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内容
 
发送至邮箱

弓长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弓长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时间发布:2011-08-10 17:05 阅读次数: 次 信息来源: 字体:[ ] 【打印文章】

弓长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弓长岭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是非同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等政策措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负重奋进,敢为人先,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

2010年,全口径(含弓矿公司)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15亿元,年均增长14.8%(预计,下同);地方口径( (略)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15亿元,年均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02亿元,年均增长18%;全口径财税总收入实现13亿元,年均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亿元(新口径),年均增长37.4%;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实现17481元,年均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547元,年均增长16.7%。

——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传统铁矿石采选业产业链延伸发展,工艺玻璃行业不断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矿泉水企业向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工业集聚区开始起步。旅游业异军突起,温泉开发持续升温并形成集聚效应,生态温泉旅游成为地区知名品牌和主打产品,带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聚进公司研发的数字化矿山、 (略) 为代表的科 (略) 部级专业鉴定,全区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雏形。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依法关闭污染违排企业27户;削减二氧化硫2513吨、化学需氧量1899.3吨、烟粉尘765吨。万元GDP能耗下降6.4%、水耗下降8.5%。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全面发展;村屯绿化效果明显;安全饮用水工程提前完成,完成30个水源地标准化改造;10个村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完成11个村电网改造;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全面展开;完成村改居5个、4个村完成社区化,正在实施北出口综合改造和柳河农民新村建设;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供暖、城市保洁向农村延伸; (略) 场建设得到加强,新增专业合作社10个、专业协会3个。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不断创新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丰富规划内涵, (略) 文化和特色。路网建设日趋完善,拥有公路里程254.5公里, (略) 级公路过境段22.9公里、县级以下公路160.6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87.1%;市政功能全面提升,自来水改造、管道燃气、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困扰居民多年的供水、供暖、污水处理等问题妥善解决;城市管理全面加强,“ (略) ”一期工程投入运行;生态建设成果空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汤泉谷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综合开发步入全新阶段。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6倍,年均增长29.4%。依托重大项目,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先后引进新加坡凯发集团、北京奥德集团等国内外优秀企业,引导区内企业家投资兴业,开创了全民创业热潮,形成了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外资、企业自筹、贷款等多元化投资格局。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温泉假日酒店、全国劳模疗休养基地、王宫温泉水城、温泉滑雪场改扩建等温泉旅游龙头项目竣工运营;20万吨矿泉饮品、新隆公司8万吨铸件、天成公司18万吨直接还原铁、温泉保护公园、湿地生态公园等大项目开工建设;聚进科技等新型企业健康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提高了开放水平。

——改革创新成果丰硕。各项改革强力推进,改革创新成为弓长岭最大的闪光点和“精神名片”。以建立亲民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行政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公车改革取得圆满成功并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上介绍经验;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财政综合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汤河镇列入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汤河新城列入沈阳经济区发展规划, (略) 级发展战略。我区入选“2009中国最具影响力10个改革县区”之首。

——频获殊荣魅力无限。发挥比较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弓长岭名片。被命名和评为中国温泉之城、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优质矿泉水源、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区、中国首届旅游论坛单位、2009中国改革十大县(市)区、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区、“十一五规划”中国最具 (略) 、全国第二批资 (略) 转型试点区、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同时还在生活质量排行、循环经济、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城乡绿化 (略) 级先进称号和荣誉。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和社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了实名制就业,实行了职工全员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大了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 (略) 第一批自费启动新农保试点。低保提标扩面全部落实。整合了全区党政机关办公、区矿教育和文化体育等资源,优化了布局,完善了功能,降低了运行成本,实现了多方共赢。卫生、广播电视等工作也跃上新台阶。“五五”普法扎实推进,公安“三基”硬件 (略) 前列。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保持平稳态势。

(二)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末期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长期制约我区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粗放式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铁矿采选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节能减排、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二是择商选资未能实现重大突破。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新兴产业项目,土地整理与储备力度不够,资金瓶颈和资金外流较为突出。三是地区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还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行政区划先天不足,发展空间有限,区矿条块分割的公安体制弊端等未得到有效解决。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集聚力还有待提高。五是文化建设水平尚有较大差距,文明创建任务艰巨,公民文明素质亟需提升,等等。

二、 “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从宏观上看: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作用正在凸显,省、市鼓励发展城区经济,对偏远独立郊区将赋予更多的管理权限,国家对 (略) 试点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同时,我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入关键期,沈阳经济区作为 (略) 群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已确定了以 (略) 镇为突破口,加速推进 (略) 化进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些为我们营造了难得的有利外部发展环境。

从我区自身看:一方面,“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今后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面临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汤河新 (略) 级发展战略,我区 (略) 旅游集聚区“5+1”和中国温泉之城行列,成为建设辽宁温泉 (略) 的重点发展区域和全国特色品牌;汤河镇列入全国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宅基地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省新农保第一批自费试点区和鞍本集团联合重组等政策机遇, (略) 化进程带来深刻影响,使我区赢得融资、招商、立项、承接产业转移等诸多优势和便利;温泉假日酒店、温泉滑雪场等龙头项目的示范作用日益明显,将迎来民间资本新一轮投资热潮;本辽辽高速公路姑嫂出口即将开通,融入“沈阳半小时经济圈”将成为现实;汤泉谷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引领转型和汇聚人气的双重潜能逐步释放;《女人的村庄》在获得第25届金鹰奖后,续集《沸腾的村庄》在我区正式开拍,我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将进一步扩大;公用事业改革、公车改革等各项改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显现,积蓄了领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二)“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弘扬创新,追求卓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强力实施汤河新城开发、加速资源转型、统筹城乡一体化“三大战略”,倾力培育汤泉谷旅游、北部环状旅游、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三大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温泉旅游、循环工业、矿泉饮品、矿产冶金五大产业,全力 (略) 的公共卫星城、生态宜居城、山水后花园,努力建设全国著名乃至东北亚地区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建成“特色旅游名区、循环经济强区、模范生态新区、诚信文明城区”的“四位一体”和谐弓长岭。

(三)空间布局与发展定位:一核、两廊、三区

一核:统筹规划、建 (略) 核心区域。以老城区改造为基础,以汤河新城规划区为拓展,把汤河新城与老城区规划建设有机结合,规划建设汤河新城6 (略) 建设核心区,改造提升9平方公里老城区, (略) 经济、政治、文化、宜居中心区,着力发展休闲旅游、旅游地产、商贸物流、金融服务、IT信息、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进 (略) 综合功能, (略) 化进程。

两廊:建设大汤河生态走廊、安土路绿色长廊。将大汤河生态建设与沿岸景观和上游瓦子生态村开发贯穿一线,形成融自然风光、文化娱乐、休闲运动、绿化亮化、内河治理、城市功能等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廊带;依托安土路,与新农村、汤河新城建设结合起来,建设融城乡绿化、景观亮化、艺术小品、交通路网、观光旅游、生态农业、民俗风情、新型城镇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廊带。

