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区创建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区自查报告

内容
 
发送至邮箱

九原区创建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区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重要指示精神,九原区食药安委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和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旗县(市、区)评价细则》,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工作开展情况

九原区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沿革,位于自治区中部地区,北依阴山山脉、南临黄河,面积734平方公里,辖1个苏木、3个镇、4个街道。全区总人口25万人。

一直以来,九原区严格对标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标准,强化组织领导,明晰工作任务,加强组织调度,加大经费保障,不断夯实食品安全根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近年来均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达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

二、基础工作方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两个责任落实

一是及时调整完善了区食药安委组成人员及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区食药安委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九原区创建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区和地方党政领导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等工作。二 (略) 《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的意见》,确定9名县级领导、42名街镇科级干部、228名村社区干部包联4145家点位,区食安办每季度专班调度,全面推动食品安全属地责任落地落实。三是培训制度落细落实。召开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培训会议、“三方三认一进一督导”工作会议13次,培训包保干部340余人次。四是组织全区开展2023年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演”促防、以“练”备战,进一步强化各单位应急处置意识和作战能力,为今后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二)夯实基础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每年将食品安全经费367.5万元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投入专项资金130万元,建成智慧管理平台,为商户统一发放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记录本、档案盒、创城宣传海报,制作街头小品、围裙、宣传画等进行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宣传。二是持续加强基层所标准化建设,各监管所均配备了执法车辆、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移动式打印机等执法设备。三是推进内蒙 (略) 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合作,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内蒙古 (略) 与高校、 (略) 所联合成立内蒙古优势特色蔬菜种子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联合体,团队的“优势特色蔬菜种子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已获批1500万元科技资金。

(三)完善链条监管,齐抓共管保安全

一是产业链上,我们同步抓种养殖环节的抽检,流通环节的抽检和追溯体系建设。共抽检蔬菜样品2900余份(例行监测150个样本、速测筛查2500个批次、常规药物速测筛查250个批次),合格率达100%。食品安全监督抽检950批次,不合格32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305批次,5批次不合格;抽检猪尿样45份,检测全部为阴性,未发现使用“瘦肉精”违禁药品现象。二是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全区设立10家监测医疗机构,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三是开展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我区现有政策性粮食库存42701.18吨,库存粮食质量良好。四是源头治理,全区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覆盖率达到92%,秸秆还田面积3.1万亩,轮作倒茬面积6.3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2.45万亩,农田深耕面积16.8万亩,盐碱地改良面积0.86万亩,农作物化肥用量同比减少0.6%。

(四)探索监管新模式,赋能智慧监管

一是扩大智慧监管覆盖面。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养老机构食堂等10类重点餐饮单位100%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区1056家重点监管餐饮单位入驻线上智慧监管,入驻率达80%以上。二是开发智慧监管调度平台,开展日常检查,系统各项功能已经完善到位,实现了全程无纸化检查,远程调度督查指导,执法信息精准存储分析,任务即时发布提示等智慧监管功能。三 (略)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开展追溯,共检测292个农畜水产品,合格率为99.21%;填报各类农业投入品信息840条,产、加、销信息781条,用标量达1514枚。

(五)示范引领,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展全区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提升工作,坚持点对点精细指导,手把手规范提升,40家小作坊已进行整改提升,一大批小作坊有了新变化,2家小作 (略) 十佳小作坊。二是横竖街获评自治区餐饮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示范街。日常监管采取上门指导的服务模式,针对具体商户具体问题,手把手帮助整改优化,74家商户入驻“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10月25日, (略) 五星级餐饮单位授牌 (略) 食品安全示范街命名现场会在横竖街顺利召开。三是结合全区食品企业实际推广食品安全责任险,推动学校、幼儿园、食品生产企业、大型宴会等93家单位加入“食安险”护网行动。四是开展“餐饮星级评定”工作,坚持边整治、边提升、边评定,以点带面提升餐饮质量发展,已评定15家五星级餐饮单位并进行荣誉授牌。

