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市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庐山市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

庐山市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略)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根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略) 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意见》《 (略) “十四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 (略) 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 (略) 委、 (略) 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着力提升乡村数字化建设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制度、机制、模式和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数字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内生驱动。始终把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广大农民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

坚持统筹协调、城乡融合。强化资源整合、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稳步推进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推动城乡信息基础-2-

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生态相互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用。

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推进。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数字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和工程, (略) 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按照不同类型村庄发展规律,分类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按需建设信息化设施,防止形象工程、铺张浪费。

(三)目标任务

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略)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到2023年底,乡村5G按需覆盖和创新应用取得有效进展,农业生产信息化向农民主体延伸,智慧农业建设进一步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进一步深化,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农民数字素养稳步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25年,我市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增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标杆.

二、工作内容

(一)夯实一个基础一一聚焦“三线三边”,升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升级。第一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开展农村地区4G基站补盲建设,推动“双千兆”(5G和千兆光纤网络)向有条件、有需求的乡村延伸, (略) 农村“同网同速”,优化提升农村宽带网络质量。第二,聚焦集镇、农业产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周边”和乡村旅游景区、乡村交通主要道路、乡村鄱湖“岸线”等“三线三边”重点,点面结合,采取“按需建设”和“重点区域先行”的原则,积极推进5G定制网络建设和“双千兆”进农业园区,大力推动sG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应用。第三,将通信基站、杆路、管道和机房等纳入乡村建设规划,持续巩固网络安全工作,依法打击破坏电信网络基础。二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整合。以农村居民获取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出发点,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商务、民政、邮政、供销等部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推广“多站合一、一站多用”,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站点,让农村居民享受“只进一家门,办成百样事”的服务体验。

三是农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循序渐进实施农村农田、公路、水利、电网、气象、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二)赋能三个重点一一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村治理

1.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让农业产业更兴旺。

培育发展“数字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主体、新业态,构建数字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增效,助力农民增收。一是发展智慧农业。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要求,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场基础设施、机械装备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智慧农(茶、牧、渔)场。二是发展乡村智慧商贸。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网络直播平台合作力度,进 (略) 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物流体系改造升级,主要品牌快递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三是发展乡村智慧旅游。加快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发展速度。线上推介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农业认养、民宿,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四是探索智能管理产业大脑。聚焦茶、稻、药、酒、果、蔬、油优势或特色产业,以1个产业大脑+N个应用的数字化体系,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构建产能预测、风险预警、市场对接、要素服务等智能模块,提升产业发展综合管理能力。

2.数字赋能乡村建设,让农村生活更宜居。

一是推动乡村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开展农村智慧路灯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合农村现有视频资源,高质量推进乡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积极推动视频图像资源与乡村治理有效融合、开放共享。二是深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康医疗”数字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持续改善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网络教育环境和乡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开展美丽宜居农房建设行动。规范农村建房行为,强化村庄规划设计,加强农房质量安全和风貌管控,积极推广农村住宅通用图集,严格执行宅基地“带图审批”制度。四是推进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和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行动,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普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通过VR、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与星子西河戏、金星砚等一批具有庐山特色的乡村文化相融合,带动乡村文化传播,持续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

3.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让农村生活更便捷。

一是党建引领数字乡村治理.推进农村党建在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数字化转型,以基层党建信息为载体,将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平台管理。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升级,深化网格化管理,引导辖区党员担任网格员服务群众。有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持续推动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乡村纵深延伸、全面覆盖。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数字化。全面推广“5G+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平台”,实现行政村人居环境各类要素全面纳管,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畅通人居环境监督管理渠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手机APP、小程序等方式发现问题随手拍,充分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网络监督。

