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京华化工有限公司2023年度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公示
衡水京华化工有限公司2023年度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公示
衡水京华化工有限公司2023年度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23年5月, (略) 委托我公司(河北 (略) )承担2023年度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我公司经查阅企业已有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历年自行监测报告及现场踏勘后,结合《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编制了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方案,并进行了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取得检测数据后,根据检测数据分析,按照相关技术指南要求编制完成了《 (略) 2023年度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2023年11月29日,该自行检测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会。
二、自行监测结论
1、土壤污染情况结论
本次 (略) 地块共布设土壤采样点7个,共采集14组样品(含2组平行样),测试项目为:苯、*苯、间二*苯+对二*苯、邻二*苯、苯并[a]芘、苯酚、锌、石油烃(C10-C40)。
(1)对比筛选值
地块内土壤中锌、石油烃(C10-C40)检出率为100%,锌及石油烃(C10-C40)均未超过《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 13/T 5216-2020)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其他因子均未检出。
(2)对比2022年历史数据
结合历史数据对比情况,石油烃(C10-C40)在各点位均呈现下降趋势;苯酚在各点位均未检出,DT1、ET1、ET2、FT1和GT1均呈现下降趋势,由检出变为未检出;锌在BT1、ET2点位呈现下降趋势,AT1、CT1、CT2点位呈现轻度上升趋势,其他点位基本持平;建议企业加强污染防范和生产管理,加强防渗,防止污染横向和纵向扩散。
2、地下水污染情况结论
依据检测结果,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地块内共布设8个地下水监测井,其中包含1个对照井,共采集10个地下水样品(含2个平行样和1个对照点样品),获取地下水样品送至实验室检测,测试项目为:浊度、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耗氧量、硫化物、砷、苯、*苯、锌、间二*苯+对二*苯、邻二*苯、苯并[a]芘、石油烃(C10-C40)、色度、溶解性固体、总硬度(以CaCO3计)、硫酸盐、锰、钠、碘化物、pH、苯酚。
(1)对比筛选值
地块内地下水pH、耗氧量有检出,但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III类标准限值;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锰、钠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III类标准限值,查询资料可知浅层地下水属高矿化度潜水,与原生地质有关。其余测试因子均未检出。
(2)对比对照点
本次地下水各点位测试项目检测值与对照点检测值相比整体差异不大。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耗氧量、钠等超标因子浓度与对照点监测值基本持平,浊度在各点位呈上升趋势,与采样扰动有关;锰、砷在部分点位相对于背景点偏高,主要集中在砷呈现上升趋势,考虑到砷、锰不属于本地块关注因子,分析可能为地质原因造成的动态变化。
(3)对比2021年、2022年历史检测数据
锌在B(生产设备区1)、C(生产设备区2)、F(原生化曝气区)、G(危废间)区域呈下降趋势;
挥发酚在所有区域均呈下降趋势;
耗氧量在B(生产设备区1)呈轻微上升趋势,在G(危废间)区域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他区域呈下降趋势,G(危废间)区域应加强监管和日常排查;
硫化物在B(生产设备区1)呈轻微上升趋势,在D(污水处理区1)、D(污水处理区1)、E(污水处理区2)呈下降趋势;
硫酸盐、钠在B(生产设备区1)、C(生产设备区2)呈下降趋势,在E(污水处理区2)、F(原生化曝气区)、G(危废间)区域呈明显上升趋势,E(污水处理区2)、F(原生化曝气区)、G(危废间)应加强监管和日常排查,密切关注硫酸盐、钠的变化情况,定期监测。
对比2021年、2022年历史检测数据,硫酸盐、钠在E(污水处理区2)、F(原生化曝气区)、G(危废间)区域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企业地块内硫酸盐、钠整体浓度水平较平稳,地块浅层地下水属高矿化度潜水,分析可能为地质原因造成的动态变化,除此之外,历史超标因子本年度均有下降,企业地下水检出因子整体出现向好趋势,说明企业土壤和地下水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措施有效。
耗氧量、硫酸盐、钠在部分区域存在高于上年度30%的情况,因此监测频次提高一倍。
三、相关单位及联系方式