(六)刚柔并济执法,强化集中整治效果

一是对首次违法,后果轻微且能积极 (略) 场主体,实施行政约谈、责令改正等柔性执法措施,不予立案处罚。共组织日常监督检查22309人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95份,组织集体行政约谈、点对点行政约谈8次。二是联合执法,联合民政、教育等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形成监管合力。三是对虚假整改,改完再犯、拒不整改或 (略) 场主体,坚决立案处罚或移交公安机关追究责任,食品类立案99起,其中移交公安部门侦查的食品相关案件3起。四是强化行刑衔接,着力突出打击食用农产品领域犯罪行为,共收集线索44条,侦破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案件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扣押各类违法食用性保健品50余种,协助公安机关破获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刑事案件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

(七)推进社会共治,强化宣传引领

一是通过九原发布、市场监管局公众号等载体,发布消费提示44条。在抖音号发布原创执法检查及科普视频50条,浏览量280.7万次,留言评论7180条,收获粉丝6334人,点赞3万次。二是制作7期食品安全短 (略) 监e起来抖音号进行食品安全日常操作宣传,通过将辖区内食品经营单位的先进经验、优秀做法以视频形式展示给广大商户,以点带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三是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略) 餐饮协会、包保干部和居民代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商户共同参与,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四是8个街镇办事处全部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聘任120名街镇协管员、社区信息员织密食品安全监管网。五是落实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青山区开展跨地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会,交流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点、预防措施和工作机制。

(八)强化主体责任,突出安全保障

一是开展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活动。组织召开全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公开承诺会,签订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二是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责任制,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全覆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三是聚焦重点品种监管。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产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强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治理,先后查处案件2起。四是开展网络餐饮管理,加强外卖“食安封签”监督检查,严格审查登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信息。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需进一步落实,少数企业未能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相关规范,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仍有发生。二是小型食品经营者、农村牧区食品店监管风险较高,小规模餐饮、小食杂店主体较多且分布广、监管难度大、安全风险隐患高、问题突出。三是创建氛围还不够浓厚,创建工作还需进一步巩固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九原区将严格按照创建验收的总体要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部署,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治理措施;创新宣传方式,积极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同时,结合自查评议发现的问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各项工作达到创建标准,全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旗县(市、区)评价与管理办法》,现将自查情况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12月10日至12月25日。公示期间,将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电话:0472-*

邮箱:*@*63.com

九原区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10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重要指示精神,九原区食药安委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和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旗县(市、区)评价细则》,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工作开展情况

九原区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沿革,位于自治区中部地区,北依阴山山脉、南临黄河,面积734平方公里,辖1个苏木、3个镇、4个街道。全区总人口25万人。

一直以来,九原区严格对标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标准,强化组织领导,明晰工作任务,加强组织调度,加大经费保障,不断夯实食品安全根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近年来均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达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

二、基础工作方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动两个责任落实

一是及时调整完善了区食药安委组成人员及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区食药安委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九原区创建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区和地方党政领导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等工作。二 (略) 《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的意见》,确定9名县级领导、42名街镇科级干部、228名村社区干部包联4145家点位,区食安办每季度专班调度,全面推动食品安全属地责任落地落实。三是培训制度落细落实。召开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培训会议、“三方三认一进一督导”工作会议13次,培训包保干部340余人次。四是组织全区开展2023年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演”促防、以“练”备战,进一步强化各单位应急处置意识和作战能力,为今后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二)夯实基础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每年将食品安全经费367.5万元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投入专项资金130万元,建成智慧管理平台,为商户统一发放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记录本、档案盒、创城宣传海报,制作街头小品、围裙、宣传画等进行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宣传。二是持续加强基层所标准化建设,各监管所均配备了执法车辆、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移动式打印机等执法设备。三是推进内蒙 (略) 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合作,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内蒙古 (略) 与高校、 (略) 所联合成立内蒙古优势特色蔬菜种子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联合体,团队的“优势特色蔬菜种子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已获批1500万元科技资金。

(三)完善链条监管,齐抓共管保安全

一是产业链上,我们同步抓种养殖环节的抽检,流通环节的抽检和追溯体系建设。共抽检蔬菜样品2900余份(例行监测150个样本、速测筛查2500个批次、常规药物速测筛查250个批次),合格率达100%。食品安全监督抽检950批次,不合格32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305批次,5批次不合格;抽检猪尿样45份,检测全部为阴性,未发现使用“瘦肉精”违禁药品现象。二是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全区设立10家监测医疗机构,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三是开展粮食库存检查工作,我区现有政策性粮食库存42701.18吨,库存粮食质量良好。四是源头治理,全区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覆盖率达到92%,秸秆还田面积3.1万亩,轮作倒茬面积6.3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2.45万亩,农田深耕面积16.8万亩,盐碱地改良面积0.86万亩,农作物化肥用量同比减少0.6%。