三区:建设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北部环状旅游产业集聚区、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以汤泉谷为核心,放大汤泉谷的品牌集聚效应,发展温泉旅游、高山滑雪、养老服务、生态观光、旅游地产、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形成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在北部地区,以华表山、葠窝水库等特色旅游开发为依托,发展地质奇观园、山地高尔夫、国际狩猎场、房车营地、工业旅游、休闲别墅、森林浴场、水上运动、太子河漂流、攀岩探险等相关产业,形成北部环状旅游产业集聚区;在岭东地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恢复生态,规划建设以舍岩、尾矿综合循环利用生产新型建材、矿业深加工及相关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

(四)主要预期目标和发展任务

强力实施“1221”工程,提升经济实力, (略) 空间。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使发展方式切实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建设实现新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到2015年,地方口径(不含弓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0亿元,年均增长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0亿元(新口径),年均增长24.8%;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0亿元,年均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0亿元,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7%,达到2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实现3.4万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9万元,年均增长15%;万元GDP能耗、水耗年均下降 5%;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年均下降2.98%。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壮大区域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优势上,力争10个重点突破:一要在调整行政区划上取得突破,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县级行政管理权限。二要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加强区矿深层次宽领域合作、共建共享上取得突破,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三要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投资环境上取得突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机关工作运行模式改革等自身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要在招商引资引智和启动民资、全民创业、争取金融机构入驻上取得突破。五要在循环经济建设和冷热泉等资源科学高效利用、整体综合开发上取得突破。建成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北部环状旅游产业集聚区、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六要在龙头企业 (略) 上取得突破。七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突破。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实施采矿区移民下山和农民新村建设。八要在争取资源转型城区和沈阳经济区更优惠政策上取得突破。九要在区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力争将河东轻轨延伸到弓长岭。 (略) 民素质提升、强化文明和文化建设上取得突破。

(五)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的保障措施

1、加快建设汤河新城,引领弓长岭发展的新跨越

培育发展以休闲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温泉城,使之成为支撑辽宁温泉 (略) 的重要支点和知名品牌。汤河新城“十二五”期间规划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40平方公里。到2015年,汤河新城初具形象,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功能完备,对周边地区的承载力、经济辐射力显著增强,城镇化率达95%以上。

(1)依托沈 (略) 群,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温泉城。抓住沈阳经济区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 (略) 出台优惠政策的契机,大力推进新城建设。突出发展旅游产业、循环工业和生态农业3个主要产业。一是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两泉”、两地”、“两库”、温泉滑雪场、瓦子生态游等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以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二是生态农业。围绕姑葠线、辽溪线和安土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辐射规划区域的优质农业示范带、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带及旅游观光农业展示带。三是循环工业。利用铁矿石和舍岩、尾矿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实现产业链延伸。到2015年,以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为支撑,以北部环状旅游产业集聚区为辅助,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温泉城。

(2)加快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中国温泉之城的核心竞争力。规划建设12.5平方公里的汤泉谷旅游集聚区。依托水域和水资源,拓展滨水休闲建设空间,做大做强优质矿泉饮品、康健休闲洗浴、观光会展论坛相结合的三个领域,围绕生态环保、资源整合、网络建设、功能提升四项内容,打好品牌效益,创新经营模式,提升综合形象,塑造魅力新城。一要着力实施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扩大亲水、观光、观景、健身、休憩多功能交流空间,达 (略) 目标。二要提升温泉利用价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15年使矿泉饮品总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三要做强做大温泉洗浴休闲业,提升服务质量,拓展休闲范围,控制开发总量,创新管理体制。四要开发生态观光旅游,发挥好湿地生态保护公园和惠泽湖生态特色资源,借助大汤河滨水风光带和AAA级温泉滑雪场,打好休闲度假旅游牌。五要着力做好给排水、供热、燃气、供电、消防、通讯网络、数字电视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实现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市政设施齐全和其他各项功能完善。六要围绕生态环境,做好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利用,实现依法拆迁,土地高效使用,安置政策从优,绿化亮化别致,社会和谐稳定,展示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良好的总体形象。七要围绕冷热泉和生态旅游资源,建设国际温泉城、温泉旅游综合体、庞家峪罗马风泉谷、孙家山峪芬兰泉谷、岭秀山矿泉饮品、汤宿区等项目,同时,加快实施养老服务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柳河农民新村、园区道路及地下网络建设。到2015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亿元、旅游人次800万人,把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建成全国温泉开发的顶级景区,建成国际化水平的生态温泉城,打响中国温泉之城品牌。

(3)以汤河新城为牵动,带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全面繁荣。在错位竞争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带动并形成以“旅游为龙头,物流为网络,特色餐饮为互动”的大三产格局,引导和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一是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加速汤泉谷开发建设, (略) 。全力推进温泉保护公园、湿地生态公园等重点项目,提升温泉假日酒店、王宫水城、全国劳模疗休养基地等龙头项目,推动高端旅游发展,努力打造集旅游度假、温泉康健、休闲娱乐、文化演艺、商务会展、高端论坛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温泉旅游胜地。丰富温泉滑雪场建设内容,承办好高山滑雪比赛等各类赛事, (略) 冬季旅游首选地。强力推进葠窝国际狩猎场、望海双泉寺、朴沟朝鲜族风情园等建设,打造北部旅游新亮点。改造提升汤河水库、葠窝水库、大汤河生态走廊、瓦子生态旅游区、冷热地旅游区等传统优势旅游项目,促成房车旅游等新项目。规范行业管理,完善路引路牌、户外广告、文化碑林、楹联题词等旅游文化元素,发展专业旅游培训机构,实现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的同步提升,开展高强度宣传促销活动。二是发展壮大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扶持壮大隆兴物流,拓宽流通渠道。结合开通本辽辽高速公路姑嫂出入口,推进三星、姑嫂物流园区招商进程,规划建设各 (略) 场等,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挖掘农村消费需求,推进“ (略) 场工程”。三是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做精做强三星羊汤、汤河鲜鱼、瓦子土特等传统餐饮品牌,充分挖掘朝鲜族饮食文化,积极发展具有独特风情的地方特色餐饮业。同时,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 (略) 等便民服务,建立多元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加快 (略) 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以工业“五项工程”为牵动,推动工业产业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力实施工业“企业提升、项目推进、产业集群、海外并购、淘汰落后”五项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0户以上,从业人员2万人;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6%。销售收入超5亿元企业2户以上,1-5亿元企业20户以上;做强铁矿石采选、冶金铸造、舍岩和尾矿综合利用、矿泉饮品4个重点产业,推动集约化发展,培植产业链较长、相关产业较全、比较优势明显的集群式产业群落,基本淘汰落后生产企业和产能。

