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泰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0吨纳米级化纤整理剂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天泰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0吨纳米级化纤整理剂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建设单位 | 天泰(福建) (略) | ||
项目地理位置 | (略) 三元区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 ||
建设单位联系人 | 林振华 * | ||
项目名称 | 年产20000吨纳米级化纤整理剂项目 | ||
项目简介 | 序号 | 项目 | 项目简介 |
1 | 项目名称 | 年产20000吨纳米级化纤整理剂项目 | |
2 | 建设单位 | 天泰(福建) (略) | |
3 | 项目性质 | 新建 | |
4 | 项目投资 | 23000万元 | |
5 | 建设规模 | 建设年产20000吨纳米级化纤整剂生产线 | |
6 | 建设地点 | (略) 三元区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 |
7 | 辐射源项 | 建设项目无电离辐射源及辐射源使用项。 | |
技术服务项目组人员 | 叶坤华、郑志钦、魏强、蔡尊基 | ||
现场勘查时间 | 2023.4.19 | ||
建设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
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二氧化钛粉尘、其他粉尘(TMP)、其他粉尘(硅酸钠、硫酸铝、偏硅酸钠)、其他粉尘(聚*烯酰胺、漂白剂、聚合氯化铝); 毒物:硫酸及三氧化硫、*二醇、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烷;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
评价结论: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天泰(福建) (略) 年产20000吨纳米级化纤整理剂项目应属于“(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类下的“(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相关内容,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属于危害严重的项目。 建议: 组织管理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的要求,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应严格按照其制定的职业卫 生管理文件,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做好运行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建设单位应在办公区域、工作场所入口处等方便劳动者观看的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设置在办公区域的公告栏,主要公布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设置在工作场所的公告栏,主要公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健康危害、接触限值、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检测日期、检测机构名称等。 建设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职业病防护经费应纳入工程建设预算中,下一步设计中应明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组织工作、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职业卫生宣传培训、职业健康监护、警示标识与告知等项目的经费预算。 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培训工作的通知》按时接受职业健康培训。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劳动者应按时接受职业健康培训。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在任职后3个月内接受职业健康培训,初次培训不得少于16学时,之后每年接受一次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不得少于8学时。劳动者上岗前应接受职业健康培训,上岗前培训不得少于8学时,之后每年接受一次在岗培训,在岗培训不得少于4学时。 工程技术 职业病防护的补充措施 建设项目化学品配置工位试剂调配工接触的*二醇和氢氧化钠、化学配置罐包膜工接触的*二醇及压滤机压滤工接触的*二醇被评估为3级,属于中等职业健康风险;研磨工、干法粉碎工、打浆工接触的噪声风险等级被评估为不可容忍,属于高职业健康风险;建设项目应对中等和高职业健康风险岗位拟采取的防尘、防毒、防噪、减振、防暑等职业病防护设施在下一步防护设施设计专篇中进行细化,明确防护设施设置地点、设置种类、技术参数等具体要求。 在下一阶段的设计中,应重点关注雷蒙磨、粉碎、喷雾干燥等相应岗位生产工艺与设备应优先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方案并宜采取密闭,重点关注投料岗位和包装岗位防尘设施设计,当工艺要求不能密闭时,应设置相应设置相应的局部排风设施。重点关注噪声风险等级北评估为不可容忍的研磨工、干法粉碎工、打浆工,尽可能以巡检方式缩短接触噪声场所时间。 项目投产后,需做好职业病防护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对功率衰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防护设施要进行更新;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在防护设施未开启或不正常情况下进行生产作业。 由于建设单位所在地夏季炎热,作业人员在夏季工作过程中可能,受夏季高温、热辐射的影响,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为体温凋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如超过一定限度,可因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中暑。工人的作业环境及身体健康仍应引起建设单位的重视。在炎热季节,应供应含盐清凉饮料,饮料水温不宜高于15℃,配备人丹和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应急药品。 依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第89号)的相关要求: ①建设单位 (略) 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a.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b.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建设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c.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②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建设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③建设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④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建设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⑤建设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 (略) 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辅助用室的补充措施 拟建项目生产车间卫生特征等级为3级,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应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进行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 车间卫生特征3级的车间车间附近或厂区设置集中浴室。浴室内一般按4个~6个淋浴器设一具盥洗器。 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休息室或休息区。休息室内应设置清洁饮水设施。若女工较多,应在车间附近清洁安静处设置孕妇休息室或休息区。 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在车间附近设置厕所,厕所应有排臭、防蝇措施。车间内的厕所,一般为水冲式,同时应设洗手池、洗污池。除有特殊需要,厕所的蹲位数应按使用人数设计。 厕所:男厕所可按25人设1个蹲位。女厕所可按15人设1个~2个蹲位。 