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报告书拟批准公示
上高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报告书拟批准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上高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3年12月15日 至 2023年12月21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省政务服务中心(方楼)三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 上高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 |
建设地点: | (略) 上高县 |
建设单位: | (略) (略) |
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单位提供): | (1)上高电厂-锦江500kV线路工程 线路起点为拟建上高电厂500kV升压站,终点为锦江500kV变电站。线路全长32.1km,除在锦江变采用1基双回路终端出线外,其余段均采用单回路。全 (略) 上高县,曲折系数1.16,全线河网泥沼35%,丘陵65%。新建塔基77基,导线采用4×JL3/G1A-400/35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地线两根均采用OPGW-150光缆。 (2)锦江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已建锦江500kV变电 (略) 上高县泗溪镇老屋村西侧,本期扩建1个500kV出线间隔,50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在围墙内进行,不新征地。本期至上高电厂出线采用南面构架西起第四个备用间隔。 本工程总投资概算924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概算234万,占总投资的2.53%。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单位提供): | 一、项目施工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生态影响、噪声、固体废物和粉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对环境的影响随之消失。 二、项目营运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锦江500kV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均没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结合本次现状监测结果,锦江500kV变电站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变电站本期扩建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将基本保持在前期工程水平,且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2)新建500kV线路工程 ①500kV单回线路 新建线路工程在500-KC21DG-ZBC2塔型单回架设运行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场强度随着距边导线投影水平距离的增加总体呈逐渐衰减趋势。 新建线路工程在500-KC21DG-ZBC2塔型单回架设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最小对地高度达到设计允许的最小导线对地高度11m时,距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0.40kV/m,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16.5m处(边导线外1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 为39.86μT,出现在中心线处;线路下方工频电场强度不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的10kV/m限值要求,需抬升导线对地高度。 导线抬升至对地最小距离为12m时,距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9.13kV/m,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16.5m处(边导线外1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为35.95μT,出现在中心线处;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强度预测值均小于10kV/m,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均小于100μT,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要求。 新建线路工程在500-KC21DG-ZBC2塔型单回架设经过居民区时导线最小对地高度14m时,距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64kV/m,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21.5m处(边导线外5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为19.95μT,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21.5m处(边导线外5m);线路边导线15m外的工频电场强度才能满足居民区的4kV/m的评价标准限值,需抬升导线对地高度。 当抬升导线高度至对地最小距离为21m时,距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75kV/m,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20.5m处(边导线外5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为12.20μT,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20.5m处(边导线外5m);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强度预测值均小于4kV/m,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均小于100μT,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要求。 ②电磁达标等值线图 根据电磁预测当导线抬升至21m时,500kV单回线路经过居民区时,距中相导线两侧28m外能满足4kV/m的标准限值要求。 (3)输电线路类比分析结果 根据类比分析结果,本工程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后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标准限值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影响预测结果 通过对部分线路段采取抬升导线对地距离的措施,本工程建成后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50~3.3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23~11.1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运行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锦江500kV变电站本期仅在站内扩建1个500kV出线间隔,不增加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声源设备,基本不会对厂界噪声构成噪声增量,对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不会产生影响。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锦江500kV变电站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声环境敏感目标处噪声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因此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投运后变电站厂界及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水平仍将维持在现状水平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2)500kV输电线路工程 根据类比监测分析预测,本工程建成投运后,线路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噪声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4a类标准限值要求。 3、水环境影响评价 (1)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变电站站内运行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变电站本期扩建不增加运行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对地表水环境无影响。 (2)输电线路工程 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废水,不会对线路沿线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本工程营运过程中没有工业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不会造成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变电站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站内值守人员与定期巡查维护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变电站更换的废蓄电池以及事故状态下产生的事故废油。站区内已设置垃圾箱分类收集,生活垃圾由当收集后定期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更换的废旧蓄电池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事故状态下产生的事故废油及时交由具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安全处置,不外弃。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线路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对环境无影响。 三、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①主变压器尽量布置在站区中央;②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与加强宣传;③高压设备采用均压措施,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等以保证变电站地面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符合标准要求;④开展运营期电磁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切实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影响。 输电线路:①合理选择杆塔塔型、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等,以降低线路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②通过选择配电架构高度、对地和相间距离,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加强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定期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 输电线路:①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导线相序排列等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②加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定期进行噪声监测。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巡检人员的少量生活垃圾,变电站内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桶后进行收集处理。 更换的废旧铅蓄电池及废变压器油交由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理。 4、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本工程锦江500kV变电站本期仅扩建出线间隔,不新增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用油电气设备,因此不会增加变压器油量,不会增加事故漏油环境风险。 |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提供): | 本工程在公众参与期间,未收到与本工程环境保护有关的公众意见。 |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建设单位提供): |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避免夜间施工;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后回用;施工场地设置围挡,洒水降尘;施工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2)在下阶段设计和建设中,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充分重视和认真实施相关环保措施。(3)在下阶段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随时听取及收集公众对本项工程建设的意见,充分理解公众对电磁环境影响的担心,及时进行科学宣传和客观解释,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各类公众意见,避免有关纠纷事件的发生。(4)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项目环境管理,定期对施工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减少植被破坏。(5)加强对电磁环境的运行管理,保证各指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6)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自主验收,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做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建设单位提供): | \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上高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3年12月15日 至 2023年12月21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791-*