加快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坚决走出“资源诅咒”怪圈,摒弃过去那种依靠拼夺资源、低端企业复制、预支环境成本的落后增长方式。纵向上,利用铁矿石、舍岩和尾矿资源,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和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实现产业链延伸,建立资源开采、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体系;利用废旧资源建立再生资源化生产企业,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横向上,依托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进行合理布局,构筑相关产业和企业群,形成集聚效应。规划建设氧化球团、直接还原铁、铸锻件、利用铁舍岩、尾矿生产无机纤维、微晶玻璃、新型建材等资源深加工和循环经济项目,实现尾矿综合开发利用。完善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功能配套,提高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度。治理采矿沉陷区,垦复环境破坏区, (略) 制定详尽的岭东地区发展建设规划,对岭东地区实施移民下山和生态恢复,2011年实现突破性进展。

(2)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建设矿泉饮品、硅石深加工生产单晶硅、特种纸、石灰石合理开采利用等新项目,采取平洞式开采等矿产资源保护性、环保型开采新技术。培育强势龙头产业,强力引进区外龙头企业,促进集群式发展。同时切实依托弓矿, (略) 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改造;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增加资源储备;建立生态环境产业体系,做好矿山生态环境优化与修复;建立资源恢复抵押金、采矿权有偿拍卖制度;规范采选秩序,依法严惩越界开采、偷盗国有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推广尾矿干堆法,改造整合尾矿库(坝),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实现环保生态优先;开发工业旅游及休闲观光等。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建设各类产学研结合的服务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抓紧建设循环经济、矿业合理高效开采、铁矿石深加工研发、玻璃工艺改造、矿泉水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创新平台,加强选矿舍岩和尾矿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发展应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形成以科学创新为基础、公共科技平台为支撑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选准切入节点,培育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进新兴技术和资本,引导建筑企业采用和依托高新技术提升竞争力,推动建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 (略) 、数字化矿山为代表的IT产业,着力在数字模拟技术、动漫设计、软件研发等技术领域选准切入节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稳步集聚技术优势,以某一优势节点建设IT信息产业基地。到201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民营科技企业5家;新增专利申请量100件以上;引进高新技术10项;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 (略) 级以上名牌产品, (略) 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发展民办科研机构和产学研结合平台。争取“ (略) ”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

3、统筹城乡发展, (略) 化进程

统筹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社会结构,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到2015年,实现基础设施基本覆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最大限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社会事业发达、城乡和谐发展、工农相互促进的城、镇(乡)、村一体化的新局面,全区城镇化率达90%以上。

(1)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打破行政区划,合理配置资源,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和组团式经济带,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集聚。以汤泉谷为核心,以大汤河生态长廊和安土路绿色长廊为发展轴,加快推进汤河新城建设,促进沿岸、沿路经济带和商住区繁荣。加快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周边村城镇化,带动和辐射周边村的发展,逐步形成科技型与劳动密集型结合的产业集聚区。以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

(2)统筹城镇与村屯布局。按照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城乡文明现代化、区域环境生态化的要求,重新规划城镇、村庄体系,努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编制好村庄、社区调整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加快城中村和城郊村自来水、污水管网覆盖。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加强秸秆气化站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沼气、太阳能、风能、秸秆固化等能源利用模式,加快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加快中心村和农村社区化建设,积极探索村改居模式。到2015年,完成村改居5个,4个村实现社区化,形成“中心城区、小城镇、中心村、产业特色村”梯度发展格局,社会保障全覆盖,公用基础设施覆盖到中心村镇,初步形成2个中心城镇、10个以上有产业特色的次级村(社区),发展3—5个特色村(新型农村社区)。同时,依托汤河新城的产业、区域优势,积极争取把周边其他县(市)区的乡镇划入我区,进一步推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大影响的城乡一体化。

(3)统筹城乡环境和生态建设。运用土地增减挂钩、宅基地置换、集体土地入股、“软储备”等形式,增加土地供应。盘活国有集体土地资源,改革土地储备经营模式,加强规划控制,增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积极争取土地指标。2015年前,软储备土地2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70公顷。

(4)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融合,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管理一体化;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和优抚制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进土地经营、分配、管理机制。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城乡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略) 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弘扬具有弓长岭区特色、 (略) 和人民生活相协调的精神文明,打造区域和谐环境,努力形成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和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5)统筹农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观光、生态、精品、旅游等特色农业,促进富民、惠民。继续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引导等措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种植业调整。培育以西兰瓜、葡萄等高效作物为重点的无公害农业,推广发展以山野菜、中草药、花卉、苗圃等效益农业为重点的山上、林下经济,加快发展以温室大棚为重点的现代设施农业。 (略) 经济等特色农业与旅游的结合点,突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做好土地流转,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复垦土地3000亩,在土地集约经营的基础上选择开发高端新产品,实现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以农村经济人和专业合作社为 (略) 场流通服务体系。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整体开放水平

(1)突出重点项目,强化招商引资。一是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围绕石灰石、硅石资源科学开采、生态观光农业、特色旅游业、旅游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循环经济、精密铸造业、矿泉饮品等产业,以及产业集聚区功能配套等,做好重点项目的储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备选项目库资源,做好项目的整理、包装等基础工作。二是整合招商资源,改善招商环境。建立“大招商”机制,围绕汤泉谷等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整合招商资源,建立以专业招商队*为主的招商团队。按照土地、资金流、信息流、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投资要素逐项落实。完善招商调度机制,做好土地整理、项目融资、全方位信息渠道拓展、技术培训、市场调查、现代劳动者和专业劳动力培训等基础工作。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行政府投资和公益性项目代建制。三是提高引资质量。突出产业集群招商、主题招商,坚持内、外资并举。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以产业链延伸为手段,以启动民资、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积极引进投资者和引导区内企业转型发展。四是完善多元化投资格局。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略) 等金融新兴产业,引导区内金融单位加大投放,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到我区开展业务。积极争取中央对资源转型、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棚户区改造、采沉区治理、城市生态恢复等投资补助和老工业基地振兴项目资金政策,努力吸引民营资本投资。2015年,引进域外资金达到7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7%。

(2)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全民创业。切实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政治待遇,制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力政策。 (略) 场准入限制和投资领域,全面放开产业限制,进一步启动民资,推进全面创业。建设弓长岭信用体系,加强软环境建设,做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辅导、维权和管理。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着力建设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形成社会信用环境良好、融资环境优越、融资方便快捷的地区竞争力。

(3)着力扩大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着力优化出口结构,继续鼓励传统产业通过精深加工,在扩大出口的同时提高附加值。积极培育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形成新的出口能力;推动优质 (略) ,通过直接融资形式,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扩大外向度。积极参与实施“海外并购”战略,重点是加快与沈阳经 (略) 在经济协作、贸易上的融合, (略) 大企业做好配套和贸易服务,积极融入 (略) 场空间和资源的贸易活动。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实现3亿美元以上;出口创汇累计实现83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5、继续深化各项改革,营造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宅基地换保险等基础制度;大力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形成统筹城乡的就业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消除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制度性障碍。