(四)探索监管新模式,赋能智慧监管

一是扩大智慧监管覆盖面。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养老机构食堂等10类重点餐饮单位100%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区1056家重点监管餐饮单位入驻线上智慧监管,入驻率达80%以上。二是开发智慧监管调度平台,开展日常检查,系统各项功能已经完善到位,实现了全程无纸化检查,远程调度督查指导,执法信息精准存储分析,任务即时发布提示等智慧监管功能。三 (略)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开展追溯,共检测292个农畜水产品,合格率为99.21%;填报各类农业投入品信息840条,产、加、销信息781条,用标量达1514枚。

(五)示范引领,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展全区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提升工作,坚持点对点精细指导,手把手规范提升,40家小作坊已进行整改提升,一大批小作坊有了新变化,2家小作 (略) 十佳小作坊。二是横竖街获评自治区餐饮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示范街。日常监管采取上门指导的服务模式,针对具体商户具体问题,手把手帮助整改优化,74家商户入驻“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10月25日, (略) 五星级餐饮单位授牌 (略) 食品安全示范街命名现场会在横竖街顺利召开。三是结合全区食品企业实际推广食品安全责任险,推动学校、幼儿园、食品生产企业、大型宴会等93家单位加入“食安险”护网行动。四是开展“餐饮星级评定”工作,坚持边整治、边提升、边评定,以点带面提升餐饮质量发展,已评定15家五星级餐饮单位并进行荣誉授牌。

(六)刚柔并济执法,强化集中整治效果

一是对首次违法,后果轻微且能积极 (略) 场主体,实施行政约谈、责令改正等柔性执法措施,不予立案处罚。共组织日常监督检查22309人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95份,组织集体行政约谈、点对点行政约谈8次。二是联合执法,联合民政、教育等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形成监管合力。三是对虚假整改,改完再犯、拒不整改或 (略) 场主体,坚决立案处罚或移交公安机关追究责任,食品类立案99起,其中移交公安部门侦查的食品相关案件3起。四是强化行刑衔接,着力突出打击食用农产品领域犯罪行为,共收集线索44条,侦破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案件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扣押各类违法食用性保健品50余种,协助公安机关破获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刑事案件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

(七)推进社会共治,强化宣传引领

一是通过九原发布、市场监管局公众号等载体,发布消费提示44条。在抖音号发布原创执法检查及科普视频50条,浏览量280.7万次,留言评论7180条,收获粉丝6334人,点赞3万次。二是制作7期食品安全短 (略) 监e起来抖音号进行食品安全日常操作宣传,通过将辖区内食品经营单位的先进经验、优秀做法以视频形式展示给广大商户,以点带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三是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略) 餐饮协会、包保干部和居民代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商户共同参与,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四是8个街镇办事处全部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聘任120名街镇协管员、社区信息员织密食品安全监管网。五是落实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青山区开展跨地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会,交流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点、预防措施和工作机制。

(八)强化主体责任,突出安全保障

一是开展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活动。组织召开全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公开承诺会,签订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二是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责任制,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全覆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三是聚焦重点品种监管。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产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强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治理,先后查处案件2起。四是开展网络餐饮管理,加强外卖“食安封签”监督检查,严格审查登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信息。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需进一步落实,少数企业未能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相关规范,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仍有发生。二是小型食品经营者、农村牧区食品店监管风险较高,小规模餐饮、小食杂店主体较多且分布广、监管难度大、安全风险隐患高、问题突出。三是创建氛围还不够浓厚,创建工作还需进一步巩固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九原区将严格按照创建验收的总体要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部署,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治理措施;创新宣传方式,积极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同时,结合自查评议发现的问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各项工作达到创建标准,全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旗县(市、区)评价与管理办法》,现将自查情况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12月10日至12月25日。公示期间,将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电话:0472-*

邮箱:*@*63.com

九原区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10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