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生态环境局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分局关于拟审批《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公示

内容
 
发送至邮箱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分局关于拟审批《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现将拟审批的《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一、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略)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七甸街道 (略) 内,中心坐标为东经102°58′28.455″,北纬24°55′48.089″,改建铁路起点坐标为东经102°58′32.588″,北纬24°56′5.4897″,终点坐标为东经102°58′27.953″,北纬24°54′51.081″。

建设单位:云南 (略)

建设性质:改建

环评单位:云南科环 (略)

建设内容: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计划建设设施主要包括运输设施、仓储设施、综合服务、安全环保、装备购置等5类,共包含11个子项目。本项目总投资12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07万元。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施工期

运营期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生生态

(1)在占地范围内施工,严禁越界施工。

(2)加强管理,施工期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项目区及周边出没野生动物。

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加强区域绿化,尽量种植防尘能力好的树种

苗木成活率、植树密度

水生生态

/

/

/

/

地表水环境

(1)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后经污水泵站提升至云铝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后,回用于厂区内绿化,冲厕及循环冷却水补水,不外排。

(2)先行建设本项目工程内容中包含的6000m3雨水收集池,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将场地雨水引入新建的雨水收集池内,场地雨水部分回用于场内洒水抑尘用水,回用不完的经沉淀池处理后作为云铝冷却循环水使用,禁止排放进入阳宗海。

(3)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另外,雨天应对各类机械、粉状物料进行遮盖防雨。

(4)尽量避免雨季土石方施工,暴雨期间停止地表开挖等扰动地表类的施工。禁止任何施工废水排入周边地表水。

施工废水不外排、物料不产生淋滤水

(1)生活污水、洗车废水经 (略) 现有的污水提升泵站, (略) 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4320m3/d)处理达到GB/T18920-2020 《 城 市 污 水 再 生 利 用 城 市 杂 用 水 水 质 标 准 》 、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中较严值后全部回用于厂区绿化、冲厕、道路清扫及冷却循环水补水,不外排。

(2)应定期对隔油沉淀池、化粪池进行清掏;定期检修污水处理站,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制度,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

(3)禁止向地表水体排放任何废水,定期巡逻检查,加强监管及宣传教育。

GB/T18920-2020 《 城 市 污 水 再 生 利 用 城 市 杂 用 水 水 质 标 准 》 、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中较严值

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

/

危废暂存间采取重点防渗;隔油沉淀池、集装箱站台采取一般防渗,其他区域采取简单防渗

/

声环境

(1)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安排施工方式,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高噪声设备,控制环境噪声污染。

(2)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降低人为噪声影响不合理施工作业是产生人为噪声的主要原因,如脚手架的安装、拆除,钢筋材料的装卸,以及钢结构厂房安装过程产生的金属撞击声和落料声等均会产生较大距离的声环境影响,因此要杜绝人为敲打、野蛮装卸现象,规范建筑物料、土石方清运车辆进出工地高速行驶、鸣笛等。

(3)严格控制施工车辆运输路线,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施工车辆运输物料进入施工场地时应禁止鸣笛,尽量放慢车速。

(4)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开午休时间动用高噪声设备,禁止夜间(22:00~06:00)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避免扰民。确应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由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且必须提前公告附近居民。

(5)运输过程中的车辆应尽量避免在夜间运输,限制车速,进出厂区、经过居民点时严禁鸣笛,做到文明行车。

(6)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并且加强与周围可能受影响单位的沟通,减轻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 噪 声 排 放 标 准 》(GB12523-2011)

(1)设备选型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从声源上控制噪声。设备招标时应向设备制造厂家提出噪声限值要求。

(2)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隔声、吸声效果好的材料制作门窗、砌体等,降低噪音的影响。

(3)加强绿化,在厂区空地内尽可能多种植高大树木,乔灌结合,利用植物的减噪作用降低噪声水平。

(4)对轨道加强减震措施,在车辆构造设计上,加强防震、吸声措施;并对集运站场各设备采取合理布局、设备入室、减振、隔声等降噪措施,同时加强运输管理。

(5)对厂内运输道路的维护,保持路面平整,厂区进出车辆限速20km/h、不得超载及限制鸣笛。

《工业企业厂界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及修改方案(GB12525-90)