(2) (略) 场体系建设。一是大 (略) 场。 (略) 后备资源;引导成长性好、潜力大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增资扩股;强力引入国内外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来我区投资。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抓 (略) 场培育,推进供销体制改革,构建现代物流业体系。三是实施人才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 (略) 场服务和奖励体系。 (略) 校和科研机构,围绕汤泉谷、岭东循环经济等,建立实用人才和产业工人培养基地,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四是规 (略) 场。打造土地交易“ (略) 场”,健全土地收益分配体制。五 (略) 场建设。建立科技成果分级分类评价和政府奖励等激励制度,加强专业技术、现代产业工人等职业培训,建立和完善公益 (略) 场。六是完善发展各类民 (略) 场。

(3)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一是深化文化、体育经营运行模式改革。加快文化、体育服务资源整合,在坚持公益性的前 (略) 场有效对接,推进特许经营模式。二是巩固医疗改革成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继续 (略) 改革,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三是巩固和深化公用事业改革成果。建立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机制,建立价格听证等价格形成机制和改革中期评估机制、政府服务机制、监管机制, (略) 场化改革的自来水、供暖、城市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 (略) 公交、公墓等公用事业深化改革,实施殡仪馆迁出城区; (略) 广场、道路、桥梁等存量资产,提高存量资产运营效率。2015年前全面完成公用事业改革任务。

(4)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等其他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结合“弓长岭信用体系”和“数字弓长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服务体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推广事业单位雇员制,建立按劳分配和特殊人才年薪制度,引进发展急需人才;深化工程领域改革,推行代建制、交钥匙工程;进一步整合政务办公资源;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力度,推进部门预决算制度改革,完善乡(镇)街财政统管模式;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制衡、监督、跟踪问效机制;完善招投标制度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编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盘活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资产,推行政府性资源、国有无形资产的有偿经营。同时,进一步巩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成果,解决好遗留问题,建立改革效果评估机制。

6、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略) 建设管理水平

(1)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经济发展“快车道”。统筹推进城乡路网建设,完成以沈环线过境段、本辽辽过境段为中轴,以北环、南环、西环、安土线为辅,以辽溪铁路、弓矿铁路、城际铁路过境段为骨干,以乡级公路为支干,辐射村级油路的较为发达的“两横、四纵、三铁”交通网。发展以本辽辽高速公路两个出入口为牵动的物流业等新兴产业。建设农村路网139.9公里,实现村级公路完好率80%;屯屯通油路70公里;实施道路绿化135.6公里。

(2)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一是实施房地产拉动战略,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新城区扩展和特色房地产业。实施雷锋街两侧综合改造,强力推进北出入口综合改造,打造北出入口崭新形象。 (略) 政配套设施, (略) 场机制,实 (略) 场化、标准化管理。二是扩大集中供热。全面提升供热质量,城区和汤泉谷全面实现集中供热。三是推进自来水管网改造。全区供水管网更新改造率达100%,水表出户率或智能化水表安装改造率达100%,实现凭卡购水、凭卡用水。四是推广管道燃气。扩大老城区和汤泉谷管道燃气覆盖面及普及率,并适度向城郊结合部延伸,建成1-2处机动车加气站。五是扩建污水处理厂,实施汤河新城污水处理厂工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实现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100%,污水收集率达100%,日污水处理能力达6万立方米,中水回用5万立方米的运行规模。 (略) 政设施建设、监管服务一体化、人性化。公用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

(3)加强农村生态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果,加大封山禁牧力度,造林栽果2万株以上;巩固封育成果,治理毁林开荒面积2500亩以上。进一步提升农村新型生态能源建设水平,大力推广生态沼气池、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房、秸秆固化等能源新模式。

(4)努力 (略) ,争创全国文明标兵区。 (略) 品位, (略) 建设与管理的跨越式发展。以解决人民 (略) 政问题为切入点, (略) 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公厕、 (略) 政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以创建全国文明标兵区、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城为契机,以绿化工程为基础,完善植物多样、分布合理、错落有致、景色优美的绿地系统。以市政日常管护为手段, (略) 容貌整洁,建设融山水园林和工贸旅游为特色的 (略) 。 (略) (略) 场化改革为突破口,对市政设施、街道绿化、道路维修、卫生保洁等,进一 (略) 场运作的新机制。着力加强建后管理,解决“垃圾围城”等环境脏乱差问题。到2015年,全面实现垃圾袋装化,垃圾收集处理达到日清日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设居民集中区警务平台,提高驾驭动态治安的能力,扎实开展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构建“大综治”防范体系,保持“省级平安区”荣誉,创建“全国文明标兵区”。

(5)大力建设“ (略) ”, (略) 现代化功能。依托现有基础平台,量力而行、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建设“城市管理平台、政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规划控制平台、社会信用体系”5大基础性网络平台和14个子系统功能模块,全面加 (略) 建设,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 (略) 建设和管理的效果,营造良好的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努力建设政府服务高效的行政环境、绿净美安的宜居环境、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

7、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文明成果

(1)创新发展教育事业。本着“品牌立校、特色兴校”的理念,规范教育行为。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完成教育资源和布局调整,努力创建教育强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努 (略) 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加强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把区中心 (略) 级示范园。人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学前入园率达95%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高中教育要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

(2)完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系统,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整合区矿医疗卫生资源,优化调整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强化公益性职能,提高运营水平,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加强疾病防控和食品卫生监督。强化人口管理,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3)大力推进文化体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建设好雷锋文化体育运动公园和柳河南山、安平南山、北山和团山登山公园等社区大众性活动场所, (略) 民休闲文化活动设施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特色广场文化;精心设计载体,创建特色社区文化,全方位开放文化中心,带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加强文化资源和遗产保护,弘扬传统文化; (略) 文化品位,开 (略) 建设、旅游等结合点,丰富文化的时代内涵。强化体育公共服务功能,全方位开放体育中心,筹建人民体育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改善广播电视播放水平,普及数字电视,提高节目质量,建设高标准广电中心。整合雷锋资源,扩建雷锋纪念馆,体现时代和园林特色,大力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进一步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方米以上,达到城乡生活更加富裕,社保体系更加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3)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全面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目标责任制。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工艺减排和管理减排,依法关停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推行清洁能源使用。加大重点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节能监查力度,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在公共办公、营业场所推广地源热泵、环保建材,建立起建筑业的“绿色标准”。扩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稳步发展秸秆气化技术,推广秸秆固化、沼气等适用技术。构建地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形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

(4)大力 (略) 建设。从采矿区、工业排放、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入手,做好生态保护。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矿区垦复、地质环境整治。加强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做好各类废弃物和污染防治,清理整顿采选违排企业。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快污染水域和水流域综合整治,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推动区内企业达标排放。加大生态项目建设,做好生态恢复和保护,努力建设 (略) 。到“十二五”末期,使生态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达到国家级生态环保模范城标准,争创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基本完成区域内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恢复水质功能,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烟、尘等微粒混浊得到有效控制;全区生态环境显著优化,达到山、水、林、泉、城融于一体,城市疏密有度、舒适美丽、雅致整洁,全面实现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温泉城的发展目标。


附件:
弓长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时间发布:2011-08-10 17:05 阅读次数: 次 信息来源: 字体:[ ] 【打印文章】