三是筑牢防返贫监测底线。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平台作用,加强行业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做到数据信息实时比对、精准核验,实现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监测预警、申请认定、政策帮扶的闭环管理,有效提高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水平。四是整合各类公共视频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合农村现有视频资源,高质量推进乡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积极推动视频图像资源与乡村治理有效融合、开放共享。五是强化数字科技服务。加强乡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数字监管应用建设,探索建设“ (略) 乡村大脑”,优化形成数字监管“一张网”、整体智治“一张图”,有效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突能力。

(三)打造N个特色数字乡村应用场景

1.数字赋能农村产业发展方面

场景一:强化粮食安全数字化保障,推进高标准农田管护数字化。以数字化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向绿色生态转型为主线,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田整体智治。一是打造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监管体系。基于多源卫星遥感

系统、农情监测系统,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管系统,细致呈现并高标田历史数据及成效,为高标田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建立高标准农田智慧化生产体系。通过数字化深度赋能高标准农田生产管理等实际业务中实现土壤改良、节水灌溉、农情监测、农田防护、科学管理等成效。三是探索高标准农田专业化服务体系。围绕着服务高标准农田安全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标, (略) 现有种植业专家、社会化服务机构、农资经营主体、农机装备等服务,形成主体享受农田一体化服务的统一入口。四是推进数字粮仓改造,保障粮食安全稳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各乡(镇、处)]

场景二:加快茶产业数字化发展,打造“庐山云雾”全产业链智慧运营体系。一是建设智慧茶园。围绕茶园的病虫害智能化识别和数字化绿色防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作物长势监测,实现监测、分析、预警全流程的数字化。二是绘制国有茶园数据图。 (略) 国有茶园数据,确定茶园位置,“一对一”设立茶园数字身份证,对茶地权属、品种、产量等基础数据进行核对(测绘),形成庐山云雾茶国有茶园电子一张图。三是制定电子防伪系统。 (略) 所有茶园基地,按照“一对一”设置茶企(农)码,推行码上监管、码上交易、码上溯源。[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庐山综合垦殖场、 (略) 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省经作站、东牯山林场、市工信局、各乡(镇、处)]

场景三: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农业园区标杆。一是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稻、药、酒、果、蔬等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环境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和土壤酸碱度等方式,获取、记录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匹配种植模型,利用水肥一体机、植保无人机和农业机器人等设备,计算分析得出应对方案,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精准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略) /镇/村三级农产品网络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数商兴农”工程。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为园区内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 (略) (略) 场开拓、资源对接、业务指导等服务,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各乡(镇、处)]

2.数字赋能美丽乡村方面

场景四:大力推进农村道路智慧路灯建设,让农村道路更亮更靓。将农村道路智慧路灯建成乡村数字前端的靓丽载体,将无线通信、智能监控、智能照明、环境监测等信息化功能集于一体,融入信息交互系统和农村网络化管理的监控体系,实现了农村道路路灯杆立体空间功能的价值最大化共享利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处)]

场景五:推进美丽宜居农房建设智慧化监管,实现美丽农房一码畅管。将农房审批、监管、发证等纳入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为每个建房农户建档立卡赋码,实现农房“码上管”,使得房屋审批、建筑工匠、建房图纸、监管责任人、巡查记录等信息一目了然,开启农房数字监管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各乡(镇、处)]

场景六:推进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精品工程,蹚出农旅数融新路子。一是开发“数字+民宿”“数字+农场””“数字+会展”特色景区,利用传统工艺、文化民俗打造多样生动的主题节庆、特色餐饮等体验活动。二是鼓励通过VR全景、虚拟现实、元宇宙沉浸式体验提升乡村旅游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加乡村旅游和用户之间的粘性。三是发展“旅游+农业”乡村产业跨界融合新模式,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康养、创意农业、乡村夜经济等美丽经济新业态。突出景村联动、农旅融合、业态互补,塑造主题鲜明的乡旅品牌,打造亮点创新的精品工程,以市场化手段盘活闲置资源,实现“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礼品”。【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新局、各乡(镇、处)]

