开关站施工和输电线路架设,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及建筑施工废水。本项目开关站周边分布大石盆村居民点,施工期不设办公生活区,租用周边民房,仅在施工场地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用作洒水降尘。输电线路施工人员沿线分散,依托周围居民生活设施,仅在施工场地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用作洒水降尘。开关站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工具清洗废水等,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体产生影响小。输电线路建筑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搅拌、养护及施工工具清洗等,输电线路每个塔基产生建筑施工废水量较少,经收集桶收集沉淀后就近回用于塔基施工作业和洒水降尘等,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体产生影响小。 4.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弃土、生活垃圾等。生活垃圾排放量约20kg/d。开关站和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至当地乡镇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施工建筑垃圾还包括拆除原220kV砚铝‖回58#及59#塔、π接点线路拆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钢材、线材等建材,根据项目设计资料,拆除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8t,施工拆除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无法回收利用的施工结束后送至政府指定地点处置。输电线路产生的临时土方堆放于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单项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并进行绿化恢复。 施工期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清运至当地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处置;项目挖填平衡,无弃方产生,不设弃渣场。产生的临时土方堆放于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单项工程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并进行绿化恢复;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运至附近的垃圾收集点。施工期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影响小。 5.生态环境 (1)植被:本工程输电线路塔基占用植被最多的为石灰岩灌丛,涉及42个塔基,评价区内石灰岩灌丛分布最广泛,累计面积955.90 hm2,其次塔基占用的植被为暖温性灌丛,涉及17个塔基,评价区内暖温性灌丛累计面积523.36hm2。本工程占用的灌草丛次生性较强,本工程塔基虽占用石灰岩灌丛塔基点较多,但在整个评价区来看损失量不大。本工程有9个塔基涉及占用暖温性针叶林,开关站站址涉及占用暖温性针叶林面积约2hm2,暖温性针叶林在云南地区分布广泛,本项目的建设对其影响非常小。项目占用的耕地塔基施工结束后,可以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项目占用的林地会进行异地补偿,因此,整个文山州区域森林面积不会减小,区域生态环境不会明显降低。 本次现状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1种濒危物种:珍珠荚蒾2丛,主要分布在砚山县木瓜果至牛落洞村一线路边,在塔基EN17-EN18之间,距架空线路约240m,不在工程占地范围内,也不在临时占地区,线路不在保护植物上方跨越,项目建设不会对其造成直接影响。为进一步对其进行保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施工占地管理,不得跨界施工,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严禁随意砍伐。现场调查未发现评价区分布狭域特有植物、名木古树和极小种群,因此,该工程建设不对狭域特有植物、名木古树和极小种群造成影响。 (2)动物:施工期对评价区内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工程施工占地,人类活动增加,缩小了野生动物的生境;施工期如处在野生动物的繁殖季节,甚至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殖繁衍。另一方面体现在由于工程占地导致了野生植被损失,减少了其栖息地与食物资源。施工期的这些影响都将在施工阶段及运营初期使周边区域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有所减少,但项目运营一定时期后,沿线野生动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发挥作用,可以逐渐恢复其正常生活。本工程开关站选址不涉及水体,输电线路不涉及跨越常年季节性河流,塔基及开关站施工期均不涉及水域,不在水中立塔,施工期废水均得到回用,不会对水质产生明显影响,施工期禁止在水体附近搭建临时施工设施,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弃土等排入水体等,施工期间对鱼类无影响。项目评价区范围内记录有国家级二级保护鸟类2种,有:普通鵟、红隼。项目施工期对上述保护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清除植被,以及施工人员开展施工活动对动物栖息生境造成一定影响和干扰,项目输电线路为线性工程,占地呈点状分散布置,影响较轻,随着施工结束将消失。开关站占用植被为旱地和云南松林,该类栖息生境在评价范围分布广泛,开关站施工对保护鸟类的栖息生境影响很小。鸟类活动范围广、迁移能力强,能够主动避让人为干扰,项目占地区周边同类生境广布,对其生存活动无明显影响。项目建设对保护动物影响不大。 (3)水土流失: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时段是施工期,本水土流失重点部位为开关站和塔基区。水土流失将对工程所在区域的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开关站、塔基等施工过程中,降雨及施工废水可能造成场地泥泞,影响施工,严重时冲刷边坡、浸泡基础、磨损构件,影响工程质量。位于坡面的塔基,其下边坡多为次生林地;基础挖填、铁塔组立等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可能顺坡而下,毁坏树木枝条,影响林木蓄积量和经济作物的产量,严重时造成倒三角形的黄泥带,影响景观。 建设单位已委托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为了防治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土地过度利用造成的石漠化、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中已设计了工程、植物、临时防护措施组成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在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水土流失影响小。 (4)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本工程33座塔基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占用的生态保护红 (略) 境内,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0.7151hm2,在塔基施工过程中每处塔基都有一处施工临时占地作为施工场地,33个塔基施工场地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占用面积约0.165hm2,到达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塔基需开辟人抬道路约1.24km,行人扰动面积约0.16hm2,在生态保护红线内仅进行有限的人为活动。根据生态现状调查,涉及生态红线的塔基及塔基施工场地占用的植被类型有暖性石灰岩灌丛-清香木+鞍叶羊蹄*灌丛、暖温性灌丛-锥连栎萌生灌丛、暖温性灌丛-滇青冈+高山栲萌生灌丛、人工林-柏木林。暖温性灌丛在历史上遭受过全面的砍伐破坏,现状逐渐萌生为低矮的阔叶林灌丛,灌草丛次生性较强,工程评价区内石灰岩灌丛分布最广泛,累计面积955.90 hm2,其次为暖温性灌丛,累计面积523.36 hm2,本工程塔基虽占用暖性石灰岩灌丛塔基点较多,但在整个评价区来看损失量很小,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项目塔基占地面积很小,对其影响有限,不会使这类植被消失,对影响区域的植物物种及分布格局产生的影响不大。