弓长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弓长岭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是非同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等政策措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负重奋进,敢为人先,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

2010年,全口径(含弓矿公司)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15亿元,年均增长14.8%(预计,下同);地方口径( (略)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15亿元,年均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02亿元,年均增长18%;全口径财税总收入实现13亿元,年均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亿元(新口径),年均增长37.4%;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实现17481元,年均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547元,年均增长16.7%。

——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传统铁矿石采选业产业链延伸发展,工艺玻璃行业不断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矿泉水企业向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工业集聚区开始起步。旅游业异军突起,温泉开发持续升温并形成集聚效应,生态温泉旅游成为地区知名品牌和主打产品,带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聚进公司研发的数字化矿山、 (略) 为代表的科 (略) 部级专业鉴定,全区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雏形。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依法关闭污染违排企业27户;削减二氧化硫2513吨、化学需氧量1899.3吨、烟粉尘765吨。万元GDP能耗下降6.4%、水耗下降8.5%。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全面发展;村屯绿化效果明显;安全饮用水工程提前完成,完成30个水源地标准化改造;10个村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完成11个村电网改造;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全面展开;完成村改居5个、4个村完成社区化,正在实施北出口综合改造和柳河农民新村建设;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供暖、城市保洁向农村延伸; (略) 场建设得到加强,新增专业合作社10个、专业协会3个。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不断创新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丰富规划内涵, (略) 文化和特色。路网建设日趋完善,拥有公路里程254.5公里, (略) 级公路过境段22.9公里、县级以下公路160.6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87.1%;市政功能全面提升,自来水改造、管道燃气、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困扰居民多年的供水、供暖、污水处理等问题妥善解决;城市管理全面加强,“ (略) ”一期工程投入运行;生态建设成果空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汤泉谷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综合开发步入全新阶段。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6倍,年均增长29.4%。依托重大项目,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先后引进新加坡凯发集团、北京奥德集团等国内外优秀企业,引导区内企业家投资兴业,开创了全民创业热潮,形成了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外资、企业自筹、贷款等多元化投资格局。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温泉假日酒店、全国劳模疗休养基地、王宫温泉水城、温泉滑雪场改扩建等温泉旅游龙头项目竣工运营;20万吨矿泉饮品、新隆公司8万吨铸件、天成公司18万吨直接还原铁、温泉保护公园、湿地生态公园等大项目开工建设;聚进科技等新型企业健康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提高了开放水平。

——改革创新成果丰硕。各项改革强力推进,改革创新成为弓长岭最大的闪光点和“精神名片”。以建立亲民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行政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公车改革取得圆满成功并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上介绍经验;区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财政综合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汤河镇列入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汤河新城列入沈阳经济区发展规划, (略) 级发展战略。我区入选“2009中国最具影响力10个改革县区”之首。

——频获殊荣魅力无限。发挥比较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弓长岭名片。被命名和评为中国温泉之城、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优质矿泉水源、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区、中国首届旅游论坛单位、2009中国改革十大县(市)区、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区、“十一五规划”中国最具 (略) 、全国第二批资 (略) 转型试点区、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同时还在生活质量排行、循环经济、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城乡绿化 (略) 级先进称号和荣誉。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和社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了实名制就业,实行了职工全员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大了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 (略) 第一批自费启动新农保试点。低保提标扩面全部落实。整合了全区党政机关办公、区矿教育和文化体育等资源,优化了布局,完善了功能,降低了运行成本,实现了多方共赢。卫生、广播电视等工作也跃上新台阶。“五五”普法扎实推进,公安“三基”硬件 (略) 前列。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保持平稳态势。

(二)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末期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长期制约我区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粗放式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铁矿采选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节能减排、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二是择商选资未能实现重大突破。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新兴产业项目,土地整理与储备力度不够,资金瓶颈和资金外流较为突出。三是地区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还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行政区划先天不足,发展空间有限,区矿条块分割的公安体制弊端等未得到有效解决。四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集聚力还有待提高。五是文化建设水平尚有较大差距,文明创建任务艰巨,公民文明素质亟需提升,等等。

二、 “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从宏观上看: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作用正在凸显,省、市鼓励发展城区经济,对偏远独立郊区将赋予更多的管理权限,国家对 (略) 试点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同时,我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入关键期,沈阳经济区作为 (略) 群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已确定了以 (略) 镇为突破口,加速推进 (略) 化进程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些为我们营造了难得的有利外部发展环境。

从我区自身看:一方面,“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今后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面临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汤河新 (略) 级发展战略,我区 (略) 旅游集聚区“5+1”和中国温泉之城行列,成为建设辽宁温泉 (略) 的重点发展区域和全国特色品牌;汤河镇列入全国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宅基地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省新农保第一批自费试点区和鞍本集团联合重组等政策机遇, (略) 化进程带来深刻影响,使我区赢得融资、招商、立项、承接产业转移等诸多优势和便利;温泉假日酒店、温泉滑雪场等龙头项目的示范作用日益明显,将迎来民间资本新一轮投资热潮;本辽辽高速公路姑嫂出口即将开通,融入“沈阳半小时经济圈”将成为现实;汤泉谷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引领转型和汇聚人气的双重潜能逐步释放;《女人的村庄》在获得第25届金鹰奖后,续集《沸腾的村庄》在我区正式开拍,我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将进一步扩大;公用事业改革、公车改革等各项改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显现,积蓄了领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二)“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弘扬创新,追求卓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强力实施汤河新城开发、加速资源转型、统筹城乡一体化“三大战略”,倾力培育汤泉谷旅游、北部环状旅游、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三大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温泉旅游、循环工业、矿泉饮品、矿产冶金五大产业,全力 (略) 的公共卫星城、生态宜居城、山水后花园,努力建设全国著名乃至东北亚地区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建成“特色旅游名区、循环经济强区、模范生态新区、诚信文明城区”的“四位一体”和谐弓长岭。

(三)空间布局与发展定位:一核、两廊、三区

一核:统筹规划、建 (略) 核心区域。以老城区改造为基础,以汤河新城规划区为拓展,把汤河新城与老城区规划建设有机结合,规划建设汤河新城6 (略) 建设核心区,改造提升9平方公里老城区, (略) 经济、政治、文化、宜居中心区,着力发展休闲旅游、旅游地产、商贸物流、金融服务、IT信息、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进 (略) 综合功能, (略) 化进程。

两廊:建设大汤河生态走廊、安土路绿色长廊。将大汤河生态建设与沿岸景观和上游瓦子生态村开发贯穿一线,形成融自然风光、文化娱乐、休闲运动、绿化亮化、内河治理、城市功能等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廊带;依托安土路,与新农村、汤河新城建设结合起来,建设融城乡绿化、景观亮化、艺术小品、交通路网、观光旅游、生态农业、民俗风情、新型城镇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廊带。