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在车间附近设置生活用室,生活用室的配置应与产生有害物质或有特殊要求的车间隔开,应尽量布置在生产劳动者相对集中、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1部分:总则》(GB*.1-2020)等标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具体为:应为生产车间一线各岗位作业人员配备防护服、耳塞、防毒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在下一步设计过程中,应明确各种工种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型号、参数、发放周期等信息。 拟建项目投产运行后应当对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 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应急救援设施 拟建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相关要求,制定《高温中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性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预案中应包括组织机构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演练、应急物资等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救援演练,由建设单位安全、消防、保卫及合作医疗机构等部门参加,并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好记录和总结。 在下一步设计阶段,应对拟建项目的应急医疗卫生资源情况进行说明,包括有毒化学物救治的人员能力建设、装置现场医疗救治和厂区级的项目协作关系及对临近的有救治能力的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协作关系进行说明。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将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信息, (略) ,以便发生急性职业性危害事故时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同时与就近有进行急 (略) 建立合作关系,开辟绿色通道。 在下一步设计阶段,应明确急救药箱设置数量、药品种类、报警装置、喷淋洗眼装置设置数量、设置位置、报警值、服务范围等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 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9号)、《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要求和规定,对新录入、转岗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对离岗人员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建设单位组织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及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应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的要求执行,体检项目见附件4,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员工应按照体检机构的建议调离岗位,定期复查。 依据《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49号令)相关要求,劳动者个人健康监护档案应包含如下材料: ①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 ②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③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④职业病诊疗资料; 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建设单位进一步加强在岗期间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所有接害岗位人员每年需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根据检查报告建议,做好后续工作。 | |||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 |||
专家组对《预评报告》的审查意见: 评审组同意通过该《预评价报告》,建设单位应按评审意见对《预评价报告》修改完善后,存档、备查。同时建设单位需要形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过程报告》。 |
建设单位 | 天泰(福建) (略) | ||
项目地理位置 | (略) 三元区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 ||
建设单位联系人 | 林振华 * | ||
项目名称 | 年产20000吨纳米级化纤整理剂项目 | ||
项目简介 | 序号 | 项目 | 项目简介 |
1 | 项目名称 | 年产20000吨纳米级化纤整理剂项目 | |
2 | 建设单位 | 天泰(福建) (略) | |
3 | 项目性质 | 新建 | |
4 | 项目投资 | 23000万元 | |
5 | 建设规模 | 建设年产20000吨纳米级化纤整剂生产线 | |
6 | 建设地点 | (略) 三元区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 |
7 | 辐射源项 | 建设项目无电离辐射源及辐射源使用项。 | |
技术服务项目组人员 | 叶坤华、郑志钦、魏强、蔡尊基 | ||
现场勘查时间 | 2023.4.19 | ||
建设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
职业病危害因素: 粉尘:二氧化钛粉尘、其他粉尘(TMP)、其他粉尘(硅酸钠、硫酸铝、偏硅酸钠)、其他粉尘(聚*烯酰胺、漂白剂、聚合氯化铝); 毒物:硫酸及三氧化硫、*二醇、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烷;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
评价结论: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天泰(福建) (略) 年产20000吨纳米级化纤整理剂项目应属于“(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类下的“(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相关内容,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属于危害严重的项目。 建议: 组织管理 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的要求,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应严格按照其制定的职业卫 生管理文件,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做好运行后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建设单位应在办公区域、工作场所入口处等方便劳动者观看的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设置在办公区域的公告栏,主要公布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设置在工作场所的公告栏,主要公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健康危害、接触限值、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检测日期、检测机构名称等。 建设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职业病防护经费应纳入工程建设预算中,下一步设计中应明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组织工作、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职业卫生宣传培训、职业健康监护、警示标识与告知等项目的经费预算。 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培训工作的通知》按时接受职业健康培训。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劳动者应按时接受职业健康培训。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在任职后3个月内接受职业健康培训,初次培训不得少于16学时,之后每年接受一次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不得少于8学时。劳动者上岗前应接受职业健康培训,上岗前培训不得少于8学时,之后每年接受一次在岗培训,在岗培训不得少于4学时。 工程技术 职业病防护的补充措施 建设项目化学品配置工位试剂调配工接触的*二醇和氢氧化钠、化学配置罐包膜工接触的*二醇及压滤机压滤工接触的*二醇被评估为3级,属于中等职业健康风险;研磨工、干法粉碎工、打浆工接触的噪声风险等级被评估为不可容忍,属于高职业健康风险;建设项目应对中等和高职业健康风险岗位拟采取的防尘、防毒、防噪、减振、防暑等职业病防护设施在下一步防护设施设计专篇中进行细化,明确防护设施设置地点、设置种类、技术参数等具体要求。 