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1月2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关于2024年1月2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电话:028-*、*
传真:028-*
通讯地址: (略) 雁江区松涛镇天台路368号(*)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一、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评单位 | 建设项目 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 对策和措施 |
1 | 中国石 (略) (略) 蜀南气矿岳101-X107井 建设工程 | (略) 安岳县龙台镇、林凤镇 | 中国石 (略) (略) 川中油气矿 | (略) 立诚 (略) | 项目建设包括井站与管线工程,建设地 (略) 安岳县龙台镇、林凤镇,新建岳101-X107无人值守单井站1座,新建岳101-X107井~岳121-X1井集输管线一条,在已有岳121-X1井站内新增一套进站阀组模块,不新增占地。项目总占地面积76371m2,均为临时占地。其中岳101-X107井站占地面积为2211m2,岳101-X107井~岳121-X1井集输管线临时占地面积为74160m2(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6264m2)。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4万元。 |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包括场站和集输管线施工,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试压废水、施工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沟渠穿越含泥浆废水分别经隔油沉砂池和泥浆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区域洒水降尘和设备车辆冲洗;施工扬尘通过洒水、设置围挡、土石方遮盖、车辆加盖篷布等措施降低无组织排放,施工机械和车辆尾气通过加强设备车辆维护管理、选用清洁燃料降低无组织排放,焊接烟尘无组织排放量小,且施工场地开阔,有利于废气扩散;通过合理布置施工机械和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减小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期生活垃圾 (略) 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开挖土石方全部回填,建筑弃渣优先回填,不能回填的交当地合法建筑弃渣堆场处置,施工产生的废焊条、废包装材料、废金属、补口补伤废料、焊渣等优先回用,不能回用的收集后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冲洗废水浮油收集后交由危废资质单位处置,废泥浆自然晾干后就近用于地方乡村道路建设填料或道路护坡防护;通过优化管线选址,严格控制施工占地,缩短施工时间,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免水土流失,临时占地区域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尽量降低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井站逸散天然气以及非正常工况下的放空废气。凝析油罐车设有密闭油气回收系统(回收效率约98%)对装卸过程损耗的油气进行回收,设备、阀门逸散、非*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检修期间及事故放空废气污染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岳101-X107井站设备检修废气经放空立管(10m)排放,岳121-X1井站设备及管道检修废气依托岳121-X1井站燃烧后高放空立管(15m)排放。井站边界无组织废气非*烷总烃执行《*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8-2020)。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岳101-X107井站产生的气田水、放空分离液。项目气田水(20m3/d)气液混输送至岳121-X1井站已建气田水罐(V=30m3)暂存,定期由罐车运至岳117井回注站回注,不外排;岳101-X107井站放空分离液(每年约1~2次,0.0075m3/次)暂存于井站内新建放空分离液罐(1个,0.5m3),定期由罐车转运至岳117井回注站回注,不外排;岳121-X1井站放空分离液(每年约1~2次,0.0075m3/次)依托岳121-X1井站已建放空分液罐(1个,0.918m3)暂存,定期由罐车转运至岳117井回注站回注,不外排;岳101-X107井~岳121-X1井集输管线(每年1次,0.446m3/次),依托岳121-X1井站已建放空分液罐(1个,0.918m3)暂存,定期由罐车转运至岳117井回注站回注,不外排。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在设备选型时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安装时采取减震措施;工艺设计时应对站场合理布局,降低场站内的气流噪声;定期进行设备检修。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岳101-X107井站为无人值守站,无生活垃圾产生,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一般固体废物包括站内设备、管道清管/检修废渣、集输管线清管/检修废渣、油罐油泥。站内设备、管道清管/检修废渣(0.01t/a)、集输管线清管/检修废渣(0.00385t/a)、油罐油泥(0.73t/a)产生后由检修单位随即交由危废资质单位进行处置,不在站内暂存。