三区:建设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北部环状旅游产业集聚区、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以汤泉谷为核心,放大汤泉谷的品牌集聚效应,发展温泉旅游、高山滑雪、养老服务、生态观光、旅游地产、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形成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在北部地区,以华表山、葠窝水库等特色旅游开发为依托,发展地质奇观园、山地高尔夫、国际狩猎场、房车营地、工业旅游、休闲别墅、森林浴场、水上运动、太子河漂流、攀岩探险等相关产业,形成北部环状旅游产业集聚区;在岭东地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恢复生态,规划建设以舍岩、尾矿综合循环利用生产新型建材、矿业深加工及相关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

(四)主要预期目标和发展任务

强力实施“1221”工程,提升经济实力, (略) 空间。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使发展方式切实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建设实现新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到2015年,地方口径(不含弓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0亿元,年均增长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0亿元(新口径),年均增长24.8%;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0亿元,年均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0亿元,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7%,达到2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实现3.4万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9万元,年均增长15%;万元GDP能耗、水耗年均下降 5%;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年均下降2.98%。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壮大区域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优势上,力争10个重点突破:一要在调整行政区划上取得突破,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县级行政管理权限。二要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加强区矿深层次宽领域合作、共建共享上取得突破,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三要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投资环境上取得突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机关工作运行模式改革等自身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要在招商引资引智和启动民资、全民创业、争取金融机构入驻上取得突破。五要在循环经济建设和冷热泉等资源科学高效利用、整体综合开发上取得突破。建成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北部环状旅游产业集聚区、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六要在龙头企业 (略) 上取得突破。七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突破。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实施采矿区移民下山和农民新村建设。八要在争取资源转型城区和沈阳经济区更优惠政策上取得突破。九要在区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力争将河东轻轨延伸到弓长岭。 (略) 民素质提升、强化文明和文化建设上取得突破。

(五)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的保障措施

1、加快建设汤河新城,引领弓长岭发展的新跨越

培育发展以休闲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温泉城,使之成为支撑辽宁温泉 (略) 的重要支点和知名品牌。汤河新城“十二五”期间规划总面积20.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40平方公里。到2015年,汤河新城初具形象,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功能完备,对周边地区的承载力、经济辐射力显著增强,城镇化率达95%以上。

(1)依托沈 (略) 群,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温泉城。抓住沈阳经济区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 (略) 出台优惠政策的契机,大力推进新城建设。突出发展旅游产业、循环工业和生态农业3个主要产业。一是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两泉”、两地”、“两库”、温泉滑雪场、瓦子生态游等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以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二是生态农业。围绕姑葠线、辽溪线和安土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辐射规划区域的优质农业示范带、特色农业综合开发带及旅游观光农业展示带。三是循环工业。利用铁矿石和舍岩、尾矿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实现产业链延伸。到2015年,以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为支撑,以北部环状旅游产业集聚区为辅助,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温泉城。

(2)加快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中国温泉之城的核心竞争力。规划建设12.5平方公里的汤泉谷旅游集聚区。依托水域和水资源,拓展滨水休闲建设空间,做大做强优质矿泉饮品、康健休闲洗浴、观光会展论坛相结合的三个领域,围绕生态环保、资源整合、网络建设、功能提升四项内容,打好品牌效益,创新经营模式,提升综合形象,塑造魅力新城。一要着力实施水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扩大亲水、观光、观景、健身、休憩多功能交流空间,达 (略) 目标。二要提升温泉利用价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15年使矿泉饮品总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三要做强做大温泉洗浴休闲业,提升服务质量,拓展休闲范围,控制开发总量,创新管理体制。四要开发生态观光旅游,发挥好湿地生态保护公园和惠泽湖生态特色资源,借助大汤河滨水风光带和AAA级温泉滑雪场,打好休闲度假旅游牌。五要着力做好给排水、供热、燃气、供电、消防、通讯网络、数字电视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实现污水零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市政设施齐全和其他各项功能完善。六要围绕生态环境,做好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利用,实现依法拆迁,土地高效使用,安置政策从优,绿化亮化别致,社会和谐稳定,展示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良好的总体形象。七要围绕冷热泉和生态旅游资源,建设国际温泉城、温泉旅游综合体、庞家峪罗马风泉谷、孙家山峪芬兰泉谷、岭秀山矿泉饮品、汤宿区等项目,同时,加快实施养老服务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柳河农民新村、园区道路及地下网络建设。到2015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亿元、旅游人次800万人,把汤泉谷旅游产业集聚区建成全国温泉开发的顶级景区,建成国际化水平的生态温泉城,打响中国温泉之城品牌。

(3)以汤河新城为牵动,带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全面繁荣。在错位竞争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带动并形成以“旅游为龙头,物流为网络,特色餐饮为互动”的大三产格局,引导和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一是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加速汤泉谷开发建设, (略) 。全力推进温泉保护公园、湿地生态公园等重点项目,提升温泉假日酒店、王宫水城、全国劳模疗休养基地等龙头项目,推动高端旅游发展,努力打造集旅游度假、温泉康健、休闲娱乐、文化演艺、商务会展、高端论坛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温泉旅游胜地。丰富温泉滑雪场建设内容,承办好高山滑雪比赛等各类赛事, (略) 冬季旅游首选地。强力推进葠窝国际狩猎场、望海双泉寺、朴沟朝鲜族风情园等建设,打造北部旅游新亮点。改造提升汤河水库、葠窝水库、大汤河生态走廊、瓦子生态旅游区、冷热地旅游区等传统优势旅游项目,促成房车旅游等新项目。规范行业管理,完善路引路牌、户外广告、文化碑林、楹联题词等旅游文化元素,发展专业旅游培训机构,实现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的同步提升,开展高强度宣传促销活动。二是发展壮大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扶持壮大隆兴物流,拓宽流通渠道。结合开通本辽辽高速公路姑嫂出入口,推进三星、姑嫂物流园区招商进程,规划建设各 (略) 场等,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挖掘农村消费需求,推进“ (略) 场工程”。三是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做精做强三星羊汤、汤河鲜鱼、瓦子土特等传统餐饮品牌,充分挖掘朝鲜族饮食文化,积极发展具有独特风情的地方特色餐饮业。同时,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 (略) 等便民服务,建立多元化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加快 (略) 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以工业“五项工程”为牵动,推动工业产业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力实施工业“企业提升、项目推进、产业集群、海外并购、淘汰落后”五项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0户以上,从业人员2万人;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6%。销售收入超5亿元企业2户以上,1-5亿元企业20户以上;做强铁矿石采选、冶金铸造、舍岩和尾矿综合利用、矿泉饮品4个重点产业,推动集约化发展,培植产业链较长、相关产业较全、比较优势明显的集群式产业群落,基本淘汰落后生产企业和产能。