(1)企业名称: (略)
联系人:叶增艳
联系方式:*
(2)报告编制单位:河北 (略)
联系人:杨 工
联系方式:*
衡水京华化工有限公司2023年度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23年5月, (略) 委托我公司(河北 (略) )承担2023年度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我公司经查阅企业已有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历年自行监测报告及现场踏勘后,结合《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编制了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方案,并进行了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取得检测数据后,根据检测数据分析,按照相关技术指南要求编制完成了《 (略) 2023年度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报告》。2023年11月29日,该自行检测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会。
二、自行监测结论
1、土壤污染情况结论
本次 (略) 地块共布设土壤采样点7个,共采集14组样品(含2组平行样),测试项目为:苯、*苯、间二*苯+对二*苯、邻二*苯、苯并[a]芘、苯酚、锌、石油烃(C10-C40)。
(1)对比筛选值
地块内土壤中锌、石油烃(C10-C40)检出率为100%,锌及石油烃(C10-C40)均未超过《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DB 13/T 5216-2020)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其他因子均未检出。
(2)对比2022年历史数据
结合历史数据对比情况,石油烃(C10-C40)在各点位均呈现下降趋势;苯酚在各点位均未检出,DT1、ET1、ET2、FT1和GT1均呈现下降趋势,由检出变为未检出;锌在BT1、ET2点位呈现下降趋势,AT1、CT1、CT2点位呈现轻度上升趋势,其他点位基本持平;建议企业加强污染防范和生产管理,加强防渗,防止污染横向和纵向扩散。
2、地下水污染情况结论
依据检测结果,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地块内共布设8个地下水监测井,其中包含1个对照井,共采集10个地下水样品(含2个平行样和1个对照点样品),获取地下水样品送至实验室检测,测试项目为:浊度、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耗氧量、硫化物、砷、苯、*苯、锌、间二*苯+对二*苯、邻二*苯、苯并[a]芘、石油烃(C10-C40)、色度、溶解性固体、总硬度(以CaCO3计)、硫酸盐、锰、钠、碘化物、pH、苯酚。
(1)对比筛选值
地块内地下水pH、耗氧量有检出,但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III类标准限值;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锰、钠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III类标准限值,查询资料可知浅层地下水属高矿化度潜水,与原生地质有关。其余测试因子均未检出。
(2)对比对照点
本次地下水各点位测试项目检测值与对照点检测值相比整体差异不大。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耗氧量、钠等超标因子浓度与对照点监测值基本持平,浊度在各点位呈上升趋势,与采样扰动有关;锰、砷在部分点位相对于背景点偏高,主要集中在砷呈现上升趋势,考虑到砷、锰不属于本地块关注因子,分析可能为地质原因造成的动态变化。
(3)对比2021年、2022年历史检测数据
锌在B(生产设备区1)、C(生产设备区2)、F(原生化曝气区)、G(危废间)区域呈下降趋势;
挥发酚在所有区域均呈下降趋势;
耗氧量在B(生产设备区1)呈轻微上升趋势,在G(危废间)区域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他区域呈下降趋势,G(危废间)区域应加强监管和日常排查;
硫化物在B(生产设备区1)呈轻微上升趋势,在D(污水处理区1)、D(污水处理区1)、E(污水处理区2)呈下降趋势;
硫酸盐、钠在B(生产设备区1)、C(生产设备区2)呈下降趋势,在E(污水处理区2)、F(原生化曝气区)、G(危废间)区域呈明显上升趋势,E(污水处理区2)、F(原生化曝气区)、G(危废间)应加强监管和日常排查,密切关注硫酸盐、钠的变化情况,定期监测。
对比2021年、2022年历史检测数据,硫酸盐、钠在E(污水处理区2)、F(原生化曝气区)、G(危废间)区域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企业地块内硫酸盐、钠整体浓度水平较平稳,地块浅层地下水属高矿化度潜水,分析可能为地质原因造成的动态变化,除此之外,历史超标因子本年度均有下降,企业地下水检出因子整体出现向好趋势,说明企业土壤和地下水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措施有效。
耗氧量、硫酸盐、钠在部分区域存在高于上年度30%的情况,因此监测频次提高一倍。
三、相关单位及联系方式
(1)企业名称: (略)
联系人:叶增艳
联系方式:*
(2)报告编制单位:河北 (略)
联系人:杨 工
联系方式:*
最近搜索
无
热门搜索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