振动

/

/

(1)对车辆采取减振措施。

(2)降低轨道刚度增加弹性。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大气环境

(1)施工时采取彩钢瓦围挡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 2.5m,做到文明施工,减缓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2)在晴天适时对施工道路及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施工车辆采取篷布加盖措施,出场车辆用水冲洗。

(3)施工期间扬尘量大,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将使地面起尘,因此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出入口采取硬化措施,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尽量减缓行驶车速。

(4)运输土方车辆装载高度应低于车箱上沿,不得超高超载。实行封闭运输,以免车辆颠簸撒漏。坚持文明装卸,运输车辆装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施工车辆及运输车辆在驶出施工区之前,轮胎需作冲洗清泥除尘处理,不得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5)砂石等粉料禁止裸露堆放,需加盖篷布等进行覆盖。

(6)选用燃料充分燃烧的施工机械,减少施工过程中设备尾气污染物的排放。

(7)表土临时堆场采用土工布覆盖,周边采用编织袋临时围挡,并定期进行洒水;

(8)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主城区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的通知》(昆政办〔2016〕142号)切实做到建设工地文明施工“八个必须”,达到“六个百分之百”,并做好建设单位和渣土运输企业“四个必须”。

施工粉尘对大气环境影响小

(1)采取选用低排放机车、加强内燃机调节,提高燃料燃烧率,加大货运车辆中电动汽车的比列。

(2)对运输道路及时清扫并使用洒水车定期洒水;运输车采取箱式或加盖篷布措施,防止物料洒落,造成二次扬尘;车辆卸车后对车辆进行清扫,减少运输过程中车辆粉尘产生。

(3)如遇大风等特殊天气,应停止火车拉运及卸煤作业,合理布置运煤时间段,减少因天气原因导致的扬尘污染。

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固体废物

(1)场地内清除的少量表土可在后期通过绿化进行回填利用,基本可实现场内转运平衡,不需要设置取土场填筑场地,也无外运弃土产生;

(2)生活垃圾及施工拆除固废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3)项目建筑垃圾拟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外售相应收购商,不可回收部分委托施工单位清运至合法弃渣场规范处置。

固废处置率100%

(1)生活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2)机车检修产生的废机油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固废处置率100%

电磁环境

/

/

/

/

环境风险

/

/

(1)规范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

(2)运营期定期检查各储存设施,避免出现泄漏等不良情况。

(3)应及时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4)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问题。

满符风险防范要求

环境监测

/

/

1、无组织粉尘:

(1)监测地点:厂界上风向1个监控点、厂界下风向3个监控点。

(2)监测因子:颗粒物。

(3)监测频率:1次/年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

/

2、废水

(1)监测点位:现有污水处理站出水口布设1个监测点。

(2)监测因子:pH、COD、BOD5、SS、氨氮、总磷等。

(3)监测频次:1次/年。

《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

/

/

3、噪声

(1)监测点位:东、南、西、北厂界外1m各设1个监测点位;距离铁路外轨中心30m处布设1个监测点位。

(2)监测因子:Leq。

(3)监测频次:1次/年。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及修改方案(GB12525-90)

/

/

4、振动

(1)监测点位:距离铁路外轨中心30m处布设1个监测点位。

(2)监测因子:铅垂向Z。

(3)监测频次:1次/年。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l0070-88)

其他

一、环境管理

为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工作,加强对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监理、检查和验收,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设1名兼职的环保工作人员,除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加强环保法规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及广大职工的环保意识,组织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积累环境资料,规范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工程监理部门应有人分管环境监理。

