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县第四幼儿园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广昌县第四幼儿园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 索 引 号:GCX0030/2023-18965

    发文机关: 广昌县教育体育局

  •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3-12-20

广昌县第四幼儿园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发布日期:2023-12-20 11:03 浏览次数: 来源: 广昌县教育体育局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二、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病。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三、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疼、乏力、食欲 不振、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行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1至2周痊愈。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方式: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2.潜伏期: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

3.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及环境卫生;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污染他人。

3.均衡膳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尽量不到人多的地方去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5.接种疫苗、勤洗手,每天开窗多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五、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

主要症状:

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六、支气管肺炎

肺炎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甚至危害生命。预防肺炎儿童要注意保暖,家庭要注意开窗通风。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校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七、红眼病

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

主要症状

1.红、热、痒

先是眼睛发红、发热、又痛又痒,眼皮里好像进了沙子似的不舒适。

2.结膜充血

病人自觉流泪、有异物感和灼热感,眼睛结膜充血,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3.睁眼困难

由于分泌物多,常使上下睫毛粘在一起,早晨起床睁眼困难。

4.怕光、落泪

怕光、流泪,令人很难受。

红眼病的传播途径

主要是由细菌或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其传染力较强。小孩身体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的能力相较于大人较差,若不注意卫生,接触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把手、钱币等,健康的眼睛就会受到传染。

预防措施

1.清洗眼部时不要用硬性的布去擦眼,不要碰及黑眼珠(角膜),须用柔软的经过消毒的纱布(一般家庭可用煮沸消毒——煮沸半小时即可)蘸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湿润眼部擦去眼睫毛上的分泌物。

2.为了避免眼内(结膜囊内)温度增高,造成细菌大量繁殖的机会,因此不要给患儿热敷,相反要保持凉爽,也不宜用眼膏之类的药物,使眼部温度不致增高,切忌戴眼罩!

3.红眼病有较高的传染性,因此孩子得病后要在家隔离,家里人也要分开用洗脸盆、毛巾、手帕等,病人的用具、玩具、毛巾要消毒。给孩子洗眼后,家长的手要用肥皂清洗2-3次,才能接触其它物品,不要让孩子到他人家里串门做客、或到公共场所去。

4.不要带孩子去游泳池:红眼病患儿如果到游泳池游泳,不仅可能把病毒传播给别人,而且也会使自己的病情加重,因为游泳池不可能随时消毒,池水中有病毒,会造成重复感染。

5.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做到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饭前便后要洗手,眼屎多时,要用干净手帕或纱布擦拭。


  • 索 引 号:GCX0030/2023-18965

    发文机关: 广昌县教育体育局

  • 文   号:

    成文日期: 2023-12-20

广昌县第四幼儿园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发布日期:2023-12-20 11:03 浏览次数: 来源: 广昌县教育体育局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二、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病。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三、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疼、乏力、食欲 不振、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行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1至2周痊愈。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方式: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2.潜伏期: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

3.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及环境卫生;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污染他人。

3.均衡膳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尽量不到人多的地方去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5.接种疫苗、勤洗手,每天开窗多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五、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

主要症状:

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六、支气管肺炎

肺炎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甚至危害生命。预防肺炎儿童要注意保暖,家庭要注意开窗通风。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校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七、红眼病

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

主要症状

1.红、热、痒

先是眼睛发红、发热、又痛又痒,眼皮里好像进了沙子似的不舒适。

2.结膜充血

病人自觉流泪、有异物感和灼热感,眼睛结膜充血,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3.睁眼困难

由于分泌物多,常使上下睫毛粘在一起,早晨起床睁眼困难。

4.怕光、落泪

怕光、流泪,令人很难受。

红眼病的传播途径

主要是由细菌或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其传染力较强。小孩身体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的能力相较于大人较差,若不注意卫生,接触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把手、钱币等,健康的眼睛就会受到传染。

预防措施

1.清洗眼部时不要用硬性的布去擦眼,不要碰及黑眼珠(角膜),须用柔软的经过消毒的纱布(一般家庭可用煮沸消毒——煮沸半小时即可)蘸生理盐水,或凉开水湿润眼部擦去眼睫毛上的分泌物。

2.为了避免眼内(结膜囊内)温度增高,造成细菌大量繁殖的机会,因此不要给患儿热敷,相反要保持凉爽,也不宜用眼膏之类的药物,使眼部温度不致增高,切忌戴眼罩!

3.红眼病有较高的传染性,因此孩子得病后要在家隔离,家里人也要分开用洗脸盆、毛巾、手帕等,病人的用具、玩具、毛巾要消毒。给孩子洗眼后,家长的手要用肥皂清洗2-3次,才能接触其它物品,不要让孩子到他人家里串门做客、或到公共场所去。

4.不要带孩子去游泳池:红眼病患儿如果到游泳池游泳,不仅可能把病毒传播给别人,而且也会使自己的病情加重,因为游泳池不可能随时消毒,池水中有病毒,会造成重复感染。

5.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做到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饭前便后要洗手,眼屎多时,要用干净手帕或纱布擦拭。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