场景七:创新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打造一批乡村特色文化数字场馆。充 (略) 乡村文化资源,着力推动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乡村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历史名村数字化升级、数字农家书屋打造等,通过信息技术采集农村红色资源、风土民情、非遗资源、文物资源等文化资源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资源存储、管理、分析、利用、展示,实现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网上广泛传播。〔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各乡(镇、处)]

场景八:深化乡村“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康医疗”.夯实农村地区教育、医疗信息化基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对接,着力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 (略) 向农村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培训等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各乡(镇、处)]

3.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方面

场景九:全面推广5G+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数字化,一是在当前5G+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平台对重点村纳管的基础上,2023年完成24个示范村的进一步打造,并推进行政村的全面纳管,将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异味等各类前端探针、乡村智慧路灯监控、智慧喇叭统一纳入5G+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平台,拉通乡村治理基础数据。二是建立并全面推广乡村治理积分信用体系,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共治。在“门前三包”责任牌和村庄主干道、村民广场等区域张贴“万村码上通”小程序二维码,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网络监督,畅通农民群众反馈渠道,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对平台的关注量和使用率。三是进一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输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局、各乡(镇、处)]

场景十:创新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智慧治理”。一是依托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推动农村党建工作,在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上实现一体化,全面提升党建管理水平。以数字化理念有序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办理,便民服务,引导辖区党员担任网格员服务群众。二是数字化赋能乡村基层治理工作,重点做好智治支撑,提升基层治理效力。依托“ (略) 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打造综合治理态势感知调度平台,分权分域管理,引导网格员每日开展网格巡查,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要素,全面、动态、有效采集网格基础信息,上报,做到快速反应、处置及时。三是逐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通过新媒体、智慧广播等信息化手段开展乡村网络普法宣传教育,持续推动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乡村纵深延伸、全面覆盖。[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各乡(镇、处)]

场景十一:强化行业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共用,提高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水平。一是统筹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实现监测帮扶对象监测预警信息互通共享,解决线下比对核验程序繁琐、信息不准等难题。二是优化规范环节流程,实现监测帮扶对象申请认定规范高效, (略) 、乡、村、户信息渠道,切实提升监测帮扶对象认定的及时性、精准性。三是聚焦建档立卡脱贫户、监测帮扶户,紧盯新增低保、特困、临时救助、重度残疾、灾情影响、医疗费用过重等特殊困难群体,定期比对数据信息,及时预警预判、精准实施帮扶,实现监测帮扶对象帮扶政策精准落地。〔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处)]

(四)做实数字乡村智慧大脑,赋 (略) 场化运营

一是创新搭建“庐山乡村大脑”。 (略) 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搜集汇聚乡村基础数据和应用数据,打造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全面整合农村治理、产业、文明、服务领域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打破数据壁垒,加强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资源融合与共享,形成齐抓共管的数据资源治理格局,为后续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来源。二是探索智能决策。采用“数据+时间+空间”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I算法等技术手段,借助聚类分析、关联挖掘、推理演算和模型评价等方法对公共数据平台汇聚的各类涉农数据信息进行多维度的挖掘和分析,并通过地图和图表多维度展示数字乡村“一张图”、数字乡村“一张表”以及涉农领域多维度“画像”进行一屏统揽,实现智能决策的实时化、可视化、智能化和精细化。三是做实乡村智慧大脑 (略) 场运营。从“乡村产业地图+乡村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入手,贯通种植、加工、流通、品牌、文化、服务等各环节业务流和数据流,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智能服务系统。〔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数字乡村建设投入,推进乡村网络技术设施、乡村大脑平台建设。整合现有涉农政策项目资金,加大对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场景应用开发、数字农业工厂改造提升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鼓励引导重点企业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运营和管理,构建政企协作、优势互补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要统筹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乡村建设项目,

(三)强化监督管理。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要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数字乡村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 (略) 上下营造良好氛围。


相关附件:

庐山市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略)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根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略) 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意见》《 (略) “十四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 (略) 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 (略) 委、 (略) 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着力提升乡村数字化建设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制度、机制、模式和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数字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内生驱动。始终把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广大农民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

坚持统筹协调、城乡融合。强化资源整合、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稳步推进涉农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推动城乡信息基础-2-

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生态相互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用。

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推进。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数字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和工程, (略) 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按照不同类型村庄发展规律,分类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按需建设信息化设施,防止形象工程、铺张浪费。

(三)目标任务

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略)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到2023年底,乡村5G按需覆盖和创新应用取得有效进展,农业生产信息化向农民主体延伸,智慧农业建设进一步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进一步深化,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农民数字素养稳步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25年,我市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增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标杆.

二、工作内容

(一)夯实一个基础一一聚焦“三线三边”,升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升级。第一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开展农村地区4G基站补盲建设,推动“双千兆”(5G和千兆光纤网络)向有条件、有需求的乡村延伸, (略) 农村“同网同速”,优化提升农村宽带网络质量。第二,聚焦集镇、农业产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周边”和乡村旅游景区、乡村交通主要道路、乡村鄱湖“岸线”等“三线三边”重点,点面结合,采取“按需建设”和“重点区域先行”的原则,积极推进5G定制网络建设和“双千兆”进农业园区,大力推动sG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应用。第三,将通信基站、杆路、管道和机房等纳入乡村建设规划,持续巩固网络安全工作,依法打击破坏电信网络基础。二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整合。以农村居民获取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出发点,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商务、民政、邮政、供销等部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推广“多站合一、一站多用”,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站点,让农村居民享受“只进一家门,办成百样事”的服务体验。

三是农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循序渐进实施农村农田、公路、水利、电网、气象、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二)赋能三个重点一一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村治理

1.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让农业产业更兴旺。

培育发展“数字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主体、新业态,构建数字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增效,助力农民增收。一是发展智慧农业。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要求,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场基础设施、机械装备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建设智慧农(茶、牧、渔)场。二是发展乡村智慧商贸。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网络直播平台合作力度,进 (略) 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物流体系改造升级,主要品牌快递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三是发展乡村智慧旅游。加快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助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发展速度。线上推介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农业认养、民宿,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四是探索智能管理产业大脑。聚焦茶、稻、药、酒、果、蔬、油优势或特色产业,以1个产业大脑+N个应用的数字化体系,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构建产能预测、风险预警、市场对接、要素服务等智能模块,提升产业发展综合管理能力。

2.数字赋能乡村建设,让农村生活更宜居。

一是推动乡村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开展农村智慧路灯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合农村现有视频资源,高质量推进乡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积极推动视频图像资源与乡村治理有效融合、开放共享。二是深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康医疗”数字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持续改善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网络教育环境和乡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开展美丽宜居农房建设行动。规范农村建房行为,强化村庄规划设计,加强农房质量安全和风貌管控,积极推广农村住宅通用图集,严格执行宅基地“带图审批”制度。四是推进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和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行动,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普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通过VR、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与星子西河戏、金星砚等一批具有庐山特色的乡村文化相融合,带动乡村文化传播,持续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

3.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让农村生活更便捷。

一是党建引领数字乡村治理.推进农村党建在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数字化转型,以基层党建信息为载体,将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平台管理。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升级,深化网格化管理,引导辖区党员担任网格员服务群众。有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持续推动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乡村纵深延伸、全面覆盖。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数字化。全面推广“5G+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平台”,实现行政村人居环境各类要素全面纳管,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畅通人居环境监督管理渠道,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手机APP、小程序等方式发现问题随手拍,充分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网络监督。