环境管理工作计划见下表。

表6-1 环境管理工作计划

时段施工期环境监理内容及要点施工阶段(1)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做到文明施工。(2)将环保主要内容体现在建设项目施工承包合同中,对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速度、施工时段等,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污水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有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3)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期间,要认真监督施工单位环保执法情况,了解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物料堆置、临时工棚及施工方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保证施工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不产生严重的干扰,若发现噪声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时,应适当调整施工作业时间或作业程序,并采取防噪措施。运行阶段(1)制定污染治理操作规程,记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及检修情况,确保治理设施常年正常运行。(2)环保机构除执行各项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指令外,还应接受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定期与不定期地上报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各项有关环境参数、污染源排放指标,建立污染源及厂区周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档案,定期编写环保简报,为区域整体环境控制服务。(3)确保污染治理措施执行“三同时”,使各项治理设施达到设计要求;(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环境意识。把环境意识贯彻到企业各车间班组及每个职工的日常生产、生活中;(5)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并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6)组织制定环境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7)加强事故防范工作,编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使事故对环境的影响降到可接受的程度。(8)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指定专职环保管理人员,环保制度上墙。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日)等相关要求,及时组织开展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工作。本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主要内容见表6-2。

表6-2 项目工程竣工环保验收主要内容

序号验收对象验收内容1相关批复文件项目核准文件,相关批复文件(包括环评批复、初步设计批复等)是否齐备。2核查工程内容核查工程内容及设计方案变化情况,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变化情况,是否属于重大变更。3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核实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4敏感目标调查核查本项目环境敏感目标及变化情况,调查是否有新增环境敏感目标。5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环评文件及其审批文件提出的主要污染和生态环境影响、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6环境敏感目标环境影响验证监测居民等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噪声是否满足标准要求。7环保制度落实情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三、公众参与情况

**日至** (略) 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网站进行了全本公示。

四、环评文件放置地点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办公楼203室(纸质文本)、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门户网站(电子文本)。

五、公示时间

自公布之日起五个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对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公众可通过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看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八、反馈方式

(略) 生态环境局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分局

Email: *@*63.com

电话:0871-* 传真:0871-*

通信地址: (略)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七甸街道小哨箐369号

邮编:*

附件: 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现将拟审批的《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一、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略)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七甸街道 (略) 内,中心坐标为东经102°58′28.455″,北纬24°55′48.089″,改建铁路起点坐标为东经102°58′32.588″,北纬24°56′5.4897″,终点坐标为东经102°58′27.953″,北纬24°54′51.081″。

建设单位:云南 (略)

建设性质:改建

环评单位:云南科环 (略)

建设内容: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计划建设设施主要包括运输设施、仓储设施、综合服务、安全环保、装备购置等5类,共包含11个子项目。本项目总投资12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07万元。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施工期

运营期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生生态

(1)在占地范围内施工,严禁越界施工。

(2)加强管理,施工期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项目区及周边出没野生动物。

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小

加强区域绿化,尽量种植防尘能力好的树种

苗木成活率、植树密度

水生生态

/

/

/

/

地表水环境

(1)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后经污水泵站提升至云铝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后,回用于厂区内绿化,冲厕及循环冷却水补水,不外排。

(2)先行建设本项目工程内容中包含的6000m3雨水收集池,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将场地雨水引入新建的雨水收集池内,场地雨水部分回用于场内洒水抑尘用水,回用不完的经沉淀池处理后作为云铝冷却循环水使用,禁止排放进入阳宗海。

(3)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另外,雨天应对各类机械、粉状物料进行遮盖防雨。

(4)尽量避免雨季土石方施工,暴雨期间停止地表开挖等扰动地表类的施工。禁止任何施工废水排入周边地表水。

施工废水不外排、物料不产生淋滤水

(1)生活污水、洗车废水经 (略) 现有的污水提升泵站, (略) 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4320m3/d)处理达到GB/T18920-2020 《 城 市 污 水 再 生 利 用 城 市 杂 用 水 水 质 标 准 》 、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中较严值后全部回用于厂区绿化、冲厕、道路清扫及冷却循环水补水,不外排。

(2)应定期对隔油沉淀池、化粪池进行清掏;定期检修污水处理站,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制度,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