在下一阶段的设计中,应重点关注雷蒙磨、粉碎、喷雾干燥等相应岗位生产工艺与设备应优先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方案并宜采取密闭,重点关注投料岗位和包装岗位防尘设施设计,当工艺要求不能密闭时,应设置相应设置相应的局部排风设施。重点关注噪声风险等级北评估为不可容忍的研磨工、干法粉碎工、打浆工,尽可能以巡检方式缩短接触噪声场所时间。 项目投产后,需做好职业病防护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对功率衰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防护设施要进行更新;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在防护设施未开启或不正常情况下进行生产作业。 由于建设单位所在地夏季炎热,作业人员在夏季工作过程中可能,受夏季高温、热辐射的影响,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为体温凋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如超过一定限度,可因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中暑。工人的作业环境及身体健康仍应引起建设单位的重视。在炎热季节,应供应含盐清凉饮料,饮料水温不宜高于15℃,配备人丹和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应急药品。 依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第89号)的相关要求: ①建设单位 (略) 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a.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b.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建设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c.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②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建设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③建设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④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建设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⑤建设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 (略) 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辅助用室的补充措施 拟建项目生产车间卫生特征等级为3级,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 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应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进行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 车间卫生特征3级的车间车间附近或厂区设置集中浴室。浴室内一般按4个~6个淋浴器设一具盥洗器。 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休息室或休息区。休息室内应设置清洁饮水设施。若女工较多,应在车间附近清洁安静处设置孕妇休息室或休息区。 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在车间附近设置厕所,厕所应有排臭、防蝇措施。车间内的厕所,一般为水冲式,同时应设洗手池、洗污池。除有特殊需要,厕所的蹲位数应按使用人数设计。 厕所:男厕所可按25人设1个蹲位。女厕所可按15人设1个~2个蹲位。 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在车间附近设置生活用室,生活用室的配置应与产生有害物质或有特殊要求的车间隔开,应尽量布置在生产劳动者相对集中、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1部分:总则》(GB*.1-2020)等标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具体为:应为生产车间一线各岗位作业人员配备防护服、耳塞、防毒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在下一步设计过程中,应明确各种工种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型号、参数、发放周期等信息。 拟建项目投产运行后应当对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 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应急救援设施 拟建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相关要求,制定《高温中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性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预案中应包括组织机构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演练、应急物资等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救援演练,由建设单位安全、消防、保卫及合作医疗机构等部门参加,并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好记录和总结。 在下一步设计阶段,应对拟建项目的应急医疗卫生资源情况进行说明,包括有毒化学物救治的人员能力建设、装置现场医疗救治和厂区级的项目协作关系及对临近的有救治能力的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协作关系进行说明。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将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信息, (略) ,以便发生急性职业性危害事故时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同时与就近有进行急 (略) 建立合作关系,开辟绿色通道。 在下一步设计阶段,应明确急救药箱设置数量、药品种类、报警装置、喷淋洗眼装置设置数量、设置位置、报警值、服务范围等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 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49号)、《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要求和规定,对新录入、转岗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对离岗人员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建设单位组织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及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应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的要求执行,体检项目见附件4,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员工应按照体检机构的建议调离岗位,定期复查。 依据《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49号令)相关要求,劳动者个人健康监护档案应包含如下材料: ①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 ②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③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④职业病诊疗资料; 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建设单位进一步加强在岗期间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所有接害岗位人员每年需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根据检查报告建议,做好后续工作。 | |||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 |||
专家组对《预评报告》的审查意见: 评审组同意通过该《预评价报告》,建设单位应按评审意见对《预评价报告》修改完善后,存档、备查。同时建设单位需要形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过程报告》。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