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拟审批《昆明新内都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优化提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拟审批《昆明新内都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优化提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现将拟审批的《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优化提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自公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一、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优化提升改造项目(项目代码:2303- 点击查看详情》》 -04-02- 点击查看详情》》

建设地点: (略) 东川区铜都镇四方地工业园区

建设单位:昆明新 (略)

建设性质:扩建

环评单位:云南 (略)

建设内容:项目拟拆除现有食堂、杂物间、停车棚等辅助设施,新增5006.7m2用地,新建备料车间、煤粉车间、烟化炉车间、原料贮存库、冰铜库、氧化锌库及其他公辅设施,新增1台5m2烟化炉、1台电热前床、2套冰铜粒化装置、1套渣水淬粒化装置,项目年处置危险废物22000吨、自产低品位冰铜5000吨,年产主产品氧化锌5000吨,副产冰铜4400吨。项目总投资5210.3万元,环保投资1776万元。

二、 项目施工期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废气:施工场地设置不低于2.5m的围挡;对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施工道路硬化,加强维护;对易产生扬尘的散体物料遮盖防尘网;及时回收、清运垃圾及工程废土,采用密闭运输车辆,并按指定路线行驶。施工扬尘应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

(二)废水: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期混凝土搅拌,洒水降尘等;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 (略) 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四方地与碧谷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在施工场地建设临时导流沟,设置1座5m3雨水沉淀池,暴雨期雨水经沉淀池充分沉淀后再排放至厂外水沟。

(三)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产噪设备,加强设备维护;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规划运输时间、路线;控制运输车辆车速。施工场界噪声应符合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

(四)固废:土方用于回填,做到挖填平衡;废弃设施设备中如沾染危险废物的,应清理废弃设施设备中的危险废物后方能外售废弃物质回收单位回收处置;如不能清理干净危险废物的设备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可利用部分,不能回收的清运至当地合法建筑垃圾堆放场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五)生态: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严格控制施工占地,施施工期间设置临时截水沟、沉砂池;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护拦挡措施。

三、 项目运营期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废气:项目共设置3根排气筒。备料废气经收集后送至覆膜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高15米排气筒排放,外排废气满足《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修改单中表1特别排放限值。烟化炉废气经收集后送至1套表面冷却器+覆膜袋式除尘器+动力波预洗涤塔+除沫器+四级动力波脱硫塔+除沫器+动力波水洗涤塔+除沫器处理,通过40米高排气筒排放。颗粒物、铅、汞排放浓度应达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中表1特别排放限值,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应满足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5排放限值,砷、镉和铬排放浓度应满足GB31574-2015《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4特别排放限值,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应满足GB31574-2015《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3排放限值。渣处理废气经管道收集后送至动力波洗涤塔+塑烧板除尘器处理后,通过25米高排气筒排放,外排废气满足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中表1特别排放限值。

物料运输采取密闭运输;采取喷雾抑尘、道路硬化、冲洗进出厂车辆、原料贮存库和煤粉车间采用封闭库房等无组织废气控制措施,厂界无组织颗粒物、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应达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6标准限值要求,氮氧化物应达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标准限值要求,砷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应达GB31574-2015《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标准限值要求。

废水:将现有生产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扩建至200m3/d并新增1台污泥压滤机。软水制备系统排水和设备冷却水排水直接作为水淬循环系统补充用水;软水循环系统排水直接作为冰铜粒化补充用水;冰铜粒化排水、冰铜贮存库渗滤液、水淬循环系统排水、水淬渣贮存库渗滤液、烟化炉烟气净化系统、化验室排水、车辆冲洗废水和初期雨水经生产污水处理站处理达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洗涤用水、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浓度较严限值后标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达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间接排放、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浓度限值和GB/T31962- 201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A级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和表4中三级标准中的较严限值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四方地与碧谷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

(三)噪声:选用低噪设备,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采取设备基础减震、加装消音器等措施。厂界噪声达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标准。