(3)禁止向地表水体排放任何废水,定期巡逻检查,加强监管及宣传教育。

GB/T18920-2020 《 城 市 污 水 再 生 利 用 城 市 杂 用 水 水 质 标 准 》 、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中较严值

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

/

危废暂存间采取重点防渗;隔油沉淀池、集装箱站台采取一般防渗,其他区域采取简单防渗

/

声环境

(1)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安排施工方式,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严格限制或禁止使用高噪声设备,控制环境噪声污染。

(2)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降低人为噪声影响不合理施工作业是产生人为噪声的主要原因,如脚手架的安装、拆除,钢筋材料的装卸,以及钢结构厂房安装过程产生的金属撞击声和落料声等均会产生较大距离的声环境影响,因此要杜绝人为敲打、野蛮装卸现象,规范建筑物料、土石方清运车辆进出工地高速行驶、鸣笛等。

(3)严格控制施工车辆运输路线,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施工车辆运输物料进入施工场地时应禁止鸣笛,尽量放慢车速。

(4)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开午休时间动用高噪声设备,禁止夜间(22:00~06:00)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避免扰民。确应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由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且必须提前公告附近居民。

(5)运输过程中的车辆应尽量避免在夜间运输,限制车速,进出厂区、经过居民点时严禁鸣笛,做到文明行车。

(6)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并且加强与周围可能受影响单位的沟通,减轻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 噪 声 排 放 标 准 》(GB12523-2011)

(1)设备选型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从声源上控制噪声。设备招标时应向设备制造厂家提出噪声限值要求。

(2)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隔声、吸声效果好的材料制作门窗、砌体等,降低噪音的影响。

(3)加强绿化,在厂区空地内尽可能多种植高大树木,乔灌结合,利用植物的减噪作用降低噪声水平。

(4)对轨道加强减震措施,在车辆构造设计上,加强防震、吸声措施;并对集运站场各设备采取合理布局、设备入室、减振、隔声等降噪措施,同时加强运输管理。

(5)对厂内运输道路的维护,保持路面平整,厂区进出车辆限速20km/h、不得超载及限制鸣笛。

《工业企业厂界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及修改方案(GB12525-90)

振动

/

/

(1)对车辆采取减振措施。

(2)降低轨道刚度增加弹性。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大气环境

(1)施工时采取彩钢瓦围挡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 2.5m,做到文明施工,减缓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2)在晴天适时对施工道路及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量减少70%;施工车辆采取篷布加盖措施,出场车辆用水冲洗。

(3)施工期间扬尘量大,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将使地面起尘,因此运输车辆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洒水清扫、出入口采取硬化措施,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尽量减缓行驶车速。

(4)运输土方车辆装载高度应低于车箱上沿,不得超高超载。实行封闭运输,以免车辆颠簸撒漏。坚持文明装卸,运输车辆装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施工车辆及运输车辆在驶出施工区之前,轮胎需作冲洗清泥除尘处理,不得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5)砂石等粉料禁止裸露堆放,需加盖篷布等进行覆盖。

(6)选用燃料充分燃烧的施工机械,减少施工过程中设备尾气污染物的排放。

(7)表土临时堆场采用土工布覆盖,周边采用编织袋临时围挡,并定期进行洒水;

(8)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主城区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的通知》(昆政办〔2016〕142号)切实做到建设工地文明施工“八个必须”,达到“六个百分之百”,并做好建设单位和渣土运输企业“四个必须”。

施工粉尘对大气环境影响小

(1)采取选用低排放机车、加强内燃机调节,提高燃料燃烧率,加大货运车辆中电动汽车的比列。

(2)对运输道路及时清扫并使用洒水车定期洒水;运输车采取箱式或加盖篷布措施,防止物料洒落,造成二次扬尘;车辆卸车后对车辆进行清扫,减少运输过程中车辆粉尘产生。

(3)如遇大风等特殊天气,应停止火车拉运及卸煤作业,合理布置运煤时间段,减少因天气原因导致的扬尘污染。

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固体废物

(1)场地内清除的少量表土可在后期通过绿化进行回填利用,基本可实现场内转运平衡,不需要设置取土场填筑场地,也无外运弃土产生;