三是筑牢防返贫监测底线。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平台作用,加强行业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做到数据信息实时比对、精准核验,实现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监测预警、申请认定、政策帮扶的闭环管理,有效提高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水平。四是整合各类公共视频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整合农村现有视频资源,高质量推进乡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积极推动视频图像资源与乡村治理有效融合、开放共享。五是强化数字科技服务。加强乡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数字监管应用建设,探索建设“ (略) 乡村大脑”,优化形成数字监管“一张网”、整体智治“一张图”,有效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突能力。

(三)打造N个特色数字乡村应用场景

1.数字赋能农村产业发展方面

场景一:强化粮食安全数字化保障,推进高标准农田管护数字化。以数字化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向绿色生态转型为主线,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田整体智治。一是打造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监管体系。基于多源卫星遥感

系统、农情监测系统,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管系统,细致呈现并高标田历史数据及成效,为高标田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建立高标准农田智慧化生产体系。通过数字化深度赋能高标准农田生产管理等实际业务中实现土壤改良、节水灌溉、农情监测、农田防护、科学管理等成效。三是探索高标准农田专业化服务体系。围绕着服务高标准农田安全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标, (略) 现有种植业专家、社会化服务机构、农资经营主体、农机装备等服务,形成主体享受农田一体化服务的统一入口。四是推进数字粮仓改造,保障粮食安全稳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各乡(镇、处)]

场景二:加快茶产业数字化发展,打造“庐山云雾”全产业链智慧运营体系。一是建设智慧茶园。围绕茶园的病虫害智能化识别和数字化绿色防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作物长势监测,实现监测、分析、预警全流程的数字化。二是绘制国有茶园数据图。 (略) 国有茶园数据,确定茶园位置,“一对一”设立茶园数字身份证,对茶地权属、品种、产量等基础数据进行核对(测绘),形成庐山云雾茶国有茶园电子一张图。三是制定电子防伪系统。 (略) 所有茶园基地,按照“一对一”设置茶企(农)码,推行码上监管、码上交易、码上溯源。[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庐山综合垦殖场、 (略) 庐山茶叶科学研究所、省经作站、东牯山林场、市工信局、各乡(镇、处)]

场景三: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农业园区标杆。一是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稻、药、酒、果、蔬等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环境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和土壤酸碱度等方式,获取、记录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匹配种植模型,利用水肥一体机、植保无人机和农业机器人等设备,计算分析得出应对方案,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精准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略) /镇/村三级农产品网络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数商兴农”工程。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为园区内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 (略) (略) 场开拓、资源对接、业务指导等服务,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各乡(镇、处)]

2.数字赋能美丽乡村方面

场景四:大力推进农村道路智慧路灯建设,让农村道路更亮更靓。将农村道路智慧路灯建成乡村数字前端的靓丽载体,将无线通信、智能监控、智能照明、环境监测等信息化功能集于一体,融入信息交互系统和农村网络化管理的监控体系,实现了农村道路路灯杆立体空间功能的价值最大化共享利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处)]

场景五:推进美丽宜居农房建设智慧化监管,实现美丽农房一码畅管。将农房审批、监管、发证等纳入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为每个建房农户建档立卡赋码,实现农房“码上管”,使得房屋审批、建筑工匠、建房图纸、监管责任人、巡查记录等信息一目了然,开启农房数字监管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各乡(镇、处)]

场景六:推进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精品工程,蹚出农旅数融新路子。一是开发“数字+民宿”“数字+农场””“数字+会展”特色景区,利用传统工艺、文化民俗打造多样生动的主题节庆、特色餐饮等体验活动。二是鼓励通过VR全景、虚拟现实、元宇宙沉浸式体验提升乡村旅游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加乡村旅游和用户之间的粘性。三是发展“旅游+农业”乡村产业跨界融合新模式,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康养、创意农业、乡村夜经济等美丽经济新业态。突出景村联动、农旅融合、业态互补,塑造主题鲜明的乡旅品牌,打造亮点创新的精品工程,以市场化手段盘活闲置资源,实现“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礼品”。【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新局、各乡(镇、处)]