(四)固废:项目产生的备料布袋除尘灰和烟化炉预洗涤塔压滤渣收集后直接返回配料作为原料回收利用;项目投产后产生的脱硫石膏和水淬渣及时按照进行属性鉴别,并根据属性鉴别结果全部委托处置;废包装袋、污泥、废矿物油属危险废物全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软水制备废交换树脂 (略) 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新建1座100m2的一般固废贮存场;现有杂物间改造为危废贮存库,用于暂存废矿物油;依托现有1座750 m2的危废贮存库,分区暂存污水处理站污泥、危废原料废包装袋等危险废物;新建1座400m2的水淬渣贮存库,在脱硫石膏区设置1座60m2的石膏贮存库,并预留按照GB18597-202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相关要求进行改造的费用。

(五)地下水:厂区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原料贮存库、备料车间、2#危废贮存库按GB18597-202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建设;烟化炉车间(除软水站、配电室及风机房以外区域)、烟化炉烟气脱硫系统、扩建生产污水处理站、新建初期雨水池、事故水池、冰铜渗滤液收集池、2#石膏贮存库、润滑油间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依托现有1座检漏井并设置3个地下水跟踪监测井,制定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和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

(六)土壤:严格控制入炉物料及配比,严格落实各项废气和废水控制措施、分区防渗措施,加强厂区绿化,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设置12个土壤跟踪监测点,掌握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建立土壤污染应急响应措施。

(七)环境风险:加强环保设施运营管理,防止非正常排放,以泄漏区为中心划定880m环境风险防范区。在烟化炉车间分别设置检测气体报警装置;在烟气脱硫系统预洗涤循环槽、脱硫循环槽、洗涤循环槽区域设置有效容积不小于25m3的围堰,并配置废水废液收集池,用于车间滴漏和事故液体的收集储存;新建1座不小于315m3的事故水池;雨污水排放口设置切断装置;项目使用和产生的危险废物均委托有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承运,并采用专用运输车辆运输;修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环保部门备案,并定期组织学习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

四、 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已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五、 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期间,公众可通过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的意见看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优化提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六、 反馈方式

(略) 生态环境局

Email:*@*63.com

电话/传真:0871- 点击查看详情》》 0871- 点击查看详情》》 ( (略) 政务服务窗口)

通信地址: (略) 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4号楼

邮编: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详情》》 .shtml" target="_self">信息来源http://#-12-26/ 点击查看详情》》 .shtml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现将拟审批的《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优化提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自公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一、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优化提升改造项目(项目代码:2303- 点击查看详情》》 -04-02- 点击查看详情》》

建设地点: (略) 东川区铜都镇四方地工业园区

建设单位:昆明新 (略)

建设性质:扩建

环评单位:云南 (略)

建设内容:项目拟拆除现有食堂、杂物间、停车棚等辅助设施,新增5006.7m2用地,新建备料车间、煤粉车间、烟化炉车间、原料贮存库、冰铜库、氧化锌库及其他公辅设施,新增1台5m2烟化炉、1台电热前床、2套冰铜粒化装置、1套渣水淬粒化装置,项目年处置危险废物22000吨、自产低品位冰铜5000吨,年产主产品氧化锌5000吨,副产冰铜4400吨。项目总投资5210.3万元,环保投资1776万元。

二、 项目施工期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废气:施工场地设置不低于2.5m的围挡;对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施工道路硬化,加强维护;对易产生扬尘的散体物料遮盖防尘网;及时回收、清运垃圾及工程废土,采用密闭运输车辆,并按指定路线行驶。施工扬尘应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

(二)废水: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期混凝土搅拌,洒水降尘等;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 (略) 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四方地与碧谷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在施工场地建设临时导流沟,设置1座5m3雨水沉淀池,暴雨期雨水经沉淀池充分沉淀后再排放至厂外水沟。

(三)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产噪设备,加强设备维护;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规划运输时间、路线;控制运输车辆车速。施工场界噪声应符合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

(四)固废:土方用于回填,做到挖填平衡;废弃设施设备中如沾染危险废物的,应清理废弃设施设备中的危险废物后方能外售废弃物质回收单位回收处置;如不能清理干净危险废物的设备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处置;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可利用部分,不能回收的清运至当地合法建筑垃圾堆放场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五)生态: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严格控制施工占地,施施工期间设置临时截水沟、沉砂池;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护拦挡措施。