(2)生活垃圾及施工拆除固废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3)项目建筑垃圾拟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外售相应收购商,不可回收部分委托施工单位清运至合法弃渣场规范处置。

固废处置率100%

(1)生活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2)机车检修产生的废机油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固废处置率100%

电磁环境

/

/

/

/

环境风险

/

/

(1)规范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

(2)运营期定期检查各储存设施,避免出现泄漏等不良情况。

(3)应及时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4)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问题。

满符风险防范要求

环境监测

/

/

1、无组织粉尘:

(1)监测地点:厂界上风向1个监控点、厂界下风向3个监控点。

(2)监测因子:颗粒物。

(3)监测频率:1次/年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

/

2、废水

(1)监测点位:现有污水处理站出水口布设1个监测点。

(2)监测因子:pH、COD、BOD5、SS、氨氮、总磷等。

(3)监测频次:1次/年。

《城市污水 (略) 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

/

/

3、噪声

(1)监测点位:东、南、西、北厂界外1m各设1个监测点位;距离铁路外轨中心30m处布设1个监测点位。

(2)监测因子:Leq。

(3)监测频次:1次/年。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及修改方案(GB12525-90)

/

/

4、振动

(1)监测点位:距离铁路外轨中心30m处布设1个监测点位。

(2)监测因子:铅垂向Z。

(3)监测频次:1次/年。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l0070-88)

其他

一、环境管理

为有效地进行环境管理工作,加强对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监理、检查和验收,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设1名兼职的环保工作人员,除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加强环保法规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及广大职工的环保意识,组织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积累环境资料,规范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工程监理部门应有人分管环境监理。

环境管理工作计划见下表。

表6-1 环境管理工作计划

时段施工期环境监理内容及要点施工阶段(1)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做到文明施工。(2)将环保主要内容体现在建设项目施工承包合同中,对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速度、施工时段等,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污水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有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3)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期间,要认真监督施工单位环保执法情况,了解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物料堆置、临时工棚及施工方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保证施工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不产生严重的干扰,若发现噪声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时,应适当调整施工作业时间或作业程序,并采取防噪措施。运行阶段(1)制定污染治理操作规程,记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及检修情况,确保治理设施常年正常运行。(2)环保机构除执行各项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指令外,还应接受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定期与不定期地上报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各项有关环境参数、污染源排放指标,建立污染源及厂区周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档案,定期编写环保简报,为区域整体环境控制服务。(3)确保污染治理措施执行“三同时”,使各项治理设施达到设计要求;(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环境意识。把环境意识贯彻到企业各车间班组及每个职工的日常生产、生活中;(5)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并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6)组织制定环境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7)加强事故防范工作,编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使事故对环境的影响降到可接受的程度。(8)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指定专职环保管理人员,环保制度上墙。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日)等相关要求,及时组织开展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工作。本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主要内容见表6-2。

表6-2 项目工程竣工环保验收主要内容

序号验收对象验收内容1相关批复文件项目核准文件,相关批复文件(包括环评批复、初步设计批复等)是否齐备。2核查工程内容核查工程内容及设计方案变化情况,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变化情况,是否属于重大变更。3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核实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4敏感目标调查核查本项目环境敏感目标及变化情况,调查是否有新增环境敏感目标。5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环评文件及其审批文件提出的主要污染和生态环境影响、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6环境敏感目标环境影响验证监测居民等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噪声是否满足标准要求。7环保制度落实情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三、公众参与情况

**日至** (略) 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网站进行了全本公示。

四、环评文件放置地点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办公楼203室(纸质文本)、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门户网站(电子文本)。

五、公示时间

自公布之日起五个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对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次信息公示后,公众可通过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该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看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八、反馈方式

(略) 生态环境局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分局

Email: *@*63.com

电话:0871-* 传真:0871-*

通信地址: (略)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七甸街道小哨箐369号

邮编:*

附件: 云南次区域国际物流基地补链强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登录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