加快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坚决走出“资源诅咒”怪圈,摒弃过去那种依靠拼夺资源、低端企业复制、预支环境成本的落后增长方式。纵向上,利用铁矿石、舍岩和尾矿资源,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和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实现产业链延伸,建立资源开采、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体系;利用废旧资源建立再生资源化生产企业,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横向上,依托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进行合理布局,构筑相关产业和企业群,形成集聚效应。规划建设氧化球团、直接还原铁、铸锻件、利用铁舍岩、尾矿生产无机纤维、微晶玻璃、新型建材等资源深加工和循环经济项目,实现尾矿综合开发利用。完善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功能配套,提高产业承载力和集聚度。治理采矿沉陷区,垦复环境破坏区, (略) 制定详尽的岭东地区发展建设规划,对岭东地区实施移民下山和生态恢复,2011年实现突破性进展。

(2)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建设矿泉饮品、硅石深加工生产单晶硅、特种纸、石灰石合理开采利用等新项目,采取平洞式开采等矿产资源保护性、环保型开采新技术。培育强势龙头产业,强力引进区外龙头企业,促进集群式发展。同时切实依托弓矿, (略) 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改造;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增加资源储备;建立生态环境产业体系,做好矿山生态环境优化与修复;建立资源恢复抵押金、采矿权有偿拍卖制度;规范采选秩序,依法严惩越界开采、偷盗国有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推广尾矿干堆法,改造整合尾矿库(坝),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实现环保生态优先;开发工业旅游及休闲观光等。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建设各类产学研结合的服务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抓紧建设循环经济、矿业合理高效开采、铁矿石深加工研发、玻璃工艺改造、矿泉水综合开发利用等技术创新平台,加强选矿舍岩和尾矿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发展应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形成以科学创新为基础、公共科技平台为支撑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选准切入节点,培育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进新兴技术和资本,引导建筑企业采用和依托高新技术提升竞争力,推动建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 (略) 、数字化矿山为代表的IT产业,着力在数字模拟技术、动漫设计、软件研发等技术领域选准切入节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稳步集聚技术优势,以某一优势节点建设IT信息产业基地。到201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民营科技企业5家;新增专利申请量100件以上;引进高新技术10项;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 (略) 级以上名牌产品, (略) 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发展民办科研机构和产学研结合平台。争取“ (略) ”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

3、统筹城乡发展, (略) 化进程

统筹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社会结构,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到2015年,实现基础设施基本覆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最大限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社会事业发达、城乡和谐发展、工农相互促进的城、镇(乡)、村一体化的新局面,全区城镇化率达90%以上。

(1)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打破行政区划,合理配置资源,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和组团式经济带,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集聚。以汤泉谷为核心,以大汤河生态长廊和安土路绿色长廊为发展轴,加快推进汤河新城建设,促进沿岸、沿路经济带和商住区繁荣。加快岭东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区的周边村城镇化,带动和辐射周边村的发展,逐步形成科技型与劳动密集型结合的产业集聚区。以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

(2)统筹城镇与村屯布局。按照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城乡文明现代化、区域环境生态化的要求,重新规划城镇、村庄体系,努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编制好村庄、社区调整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加快城中村和城郊村自来水、污水管网覆盖。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加强秸秆气化站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沼气、太阳能、风能、秸秆固化等能源利用模式,加快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加快中心村和农村社区化建设,积极探索村改居模式。到2015年,完成村改居5个,4个村实现社区化,形成“中心城区、小城镇、中心村、产业特色村”梯度发展格局,社会保障全覆盖,公用基础设施覆盖到中心村镇,初步形成2个中心城镇、10个以上有产业特色的次级村(社区),发展3—5个特色村(新型农村社区)。同时,依托汤河新城的产业、区域优势,积极争取把周边其他县(市)区的乡镇划入我区,进一步推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大影响的城乡一体化。

(3)统筹城乡环境和生态建设。运用土地增减挂钩、宅基地置换、集体土地入股、“软储备”等形式,增加土地供应。盘活国有集体土地资源,改革土地储备经营模式,加强规划控制,增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积极争取土地指标。2015年前,软储备土地2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70公顷。

(4)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融合,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管理一体化;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和优抚制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进土地经营、分配、管理机制。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城乡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略) 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弘扬具有弓长岭区特色、 (略) 和人民生活相协调的精神文明,打造区域和谐环境,努力形成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和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5)统筹农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观光、生态、精品、旅游等特色农业,促进富民、惠民。继续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引导等措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种植业调整。培育以西兰瓜、葡萄等高效作物为重点的无公害农业,推广发展以山野菜、中草药、花卉、苗圃等效益农业为重点的山上、林下经济,加快发展以温室大棚为重点的现代设施农业。 (略) 经济等特色农业与旅游的结合点,突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做好土地流转,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复垦土地3000亩,在土地集约经营的基础上选择开发高端新产品,实现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以农村经济人和专业合作社为 (略) 场流通服务体系。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整体开放水平

(1)突出重点项目,强化招商引资。一是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围绕石灰石、硅石资源科学开采、生态观光农业、特色旅游业、旅游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循环经济、精密铸造业、矿泉饮品等产业,以及产业集聚区功能配套等,做好重点项目的储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备选项目库资源,做好项目的整理、包装等基础工作。二是整合招商资源,改善招商环境。建立“大招商”机制,围绕汤泉谷等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整合招商资源,建立以专业招商队*为主的招商团队。按照土地、资金流、信息流、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投资要素逐项落实。完善招商调度机制,做好土地整理、项目融资、全方位信息渠道拓展、技术培训、市场调查、现代劳动者和专业劳动力培训等基础工作。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行政府投资和公益性项目代建制。三是提高引资质量。突出产业集群招商、主题招商,坚持内、外资并举。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以产业链延伸为手段,以启动民资、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积极引进投资者和引导区内企业转型发展。四是完善多元化投资格局。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 (略) 等金融新兴产业,引导区内金融单位加大投放,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到我区开展业务。积极争取中央对资源转型、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棚户区改造、采沉区治理、城市生态恢复等投资补助和老工业基地振兴项目资金政策,努力吸引民营资本投资。2015年,引进域外资金达到7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7%。

(2)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全民创业。切实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政治待遇,制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力政策。 (略) 场准入限制和投资领域,全面放开产业限制,进一步启动民资,推进全面创业。建设弓长岭信用体系,加强软环境建设,做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辅导、维权和管理。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着力建设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形成社会信用环境良好、融资环境优越、融资方便快捷的地区竞争力。

(3)着力扩大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着力优化出口结构,继续鼓励传统产业通过精深加工,在扩大出口的同时提高附加值。积极培育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形成新的出口能力;推动优质 (略) ,通过直接融资形式,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扩大外向度。积极参与实施“海外并购”战略,重点是加快与沈阳经 (略) 在经济协作、贸易上的融合, (略) 大企业做好配套和贸易服务,积极融入 (略) 场空间和资源的贸易活动。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实现3亿美元以上;出口创汇累计实现83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5、继续深化各项改革,营造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宅基地换保险等基础制度;大力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形成统筹城乡的就业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消除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制度性障碍。