本工程输电线路全线采取高塔跨越的方式,输电线路经过生态保护红线区时,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单个塔基施工场地占地面积很小,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项目采用无人机进行架线,对生态红线内的动植物影响很小。输电线路空间跨度大,不会造成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态分割,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影响小,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输电线路运行期无“三废”污染物产生,不会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5)占用公益林:根据《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本工程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地面积0.8529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3517hm2。工程选址选线阶段已避让了国家一级公益林,占用的公益林等级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要求。项目已充分考虑了尽可能减少占用林地,结合地形、后期线路运行情况,无法避免的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地面积0.8529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3517hm2;在取得林地征用审批手续的前提方可开工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使用林地手续。本工程占用公益林面积很小,主要影响在施工期间产生,施工期在确定的范围、面积进行作业,临时占用的公益林区域内采取植物恢复等措施后,项目建设方案对公益林影响较小。 (二)运行期 1.水环境和大气环境 本次220kV龙潭开关站投运后,为无人值守型电站,站内设有卫生间,仅有1个门卫人员,仅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本次环评要求在龙潭开关站内设1个2m3的化粪池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站内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作站内绿化施肥,不外排。线路投运后,无废污水产生。 本项目投运后,无废气产生,对沿线大气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2.声环境 (1)开关站:220kV龙潭开关站为户外式开关站,主要电气设备均布置在建筑物户外。本期在220kV龙潭开关站内不建设主变,运行时,主要噪声来自母线的电荷运动产生的交流声,噪声源≤50dB(A),开关站较近的居民点有开关站东北侧107m处的大石盆村,噪声到居民点处以衰减至30dB(A)以下,对周边居民点影响很小。 (2)输电线路工程:项目220kV单回三角排列线路噪声类比选择《110kV龙富上线、110kV龙富线、110kV富上洛线等线路噪声现状检测》中220kV森从*线(#64~#65塔)塔间单回线路噪声断面监测值进行类比验证。220kV单回垂直、双回垂直线路噪声类比选择“五陂下边~柳江变220kV双回线路”进行类比监测。根据类比线路的噪声监测结果可知,类比线路单回三角排列段投运后产生的昼间噪声值为45~49dB(A),夜间噪声值为40~42dB(A),类比线路双回垂直排列段投运后产生的昼间噪声值为47.4~50.4dB(A),夜间噪声值为40.8~41.3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评价标准要求(昼间55 dB(A),夜间45 dB(A)),根据类比线路数据可知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期噪声可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通过类比可知项目运行期线路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老凹冲村住户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输电线路对沿线的声环境影响较小。 3.固体废物 本期在220kV龙潭开关站内不建设主变压器,不产生变压器油,本期建成开关站,为无人值守型电站,仅有1个门卫人员,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有生活垃圾,废蓄电池,废旧设备、材料。产生的生活垃圾经垃圾收集桶收集后清运至附近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废蓄电池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曲靖银发危险废物 (略) 定期清运处置。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将定期进行设备维修和更换,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旧设备、材料等,这些废弃物主要是废弃的导线、螺丝钉等铁质材料,集中收集后外售,对环境影响不大。 4.电磁环境 (1)开关站:本期不在龙潭开关站里面建设主变,本期只建成开关站,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类比对象选择220kV松林坡开关站,根据类比220kV松林坡开关站监测数据可知,类比220kV松林坡开关站工频电场在4.2V/m~458V/m之间,最大值为458V/m,出现在北厂界,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的要求;类比220kV松林坡开关站工频磁场在0.012μT~0.178μT之间,最大值为0.178μT,出现在北厂界,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的要求。通过类比项目可知,本项目龙潭220kV开关站电气设施投入运营后,站界外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限制要求。根据现场调查,龙潭220kV开关站100m范围内无住宅、学校、医院、办公楼、工厂等有公众居住、工作或学习的建筑物,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输电线路工程:通过理论计算,本项目220kV单回三角排列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2F1Y5-J4塔型)、2×JL/LB20A-630/45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6.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06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0.284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10kV/m、100μT的限值要求;本项目220kV单回三角排列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2F1Y5-J4塔型)、2×JL/LB20A-630/45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9.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74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2.236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本项目220kV单回垂直排列(同塔双回单边挂线)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2C2Y5-JD塔型)、2×JL/LB20A-630/45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6.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983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2.872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10kV/m、100μT的限值要求;本项目220kV单回垂直排列(同塔双回单边挂线)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C2Y5-JD塔型)、2×JL/LB20A-630/45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9.