三、 项目运营期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废气:项目共设置3根排气筒。备料废气经收集后送至覆膜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高15米排气筒排放,外排废气满足《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修改单中表1特别排放限值。烟化炉废气经收集后送至1套表面冷却器+覆膜袋式除尘器+动力波预洗涤塔+除沫器+四级动力波脱硫塔+除沫器+动力波水洗涤塔+除沫器处理,通过40米高排气筒排放。颗粒物、铅、汞排放浓度应达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中表1特别排放限值,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应满足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5排放限值,砷、镉和铬排放浓度应满足GB31574-2015《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4特别排放限值,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应满足GB31574-2015《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表3排放限值。渣处理废气经管道收集后送至动力波洗涤塔+塑烧板除尘器处理后,通过25米高排气筒排放,外排废气满足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中表1特别排放限值。

物料运输采取密闭运输;采取喷雾抑尘、道路硬化、冲洗进出厂车辆、原料贮存库和煤粉车间采用封闭库房等无组织废气控制措施,厂界无组织颗粒物、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应达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6标准限值要求,氮氧化物应达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标准限值要求,砷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应达GB31574-2015《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5标准限值要求。

废水:将现有生产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扩建至200m3/d并新增1台污泥压滤机。软水制备系统排水和设备冷却水排水直接作为水淬循环系统补充用水;软水循环系统排水直接作为冰铜粒化补充用水;冰铜粒化排水、冰铜贮存库渗滤液、水淬循环系统排水、水淬渣贮存库渗滤液、烟化炉烟气净化系统、化验室排水、车辆冲洗废水和初期雨水经生产污水处理站处理达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洗涤用水、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浓度较严限值后标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达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间接排放、GB25466-2010《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浓度限值和GB/T31962- 201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A级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和表4中三级标准中的较严限值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四方地与碧谷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

(三)噪声:选用低噪设备,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采取设备基础减震、加装消音器等措施。厂界噪声达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标准。

(四)固废:项目产生的备料布袋除尘灰和烟化炉预洗涤塔压滤渣收集后直接返回配料作为原料回收利用;项目投产后产生的脱硫石膏和水淬渣及时按照进行属性鉴别,并根据属性鉴别结果全部委托处置;废包装袋、污泥、废矿物油属危险废物全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软水制备废交换树脂 (略) 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新建1座100m2的一般固废贮存场;现有杂物间改造为危废贮存库,用于暂存废矿物油;依托现有1座750 m2的危废贮存库,分区暂存污水处理站污泥、危废原料废包装袋等危险废物;新建1座400m2的水淬渣贮存库,在脱硫石膏区设置1座60m2的石膏贮存库,并预留按照GB18597-202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相关要求进行改造的费用。

(五)地下水:厂区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原料贮存库、备料车间、2#危废贮存库按GB18597-202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建设;烟化炉车间(除软水站、配电室及风机房以外区域)、烟化炉烟气脱硫系统、扩建生产污水处理站、新建初期雨水池、事故水池、冰铜渗滤液收集池、2#石膏贮存库、润滑油间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依托现有1座检漏井并设置3个地下水跟踪监测井,制定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和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

(六)土壤:严格控制入炉物料及配比,严格落实各项废气和废水控制措施、分区防渗措施,加强厂区绿化,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设置12个土壤跟踪监测点,掌握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建立土壤污染应急响应措施。

(七)环境风险:加强环保设施运营管理,防止非正常排放,以泄漏区为中心划定880m环境风险防范区。在烟化炉车间分别设置检测气体报警装置;在烟气脱硫系统预洗涤循环槽、脱硫循环槽、洗涤循环槽区域设置有效容积不小于25m3的围堰,并配置废水废液收集池,用于车间滴漏和事故液体的收集储存;新建1座不小于315m3的事故水池;雨污水排放口设置切断装置;项目使用和产生的危险废物均委托有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承运,并采用专用运输车辆运输;修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环保部门备案,并定期组织学习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

四、 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已依法开展了公众参与。

五、 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期间,公众可通过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的意见看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优化提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六、 反馈方式

(略) 生态环境局

Email:*@*63.com

电话/传真:0871- 点击查看详情》》 0871- 点击查看详情》》 ( (略) 政务服务窗口)

通信地址: (略) 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4号楼

邮编: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详情》》 .shtml" target="_self">信息来源http://#-12-26/ 点击查看详情》》 .shtml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