(2) (略) 场体系建设。一是大 (略) 场。 (略) 后备资源;引导成长性好、潜力大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增资扩股;强力引入国内外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来我区投资。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抓 (略) 场培育,推进供销体制改革,构建现代物流业体系。三是实施人才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 (略) 场服务和奖励体系。 (略) 校和科研机构,围绕汤泉谷、岭东循环经济等,建立实用人才和产业工人培养基地,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四是规 (略) 场。打造土地交易“ (略) 场”,健全土地收益分配体制。五 (略) 场建设。建立科技成果分级分类评价和政府奖励等激励制度,加强专业技术、现代产业工人等职业培训,建立和完善公益 (略) 场。六是完善发展各类民 (略) 场。

(3)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一是深化文化、体育经营运行模式改革。加快文化、体育服务资源整合,在坚持公益性的前 (略) 场有效对接,推进特许经营模式。二是巩固医疗改革成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继续 (略) 改革,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三是巩固和深化公用事业改革成果。建立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机制,建立价格听证等价格形成机制和改革中期评估机制、政府服务机制、监管机制, (略) 场化改革的自来水、供暖、城市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 (略) 公交、公墓等公用事业深化改革,实施殡仪馆迁出城区; (略) 广场、道路、桥梁等存量资产,提高存量资产运营效率。2015年前全面完成公用事业改革任务。

(4)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等其他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结合“弓长岭信用体系”和“数字弓长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服务体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推广事业单位雇员制,建立按劳分配和特殊人才年薪制度,引进发展急需人才;深化工程领域改革,推行代建制、交钥匙工程;进一步整合政务办公资源;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力度,推进部门预决算制度改革,完善乡(镇)街财政统管模式;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制衡、监督、跟踪问效机制;完善招投标制度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编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盘活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资产,推行政府性资源、国有无形资产的有偿经营。同时,进一步巩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成果,解决好遗留问题,建立改革效果评估机制。

6、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略) 建设管理水平

(1)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经济发展“快车道”。统筹推进城乡路网建设,完成以沈环线过境段、本辽辽过境段为中轴,以北环、南环、西环、安土线为辅,以辽溪铁路、弓矿铁路、城际铁路过境段为骨干,以乡级公路为支干,辐射村级油路的较为发达的“两横、四纵、三铁”交通网。发展以本辽辽高速公路两个出入口为牵动的物流业等新兴产业。建设农村路网139.9公里,实现村级公路完好率80%;屯屯通油路70公里;实施道路绿化135.6公里。

(2)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一是实施房地产拉动战略,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新城区扩展和特色房地产业。实施雷锋街两侧综合改造,强力推进北出入口综合改造,打造北出入口崭新形象。 (略) 政配套设施, (略) 场机制,实 (略) 场化、标准化管理。二是扩大集中供热。全面提升供热质量,城区和汤泉谷全面实现集中供热。三是推进自来水管网改造。全区供水管网更新改造率达100%,水表出户率或智能化水表安装改造率达100%,实现凭卡购水、凭卡用水。四是推广管道燃气。扩大老城区和汤泉谷管道燃气覆盖面及普及率,并适度向城郊结合部延伸,建成1-2处机动车加气站。五是扩建污水处理厂,实施汤河新城污水处理厂工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实现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100%,污水收集率达100%,日污水处理能力达6万立方米,中水回用5万立方米的运行规模。 (略) 政设施建设、监管服务一体化、人性化。公用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

(3)加强农村生态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果,加大封山禁牧力度,造林栽果2万株以上;巩固封育成果,治理毁林开荒面积2500亩以上。进一步提升农村新型生态能源建设水平,大力推广生态沼气池、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房、秸秆固化等能源新模式。

(4)努力 (略) ,争创全国文明标兵区。 (略) 品位, (略) 建设与管理的跨越式发展。以解决人民 (略) 政问题为切入点, (略) 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公厕、 (略) 政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以创建全国文明标兵区、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城为契机,以绿化工程为基础,完善植物多样、分布合理、错落有致、景色优美的绿地系统。以市政日常管护为手段, (略) 容貌整洁,建设融山水园林和工贸旅游为特色的 (略) 。 (略) (略) 场化改革为突破口,对市政设施、街道绿化、道路维修、卫生保洁等,进一 (略) 场运作的新机制。着力加强建后管理,解决“垃圾围城”等环境脏乱差问题。到2015年,全面实现垃圾袋装化,垃圾收集处理达到日清日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设居民集中区警务平台,提高驾驭动态治安的能力,扎实开展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构建“大综治”防范体系,保持“省级平安区”荣誉,创建“全国文明标兵区”。

(5)大力建设“ (略) ”, (略) 现代化功能。依托现有基础平台,量力而行、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建设“城市管理平台、政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规划控制平台、社会信用体系”5大基础性网络平台和14个子系统功能模块,全面加 (略) 建设,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 (略) 建设和管理的效果,营造良好的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努力建设政府服务高效的行政环境、绿净美安的宜居环境、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

7、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共建共享文明成果

(1)创新发展教育事业。本着“品牌立校、特色兴校”的理念,规范教育行为。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完成教育资源和布局调整,努力创建教育强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努 (略) 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加强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把区中心 (略) 级示范园。人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学前入园率达95%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高中教育要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

(2)完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系统,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整合区矿医疗卫生资源,优化调整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强化公益性职能,提高运营水平,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加强疾病防控和食品卫生监督。强化人口管理,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3)大力推进文化体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建设好雷锋文化体育运动公园和柳河南山、安平南山、北山和团山登山公园等社区大众性活动场所, (略) 民休闲文化活动设施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特色广场文化;精心设计载体,创建特色社区文化,全方位开放文化中心,带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加强文化资源和遗产保护,弘扬传统文化; (略) 文化品位,开 (略) 建设、旅游等结合点,丰富文化的时代内涵。强化体育公共服务功能,全方位开放体育中心,筹建人民体育场,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改善广播电视播放水平,普及数字电视,提高节目质量,建设高标准广电中心。整合雷锋资源,扩建雷锋纪念馆,体现时代和园林特色,大力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进一步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方米以上,达到城乡生活更加富裕,社保体系更加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3)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全面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目标责任制。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工艺减排和管理减排,依法关停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推行清洁能源使用。加大重点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节能监查力度,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在公共办公、营业场所推广地源热泵、环保建材,建立起建筑业的“绿色标准”。扩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稳步发展秸秆气化技术,推广秸秆固化、沼气等适用技术。构建地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形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

(4)大力 (略) 建设。从采矿区、工业排放、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入手,做好生态保护。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矿区垦复、地质环境整治。加强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做好各类废弃物和污染防治,清理整顿采选违排企业。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快污染水域和水流域综合整治,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推动区内企业达标排放。加大生态项目建设,做好生态恢复和保护,努力建设 (略) 。到“十二五”末期,使生态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达到国家级生态环保模范城标准,争创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基本完成区域内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恢复水质功能,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烟、尘等微粒混浊得到有效控制;全区生态环境显著优化,达到山、水、林、泉、城融于一体,城市疏密有度、舒适美丽、雅致整洁,全面实现建设全国著名的生态宜居温泉城的发展目标。


附件: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招投标大数据

查看详情

收藏

首页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