场景七:创新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打造一批乡村特色文化数字场馆。充 (略) 乡村文化资源,着力推动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乡村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历史名村数字化升级、数字农家书屋打造等,通过信息技术采集农村红色资源、风土民情、非遗资源、文物资源等文化资源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资源存储、管理、分析、利用、展示,实现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网上广泛传播。〔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各乡(镇、处)]

场景八:深化乡村“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康医疗”.夯实农村地区教育、医疗信息化基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对接,着力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 (略) 向农村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培训等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各乡(镇、处)]

3.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方面

场景九:全面推广5G+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数字化,一是在当前5G+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平台对重点村纳管的基础上,2023年完成24个示范村的进一步打造,并推进行政村的全面纳管,将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厕所异味等各类前端探针、乡村智慧路灯监控、智慧喇叭统一纳入5G+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平台,拉通乡村治理基础数据。二是建立并全面推广乡村治理积分信用体系,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共治。在“门前三包”责任牌和村庄主干道、村民广场等区域张贴“万村码上通”小程序二维码,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网络监督,畅通农民群众反馈渠道,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对平台的关注量和使用率。三是进一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输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局、各乡(镇、处)]

场景十:创新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智慧治理”。一是依托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推动农村党建工作,在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上实现一体化,全面提升党建管理水平。以数字化理念有序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办理,便民服务,引导辖区党员担任网格员服务群众。二是数字化赋能乡村基层治理工作,重点做好智治支撑,提升基层治理效力。依托“ (略) 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打造综合治理态势感知调度平台,分权分域管理,引导网格员每日开展网格巡查,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要素,全面、动态、有效采集网格基础信息,上报,做到快速反应、处置及时。三是逐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通过新媒体、智慧广播等信息化手段开展乡村网络普法宣传教育,持续推动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乡村纵深延伸、全面覆盖。[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各乡(镇、处)]

场景十一:强化行业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共用,提高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水平。一是统筹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实现监测帮扶对象监测预警信息互通共享,解决线下比对核验程序繁琐、信息不准等难题。二是优化规范环节流程,实现监测帮扶对象申请认定规范高效, (略) 、乡、村、户信息渠道,切实提升监测帮扶对象认定的及时性、精准性。三是聚焦建档立卡脱贫户、监测帮扶户,紧盯新增低保、特困、临时救助、重度残疾、灾情影响、医疗费用过重等特殊困难群体,定期比对数据信息,及时预警预判、精准实施帮扶,实现监测帮扶对象帮扶政策精准落地。〔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处)]

(四)做实数字乡村智慧大脑,赋 (略) 场化运营

一是创新搭建“庐山乡村大脑”。 (略) 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搜集汇聚乡村基础数据和应用数据,打造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全面整合农村治理、产业、文明、服务领域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打破数据壁垒,加强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资源融合与共享,形成齐抓共管的数据资源治理格局,为后续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来源。二是探索智能决策。采用“数据+时间+空间”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I算法等技术手段,借助聚类分析、关联挖掘、推理演算和模型评价等方法对公共数据平台汇聚的各类涉农数据信息进行多维度的挖掘和分析,并通过地图和图表多维度展示数字乡村“一张图”、数字乡村“一张表”以及涉农领域多维度“画像”进行一屏统揽,实现智能决策的实时化、可视化、智能化和精细化。三是做实乡村智慧大脑 (略) 场运营。从“乡村产业地图+乡村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入手,贯通种植、加工、流通、品牌、文化、服务等各环节业务流和数据流,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智能服务系统。〔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数字乡村建设投入,推进乡村网络技术设施、乡村大脑平台建设。整合现有涉农政策项目资金,加大对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场景应用开发、数字农业工厂改造提升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鼓励引导重点企业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运营和管理,构建政企协作、优势互补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要统筹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乡村建设项目,

(三)强化监督管理。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要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数字乡村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凝心聚力, (略) 上下营造良好氛围。


相关附件: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