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825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2.161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本项目220kV双回垂直排列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2F2Y5-J4塔型)、2×JL/LB1A-300/40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6.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467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44.740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处10kV/m、100μT的限值要求;本项目220kV双回垂直排列线路在采用最不利塔型(2F2Y5-J4塔型)、2×JL/LB1A-300/40型导线、导线对地面距离为9.5m时,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815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33.953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3)敏感点影响:架空线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为CN11~CN12线路段西侧边导线地面投影外最近直线距离40m的1户老凹冲村住户,位于单回三角排列架空线路段。根据敏感点电磁环境预测与评价,输电线路附近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环境影响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评价标准4kV/m、0.1mT的限值要求。 (4)输电线路和其他工程交叉时:根据预测结果:项目输电线路交叉点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901kV/m,根据项目路径设计方案,项目线路重要交叉点下方为林地,故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限值要求;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点处下方为林地,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50.904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磁场公众暴露控制限值是100μT的限值要求。本工程设计单位为中国能源建 (略) (略) ,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进行设计,则项目运行过程中涉及交叉跨越产生工频电磁场对环境影响小。 5.生态环境 (1)植被植物:本项目线路运行期不进行林木砍伐,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仅按相关规定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的零星林木进行削枝,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不会对植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线路维护人员踩踏植被和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线路维护人员可能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一定踩踏和引入外来植物。通常线路维护检查1个月左右进行1次,运行及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负重有限,频次低,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小,不会带来明显的持续不利影响。通过禁止维护人员引入外来物种,可避免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土植物造成威胁。从区域类似环境状况的已运行的线路来看,线路周围植物生长良好,输电线路电磁影响对周围植物生长无明显影响。 (2)动物:本项目线路定期维护和检查的人员会对线路及周边区域的动物造成惊扰,但这种干扰强度很低,时间很短,对动物活动影响极为有限。从区域类似环境条件下已运行的线路来看,线路运行时未出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对走廊附近的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表现及生育率等产生明显影响的情况。本项目线路杆塔分散分布,塔基占地不会明显减少*栖动物的生境面积,线路杆塔档距大,不会阻断*栖动物活动通道,对*栖动物种群交流影响小。评价区域内的野生鸟类活动范围大、行动敏捷,且飞行高度一般高于线路架设高度,在飞行时碰撞杆塔的几率不大;从区域内已投运的线路运行情况来看,线路建成后并未对鸟类的飞行和生活习性造成影响。 6.环境风险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为废蓄电池,最大存在总量0.5t,采用专门的耐酸容器收集,存放于危废暂存间。项目新建1个5m2的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建设。加强对危废暂存间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清运,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在危废暂存间设置1个0.5m3的废酸事故池,发生泄漏事故时将泄漏物导流至事故池,避免废液进入外环境,废酸事故池进行防渗处理,防渗技术要求为:防渗层为至少1 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高密度聚*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贮存池防渗层应覆盖整个池体。危废暂存间放置石灰,用于废蓄电池泄漏应急处理。针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为了将风险事故率降低到最小,建设单位应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 综上,只要建设单位按照环评报告提出的环境管理措施实施,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范围较小,环境风险可接受。 二、评估结论 《报告表》编制基本规范,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总体评价结论可信。 项目已通过文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文发改基础〔2023〕306号),项目代码2303-*-04-01-*。项目输电线路路径已尽可能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全线采取高塔跨越生态红线,基本符合《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不涉及国家一级公益林,占用、国家 (略) 级公益林,占用的公益林符合《 (略) 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要求,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报告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等对涉及生态红线部分进行了唯一性论证,并提出了减缓影响的对策措施。项目路径走 (略) 人民政府、砚山县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意见。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落实《报告表》及本评估意见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防治对策措施、要求及建议,项目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其影响程度在区域环境容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从区域环境保护角度分析,220kV龙潭输变电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
2023年12月12日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