通讯地址: (略) 红谷滩区北龙蟠街993号,省政务服务中心(方楼)三楼34-35号窗口
邮编:*
建设名称: | 上高电厂500千伏送出工程 |
建设地点: | (略) 上高县 |
建设单位: | (略) (略) |
建设项目概况(环评单位提供): | (1)上高电厂-锦江500kV线路工程 线路起点为拟建上高电厂500kV升压站,终点为锦江500kV变电站。线路全长32.1km,除在锦江变采用1基双回路终端出线外,其余段均采用单回路。全 (略) 上高县,曲折系数1.16,全线河网泥沼35%,丘陵65%。新建塔基77基,导线采用4×JL3/G1A-400/35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地线两根均采用OPGW-150光缆。 (2)锦江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已建锦江500kV变电 (略) 上高县泗溪镇老屋村西侧,本期扩建1个500kV出线间隔,50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在围墙内进行,不新征地。本期至上高电厂出线采用南面构架西起第四个备用间隔。 本工程总投资概算924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概算234万,占总投资的2.53%。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评单位提供): | 一、项目施工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生态影响、噪声、固体废物和粉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施工结束,对环境的影响随之消失。 二、项目营运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锦江500kV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均没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结合本次现状监测结果,锦江500kV变电站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变电站本期扩建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将基本保持在前期工程水平,且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2)新建500kV线路工程 ①500kV单回线路 新建线路工程在500-KC21DG-ZBC2塔型单回架设运行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场强度随着距边导线投影水平距离的增加总体呈逐渐衰减趋势。 新建线路工程在500-KC21DG-ZBC2塔型单回架设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最小对地高度达到设计允许的最小导线对地高度11m时,距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0.40kV/m,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16.5m处(边导线外1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 为39.86μT,出现在中心线处;线路下方工频电场强度不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的10kV/m限值要求,需抬升导线对地高度。 导线抬升至对地最小距离为12m时,距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9.13kV/m,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16.5m处(边导线外1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为35.95μT,出现在中心线处;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强度预测值均小于10kV/m,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均小于100μT,满足非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要求。 新建线路工程在500-KC21DG-ZBC2塔型单回架设经过居民区时导线最小对地高度14m时,距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6.64kV/m,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21.5m处(边导线外5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为19.95μT,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21.5m处(边导线外5m);线路边导线15m外的工频电场强度才能满足居民区的4kV/m的评价标准限值,需抬升导线对地高度。 当抬升导线高度至对地最小距离为21m时,距地面1.5m高度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75kV/m,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20.5m处(边导线外5m),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为12.20μT,出现在距中心线投影20.5m处(边导线外5m);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强度预测值均小于4kV/m,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均小于100μT,满足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要求。 ②电磁达标等值线图 根据电磁预测当导线抬升至21m时,500kV单回线路经过居民区时,距中相导线两侧28m外能满足4kV/m的标准限值要求。 (3)输电线路类比分析结果 根据类比分析结果,本工程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后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标准限值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影响预测结果 通过对部分线路段采取抬升导线对地距离的措施,本工程建成后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50~3.3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2.23~11.1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运行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锦江500kV变电站本期仅在站内扩建1个500kV出线间隔,不增加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声源设备,基本不会对厂界噪声构成噪声增量,对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不会产生影响。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锦江500kV变电站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声环境敏感目标处噪声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因此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投运后变电站厂界及周边声环境敏感目标噪声水平仍将维持在现状水平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2)500kV输电线路工程 根据类比监测分析预测,本工程建成投运后,线路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噪声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4a类标准限值要求。 3、水环境影响评价 (1)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变电站站内运行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变电站本期扩建不增加运行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对地表水环境无影响。 (2)输电线路工程 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废水,不会对线路沿线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4、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本工程营运过程中没有工业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不会造成影响。 5、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变电站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站内值守人员与定期巡查维护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变电站更换的废蓄电池以及事故状态下产生的事故废油。站区内已设置垃圾箱分类收集,生活垃圾由当收集后定期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更换的废旧蓄电池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事故状态下产生的事故废油及时交由具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安全处置,不外弃。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线路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对环境无影响。 三、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①主变压器尽量布置在站区中央;②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与加强宣传;③高压设备采用均压措施,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等以保证变电站地面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符合标准要求;④开展运营期电磁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切实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影响。 输电线路:①合理选择杆塔塔型、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等,以降低线路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②通过选择配电架构高度、对地和相间距离,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加强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定期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 输电线路:①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导线相序排列等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②加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定期进行噪声监测。 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运行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巡检人员的少量生活垃圾,变电站内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桶后进行收集处理。 更换的废旧铅蓄电池及废变压器油交由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理。 4、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本工程锦江500kV变电站本期仅扩建出线间隔,不新增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用油电气设备,因此不会增加变压器油量,不会增加事故漏油环境风险。 |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提供): | 本工程在公众参与期间,未收到与本工程环境保护有关的公众意见。 |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建设单位提供): |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避免夜间施工;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后回用;施工场地设置围挡,洒水降尘;施工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2)在下阶段设计和建设中,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充分重视和认真实施相关环保措施。(3)在下阶段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随时听取及收集公众对本项工程建设的意见,充分理解公众对电磁环境影响的担心,及时进行科学宣传和客观解释,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各类公众意见,避免有关纠纷事件的发生。(4)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项目环境管理,定期对施工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减少植被破坏。(5)加强对电磁环境的运行管理,保证各指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6)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自主验收,并报环保部门备案。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做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建设单位提供): | \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