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主动与被动防渗相结合的防渗原则,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对井口、工艺区、放空分液罐、气田水罐区、油罐区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其中岳101-X107井站井口地面采用0.5m厚夯实粘土(K<1.0×10-7cm/s)+10cm砂砾层+10cmC30砼混凝土面层(K<1.0×10-8~1.0×10-9cm/s),工艺区和放空分液罐区设置10~15cm高围堰;岳121-X1井站气田水罐区已采取防渗混凝土+15cm高围堰的防渗措施,油罐区已采取防渗混凝土+30cm高围堰的防渗措施,工艺区和放空分液罐区已采取防渗混凝土+砂砾层+10cm高围堰的防渗措施,重点防渗区均满足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防渗系数≤1.0×10-7cm/s的要求。对集输管道、站内管道、排污管道、除重点防渗和简单防渗以外的其他工艺区采取一般防渗措施,其中集输管道一般地段采用普通3层PE防腐,特殊地段采用加强级3层PE防腐;岳101-X107井站的站内管道采用3层PE防腐,除重点防渗和简单防渗以外的其他工艺区地面采用压实厚度20cm砂砾石垫层+压实厚度20cmC25碎石砼面层;岳121-X1井站站内工艺管道、排污管道地面已采用混凝土硬化,采用三层PE防腐,一般防渗区均满足等效粘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的要求。对岳101-X107井站、岳121-X1井站的道路及其他区域采取简单防渗措施,已进行地面硬化。 6.土壤环境防治措施 本项目土壤同地下水采取源头控制措施与分区防渗控制措施,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跟踪监测原则及要求针对性开展土壤环境跟踪监测。 7.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项目生态环境防治主要为生态恢复和生态监测。施工结束后应加强输气管线沿线区域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并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生态监测内容包括*生植物多样性、*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景观,可进一步减缓工程建设对区域的影响,为实时优化或调整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8.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本项目事故排放主要为气田水、凝析油因管道/储罐腐蚀或外力作用泄漏引起的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天然气泄漏遇火源发生火灾爆炸等引发的次生/伴生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HSE管理模式,各工艺装置进口设置安全截断系统,出口安装紧急泄放阀,做好相应的防渗处置;集输管线安装的管道、管件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设计、制造规范的产品,运行前进行智能检测;对风险事故采取预防措施,做好日常管理,完善控制污染事故危害的措施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废水转运制度,转运过程中严格执行签认制度;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按要求完成备案,定期组织培训、演练。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电话:028-*、*
传真:028-*
通讯地址: (略) 雁江区松涛镇天台路368号(*)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一、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 名称 | 建设 地点 | 建设 单位 | 环评单位 | 建设项目 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 对策和措施 |
1 | 中国石 (略) (略) 蜀南气矿岳101-X107井 建设工程 | (略) 安岳县龙台镇、林凤镇 | 中国石 (略) (略) 川中油气矿 | (略) 立诚 (略) | 项目建设包括井站与管线工程,建设地 (略) 安岳县龙台镇、林凤镇,新建岳101-X107无人值守单井站1座,新建岳101-X107井~岳121-X1井集输管线一条,在已有岳121-X1井站内新增一套进站阀组模块,不新增占地。项目总占地面积76371m2,均为临时占地。其中岳101-X107井站占地面积为2211m2,岳101-X107井~岳121-X1井集输管线临时占地面积为74160m2(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6264m2)。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4万元。 |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包括场站和集输管线施工,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试压废水、施工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沟渠穿越含泥浆废水分别经隔油沉砂池和泥浆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区域洒水降尘和设备车辆冲洗;施工扬尘通过洒水、设置围挡、土石方遮盖、车辆加盖篷布等措施降低无组织排放,施工机械和车辆尾气通过加强设备车辆维护管理、选用清洁燃料降低无组织排放,焊接烟尘无组织排放量小,且施工场地开阔,有利于废气扩散;通过合理布置施工机械和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减小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期生活垃圾 (略) 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开挖土石方全部回填,建筑弃渣优先回填,不能回填的交当地合法建筑弃渣堆场处置,施工产生的废焊条、废包装材料、废金属、补口补伤废料、焊渣等优先回用,不能回用的收集后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冲洗废水浮油收集后交由危废资质单位处置,废泥浆自然晾干后就近用于地方乡村道路建设填料或道路护坡防护;通过优化管线选址,严格控制施工占地,缩短施工时间,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免水土流失,临时占地区域及时进行生态恢复,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尽量降低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井站逸散天然气以及非正常工况下的放空废气。凝析油罐车设有密闭油气回收系统(回收效率约98%)对装卸过程损耗的油气进行回收,设备、阀门逸散、非*烷总烃无组织排放;检修期间及事故放空废气污染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岳101-X107井站设备检修废气经放空立管(10m)排放,岳121-X1井站设备及管道检修废气依托岳121-X1井站燃烧后高放空立管(15m)排放。井站边界无组织废气非*烷总烃执行《*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8-2020)。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岳101-X107井站产生的气田水、放空分离液。项目气田水(20m3/d)气液混输送至岳121-X1井站已建气田水罐(V=30m3)暂存,定期由罐车运至岳117井回注站回注,不外排;岳101-X107井站放空分离液(每年约1~2次,0.0075m3/次)暂存于井站内新建放空分离液罐(1个,0.5m3),定期由罐车转运至岳117井回注站回注,不外排;岳121-X1井站放空分离液(每年约1~2次,0.0075m3/次)依托岳121-X1井站已建放空分液罐(1个,0.918m3)暂存,定期由罐车转运至岳117井回注站回注,不外排;岳101-X107井~岳121-X1井集输管线(每年1次,0.446m3/次),依托岳121-X1井站已建放空分液罐(1个,0.918m3)暂存,定期由罐车转运至岳117井回注站回注,不外排。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在设备选型时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安装时采取减震措施;工艺设计时应对站场合理布局,降低场站内的气流噪声;定期进行设备检修。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岳101-X107井站为无人值守站,无生活垃圾产生,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一般固体废物包括站内设备、管道清管/检修废渣、集输管线清管/检修废渣、油罐油泥。站内设备、管道清管/检修废渣(0.01t/a)、集输管线清管/检修废渣(0.00385t/a)、油罐油泥(0.73t/a)产生后由检修单位随即交由危废资质单位进行处置,不在站内暂存。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主动与被动防渗相结合的防渗原则,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对井口、工艺区、放空分液罐、气田水罐区、油罐区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其中岳101-X107井站井口地面采用0.5m厚夯实粘土(K<1.0×10-7cm/s)+10cm砂砾层+10cmC30砼混凝土面层(K<1.0×10-8~1.0×10-9cm/s),工艺区和放空分液罐区设置10~15cm高围堰;岳121-X1井站气田水罐区已采取防渗混凝土+15cm高围堰的防渗措施,油罐区已采取防渗混凝土+30cm高围堰的防渗措施,工艺区和放空分液罐区已采取防渗混凝土+砂砾层+10cm高围堰的防渗措施,重点防渗区均满足等效粘土防渗层Mb≥6.0m,防渗系数≤1.0×10-7cm/s的要求。对集输管道、站内管道、排污管道、除重点防渗和简单防渗以外的其他工艺区采取一般防渗措施,其中集输管道一般地段采用普通3层PE防腐,特殊地段采用加强级3层PE防腐;岳101-X107井站的站内管道采用3层PE防腐,除重点防渗和简单防渗以外的其他工艺区地面采用压实厚度20cm砂砾石垫层+压实厚度20cmC25碎石砼面层;岳121-X1井站站内工艺管道、排污管道地面已采用混凝土硬化,采用三层PE防腐,一般防渗区均满足等效粘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的要求。对岳101-X107井站、岳121-X1井站的道路及其他区域采取简单防渗措施,已进行地面硬化。 6.土壤环境防治措施 本项目土壤同地下水采取源头控制措施与分区防渗控制措施,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跟踪监测原则及要求针对性开展土壤环境跟踪监测。 7.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项目生态环境防治主要为生态恢复和生态监测。施工结束后应加强输气管线沿线区域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并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生态监测内容包括*生植物多样性、*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景观,可进一步减缓工程建设对区域的影响,为实时优化或调整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8.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本项目事故排放主要为气田水、凝析油因管道/储罐腐蚀或外力作用泄漏引起的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天然气泄漏遇火源发生火灾爆炸等引发的次生/伴生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HSE管理模式,各工艺装置进口设置安全截断系统,出口安装紧急泄放阀,做好相应的防渗处置;集输管线安装的管道、管件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设计、制造规范的产品,运行前进行智能检测;对风险事故采取预防措施,做好日常管理,完善控制污染事故危害的措施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废水转运制度,转运过程中严格执行签认制度;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按要求完成备案,定期组织培训、演练。 |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